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劲白瓷适合泡什么茶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武夷岩茶茶汤的浓与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

和几位老同学约了在中餐馆里聚餐,开席前,上了几碟小菜以及一泡大红袍及相应的茶具。

“看看这泡大红袍怎么样,咱中间就数你喝茶最有经验了”,同学招呼着麻花。

于是乎,剪开袋口,烧水泡茶,吃着小菜喝着茶,等人齐开餐。

注水泡茶出汤,酡红色的茶汤,倾注在一个高颈玻璃公道杯,泛着温柔的光泽,汤水倒是满通透的。

分汤饮茶,众人喝茶过后,交换着喝茶感受,有人觉着喝得不错,也有人直说喝不来,麻花倒是觉着,喝着汤水太薄了。

这泡岩茶,火气褪得很干净,入口柔顺,但还没等咂摸出什么滋味,汤水滑过喉咙,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汤水太薄,你是觉得这味道淡了点是吧,那泡茶时间加久点就有味道了。”

“常听说喝惯岩茶的人,喝茶口味都会变重,看来真的如此。”

三两个同学一边说着,一边就要将那泡岩茶拿来闷泡,但被麻花拦住了。

喝茶太重口味?本姑娘才不是呢!喝岩茶,茶汤的“浓”与“厚”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

茶汤的浓淡,和什么有关?

浓与淡是两组相对于的概念,茶汤的浓度,反馈的是滋味体验。

就好比,一道菜,是咸是淡,是一样的道理。

茶汤的浓淡,基本上和岩茶的品质,没有多大的关系。

在喝岩茶的过程中,能够影响茶汤滋味浓淡的因素,在于浸泡时间的长短和投茶量的多寡以及泡茶水温高低有关。

好比一泡岩茶,快出水泡了七八冲,感觉味道变淡了,稍微坐杯一下,能让茶汤更为滋味。

又或是,在正常情况下,武夷岩茶的冲泡,最佳的茶水比例,是用110ml的白瓷盖碗,搭配上8克一泡干茶。

若是用一个超大容量的大茶缸,去泡8克的岩茶,那得出的茶汤滋味,必然是寡淡不堪,投茶量跟不上,导致岩茶无法呈现出最佳的风采。



同一泡岩茶,茶汤能呈现出浓淡不同的变化,主要有这三点:

1、在茶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茶与水接触浸泡的时间越长,茶汤滋味越浓,反之则会越淡;

2、在浸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投茶量越多,茶汤滋味越浓,反之则会越淡;

3、投茶量多,浸泡时间长,茶汤自然会浓酽不堪,反之在投茶少,出汤快的情况下,茶汤滋味淡。

4、最后,焙过火的岩茶,在泡茶时要用沸水,才能更好的激发茶味。水温越高,岩茶的水浸出物越多,反之要是用温水泡茶,在投茶量,浸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滋味会显得相对淡而乏味。

是以,在喝岩茶的过程中,茶友们可以根据自己喝茶的口感偏好,适量的调整茶水比例或是泡茶的时间,逐步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岩茶浓淡滋味!

好茶不怕开水烫,岩茶的冲泡,用沸水泡茶,更能展现岩茶的品质。

岩茶的浓与淡,和泡茶的手法有关,与岩茶本身的品质无关,这点可要先分清。



《3》

岩茶的厚薄,和什么有关?

喝岩茶,遇上品质好的武夷岩茶,汤水是淳和厚重的,茶汤饮下后,口颊生津,有着舒适的后韵,在喉头处不断涌起。

岩茶的茶汤厚,与茶汤薄相对应,岩茶茶汤的厚薄与其品质直接挂钩,岩茶的茶汤稠厚度,需要有一定的品质作为支撑。

若是在喝茶过程中,喝到汤水薄,喝着没韵味的岩茶,无论在冲泡手法上怎么调整,增加投茶量或是增加泡茶时间等,都无法转变其茶汤薄这一品质缺陷。

什么是岩茶的厚度?在福建省地方标准《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里,关于厚重的解释是,“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在口腔中表现出的厚重感、润滑性和饱满度。以浓而不涩,回甘持久,内涵丰富为佳。”



总的来说,是一种茶汤表现出来浓稠,有质感,饱满而有力度的感觉,茶汤咽下后能留下绵劲韵味。

岩茶茶汤的厚薄,就好比一杯牛奶和白开水的对比,茶汤厚,就好比一杯牛奶,喝着更有内容物,更有质感。

在喝茶过程中,武夷岩茶的厚薄,和什么因素有关?

一杯岩茶茶汤中,水溶性果胶物,是构成茶汤厚度的主要成分。

再加些可溶性多糖物,茶氨酸等,能为茶汤带来鲜爽甜润感,再加上恰到好处的茶多酚、咖啡碱物质,能中和出香甘清活,又柔又醇,滋味绵长的好岩茶!

岩茶的厚重感,与其内质物含量的多寡有关,在喝茶的过程中,岩茶的山场、工艺、甚至保存情况等等,都会对其茶汤厚薄,产生影响。



一泡岩茶中,茶汤的厚薄变化,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品种树龄

就以武夷岩茶中,常见的水仙茶为例。小乔木品种的水仙茶树,寿命期长,其中,树龄越老的水仙,茶汤的厚重感更强。

岩茶水仙之中,老丛水仙(树龄超60年)口感普遍比普通水仙,来得更为醇厚,这是因为在茶树漫长的生长过程中,老树的根系扎得更深,能汲取更多的养分,茶青品质出落得自然不俗。



2、种植山场

岩茶岩茶,非岩不茶。这能体现出山场环境,对于岩茶的品质,有着直观的影响。

种植山场好的岩茶,先天的品质,就能直接赢在起跑线上。

武夷岩茶的山场优势,体现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就以武夷岩茶三坑两涧中,最为出名的牛栏坑来说,这里独一无二的小气候,有着最为适宜茶树生长环境,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环境。

整条牛栏坑,呈现V字型,这样一来,能减少过强的阳光直射,同时还有利于水汽的集聚,营造出阴凉舒适的种植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积累有机物质,呈现出稠厚的汤水。



3、制茶工艺

岩茶的制茶工艺,可谓称得上繁复二字,工序多而细。

在一道道的制茶工序过程中,稍有不慎,处理不当,都会破坏岩茶的内在物质,影响口感。

在得当精湛制茶技艺下,岩茶才能尽情绽放光彩,得出又香又醇的茶汤。



4、保存情况

焙过火的岩茶,在保存过程中,怕光怕潮怕异味,在保存过程中,若是出现存茶失误,会给岩茶品质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风味大变。

泡袋单独包装的岩茶,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袋口的密封性,将其放置在避光,干燥、阴凉无异味处贮存。

并且要根据岩茶的不同火功,来判断岩茶的储存时间,以免将不适合长时间储存的轻火岩茶,存到返青变质。

保存不当的岩茶,内质物受损,茶汤自然容易变薄。

岩茶茶汤的厚度,得来并不容易,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是以,岩茶的厚度,是判断岩茶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4》

品岩茶,“淡非薄”、“浓非厚”。

这是岩茶泰斗姚月明老师,曾说过的话。

喝武夷岩茶,茶汤的浓与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是以,在日常喝茶过程中,可要多加琢磨,慢慢领悟喝茶的真谛。

喝茶过程中,浓淡是可以掌握的,厚薄则要看机缘。

谁解岩茶味?在爱茶人眼里,醇厚绵柔的茶汤,是好岩茶的曼妙风味,值得好好细品。

这时候,最适合听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喝到一杯好茶,且行且珍惜!

土豆评测之“一任天真 金达摩”生茶评测报告

时间:2018年11月1日

地点:苏州太仓市(最近工作调动,租了个单身公寓)

天气:多云15度

品茶人:土豆肆,茶龄14年,普洱茶龄3年;喝茶。

水:怡宝纯净水

茶具:大益白瓷盖碗

      

这款茶的包装比较有禅意,如果达摩的衣服是金色的可能更好看一点,也贴合名字。

  
干茶条索明显,芽头毫毛明显,基本看不到黄片;闻味道,无不良气味和烟火气味味,淡淡花香。

  

整个茶饼压的非常紧,注意是非常紧,特别结实,

像我这种不太会拆茶的人,确实是有点头疼,从图片可以看出,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拆开一小块,茶刀已经变弯曲。

建议厂家可以压松一点,一方面方便我这种不会拆茶的人,另一方面也更加适合后期转化。

  

一切准备就绪,开泡!

洗茶一遍,水温100,秒出。

香气舒服,闻杯盖也有淡淡花香。

第一汤,90水温,5秒出;待茶汤温度降下来一点后进行品饮。

  

第一汤,茶汤颜色透彻明亮。

闻茶香,伴随着花香中,没有什么青味,这个有点疑惑,因为茶很新,6月份的。猜测可能是放置了一段时间再进行包装出售的。

入口柔滑,苦味是第一感觉,是我非常喜欢的茶味,很舒服的苦味(这个苦让我口腔很舒服);呼吸有凉气和回甘,口腔非常愉悦。生津和回甘都来的很快,没有什么涩感出现。

从第二泡开始,每汤延迟5秒左右出汤。

到第四汤左右,苦味仍然在持续,很舒服

在第六汤左右,叶底打开,看叶底,没有糊点和红叶,应该是传统工艺;因为我拆的碎,不太好评价用料。

  


总体评价:

这款茶让我很惊艳,很喜欢,如果价格和渠道合适,非常想要入手!!! 好茶!!!
好茶!!!

2019年一任天真 南糯古茶: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秋是醉人的,上一杯披着阳光的茶身心柔软、宁静、从容、疏朗

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一、一任天真李桂荣

   “一任天真”是李桂荣在对优质茶山茶资源品质把控下创立的茶品牌,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商品,而是一个基于对茶理解的作品,延续了他对茶的那份爱与对品质的苛刻要求。

李桂荣热衷于在各大茶山上寻找年代久远的普洱茶树,挖掘出她们沉淀的自然属性和特有价值,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普洱发烧友提供极致纯正的古树茶,“小众大滋味”是他的口号,而所产茶品,也的确纯净而自然。

二、认识南糯山

古有六大茶山,今有南糯山。南糯山处在景洪的炎热和勐海的凉爽的分水岭,常年雨水充沛、云雾缭绕。南糯山有着古茶第一村的美誉,一千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在傣语里,南糯山是产笋酱的地方,乍一听,就能让人想到漫山遍野的竹林,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如诗如画的地方。

    南糯山下辖三十多个村寨,多为哈尼族村寨,制茶种茶历史悠久。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尚不可考证,目前能够肯定的是南诏时期已经有布朗族在这里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树被爱伲人继承,根据当地爱伲人的历史文化推算,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约1100年。南糯山茶具有特有的茶韵,扑鼻而来的清香,带给你原始森林般的浓郁气息。入口的香甜细腻,带给你初恋般的回味。

看到这里,茶友们是不是对这一饼一任天真出品的南糯古茶充满了渴望?那就让我来一试究竟吧!

产品名称:南糯古茶 普洱茶(生茶)

配料: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包装:小饼紧压茶

规格:100克

日期:2019年11月10日

坐标:浙江杭州某高校内

天气:晴,21℃

空气质量:优

水温:100℃

品鉴用具:玻璃盖碗、白瓷品茗杯

品鉴用水:康师傅包装饮用水

投茶量:8克

冲泡次数:15

四、品鉴过程

传统的棉标纸包装,中规中矩。图标为群山环抱南糯古茶四个字,简洁明了。

背面出产商、执行标准、许可证、储存条件、出产日期等都标注得很详细,虽是100克的小饼品鉴装,但可以看出厂家对做茶的用心,任何细节做得很到位。采用了领带结的方式收口,传统自然。加入了二维码设计,可以让客户更多地了解到“一任天真”品牌。

打开棉纸,观饼形周正、厚薄均匀、压制用心;饼面条索肥壮,粗大紧实,白毫清晰可见,里外如一,可见厂家选料精细,等级比较高;紧压程度比较重,用茶刀沿着饼窝用力撬,尽量取整块(8克),撬开后观察茶饼内外用料,比较完整一致。闻干茶,香气不明显,有淡淡的茶香以及轻微花香,无其他杂味

 100度的开水温碗后定点低冲注水,秒出洗茶,开盖湿醒5分钟。为保持口感和观赏,品鉴过程未使用茶漏。

第1泡100℃,5s出汤,汤色淡黄透亮,入口清冽顺滑,汤内带有点点清香味,微有回甘。

    第2泡100℃,5s出汤,入口甜滑明显,汤内香味开始明显,水含香。微微有涩感,回甘生津比较快。

第3-4泡100℃,5s出汤,入口甜,后期涩感略显,回甘生津迅猛持久,满口生香,茶感较足。

第5-6泡100℃,10s出汤,汤色金黄,油润饱满入口先略苦后微甜,涩感对舌头冲击较强,生津回甘强烈,满嘴淡香。

第7-8泡100℃,20s出汤,汤色黄绿透亮,清香伴随着果香,口感纯正,汤质醇厚,鲜爽,有清凉感,适口感好。涩感明显,茶劲十足。

第9-10泡100℃,30s出汤,汤色黄亮,内含物质丰富。花果香明显,汤感醇厚粘稠喉韵悠长,富有层次,舌头中央感丝丝涩味,但很快化去,回甘生津快。

第11-15泡100℃,30s后逐级延长5秒出汤,汤色黄亮,香气渐弱尚存,口感纯正,甜顺,协调感降低但未出现汤水分离,回甘尚存。此时只觉神清气爽,额头微微冒汗,冲泡到此结束。

比较壮硕,油润有光泽,柔软、肥嫩韧性好,古树特征显现,用料的级别还是比较高的。不愧为看得见的古树茶索,喝得到的古树底蕴。

五、品鉴总结

一任天真之南糯古茶,茶汤香扬清甜,较柔、水路细、茶毫丰富,汤醇,苦弱回甘较快且持久,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口腔韵感不错,杯底香持久;茶气突出,带着强烈的山野气韵却不张扬,大气内敛。

拥有如此品性的普洱茶在这个快消费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陈久然后知普洱之芳香。喝茶需要点精神,茶中见百态人生。人生似茶,总带有那么一丝苦涩。它需要细细地品,越到后面越能体会到它的香甜醇厚。适合人群:有一定喝茶经验的人群。

图文:囧囧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