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黄玫瑰泡茶有什么好处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星球测评 | 如何挑选一款心仪的红茶?


​既已错过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寒风也开始凛冽,那我们就用暖暖的红茶补偿一下自己吧~只要简单三步,就可以选出一款自己心仪的红茶啦。



怎么选? 

简单点,从市面最常见的:祁红、滇红、英红 入手吧~

市面上红茶的品类很多,正山小种、金骏眉、苏红、川红、宁红.....我们一开始选了两款红茶:祁红、滇红。


茶叶星球测评小姐姐开播啦:先看测评再买茶,什么是“好喝不贵““最佳性价比”咱们一目了然~~~


看外形:就是看颜值与身材啦 

为什么要看干茶?怎么看?

①WHY看 ?学会看茶是泡茶好喝的基础。

很多小伙伴都说自己不会泡茶,怕泡的不好喝~其实,泡茶是有秘诀的:看茶泡茶!

②How看?比如这三款茶,你会发现英红、滇红要比祁红粗壮一些,这是因为他们的树种不同:英红和滇红是大叶种,祁红是小叶种,所以在水温方面,泡祁红的开水温度要比英红、滇红低一些。

新鲜的茶叶经过揉捻,变成了一根根的“条索状”,英红、滇红中有金色的条索,这些是茶芽,茶芽上的绒毛经发酵后变成了金黄色(有时我们看到生普上的茶芽是银白色,颜色不同与制作工艺有关)。茶芽较多的茶,说明嫩度高(嫩度与茶叶采摘等级有关),也需要适当降温。很多小伙伴觉得英红和滇红有点像,没错!它们真的有血缘关系(文末揭晓~)


我们来做个小总结:

泡茶:就是试她的内涵啦~

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

看完干茶,该怎么泡呢?泡茶有三要素:投茶量、水温、时间(出汤时间、浸泡时间)当我们固定一个变量,适当的调整另两个,多试几次,基本可以泡出不难喝的茶,比如固定5g茶叶,温度在100°-85°之间做调整,出汤时间根据冲泡次数做调整。

泡出来的茶汤我们可以根据:汤色(茶汤颜色)、香气、滋味,进行判断。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款茶,欢迎和我们“隔空约泡”哦~第一泡,10秒出汤:英红汤色金黄透亮,滋味甜爽、叶底有花香、红薯香;滇红汤色金黄透亮,入口甘甜,带有类似梅子的水果味,叶底是花果蜜香;祁红汤色金黄明亮,很鲜爽,带有苹果的气味,叶底是馥郁的花香、果香,三款茶中持久度最好。

看叶底:可以看出做工好不好哦

最后,如果想检验自己在干茶判断时是否准确,那就看看叶底吧~比如,匀整度、洁净度、色泽、嫩度等。判断嫩度时可用手指背触碰茶叶,如果感到扎手茶叶较老、柔软茶叶较嫩。


再来总结一下:

红茶国家标准审评法,了解一下

3g茶叶,水温100°C,闷泡5分钟



结果出来啦

英红滋味浓醇鲜爽,花果香明显,微涩

滇红滋味甜醇较爽,果味明显,略带果酸

祁红滋味鲜醇甜,有玫瑰花香,香气持久


SO——

追求口感饱满、花果香的朋友可以选英红。

喜欢水果甜香的可以选滇红。

喜欢甜蜜花香的可以选祁红。


能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了吗?

最后剧透,这仨哪款最适合做奶茶呢?


问:红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答:1、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

2、可利尿、消除水肿,

3、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在红茶的茶汤中可以看到“金圈”,这是红茶中的茶黄素,被称作“软黄金”可以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问:在办公室就可以做奶茶,是真的吗?

答:当然!按照我说的做,不好喝你打我~

准备:水杯(带盖)、3g茶叶,150ml开水,10ml牛奶

步骤:

1、闷泡茶叶:3g茶叶放入杯中,注入150ml开水,盖上盖子,闷泡5分钟

2、温度降到60度左右(温度过高会破坏牛奶营养价值),加入10ml牛奶(可依个人口味调整奶量、糖量)。

茶叶星球的小伙伴一致认为:英红做奶茶最好喝!

英红奶茶:茶香、奶香、花香、果香完美融合,茶汤绵密顺滑,令人回味无穷!

滇红奶茶:酸奶茶

祁红奶茶:过分甜腻,受不鸟。。。


问:滇红与英红真的是亲戚?

答:是哒!50年代初,为响应新中国出口创汇的战略需要,“适宜种茶,适宜种好茶”的英德从云南引进大叶种进行繁育种植。繁育推广茶树良种、建设高标准茶园、探索茶叶深加工,英德红茶就这样出现啦~


问:世界三大高香红茶都是啥?

答:记住啦!

中国——祁门红茶

印度——大吉岭红茶

斯里兰卡——锡兰红茶

有问题评论区留言哦~


国家标准:评茶员必考,了解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GH/T 1243-2019

勐海茶业联盟团体标准T/MHC 005—2020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086—2009


后记:喜茶可,爱茶甚可~~

茶为国饮,what's国饮?老百姓喝得起,可以天天喝、门槛低、味道好、对身体好的才能称为国饮。但很多人不喝茶,为什么?

水太深、不会选、不会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茶叶把年轻人拒之门外。我们是茶星90后、00后评茶员,触茶习茶一段时间,我们觉得吧,茶并非玄学,它喝起来很是真切。有点像“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至于“茶禅一味”的茶道,等我们再大一点,自然有所体会。

现在让我们协助大家,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评测同类茶叶,以直观的视频、图片分享每款茶的品质特征,帮小伙伴们挑选适合自己的茶茶,然后,爱上她~~

秋天喝什么茶最养生?

  金秋喝什么茶最养生 ?秋意微露,是“贴秋膘”的时候了。 

  原来,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东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
  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而进补可不是说你就可以大鱼大肉胡吃海喝了,为了消暑,我们在夏季的时候就格外忙碌:空调、冷饮、冻品、烤肉、啤酒…轮番在每天的生活中上演,脾胃在强烈的重体力劳动下,早已疲惫不堪,只是它从来都是任劳任怨,坚持上岗。所以,如果我们在进补之前,不能先调理好肠胃,让重体力运转的脾胃得以调休,那样,反而会对脾胃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合理“贴秋膘”,先要调理好脾胃。
  夏季的生活作息反而最容易使现代人的体内湿寒聚集,以下这些现象都是湿寒聚集的体现:舌苔变厚、肠道油腻、便秘、便溏、涨气、胃部不适、痘痘、呕吐、乏力、睡觉口水多…
  “秋燥”是指因秋天天气干燥而引发的身体不适:鼻敏感、皮肤干燥、头发干枯、感冒咳嗽、流鼻血等等。
  单纯的白开水,补水润燥的功效明显弱于茶水,且茶水中的有益成分,对秋燥的各种不适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姑娘们秋季皮肤补水的时候,不能只依靠“拍水”,也要注意体内补水,皮肤的“固水”工作(隔离或润肤油)也可以及早开始,以免补进的水分又被“秋燥”不经意的带走。
  茶水可以润肺
  中医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干燥的秋季容易引发身体的呼吸系统不适,茶水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可以润肺。
  在前面提到的茶类中,普洱熟茶是继红茶之后的又一款百搭茶品,可以搭配蜂蜜、乳品、玫瑰、菊花、陈皮等,帮助身体润肺生津
  同时,熟茶的清油通便功效能够宜于大肠,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也可以促进肺气的宣通。

  喝茶能调理脾胃
  喝茶是最好的日常清理肠胃的方法,茶可以消脂解腻,可以帮助肠胃获得维生素和纤维素,帮助肠胃解毒和蠕动,排出肠内堆积毒素。
  乌龙茶
  乌龙茶茶性平和,不温不寒,最适宜秋季
  ①乌龙茶具有很强的消毒和抗癌功效,“阳火”的表现:咽喉不适、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而绿茶太寒,红茶太热,乌龙茶就是最好的“平火”选择。
  ②姑娘们都担心“进补”会在体重上给自己“贴秋膘”,被称为“减肥茶”的乌龙茶,可以帮助姑娘们在“进补”的同时,带走体内多余的脂肪堆积。
  老茶:普洱茶、白茶、黑茶
  ①老茶茶性温和,茶气足,可以帮助身体以排汗的方式将湿气排出体外,因此饮老茶时,要大碗或大杯饮用,且一定要是热饮。
  ②老茶中的微生物及有益菌,是调节胃肠道的清道夫。

  ③老茶茶汤的水分在体内运化,可以帮助身体带走夏季积聚体内的阳火,性质温和的老茶,没有生茶或者绿茶的寒凉,也没有红茶的温热,是最好的秋季茶饮。
  3.普洱熟茶
  熟茶专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制作的茶。发酵工艺是熟茶研究的重中之重,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曾在实验中记录了后发酵的熟普分解油滴的过程。
  同时,醇厚温和的熟茶,可以附着在胃的表层,产生保护层,消炎杀菌的同时,也能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喝茶可以预防和缓解“秋燥”。
  4、菊花茶
  秋天气候干燥,难免会眼睛干涩,尤其是学生和总是面对电脑的上班族。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杀菌消毒的作用,而菊花茶同样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延缓衰老的作用。菊花泡茶时可以放入适量的枸杞,菊花枸杞茶可以滋阴补肾,起到益精明目的作用。

  5、杜仲茶
  杜仲茶可以补肝肾、降血压、血脂、美容养颜和帮助睡眠等功效,多喝杜仲茶对失眠多梦、三高的人很有好处,经常失眠的人可以在睡觉前喝一杯。
  6、荷叶茶
  荷叶茶排毒利尿,是帮助减肥的利器。秋季吃的多害怕发胖的女性最适合喝荷叶茶,效果一点也不比那些昂贵的排毒养颜药物差。
  7、决明子茶
  决明子茶同样是秋天适合喝的茶之一,因为决明子茶可以清肝明目、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而且决明子茶有利于通便,对于秋季干燥容易便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8、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名茉莉香片,是用特种工艺造型茶或经过精制后的绿茶茶坯与茉莉鲜花窨制而成的茶叶品种,既有茉莉花馥郁鲜灵的芳香,又具有绿茶的清爽滋味。所以,在夏末秋初的季节里,喝上一杯茉莉花茶,可以提神醒脑,清凉爽口,消暑解热。
  由于茉莉花茶在加工过程中内部发生一定的理化作用,茶叶中的某些多酚类物质与茶单宁在湿热条件下,分解为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减弱了绿茶的涩感,使之滋味更加鲜浓、醇厚,更易上口。

  9、白茶
  白茶味甘性平,一年四季都可饮用。白茶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保留在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更丰富,所以秋季喝白茶更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白茶的制作过程与传统的炒制、发酵工艺不同,福鼎白茶采用不炒不揉的传统工艺,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主。萎凋是白茶初制工艺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萎凋,使茶芽自然缓慢变化,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中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
  10、水丹青
  据说有四种不同的绿茶拼配而成,基本外形是“绿叶黄芽翡翠沙”,可以用温水甚至冷水冲泡,十次冲泡以后还会有很好的茶味和茶香。关键是这种的内质很好,有效物质的含量很高,喝这种茶可以明显感觉到甘爽、轻松和气息的通畅。
  11、玫瑰花茶
  玫瑰花能凉血、养颜,有助改善干枯皮肤的作用。由于玫瑰花茶有一股浓烈的花香,治疗口臭效果也很好。并且还有助消化、消脂肪之功效,因而可减肥,饭后饮用效果最好。

  12、薰衣草柠檬茶
  薰衣草有舒缓压力、消除疲劳的作用。柠檬利尿、促进消化与血液循环,缓解头痛,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可使人精神振奋。在让人容易犯困的秋季,能让你振作精神哦。
  不管你是否了解茶或是喜欢茶,喝茶养生是一种很好很健康的方式,但是提前是建立在喝茶喝对了的基础之上的,当然对于茶的种类也是要有一定的了解的。若是还没有喝茶的习惯,那么不妨从这个季节开始,试着喝一些这个适合这个季节的茶,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来源:普洱茶学堂,图片来源:茶友网图库)


中国年轻人开始喝袋泡茶了

作者:河大弯大

说起茶,你可能会想到,小时候家里来客,妈妈总是热情地端上一杯热茶;又或者老干部们翻书看报时,桌子上永远不忘摆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

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茶叶不仅仅只是一种解渴提神的饮品,更是一种蕴含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精神观念的载体,或者简单说,是一种“文化”。

但是近年来,中国传统茶叶市场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年轻人离传统茶饮越来越远了。

以2020年天猫双11发布的茶行业品牌交易额排名为例[1],传统茶饮品牌“艺福茶”、“八马”、“天福茗茶”“茶马世家”和“小罐茶”等销售额排名都出现下滑趋势。

其中,下滑最快的是“艺福堂”,2014年总销售额排名第一,到2020年排名第九;“天福茗茶”2015年销售总额排名第5,到2020年被直接甩出了榜单。

相反的是,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喜欢袋泡茶。

方框为下滑明显的传统茶品牌,圆形为上升明显的袋泡茶

从2017年开始,在茶叶品类销售额排名中,开始出现袋泡茶的身影,像ChaLi茶里、大益和修正韵芝这样的袋泡茶的品牌,在过去4年间(2017-2011年)销售额快速上升,占据天猫销售额榜单靠前的位置。

其中大益茶销售额多年占据榜首,大益茶虽然是传统茶饮品牌,但在天猫上销售得最好的是果味茶;ChaLi茶里2020年在天猫销售额榜单中排名第4,这家成立只有7年时间的袋泡茶品牌,累计售出近6亿个茶包[2],大益和ChaLi在天猫的总销售额,远远超过张一元和吴裕泰等老字号茶叶品牌。

另外一方面,像艺福堂、雨林这些传统茶饮的品牌,近年来也跨入袋泡茶的领域,并且袋泡茶业务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上千年的茶文化,袋泡茶在中国老茶客眼里是与“廉价”“劣质”划等号的产品,但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喜欢追随袋泡茶这种茶饮方式?

1袋泡茶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

年轻人怎么回事儿?

立顿在中国袋泡茶市场上份额多年稳居第一,透过立顿在中国的业绩,可以感受一下袋泡茶在中国的增长趋势。

立顿向小食代记者透露,“过去几年,立顿的复合年增长率为双位数”。并且立顿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对未来给予了更高的增长预期”。[3]

另外一方面,近年来,中国不断冒出袋泡茶品牌,包括大益茶、川宁、袋表作、茶里、UMTEA、TEAONE、研传等知名的品牌,袋泡茶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并且我们通过天猫,可以看到这些品牌的袋泡茶,卖得都红红火火。

甚至后来,就连喜茶、眷茶、奈雪的茶等网红品牌和雀巢、统一等传统瓶装饮料品牌,也开始跨品类扩张,加入袋泡茶市场。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袋泡茶线上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3亿元到2019年的50.3亿元,增长速度迅猛。2020年中国袋泡茶线上市场涨幅更是高达156%,市场规模达到128.7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袋泡茶正在中国迅速崛起,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开始喝袋泡茶了。

但是,在中国很多老茶客看来,袋泡茶是低端的,“只有不懂茶的人才喝袋泡茶,只有劣质茶叶才会做成袋泡茶”。

既然袋泡茶在中国这么受鄙视,为何又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这要从袋泡茶代表的另一种文化形态讲起。

最初袋泡茶起源于西方,中国年轻人对袋泡茶的启蒙源自于英国下午茶文化。但英式下午茶与茶包原本关系不大,甚至目标受众完全相悖。

在下午茶的一种起源故事里,英国贵族夫人安娜·罗素在1840年代发明了下午茶这种打发无聊的下午时光的生活方式,并迅速在英国及欧洲的贵族之间流行开来。

1904年,美国纽约茶商托马斯·沙利文希望压低生意成本,决定把少量茶样装入一个小袋,寄给潜在欧洲客户试尝,收到这些奇怪的小袋子后,疑惑的客户无从下手,就把它们浸泡到开水中,结果完全出人意料,客户认为茶叶装在小袋里使用很方便,定货单纷至沓来。沙利文无心之举成就了工薪阶层随时饮茶的梦想。

然而,这两种完全相悖的茶衍生品,在中国的星级酒店顺利会师。

在前几年中国国内的消费升级浪潮中,酒店行业为了提高自营餐厅的利用率而纷纷推出下午茶套餐。

下午茶被包装成一种新生活方式,在中国消费者心里,下午茶代表着悠闲的下午,精致的生活品质。由此,下午茶吸引了一批对未来生活有美好期冀的中产消费者,通过效仿英伦贵族消费下午茶的方式,获得某种满足感和自我身份确认。

最初,大多数酒店的下午茶套餐都将重点放在了拍照更好看,更容易形成社交筹码的“点心”上,难以被网红直观呈现的茶,就没那么上心。

一些星级酒店在大几百元的下午茶套餐中,直接用了茶包来泡茶——毕竟,茶包在国内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就是酒店的早餐厅和房间标配。

这在老茶客看来却极为荒唐:不管茶点多么精致,只要照片角落的茶壶里伸出一根吊牌,就会让人觉得“高贵感”全无。

毕竟,无论中外,袋泡茶哪有什么贵族气质,这本就是如速溶咖啡一样为便携而发明出的妥协产品。想象一下,如果在乾隆皇帝或老茶客的紫砂壶里,吊着一包袋泡茶(特别是碎茶),这会是什么画面,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甄嬛传剧照

其实不只是对中国的茶客来说看着荒谬,对英国人来说也同样如此。因为袋泡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方便。

用袋泡茶来泡下午茶与下午茶作为生活方式所传达的闲适与精致截然相反。英国女王的官邸白金汉宫不会在任何正式的会面上使用茶包。即便是普通英国人在准备一场有仪式感的茶会时也会尽量避免使用袋泡茶。万不得已在茶会上使用袋泡茶,也要在厨房里将茶泡好,确保上桌的茶壶或茶杯里不会出现茶包的吊牌。

但不可否认的是,酒店下午茶和下午茶文化的传入确实让很多中国的年轻消费者开始注意到袋泡茶的存在。也开始注意袋泡茶出现的本来意义——便捷。

3为什么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袋泡茶?

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喜欢和袋泡茶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传统的饮茶方式。

传统喝茶方式,喝茶前,需要预热、洗杯、洗茶、泡茶,流程规矩繁多,并且各种茶叶的泡茶方法并不一样,按照传统的饮茶方式来,泡一杯茶一上午就过去了。虽然现实中,很多人并不会走完全套流程,有时干脆只是在保温杯里随便抓点普通茶叶——但在年轻人眼里,传统茶文化代表的是“慢”,这个印象已经洗不掉了。

泡好茶之后,品茶也有讲究,对外要求要有舒适安静的环境。如果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品茶,一位老茶客不会愿意在一个嘈杂的环境里喝茶。对内,茶文化对人也有要求:神清气定,细细慢品。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对以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宝贵的,现代生活再也不允许年轻人沿用传统的饮茶方式。

这时袋泡茶凸显在年轻人的眼前。年轻人对茶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喝茶方便快捷,走到任何地方,随时都可以拿出一袋袋泡茶,随泡随喝,喝完直接一扔,省去了温杯烫盏的复杂程序。

这还没说“挑茶”这一步。

中国传统茶叶品种繁多,品质参差不齐,价格并不好衡量,再加上传统茶叶市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价格虚高,消费者被骗也是经常发生的事。好茶叶带来的体验自然是袋泡茶永远无法企及的,但被人骗用高价买了和袋泡茶同品质的外贸货,就完全是另一种感受了。

选购传统茶叶,对于大部分年轻消费者来说,是件门槛很高的事,毕竟要求一个新入门的消费者去参观茶园、茶厂学习门道,是不现实的。

袋泡茶除了满足新时代年轻人们对快节奏的喝茶需求之外,也迎合了消费决策越来越快的趋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袋泡茶都是用碎茶或茶粉制成的,当时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能让茶叶中的水溶物质更快速析出,但后来给袋泡茶带来另外一个好处——消费者对袋泡茶的品质认知是有清晰的上限和下限的,消费者购买袋泡茶不太担心被坑被骗的现象。

具体来说,袋泡茶的品质不会太高,因为在中国高品质的茶叶价格很高,没有人会把高品质茶叶切碎,用来制作袋泡茶。如果谁这样做,这样的企业估计会被亏死,这是袋泡茶品质的上限。

袋泡茶品质的下限也很明显,只要是一个稍微有知名的品牌,袋泡茶里使用的原材料对比其价格,也不会让消费者觉得太亏。因为袋泡茶的价格相比茶叶来说,实在是很便宜,以目前仍处于行业第一的立顿为例,天猫上100袋的袋泡茶,也只卖45元。这比隔壁行业同样以低质低价取胜的速溶咖啡还便宜了一个量级。

上述情况导致袋泡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一直有一种廉价低质的感觉。不过近年来国内新崛起的袋泡茶品牌商们,正在改变这一印象。

中国传统茶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惜年轻人对传统事务的热爱程度有限。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叛逆,喜欢反对传统和权威,尝试新奇的事物。

国内新崛起的袋泡茶品牌们,采用多种原材料拼配、调制的方式,做成茶包,来掩盖碎茶尴尬的同时,也对年轻人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比如常见的调制袋泡茶有菊花普洱茶、玫瑰普洱茶、荷叶白茶、蜜桃乌梅茶等等多种口味。

散装茶叶的品质可能很好,但味道却没那么“花哨”。对于饮茶者来说,要么自己屯一堆不同口味的散茶和配料,否则很难满足随手改变口味的需求。

一些新袋泡茶品牌,甚至还专门为不同场景设计出不同产品,比如某品牌为上午设计了“早餐元气”茶、中午喝的“午后解腻”茶,下午喝的“怡神”茶,市场反应不错,日销80万份,疫情期间在电商渠道的月销售额达到2000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饮用袋泡茶,并不是年轻人抛弃了传统茶叶,而是捆绑在散装茶叶上的旧式茶文化抛弃了年轻人。

茶叶在中国历史悠久,被赋予太多的文化和意义,甚至在中国大学里,有一个专业叫“茶学”。不论是茶道还是茶学,一面构建起庞杂的知识体系、礼仪规范和动作标准,另一面却忽略了年轻人对茶的体验培养和审美教育。在说他们“不懂”之前,要想想,他们也没啥机会懂。

现在多数中国年轻人,既无时间挑选和细品好茶,也不愿意去花精力挤进茶桌、紫砂壶、茶宠等这些上一代茶消费者构建出的文化里,最后导致传统茶叶离中国年轻人越来越远。

传统茶叶反而变成了只有生活悠闲富足的阔老板和退休老干部才能享用的饮品。

4由传统文化转向国潮文化

但茶文化没有断代,而是走了一条“东学西渐”的道路。

中国袋泡茶市场上的第一,但在新一轮袋泡茶国牌崛起中,立顿正在失去C端消费者的青睐而不是变得接受度更高。

在2017年后,本土袋泡茶新品牌迅速崛起,在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零售市场上增速和销量均好过立顿。

我们在天猫上查询了几个本土袋泡茶品牌,以CHALI茶里为例,排名前三的产品,月销售3.9万件,平均单品售价60元,而立顿排名前三的产品销售数量只有2.95万件,平均单品售价不到50元。

也就是说,在酒旅、餐厅等服务业里,立顿仍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对于主动购买茶包的年轻人来说,国产茶包品牌更具优势。

这与袋泡茶新品牌试图将茶包的“便捷”与传统茶文化中的“厚重”相结合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CHALI茶里在它的一款袋泡茶与中国最大牌的媒体之一南方周末联名,并在包装内写下具有南方周末文字风格的“严肃情话”在情人节促销。

南方周末是现在很多消费者对童年时代的回忆,在那个资讯匮乏的时代,他们几乎只能通过南方周末来了解整个世界。CHALI茶里与南方周末联名,很容易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度。

事实证明,效果不错。CHALI茶里尽管售价远高于国际大牌立顿,但依然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追捧,这在过去是完全不可能的。

用中国本土元素收获消费者好感度,最具代表的品牌是李宁和安踏。2018年李宁模仿之前美国“国潮”风格,将街头涂鸦粗线条、杂乱的图案,换成中国传统中的视觉元素,比如高饱和颜色、红黄搭配、粗毛笔字、日月山河和关公等图案,取得巨大成功。安踏也在2020年推出过李白概念款,将诗酒剑的元素融入到球鞋的设计之中。

球鞋还是球鞋,冲锋衣也还是冲锋衣,你总不能说冲锋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用中国传统元素来做球鞋,就同时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文化需求。

类似的还有奈雪的茶与旺旺联名,以当今的眼光来看,虽然旺仔牛奶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受欢迎,但仍然击中了不少消费者的心。

还记得以前电视广告上,每天都会出现一个吐着舌头的小男孩,调皮地说“再看,再看,再看我就把你喝掉”。旺仔牛奶代表的是Y世代中国消费者在童年时最为甜蜜的集体回忆。

在那时,有很多孩子取得好成绩后,都会被奖励一瓶旺仔牛奶——虽然以今日眼光来看,那只是再平凡不过的一种饮料罢了。

奈雪的茶与旺旺联名,仅从数据来看,吸引了5900万消费者观看阅读,38,762次讨论,在联名活动期间,奈雪的茶与旺仔牛奶的活动商品销售量都有显著提升。[4]

国外一些消费品牌显然也看到这种趋势,加速做本地化,但是他们比本土品牌慢了一步。一步慢,步步慢。

比如2018年11月,立顿联名Linefriends,推出布朗熊玻璃杯套装,2020年9月立顿联名哆啦A梦,这些联名并没有成功唤起中国消费者儿童时期的集体记忆。

对跨国企业来说,本地化营销团队难以参与产品的实际研发。实际负责产品研发的人如果不是中国人,也难以分辨哪些集体记忆是美好的,哪些集体记忆其实是不希望回忆的。

这使得外来的和尚在这一点上很难与中国新品牌竞争。这也是立顿在中国增速放缓,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本土袋泡茶品牌的原因。

其实,国内新崛起的袋泡茶品牌替代国际袋泡茶大品牌的例子,不仅仅适用于袋泡茶行业,在新零售其他品类的一样适用,比如我们看到的完美日记,安踏等。

本土品牌取代国际大牌在20年前的日本已经发生过一次,而这一过程,将会在中国重演。

参考文献

[1]胡文露.2020双11的茶行业类目排行出炉,大数据再创新高.[J].茗边智库.2020-11-13

[2]落落.2020年中国袋泡茶行业案例分析:CHALI茶里.[R].艾媒网.2020-08-21

[3]何丹琳.立顿在中国每年卖出20亿杯茶!还在高速增长.[N].小食代.2020-10-27

[4]旺旺x奈雪的茶跨界营销案例.[R]第11届金鼠标数字营销大赛.2019-05

来源:赤潮AKASHIO,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