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霍山县茶厂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102 秒)

安徽霍山县加快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质量

为推进全县茶叶生产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升茶叶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引领茶叶生产方式转变。霍山县结合茶产业发展的实际,加快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质量。

一、夯实基础

一是建设茶叶高质高效生产基地。全县合理布局,打造若干茶叶高质高效示范点,推行茶树良种标准化栽培、防草布覆盖控草技术,实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积极推广茶园机械化除草、修剪、采摘等示范行动,提升基地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辐射带动霍山茶产业提质增效。

二是建设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以建设霍山茶叶核心示范区为抓手,推动绿色高质高效项目的落实,围绕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制定技术攻关研究方案,建立面积100亩左右的技术攻关区。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取得攻关研究技术成果,形成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和模式,向全县重点茶叶乡镇推广。在老茶园综合改造、改植换种等方面进行攻关和示范。通过对霍山黄芽品种适制性研究示范和适宜机械化耕作栽培模式研究示范,打造茶叶质量样板。

三是完善茶叶加工体系。强化清洁化生产的意识,对现有生产资源进行逐步整合,实现生产加工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推进标准化茶厂建设,不断改进加工工艺,升级改造清洁化茶叶加工厂。支持茶叶初制厂因地制宜继续清洁化升级改造。主要推广连续化、清洁化技术,利用清洁化能源,保证茶叶加工过程清洁化,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

四是进一步巩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在巩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原料基地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双替代技术。广泛开展茶叶绿色高质高效宣传和推广应用,普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肥使用,减少和禁止化肥农药等茶园投放品使用,从源头加强投放品监督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

五是打造绿色高质高效产品宣传阵地。组织实施主体参加国内外重要绿色有机产品宣传展示展销活动;政府组织开展产品质量背书活动;支持实施主体开展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参赛参展。利用电台、电视、网络、媒体、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按季、按节、按时开展宣传霍山绿色农产品。

六是大力开发茶旅融合项目。抓住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建设的机遇,积极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跳出传统思维,转变发展模式,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融合发展格局。结合茶谷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支持乡镇和茶叶龙头企业建设集行、食、住、游、乐、购为一体的茶文化特色观光园、体验园、游乐园,让茶区变景区,让茶园变公园,积极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二、强化举措

一是加强项目工作部署。为认真贯彻《关于开展2020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开展好霍山县茶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工作,霍山县委、县政府和县业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将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组,同时成立了项目技术小组,主要负责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协调、监管和技术服务等。

二是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为切实开展好霍山县茶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工作,我们对重点产茶乡镇和茶叶经营主体的基地建设情况、茶叶质量安全等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并结合全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了《2020年霍山茶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方案进行细化分解。对项目实施主体选择上要求必须要能干事,干成事,技术措施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技术攻关上必须是当前茶叶生产中亟待解决或长期未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

三是发挥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发挥企业和生产大户的龙头带动作用,鼓励他们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建好项目示范点、示范片,辐射周边,并逐步向全县茶叶绿色高质高效建设推进。

四是集成示范绿色生产技术模式。以茶叶绿色发展为理念,积极推广茶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茶园增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秸杆还田以及杀虫灯、诱虫色板、诱捕器、除草机等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

五是强化项目监督和管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制定项目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检查验收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程,以制度建设促进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公示公开,公开实施区域,公开建设内容,公开补助标准,公开操作程序,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三、提升效益

一是提升社会效益。通过集成示范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加速了茶叶生产实用技术推广,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推动了茶叶科技进步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动当地人民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茶叶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升了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是提升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带动了周边乃至全县茶农利用茶叶生产新技术,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初制茶质量;机剪机采的推广应用,可提高工效5至10倍;显著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茶叶生产力;采用良种良法,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了初制茶质量,使产品安全性有了保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通过一些举措,提高茶产业生产力,促进茶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促使茶农增收,由此带来项目区乃至全县茶产业增产增值。

三是提升生态效益。绿色发展始终贯穿了保护环境和无污染生产,因此,促进了生态平衡,使霍山县茶园更清洁,山更青,水更绿,增强了茶产业发展的“内驱力”。通过生产示范区建设,增加了土壤肥力,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对推行茶叶无害化、良种化、标准化、高效化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霍山县将持续发力,围绕霍山茶叶的种植环境优势、茶叶的突出品质,结合霍山的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在提升霍山茶叶影响力上下功夫。将继续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拓展创建内涵,提升创建层次,引领茶叶生产方式转变,提升茶叶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辐射带动全县茶产业节本增效。

来源/《徽茶》2020年12月刊

文/汪梦 霍山农业产业发展中心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霍山县发展黄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基本成效

截止2020年,霍山县茶叶基地规模达17万亩,全县95%农户拥有茶园,茶农10万余人,4000多人专业从事茶叶生产营销。2020年全县茶叶总产量8500吨,一产产值6.3亿,综合产值约20亿,茶农人均茶叶年收入5000元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有3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全国百强企业2家、自营出口企业2家等。

霍山县是全国“茶产业发展百强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县”、“全国出口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黄茶之乡”。

霍山黄茶区域公用品牌有: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黄芽”成为首批中国和欧盟“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是“中国驰名商标”,其品牌价值70.56亿。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工作中,黄茶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年季节性解决上万人3-6个月的短期就业和4000多人长期就业。全县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原贫困户9538户,其中发展茶产业项目就有6543户,约占70%。全县原43个贫困村的特色种养业专业村,茶叶专业村占37个;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茶产业占6个村。基本实现贫困户人均一亩茶的目标,茶树成了贫困户的“摇钱树”。

近年来,霍山茶旅融合发展迅速,随着乡村振兴工程全面展开,茶旅融合的新业态正在快速兴起,已经从最初的采茶制茶体验,到现在的茶文化普及、茶餐、茶宿、茶文化体验园等一系列项目都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霍山接待茶旅游客5万人次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绿色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总体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新茶园,重点改造老茶园和低产茶园。全面实施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抓起,科学规划,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加强各个环节控制,积极推进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等认证工作。

(二)坚持质量第一提升加工水平

依据资源分布,优化资源配置,对现有加工厂进行整合和提升,改善加工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加工水平。新建茶厂严格按“清洁化、标准化”要求,积极引进清洁化生产流水线,推广电、汽、颗粒燃料等清洁化能源,淘汰以柴、煤等为能源的机械,实现茶叶加工安全无污染。支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IS0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

(三)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逐步推广机械化、半机械化修剪、采摘,降低黄大茶等产品鲜叶采摘成本。积极探索茶叶精深加工和茶叶的综合开发利用,以黄茶产品为基本原料,开发像“黄大特茶”之类饮品、食品、生活用品等。引导茶叶产品向方便化、营养化、保健化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四)坚持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

以打造霍山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消费群体的忠实度。走“母品牌+子品牌”的发展之路,持之以恒做品牌宣传推介,努力提升霍山茶叶公用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规范霍山茶叶公用品牌地理标志的授权使用管理,建立“霍山茶叶公用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平台”,实施“二维码”管理,一品一码,实现产品可追溯。

(五)茶旅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效益

积极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将茶叶基地建设与六安茶谷建设、全域旅游建设相结合,将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建设与茶文化体验相结合,因地制宜设置观光体验景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建设集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为一体的茶文化特色观光园、体验园。已建成大化坪茶乡小镇、宋家河古村茶栈综合体,汉唐清茗茶产业园、抱儿钟秀黄茶文化园体验中心、小岘春采摘体验园等茶文化旅游景点。

《徽茶》2021年4月刊

来源: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当“茶春”遭遇疫情,如何应对?六安破解春茶“采卖难”

六安是大别山主要的产茶地,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华山银毫、金寨翠眉,“五朵金花”享誉海内外。清明前后,正是新茶上市的黄金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打乱了计划。4月4日,随着六安城区和各县区进入紧张的防疫状态,原本应该热闹的茶园、茶厂、茶叶交易市场冷清了下来。采茶难、卖茶难的窘境出现了。

4月8日,在霍山县大化坪镇金鸡山上的老茶园里,刚长出的嫩茶芽头在春风中轻轻摆动。正是茶叶采摘的黄金期,当地云雾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老板刘劲堂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疫情,现在很难找到采茶工人,我的140多亩茶园遇到了无人采摘的麻烦。”刘劲堂焦急地说。

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磊告诉记者,该县内山区大化坪等乡镇,茶叶大户往年主要从外地聘请专业的采茶工采茶,因为疫情影响,近期联系的200多名采茶工无法前来,造成核心产地缺少采茶工。

同样的困难也出现在金寨县麻埠镇。麻埠镇是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疫情发生后,当地也出现了用工难问题。“我们镇有茶园2万余亩,往年需要采茶工8000人上下,大都从邻近的裕安区或者淮南寿县招募。今年因为疫情,采茶工人无法到位。”麻埠镇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茶春”只有短短1个月时间,最金贵的明前茶、雨前茶更是只有10天到15天采摘时间,如何破解采茶难的困境?叶磊告诉记者,霍山县一方面在全县范围内统筹人力资源,从下符桥、但家庙等外山畈区乡镇组织人力支援内山区茶园;另一方面由政府出具文件,从外省没有疫情的地区招募一批做过核酸检测的熟练采茶工支援。“就在这一两天,会从河南来一批采茶工,支援大化坪镇的各个茶园。这批外地的采茶工将严格落实防疫政策,进入茶园后就居住在茶园里,不和当地群众接触,生活用品都有专人递送。”叶磊说。

金寨县针对麻埠镇遇到的采茶难困境,在全县范围内发布了《关于支持麻埠镇春季采茶工作的通知》,组织各乡镇有经验的采茶工人支援麻埠。“我今天才去接了9名来自沙河乡、花石乡的采茶工人上岛采茶。我们家茶园位于高山区,6号才开始采摘,有了采茶工,减少了茶园的损失。”金寨齐香六安瓜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范文奇告诉记者,他家茶园有1000多亩,往年需要400多名采茶工人,今年已经陆续到位100多人。

在舒城县小兰花核心产区晓天镇,当地政府不仅在全县招聘熟练采茶工,还通过妇联、团委、茶协等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新媒体发出倡议书,分批组织1400余名志愿者帮忙采茶。

疫情之下,采茶难,卖茶也遇到麻烦。霍山县的茶叶交易市场,往年这个时候人头攒动,来自省内外的茶商都来此选购新茶。“今年3月中下旬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新茶的色香味都好于往年。但因为疫情防控,茶商们也没办法过来,交易市场冷清了很多。”叶磊告诉记者,不仅没办法线下交易,因为担心快递传播疫情,六安本地的快递无法运输,线上交易也按下了暂停键。成品茶难卖,茶厂和大户也不敢大量收购群众的毛茶、鲜叶,往年霍山县核心区鲜叶最高可以卖140元/斤,今年只有110元上下,外山区鲜叶价格更是跌破30元/斤。

针对卖茶难,霍山县农业农村部门鼓励和引导茶厂、大户多收群众采摘、制作的毛茶、鲜叶,尽可能减少普通茶农的损失。同时鼓励大户将制作好的新茶冷冻冷藏,等待疫情之后市场回暖再销售。

大户们也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刘劲堂告诉记者,他的茶厂除了黄芽,还制作黄小茶。“黄小茶对鲜叶的要求没有那么高,针对目前采茶难、卖茶难的情况,我打算留一部分茶园先不采,等疫情过去之后,再采茶制作黄小茶,通过改换品种的方式减少损失。”范文奇则告诉记者,只要能保证品质,核心产区的瓜片并不愁销路,“这几天我们也电话回访了很多老客户,他们都表示理解,等到疫情结束之后,会采购我们家的瓜片,这也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袁野

·记者手记·

面对春茶“采卖难”的困境,地方政府需要有更多的担当、更果断的决策,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组织本地群众、无疫情地区的工人、志愿者等帮助采茶,解决茶农的燃眉之急。而茶叶生产主体也应该不等不靠,多谋对策,通过更丰富的品种、更过硬的质量,打开更好的销路,让六安的新茶笑迎市场。

来源:中安在线,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