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静冈茶特点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茶香列国,其实,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茶星球”!

茶树自然分布在南纬33度以北和北纬49度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20度之间。

目前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而且,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全球有160多国、近30亿人饮茶。

我们的星球,正是一个茶的星球!

世界六大茶区

根据茶叶生产、分布和气候条件,世界茶产区可分为六大产区:

1、东亚(中国、日本、韩国)

2、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

3、南亚(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

4、西亚(土耳其、伊朗、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5、东非(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坦桑尼亚、莫桑比克)

6、南美(阿根廷、巴西、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

世界三大茶叶产地

亚洲,非洲,南美洲

各个产茶区主要包括这些国家

中国、日本、印度、 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

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

土耳其、伊朗和格鲁吉亚

肯尼亚、马拉维干达

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

还有巴西、阿根廷和秘鲁

亚洲

一:多数产茶区在亚洲,茶叶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家,上述的四个国家茶叶产量占亚洲茶叶总产量的81%。

非洲

二:非洲,茶叶产地分布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马拉维和津巴布韦等国,这五个国家所产的茶叶占非洲茶叶产量的91%。

美洲

三:美洲,以阿根廷为主要的产茶国家,其茶叶产量占美洲茶叶总产量的87%。

六大茶区都有什么茶?

东亚茶区

茶区简介

东亚茶区的主产国有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23%左右。

茶区特点

中国茶包含六大茶类,分别是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常见的红茶有正山小种、滇红等,绿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等,青茶也叫乌龙茶,有岩茶、铁观音、凤凰水仙、东方美人等。

日本出产的茶叶中过九成都是绿茶,从而使得绿茶的分类极尽细致之能事。

除了较寒冷的北海道之外,日本几乎全国都有茶产地的分布。

茶区主要分布在九州、四国和本州东南部,其中静冈县产量最高,占全国总产量的45%。宇治茶、静冈茶及狭山茶并列为“日本三大茶”。

南亚茶区

茶区简介

南亚茶区的主产国有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所产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4%左右、总出口量的50%左右。

茶区特点

(1)

印度

分布在北部(包括东北部)和南部,北部又分为阿萨姆茶区和西孟加拉茶区。

印度有三个著名的红茶产区——

大吉岭,所产红茶被称为“茶中的香槟”,具有细腻的香气和浅色;

尼尔吉里生产深色、浓郁芳香的风味红茶;

阿萨姆,以其浓郁的味道和深色而闻名颜色。

(2)

尼泊尔

尼泊尔有五个茶区,东部茶叶种植区与印度大吉岭地区接壤,气候类似于大吉岭茶叶种植区,无论是风味还是香气,该地区的茶被认为是大吉岭茶的近亲。茶叶主要以出口为主。

(3)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一个热带岛国。全岛地势以中部偏南为最高,茶园多集中在中部山区。

锡兰高地红茶是斯里兰卡茶叶的一种统称。其与安徽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的四大红茶。主要品种有乌沃茶或乌巴茶、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几种。

(4)

孟加拉国

茶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锡尔赫特和东南角的吉大港以及位于上述两区间的帖比拉。

孟加拉国的红茶外观呈黑褐色,汤色红亮,涩味较弱,具有轻微的刺激性风味。

此外,由于孟加拉国的红茶产量较高,因此,当地的红茶大多作为其他地区茶叶拼配的基茶来使用。

东南亚茶区

茶区简介

东南亚茶区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茶叶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

茶区特点(1)

印度尼西亚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温度高、降雨多、湿度大的特点。

印尼主要种植两种茶叶,一种是从中国东南部引种的小叶茶,能更好地适应恶劣气候,适应性较强;另一种是从斯里兰卡引进的、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茶。以爪哇岛及苏门答腊为中心,所产的红茶,有一种特别清柔的香味。

印尼多数穆斯林和华裔都喜欢喝绿茶,少数人喝红茶,因此印度尼西亚生产的红茶有90% 供出口。红茶产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

(2)

越南

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湿度大,早雨季明显。

越南生产各类茶叶,大致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鲜茶、干茶、花茶这五种,其中绿茶和花茶主要用于国内消费,红茶主要用于出口。

绿茶,又称“中国茶”, 越南绿茶的加工方法与中国绿茶相同,是主要的茶叶种类。

(3)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终年炎热多雨,属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在沙巴和金马仑地区盛产茶叶,两个地区都风景优美。

西亚和欧洲茶区

茶区简介

主要产茶国有欧洲的前苏联和亚洲的土耳其、伊朗等,所产茶叶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4%。

茶区特点(1)

俄罗斯

前苏联茶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在黑海沿岸的克拉斯诺达尔等有少量茶区。

现俄罗斯有世界上最靠北的茶茶园,距离2014年索契冬奥会滑雪场和一级方程式赛道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

(2)

土耳其

里泽省和特拉布宗省,是土耳其的两大茶叶产区,位于土耳其东北部。 这两地所产的茶叶外观呈黑褐色,汤色为暗红,香气平顺且带有甜香。

在土耳其,红茶主要用来作甜红茶,这种茶饮是将冲泡出的红茶调整至适当浓度,然后加入砂糖而调制成的。

非洲茶区

茶区简介

东非茶区的主要产茶国有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国,其中肯尼亚产量最高。

茶区特点(1)

肯尼亚

肯尼亚是全球第三大产茶国,同时也是非洲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全国有5省12县产茶,主要茶区分布在肯尼亚山的南坡,内罗毕地区西部和尼安萨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肯尼亚红茶独特的口感,这里出产的红茶全部为红碎茶,不像中国茶叶那样能看到叶片,但气味一样浓郁鲜烈、汤色红艳透亮、口感甘醇、品质上乘。

(2)

马拉维

是东非第二大产茶国,茶区主要集中分布于尼亚萨湖东南部和山坡地带。

马拉维的红茶产量仅次于肯亚,是非洲第二大红茶生产国。尤其是在雨季,当地的茶叶产量占其全年总产量的70%~80%,主要用于与其他国家的红茶进行拼配。

(3)

乌干达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茶国,主要以生产红茶为主。茶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的托罗。

南美茶区

茶区简介

中南美茶区的产茶国家有阿根廷、巴西、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

茶区特点

阿根廷主要茶叶生产区集中在阿根廷东北部靠近巴拉圭和巴西之间的地区。

阿根廷茶叶生产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早是从中国引进的茶籽种植。阿根廷主要生产的是马黛茶和红茶,占总产量的95%左右,另有少量绿茶。

其他地区如巴西生产茶汤明亮的红茶,大多数用于拼配茶。 厄瓜多尔生产红茶,主要出口到美国。 秘鲁生产红茶,在两个种植园种植。

除此之外,大洋洲也有分布种茶国家,如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新西兰、澳大利亚,产量很少。

从今起,我们将继续和大家分享世界各产茶区的故事,通过“茶”这一国际化的文化名片,周游茶香列国!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和日本产区适制抹茶的茶树树种

  抹茶在中国的适制品种

  近年来,随着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新式抹茶饮品、食品和日用品流行于市,受到广大80后、90后、00后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抹茶产业快速发展,抹茶关注度与日俱增。本文介绍抹茶的适制的几个茶树品种,下一期我们将介绍抹茶的加工工艺。

  根据抹茶感官品质具有的原质、原色、原味等“三原”和清香、清口、略带青(草)气等“三清”特点,要求茶树品种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低。同时考虑品种发芽早晚和产量高低,推荐适制抹茶的茶树品种组合是中茶108+龙井43+薮北+奥绿的特早生、早生、中生和晚生品种的合理搭配组合。

  -1- 中茶108

  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43插穗辐射诱变后选育而成的国家级茶树良种。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叶尖渐尖,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特点是发芽特早。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育芽力强,持嫩性好,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均较强,春茶一般在3月上中旬萌发,产量高。适制抹茶,色泽绿翠,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2- 龙井43

  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品种特点是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特强,芽叶短壮,茸毛少,耐采摘,抗寒性强,抗旱性稍弱,持嫩性差,适制绿茶,尤其适制抹茶和龙井等扁形茶。栽培上宜选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秋、冬季适当增施有机肥,生产季节增加采摘批次,注意预防早春晚霜危害。

  -3- 薮北

  薮北是日本从中国传入的茶树品种中选育出来的茶树品种。薮北之名据说来自于冈县有渡郡有度村(1896年变更为安倍郡,现为静冈市駿河区)的笃农家叫杉山彦三郎(1857 - 1941年),他在1908年(明治41年)将自己所有的竹林开辟为茶园(現駿河区中吉田41番附近),并从中选拔出优良品种,在茶园北侧品种叫做薮北,茶园南侧的叫做薮南。开发当初很难普及,但因其抗霜冻能力强,比外来品种也早,春茶采摘期从4月下旬到5月上旬,产量也比较稳定。经过近50年的种植,在1955年(昭和30年)指定为静冈县奖励品种而得到迅速普及。薮北生命力强,在任何土壤中容易生根,根系和发芽均匀且发育早。恢复力强,改植容易,但耐病性较弱,需要注意防治。在日本发芽和成熟采摘比其他品种要早,产量也比别的品种高10%。目前日本茶园75%为该品种。薮北做抹茶品质极其良好,香气适中,苦涩味和甘甜味平衡良好。

  -4-晚绿(Okumidori)

  日本国引进品种。树姿中等,树势强,成叶比薮北小、呈椭圆形,色绿、芽立好,属芽数型,产量高。耐寒性与藪北相当。比薮北晚生6-8天,产品色浓,香味独特,口感柔和有回甘。用此品种加工的抹茶,鲜叶中氨基酸含量,特别是游离氨基酸含含量高,酚氨比和儿茶素含量低,品质优异。

  抹茶在日本的适制品种

  抹茶ができるまで

  1、碾茶的栽培

  (1)品种

  记碾茶品种的时候,比起「静冈在来」和「宇治在来」,静冈的「藪北」系列以及宇治的「朝露」系和「宇治品种系」三种会更容易被大家记住。

  「藪北」系列有「藪北」「狭山香り」「金谷緑」「奥緑」四种,

  「朝露」系列有「朝露」「豊緑」「小枝緑」三种,

  「宇治品种系」有「早緑」「朝日」「駒影」「御光」「宇治光」五种。

  如果可以熟练的记住以上十二种品种,会更有理由我们去理解碾茶的知识。

  京都比其他茶产地要拥有更多的碾茶品种,其原因并不是说在京都这么一个地方本身就有很多碾茶品种,而是在京都府内选出来栽培的宇治品种很多。

  所谓的宇治品种,指的是从宇治在来中选拔出来的碾茶,其特征是适合制成玉露茶的品种较多。在京都主要代表有「早緑」「朝日」「駒影」「御光」「宇治光」,出了宇治品种以外,也有「藪北」「狭山香り」「金谷緑」「奥緑」。

  品种熟记表

  具体介绍

  早绿:

  可以说是属于手摘碾茶中栽培面积和生产量最多的品种,是由京都府久世郡小仓村的小山政次郎氏选拔出来的。属于晚生(采摘期比藪北品种要晚的称之为晚生。比它早的叫早生。)里适应期长的,稳定的。有着「宇治在来」系列里的香甜的味道。早绿的产量高,除去成品率低(从荒茶到碾茶的比率)的缺点,它可以被称为是优秀的品种。

  朝日:

  现在,朝日属于碾茶品种内以最高价进行买卖的品种,是由宇治郡宇治村的平野甚之丞氏选拔出来的。属于早生里因为采摘期短而难以增加栽培面积的品种。入股哦错过了采摘期,其茶叶品质就会显著下降。因为收获量低,所以售价较高。茶叶很薄,嫩芽香味超群。

  御光:

  一种在露天栽培的情况下会有强烈的红薯气味,在覆盖种植的情况久不会有红薯味的品种。是京都府茶业研所院从久世郡宇治町的西村氏的在来品种中选拔出来的品种。

  宇治绿:

  类似宇治的在来品种的一种温和的品种。采摘期很短,应季采摘,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高。是京都府茶业研究所从中村藤吉氏的在来种中选拔出来的品种。

  驹影:

  和「朝日」一样是是由宇治郡宇治村的平野甚之丞氏选拔出来的品种。其芽之细让采摘姑娘十分不知所措~

  藪北:

  静冈品种。属于在使用机器采摘的碾茶里,种植面积最大生产量最多的一个品种。作为煎茶,其品质可谓十分优秀,茶叶本身泛黄,并不太绿。在使用机器采摘情况下,早期投标的藪北因品质好所以价格高。

  奥绿:

  因为叶绿素的含量高,所以碾磨出来的茶很绿很好看。但是因为其茶味苦涩,因此不适用于点茶。是一款最适合食品用,加工用的品种。其二番茶,特别受欢迎。和束之所以能够成功成为机器采摘碾茶生产地的原因是大面积的种植了奥緑,与此同时,其覆盖种植技术也不断进步。再且,和束因为地理位置靠近宇治,在产地表示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

  宇治在来:

  宇治原本就有的品种被称为宇治在来。在昭和40年带基本上都是宇治在来。一般来说,在来都会被认为是不好的品种,但应季采摘的碾茶中也会有很香纯的碾茶。同样的生产者同样的产地的碾茶,会在10~15年为一个周期参与投标贩卖,因为种植出如果优秀的碾茶每10~15年能碰上一次。参与投标贩卖的茶在十年间,第6~7年的茶叶一般般,第3~4年的茶叶不忍直视。

  因为每年要根据品种种植同等级的在来茶是有难度的,所以成功种植的那年的在来可以说是无法复制的上等。

  狭山香:

  和藪北一样是静冈品种,虽然有着跟同档次的藪北相比价格要更高的缺点,但对于生产者来说属于一款产量高的好品种。

  小枝绿:

  属于近期内无论是手摘还是机器采摘产量都在一点点增加的早生品种。杂交得来,其中单亲为朝露,但并没有朝露的红薯味道。其甜味十分明显,因此成为生产量不断上升的品种。

  宇治绿:

  京都府立茶业研究所所选拔的品种。茶的涩味明显。

  京绿:

  京都府立茶业研究所所选拔的品种。红薯味很浓。

  寺川早生:

  宇治市寺川俊男氏选拔出来的品种。如名所示,是比朝日要早生的品种。产量大。

  成乃里:

  宇治市的堀井信夫氏选拔的品种。甜味明显,且带有红薯味。

  资料来源于《抹茶の研究》

  来源于:TeaChaThe

看看小罐茶滇红茶洁净化自动化生产线是怎样建设与应用的

滇红茶是云南红茶的统称,1938年在凤庆创制成功,是我国第一个以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红茶。凤庆县和勐海县是云南最早生产滇红茶的产区,1952年滇红茶生产技术向云南省其他产茶县推广,临沧、保山、德宏、普洱、版纳等州、市成为滇红主产区。当前滇红茶可以分为传统工夫红茶、红碎茶、创新品类红茶三大类。市场上的滇红茶品质差异较大。传统单机生产作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且要求生产人员具有一定的制茶经验,加工环境和器具的不规范容易增加杂质混入的风险,茶叶质量得不到保证。

利用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茶叶加工,通过统一设定加工参数,不但可以保持产品品质稳定,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尤其是茶叶洁净度方面有很大帮助。文章从凤庆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滇红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和高洁净度表现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以期为我国茶业智能化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01

滇红自动化生产线

1、自动化初制生产线

· 初制工艺流程

滇红茶自动化初制生产线如图1所示,初制工艺流程主要为:萎凋→除杂→揉捻→解块筛分→发酵→初烘→摊晾→复烘→足烘→毛茶。初制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包括:茶叶储青机、萎凋机、风选机、滚筒除杂机、揉捻机、解块筛分机、发酵机、烘干机等。

(1)适制鲜叶要求

自动化初制生产线适应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三叶等鲜叶的滇红工夫茶生产。鲜叶要求新鲜、无红变、无异味,无其它非茶类夹杂物,农残安全。其中单芽要求叶质柔软,芽头饱满、重实、无较长节梗、匀齐;一芽一叶要求初展、半开展,芽尖长度超过或等于叶片长度。

(2)鲜叶存储及运输要求

鲜叶临时存储场地和工具要求清洁干净,不能有砂石、泥土以及其它杂质混入的风险;统一使用鲜叶收集筐收集鲜叶,避免使用编织袋等容易带来杂质的工具;鲜叶收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戴好防护帽,检查衣物是否粘有毛发;运输过程做好车辆清洁和防蚊虫混入风险措施。

(3)建立生产数据模型

根据制茶师的经验,通过用不同等级的鲜叶反复生产测试,记录从鲜叶变成毛茶的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工艺参数,将最佳数据模型录入自动化生产线,建立不同鲜叶级别智能化生产数据模型,实际生产中再根据在线检测数据指导生产,从而保证自动化生产出的茶叶与制茶师经验制茶的品质一致。

· 初制设备配置及参数介绍(以单芽为例)

(1)萎凋

萎凋模块置于温度、湿度、空气交换可控的环境,采用PLC系统控制,对风机、加热元件、电机传动、检测元件等进行实时监控、反馈及调节,采用通风加温除湿的方式来加速水分的蒸发和增强酶的活性。采用物理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茶叶在萎凋模块中布料状态,然后调整设备启停,在无人参与情况下做到布料和萎凋,根据近红外水分检测数据调整萎凋房内温湿度与通风设备,保证提供适合茶叶萎凋的理想环境,达到设定含水要求,启动出料与除杂进料。实现萎凋过程的自动化进行、工艺参数精准化控制、生产进程智能化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滇红自动化生产线萎凋铺料参数:厚度4~5 cm、布料5~6 kg/m2,时间6~8 h。

(2)除杂

萎凋叶经出料输送机输送至除杂设备,除杂设备由风选除杂机、滚筒除杂机联装组合,可有效去除鲜叶中的毛发、碎石等,从初制过程开始就控制杂质,是保证茶叶高洁净度的关键控制点之一。

风选参数40~50 r/min,滚筒除杂机转速16~18 r/min,除杂用时5~8 min。

(3)揉捻

除杂叶经除杂进料输送机输送至揉桶进行揉捻作业。模块具备状态显示、进出料提示、故障报警等功能。设有4个揉捻机组共12台65型茶叶揉捻机,每桶装40~50 kg;1台茶头揉捻机(45型),具备自动上料、称重、加压、分步揉捻、出料功能。揉捻时间自由设置,压力、揉捻转数等可分步调节并可统计揉捻处理量。

揉捻遵循“轻、重、轻”原则,轻揉10~15 min、重揉5~8 min,最后轻揉15 min左右至茶条卷紧舒畅,无松散折叠现象,嫩茎有泛红,具明显的青气味即可。

(4)解块筛分

解块分筛面茶、筛中茶和筛底茶,筛底茶通过输送进入发酵室发酵,筛底茶为揉捻细碎部分,收集后做副茶或废料处理,筛面茶进行累计计量后由对应一台专用揉捻机复揉,揉捻系统进行自动进料、计量统计,可根据统计数量分析复揉比例,分析自动揉捻,自动出料。

(5)发酵

发酵模块包括发酵室、发酵机、电加热蒸汽发生装置、超声波雾化装置、茶叶提升机(用于在发酵室内传输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等。发酵机根据预先设置的发酵时间、发酵厚度、温湿度、氧气浓度等参数自动调至工作状态,以此营造良好的发酵环境,达到快速发酵目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茶叶发酵均匀、把控毛茶品质。发酵机出口设置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仪,构建发酵叶检测模型对发酵质量进行实时快速检验。

发酵室温度设置25~28 ℃,湿度90%~95%,3~5 h即可完成发酵工序,较传统自然发酵而言,减少了发酵时间。

(6)干燥

一体式茶叶智能烘干机包括箱体、智能恒温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分料装置。箱体内部由绝热隔板和多层链板构成,翻板采用不锈钢冲孔板,每层对应具有高温型温湿度检测探头,实现以风温及湿度反馈为基础的品质闭环控制。烘干机出口增加在线水分检测仪,实时反馈茶叶含水量,根据进出含水量变化以及水分设定要求,自动调整烘干时间、温度与风速、排湿等参数。

初烘110~120 ℃、10~12 min。初烘后的茶叶含水量为20%~25%,经初烘出料冷却输送机摊凉至室温后再进行复烘。复烘叶厚度、时间可调,通过天然气清洁能源供热(控制部分同初烘控制原理一致)。

两台40平方一体式烘干机,翻板采用不锈钢平板,可调控烘干叶厚度及烘干时间,通过天然气清洁能源供热(控制部分同控制原理一致)。在毛茶出料端口设置磁力棒,用于吸附可能裹挟在茶叶中的铁屑等物质。足火100~110 ℃、14 min左右。

“工艺参数数字化、生产控制智能化、数据管理网格化”是小罐茶滇红自动化初制生产线的三个最大特点。以数字化为基础,由智能系统代替人力完成90%的日常生产任务;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将人工生产经验融入控制系统,取代人工经验判断生产,降低对生产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采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实现现场设备互联,采用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设备、数据的现场管理,采用INTERNET VPN技术实现设备、数据的远程化管理。

2、自动化精制生产线

· 精制工艺流程

精制工艺流程可分为:匀堆→筛分→色选→风选→色选→静电除杂→X光机除杂→补火提香→风选→装箱。滇红自动化精制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包括:静冈式匀堆机、筛分机(圆筛机)、茶叶抖筛机、风选机、色选机、静电除杂机、X光机、烘干机等。

▲ 精制机组

· 精制设备配置

(1)匀堆(静冈式匀堆机)

匀堆是茶叶精制的第一道工序。匀堆可以将同批次或不同批次的茶叶混合均匀,使毛茶品质初步均匀一致。滇红自动化精制生产线采用“机器+人工”的匀堆模式。设有静冈式匀堆机、振动式喂料器两种机匀方式,设一间匀堆室进行人工辅助匀堆。

(2)筛分

筛分设备分圆筛和抖筛。根据需要安装合适筛孔大小的筛子,将茶叶中的团块和形状较突出的大条、长条筛选分离,进而提升整体匀整度。

(3)色选

物料进入色选机,通过振动器装置的振动沿通道传送,进入分选室,并从传感器和背景板之间穿过,利用光电技术让茶叶在光源的作用下,根据茶叶光学特性的差异,出现光的强弱及颜色变化的工作原理,机器会吹出异色茶叶,从而将茶叶中的茶梗、黄片等杂物剔除,达到选别的目的。根据加工产品要求不同可通过调节色选机灵敏度来设置专有色选方案。

(4)风选

精制环节的风选设备一是为保证初制环节不能完全去除的轻飘型杂质在精制环节能够再次去除,二是可以通过调节风速来保证成品茶碎末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5)静电除杂

静电除杂工序可将茶叶中可能存在的毛发类进行吸附剔除。

(6)X光机除杂

X光机是识别杂质并剔除的智能型除杂装备,可去除的杂质种类多,如金属、塑料、玻璃、木制类、砂石等,不同比重、不同规格的杂质都能有效去除。

(7)补火提香

补火提香是滇红自动化精制生产线最后一道工序。物料经过烘干进料输送机到达烘干机,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提升茶叶内质表现。提香摊凉后即可装箱入库。

精制环节分别在色选和提香端口设置磁力棒以最大程度确保铁屑类恶性杂质的去除。

3、自动化初制生产线与传统作业的对比

传统制茶模式,生产环境条件不可控,晴天、雨天,气温高低变化影响茶叶生产全程,同时依靠单机作业,加工过程依赖人工制茶经验,会在萎凋程度、加压时间或发酵程度的判断上不统一,是导致市场上同等鲜叶标准的茶叶品质参差不一的原因之一。此外,单机作业生产量大时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样处理3~4吨的鲜叶原料,单机作业需要人工10人以上,自动化生产线仅需3~4人,且对体力要求更低。表1对滇红自动化生产线与传统单机作业各生产工序进行了对比,在同样的初制工艺环节上,自动化更保证了品质的稳定。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有利于减少茶叶加工的二次污染,稳定成品茶品质,提高生产效率,使得茶叶加工过程标准化和统一化。

02

滇红茶清洁化生产关键控制点

高洁净度滇红茶的生产,过程管控是核心,技术装备是关键。在传统滇红工夫茶初制环节增加水洗工艺和除杂工艺,利用技术装备在萎凋以后进行除杂处理,应用于滇红茶品类加工工艺流程,使茶叶洁净度有了更好的保证。

滇红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茶叶高洁净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做到茶叶“全程茶叶不落地”,从一定程度规避了杂质二次混入的风险;二是实践发现源头带来的输入性杂质在鲜叶萎凋过程中最容易暴露,生产线在萎凋模块以后增加了除杂模块,把杂质在茶叶揉捻前最大限度的排除,避免杂质卷入茶叶。

1、鲜叶水洗工艺与设备

鲜叶水洗工艺在储青后,萎凋前完成。鲜叶水洗设备,主要由鲜叶上料机、鲜叶水洗机、振动沥水机、带式上料机、带式除水机及出料设备组成。

· 鲜叶水洗机★

鲜叶水洗机由机架、鼓泡池、鼓泡器、超声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及曝气盘、水雾防护罩、污水沉淀池、不锈钢网布输送带、传动系统、风刀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

将茶叶送至超声臭氧清洗机进料口,匀摊的茶叶进入清洗机后在鼓泡池内进行翻滚清洗,池内设有超声波清洗及臭氧曝气盘进行臭氧清洗,通过底部不锈钢输送网带行进,输送至风刀段。供水采用高压水泵直接抽取沉淀过滤水箱中的循环过滤水;鼓泡清洗结束后,输送到出料端风刀系统,通过风刀系统将表面水吹落,减少后段输送落水现象。

· 振动沥水机★

振动沥水机由支架、筛床、筛床除尘罩、筛网、柔性弹簧支撑装置、振动电机等组成。通过电机使床身上下振动,物料沿倾斜的筛网向低处移动,将鲜叶明水、泥沙等杂质与物料通过筛网分离。鲜叶进入振动筛后,特殊角度安装的振动电机带动筛床产生高频振动,物料在筛网上做抛起、下落动作,并被快速铺平向下移动;水珠、杂质和灰尘通过筛网过滤到下层,过滤完的鲜叶则顺着筛网前移进入下一道工序。

· 带式干燥机

带式干燥机是用常温或低温空气作为干燥介质与湿物料连续相互接触运行,以便湿物料中饱含的水分扩散、汽化和蒸发排除而达到干燥表面水分的目的。带式干燥机由若干个独立单元段组成,每个单元包括循环风机、加热装置、单独或公用的新鲜空气抽入系统和尾气排出系统。带式干燥机操作灵活,湿物进料,干燥过程在完全密封的箱体内进行,劳动条件较好,避免粉尘外泄。

物料由上料机上料,由铺料机均匀将物料铺设在网带上,网带采用不锈钢丝网,由传动装置拖动在干燥机内移动。干燥机由若干单元组成,每一个单元热风独立循环,部分尾气由排湿风机排出,热风循环穿过铺设在网带上的物料,加热干燥并带走湿气,网带缓慢移动,运行速度可以根据物料温度或湿度大小来控制调节。干燥后的成品连续落入输送带进入萎凋工序。

2、初制除杂关键控制点

茶叶杂质的控制除了应该加强鲜叶采摘与储存、收集与运输、初制加工现场诸多环节场景管控以外,关键是需要导入技术设备,借助工艺标准化来实现杂质管控。2020年小罐茶凤庆工厂建成滇红工夫茶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初精制生产线并投入使用,2021年在生产线增加除杂模块,增设风选除杂机、滚筒除杂机进行茶叶高洁净度的生产。除杂模块采用先风选后滚筒的流水作业顺序,如图2所示。

· 风选除杂机

风选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质量、体积、形状差异和迎风面积大小的不同,以及在均匀空气流中的行程不同而进行的分离。在萎凋结束、揉捻之前,利用石子、萎凋叶、毛发比重不一样的特性,在加工过程中引入风选机进行除杂,通过变频调节不同风速,将上述三种不同比重的物料进行风选分离,从而达到将萎凋叶中石子、金属等重杂质和毛发、绒毛、枯叶等轻杂质分离的目的。风选过程暴露的杂质主要有重实类杂质,如茶果、砂石、金属等;轻飘类杂质,如毛发、毛球、枯叶、口袋线、杂草等。

· 滚筒除杂机

风选结束后增加一道滚筒除杂机的原因是在采摘鲜叶过程中可能会不慎带入细小砂粒,在风选环节不能充分去除,为了避免这些细小的砂粒在揉捻环节裹入茶叶而增设这一道滚筒除杂。物料在带有导条的滚筒中滚动前进时,通过筒壁上的一定孔径的细小口,使物料中细小砂石在滚动过程中掉出而物料顺利通过;同时,在滚筒的前后两端增加控制滚筒倾斜角度的导条,从而控制物料在滚筒中通过的时间,进而达到充分去除细小砂石的目的。在滚筒过程暴露的杂质主要有灰尘、砂石、饭粒、碎末等。

03

结 语

每一门优秀的技艺都应该被传承,而传承不只是将经验简单复制、粘贴,更多的是要理解、把握和学习技艺的精髓,将学习这门技艺的初心和使命进行传递。时代的进步带来的是工具的创新,而创新又是对技艺最好的传承。随着现代化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茶叶加工过程实现了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升了食品安全卫生水平,因此,茶叶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希望滇红茶智能化生产的探索成果能为茶产业技术创新、工业化、现代化生产方面提供思路,为茶企的产品升级,质量安全管控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拼配机组

作者简介:

张成仁

高级工程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长期从事滇红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工作,现任凤庆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先后荣获凤庆县劳动模范、临沧市劳动模范、临沧地区优秀专业人才、临沧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临沧2016年度人物、2017年云南省劳动模范、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荣获国家级制茶大师称号。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