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黄芪和茶叶

找到约10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涞水:太行深处黄芪香 山村种出“致富茶”

从河北保定涞水县城出发,沿葱郁蜿蜒的太行山路行驰约110公里至郭家峪村,数百亩葱绿、嫩黄、姹紫相映衬的黄芪种植基地映入眼帘,十几名妇女在山坡间收割、采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香。

郭家峪村位于涞水县西北部太行深山区,黄芩是太行山区原有的中草药物种之一,牙叶可以做茶,多年生枯芩(黄芩根)是道地中药材。以前,当地村民经常上山采摘黄芩卖钱,也会采些茎叶当茶饮。

据介绍,郭家峪村共有115户314人,有700多亩山坡地。2012年以前,该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2016年,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扶贫工作队进驻郭家峪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封喜才和村两委干部在摸底调查后认为,应该因地制宜依托本村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改善郭家峪村的贫困窘况。经过认真谋划并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最终决定,利用现有的山坡地发展黄芩种植。

2016年秋,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315亩土地,发展黄芩种植基地,并成立涞水县康峪中草药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可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金,并优先到合作社或基地务工挣钱。

“前些年丈夫在外打工摔折了腰,就靠我一个人挣钱。现在村里有了茶厂,我每月采茶、分拣茶叶工资有2000多元。”采茶工、56岁的女村民刘成连说,村里给她丈夫安排了一个公益岗,加上土地流转金和年底茶厂的分红、农村低保,现在家里每年有近2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有滋味了。

2017年,郭家峪村建起了厂房,添置了制茶设备,注册成立了涞水县康峪茶叶加工责任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茶叶加工。为保证茶叶质量,先后派10多名村民到“千年药都”安国市学习种植技术,指派村民张术勇等人到河南信阳学习制茶工艺。2020年,郭家峪村的黄芩种植面积达到550亩,黄芩茶销售收入达130万元。

走进制茶车间,“农民娃”炒茶师张术勇说起制茶工艺头头是道:“从采茶、杀青、炒制、轻柔到成品,需要八道工序,哪道工序不到位或被简化,都会影响茶的口感……”。

郭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鹏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预计今年的黄芪茶产量能达到5000多公斤,已和石家庄、辽宁营口等地企业签订销售订单,销售额约200万元。

张鹏飞喜滋滋地说,现在采摘的还只是黄芩的牙叶,未采的根还在生长。到2023年,生长7年的黄芩根就可以卖钱了,仅此一项预计能收入260多万元。

目前,郭家峪村的黄芩茶产业蒸蒸日上,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70多名村民成为合作社工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实施精细管理,把黄芩茶做成群众致富的大产业。”对于未来,张鹏飞信心满满。

编辑:晓林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几种茶叶的配制方法,怎么配茶

药茶,顾名思义,就是用中药泡制的更有针对性效果的茶。像丹参、当归、黄芪、枸杞等等这些药材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常用来泡茶的中药。

但既然是药茶,就有两点特别重要:

一是要对症,因为药茶是对应疾病的,不能让一个血压本来就低的人喝降血压的茶;

二是讲究药材的配伍,这个道理和喝汤药是一个道理,搭配要相生而不相克。

所以,今天我们就请了一些资深医师,就我们中老年朋友关心的心脑血管疾病,配制几种专门针对这类疾病的药茶!

生脉茶

适合气阴两虚证的朋友饮用,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口干、乏力,平时可以常喝生脉茶。一些经常熬夜的工作党也可以在熬夜后喝一喝生脉茶,补充能量,缓解疲劳。

将人参 8 g,麦冬 10 g,五味子 15 g,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三七红景天茶

对于有胸部隐痛、气短乏力、口舌色暗症状的气虚血瘀证的朋友,可以用常喝三七红景天茶来预防和缓解这些症状,还可以抗氧化、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延缓衰老。

三七粉 3 g,红景天 6 g,丹参 10 g,生黄芪 20 g,沸水冲泡,日常代茶喝。

首乌荷叶茶

首乌荷叶茶适用于形体肥胖、嗜食油腻、大便干结的痰湿证朋友。常喝首乌荷叶茶,可以减肥、去油腻、治便秘,让你身体远离笨重更轻盈。

何首乌 10 g,荷叶 8 g,决明子 15 g,绞股蓝 6 g,沸水冲泡,代茶饮。

生地麦冬茶

可养阴生津、益气养心、清热凉血。有助于改善心肌营养、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缓解胸闷症状,还能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夏天流汗多,可以多喝生地麦冬茶,补充津液、滋阴润燥。

麦冬、生地各 30 g,水煎后代茶饮。

第七大茶系“山西药茶”规划发展见闻

  7月7日,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履世邀请朋友们品鉴九制黄芪:“自家老药工根据古方炮制的,提提意见。”

  从省委书记到企业主体,再到乡村第一书记破题“山西药茶”发展的故事有两大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近三年两次来山西考察调研,勉励山西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强调山西农业要走“特”“优”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山西不仅有数千年的制作药茶传统史,而且有几百年的销售茶叶辉煌史,明清时期山西茶商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及欧洲的万里茶路,有“万里茶路晋商开,天下茶商晋占半”之说。

  基于此,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立足山西四大中药材优势区初具规模的现状,擘画了以“山西药茶”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的战略,打造中国第七大茶系,试图为山西“三农”转型发展率先蹚出一条新路。

  晋茶踏上复兴路

  7月1日,“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建设项目在晋商故里晋中市祁县昭馀启动,昭馀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和茶叶集散地,是中国茶文化辉煌历史的见证者,是山西药茶文化的发祥地。

  项目启动后,山西文旅集团将深度挖掘昭馀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聚集“文化+旅游”产业要素,重现茶商之都繁荣。

  而在此前的3月20日,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和省长林武同时出席了“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的新闻发布会,楼阳生为“山西药茶”代言并推介——“茶的味道、药的功效”。林武为“山西药茶产业联盟”授牌。4月21日,近60家药茶企业联合成立了山西药茶产业联盟。

  这意味着,“山西药茶”不仅有了生产、加工、文旅各环节的企业主体,还有了精深加工和农旅融合发展的“两翼”推动路径。

  “山西药茶”被赋予了晋茶文化和晋商精神的要素,长治、晋城、临汾等地均有制作连翘叶茶、桑叶茶等药茶的传统,在晋商万里茶路的山西集散地再建新茶都,更是凸显了山西用晋商精神复兴晋茶产业的战略意图。

  “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是山西农业蹚出转型新路的‘教科书’,作为施工者,我们将牢牢抓住品牌、质量和标准这三个关键环节,把药茶产业发展成为健康产业、富民产业、支柱产业。”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鞠振说。

  为此,鞠振提出了坚持“五通”、着力“五量”、实现“五增”的发展思路。所谓“五通”是指山西药茶产业要与脱贫攻坚、绿色生态、文化传承、产业集群、药材商贸平台相贯通;“五量”即山西药茶产品要提升源头质量、工艺体量、文化分量、科技含量、群体数量;“五增”即山西药茶要实现品牌增值、产业增强、农民增收、环境增色、文化增辉。

  由此,“山西药茶”驶入复兴快车道。

  品牌赋能老基地

  山西气候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初步统计,山西省现有1788种中药材。

  “十三五”期间,山西中药材产业在太行山、太岳山、恒山、晋南边山丘陵等地初具规模,但加工转换能力低,80%的中药材以原药形式销往省外。

  “山西药茶”品牌的规划不仅回答了中药材加工向何方去,而且为晋茶区别于其他茶系提供了差异化的市场表达,同时成为山西农业产品意识、市场意识的一次启蒙。

  随着“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大旗扬起,各市闻风而动,药材加工企业也纷纷向药茶精深加工方向转型集聚。

  长治市出台了10条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药茶发展,如给入驻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免收3年租金,对药茶企业所缴纳税收市级留成部分5年内全部返还等。

  长治是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今年以来,全市规划了连翘、党参、蒲公英等10个药茶产品,33家药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开启了中药材产业精深加工和叫响“山西药茶”上党品牌的新征程。该市将借助建设中药材商贸省级平台的契机,打造中国北方药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

  “我们规划了毛健茶、藜麦茶、黄芪茶、沙棘叶茶4类产品,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引领、联盟支撑、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今年的目标是龙头加工企业带动、规模化生产基地保障、标准体系支撑的产业模式基本成形;在科技驱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上初见成效。”忻州市副市长裴峰说。

  阳泉市专项列支100万元支持连翘药茶产业发展,晋中市拿出财政资金110万元支持药茶标准化基地建设。

  由此,山西中药材老基地焕发出新活力,中药材精深加工方兴未艾,药茶产品的市场价值逐渐显现。

  “今年,毛健茶等走出了宁武关,走向全国20多个省份,这得托山西药茶品牌的福。”宁武县九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张庭栋说。此前,他已经营毛健茶5年,销路一直不畅,价格不及市面的1/3。如今,他的药茶已经实现产品溢价。

  品牌赋能下,山西初步形成了6个加工基地,涌现出180余家药茶企业,陆续开发了单品茶和拼配茶品200多种,注册商品品牌160个,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实现双增。

  6个基地分别是太行山、太岳山连翘叶茶生产加工基地,晋南边山丘陵区菊花茶、槐米茶生产加工基地,恒山黄芪茶生产加工基地,吕梁山沙棘叶茶、红枣叶茶生产加工基地,晋东南党参茶、桑叶茶、黄芩叶茶生产加工基地,管涔山毛健草茶生产加工基地。

  药茶带农奔小康

  4月8日,山西药茶学院在山西中医药大学成立,开始培养药茶产业所需专业人才。新产品开发示范基地和药茶研究机构在晋中农高区落地,药茶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药茶风口很快传导到了太行山上,围绕一株连翘,太行山人做出了不一样的文章。

  “上午能采摘5斤多,一斤按20元算,三四个小时能挣100元,挣钱、种地‘两不误’。”太行山革命老区武乡县的连翘叶在4月中旬迎来两个月的采摘季,固村村民梁兰花靠采摘收入近6000元。

  紧邻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公路的南平头坞村,气候宜人、植被茂密,借助好生态建设好风景,该村成为休闲避暑胜地,旺季时省内外游客一天能达1万人。

  在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下,烽关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王有强牵头办起了连翘茶厂。由此,一片片连翘叶蝶变为远方游客喜爱的连翘茶和村民们增收的“金叶叶”。

  “每年制茶季,茶厂都会招聘村民和贫困户到厂里务工,每人每天能收入100多元。”村民郭红英说。

  6月12日,山西药茶产业联盟向南平头坞村连翘茶厂颁发了质量合格证书,昔日的贫困村再添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南太行陵川县连翘分布面积达117万亩,该县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办起了连翘加工扶贫车间,通过收购村民采摘的野生连翘鲜叶和吸纳当地贫困户就业实现了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

  “在扶贫车间上班,家里的事情还不落下。”贫困户李秀琴一年前摘掉了“穷帽子”。在陵川县古郊乡,像李秀琴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半闲劳动力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山西泽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标准化种植连翘,实现了原材料的可追溯。该公司拥有中药材百草园、药材烘干厂、晾晒场、加工厂、制茶厂,全产业链辐射带动了泽州县川底乡10个行政村近2000户农户就业增收。

  32岁的川底村村民李宁利用在泽翘公司工作的机会,反复琢磨杀青时间的把控、烘焙火候的拿捏、茶叶外形的塑造,已经成长为炒茶师里的匠人。

  不只连翘,围绕每一种可制茶的药食同源新材料,三晋大地都在演绎着生动的农业转型、农民成才增收故事。“山西药茶”正成为农业转型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药茶产业向成为全省转型发展新支柱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新支柱迈进。(农民日报记者 吴晋斌 马玉)

  注:内容转自中工网,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