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吉首买茶叶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湘西黄金茶:叶叶似金富一方

“我要买500斤茶带回去。”在3月12日召开的2023中华茶祖节·湘西黄金茶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在推介湘西黄金茶说道。

开幕式上,刘仲华院士推介湘西黄金茶时称其有“三品三好”:“一是品种好;二是品质好,湘西黄金茶是具有品质标签的好茶;三是品牌好,今天,我是作为消费者来买茶的,因为能在吉首市买到中国最好的黄金茶。”

吉首市隘口村茶园

好山好水有好茶。吉首市是湘西黄金茶的主产地,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神秘湘西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中的亚麻酸带、微生物发酵带三带交汇核心地带,是我国优质茶产业带。经检测,湘西黄金茶头采春茶具有“高氨基酸、高叶绿素、高水浸出物”的优异品质,可以说是我国最好的绿茶之一。

产业:致富的“软黄金”

在群山环抱的吉首市隘口村,村民正在茶树间忙碌着;在村中的制茶厂,制茶人员正对采摘下新茶进行处理,经过萎凋、揉捻、炒干等一系列的操作,这种小小的绿色叶片便成为让隘口村村民走向富裕的“软黄金”。

目光转回到十年前。

湘西州是湖南省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隘口村因地处深山,曾是典型的贫困村。在改革开放之初,这里95%以上的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下。

隘口村村支部书记向天顺回忆说:“我小的时候,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我们村三千多人,只有我一个人读书。”此后他考上大专,毕业后进入矮寨镇政府工作。

读书改变了向天顺的命运,他也一直想改变村里人的命运。

为振兴家乡,2009年向天顺毅然辞去工作回到村里,拿出全部积蓄牵头成立了吉首市第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35户低保户、五保户种植黄金茶。向天顺没有给自己留退路,用他的话说,“扁担无扎,两边滑头”,只有自己切断退路,才能勇往直前。

3年时间,隘口村依托130亩茶叶母本发展到4000多亩,跟着向天顺的种茶的村民都实现脱贫。2012年,吉首市按照“兴茶兴市、富市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湘西黄金茶产业,推进“一人一亩茶园”脱贫计划,即农户开发一亩黄金茶,政府无偿提供茶苗2500株,每亩开沟撩壕奖补800元、深翻奖补200元、稻田开发奖补500元连补两年,肥料补助100元。借此东风,隘口村又发展了6000亩黄金茶。

隘口村有土家、苗、汉三个民族,曾经三个民族彼此之间很少交流。以黄金茶种植为纽带,隘口村党支部不仅让村里各族村民富裕起来,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现在我们村里土家、苗、汉三个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通过发展黄金茶产业脱贫致富。”向天顺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012年,向天顺提出“红色股份”概念,依托湘西黄金茶产业发展,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结模式,村集体整合资金30万元注入苗疆茶叶合作社加工厂参股,占股19%,合作社根据茶叶加工量进行分红。全村黄金茶实现产销两旺,形成支部引领、合作社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2017年,隘口村退出贫困村,贫困群众整体脱贫摘帽。

隘口村的巨变是吉首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2012年以来,吉首市紧紧围绕湖南省“千亿湘茶”、湘西州“百亿茶产业”发展战略,按照“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文旅活茶”的发展思路,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为重点,全产业链推进湘西黄金茶产业发展。

茶产业作为吉首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如今已成为老百姓最认可的致富产业。湘西黄金茶的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2000多亩,如今已经增长到了15.5万亩。

2012年成立的吉首市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田农科”)是湖南省茶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大湘西茶产业促进会成员单位、湘西自治州茶叶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2015年,为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吉首市供销联社代表吉首市政府入股新田农科,不仅使公司增加了运转资金、扩大了生产规模,更是在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让新田农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在吉首市供销联社的支持和指导下,新田农科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带动农户752户,其中脱贫300余户,带动人数26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1500多人。

新田农科年收购鲜叶涉及5个乡镇13个村。同时,根据农户需要,新田农科对茶叶基地培管、鲜叶采摘标准等进行指导和培训,指导培训相关生产技术覆盖16个合作社。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湘西黄金茶已经成为经济效益明显、群众普遍认可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生态富民产业。

为了让茶产业这座“绿色金矿”帮助群众持续增收,近年来,吉首明确打造十万亩生态茶谷、培育十家龙头企业、实现十亿综合产值、致富十万农民的“四个十”发展目标,全力打造茶叶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

乘着吉首大力发展湘西黄金茶的东风,新田农科发展迅速,成为湘西黄金茶产业发展的“探路者”“排头兵”。

产业发展迅速是好事,但如果不做好顶层设计,很可能造成产业“野蛮生长”。

“鲜叶的品质很重要,会最终影响茶的品质。”田海对记者说,“茶田需要精细化管理,不是说一味地扩大种植面积、一味地追求高产量就可以。”

茶叶品质很重要,吉首决定推进茶园有机化,打好“有机牌”。

吉首大力引导和鼓励茶企、合作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实行茶园精细化管理,严控农药和化肥施用。

在吉首的茶叶加工厂,都会贴着《吉首市2023年春茶生产指导意见》。上面清楚地写明了鲜叶要求、收购指导价格等内容,还附有湘西黄金茶春茶鲜叶采摘标准,以图片示例的形式,明确了湘西黄金茶单芽(特级)、一芽一叶初展(特级)、一芽一叶(一级)、一芽二叶(二级)3个等级标准采摘样式。

为了把控茶叶品质,吉首出台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约,审定发布湘西黄金茶产品加工技术规范行业团体标准,组织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宣传,提高茶农、茶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加快茶叶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标准。

“湘西黄金茶产业需要政府、茶叶协会、企业、农户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大做强。”田海说。

科技:发展的最大底气

湘西黄金茶智能化加工线

3月正是湘西黄金茶上市的时候。在过去,人们普遍用湘西黄金茶制作绿茶,夏秋季鲜叶少有利用。事实上,夏秋茶作为绿茶虽然口味不太好,但可以制作其他类型的茶,同时夏秋茶富含茶多酚,也可对其进行深加工。

“湘西黄金茶品质很好,不仅可以制作绿茶,也可以制作红茶、黑茶、白茶和黄茶,可以说是‘全能选手’。”吉首副市长陈江涛对记者说,“湘西黄金茶不是一个品种,而是一个古老的品系,它有很多的形态各异品质各异的单株。现在选育通过审定的是‘黄金1号’和‘黄金2号’两个品种。我们也在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地选育一些新单株、开发一些新产品,做出特色。”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无论是增强传统绿茶的竞争力还是充分挖掘延伸茶产业链条,都需要科技创新。

2016年,在吉首市供销联社的指导帮助下,新田农科扩建了产业园、引进了一条全自动、机械化、集红绿茶加工于一体的茶叶加工生产线,茶叶日加工量达5000斤,增强了茶叶生产加工能力。

在吉首湘西黄金茶产业发展的历程中,科技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014年起,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茶叶专家以科技副市长身份到吉首挂职。现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李赛君是第一位来到吉首挂职科技副市长的专家。

“我是带着技术和技术团队来挂职的。当时来了以后我就表态,技术方面的问题,我解决不了还可以找我背后的团队、找所里的其他老师。我认为,农科院的专家挂职,真正要利用的是他的技术、他的团队。我们还要培养几个本土专家,长久为本地服务。”李赛君说。

2016年挂职结束后,李赛君依旧经常来吉首,她还把科研基地建在吉首,持续为吉首湘西黄金茶产业服务。

2016年10月,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科技特派员王润龙接过接力棒,来到吉首挂职科技副市长。这一来,就是6年。

在工作期间,王润龙推行茶树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绿色生态防控技术,促进了黄金茶品质和产量的提高;为“湘西黄金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注册做出积极贡献,树立湘西黄金茶品牌;带领专家团队研究制定了湘西黄金茶种植加工的4项技术标准,为湘西黄金茶市场规范化打下基础;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共同牵线搭桥,引进了全自动化红绿茶生产线,实现茶叶专业化生产的突破。

2019年召开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上,王润龙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

“我市茶产业已具规模,发展面临量变到质变、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前期政策扶持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茶园基地数量级开发上,现急需出台新的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奖补政策文件。科学制定《湘西黄金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财政资金奖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正在挂职科技副市长的陈江涛在报告中积极谋划吉首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融合:喝出文化的味道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喝茶,不仅仅喝的是健康的饮料,还是对文化的品味。

做茶,不单单要做茶叶,更要跳出茶叶发展茶业。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吉首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茶叶品质,不断探索新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加快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探索一条茶旅互动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当走进隘口村,眼前的景象,正如向天顺所说的“村在茶中,茶在村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

向天顺对记者说:“隘口村的经济发展成就就是完完全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甚至一些来过我们这里的人,说现在的隘口村跟欧洲小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隘口茶旅小镇已打造成为吉首茶旅融合示范区,辐射全市茶区,推动着吉首茶旅产业深度融合。

2020年11月,吉首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了湘西神秘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秘谷茶业”)。作为市属国有重点龙头企业,神秘谷茶业秉承“打造全产业链融合,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促进茶业一、二、三产融合,全面提升产业效益,助推吉首乡村振兴、茶业发展。

神秘谷茶业积极探索具有湘西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一系列特色茶旅项目建设,湘西黄金茶博览园便是其中之一。

博览园充分利用榔木村自然、文化、生态等各种优势资源,由湘西黄金茶博览馆、湘西黄金茶种植示范基地、加工车间等部分组成。

博览园以产业发展为基,以地方文化为魂,推动生态茶园与旅游业有效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品鉴、交易、文化旅游六位一体的现代化湘西黄金茶园综合体。

“茶产业确实需要文化赋能。我们这里的茶叶品质很好,但是一般合作社不是很重视茶品牌、茶文化的建设。神秘谷是吉首市国有重点龙头企业,我们遵循‘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文旅活茶’这一方针。”神秘谷茶业董事长赵彬馨对记者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聚力挑起‘龙头’,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全域茶旅,探索多产融合,逐步做强、做大‘湘西神秘谷’品牌。同时,和其他的茶企、合作社团结一致,扩大产品现有的市场占有份额,带领大家去寻找一个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为避免“酒在深巷无人知”,吉首高度重视特色品牌打造,致力于让湘西黄金茶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我们现在正在塑造品牌构建三级品牌体系。就是以‘湘西黄金茶’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陈江涛对记者说,“引进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全新打造湘西黄金茶公用品牌,建立湘西黄金茶视觉识别(VI)和终端形象识别(SI)系统,提升湘西黄金茶品牌形象价值。同时也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定位量身定制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

作者:本刊记者 杨阳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2023年第5期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聚焦大湘西,吉首:茶农茶企复工忙 朋友圈里下订单

2月13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太平镇太平村,阳光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20多位“蒙面”采茶大姐,正在分散作业。

 

“口罩要带好,大家尽量错开。”该合作社理事长向书元不时提醒着前来做工的合作社成员。

 

“这些萌发的都是冬芽,如果不及时采摘,寒潮来袭容易冻伤坏死,将严重影响春茶萌发。”一旁正在指导茶农采摘的茶办技术人员,给大家讲解着冬芽采摘的重要性。

采茶工分散作业

 

“村里的喇叭天天宣传,叫我们尽量不要外出。趁着有时间,我准备在院子这边再栽点茶树,用这些坛坛罐罐种点花草,把院子好好收拾布置一下,等到春暖花开,疫情解除,就可以接待前来我们村采茶、买茶、休闲旅游的客人了。”2月13日,马颈坳镇隘口村“洪莉茶社”的老板娘莫洪莉,开始规划和装扮着自家的农家小院。

 

去年9月,她在市隘口茶旅融合项目专班的宣传和指导下,瞅着村里开发“茶旅小镇”的优势,在自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虽然刚起步,年底也接待了三、四拨客人,他们在这边聚餐、打粑粑,在茶园里拍照玩耍,许多朋友喜欢她布置的院子,还会拍照晒朋友圈,给她做宣传!

 

“今年,我准备请设计公司再给院子好好设计一下,既要古香古色,也要田园舒适,我还要好好学一下茶艺,到时候好给客人们泡茶。”

莫洪莉家的农家乐

 

吉首市冷寨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廖结忠这些天宅在家里,净忙着在朋友圈里发视频,晒图片,一天更新三、四条:“疫情防控,做好防护,多喝茶健康你我他!本合作社生态茶园预计2月20日开采,欢迎新老爱茶朋友品尝与指导。”

 

“出不了门,我就在家发朋友圈下单子,这几天已经有不少老客户来问什么时候出新茶,一部手机照样能卖茶叶!”廖结忠告诉记者。

廖结忠的微信朋友圈

 

目前,茶叶产业已成为吉首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全市共有茶叶基地面积11.23万亩,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134家,2019年全市干茶产量1380吨,实现综合产值6.9亿元。近日,吉首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关于疫情防控下复工复产的通知要求,全力支持和组织吉首市茶叶产业恢复生产。吉首市茶叶办、吉首市茶业协会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疫情下春茶生产的通知》,并实地指导茶农、企业开展生产和疫情防控。据了解,自2月7日恢复茶叶生产以来,短短一周时间,共为茶农发放茶苗约350万株,定植黄金茶苗约1400亩,湘西茶博园开工建设,隘口茶旅小镇建设有序推进。

(来源:华声在线)


湖南吉首保靖县:黄金茶“冲”出致富路

近日,人民网“我和我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采访调研活动走进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探访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吉首市保靖县黄金村党总支副书记石金贵告诉记者,村里发展黄金茶产业“冲”出了致富路,村民们看到了实际收益,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


保靖县黄金村的茶园。人民网 记者 孙博洋 摄

作为保靖县“两茶一果”特色农产品产业之一的黄金茶,是黄金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石金贵告诉记者,在发展黄金茶产业之前,村里也发展过其他产业,但是都不太成功,加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土地出现了撂荒的情况。

乡村振兴中,首先要产业振兴,有了产业乡村才能留住人、吸引人,乡村才能有人气、有活力。

过去几年,黄金村的一些农户和村里的合作社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但看到流转的土地上种的黄金茶卖得好、能赚钱后,不少人又有了自己来种植茶叶的意愿。

“在乡村发展产业,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村民受益,在帮助村民发展茶产业致富的过程中,也要有很多灵活性。”石金贵告诉记者,一些流转土地的村民想要自己来种茶,村集体和合作社就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将与村民的土地流转合同进行了变更,土地流转年限不变,村民由原来的只收取土地租金,变成自己种植并负责茶园管培,产出的茶叶要卖给合作社。

这样灵活变通,不仅提升了村民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提升了村民收入,也给合作社解决了用工问题,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2014年之前,黄金村里一半的人都在外打工。茶产业发展之后,每年回来种茶的人都在变多。石金贵告诉记者,现在的黄金村,几乎所有的农户都在种茶,每年清明前后收茶的时候,各地客商的汽车都会把村子堵的水泄不通。

据了解,目前黄金村拥有茶园3万多亩,平均每人近10亩,茶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黄金村一家合作社负责人石建新告诉记者,自己的老父亲在几年前还保持着传统观念,不愿意多种茶叶,很多人来劝都不管用。但是后来,看到儿女们靠着种茶叶生活的越来越好,还买了车,才开始慢慢的转变过来,也种上了茶树。

石建新说,石金贵曾经是村里的老师,还教过自己,他也是村里最早走出大山的人,后来看到老师返乡搞起了茶产业,自己也和很多村里在外打拼的人一起,回来做起了黄金茶产业。看到村里的茶产业发展的好,石建新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也决定毕业后要回来和自己一起干。

保靖县吕洞山黄金茶特色小镇的茶旅融合项目,游客正在体验采茶。受访方供图

实际上,保靖县的黄金茶产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就在今年春天,突然而来的低温让茶树发芽时间延后,而在清明节前,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得茶树生长过快,采茶期变短,这样的突发状况出现了采茶工的“用工荒”。

保靖县吕洞山镇镇长彭进告诉记者,针对今年的情况,保靖县提出了每个村要建立村级劳务公司,在县域内统筹茶叶采收期的用工问题,避免哄抬采茶用工价格,防止一些中小种植户无采茶工可用,错过茶叶采收期的情况出现。

农业不是专业而是百业。茶产业在一年中也具有周期性,在茶叶采摘季后,茶园就进入了管培期,劳动力需求就减少了。村级劳务公司的建立,让村民在农闲时也有工打、有钱赚,成为村民增收的好帮手。同时,村级劳务公司也利用资源优势,开展了农产品代销的业务,帮助农户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当地茶产业以及其他农产品产业发展。

产业兴则乡村兴,兴盛的乡村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吸引着各地茶商、茶友来到保靖,营商会友。

来源:人民网吉首(记者 孙博洋),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