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黄琼是什么

找到约4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为什么说砖茶是蒙藏疆地区的“硬”通货?

“它们煮茶时从砖茶中砸下一小块,粉碎后放入锅中,直到茶水变成淡红色,再投入一小撮盐,继续煮沸,当茶水几乎变黑,再加入满满一碗奶,他们以喝这种茶为乐趣。”

——古伯察《鞑靼西藏旅行记》

古人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藏茶是中国茶的典型代表,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形成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魅力。

藏茶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藏茶具有降脂、减肥、防治动脉硬化等功效。

我国黑茶始制于四川。雅安藏茶历史悠久,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藏区而得名,自古以来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深切感悟和体会。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

藏茶是各种制茶中最为耗时、最为复杂的流程茶类,一般要经过和茶、顺茶、调茶、团茶、陈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艺,约六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出品,标准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红、浓、醇、陈四绝特色。"红"指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把茶融入了生命融入了雪域文化...

▲ 牦牛奶茶。

砖?茶?

砖茶的确是“硬”通货,字面意思上的“硬”。

▲ 云南普洱砖茶。

这就是砖茶,一种用黝黑碎茶叶压制成的长方体,拿起来沉甸甸的一块,确实跟砖头没多大区别。

砖茶饮用者众多,但每个地方都各有各的喝法。在新疆,吃手抓羊肉和烤包子必须得配一壶不加奶的砖茶,解腻一流。在藏区,人们不但喜欢加奶,还喜欢添上一大块酥油,让每一个早晨都热量爆炸。青海人喜欢加盐的孬茶,俄罗斯人喜欢加方糖,而蒙古人则是“奶茶泡一切”,从炒米到包尔萨克,没什么不能扔进去的。

▲ 砖茶配馕。

砖茶是一种流行于西北、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它的饮用者跨文化、跨地域、跨民族。如果有人以后问你,什么是砖茶?大可优雅地回答:"既是砖,也是茶”。

砖茶从何而来?

追溯 茶马古道

西藏高原本是不产茶的地区,据藏族史料记载,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古道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的古代贸易通道,1000多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西藏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抗日战争期间它更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陆路通道,就在民间运输的同时这条遥远而无比艰险的道路更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

蒙藏疆三地早期都没有种植茶树的传统,现在市面上的砖茶也大都是在西南地区生产的。实际上,在茶叶的产区,砖茶一开始也不是做成这样的。可以说,这种席卷边疆地区的茶叶出自一场意外。

▲ 民国时期的藏族茶商队。 图/《东亚印画集》

民间传说,一队马帮在向西北地区运茶的路程上不慎使茶叶掉进了河里,当时又赶上连日阴雨,被雨水打湿的茶叶过度发酵,颜色开始发黑。茶商于是便堆积作色,为了运输方便将茶叶压成团块状,再次上路。经过全发酵的茶叶口感变重,味道变浓,这样的茶按理是是无法卖出去的。

但当马帮到达藏区后他们却发现,这种“残次品”竟大受欢迎,一时供不应求。从此以后便有了专门制作这种紧压茶团的先例,因为特别受到藏区茶客的欢迎,这种茶也在历史上被称作“西番茶”“边茶”。按照颜色分类,砖茶属于“中国六大茶”中的黑茶,熟普洱茶(也就是俗称的“熟普”),也属于这类。

▲ 今天所说的“六大茶类”是根据颜色进行分类形成的,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边茶属于黑茶类。黑茶按照制作方法可以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紧压茶可以分为千两茶、茯砖和花砖。

随着边茶市场不断扩大,一条成熟的供给链出现。湖南安化、陕西泾阳、云南普洱和湖北地区都先后出现了专产边茶的茶庄。他们所产的黑茶被紧压成坚固的块状,成为名正言顺的西北官茶。这些茶商运茶的商道,便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而茶马古道的“茶”,正是砖茶。

▲ 茶马古道所辐射的地区

从卫星地图上看,喜马拉雅山坐落在亚欧大陆,这座巨大的雪山将亚洲其他国家和印度分割开来。和它紧邻的亚洲中南部地区同样遍布高山大江,这就是横断山脉,它贯穿青藏高原和川滇地区。横断山脉西边是青藏高原,再往西是帕米尔高原,北边是中国内陆,东部是云南和四川,南部是东南亚各国,茶马古道正是以横断山脉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发散,进入不丹、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地。

▲ 藏语中也把茶马古道称为“鼠鸟之路”——只有老鼠和飞鸟可以通过,沿途极为险峻。图/KBS纪录片《茶马古道》

在过去,每到藏历八月,马帮就会上路,男人们用马运载粮食、松茸、冬虫夏草、食盐去各地做生意,换取茶叶和其他的生活用品。

▲ 茶马古道上,横渡江河的溜索。人、马都有掉落河水被冲走的危险。图/KBS纪录片《茶马古道》

当马帮翻越喜马拉雅山后,茶马古道的线路沿着不丹东部、印度东北部前锡金地区、尼泊尔北部、印度西北部拉达克地区进入巴尔蒂斯坦,并从这里进入中亚地区,同丝绸之路汇合。

四川是砖茶的策源地,这里位于长江上游,境内河流交错,气候湿润温和,民国时期有四分之三的县区产茶,居西南各省之最。其中,雅安地区所产的南路边茶极富盛名,每年有多达1500万斤的蜀茶被运往藏区进行茶马互市。民国时期,砖茶以雅安为生产中心,康定(打箭炉)为运销中心,以低廉的价格专销康藏地区,因此也被称作“康砖”。

▲ 四川省出产的康砖,至今都能在藏区家庭的餐桌上见到。

尽管黑茶最早出现在四川,但黑茶名声大振是在湖南。湖南境内山脉纵横,湘、资、沅、澧四水贯穿全境,气候湿润,适宜茶树种植。湖南安化黑茶后来者居上,在西北市场展开了和康砖的竞争。

湖北所产的青砖茶深受蒙古族民众的喜爱,甚至在历史上有了“蒙古茶”的称号。砖茶庄全部由山西茶商经营,历史最悠久的是“三玉川”茶庄,所产茶砖上都印有一个大大的川字,由于这种茶砖在蒙古族牧民之间极为盛行,后来所有羊楼洞产的青砖茶全部都将牌号改成了“川”字标记。

▲ 云南勐海茶马古道驿站旧址,现于大益庄园内。图/图虫·创意

云南丽江同样是茶马古道重镇,在这里,普洱生产的茶被卖给来自藏区的马帮,马帮再将茶叶运到西藏,同当地人进行交换,粮食也好,盐也好,茶能换来他们所需的所有生活用品。清顺治年间永胜县茶马市场开通,销往藏区的茶叶每年高达300万斤。

▲ 茶马古道实际上并不是砖茶贸易的唯一通道。清朝时期,中亚诸国和俄国同样开始了同中国内陆的茶叶贸易,茶叶从呼和浩特等蒙古地区进入俄罗斯恰克图,路程极为遥远,被称为“茶叶之路”。制图/Paprika

除了这条南路茶马古道之外,以泾阳为中心,黑茶同时也西北进入新疆,向东北进入内蒙古。实际上,黑茶流入新疆的历史并不从茶马古道开始。《封氏闻见记》中曾载:“往年回鹘(包括中维吾尔族在内的中亚民族先民)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新唐书》中曾载:“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这被认为是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的开端。

茶马古道的历史就是砖茶贸易的历史,它的魅力并不亚于丝绸之路,它的出现甚至早于丝绸之路200多年。可能再也不会有一种茶叶能像砖茶这样频繁地出现在史册中,也不会有任何一种茶能再像砖茶一样能融入如此众多族群的日常生活。

砖茶之茶道

砖茶为什么会受到蒙藏疆民众的喜爱?不同的文化、族群、宗教似乎并没有影响同一种味觉偏好的形成。这一切实际上和三地相似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有关:这些地方大都分布有大面积的草场,牧业发达,简单说就是,肉吃很多。

▲ 内蒙古牧场

▲ 新疆牧场。

▲ 青海,祁连草原。

肉类中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在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下长期生活,顿顿羊肠、羊肋骨、羊尾巴,人极易患上高血压和高血脂。人们需要喝点什么来解除油腻感。

▲ 哈萨克家庭中烹制的手抓羊肉。

就算你吃了再多油腻的肉,只要喝上两碗滚烫的砖茶,不管再寒冷的夜,肠胃的不适也能得到极大的缓解。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时候,砖茶对于很多牧业区民众来说,同样也是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藏区其实有一种味道和珍珠奶茶非常接近的饮料——“甜茶”。区别在于,前者大都是奶精兑茶水和糖。被装在塑料杯里,买一杯还得排半天队。而甜茶则是必须坐在在拥挤、热闹的老茶馆里喝才有味道的。在著名的拉萨港琼茶馆里,一杯甜茶至今一壶只要八块。只要把钱放在桌上,老板就会从里到外轮流为茶客们添茶,拉萨的早晨这才开始了流动。

▲ 拉萨港琼茶馆内的茶客,拉萨甜茶是用红茶制成的。

牧人是逐水草而居的,这要求他们能够以尽量快的速度打点家当。而砖茶,作为日常消耗品,不但占地小,而且运输方便。尽管现在的牧民都划分了草场,过去那种长达几个月的迁徙已经很少见了,但今天他们仍然保留着转场(更换牧场)的习惯。无论是家庭转场,还是长途旅行,砖茶都毫无疑问是方便携带的。

▲ 新疆博乐市,转场途中的牧人。图/图虫·创意

▲ 2015年11月25日,一辆拉着转场物资和牧羊犬的车行驶在新疆伊犁伊宁市巴彦岱的路上

留心观察过砖茶价格的人就会发现,不管是什么品牌,它们普遍价格低廉。

▲ 喀什街头摊贩上正在进行出售的茯砖。图/in kashgar

由于密度大,一个板儿砖在四口之家能喝上几个月。即使对于经济条件并不优越的家庭来说,砖茶也也不是什么奢侈品。家家户户都有,谁都能喝得起,它是属于平民的饮料。

▲ 2019年11月,喀什茶馆里聊天的茶客。图/in kashgar

如果说酗酒是一种自我毁灭倾向的体现,那么嗜茶就是一种自我拯救。在蒙藏疆地区,砖茶是最常见的硬通货,比烟草还硬。烟草属于成人,属于男人。但砖茶则不同,它属于每个人。不管男女老少,贫穷富有,不管你是种地的还是畜牧的,也不管你用的是瓷碗还是木碗,住的是土房还是毡包,在这里,人们喝同一种味道的茶。

▲ 喀什街头的百年老茶馆。图/图虫·创意

18世纪30年代,一个名叫古伯察的法国传教士从西湾子出发,途径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长途跋涉18个月到达拉萨,后来他写成了一本叫做《鞑靼西藏旅行记》的书,描述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蒙古鞑靼人用的茶并不像汉人消费的茶以同样的方式炮制,汉人一半用最嫩的茶叶,仅仅用开水泡一下就行了。那些经过粗加工的带有茶叶梗的叶子在模子中压缩并粘结在了一起,具有砖的形状和厚度,它们以“鞑靼茶”的名称出售,因为这种茶几乎被该民族耗用。”古伯察这样描述砖茶和内地茶饮的区别。

尽管这一切看似随意,但并不意味着砖茶没有属于自己的茶道。

在藏区,主人家给客人倒第一碗茶的时候,必须双手交到对方的手里,绝不能直接放在桌上,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而客人也一定要用双手去迎接。主人后续给客人添茶时,也总是一只手提着茶壶,一只手手掌摊开向上,表达自己的尊敬。

▲ 喀什茶馆里的民间艺人。

在喀什的老茶馆里,人们喜欢吃过烤馕、手抓肉后,边喝茶边听民间艺人的演奏。他们能够在茶和音乐里得到疲惫生活中难得的片刻闲暇。

▲ 砖茶可能是粗加工的,但茶具可以是精致的。

藏茶价值

因为藏茶是紧压黑茶,随着年代的久远,越陈的茶在适宜的空气和湿度中继续发酵,陈化过程使茶味茶色更醇和,色泽乌亮深褐,香气宜人,茶的品质进一步提高,这就更加强了它的收藏价值。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特殊工艺持久发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约700种香气化合物,无机物也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硒等不少于15种矿物质。具有以下功效特点:1.抗氧化功效;藏茶汤色2.降低三高,抑制动脉硬化功效;3.抗辐射、抗突变、抗病毒功效;4.调理胃肠和改善代谢功效;5.解毒和优化水质功效;6.全方位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藏茶应运而生,更在兼容性极强。花茶与绿茶,最怕串味,凡粘物,只能弃之。藏茶不然,可根据饮用者所好,添加不同的食物或饮料,调制风味迥异的饮品:热有鲜奶藏茶,冷有冰红藏茶,甜有橙汁藏茶,酸有柠檬藏茶,中外合璧有咖啡藏茶……凡此种种,皆可随意增减,以致饮用者不断增加。

藏茶 品饮方式

关于藏茶的泡饮方式小编一直喜欢熬煮,当然,在不方便熬煮的环境下,盖碗冲泡、飘逸杯冲泡都是不错的选择。简单说一下在家熬煮的方法:

1.将茶叶装入茶包(滤网)中,用沸水快速冲洗两轮。

2.按1:5比例量水,即1个茶包(约5g)配5饭碗满水,将水煮至沸水。

3.投入茶包,待水再沸腾时,改用文火煮一至二分钟;停火后,掏出茶包,即可饮用。

今日藏茶饮用,多有创意,早不是旧时模样。不过,说到品藏茶,那还是有不少讲究的。水质要好,水温要达100度,茶具以紫砂为最;先以沸水洗茶,再注水挤压后,静候片刻,待色、香、味慢慢溢出。至于热饮还是冷饮,随各人习惯。热饮50度左右水温为佳,取其暖胃生津,周身舒坦;冷饮宜夏季,取其清凉甘爽,能降温解暑。

就说最富传统色彩的酥油茶,也讲个与时俱进,加入打碎的花生、核桃、芝麻为佐料,香味愈显浓郁,时尚男女个个喜爱。千年间,茶叶仅为饮料而已。无论花茶、绿茶,香味均不耐久,会很快散失。独有藏茶,香味持久,挥发极缓慢。不少人利用藏茶的这种我,在房屋四壁尽饰砖茶,门帘、窗帘、枕头皆以藏茶填充,入内茶香盈室,神清气爽。

来源: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一片古茶树的“起死回春”,看巴东县检察院如何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

守得云开古茗翠

——从一片古茶树的“起死回春”看巴东县检察院是如何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月24日至26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在巴东县调研时强调:巴东“要守好长江湖北段第一哨”。前不久,我应邀参加巴东县检察院开门纳谏会议,听取了该院以公益诉讼助力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情况介绍,我觉得其中以罗溪坝古茶园的“起死回春”尤为典型。于是,在找人详谈、查阅资料、现场观光之后,试着以报告文学形式向受众作以下“报告”:

从容舒绿叶,引得啼鹧鸪。暮秋时节,在长江巫峡北岸五A级景区神农溪畔一个叫罗溪坝茶园坡的地方,近300株明清古茶树卓然挺立在方圆50余亩的山坡上。举目眺望,茶树绿叶婆娑,锦雉时隐时现;走近细看,茶花含苞待放,林间蝶舞蜂飞;四周界桩、保护牌历历在目,武士般日夜守护着这片古茶园。当地村民介绍说,每到春天采茶季,山坡上映入眼帘的是土家妹子采茶的身影、耳畔掠过的是她们甜美的歌声和银铃般的欢声笑语……

茶园一片欢声笑语

好一幅和谐秀美的山村画卷!

可谁能相信,在两年前,这片生机盎然的古茶园遭受了严重破坏。

罗溪坝,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沿渡河镇一个社区。2019年1月5日,巴东县人民检察院在收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时获悉,历史悠久的罗溪坝茶园,有商人私自出价上万元购买一棵老茶树,有村民意图盗挖后出售……

“巴东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古茶园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任其人为破坏!”该院检察长郎艳辉闻警拍案,决定追踪调查。

同年1月7日上午8时许,一辆警车载着由第四检察部主任谭大琼率领的公益诉讼办案组驶出县检察院大门,穿过巴东长江大桥向北疾驰。

一个半小时后,警车停在罗溪坝社区办公楼的门前。

谭大琼一行下车后,直奔茶园坡走访群众、实地查勘。  

“大哥您好,我们是县检察院的,请问您知道你家旁边这片茶园是什么来历吗?这片茶园目前存在哪些问题,能跟我们说说吗?”

现年66岁的村民易兴林接过谭大琼递过来的香烟,点燃后吸了几口,望着面前这位身着检察制服、戴着近视眼镜、面慈目善的中年男人,若有所思地回答道:

“这片茶园的根底儿叫易家老茶园,明末清初的时候,我们易家祖先就在这个地方大规模种植茶树,加工茶叶,传承到现在已经有十一代了。”

说到这里,易兴林的话匣子嘎然而止。检察官们没有一个人插话,都静静地期待他继续说下去。只见他脸色越来越凝重,片刻,他突然猛吸几口烟后将烟蒂重重地摔在地上,火星四溅。

“要说这片茶园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而且很严重!长期以来,村民随意砍掉老茶树当柴烧;为了不让树长高影响摘茶,茶树经常被人砍脑壳(砍去树冠);由于没有技术人员指导,每年采茶过后,茶树都象被拔光了毛的鸡一样;还有人偷挖(茶树)卖给做生意的……这些问题存在好多年了,一直没人管。”

易兴林心中充满了怒气、怨气。

接着,检察官们走访了82岁高龄的村民聂友慈,证实这片茶园自老人记事起就存在,且至今树状除人为砍去树冠的,并无多大改变。

“走,去茶园看看。”谭大琼一行走进古茶园实地查勘。

检察官走进古茶园实地勘察

经分工清点、勘察后汇总,该茶园占地面积约40亩以上,其中树径80㎝至120㎝、树高100㎝以上的达200余株;茶园内有茶树被砍伐、“斩首”和盗挖的痕迹,证实人大代表和村民反映的随意砍伐、不当管护、过度采摘、偷盗出售等问题属实。

“巴东间别有真荼,煎饮,令人不眠。”“巴东真香茗所产乃茶之野生者。野生之茶,无人功为之。”据《华阳国志.巴志》《桐君采药录》《茶经》《图经本草》等史书记载,巴东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地区之一。当晚,办案组通宵达旦查阅文献资料、咨询专家学者,得知巴东从西周就有贡茶,罗溪坝茶园是明朝时期古茶园。十八世纪初叶,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还在此地采集到上古时代的尖叶山茶植物样本,该茶园现存有数百余株古茶树。

“如不及时保护,将使三峡库区现存完整的古茶园灭失,对古茶树遗传基因和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安全将造成严重威胁!”谭大琼在镇上一家小宾馆房间里来回渡步,思忖着……

第二天清晨,他急忙率办案组赶回院里向领导汇报,力主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行原生态古茶园保护职责,并以个案监督推动辖区内古茶树资源普查、保护与综合开发。

2019年1月10日,巴东县人民检察院以公开宣告方式向县林业局、农业农村局、沿渡河镇人民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对该古茶园开展资源普查、建立资源档案、划定保护范围;加大对古茶园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职责。 

巴东县林业局、农业农村局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联合对该茶园资源开展普查。三天后,县林业局古茶树群落保护领导小组副组长、总工程师向秀球在通气会上说——

“经过对罗溪坝古茶园资源普查,现在我负责任的宣布,确认该茶园为明清茶树遗存及其后逐步繁衍而成的‘原生态古茶园’,是迄今发现的三峡库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原生态古茶园。占地面积50余亩,共有古茶树299株,其中树龄100年至299年的291株,树龄300年至350年的8株,为当地独有的原始‘巴东大叶茶’,茶叶内含丰富的儿茶素、咖啡因、黄酮醇、花青素和酚酸等物质,是《中国茶树品种志》列入的中国地方优良品种之一。”

同年2月17日,春寒料峭。

为了使检察建议落实落细,检察长郎艳辉、副检察长周波不畏寒风雨雪,率办案组再次来到茶园坡“现场办公”。

在蜿蜒曲折且极度滑湿的山路上,郎艳辉不慎摔倒,腰部扭伤,被他人扶起后,强忍疼痛双手叉腰对办案组成员说:“没关系,相信我这点儿伤就象你们办的这个案子一样‘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日下午,他带伤在罗溪坝社区主持召开相关行政机关、村支两委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圆桌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共商保护对策。

会后,巴东县林业局立即对茶园坡古茶树统一建档挂牌,划定古茶园保护范围,栽植界桩300个、设置大小保护标志牌7块,并雇请专业人员进行管护。

栽植界桩

古树保护牌

县农业农村局委托华中农业大学制定《巴东县生态茶园示范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邀请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黄亚辉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专家商世民前来考察、指导;还邀请国际硒茶大师杨胜伟来现场指导,传授“古法制茶”加工工艺。

沿渡河镇人民政府通过发布保护公告、张贴宣传标语、入户动员、召开群众会、院子会、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古茶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相关行政部门划定古茶园保护范围、栽植界桩、竖立宣传牌。当地村民自发组建巡查队,及时向执法部门反馈巡查情况,自觉抵制破坏古茶树的违法行为。今年初,罗溪坝社区还成功荣获第八批“全国民主法冶示范村(社区)”荣誉称号。

“小案”蕴涵大公益。

巴东县人民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坚持“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监督理念,积极探求公益保护最大公约数,加强公益诉讼个案剖析和类案研究,研判执法风险点,以点带面开展相关专项行动。针对办案中暴露出的辖区内古茶树底数不清、保护不力、开发不足等问题,3次向县委作专题汇报、与县政府沟通,推动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古茶树资源普查,摸清底数,加大保护开发利用力度。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督促林业部门制定《巴东县古茶树保护方案》,经对全县古茶树资源进行普查,挂牌保护古茶树2187株;财政部门每年预算安排专项保护经费100余万元;农业部门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研究所制定《巴东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着力开展本地特色优良茶树品种的筛选和繁育工作,依托古茶树资源建立“政府扶持、市场主导、茶农参与”的开发机制,打造“古茶+育种+加工+旅游”特色茶产业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以“巴东大叶茶”为母本,已培育出“鄂茶10号”、“巴东51号”、“黄金茶1号”等优良茶树品种,发展繁育基地1000余亩,种植面积达15.2万亩,实现年综合产值12亿元。

巴东已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茶叶良种繁育基地,连续三年荣膺“中国茶业百强县”。

光阴荏苒,一晃两年过去了。

“我们不但要用钉钉子精神把事情做完做好,还要‘回一脚’,以求极致的态度使其持久完美。”说到公益诉讼工作,谭大琼语气特别坚定。

“山上茶叶青又青,采茶的姑娘笑盈盈……”

“明前茶,贵如金。伙计们加劲儿采,下山前篮子露底子了,那可真掉底子呦……”

检察官与茶农

一同采摘茶叶

今年3月25日,谭大琼率办案组“五探”古茶园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回访该茶园保护及后续发展情况。刚走近茶园,就见山坡上到处都是村民们采茶的忙碌身影,欢声笑语和优美的歌声不绝于耳;还有专职技术员正在就古茶树的采摘和养护对茶农进行培训……此情景令检察官们欣喜不已。

开展公益诉讼前(上图)后(下图)对比

“这之前是那棵被砍去树冠的树?现在长势挺好了。眼前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吗?”

“自从划了保护区,立了保护牌,茶园得到了保护,还有专家来给我们指导养护方法,茶长得更好了。”

“茶是自己喝还是制茶了卖的?”

“我们这儿的茶才香呢,泡在水里清悠悠的,自己喝得多,也卖,可以卖到五六百(元)一斤。”

……

谭大琼一行一边现场踏勘茶园的情况,一边与采茶的村民交谈。

望着这个“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想着由此“点”辐射到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形成,谭大琼会心地笑了。

办案组成员、年轻女检察官滕欣坐在一棵粗壮的古茶树下,随手在办案记事本上写下这样饱含深情的文字:

这片葱郁的古茶树,默默地谦逊地和炊烟在一起,和天地在一起,和乡亲们在一起,顽强地生存着,无私地奉献着……

这是最具特色的一种树,坚硬如铁,绿荫如盖,枝条虬曲,满含坚毅的力量!

这是最最普通的一种树,一株株站立在神农溪畔的深山里,谦逊地躬身迎迓着每个山民,那样朴实,那样厚道,那样真诚,就象我的乡亲一样。

三代人一起采茶

一系列对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使长江巫峡流域古茶园重新焕发了生机,生物多样性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正所谓:雾锁古茗园,云开千树葱!

作者丨吴畏

来源|鄂检在线

作者:恩施州人民监督员吴畏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老白茶好在哪儿,科学数据告诉你!

对白茶稍有了解的茶友,想必都听过“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这句话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从“新”到“老”,白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年茶”,说的是当年的新茶。刚制作出来的白茶,茶性比较寒凉。香气清新鲜纯,汤色浅黄明亮,汤感爽口清锐。

“三年药”,指存放了三四年的白茶。储藏得当的白茶,在两三年的过程中,内部成分已发生变化。汤色由浅黄变为杏黄或深黄;香气渐趋醇和,往往会出现“荷叶香”;滋味渐柔,入口顺滑;茶性也由凉渐转平和。

“七年宝”,一般来说,白茶存放六七年,就已算是老白茶了。这个时候的白茶,会呈现出枣香,乃至“药香”。好的老白茶汤色如琥珀,鲜艳而且油亮;滋味醇厚饱满,入口更加顺滑,甜度、粘稠度也会逐渐增加。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茶学博士点领衔导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教授及其团队在2011年承担“白茶与健康”研究项目时,对1年、6年、18年的白茶同时进行研究发现,随着白茶贮藏年份的延长,陈年白茶在抗炎症、降血糖、修复酒精肝损伤和调理肠胃等功能方面作用逐年增加。

福建农林大学周琼琼博士研究了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成品白茶在储藏过程中,其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类等物质均发生了变化。陈年白茶中含有较高的黄酮成分,为老白茶具有比当年白茶更好的保健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比较分析(周琼琼,2014)

陈年白茶中黄酮含量均比当年白茶黄酮含量高,陈20年白茶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年份的白茶,是当年新白茶的2.34倍,其原因可能是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结构发生了转化,促进了黄酮类物质的形成。


黄酮有什么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是茶叶发挥保健作用的重要功能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其对自由基清除率的关系(钟兴刚,2009)

存一箱白茶,等待它给你惊喜

白茶先天简单的工艺特点,使得白茶的后续转化更加富于变化,在多年的存放过程中,茶叶内含物缓慢氧化,白茶的品质特点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久经时间历练,终幻化出迷人优雅的陈韵。

这些变化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这种不可控,也是白茶最迷人的地方。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给你一个怎样的惊喜。


年来的白茶热,使得部分商贩开始作旧茶叶。通过制造高温、高湿、通风不畅的环境,人为加速茶叶陈化。

这样作旧的白茶与自然发酵的老白茶相比,口感等大相径庭,甚至还可能影响人的健康。如果要想喝上真的老白茶,建议还是自己存茶,每年收藏一些,以后自己就有不同年份的老白茶可以喝了。


来源: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到约4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