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菊花茶的种类与功效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花草茶功效大全|花草茶功效与作用|花草茶的冲泡与搭配(1)

1、牡丹花

【功 用】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能减轻生理疼痛、降低血压,对改善贫血及养颜美容有助益。可镇痛、止咳、止泄、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高血压等。

【茶色口感】茶色淡粉,入口微甘。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适宜搭配玫瑰花、绿茶等饮用。

【性味归经】性寒,味辛。

【宜 忌】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牡丹,别名木芍药、洛阳花、谷雨花、百雨金、鼠姑、鹿韭等。属毛莨科多年生落叶灌木,与芍药同科。又有富贵花和“花中之王”之美称。如需了解更多,请加个人号(hualala100)复制粘贴搜索。

据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对牡丹花瓣和花粉的化学测定结果表明,牡丹的花瓣和花粉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营养物质。含有13种氨基酸中有8种为人体所需,且用牡丹花制作饮食,有丰富的营养,牡丹的根茎叶花(花瓣、花粉)和种子中含有16种氨基酸和近20种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和降血脂作用。科学对比人体血液组织和牡丹组织体态根花部位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以及土壤元素含量比例,呈现惊人的近似性。人体血液中的PH值最佳在7.4;而牡丹生态所需土壤的最佳PH值在7.8—8.3呈现,“花最宜,天下奇”的最美好状态。

2、柠檬果

【功 用】化痰止咳、生津利尿、健胃消食、除胃肠胀气、除面疱疱疹、抗酸、抗硬化、抗坏血、抗神经痛、抗风湿、促进结疤、改善微血管、增加免疫力、分解色素﹝抗斑﹞、养颜除皱、消除疲劳。

【茶色口感】茶色淡黄,香味芬芳浓郁,滋味酸中微甜。

【冲泡方法】加蜂蜜或冰糖,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

【宜 忌】胃酸过多者和胃溃疡者酌量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柠檬又名黎檬,属芸香科柑橘小乔木植物,以果与根入药,根全年可采,果秋冬采。十字军在巴勒斯坦发现柠檬后,柠檬开始分布至全欧洲。目前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和美洲等地都有分布,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也有栽培。

柠檬果肉味极酸,主要的酸叫柠檬酸,占汁液总量的5%以上。柠檬汁富含维生素C,并含少量维生 素B。那淡淡的酸甜,幽幽的清香直沁人心脾,令人心神清爽,唇齿留香。

柠檬全身是宝。柠檬叶可用于提取香料,柠檬鲜果表皮可生产柠檬香精油,柠檬香精油既是生产高级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又是生产治疗结石病药物柠檬烯的重要成份;果胚榨汁后可生产果胶和橙皮苷(Vp),果胶是生产高级糖果、蜜饯、果酱的重要原料,还是生产治疗胃病药物果胶铋的重要原料,还能用于轻纺、染料业;橙皮苷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病,果汁可生产高级保健饮料和高级果酒,果渣可作饲料和有机肥,种子可提取高级食用油,也可入药。因此,柠檬是生产香精香料及其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医药业的重要原材料。

3、菩提叶

【功 用】静心安神、消食通便、减肥瘦身、降血脂、消除黑斑皱纹、防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压力等。

【茶色口感】茶色金黄,香味芬芳浓郁,滋味甘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加蜂蜜或味道更佳。适宜搭配的花草茶有甘草、洋甘菊等。

【宜 忌】孕妇不宜经常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植物学名是椴树,原产地中海沿岸。菩提树在夏天开米黄色的小花,由于含有特殊的挥发性油,香味十分清远。通常我们所说的佛陀在菩提树下感悟人生,是指印度的菩提,与这里用来泡花草茶的菩提略有区别。我们泡茶的菩提叶来自“欧洲椴树”。

传说菩提是诸神献给爱神维纳斯的礼物,迷人的香味及优雅的花朵象征纯洁的爱情,古代日耳曼人并将它视为民族的图腾。在德国菩提叶茶又称为“母亲茶”,因为它们的方向气味犹如亲情的慰藉。菩提叶富含维他命C,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新陈代谢作用大有脾益。

此外,菩提子花适合用来做药草浴,不但能消除疲劳,还可以消除黑斑皱纹。菩提叶茶具有安神镇静,改善睡眠的效果,能让你在这个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的世界安然入睡。所以你不妨在晚饭后来一杯菩提茶,在缓解一天工作压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菩提茶还可以使小便顺畅以及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及维持消化道机能,可当成日常健美茶饮用。

4、红巧梅

【功 用】消火祛斑,养颜调经、清肝散结、调节内分泌,调理气血、护肤消斑,促进新 陈代谢。常饮能调整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黄褐斑、肝斑、色斑、暗淡、暗疮,使皮肤光滑富有光泽和弹性。

【茶色口感】茶色淡粉红,香气凛冽,甘甜清爽。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微苦,归肺、心、胃经。

【宜 忌】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红巧梅是千日红的一种,俗称妃子红,花朵十分红艳,历代宫廷作为必备贡品,为西藏高原雪山上的野生苋科植物。产量极为稀少,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凝聚了科研人员几十年的心血和艰辛,产量尚未突破100斤/亩。娇艳的淡粉色,味淡有一点点甜,开水冲泡的红巧梅,花型舒展,婀娜多姿,晶莹剔透,观之赏心悦目,饮之身心舒泰,心旷神怡,常饮此茶可延缓衰老。

花蕾入药能祛痰,用于止咳平喘,平肝明目。对小儿癫痫,腹胀,惊风,夜啼等均有一定疗效。

5、甘草片

【功 用】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补脾润肺、美白去斑、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茶色口感】茶色淡黄,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越泡越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三至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宜 忌】1.饮甘草茶,应戒食鲢鱼。

2.高血压、肾脏病、心血管疾病者及孕妇不适合饮用。

3.药用时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甘草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甘草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不愧是植物界抗干旱的能手,斗风沙的先锋。甘草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结角如相思角,作一本生,至熟时角折,子扁如小豆,极坚,齿啮不破。深秋,荚果裂开,籽粒随风散步大地上,天然繁殖。茎挺拔直立;根如圆柱,直径三四厘米,大的五六厘米,长一米多,最长者达三四米。以根状茎入药,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最古老的辞书《尔雅》已经有记载,发现甘草是解毒良药,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之良相也。”不管叫“国老”也好,称“良相”也罢,这都说明甘草是草本王国应用最多的药物,无论东西方,其入药的历史都极其悠久。

将甘草列为百药之首,是有依据的,甘草的药性缓和,可升、可降,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在中医师的处方中,它一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自古就有“十方九(甘)草”之说(即十副中药方中,有九付都有甘草这味药),甘草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例如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的256 个处方中,含甘草的处方就有154个。但是,甘草在供药用时,一般不起主要治疗作用,它的任务是帮助诸药发挥作用,并能减轻一些药物的毒副反应,使方中诸药同舟共济,驱除邪患。正因为此,甘草又有药中“和事老”的称号。

另外,自1986年发现甘草有治疗艾滋病的效果以来(对艾滋病毒的抑制效果高达98%),还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一种药物。不过中医认为凡因湿所致的呕恶、痰饮、中满、水肿等皆不用甘草。

甘草的美容效果也不容忽视,它可治:1."黎黑斑";2.使用各种化学制剂化妆品导致的接触性皮炎;3.由身体血热偏盛,加之饮食不节、外邪侵袭、血郁痰结所导致的寻常性座疮;4.日光性及药物性皮炎;5.由肾水不足外搏而致的雀斑;6.皮肤损害自愈后遗留下之疤痕性或非疤痕性的色素沉着。

6、桑叶

【功 用】具有减肥、消疮、祛斑、美容、降血糖、降血脂、延缓衰老的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碧绿,甘甜爽口。

【冲泡方法】开水冲泡

【性味归经】苦、微寒。

【贮 藏】阴凉干燥处保存。

桑叶《本经》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老叶。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尤以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区为多。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耐旱,不耐涝,耐贫瘠,对土壤适应性强。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临床上习惯认为经霜者质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饮片名称桑叶、蜜炙桑叶。

桑叶茶的多种保健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铁和维生素C、B1、B2、B3、A、叶酸以及铜、锌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血脂含量、降低胆固醇,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和过氧化物产生等独特功效,对人体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 桑叶中含有较多的叶酸,每克桑叶大约含叶酸105μg,它能参与核酸的合成,可达到抗贫血和促进生长的效果,并能治疗胃癌,肠胃道障碍,神经管畸形,营养不良和疮疹炎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桑叶中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化合物和桑苷,黄酮化合物能有效降低人体衰老速度延缓衰老,并有美容作用;桑苷则有清肝明目,平肝息风的作用。因此"桑叶茶"能够清火,明目,降血压,颇受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欢迎。桑叶茶中的植物雌性和人体的植物雌性激素非常接近,可以补充中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流失的植物雌性激素,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桑叶中的酚类化合物抗肿瘤,对女性子宫巧克力囊肿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女性身边必备的最佳饮品。

桑叶降血糖、降血脂:

肥胖是腹部、脊背的脂肪细胞中贮存了过多的脂肪。当血液里的中性脂肪减少时,贮存的脂肪就会被释放出来,以热量的形式被消耗掉。这样反复下去,身体里的脂肪就会减少。因此减肥和改善高脂血病是相互关联的。另外,高脂血病人的血液粘度高,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特别不畅通。心肌梗塞和脑溢血都是毛细血管堵塞的结果。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的黄酮类成分,所以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溢血的作用。

7、勿忘我

【功 用】具有清热解毒、护肤养颜、美白肌肤、清肝明目、并有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对雀斑、粉刺有一定的消除作用,能有效的调节女性的生理问题,是健康女性的优选花茶。

【茶色口感】茶色淡紫,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适宜搭配桂花、玫瑰花、玉兰花、玉蝴蝶、茉莉花、 紫罗兰、金盏花、薰衣草、菩提叶等。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中医认为,勿忘我花性味甘、寒,入肝、脾、肾经,有清热解毒、清心明目、养阴补肾之功,适用于肺风粉刺、疔疮疖肿、皮肤粗糙、视物昏花、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等。药理研究表明,勿忘我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排除赘肉,避免皱纹及黑斑的产生,延缓细胞衰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特别是对雀斑、粉刺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并能美白肌肤,有护肤养颜之功。有护肤养颜、促进新陈代谢、能有效地调节女性的生理问题,是健康女性的的首选饮品。

8、桃花

【功 用】具有美容养颜、防色斑沉积、利水、活血、通便、凉血解毒、清心润肺等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粉红,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

【宜 忌】孕妇及月经量过多的女子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桃花,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花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木,桃花原产于我国中部及北部,栽培历史悠久,现各地广为种植,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 桃的果实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叶、果、根俱能入药;桃木细密坚硬,可供雕刻用。 桃花茶喝起来有淡淡的桃仁味,是一种排毒养颜花茶。

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桃花的美容价值,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谈到,桃花具有"

令人好颜色"之功效。《千金药方》载:“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名医别录》载:“桃化味苦、平、主除水气、利大小便,下三虫”。桃花性味甘,平无毒,可消食顺气,痰饮,积滞,小便不利,经闭。《国经本草》记载:采新鲜桃花,浸酒,每日喝一些,可使容颜红润,艳美如桃花。《普济方》在介绍桃花酒的制法与功用时说:三月三采新鲜桃花,以上等白酒浸泡, 49日后服。久服,可除病益颜。

古人曾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来赞美少女娇艳的姿容,其实桃花确实有美颜作用。桃花味甘、辛,性微温,有活血悦肤、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桃花含有山萘酚、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成分,其中山萘酚有较好的美容护肤作用。

桃花的美容作用,主要是源于花中含有山奈酚、香、豆精、三叶豆甙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能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营养和氧供给,使促进人体衰老的脂褐质素加快排泄,防止黑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积,从而能有效地预防黄褐斑、雀斑、黑斑。桃花中还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呈游离状态的氨基酸,容易被皮肤吸 收,对防治皮肤干燥、粗糙及皱纹等有效,还可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从而防治皮肤病、脂溢性皮炎、化脓性皮炎、坏血病等,对皮肤大有裨益。桃花还有泻下通便,对便秘有神奇功效,利水消肿作用,冲泡时适当增加桃花用量,3小时左右即可见效,无成瘾性,使用安全,值得推荐。

利用桃花美容的简单方法就是将新鲜的桃花捣烂取汁涂于脸部,轻轻按摩片刻,也可用阴干的桃花粉末,用蜂蜜调匀涂敷脸部,然后洗净。鲜花中的营养物质可滋润皮肤,改变面部细胞的活力,从而达到面色红润、皮肤润泽光洁、富有弹性的美容效果。

9、决明子

【功 用】清肝明目、益肾补精、润肠通便、宣散风热。

【茶色口感】茶色褐色,气味清淡,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适宜搭配】枸杞子、菊花、荷叶、炒熟的决明子、玫瑰花。

【性味 归经】性微寒,味甘、苦、咸,入肝、肾经。

【宜 忌】脾胃虚寒、腹泻、低血压者及孕妇不宜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决明子又名草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是一种中草药材,为豆科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产安徽、江苏、浙江、四川。

《神农本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出。久服益精,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末涂,消肿毒,贴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洪;作枕,治头风,决明胜黑豆"。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湖南药物志》载其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痨、胸痹"。《中华本草》,述其应用较为广泛,载曰:"清肝益肾,明目,利水通便。主治目赤肿痛,羞明泪多、青盲、雀目、头痛头晕、视物昏暗、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外治肿毒、癣疾"。

现代研究表明,决明子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外,还含甾体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等,还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镍、钴、钼等。所含大黄素、大黄酸对人体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并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其中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强心作用。决明子素具有a-羟基,可与金属元素合成络合物,对金属元素吸收有很大影响。现代临床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收效满意,决明子水煎或制成片剂服用。

因决明子茶有保护视神经的作用,对现代电视族、电脑族等易引起眼睛疲劳的人群有补益,因其明目清肝的药用价值被办公室白领当作“亮眼八宝茶”。民间常用决明子炒黄研末,代茶饮,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保健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清除体内宿便,降低血脂、血压。 对女性而言,每天晚餐后可喝决明子茶,可让你的小腹,平坦而健美。 决明子对女性而言,每晚晚餐后可喝决明子茶,以达消除油脂,让小腹变平坦的功效。 用决明子做的茶,是夏天里一种很好的清凉饮料,既能清肝明目,宣散风热,又能益肾补精,润肠通便。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道;虽年已过百,但身体健康、耳聪目明。于是人们竞相拜求延年仙术,老人却说并无仙术,只是常食决明子罢了。

10、洛神花

【功 用】有醒脑安神、生津止渴、平肝降火、降压减脂、养血活血、美容养颜、消除宿醉、帮助消化、利尿消水肿的

功效,能促进新陈代谢、分解体内多余脂肪等。

【茶色口感】茶色深红,气味微香,口感微酸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夏季可冰镇饮用,风味更佳。 适宜搭配:玫瑰花、

绿茶、金莲花、菊花、木蝴蝶、胖大海。

【性味归经】性平,味辛,归肾经。

【宜 忌】胃酸过多者也不宜多饮

洛神花,又名玫瑰茄、神葵、洛济葵。洛神花因酷似玫瑰,不是玫瑰而胜似玫瑰,色泽鲜艳,其花形美如洛神故有此名,所以别名也叫玫瑰茄。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多年生灌木,生长于热带和**带地区。原产于西非、印度及马来亚,盛产于墨西哥南部热带地区,当地人经常采摘其花蕊,晒干后泡茶饮用。在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福建、台湾、云南均有分布。

洛神花在夏秋间开放,花期长,花冠黄色,萼片和副萼玫瑰红色,茎、叶柄也常为淡玫瑰色,每当开花季节,红、绿、黄相间,十分美丽可爱。它是非洲人民,尤其是非洲阿拉伯民族和西非人民广为栽种的经济植物。植物的花萼种子、茎和叶子都可利用。花萼具有降血压、抗坏血病和利尿的药效,并且对支气管炎和咳嗽病有缓解作用。在非洲民间普遍当作饮料,阿拉伯人用花萼泡的茶称为"苏丹茶",有的还当作食品的天然色素和调味料。欧洲人很早就从非洲进口花萼干品,用作果子冻、调味清凉饮料等。在许多东南亚的国家,洛神花都被当成药用植物使用。

洛神花外观颗粒饱满,花瓣厚实,紫红黑亮,融水色泽艳丽清新,气微香、味酸,维生素C、接骨木三糖苷、柠檬酸等营养成份;玫瑰茄的花萼为肉质结构,多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大量的天然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如铁、钙、磷等,有活血补血、养颜美容的功能,能生津止咳、帮助消化、增强胃功能。

洛神花的成份分析如下:还原糖5.7克;蛋白质2.37克;果胶19.8克;苹果酸3.3克;单宁1.09克;花青素14.5克;维生素89毫克/100克,含有人体所必需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以及抗氧化功能显著的花青素、多元酚、呋喃醛、羟甲基呋喃醛,尤其高含Vc一抗坏血酸。这些成份具有平肝降火、清热消炎、生津止渴、降压减脂、醒脑安神、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其中木槿酸,被认为对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一定疗效,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另外的一些成份还对肠、子宫肌肉有解痉的作用,同时还有驱虫作用,并能促进汁分泌、降低血液浓度、刺激肠壁蠕动、调整女性生理周期,以及美容保养都有不错的功效,并且对支气管炎和咳嗽病有缓解作用。也可作为解酒茶用来醒酒。

玫瑰茄气微香、味酸,维生素C、接骨木三糖苷、柠檬酸等营养成份,有益 于调节和平衡血脂,增进钙质吸收,有益于调节和平衡血脂,增进钙质吸收,促进儿童发育,促进消化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降血压等功效。科研人员还发现,饮用洛神花还可起到减肥作用,促进胆汁分泌来分解体内多余的脂肪,对脂肪者体重会下降了1到3公斤。

在夏季饮用些洛神花还有清热消暑的功能,是老少皆宜饮用的花草茶。

玫瑰茄不但有以上的医用和保建作用,而且又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食品,用其生产出的纯天然健康饮品,是一种难得的天然饮料,也可以提取玫瑰茄色素,用作食品行业的食品添加剂。

【洛神花配方】

介绍洛神花的家庭保健使用方法,仅供参考。

l、玫瑰茄茶:玫瑰茄3-5g,温开水冲泡,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蜂蜜,代茶饮。长期饮用,有助于降低人体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值和甘油三脂值,达到防治心血管疾病和减肥的功效。

2、金莲花玫瑰茄茶:玫瑰茄、金莲花、木蝴蝶各1g,用热开水冲沏,加入冰糖调味,无须加盖,待玫瑰茄泡开即可,代茶饮。此茶能清肺热、利咽喉,对支气管炎、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有很好的效果

3、玫瑰冰菊茶:玫瑰茄1g,菊花3朵,枸杞子5粒,胖大海1个,开水冲泡5-10分钟,加入冰糖适量调味即得。此茶可清咽利喉,润燥。

4、山楂络神蜜:玫瑰茄、山楂干各若干,用水煮沸三分钟,晾凉后调入蜂蜜即得。长期饮用可健胃消食

5、玫瑰茄果冻:玫瑰茄40g,纯鱼胶粉30g,细砂糖lOOg,水1000ml。先将水煮开,熄火,在水中放入玫瑰茄,加盖焖8分钟,将玫瑰茄捞出,水过滤。过滤后的水加温煮开,熄火,在水中加入纯鱼胶粉和细砂糖,并快速搅拌1分钟。将搅拌好的果冻液分装于果冻模中,冷却后冰箱中冷藏,成型后即可食用。

6、玫瑰茄排骨汤:玫瑰茄lOg,猪排骨250g,加水800毫升,煲3小时,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各种调味料即成。此汤美味,可滋补养颜。

7、玫瑰茄酒:取玫瑰茄干若干公斤,按l:15加水煮沸25-30分钟,分离汁液。以此法反复提取三次。将三次提取液混合并加入8%的白糖,加热至沸腾后迅速冷却至10~12~进行发酵,室温控制在10-12~,5-7天后捞去上层泡沫,分离除去下沉的酵母,加入部分食用酒精调整酒度,最后封缸,数周后倒缸,澄清过滤得发酵原汁。另取玫瑰茄适量用80%热水浸泡,一般浸泡3-4次,浸泡汁过滤用作配酒调色。以玫瑰茄发酵汁为酒底,佐以适量的浸泡汁,调整所需糖和酒度,经过滤即得玫瑰茄酒。酒呈宝石红色,晶莹清沏,味道清香,酸甜可口,可作增加食欲、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食用饮料。

11、迷迭香

【功 用】可抵御电脑辐射、增强记忆力、消除胃胀、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肥胖、改善脱发的现象、有祛痰、抗感染、杀菌之功效。【茶色 口感】茶色淡绿,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

【冲泡方法】先倒入沸水,再放入迷迭香,能保有迷迭香的颜色,也比较耐泡,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适宜搭配:玫

瑰花、马鞭草、柠檬草、洋甘菊、菩提子、薄荷、茉莉花等。

【宜 忌】孕妇不宜多饮。

迷迭香别叫海洋之露,常绿灌木,株直立,叶灰绿、狭细尖状,叶片发散松树香味,自古即被视为可增强记忆的药草。春夏开淡蓝色小花。迷迭香原产于地中海,属于常绿的灌木,夏天会开出蓝色的小花,看起来好像小水滴般,所以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海中之露」的意思。

迷迭香是年轻女孩熟悉的西式香草,不过它也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材,早在三国时期就被引进中国,西方香草茶是用叶片泡茶,而中医是用全草入药的。传说迷迭香是魏文帝曹丕从西域引种的,魏文帝非常喜欢迷迭香,曾邀请王粲、曹植、陈琳等人一起作《迷迭香赋》。

迷迭香有令人头恼清醒、心情愉悦的香气,最早发现在地中海沿岸的断崖上,在古代就被用在宗教仪式中,也有象征忠诚的意思,因此在欧洲的婚礼中也常见新娘子以迷失香作为配饰,向世人昭告她对爱情的此情不渝。

迷迭香性温,能催眠,也能用于更年期催经之用,还能发汗、止头痛。

迷迭香茶常饮能增强脑部的功能,能消除胃胀、增强记忆力、减轻头痛症状、改善脱发的现象,减少头皮屑的产生,具有刺激神经系统运作,改善记忆衰退现象的功效,有助于恢复脑部疲劳,并能增强记忆力,对宿醉、头昏晕眩及紧张性头痛也有良效。兼具有美容功效,可减少皱纹之产生,去除斑纹;此外还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有祛痰、抗感染、杀菌之功效,可增强活力、抵御电脑辐射、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抑制肥胖,对头昏晕眩及紧张性头痛有舒缓作用,精神、身体疲劳时饮用此茶让全身活力再现;可心肝机能养护、气喘保养,减轻风湿酸痛,缓和胃部症状及消化道问题;被视为增长记忆,恢复青春的好帮手;浓烈的芳香能刺激神经系统,促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集中,并且有能止痉挛、助消化、活化脑细胞对头昏目眩及紧张性头也有舒缓作用。

建议脑力工作者或学生不妨多饮用迷迭香茶,此外对伤风、腹胀、肥胖等亦很有功效呢!迷迭香用途非常广泛,不但可以冲泡成茶,亦可用于烹饪、烘焙西点、提炼精油、或用于做菜、腌肉、烤肉时的香料。有些网站的资料说迷迭香能提神醒脑,刚好和药书上的记载相反,至于对错与否,可以一试。

12、荷叶

【功 用】具有抑菌解痉、清火清脂通便、健脾祛湿、利水消肿、降血压血脂、凉血止血等功用,用于多种出血症及产后血晕。空腹饮用效果更佳。

【茶色口感】茶色淡绿,气味清香芬芳,微甜中有一种淡淡的青草味。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涩,归心、肝、脾经。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荷叶别名“蕸”,处方名:荷叶、莲叶、鲜荷叶、干荷叶、荷叶炭等。为睡莲科植物的叶,夏、秋二季采收,夏季,亦用鲜叶或初生嫩叶(荷钱),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

荷叶主要成分有荷叶碱、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草酸、琥珀酸及其它抗有丝分裂作用的碱性成分,所以荷叶具有解热、抑菌、解痉作用。经过炮制后的荷叶味苦涩、微咸,性辛凉,具有清暑利湿、升阳发散、祛瘀止血等作用,对多种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荷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的功效,因此,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患者,除了经常喝点荷叶粥外,还可以每天单用干荷叶9克或鲜荷叶30克左右,煎汤代茶饮,如果再放点山楂、决明子同饮,则有更好的减肥、降脂、降压之效。炎炎夏日,痱子总是不时地找上门来,如果取荷叶适量,洗净,加水煮半小时,冷却后用来洗澡,不仅可以防治痱子,而且具有润肤美容的作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应用荷叶食疗、入药的记载,传至现在的如荷叶烤鸭、荷叶烤鸡等传统膳食名吃,荷叶包裹的美食不但具有自身的味道,还透出一种荷叶淡淡的清香,外脆里嫩、油而不腻。古代名媛也不乏荷叶瘦身的记载,现在很多人减肥喝荷叶茶,其实荷叶主要用于有水肿的肥胖症患者辅助减肥,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果。不过荷叶药性平和,经常饮用荷叶茶可健脾祛湿、凉血止血、利尿,对身体大有好处,想减肥的女孩可以每天饮用此茶,试用两周看看身体的感觉和反应,再决定是不是要用荷叶茶来做你的减肥茶。

13、甜叶菊

【功 用】调节血压、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降血糖、尿糖、抑菌止血、镇痛、减肥养颜、养阴生津、帮助消化,促进胰腺和脾胃功能。

【茶色口感】茶色黄绿,有甘草清香芬芳,口感特甜。

【性味归经】甘,寒,肺、胃二经。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甜叶菊又叫甜菊、糖草、甜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天然的甘甜植物,甜叶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普遍作为甜味料的使用。原产于南美洲,我国1977年引种成功,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北京地区还把甜叶菊的叶子晒干泡茶,称为甜茶。

甜叶菊素最早来源于南美洲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接壤的阿曼拜山脉的原始森林。当地居民从古代起用甜菊叶泡茶,或加到多种饮品中,同时用来做药草。欧洲从十六世纪起就已发现甜菊叶,但真正揭开甜菊叶神秘面纱却是在1899年,1931年形成正式的研究文献。

甜菊叶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的功能饮品,具有芬芳、清凉的味道。甜叶菊叶子比蔗糖的甜度高30倍,提取的甜叶菊素甜度比蔗糖高300倍,热量却很低(其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其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铁、磷、钙、钾、钠、镁、锌、芸香苷、维生素C、维生素A等约53种成分组成。由于热量低、易溶于水或酒精,也具耐热性,可谓无热量之代糖产品,是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或瘦身食品常用的甘味料。

甜叶菊除了能作为甜味剂外,还有很好的药用功效,它能辅助治疗糖尿病、肥胖症,能降血糖、降血压,药性平和,没有副作用。“三高”人群经常饮用甜叶菊茶,有很好的辅助改善效果(不可马上停药,根据病情逐渐减量)。

甜叶菊的甜味就像是绽放在舌尖上的芭蕾,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单独冲泡的甜菊茶只有甜味,可以作为其他花草茶的调配品,能改善口味,又不用担心发胖的问题,是喜欢甜食又怕胖年轻女孩的最爱。

14、柠檬草

【功 用】补脾健胃,祛除胃肠胀气、疼痛,助消化。具抗菌能力,可治疗霍乱、急性胃肠炎及慢性腹泻。

【冲泡方法】1.热水冲泡,用热水温热茶壶、茶杯,之后将其沥干。

2.取出3-5g花草茶,装入温过的壶中,缓缓注入500ml的滚水,花草茶香随之飘散开来。

3.放置约3分钟后饮用。回冲第二次约要7分钟,第三次大约要静置10分钟。

4.将花草茶取出,以免浸泡过久让茶汤变涩,而且适时取出,可以让下次回冲时仍有香气。

5.如果先放入滚水,再放入花草茶,能保有花草茶的颜色,也比较耐泡。

【适宜搭配】 玫瑰花、马鞭草、柠檬草、迷迭香等。

【宜 忌】孕妇请勿饮用。

柠檬草(lemongress),也称柠檬香茅,是热带的芳香草,原产于亚洲,印度、斯里兰卡、印尼、非洲等热带地区都有这种药草植物。叶子有很浓的柠檬味,灰色圆锥形的花,整株植物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

有健胃、利尿、防止贫血及滋润皮肤,健脾健胃,祛除胃肠胀气、疼痛,帮助消化。具抗菌能力,可治疗霍乱、急性胃肠炎及慢性腹泻,滋润肌肤有助于女性养颜美容之用。减轻感冒症状,可治胃痛、腹痛、头痛、发烧解除头痛、发热、疱疹等,利尿解毒,消除水肿及多余脂肪。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亦是美容美发的佳品。调节油脂分泌,有益于油性肤质和发质,可加入水中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治疗贫血,改善面色苍白、萎黄、眩晕等;.喝剩下的茶汤可泡脚,治疗香港脚或流汗过度的脚。印度的传统医术中视柠檬草为治疗百病的药用植物。柠檬草是东南亚料理的一大特色,尤其有一股柠檬清凉淡爽的香味,适合泰式料理,常见于泰国菜。气味芬芳而且有杀菌抗病毒的作用,从古至今受到医家的推崇。平日饮用,有效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的效果。

柠檬草花语: 开不了口的爱

15、马鞭草

【功 用】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茶色口感】茶色淡绿,气味清香,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三至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脾经。

【宜 忌】月经过多、孕妇忌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女刊瘦美人〉多期力推以及搜狐等各大BBS上流传很神的瘦腿茶:

马鞭草+柠檬草+迷迭香(狂减大腿)可有效地消除下半身水肿,减少多余水分,减缓静脉曲张,肠内净化。可祛斑,减少皱纹。三种花草组合具有消肿去湿,专瘦腿部,对下半身肥胖很有疗效。

风靡港台艺人内部的瘦腿方子,最近此三草茶风靡全国,大家可以到搜狐论坛看看是特别为下半身积聚水肿(俗称啤梨型身材)而设计的瘦身茶疗;完全天然花草,无任何副作用。

16、牛蒡

【功 用】祛风热、消肿痛、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消渴、热中、逐水;又能拓一切肿毒,劳疟、脚缓弱、风毒、浸酒去风,主治恶疮、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茶色口感】茶色淡黄,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越泡越甜。

【冲泡方法】每次一至4片,用开水冲泡三至五分钟即可饮用。

1、每天3-4克,病者根据病情可酌情增加。(泡茶、煮粥、煲汤都可)

2、泡发的茶片最后食掉最佳。

3、坚持饮用一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

【注 意】1、初饮者可能出现排便功能增强(不是水泻)现象。

2、个别人饮用炒制的牛蒡茶,开始时会感觉有些上火,坚持一段时间后此现象消失。亦可改用烘干的牛蒡茶。

【性味归经】味苦、寒、无毒。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牛蒡简介2007-08-18 22:10牛蒡学名Arctum Iappa L,别名牛菜、大力子、牛子、蝙蝠刺、东洋萝卜。是一种以肥大肉质根供食用的蔬菜,叶柄和嫩叶也可食用,牛蒡的肉质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每l00克鲜菜中含水分约87克,蛋白质4.1-4.7克,碳水化合物3.0-3.5克,脂肪0.1克,纤维素1.3-1.5克。胡萝卜素高达390毫克。维生素Cl.9毫克。在矿物质元素中含钙240毫克,磷106毫克,铁7.6毫克,并含有其它多种营养素。牛蒡肉质根细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

牛蒡为菊科草本直根类植物,性温、味甘、无毒。别名大力子、东洋参、牛鞭菜等。牛蒡子和牛蒡根既可入药也可食用。原产我国公元920年左右传入日本,在日本栽培训化出多个品种,20世纪八十年代末由日本引种菜用牛蒡,大部分出口,少量进入国内市场。牛蒡在我国长期做为药用,近年来才开始对牛蒡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理进行研究。在日本牛蒡成为寻常百姓家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保健菜。它可以与人参相媲美,因此被称作东洋参。

东洋参(牛蒡)系列产品凭借其独特的香气、纯正的口味、丰富的营养价值走俏东南亚市场、风靡日本和台湾、韩国,已引起西欧和美国有识之士的喜爱和关注。

在日本牛蒡被称为东洋参,原产中国,《本草纲目》称“牛蒡”(又称大力子)是两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其根均可入药,也可食用,《本草经疏》称其为“散风除热解毒三要药“。《本草纲目》称其“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牛蒡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在日本可与人参媲美,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产品,它全身是宝,富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矿物质、氨基酸,其中所含胡萝卜素比胡萝卜高280倍。

据《珍惜名优蔬菜》、《蔬菜栽培学》等权威著作中介绍:经常食用牛蒡根有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肠胃垃圾、防止人体过早衰老、润泽肌肤、防止中风和高血压、清肠排毒、降低胆固醇和血糖,并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因牛蒡根中含有菊糖),类风湿,抗真菌有一定疗效,对癌症和尿毒症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因此被誉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剂,台湾民间把牛蒡作为补肾、壮阳、滋补之圣品。

牛蒡的作用和价值正被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和发掘。我国《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中药大辞典》等国家权威药典中把牛蒡的药理作用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有促进生长作用;第二,有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第三,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牛蒡根的主要功能是疏风散热、解毒消肿,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便秘、风火上扰之头晕、耳鸣耳聋、目昏,外用治头面风毒赤肿、热毒牙痛、齿龈肿痛、痈疸恶疮。其实,牛蒡根作为一味中药,古代医学文献《本草纲目》、《名医别录》、《药性论》、《新修本草》、《本草拾遗》、《分类草药性》、“中国药膳大宝典”等著作中均有详细记载。

美国著名的保健专家艾尔?施德尔博士在它的《抗衰老圣典》一书中指出“牛蒡的根部深受全世界人的喜爱,认为它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体维持良好工作状态(从幼年到老年均适实用)的温和营养药草,牛蒡可日食而无任何副作用,且对体内系统的平衡具有复原功效的重要药草,药草师用它作为一种癌症治疗剂,同时也视它为疗效突出的消化剂及解肝毒剂”,全世界最长寿的民族——日本人长期食用牛蒡根部。

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前田博士认为牛蒡的保健功能在于可消除和中和有害人体健康的“活性氧”,因为“活性氧”不仅是致癌的因素也是动脉硬化和老化的原因之一。

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西医认为它除了具有利尿、消积、祛痰止泄等药理作用外,还用于便秘、高血压、高胆固醇症的食疗。中医认为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

牛蒡在日本、台湾、韩国作为高档食品十分盛行,作为强身健体的保健蔬菜(茶),牛蒡根同人参一起被卫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原料的名单。正是由于牛蒡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使有识之士开发出牛蒡菜、牛蒡茶、牛蒡酒、牛蒡糊等系列产品。在我国也将成为新世纪的保健品而受欢迎!快快行动,享受大自然带给您的健康与快乐。

17、番泻叶

【功 用】泻热行滞,通便函,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瘦身减脂,减轻经期不适,清除肠内细菌及毒素,帮助消化及健胃,有瘦身减脂之效。舒缓伤风感冒所引起不适,止咳去痰,亦能减轻经期间不适。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加白糖适量,沸水冲泡。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

【宜 忌】孕妇慎用,脾胃虚寒食少便清者慎用。

【贮 藏】避光,置通风干燥处。

番泻树属于豆科植物,在广东、云南、海南诸省有栽培。番泻叶有尖叶、狭叶之分,形似细小的柳叶。味苦,含二聚蒽酮类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消积导滞的作用,适用于习惯性便秘。新近,应用现代医学临床检验方法,用番泻叶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经340例应用,6天内完全止血者为320例,其中显效286例,总有效达94%。止血疗效优于常规止血西药,是“止血不留淤”的良药。

番泻叶含有番泻甙A及番泻甙B,并含葱酮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具有泻下作用及抗菌作用,番泻叶还有箭毒样作用。《饮片新参》谓番泻叶性味苦、凉,功能“泻热利肠府,通大便。”《现代实用中药》说它“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0~60毫升,作浸剂,约数小时即起效用而泄泻。”有人认为:番泻叶作用较广泛而强烈,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便秘更适合。但平素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18、洋甘菊

【功 用】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活血补血降血压、调经止痛、润肺滑肠、疏风散热、抗炎消菌、舒缓疲劳、安抚情绪、改善睡眠的功用,漱口可缓解牙痛,冲泡过的茶冰凉包敷眼睛可去除黑眼圈。建议有青春痘、痤疮的女性更应多饮。

【茶色口感】香味芬芳浓郁,滋味微苦带甘。

【冲泡方法】取花蕾3-5个加蜂蜜或冰糖,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 适宜搭配的花茶有玫瑰花、满天星、薄荷

、紫罗兰、菩提子、金盏花、迷迭香、桂花、马鞭草等。

【宜 忌】低血压、寒性体质者根据自身情况酌量饮用;孕妇不宜常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洋甘菊又名西洋甘菊、罗马洋甘菊、春**,又被称为"大地的苹果"、“月亮之花”,原产于欧洲和西亚、北非等地.

洋甘菊最重要的用途是泡茶,因为它味美且保健功能强大,成为欧美家庭中最常见的花草茶之一。名列欧洲人最常饮花草茶的排行榜之首,国外的美容沙龙,常在美容招待客人饮用洋甘菊茶,来使客人精神放松,除了泡茶之外,主妇们也用在烹饪中佐香;而称洋甘菊为manzanilla(小苹果)的西班牙人,则在制作雪莉酒时藉它增进风味;对于懂得芳香的阿拉伯人来说,甘菊轻柔的芳香也是十分珍贵的。因为温和的味道与宜人的清爽感受,使得甘菊这小可爱在欧洲在大地俯手皆是,外表看起来十分清新可爱,是生命力很强的花草,被人们用来当作药草或制成各类保养品。

据说在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时期,洋甘菊便进入人们的生活中,Chamomile一名就是源自希腊文,意为“大地的苹果”。事实上,不仅它的花具有强烈的苹果香,而且内含丰富的氨基酸、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镁、钙、铁、锌等有益成分,如同苹果一样被民间视为温和且不具副作用的万能疗方。它还能使栽种在其四周的植物健康成长,所以还有“植物医生”的美称。自17世纪以来,欧洲人每当失眠、感冒、神经痛、焦虑气郁时,即惯以洋甘菊茶对症下药,法国人制造药酒quinquina也利用它为成分。洋甘菊对神经系统及胃部的疗效如今已获得科学证实,因此更广泛地应用于缓解器官痉挛、安定偏头痛、刺激食欲、安抚消化不良及腹泻、长期便秘等。

洋甘菊以清凉、镇定、安眠的作用著称,温柔、纯净的特点使得它经常被人们与月亮联系在一起,是传说中的月亮之花。

洋甘菊被称为“月亮之花”,传说它的诞生跟月亮女神狄安娜有关。罗马神话中,月亮女神狄安娜爱上了牧羊人恩德里奥,于是温柔含蓄的月亮女神便在晚上让漫山遍野开满了洋甘菊,使得牧羊人在温柔的香味中安然入睡,月亮女神来到他身边,与他在梦中共度良宵。

洋甘菊温和、舒缓的特性,让它成为各种植物保养成分的组合良伴,它的药用性也常常被医师们称道。在医学上,洋甘菊的镇定、舒缓作用使得它成为很好的止痛成分。它不但能缓解肌肉痛、神经痛、头痛等各种疼痛不适感,更贴心的是,还能缓解生理疼痛,常被用来改善经前症候群和更年期症状。另外,洋甘菊还能刺激白血球的制造,能对抗贫血、抵抗细菌,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19、茉莉花

【功 用】具有清热解毒、理气安神、温中和胃、开郁辟秽、强心益肝、振脾健胃、抗菌消炎的功效,舒缓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血虚经闭等症状,对口臭、疮疡肿毒,月经失调也有功用。建议女性更应多饮。

【茶色口感】茶色黄绿,香味芬芳清雅,滋味甘中微涩。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加蜂蜜或冰糖味道更佳。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主肝、脾、胃经。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茉莉花又称荣花、末丽,属木犀科常绿攀援灌木,初夏由叶腋抽出新梢,顶生聚伞花序,通常三朵花,有时多,花白色,有芳香,花期甚长,由初夏至晚秋开花不绝。茉莉花傍晚开放,花朵清雅洁白,

曾被誉为"人间第一香"。原产印度及阿拉伯之间,汉时由西域、波斯湾附近传入我国南方,目前我国茉莉品种约有60多个,现广东、福建、四川及江南广有分布。茉莉花还是福州市的市花,菲律宾人、印度尼西亚的国花。

茉莉花含有多种有机物和维他命,以及糖和淀粉等有益于人体的营养元素。茉莉花茶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鲜爽甘美。其药理作用能使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长发、润燥、生津、香肌等,是十分理想的美容佳品。茉莉花是提取香精的重要原料,茉莉还可供药用,花、叶、根均可入药。苏州、南京、杭州、金华等地,长期以来,都作为熏茶香料进行生产。

而由茉莉花制成的茉莉花茶,则是中国独特的一种茶类。宋代叶廷圭咏茉莉花茶的诗中,有这么两句:“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它的加工过程复杂,是由茶和花两种原料加工而成,通过鲜花吐香、茶坯吸香,一吐一吸,使之既有芬芳清雅的花香,又有醇厚甘美的茶味,茶引花香,相得益彰,别具风韵。

茉莉叶色翠绿、花朵洁白玉润、香气清婉柔淑,被人们誉为众香花之首,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茉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茶用香花,用茉莉花与茶叶窨制茉莉花茶,使茶叶浓郁爽口,兼蓄芬芳的花香,茶吸花香,花增茶色,茶叶花香融为一体。由于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绿茶浓郁爽口的天然茶味清香,又饱含着茉莉花的鲜灵优雅芬芳,茶汤滋味醇厚,香而不浮,爽而不浊,是各种花茶中的佼佼者。

常饮茉莉花茶,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风解表、降血压、强心、抗衰老之功效。对于不适喝咖啡的人来讲,藉助茉莉花来提神不失为聪明的用法。

茉莉花除可当茶叶冲泡外,也可当菜肴料理煮食;花及叶主治下痢腹痛,外感发热、腹泻、疮毒疸疡。对于体质不适咖啡的人来讲,藉助茉莉花来提神不失为聪明的用法。

20、金盏花

【功 用】清热降火、利尿发汗、清湿热、降血脂,具有缓解疼痛、安神镇静、调节内分泌、促进消化、抗菌消炎、治疗皮肤病的功效。建议女性多饮用,特别是有青春痘、痤疮的女性更应多饮。

【茶色口感】茶色淡黄,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取本品3-5朵,加蜂蜜或冰糖色,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金盏花,又名金盏菊、常春花,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金盏菊植株矮,花朵密集,花色鲜艳夺目,花期又长,是早春园林和城市中最常见的草本花卉。原产于南欧、地中海沿岸一带,18世纪后传入中国,在园林中广泛栽培,日出时盛开,花朵会跟着太阳调整方向,并在日落时闭拢。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具有鲜艳的橘色,呈现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

金盏花是名副其实的女性之花,可帮助女性调整体质及调节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尤其以修复肌肤问题及净化体内毒素的功能最为显着。经期时饮用,会很好地改善不适的感觉。金盏花茶对于皮肤发炎有镇定的效果,能促进新陈代谢,净化身体内部,还可保持口气清新自然。据说古罗马人看见金盏花在初一开花,于是就依“Calends”(罗马古历初一)为它命名。至于其英文名“Pot Marigold”,相传与圣母玛丽亚有关,由于圣母是童贞女,因此藉金盏花解经痛及调经的功能庇助少女之身。中世纪时人们已将金盏花用于疗伤,更藉以对抗瘟疫和黑死病。很久以前在印度,这种桔红色或金黄色的花朵,被尊为“圣花”,用金盏花编织成的花环,常被至于神明的雕像上。而西方古代的祖先,将金盏花冠系在门把上,以避免感染性疾病。

中国文人把金盏花称为醒酒花,所以金盏花的诗句总是和酒联系在一起,不过我们没有找到相关金盏花醒酒的资料或史书记载,只能请自己尝试了。

21、苦瓜片

【功 用】清暑涤热、痈疮疔疥、治丹火毒气、泻六经实火、抗癌、降血糖、益气止渴、解劳乏、清心明目、养血滋肝、润脾补肾等。建议有青春痘、痤疮的女性更应多饮。

【茶色口感】茶色金绿,香味芬芳,滋味微苦中略有瓜甜味。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加冰糖味道更佳。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心、脾、胃经。

【宜 忌】脾胃虚寒、腹泻者、女孩月经期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苦瓜又称凉瓜、锦荔枝、癞葡萄、癞瓜,葫芦科植物,以瓜、根、藤、叶入药。

民间传说:苦瓜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特点,就是与任何菜如鱼、肉等同炒同煮,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所以有人说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誉之为“君子菜”。

清-叶申芗曾写《减字木兰花-锦荔枝》:“黄蕤翠叶,篱畔风来香引蝶,结实离离,小字新偷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当他妃子笑。藤蔓瓜瓤,岂是闽南十八娘。”

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即是说瓜熟色赤,苦味减,寒性降低,滋养作用显出,与末熟时相对而言,以清为补之。其实吃苦瓜以色青末黄熟时才好吃,更取其清热消暑功效。

苦瓜的苦味就源自喹宁,其中维生素C 的含量是柑橘的两倍多,是天然的美容剂,最适合想保持肌肤“颜如玉”的女性,经常食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肌肤细腻光滑、有弹性。

苦瓜中含有苦瓜甙,素有植物胰岛素之称,是糖尿病人群理想的健康辅助食品。

南方人多食为蔬。夏秋间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觉可口,不觉其苦。中国粤人以苦瓜切片,晒干贮存,作药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干也。自古民间就有“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之说。

现在流传着一种说法是苦瓜茶也是减肥的良药,虽然苦瓜的降血糖作用已得到证明,但我们的没有找到苦瓜减肥的研究资料和相关证据。有人说可能是苦瓜太苦,影响人的味觉和食欲而使人变瘦吧。

22、杜鹃花

【功 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养颜护肤、和血调经、祛风湿等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淡红,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斟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杜鹃花有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金达莱,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木本观赏植物,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杜鹃花自然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带,中国是杜鹃花的分布中心,约有460种,除新疆、宁夏未发现有野生杜鹃,其他省区均有。

杜鹃花的花期依气候和各种而不同,低山暖热地带多在2—3月开放,山中温凉地带多在4—6月开放,高山冷凉地带多在7—8月开放,因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生态环境之复杂多样,杜鹃花的体态风姿也多种多样,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杜鹃啼血的传说杜鹃鸟俗称布谷,也叫子归、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古人遂以鸟名作花名“杜鹃花”。至于最早起于何时,已无以考证了。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映山红是杜鹃花中最常见的一种,因其花开时映得满山皆红而得名。映山红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许多赞诵映山红的美文诗句,唐代的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白居易:“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宋代杨万里有:“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颂扬了映山红美丽、顽强的生命力。

我们习惯上常称的“杜鹃花”,实际是指广布长江流域以南的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鲜红的光彩把山都映红了,现今植物分类学上仅把“映山红”作为其中一个种类(包括许多栽培品种)。而广义的“杜鹃花”则是指整个的杜鹃花属,并不是只有红色的杜鹃花,别的颜色杜鹃也挺多的,均是杜鹃花属的一种。云南山区群众所称的山茶花实际也是杜鹃花的一种;四川某些山区所称的山枇杷,也是杜鹃花的一种。值得一提的是黄色和白色的杜鹃花是绝不能食用的,它们的的植株和花内均含有毒素,误食会中毒,应特别注意。

四、五月间,当大白花杜鹃、粗柄杜鹃、厚叶杜鹃等开花时节,云南人常采摘其鲜花或花蕾,用沸水煮熟,再用冷水浸泡漂洗,除去苦涩味及杂质,即可炒食,别有风味,在集市常有**。

杜鹃花的花、果、叶、根均可入药,有和血调经、消肿止血的功效。杜鹃花能降血脂、降胆固醇、消炎、滋润养颜、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长期饮用,可令皮肤细嫩,面色红润。具有清热解毒、养颜护肤、和血调经、治风湿痛等功效。

《本草纲目》栽:“味酸,无毒。”药性平和,能和血、调经、祛风湿。《中药大辞典》载,“杜鹃花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福建中草药》:治乳痛初起,取映山红干根15~30克,水炖服,外用鲜叶配香附捣烂敷,疗效十分满意。如果月经到期不行或血往上溢,可摘取鲜花5克加水煎服。民间通常还摘取花朵,与猪蹄同煮,治疗白带过多。其叶与嫩枝可治疗荨麻疹,内服外洗;外用根治内伤、风湿等症。据现代药理研究,映山红煎剂还有止咳作用,也有镇咳作用。

23、菊花

【功 用】具有清热解毒、降压、平肝明目之功效,可治痈肿、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疖疮、头痛、眩晕、血压亢进、神经性头痛及眼结膜炎等症,对口臭、体臭有特效。建议有青春痘、痤疮的女性更应多饮。

【茶色口感】茶色淡绿,香味芬芳浓郁,滋味甘中微苦。

【冲泡方法】取花蕾2-4个,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加蜂蜜或冰糖味道更佳。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肺、肝经。

【宜 忌】虚寒体质、平时怕冷,易手脚发凉的人不宜经常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菊花为一年生蔷薇科灌木,品种繁多,生于路旁、山坡、原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菊花又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笑靥金,我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

菊花能清热解毒,如果早晨起来眼睛红肿,可以用棉花蘸菊花茶涂抹眼皮,能起到消肿的功效,还能缓解双目红肿疼痛,具有清热解毒、驱邪降火、降压、清肝明目之功效,可治痈肿、疔疮肿毒、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头痛、眩晕、血压亢进、神经性头痛及眼结膜炎等症。菊花茶对口干、火旺、目涩有作用,热饮后,全身发汗感到轻松,是医治感冒的良药,也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茶。根据中医的传统经验,**、白菊二种菊花,都有上述功效。

菊花以其品性的素洁高雅、色彩的绚丽缤纷、风骨的坚贞顽强和意趣的丰富多彩而倍受文人亲睐,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中国人对菊花的认识已经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现代药理分析表明,菊花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人,尤其是常使用电脑的人,多喝些菊花茶很有好处。眼睛近视的人更是经常感到眼睛干涩,尤其是常使用电脑的人,常喝菊花茶能改善眼睛的不舒服。

菊花的种类很多,不懂门道的人会选择花朵白晰且大朵的菊花。其实又小又丑且颜色泛黄的菊花反而是上选。

24、金银花

【功 用】清热解毒、消肿通络、缓解热感冒和咽喉肿痛,用于抑制青春痘、热痱子、痈肿疖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建议有青春痘、痤疮的女性更应多饮。

【茶色口感】茶色淡绿,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微苦,归肺、心、胃经。

【宜 忌】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金银花为忍冬科属常绿援接灌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金藤花、鸳鸯藤,鸳鸯草、鹭鸶花、忍冬等。金银花的生长很有意思,一般都是一生一对,一蒂双花,一黄一白。如金似银,做对对鸳鸯,成双成对,形影不离,故有鸳鸯藤,鸳鸯草,二宝花,双花之称,刚开花的时候,它的颜色是象牙白色,两三天后就会变为金钗黄色,这样新旧相参,黄白互映,所以得名金银花。“有藤名鸳鸯,天生非人种。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簇”。

宋代张邦基的《墨庄漫录》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崇宁年间,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的几位僧人,从山上采回一篮野蕈煮食。不料野蕈有毒,僧人们饱餐之后便开始上吐下泻。其中3位僧人由于及时服用鲜品金银花,结果平安无事,而另外几位没有及时服用金银花的僧人则全都枉死黄泉。可见,金银花的解毒功效非同一般。

金银花冲以代茶,或加适量白糖,闻之气味芬芳,饮之心清肺爽,散暑解热,清毒明目。润喉宽中,可作为饮料,对预防儿童麻疹、疮疖等症,有很好的效果,老年人常饮,能轻身延年,补虚疗风。在医药方面用途广泛,因氯原酸是抗菌消炎的主要成分,是金银花成为有名的广谱药材重要因素,象银黄口服液 、脉络宁液 、清开灵液、双黄连口服液,其主要成分是金银花。

虽说金比银贵重,但金银花中银花要比金花效果好。

【金银花的妙用】

1. 取金银花15克,生甘草3克,煎水含漱,可治咽喉炎。

2. 取金银花60克,山楂20克,煎水代茶饮,可治感冒发热,头痛咽痛。

3. 取金银花、蒲公英各25克,甘草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可治腮腺炎。

4. 取金银花、连翘、大青根、芦根、甘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天,可预防流脑。

5. 取金银花、菊花、山楂各10克,蜂蜜100克,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饮服,可治暑热头

痛,心烦口渴。

6. 取金银花鲜嫩茎叶及花适量,用冷开水洗净,细嚼咽下,可治毒蕈中毒。

7. 取金银花15克,焙干研末,水调服,可治痢疾。

8. 取金银花300克,黄连、黄芩各90克,加水煎煮,取药液1000毫升,每次服用30毫升,每日4次,可治

急性菌痢。

9. 取银花24克,蒲公英15克,连翘、陈皮各9克,青皮、生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可治初期急

性乳腺炎。

10. 取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紫背天葵子6克,每日1剂,水煎服,可治痈肿疮疡

11. 取金银花60~90克,蒲公英30~60克,甘草9~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可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的辅助治疗。

12. 取金银花15克,车前草、旱莲草、益母草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可治泌尿道感染。

25、人参花

【功 用】具有益气活血、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强心补肾、生津止渴、安神增智、清热解毒、平肝健胃、润肺利咽、降血压,防头昏、目眩、失眠、耳鸣等诸多医疗保健功能,消暗疮、青春痘、急性咽喉、面部红斑,恢复青春亮丽神采。

【茶色口感】茶色淡绿,气味清香芬芳,口感味甘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红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适宜搭配:牡丹、金凤菊、玫瑰王、白芙蓉、杜鹃花、康仙花、桂花、不老草、金凤菊、回心草、康乃馨、金盏菊、橙菠、腊梅花、雪丽花、纹股蓝、柠檬草、灵芝、熏衣草、枸杞子、绿茶等。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微苦,归肺、心、胃经。

【宜 忌】脾胃虚寒、腹泻者和孕妇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人参花属花菱草罂粟科。人参一般3年开花,伞形花序,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人参的生长环境是终年云雾的无人山区,无法吸收阳光,遂深入吸收岩层的微量元素,早有「地精」之美名,对人体保健有神奇的效果,非自今始,从神农氏以来,秦始皇梦寐以求,宋朝苏东坡,惊叹人参为养生第一品。

人参花又名神草花,是由人参含苞待放的蓓蕾,采撷生长至第四年的人参花朵,每棵人参花每年仅开一朵小花,每七十斤的人参,仅能采收一斤的人参花,经人工采集、日晒、烘干而成,属人参之精华,是超级天然补品,属世间珍贵药材,真可谓是弥足珍贵,素有“绿色黄金”之称。人参花含有二十种皂甙活性物质、十七种氨基酸、十一种微量元素、三种抗癌活性硒及粗蛋白等。人参花的重量只有参体的1%左右,而皂甙含量却是参体百分比含量的5倍以上,滋补作用超过人参根。用之冲泡而饮,苦中带

甜,清爽可口,解渴、解毒,善于生津又不耗气。常饮可降虚火,减少疲劳感,促进新陈代谢。苦中带甘,清爽可口,风味绝佳!不寒不燥,老少咸宜,适合各种体质食用。经常食用可以养颜美容,延年益寿,适合作为日常保健食品。

人参花微苦,餐后热饮为宜,人参花性凉,所以对于阴虚火旺不宜用人参滋补者,可饮用人参花茶。数千年来,人参作为珍贵的补品已被广泛地认识和运用。然而,新华社北京(2004年)12月13日电:西方医学界在首次证实人参药用价值的同时,得出一项发现:人参最有价值的地方并不是人参根,而是花蕾,后者的药用价值远远超过人参根。人参花性温和,味甘微苦,其营养价值高于人参3.2倍,其中

含有丰富的锗元素,因为它具有极好的活性。它能帮助消除体内自由基,改善肌体内环境,维护人体正常新陈代谢,避免细胞老化,令人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同时可增强肌体免疫力,防止肿瘤。

一直关注人参花蕾研究的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付学奇教授最近接受媒体采访,呼吁我国相关部门应迅速出台规定,禁止人参花蕾出口。付学奇教授告诉记者,近10年来,被中国人视为百药之王的人参是西方生物医学界研究重点。几年来,德国人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人参花一直超过30吨,而世界人参花每年总产量也不过几十吨,而且主要产于中国。即便目前,人参花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是中国出口价的5倍以上。付教授指出,凡种植过人参的地方,20年内几乎寸草不生,50年内不能再种植人参。花蕾则更珍贵,30公斤人参才能出产50克人参花蕾,且只有几天的采收期,一旦开花便没有什么价值。付教授强调说,包括国家禁止出口的50多种珍稀药材在内,对人类健康的意义而言,目前还没发现任何植物比人参花蕾更珍贵。对人参花蕾这样罕见的药材,国家应该迅速出台规定,禁止其出口,尤其是低价出口。

 

《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论文原文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最早发现茶的鲜叶有治病的功效,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我国利用茶叶也最早,据历史资料,商朝(约公元前16—11世纪)鲜叶晒干作贡品,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茶作祭品,春秋(公元前770—476年)茶作饭菜,战国(公元前475—221年)茶作药物,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茶为主要商品之一,西晋(公元265—316年)茶的鲜叶作羹饮,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鲜叶加工作饼茶,唐朝(公元618—907年)发明蒸青团茶,宋朝(公元960—1279年)发明蒸青散茶,明朝(公元1368—1644年)创制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清朝(公元1644—1911年)创制白茶、青茶,至此,六大茶类齐全。此后迄今,所创制新的花色品类,都包括在六大茶类之内,无出其外。现时茶叶名类数以百计。俗谚“茶叶学到老,茶名学不了”。

国外产茶只有红、绿两类,无其它茶类,花式名称,寥寥无几,无分类可言。创立茶叶分类学说,我国当仁不让。茶叶分类是一门专门学科,精确地系统地分门别类,明确表明茶类的发展过程和互相联系;表明品质和制法的系统性,可以看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国外,以“BlackTea”代表红茶类,是红黑不分的错误。以茶树品种乌龙(Oalong)译音代表青茶类;试问铁观音品种著名,抑是乌龙品种著名?!这是好坏不分。以绿茶“GreenTea”译意代表绿茶类,又是另一种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既不统一,又看不出品质的差异,不切合实际应用。既然六大茶类是我国发明创造的,茶叶分类学说亦应由我国建立。外国人茶名分不清,也不可能分清茶类。外人越俎代庖,有些人熟视无睹,咄咄怪事!

一、茶叶命名

茶叶命名是茶叶分类的重要程序之一。一种茶叶必须有一个名称以为标志。不论作为分类研究或实际应用,茶叶皆非有专门名称不可。命名与分类可以联系一起,如工夫红茶,前者是命名,后者是分类;又如白毫银针,前者是分类,后者是命名。茶叶称名通常都带有描写性的,名称文雅也是其它商品所不及的。

茶叶命名的依据,除以形状、色香味和茶树品种等不同外,还有以生产地区、采摘时期和技术措施以及销路等等不同,而命名也不同。

茶名以形容其形状的为最多,如瓜片、毛峰等,都是形容外形。茶名形容其色香味的为数也不少,如黄芽形容其干色;如黄汤乃指其汤色;如云南十里香乃指其香气;如安溪桃仁乃指其滋味。这种茶名古今都有。

特种名茶则冠以地名,古今这样命名都很普遍。唐朝的寿州黄芽、宋代的顾渚紫笋等,这些今已成为历史上的名茶。又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和武夷岩茶等,今仍袭用。近代名茶冠以地名也很多,如南京雨花、安化松针、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等。

依采摘时期不同而命名,如古时的探春、次春和现时的明前、雨前、春蕊、秋香和冬片等;或以采制季节而分春茶、夏茶和秋茶等。

依制茶技术不同而命名,如炒青、工夫红茶等。依茶树品种不同而命名的,过去福建台湾两省最多,如梅占、兰奇、大红袍、铁罗汉、毛蟹、桃仁,等等。现存有的著名品种茶如铁观音、乌龙和水仙等。依销路不同而命名的,如内销茶、外销茶等。还有依创制人而命名的,如大方、熙春。

茶叶种类繁多,名称混乱。同一茶叶有十多个名目。如各地的内销名茶,外形内质大同小异,名称不同古今都有,毛峰、雀舌、莲芯、麦颗数种名称。茶类不同品质相差很大而茶名相同的,如青茶有莲芯,绿茶也有莲芯;绿茶有银针,白茶也有银针;红茶有小种,青茶也有小种;绿茶有贡尖,黑茶也有贡尖。这些混乱的茶名在研究分类时,都要加以分别审定,改换俗名,重新命名。

二、茶叶分类依据

茶叶是一种食用商品,突出的区别是品质的差异,说到茶叶就提起品质的好坏。品质差异主要是制法不同。科学分类方法必须具备两种条件:一方面必须表明品质的系统性,另一方面也要表明制法的系统性。同时还要抓住主要的内含物变化的系统性。茶类发展的先后,应作为茶叶分类排列的次序。就是传统而通俗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便于应用。

茶叶分类,应以制茶的方法为基础,茶叶种类的发展是根据制法的演变。这个茶类演变到那个茶类,制法有很大的改革。这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茶叶品质也不断变化,因而产生许多品质不同,但是相近似的茶类。由量变到质变,到了一定时期,就成为一种新的茶类。每一种茶类都有其共同的制法特点。如红茶都有一个共同促进酶的活化工序,使黄烷醇类(儿茶多酚类)氧化较完全的渥红过程,绿茶类都有其共同破坏酶的活化,制止黄烷醇类氧化的杀青过程;黑茶类都有共同的堆积做色过程。两种茶叶品质很相似,表明其制法也相近似,较有密切的关系。反之,两种茶叶品质区别较大,则其制法也不相似,关系就较为疏远。如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的品质,区别不大,制法相似,而工夫红茶和切细红茶区别较大,切细红茶揉捻要边揉边切,捻行机大不相同,制法与工夫红茶有很大不同。茶叶类型不同,主要是从制法中产生的,茶叶分类应首先制法为依据,才有完整地合理的系统。

制茶变化是以热为主导作用,通过热的作用,引起内含物很复杂的化学变化;通过热的作用,制茶品质才固定下来,形成各种特殊的色香味。酶的催化作用是次要的也以热为主导促进或制止酶的催化作用。如红茶、青茶、白茶开始是热促进酶的催化,最后仍然是热制止催化。鲜叶从树上采下来到加工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堆放。酶不是处于静止动态,依气温的高低,或多或少起了催化作用,任何制茶都不例外;绿茶、黄茶、黑茶的杀青,破坏酶的活化,制止催化作用,但是很多绿茶、黄茶在鲜叶堆放或摊放都有酶的催化作用。杀青不易杀透杀匀,总有或多或少的残余酶起催化作用,尤其是黑茶

品质的形成与微生物分泌酶的催化作用有很密切关系。如以酶性氧化和非酶性氧化来区分为两大类,那就分不清了,也不确切,与实际有出入。

茶叶分类,其次要结合茶叶品质的系统性。如绿茶的色泽都属于绿色范围,只是色度深浅、明亮枯暗不同。如果色泽变黄,则是属于不同茶类,贮藏或制法不好的除外。如君山银针色泽泛黄,就属于黄茶类,黄茶制法是经过闷黄过程,与绿茶不同,过去错看为绿茶类,其实属黄茶类。如包种或莲芯的品质虽靠近绿茶,但色泽似绿非绿而类青色,容易错看为绿茶类,其实是经过萎凋过程而后炒青的,制法与绿茶稍有差别,是属于青茶类。青茶类的色泽是绿泛黄的青色,从浅到深,直到铁观音的色泽,就靠近红茶类的色泽。由色度的量变到质变,色泽越出青色范围,就变质为不同的红茶,制法也与青茶类大不相同。茶叶分类要以可看得到的色泽变化的系统性为依据。色泽的区别,包括干看的叶色、湿看的汤色和叶底。色泽不同,内质也不同,辩别色泽,就略知内质的不同。绿、黄、黑、白、青、红的分类,不同色泽差异很大,而且制法和品质有一个系统。

品质的另一个特点是外形差异很大,特别是我国绿茶类,形状是突出的区别。如分珠茶、眉茶、片茶、尖茶,等等。外形不同,造形的技术不同,内质也不同。外形也为分类依据之一。

茶类的发展历史先后,也可作为茶叶分类依据的参考。最先绿茶,其次黄茶和黑茶,再次是白茶和红茶,最后青茶。依制法与品质的系统性和内质主要变化,结合茶类发展,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也符合传统而通俗的分类方法。

茶叶分类纲、目、种科学性很强,不可能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茗叟(庄晚芳先生的笔名一作者注)在“读了三篇文章之后”说:“《制茶学》中取消了乌龙茶类代之青茶类,这是为什么?青茶与乌龙茶究竟有何不同之处?乌龙茶类在世界上是公认的一种有名茶类,贸易上至今仍留持着,而作者为何要取消其名,用意何在,令人不解”。

我们的用意很明显而简单:

一、茶叶分类科学性很强,理论说得很清楚,无须重复。

二、乌龙是品种的名称,如以品种命名来分类,就无理论根据。中国茶树品种数以百计,就是品种的分类也不根据品种名称。“乌龙”是青茶类的一种,不能称类,我国福建、台湾、广东三省的青茶产区的劳动人民都叫青茶,茗叟一九四〇年做伪福建茶叶管理局局长,也是这样讲这样写的。福建青茶分闽北青茶、闽南青茶,闽北青茶包括武夷岩茶一、二十种如单丛、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等等;闽南青茶包括安溪的铁观音、乌龙、奇兰、毛蛋、梅占、香橼、桃仁、等等。台湾青茶从福建传过去,有些茶名与福建相同:广东青茶包括凤墨水仙、浪菜、单枞等等。请翻开当时伪福建茶叶管理局局长写的文献就很清楚。

三、茶叶分类,应从产区的制法和品质特点为依据,不能根据销区未经研究随声应口来分类。除我国外,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叫红茶为Black、Tea,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是不能同意外国月亮比中国好的观点。以上是时间关系,简单回话。

茶业是一门新学科、是建国以后新创立起来,世界上所未有的。建立茶业新学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有意气风发的革命精神,对不符合科学理论,不切合客观实际的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打破常规;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衡量一切工作。如果拘于“至今仍留持着”的不合理的常规或习惯就不能向“四化”进军,茶业新学科体系就建立不起来。

三、再加工茶叶分类依据

茶叶分类以制法与品质的系统性为“纲”。品质的不同,取决于制法不同,各种茶类制成毛茶,品质大致已稳定。在毛茶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不大。再加工茶类如各类花茶的品质虽稍有变异,但品质基本上未越出该茶类的系统性。再加工茶类应该是“目”,而不是“纲”。

再加工茶叶的分类,应以毛茶为依据,茶叶品质的形成主要决定于鲜叶加工。再制绿花茶,内质虽然起了一些变化,但品质还是以绿茶品质为主,仍属绿茶类;青花茶还是青茶品质为主。压造过的照砖茶,还是靠近黑茶的品质;压造过的红砖茶(或名米砖茶),还是红茶的品质。那一类毛茶再加工,就归那一类。云南沱茶、饼茶和小圆饼茶是属晒青绿茶加工的,不经过堆积和“发花”过程,色香味变化不大,制法和品质靠近绿茶,应归入绿茶类。

再制后,内质变化很大,与原来的毛茶品质不同,则以变成靠近那个茶类,改属那个茶类。如云南的紧茶、大圆饼茶是晒青绿茶加工,但是压造前必先堆积促进变色,在干燥过程中“发花”,色香味变化大,与绿茶不同。从再制方法到品质都靠近黑茶,应归入黑茶类。

四、茶叶分类方法

各种茶叶品质不同,制法也不同。红茶与绿茶的品质有显明的区别,制法也截然不同;红茶的化学作用大,内质变化也多,绿茶的化学作用小,内质变化也少。其它茶类则在两者之间。

内质变化,黄烷醇类氧化比较明显,依其氧化程度、快慢、先后等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色泽。制法相近,黄烷醇类氧化程度也相差不大,黄烷醇类变化也不大。红茶与绿茶的制法大不相同,黄烷醇类变化差异很大。如表。

由于气候的影响,白茶的萎凋时间较长,青茶做青的时间较短些,黄烷醇类氧化变化则白茶大于青茶,相反的情况,则白茶小于青茶。黑茶湿坯渥堆时间短,黄茶干坯堆积的时间长,黄烷醇类变化,黑萘大于黄茶,可见湿坯变质比干坯大。

黑茶以L-表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减少76.09%为最多,D,L-没食子儿茶酚减少66.45%为最少。黄茶以L-表儿茶酚没食子酸酯减少71.16%为最多,L-表儿茶酚、+D,L-儿茶酚减少43.37%为最少。制法不同,黄烷醇类变化也不同。

根据制法和品质的系统以及应用习惯上的分类,按照黄烷醇类含量多少的次序,可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类。这样排列,既保留劳动人民创造的科学的俗名,分类通俗化,容易区别茶类性质,而且按循序前进的原则,以茶叶内在变化的简到繁,少到多,逐步发展的规律,加强了分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茶类排列次序,除青茶外,都是按照创制先后的次序,并结合茶叶内部主要化学成分黄烷醇类变化程度的多少为次序,而不是按产量多少为次序;茶类产量不恒定,不时在变化。

茶叶分类,科学性、系统性、群众性很强。茶叶种类不象植物种类千万繁多,分类要简单明了,易于识别。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无到有,由有到好;由无到有比较难,由有到好比较容易;由无到好,事实上不大可能。茶叶分类首先要立“纲”,要以品质结合制法立“纲”,纲举目张,要以制法结合品质立“目”;根据茶类的发展立“种”,逐渐充实完整,结合外形内质的要求,制定品质的规格和标准,而创立茶叶分类学。

甲是“纲”,根据劳动人民创造的分类法,结合外形品质的特点;乙是“目”,根据各茶类各种不同的制法特点;丙是“种”,根据各茶类的外形内质的特点。

1.绿茶分类(LüChaFenLei)纲目:绿茶品质特点是绿色清汤,要求黄烷醇类全部不氧化或少变化,就采取高温破坏酶促作用,制止催化黄烷醇类的氧化作用。虽然高温也有催化黄烷醇类氧化作用的可能,但时间很短,变化不显著,与酶的催化作用相差很大。

绿茶制法,一般是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杀青工序是这个茶类制法的主要特点。根据通用的杀青方法不同,主要分炒青杀青和蒸热杀青二个目。

绿茶品质,其次突出的特点,就是形状不同。依其形状的类型,分圆条形、圆球形、扁条形、片形、针形、尖形和不定形七个种。片形茶又可分整碎,整片如瓜片,碎片如秀眉。不定形如象拳状的贡熙和折叠厚片的熙春。

半成品经过窨花改变色香味,归纳为窨花绿茶“目”,依窨花种类不同;再分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杂色花茶四种。半成品再经过蒸和压为各种外形不同的团块茶,归纳为蒸压茶“目”。依其形状不同,分为方形、圆形、团块三种。方形又有长方四方之分。团块茶很复杂有各式各样的不同,最常见的,如象圆圈形而底内凹陷的沱茶。

2.黄茶分类(HuangChaFenLei)纲目:黄茶品质特点是黄色黄汤,要求绿色消失,黄色显出。但是不象绿茶破坏酶促作用彻底。这个茶类制法的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根据闷黄先后和时间长短不同,分为杀青后湿坯堆积闷黄、揉捻后湿坯堆积闷黄和毛火后干坯闷黄三个目;干坯又有堆积和纸包之分。

福建崇安茶场的黄茶,制法和品质都与一般黄茶不同;湖南沩山白毛尖炒热杀青改为蒸热杀青,品质也起变化与原来不同,应各独立一目,但为简化起见,仍以杀青后或揉捻后闷黄不同归目。

3.黑茶分类(HeiChaFenLei)纲目:黑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或深褐绿色,汤色褐黄或褐红,要求黄烷醇类迟缓氧化。但黄烷醇类的氧化主要不是靠酶促作用。依茶类不同,催化的因素也不同。一般制法的特点是堆积变色。分湿坯堆积做色、干坯沤堆做色和成茶堆积变色三个目。

炒青和揉捻后渥堆,为湿坯堆积做色,烘干的毛茶筛分后,半成品蒸压为篓包茶,有湘尖一号、二号(旧称天尖、贡尖);蒸后为定型茶,有黑砖茶、花砖茶(旧为花卷茶)。半成品炒压后为定型茶,有茯砖茶。

半干毛茶沤堆为干坯堆积做色,通过自然干燥,如湖北的老青茶。半成品蒸压成各种形状,如云南火七子饼茶、心状紧茶(现改压为四方形砖茶);半成品蒸压踩成大篓包,如六堡茶。

已做色的半成品,蒸压成各种形状,经长时间的干燥过程中再起变化,加深色味;定型的,如象元宝形的康砖茶、四川茯砖茶;炒压成篓包茶的,如四川方包茶。

4.白茶分类(BaiChaFenLei)纲目:白茶品质特点是白色茸毛多,汤色浅淡或初泡无色。要求黄烷醇类轻度地延缓地自然氧化,既不破坏酶促作用,制止氧化,也不促进氧化,听其白然变化。一般制法是经过萎凋、干燥二个工序。

萎碓有用日光萎凋,也有用阴处萎凋。干燥可以shai晒干或风干,也可以用烘干。这个茶类制法的特点是姜雕工序,分全萎雕和半萎凋二个目。依鲜叶不同,分芽茶和叶茶二种。

5.青茶分类(QingChaFenLei)纲目:青茶品质特点是叶色青绿或边红中青,汤色橙黄。要求黄烷醇类轻度或部分的局部逐渐氧化。先促进酶的催化作用,然后制止酶的催化作用。正规制法是经过萎凋、做青、炒青和揉捻、干燥等工序。这个茶类制法的特点是做青,在揉捻前完成一部分的理化变化。

做青擦破叶边缘细胞,促进酶的催化作用,叶边的黄烷醇类氧化,要求制成中青边红的茶类。叶的运动不同,品质也不同。分跳动做青(手工是筛摇跳动,建瓯小桥公社改用二层抖筛机振动跳。)摇动做青、萎雕做青和窨花四个目。跳动做青分岩茶、洲茶和山茶三个种;摇动做青分福建青茶、台湾青茶和广东青茶三种,萎凋做青分散茶和束茶二种;窨花青茶分散茶和团茶二种。

6.红茶分类(HongChaFenLei)纲目:红茶是红非红,品质特点说是“红色红汤”,其实是黄红色。要求黄烷醇类较深刻的氧化。先以酶促作用为主,后以自动氧化为主。经过萎凋、揉捻、渥红(旧称“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制法的特点是经过室温自然渥红或热化作用(其实在萎凋、揉捻工序已起变化了。)。依制法、成茶外形和品质不同而分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切细红茶、窨花红茶和蒸压红茶五个目;如包括国外红茶则加分级红茶一个目。

小种红茶经过萎凋、揉捻、渥红、锅炒(俗称过红锅)或不炒、毛烘、拣剔、足烘等工序。分为湿坯熏蒸和毛茶熏蒸。湿坯熏蒸是毛烘时燃烧松木烟烘。福建崇安桐木关范围内的产品有自然的松木香味,叫正山小种。毛茶熏蒸是祖大的工夫红茶用油松木烟烘,叫工夫小种。

工夫红茶经过萎凋、揉捻、渥红、干燥四个工序。毛茶加工很精细,粗大做小,不分花色,分叶茶和芽茶。叶茶是整叶工夫,芽茶的细嫩工夫。

分级红茶经过工序与工夫红茶相同。毛茶经过筛分分级为四个花色;分条茶和细茶(属副茶)二种。条茶是整叶的成茶,如白毫等;细茶是一般揉捻方法生成破叶茶,成茶外形破碎成细粒状,如碎白毫等。

切细红茶或称颗粒红茶,是在揉捻过程中、边揉边切,以生产破叶茶为主,分半叶茶、切细茶、碎片三种。半叶茶是叶不完整,系不完成切细的半叶茶或少许未切细的整叶,有橙黄白毫、白毫。名称虽与分级红茶相同,但生产量少,完全无破损的叶子也不多。芽头或破叶茶为颗粒状的破碎的细粒茶,卷条经过切细的,有碎白毫、碎橙黄白毫,名称虽与分级红茶相同,但生产量比重很少,成颗粒状的多。碎片状茶有花香、碎橙黄白毫花香、碎末等。

窨花红茶有内销玫瑰红茶、香红茶(一九五八年福建新产品)。蒸压红茶有花香压成的不分湎面洒底的小京砖茶。有以花香为洒西,以碎杂片为包心的米砖茶,或叶红砖茶。附包括国外茶叶分类表

茶叶分类表

甲1绿茶分类(LüChaFenLei)

乙1炒青绿茶

丙1直圆条形:珍眉、雨茶(圆茶相对的条茶)、毛峰、毛尖、银峰。

丙2弯圆条形:碧螺春、都匀毛尖。

丙3圆珠形:珠茶、泉冈辉白、涌溪火青。

丙4不定形:贡熙、特贡、熙春。

丙5片形:六安瓜片、秀眉。

丙6针形:松针、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

丙7扁条形:西湖龙井、大方、旗枪、敬亭绿雪。

丙8尖条形:猴魁、魁尖。

丙9花形:菊花茶。

乙2蒸青绿茶

丙1圆条形:苏联绿茶、日本眉茶。

丙2圆珠形:日本玉绿茶。

丙3不定形:日本贡熙、日本付熙、印度贡熙、印度付熙。

丙4片形:日本碾茶、印度秀眉。

丙5针形:恩施玉露、日本玉露、日本煎茶。

丙6椎脊形:广西巴巴茶

乙3窨花绿茶

丙1茉莉花茶:茉莉烘青、三窖茉莉、重窨茉莉。

丙2白兰花茶:白兰烘青。

丙3珠兰花茶:珠兰毛峰、珠兰三角、珠兰烘青、珠兰大方。

丙4杂色花茶:玳玳花茶、柚子花茶。

乙5蒸压绿茶

丙1方形:普洱方茶。

丙2圆圈形:沱茶。

丙3圆饼形:小饼茶。

甲2黄茶分类(HuangChaLei)

乙1杀青后湿坯堆积

丙1杀青后堆积闷黄:台湾黄茶、沩山毛尖。

丙2杀青后散堆闷黄:苏联黄茶。

丙3杀青后包藏闷黄:蒙顶黄芽。

乙2揉捻后湿坯堆积闷黄

丙1揉捻后堆积闷黄:平阳黄汤、北港毛尖。

丙2揉捻后久摊闷黄:远安鹿苑。

乙3毛火后干坯堆积闷黄

丙1毛火后堆积闷黄:黄大茶、黄芽、崇安莲芯。

丙2毛火后包藏闷黄:君山银针。

甲3黑茶分类(HeiChaFenLei)

乙1湿坯堆积做色

丙1蒸压篓包茶:湘尖一号、湘尖二号、湘尖三号。

丙2蒸压定形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

乙2干坯沤堆做色

丙1散茶:老青茶、苏联老茶。

丙2蒸压定型茶:大七子饼茶、心状紧茶。

丙3蒸压篓包茶:六堡茶。

乙3成茶堆积再做色

丙1蒸压:康砖茶、金尖、四川茯砖茶、青砖茶。

丙3炒压;方包茶。

甲4白茶分类(BaiChaFenLei)

乙4全萎雕

丙1芽茶:政和银针。

丙2叶茶:政和白牡丹。

乙2半萎雕

丙1芽茶:白琳银针、土针、白云雪芽。

丙2叶茶:水吉白牡丹、贡眉、寿眉。

甲5青茶分类(QingChaFenLei)

乙1跳动做青

丙1岩茶:大红袍、铁罗汉、单枞奇种、名枞奇种。

丙2洲茶:奇种、小种。

丙3山茶:水吉乌龙、建瓯鸟龙、水吉水仙、建瓯水仙。

乙2摇动做青

丙1闽南青茶:铁观音、乌龙、包种、梅占、奇兰。

丙2台湾青茶:乌龙、色种。

丙3广东青茶:水仙、浪菜、凤凰单枞、铙平色种。

乙3萎雕做青

丙1散茶:莲心、白毛猴(白毫莲心)、苏联青茶、青龙井(龙井经过摊放萎雕,而内质变化靠近青茶,不象绿茶。)

丙2束茶:崇安龙须。

乙4窨花青茶

丙1散茶:桂花花茶、树兰花茶、栀子花茶。

丙2团茶:龙团香茶(现巳停止生产)。

甲6红茶分类(HongChaFenLei)

乙1小种红茶

丙1湿坯熏蒸:正山小种(星村小种)。

丙2毛茶熏蒸:工夫小种(坦详小种)、政和小种。

乙2工夫红茶

丙1叶茶:祁门工夫、白琳工夫、坦详工夫、台湾工夫、政和工夫、宁州工夫、湖南工夫、云南工夫。

丙2芽茶:金芽、紫毫、红梅(龙井红)、君眉。

丙3片茶:正花香、付花香。

乙1分级红茶

丙1叶茶:白毫、橙黄白毫、白毫小种。

丙2碎茶:碎白毫、碎橙黄白毫、花碎橙黄白毫、花香。

乙2切细红茶

丙1半叶茶:白毫、橙黄白毫。

丙2破叶茶:碎白毫、碎橙黄白毫。

丙3碎片:花香、碎橙黄白毫花香、白毫花香、碎末。

乙3窨花红茶

丙1散茶:玫瑰红茶、茉莉红茶。

丙2团茶:香饼茶(红茶末窨花压成的)。

乙4蒸压红茶

丙1砖茶:米砖茶、小京砖茶。

丙2团茶:凤眼香茶(红茶窨花揉压成圆球形的)。

来源:茶者无喧 陈椽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经典茶文,陈椽: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

1979年5月1日出版的《茶业通报》(Z1期)刊登了陈椽先生的“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陈椽教授“依制法与品质的系统性和内质主要变化,结合茶类发展”,提出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的分类方法。

在陈椽先生主编的《制茶学》(第二版)中,有这样的文字:“茶类繁多,品质很不一致。茶叶分类是研究与比较其同异,分门别类,合理排列,使其在混杂中建立有条理的系统,便于识别其品质和制法的差异。”

陈椽先生的六大茶类分类方法,同时兼顾制法与品质系统性以及发展历史先后,以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不同为核心,得到了茶界的普遍认同,被消费者广泛认知。后来有学者以六大茶类作为基本茶类,加上再加工茶类,提出了综合分类法。

当然,根据应用场景和分类目的的不同,所采用分类依据也不同,茶叶分类方法远远不止一种,这些分类方法的被接受程度各异,应用范围也不同。随着制茶方法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新茶品不断出现,关于茶叶分类的研究与探讨也一直在进行。

不过,因为中国茶在制法上的纷繁复杂、持续的探索和创新求变、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端的千变万化,所以很难有一种分类方法可以将所有与茶相关的产品都囊括其中——如果有这样一种分类方法,那也可能会非常复杂。

也有些茶,名称没有变化,也可能因为制作工艺的变化,而使得内质出现显著差异,而导致分类上的不同考虑,我们就不能刻舟求剑。也即,我们需要具体、动态而辩证的看待茶叶分类方法。

茶叶分类,其关键不是在于哪种方法一定最好或最全,而是在于对于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消费认知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理论与实践也存在交互,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茶叶分类的根本目的,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我们把握本质和加深认识,尤其是“便于识别其品质与制法的差异。”

今天,本公号推送陈椽先生的这篇经典文献,重温其提出的六大茶类分类方法背后的基本原则。文中粗体和下划线为编者所加。

编者

2023年5月14日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最早发现茶的鲜叶有治病的功效,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我国利用茶叶也最早,据历史资料,商朝(约公元前16-11世纪)鲜叶晒干作贡品,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茶作祭品,春秋(公元前770-476年)茶作饭菜,战国(公元前475-221年)茶作药物,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茶为主要商品之一,西晋(公元265-316年)茶的鲜叶作羹饮,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鲜叶加工作饼茶,唐朝(公元618-907年)发明蒸青团茶,宋朝(公元960-1279年)发明蒸青散茶,明朝(公元1368-1644年)创制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清朝(公元1644-1911年)创制白茶、青茶,至此,六大茶类齐全。此后迄今,所创制新的花色品类,都包括在六大茶类之内,无出其外。现时茶叶名类数以百计。俗谚“茶叶学到老,茶名学不了”。

国外产茶只有红、绿两类,无其它茶类,花式名称,寥寥无几,无分类可言。创立茶叶分类学说,我国当仁不让。茶叶分类是一门专门学科,精确地系统地分门别类,明确表明茶类的发展过程和互相联系;表明品质和制法的系统性,可以看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国外,以“Black Tea”代表红茶类,是红黑不分的错误。以茶树品种乌龙(Oalong)译音代表青茶类,试问铁观音品种著名,抑是乌龙品种著名?!这是好坏不分。以绿茶“Green Tea”译意代表绿茶类,又是另一种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既不统一,又看不出品质的差异,不切合实际应用。既然六大茶类是我国发明创造的,茶叶分类学说亦应由我国建立。外国人茶名分不清,也不可能分清茶类。外人越俎代庖,有些人熟视无睹,咄咄怪事!

一、茶叶命名

茶叶命名是茶叶分类的重要程序之一。一种茶叶必须有一个名称以为标志。不论作为分类研究或实际应用,茶叶皆非有专门名称不可。命名与分类可以联系一起,如工夫红茶,前者是命名,后者是分类;又如白毫银针,前者是分类,后者是命名。茶叶称名通常都带有描写性的,名称文雅也是其它商品所不及的。

茶叶命名的依据,除以形状、色香味和茶树品种等不同外,还有以生产地区、采摘时期和技术措施以及销路等等不同,而命名也不同。

茶名以形容其形状的为最多,如瓜片、毛峰等,都是形容外形。茶名形容其色香味的为数也不少,如黄芽形容其干色,如黄汤乃指其汤色,如云南十里香乃指其香气,如安溪桃仁乃指其滋味。这种茶名古今都有。

特种名茶则冠以地名,古今这样命名都很普遍。唐朝的寿州黄芽、宋代的顾渚紫笋等,这些今已成为历史上的名茶。又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和武夷岩茶等,今仍袭用。近代名茶冠以地名也很多,如南京雨花、安化松针、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等。

依采摘时期不同而命名,如古时的探春、次春和现时的明前、雨前、春蕊、秋香和冬片等;或以采制季节而分春茶、夏茶和秋茶等。

依制茶技术不同而命名,如炒青、工夫红茶等。依茶树品种不同而命名的,过去福建台湾两省最多,如梅占、兰奇、大红袍、铁罗汉、毛蟹、桃仁,等等。现存有的著名品种茶如铁观音、乌龙和水仙等。依销路不同而命名的,如内销茶、外销茶等。还有依创制人而命名的,如大方、熙春。

茶叶种类繁多,名称混乱。同一茶叶有十多个名目。如各地的内销名茶,外形内质大同小异,名称不同古今都有,毛峰、雀舌、莲芯、麦颗数种名称。茶类不同品质相差很大而茶名相同的,如青茶有莲芯,绿茶也有莲芯;绿茶有银针,白茶也有银针;红茶有小种,青茶也有小种;绿茶有贡尖,黑茶也有贡尖。这些混乱的茶名在研究分类时,都要加以分别审定,改换俗名,重新命名。

二、茶叶分类依据

茶叶是一种食用商品,突出的区别是品质的差异,说到茶叶就提起品质的好坏。品质差异主要是制法不同。科学分类方法必须具备两种条件:一方面必须表明品质的系统性,另一方面也要表明制法的系统性。同时还要抓住主要的内含物变化的系统性。茶类发展的先后,应作为茶叶分类排列的次序。就是传统而通俗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便于应用。

茶叶分类,应以制茶的方法为基础,茶叶种类的发展是根据制法的演变。这个茶类演变到那个茶类,制法有很大的改革。这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茶叶品质也不断变化,因而产生许多品质不同,但是相近似的茶类。由量变到质变,到了一定时期,就成为一种新的茶类。每一种茶类都有其共同的制法特点。如红茶都有一个共同促进酶的活化工序,使黄烷醇类(儿茶多酚类)氧化较完全的渥红过程,绿茶类都有其共同破坏酶的活化,制止黄烷醇类氧化的杀青过程;黑茶类都有共同的堆积做色过程。两种茶叶品质很相似,表明其制法也相近似,较有密切的关系。反之,两种茶叶品质区别较大,则其制法也不相似,关系就较为疏远。如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的品质,区别不大,制法相似,而工夫红茶和切细红茶区别较大,切细红茶揉捻要边揉边切,捻揉机大不相同,制法与工夫红茶有很大不同。茶叶类型不同,主要是从制法中产生的,茶叶分类应首先制法为依据,才有完整地合理的系统。

制茶变化是以热为主导作用,通过热的作用,引起内含物很复杂的化学变化;通过热的作用,制茶品质才固定下来,形成各种特殊的色香味。酶的催化作用是次要的,也以热为主导促进或制止酶的催化作用。如红茶、青茶、白茶开始是热促进酶的催化,最后仍然是热制止催化。鲜叶从树上采下来到加工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堆放。酶不是处于静止动态,依气温的高低,或多或少起了催化作用,任何制茶都不例外;绿茶、黄茶、黑茶的杀青,破坏酶的活化,制止催化作用,但是很多绿茶、黄茶在鲜叶堆放或摊放都有酶的催化作用。杀青不易杀透杀匀,总有或多或少的残余酶起催化作用,尤其是黑茶品质的形成与微生物分泌酶的催化作用有很密切关系。如以酶性氧化和非酶性氧化来区分为两大类,那就分不清了,也不确切,与实际有出入。

茶叶分类,其次要结合茶叶品质的系统性。如绿茶的色泽都属于绿色范围,只是色度深浅、明亮枯暗不同。如果色泽变黄,则是属于不同茶类;贮藏或制法不好的除外。如君山银针色泽泛黄,就属于黄茶类,黄茶制法是经过闷黄过程,与绿茶不同,过去错看为绿茶类,其实属黄茶类。如包种或莲芯的品质虽靠近绿茶,但色泽似绿非绿而类青色,容易错看为绿茶类,其实是经过萎雕过程而后炒青的,制法与绿茶稍有差别,是属于青茶类。青茶类的色泽是绿泛黄的青色,从浅到深,直到铁观音的色泽,就靠近红茶类的色泽。由色度的量变到质变,色泽越出青色范围,就变质为不同的红茶,制法也与青茶类大不相同。茶叶分类要以可看得到的色泽变化的系统性为依据。色泽的区别,包括干看的叶色、湿看的汤色和叶底。色泽不同,内质也不同,辨别色泽,就略知内质的不同。绿、黄、黑、白、青、红的分类,不同色泽差异很大,而且制法和品质有一个系统。

品质的另一个特点是外形差异很大,特别是我国绿茶类,形状是突出的区别。如分珠茶、眉茶、片茶、尖茶,等等。外形不同,造形的技术不同,内质也不同。外形也为分类依据之一。

茶类的发展历史先后,也可作为茶叶分类依据的参考。最先绿茶,其次黄茶和黑茶,再次是白茶和红茶,最后青茶。依制法与品质的系统性和内质主要变化,结合茶类发展,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也符合传统而通俗的分类方法。

茶叶分类纲、目、种科学性很强,不可能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茗叟(庄晚芳先生的笔名——作者注)在“读了三篇文章之后”说:“《制茶学》中取消了乌龙茶类代之青茶类,这是为什么?青茶与乌龙茶究竟有何不同之处?乌龙茶类在世界上是公认的一种有名茶类,贸易上至今仍留持着,而作者为何要取消其名,用意何在,令人不解”。

我们的用意很明显而简单:

一、茶叶分类科学性很强,理论说得很清楚,无须重复。

二、乌龙是品种的名称,如以品种命名来分类,就无理论根据。中国茶树品种数以百计,就是品种的分类也不根据品种名称。“乌龙”是青茶类的一种,不能称类,我国福建、台湾、广东三省的青茶产区的劳动人民都叫青茶,茗叟一九四〇年做伪福建茶叶管理局局长,也是这样讲这样写的。福建青茶分闽北青茶、闽南青茶,闽北青茶包括武夷岩茶一、二十种如单丛、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等等;闽南青茶包括安溪的铁观音、乌龙、奇兰、毛蟹、梅占、香橼、桃仁、等等。台湾青茶从福建传过去,有些茶名与福建相同;广东青茶包括凤凰水仙、浪菜、单枞等等。请翻开当时伪福建茶叶管理局局长写的文献就很清楚。

三、茶叶分类,应从产区的制法和品质特点为依据,不能根据销区未经研究随声应口来分类。除我国外,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叫红茶为Black Tea,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是不能同意外国月亮比中国好的观点。以上是时间关系,简单回话。

茶业是一门新学科,是建国以后新创立起来,世界上所未有的。建立茶业新学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有意气风发的革命精神,对不符合科学理论,不切合客观实际的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打破常规;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衡量一切工作。如果拘于“至今仍留持着”的不合理的常规或习惯就不能向“四化”进军,茶业新学科体系就建立不起来。

三、再加工茶叶分类依据

茶叶分类以制法与品质的系统性为“纲”。品质的不同,取决于制法不同,各种茶类制成毛茶,品质大致已稳定。在毛茶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不大。再加工茶类如各类花茶的品质虽稍有变异,但品质基本上未越出该茶类的系统性。再加工茶类应该是“目”,而不是“纲”。

再加工茶叶的分类,应以毛茶为依据,茶叶品质的形成主要决定于鲜叶加工。再制绿花茶,内质虽然起了一些变化,但品质还是以绿茶品质为主,仍属绿茶类;青花茶还是青茶品质为主。压造过的黑砖茶,还是靠近黑茶的品质;压造过的红砖茶(或名米砖茶),还是红茶的品质。那一类毛茶再加工,就归那一类。云南沱茶、饼茶和小圆饼茶是属晒青绿茶加工的,不经过堆积和“发花”过程,色香味变化不大,制法和品质靠近绿茶,应归入绿茶类。

再制后,内质变化很大,与原来的毛茶品质不同,则以变成靠近那个茶类,改属那个茶类。如云南的紧茶、大圆饼茶是晒青绿茶加工,但是压造前必先堆积促进变色,在干燥过程中“发花”,色香味变化大,与绿茶不同。从再制方法到品质都靠近黑茶,应归入黑茶类。

四、茶叶分类方法

各种茶叶品质不同,制法也不同。红茶与绿茶的品质有显明的区别,制法也截然不同;红茶的化学作用大,内质变化也多,绿茶的化学作用小,内质变化也少。其它茶类则在两者之间。

内质变化,黄烷醇类氧化比较明显,依其氧化程度、快慢、先后等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色泽。制法相近,黄烷醇类氧化程度也相差不大,黄烷醇类变化也不大。红茶与绿茶的制法大不相同,黄烷醇类变化差异很大。如表。

由于气候的影响,白茶的萎雕时间较长,青茶做青的时间较短些,黄烷醇类氧化变化则白茶大于青茶,相反的情况,则白茶小于青茶。黑茶湿坯渥堆时间短,黄茶干坯堆积的时间长,黄烷醇类变化,黑茶大于黄茶,可见湿坯变质比干坯大。

黑茶以L-表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减少76.09%为最多,D,L-没食子儿茶酚减少66.45%为最少。黄茶以L--表儿茶酚没食子酸酯减少71.16%为最多,L-表儿茶酚+D、L-儿茶酚减少43.37%为最少。制法不同,黄烷醇类变化也不同。

根据制法和品质的系统以及应用习惯上的分类,按照黄烷醇类含量多少的次序,可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类。这样排列,既保留劳动人民创造的科学的俗名,分类通俗化,容易区别茶类性质,而且按循序前进的原则,以茶叶内在变化的简到繁,少到多,逐步发展的规律,加强了分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茶类排列次序,除青茶外,都是按照创制先后的次序,并结合茶叶内部主要化学成分黄烷醇类变化程度的多少为次序,而不是按产量多少为次序;茶类产量不恒定,不时在变化。

茶叶分类,科学性、系统性、群众性很强。茶叶种类不象植物种类千万繁多,分类要简单明了,易于识别。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无到有,由有到好;由无到有比较难,由有到好比较容易;由无到好,事实上不大可能。茶叶分类首先要立“纲”,要以品质结合制法立“纲”,纲举目张,要以制法结合品质立“目”;根据茶类的发展立“种”,逐渐充实完整,结合外形内质的要求,制定品质的规格和标准,而创立茶叶分类学。

甲是“纲”,根据劳动人民创造的分类法,结合外形品质的特点;乙是“目”,根据各茶类各种不同的制法特点;丙是“种”,根据各茶类的外形内质的特点。

1.绿茶分类(Lü Cha Fen Lei)纲目:绿茶品质特点是绿色清汤,要求黄烷醇类全部不氧化或少变化,就采取高温破坏酶促作用,制止催化黄烷醇类的氧化作用。虽然高温也有催化黄烷醇类氧化作用的可能,但时间很短,变化不显著,与酶的催化作用相差很大。

绿茶制法,一般是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杀青工序是这个茶类制法的主要特点。根据通用的杀青方法不同,主要分炒青杀青和蒸热杀青二个目。

绿茶品质,其次突出的特点,就是形状不同。依其形状的类型,分圆条形、圆球形、扁条形、片形、针形、尖形和不定形七个种。片形茶又可分整碎,整片如瓜片;碎片如秀眉。不定形如象拳状的贡熙和折叠厚片的熙春。

半成品经过窨花改变色香味,归纳为窨花绿茶“目”,依窨花种类不同,再分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杂色花茶四种。半成品再经过蒸和压为各种外形不同的团块茶,归纳为蒸压茶“目”。依其形状不同,分为方形、圆形、团块三种。方形又有长方四方之分。团块茶很复杂有各式各样的不同,最常见的,如象圆圈形而底内凹陷的沱茶。

2.黄茶分类(Huang Cha Fen Lei)纲目:黄茶品质特点是黄色黄汤,要求绿色消失,黄色显出。但是不象绿茶破坏酶促作用彻底。这个茶类制法的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根据闷黄先后和时间长短不同,分为杀青后湿坯堆积闷黄、揉捻后湿坯堆积闷黄和毛火后干坯闷黄三个目;干坯又有堆积和纸包之分。

福建崇安茶场的黄茶,制法和品质都与一般黄茶不同;湖南沩山白毛尖炒热杀青改为蒸热杀青,品质也起变化与原来不同,应各独立一目,但为简化起见,仍以杀青后或揉捻后闷黄不同归目。

3.黑茶分类(Hei Cha Fen Lei)纲目:黑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或深褐绿色,汤色褐黄或褐红,要求黄烷醇类迟缓氧化。但黄烷醇类的氧化主要不是靠酶促作用。依茶类不同,催化的因素也不同。一般制法的特点是堆积变色。分湿坯堆积做色、干坯沤堆做色和成茶堆积变色三个目。

炒青和揉捻后渥堆,为湿坯堆积做色,烘干的毛茶筛分后,半成品蒸压为篓包茶,有湘尖一号、二号(旧称天尖、贡尖);蒸后为定型茶,有黑砖茶、花砖茶(旧为花卷茶)。半成品炒压后为定型茶,有茯砖茶。

半干毛茶沤堆为干坯堆积做色,通过自然干燥,如湖北的老青茶。半成品蒸压成各种形状,如云南大七子饼茶、心状紧茶(现改压为四方形砖茶);半成品蒸压踩成大篓包,如六堡茶。

已做色的半成品,蒸压成各种形状,经长时间的干燥过程中再起变化,加深色味;定型的,如象元宝形的康砖茶、四川茯砖茶;炒压成篓包茶的,如四川方包茶。

4.白茶分类(Bai Cha Fen Lei)纲目:白茶品质特点是白色茸毛多,汤色浅淡或初泡无色。要求黄烷醇类轻度地延缓地自然氧化,既不破坏酶促作用,制止氧化,也不促进氧化,听其自然变化。一般制法是经过萎雕、干燥二个工序。

萎雕有用日光萋雕,也有用阴处萎雕。干燥可以晒干或风干,也可以用烘干。这个茶类制法的特点是萎雕工序,分全萎雕和半萎雕二个目。依鲜叶不同,分芽茶和叶茶二种。

5.青茶分类(Qing Cha Fen Lei)纲目:青茶品质特点是叶色青绿或边红中青,汤色橙黄。要求黄烷醇类轻度或部分的局部逐渐氧化。先促进酶的催化作用,然后制止酶的催化作用。正规制法是经过萎雕、做青、炒青和揉捻、干燥等工序。这个茶类制法的特点是做青,在揉捻前完成一部分的理化变化。

做青擦破叶边缘细胞,促进酶的催化作用,叶边的黄烷醇类氧化,要求制成中青边红的茶类。叶的运动不同,品质也不同。分跳动做青(手工是筛摇跳动,建瓯小桥公社改用二层抖筛机振动跳)、摇动做青、萎雕做青和窨花四个目。跳动做青分岩茶、洲茶和山茶三个种;摇动做青分福建青茶、台湾青茶和广东青茶三种,萎雕做青分散茶和束茶二种;窨花青茶分散茶和团茶二种。

6.红茶分类(Hong Cha Fen Lei)纲目:红茶是红非红,品质特点说是“红色红汤”,其实是黄红色。要求黄烷醇类较深刻的氧化。先以酶促作用为主,后以自动氧化为主。经过萎雕、揉捻、渥红(旧称“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制法的特点是经过室温自然渥红或热化作用(其实在萎雕、揉捻工序已起变化了)。依制法、成茶外形和品质不同而分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切细红茶、窨花红茶和蒸压红茶五个目;如包括国外红茶则加分级红茶一个目。

小种红茶经过萎雕、揉捻、渥红、锅炒(俗称过红锅)或不炒、毛烘、拣剔、足烘等工序。分为湿坯熏蒸和毛茶熏蒸。湿坯熏蒸是毛烘时燃烧松木烟烘。福建崇安桐木关范围内的产品有自然的松木香味,叫正山小种。毛茶熏蒸是粗大的工夫红茶用油松木烟烘,叫工夫小种。

工夫红茶经过萎雕、揉捻、渥红、干燥四个工序。毛茶加工很精细,粗大做小,不分花色,分叶茶和芽茶。叶茶是整叶工夫,芽茶是细嫩工夫。

分级红茶经过工序与工夫红茶相同。毛茶经过筛分分级为四个花色;分条茶和细茶(属副茶)二种。条茶是整叶的成茶,如白毫等;细茶是一般揉捻方法生成破叶茶,成茶外形破碎成细粒状,如碎白毫等。

切细红茶或称颗粒红茶,是在揉捻过程中、边揉边切,以生产破叶茶为主,分半叶茶、切细茶、碎片三种。半叶茶是叶不完整,系不完成切细的半叶茶或少许未切细的整叶,有橙黄白毫、白毫。名称虽与分级红茶相同,但生产量少,完全无破损的叶子也不多。芽头或破叶茶为颗粒状的破碎的细粒茶,卷条经过切细的,有碎白毫、碎橙黄白毫,名称虽与分级红茶相同,但生产量比重很少,成颗粒状的多。碎片状茶有花香、碎橙黄白毫花香、碎末等。

窨花红茶有内销玫瑰红茶、香红茶(一九五八年福建新产品)。蒸压红茶有花香压成的不分湎面洒底的小京砖茶。有以花香为湎面,以碎杂片为包心的米砖茶,或叶红砖茶。

附包括国外茶叶分类表

茶叶分类表

甲1绿茶分类(Lü Cha Fen Lei)

乙1炒青绿茶

丙1直圆条形:珍眉、雨茶(圆茶相对的条茶)、毛峰、毛尖、银峰。

丙2弯圆条形:碧螺春、都匀毛尖。

丙3圆珠形:珠茶、泉冈煇白、涌溪火青。

丙4不定形:贡熙、特贡、熙春。

丙5片形:六安瓜片、秀眉。

丙6针形:松针、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

丙7扁条形:西湖龙井、大方、旗枪、敬亭绿雪。

丙8尖条形:猴魁、魁尖。

丙9花形:菊花茶。

乙2蒸青绿茶

丙1圆条形:苏联绿茶、日本眉茶。

丙2圆珠形:日本玉绿茶。

丙3不定形:日本贡熙、日本付熙、印度贡熙、印度付熙。

丙4片形:日本碾茶、印度秀眉。

丙5针形:恩施玉露、日本玉露、日本煎茶。

丙6椎脊形:广西巴巴茶。

乙3窨花绿茶

丙1茉莉花茶:茉莉烘青、三窨茉莉、重窨茉莉。

丙2白兰花茶:白兰烘青。

丙3珠兰花茶:珠兰毛峰、珠兰三角、珠兰烘青、珠兰大方。

丙4杂色花茶:玳玳花茶、柚子花茶。

乙4蒸压绿茶

丙1方形:普洱方茶。

丙2圆圈形:沱茶。

丙3圆饼形:小饼茶。

甲2黄茶分类(Huang Cha Fen Lei)

乙1杀青后湿坯堆积

丙1杀青后堆积闷黄:台湾黄茶、沩山毛尖。

丙2杀青后散堆闷黄:苏联黄茶。

丙3杀青后包藏闷黄:蒙顶黄芽。

乙2揉捻后湿坯堆积闷黄

丙1揉捻后堆积闷黄:平阳黄汤、北港毛尖。

丙2揉捻后久摊闷黄:远安鹿苑。

乙3毛火后干坯堆积闷黄

丙1毛火后堆积闷黄:黄大茶、黄芽、崇安莲芯。

丙2毛火后包藏闷黄:君山银针。

甲3黑茶分类(Hei Cha Fen Lei)

乙1湿坯堆积做色

丙1蒸压篓包茶:湘尖一号、湘尖二号、湘尖三号。

丙2蒸压定形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

乙2干坯沤堆做色

丙1散茶:老青茶、苏联老茶。

丙2蒸压定型茶:大七子饼茶、心状紧茶。

丙3蒸压篓包茶:六堡茶。

乙3成茶堆积再做色

丙1蒸压:康砖茶、金尖、四川茯砖茶、青砖茶。

丙2炒压:方包茶。

甲4白茶分类(Bai Cha Fen Lei)

乙1全萎雕

丙1芽茶:政和银针。

丙2叶茶:政和白牡丹。

乙2半萎雕

丙1芽茶:白琳银针、土针、白云雪芽。

丙2叶茶:水吉白牡丹、贡眉、寿眉。

甲5青茶分类(Qing Cha Fen Lei)

乙1跳动做青

丙1岩茶:大红袍、铁罗汉、单枞奇种、名枞奇种。

丙2洲茶:奇种、小种。

丙3山茶:水吉乌龙、建瓯乌龙、水吉水仙、建瓯水仙。

乙2摇动做青

丙1闽南青茶:铁观音、乌龙、包种、梅占、奇兰。

丙2台湾青茶:乌龙、色种。

丙3广东青茶:水仙、浪菜、凤凰单枞、铙平色种。

乙3萎雕做青

丙1散茶:莲心、白毛猴(白毫莲心)、苏联青茶、青龙井(龙井经过摊放萎雕,而内质变化靠近青茶,不象绿茶)。

丙2束茶:崇安龙须。

乙4窨花青茶

丙1散茶:桂花花茶、树兰花茶、栀子花茶。

丙2团茶:龙团香茶(现已停止生产)。

甲6红茶分类(Hong Cha Fen Lei)

乙1小种红茶

丙1湿坯熏蒸:正山小种(星村小种)。

丙2毛茶熏蒸:工夫小种(坦洋小种)、政和小种。

乙2工夫红茶

丙1叶茶:祁门工夫、白琳工夫、坦洋工夫、台湾工夫、政和工夫、宁州工夫、湖

南工夫、云南工夫。

丙2芽茶:金芽、紫毫、红梅(龙井红)、君眉。

丙3片茶:正花香、付花香。

乙3分级红茶

丙1叶茶:白毫、橙黄白毫、白毫小种。

丙2碎茶:碎白毫、碎橙黄白毫、花碎橙黄白毫、花香。

乙4切细红茶

丙1半叶茶:白毫、橙黄白毫。

丙2破叶茶:碎白毫、碎橙黄白毫。

丙3碎片:花香、碎橙黄白毫花香、白毫花香、碎末。

乙5窨花红茶

丙1散茶:玫瑰红茶、茉莉红茶。

丙2团茶:香饼茶(红茶末窨花压成的)。

乙6蒸压红茶

丙1砖茶:米砖茶、小京砖茶。

丙2团茶:凤眼香茶(红茶窨花揉压成圆球形的)。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