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茶叶做的点心

找到约88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茶点,茶道的精致点缀

遥远的古代,夏日悠长,下午茶这个词儿还没有出现,但是,午睡后小小的饥饿感,和现代人同出一辙。

所以,他们也习惯在喝茶的时候,再配以点心瓜果微微果腹。

1

茶点不仅讲究色、香、味型等感观享受,而且注重茶点的文化内涵。

比如松子鹅油卷,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写到贾母叫大家“随便吃些罢”的点心是:“缀锦阁欢宴毕,丫头们捧上两盒点心来,一盒内二样蒸的,即为松子鹅油卷与藕粉桂花糕……

在第六十二回中又说道,“宝玉生日那天,芳官自向厨房传中饭,其中既包括四个奶油松子卷酥……”。其中,奶油松子卷酥也出现在本次推出的“红楼茶点”中。

再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描写贾府的糕类点心,用一种特制的银模具,将米粉压制成菊花、梅花、菱角等40余种花形,而且每一形体只豆子大小。

无怪乎刘姥姥在进餐时,看到一个个小果子(点心)玲珑剔透,又想吃,又舍不得吃,特意挑了个牡丹花形的,说带回去给乡下妇女做花样子。

2

茶点的地域性主要是源于一方的饮食习惯。例如:江西省赣北地区盛产茶,尤其以九江庐山云雾茶闻名。当地居民居于本土茶品特性,开发出九江茶饼、酥糖、糍粑、艾米果等经典伴茶茶点。

这些茶点大多以当地土产为原料,外形精致小巧,口味清甜独特,配合云雾茶清香茶味,可谓相得益彰。正所谓:赏庐山丽景,品云雾香茗,食九江名点,是为人生一大逍遥乐事。

福建省的闽南地区和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喜欢饮工夫茶的人很多。泡功夫茶讲究浓、香,所以都要佐以小点心。

这些小点心颇为讲究,不仅味道可口,而且外形精雅,大的不过如小月饼一般大小,主要有南糖,绿豆茸馅饼、椰饼、绿豆糕等,还有具有闽南特色的“芋枣”,另外还有各种膨化食品及蜜饯。平时家人、朋友在一起品茶、尝点,其乐融融。

而广东人称早茶为“一盅两件”,即一盅茶,加两道点心。茶为清饮,佐料另备,既可饱腹又不失品茗之趣。

再如:老北京也有许多茶馆,与南方茶馆有所不同。老北京的清茶馆较少,而书茶馆却很流行,品茶只是辅助性的,听评书才是主要的,所以品茶时的茶点多为瓜子等零嘴,很是随意。

但在北京有一种茶馆叫“红炉馆”,做的全是满汉点心,小巧玲珑,有大八件、小八件,主要有北京的艾窝窝、蜂糕、排叉、盆糕、烧饼等,顾客可边品茶,边品尝茶点。

3

茶点的发展要有趋时性,反映茶点的时代特征。

制茶工艺发展到今日,茶叶已经成为许多特色茶点食品的重要原料。这些茶点又使得在饮茶过程中平添了些许味觉与乐趣。

例如:绿茶瓜子,是选用上等的南瓜子加绿茶粉精心制作而成的,肉厚,香脆可口,可以剥开取肉吃,也可整粒含在嘴里。因为加有绿茶粉,含有多种的茶元素,不上火,是休闲时健康的茶食品。

再如:茶软糖,是选用高级蒸青绿茶同高钙、低脂奶粉精制而成,口感细腻软滑,吃了不黏牙,是高钙、低脂、低热量的绿色茶食品。此外还有茶果冻等等,给风云变幻的茶点市场上注入了很多时尚元素。

再如:现在的广东茶点制作,由于受西餐文化的影响,烘焙类茶点品种较多,常见的主要有乳香鸡仔饼、松化甘露酥、酥皮菠萝包、岭南鸡蛋挞等,还有其他如各式蛋挞、奶挞、酥皮挞、西米挞以及各种岭南风味的酥角等,都是烘焙类茶点的上乘精品。

由于烘焙制作的点心,十分讲究选料、份量的搭配,注重造型及烘焙的温度和时间,这样制作出来的茶点才会好看又好吃,并从味道、口感到造型都极具新意,堪称粤式茶点技术与时尚创意的完美结合。

总之,品茶是要茶点相配的,正如红花与绿叶相得益彰。一壶上等的茶品,些许佐茶的点心,再加上完全放松的心情,才能品出好茶的韵味。一杯好茶,配上精致的点心,品茶才更有趣味。

4

水果也是佐茶良品。

茶果一词自晋代就出现了,之后随着茶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不衰,只是每个朝代的细微变化。唐代盛行茶道,杜甫就曾领着客人入深林喝茶,带着茶瓜和凉席等物: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茶和休闲、享受一直联系在一起,所以,半卧在山清水秀之处,一盏茶,一只果,甜香与清爽与共,闲雅和雅趣并存,实在是很风雅的事儿。杜甫所带的茶瓜,应该是水果之类,佐茶之物。

《少年天子》是历史小说,里面写过董鄂妃给太后拜寿时奉上的茶果点心,其中有几样,便是:葡萄、荔枝、长生果等地道水果,水果佐茶,在现代不太流行了。

唐代诗人蔡希寂《书叹》中,也出现过茶果之句:但忆唤山僧,煎茶陈饼果。他笔下的茶果,应该是点心之类了,饼,也可能是烧饼之类的。

茶点是茶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致点缀,关乎一场茶会的质量,而文人们,通过诗词和画作,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下了这一切。

宋代,茶文化大兴,跟随着兴起来的,还有茶果一词。宋代的许多诗词中,都出现了茶和茶果。

不仅有陈宓的:茶果替鱼肉。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听雪为客置茶果》,仅诗题,便很清晰的说明了一种情况:下雪的日子,为了招待客人,不但准备了茶,还准备了一些茶果。

宋代诗人韩淲所做五律《爱客》:

婆饼焦何急,飞鸣小竹间。雨多溪涨水,云厚日藏山。

景物固无恙,人情终等閒。老来惟爱客,茶果或相关。

写老来爱爱热闹,喜欢置办茶果,请客人聚会。其中提到了老婆饼,并不是今天的老婆饼。而是一种煎熟的薄饼,也称薄饼。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 虫鱼禽兽 婆饼》一节讲过:昔人有远戍,其妇山头望之,化为石。其母为饼,将以为饷,使其子侦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无及矣。因化此物,但呼婆饼焦也。今江淮所在有之。

很凄美的传说,所以婆饼也叫婆饼焦,是当今泰顺县著名小吃。

茶淡,过口既口,悠长却清淡,需配香气浓郁的点心,才能相得益彰。宋代饮清茶,便流行点心佐茶。唐代饮果茶,佐茶水果偏多,都是根据口味搭配着来的。

5

图片

苏轼写过一首《寒具诗》描述了另一种美味茶点: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玉黄深。

夜来春睡雾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苏轼笔下的撒子,也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茶果点心,配以清茶,清脆,鲜香,十分流行。

撒子起源于寒食节。古时寒食节这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生冷食物,人们为了口欲,发明了麻油撒子作为寒食节的食物。

撒子保质期长,又美味,一直是民间最喜欢的茶点和点心。

从苏东坡描述看,这种点心是条状的,用手一根根搓的纤细,放进油锅里炸熟,成金黄颜色。他用了一个比喻,觉得这美味的撒子,很像佳人的缠臂金。

一种像缠臂金一样的油炸点心,美味又美貌,和香茶,倒真的是绝配。

李渔在《闲情偶寄》写过,检验客人是爱茶还是爱酒,以果饼糖食检验即可。喝茶的人,都喜欢点心和果品,喝酒的人却对此不屑一顾,即便取食,吃一两口就烦了。

想来是因为茶淡吧,过口既空,需要甜食和瓜果来填充味蕾,酒本身就烈,对味蕾已经是强大的刺激,只要回味就好了。

茶果是茶道的一部分,甚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精美,别致,口味浓郁分明。居家、聚会、闲暇,饮茶和茶果,如一对情意绵长的情侣,不离不弃。

冯可宾在《茶笺》提出了品茶的:十三宜和七禁忌。其中十三宜之九,便有清供一说:有清淡茶果,以佐品啜。清供在茶果来说,应该是时令水果了,取其鲜。七忌之五:荤肴杂陈,一染腥膻,茶味俱失。

茶点一定或清香或甜香,一定要清雅,万不能用荤腥扰乱茶的气味,那样的话,便如同牛嚼牡丹,煮鹤焚琴了。

午后的藤架下,竹椅,鲜果,清茶,知己。不用有什么特别的事,恬淡的愉悦升起,人生便也多了几许从容和幸福。

来源:茶馆网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天南地北的茶食,哪一种最好味?

小时候看电视剧,看不懂剧情,但放在桌上的精美茶食倒是吊足了胃口。再大一些看《红楼梦》,总会被精美的茶点心馋的垂涎三尺。

如今茶桌上的茶食,也是一个体现主人用心周到的小细节,如果对方准备了颜值高又好吃的茶点,那心里便十分感激。作为配角的茶食,虽不能抢了茶的风头,但能让喝茶变得更加有趣又养眼。喝茶饿得快,有食物相伴,就能从容喝上几个小时了。

春天已至,新茶将出。

喝茶时来上一份精致茶食,美滋滋!

《红楼梦》里的茶点刘姥姥都不舍得吃

吃这方面,还得向古人学。

在漫长的茶文化中,茶点不仅讲究色、香、味等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而且注重茶点的文化内涵。像松子鹅油卷、山药糕等都是有来历的。

《红楼梦》剧照

比如松子鹅油卷,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写到贾母叫大家“随便吃些罢”的点心是:“缀锦阁欢宴毕,丫头们捧上两盒点心来,一盒内二样蒸的,即为松子鹅油卷与藕粉桂花糕……”

在《红楼梦》第十一回:“(秦可卿)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凤姐儿说道:“明日再给你送来。我到你婆婆那里瞧瞧,就要赶着回去回老太太的话去。”

再如:《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南方一向有炒栗子做糕的习惯,桂花糕是汉族著名糕点之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描写贾府的糕类点心,用一种特制的银模具,将米粉压制成菊花、梅花、菱角等四十余种花形,而且每一形体只豆子大小。

《红楼梦》剧照

无怪乎刘姥姥在进餐时,看到一个个小果子(点心)玲珑剔透,想吃,又舍不得吃,特意挑了个牡丹花形的,说带回去给乡下妇女做花样子。

茶席之间,除了香气四溢的好茶,设计古典的茶具,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小盘精制可爱的茶点了。茶点的美丽能够让人在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既想吃又舍不得吃。

茶点精细美观,口味多样,形小、量少、质优,品种丰富,成为茶席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茶点在茶席中存在了几百年,好看好吃,可它不仅仅是一个摆设哟!

茶食简史:古人的下午茶

“茶食”二字在典籍里最早出现是在《大金国志·婚姻》中,“婿纳币,皆先期拜门,亲属偕行,以酒馔往……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

茶米油盐酱醋茶,茶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曾经生活的标配。但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喝茶还没有这么雅,人们“煮茶为食”。就是一壶茶什么调味品都往里放,感觉有点像是肉骨茶,和茶的关系不大。

宋人洪皓《松漠纪闻》曾有关于茶食的记录

而在宋朝之后,喝茶就变成了一件讲究的事:茶几铺上织锦桌旗,渐次摆开茶具,一桌子琳琅满目,挑选茶叶、水源,才得了一壶好茶来品。

从生煮羹饮到茶宴,茶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茶果、茶膳、茶点等多个称谓。

宋代茶肆众多,供应的佐茶点心也非常丰富,面点食品也开始成为了茶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宋时期还出现了点心与茶食的区分概念,“点心”本指点茶时杯中放置的食品,后来才逐渐混同。

南唐“夜宴茶”

唐宋时期,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饮料,佐茶的食物也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点心”一词就出自唐代,茶食就此成型。

唐代盛行茶道,杜甫就曾领着客人入深林喝茶,带着茶瓜和凉席等物: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少年天子》是历史小说,里面写过董鄂妃给太后拜寿时奉上的茶果点心,其中有几样,便是:葡萄、荔枝、长生果等地道水果,水果佐茶,在现代也依旧流行。

佐茶点心则可以从日本饮食文化中去追溯,有“环饼”、“油饼”、“八种唐果子”等。

清明上河图中的茶肆

苏轼写过一首《寒具诗》描述了另一种美味茶点: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玉黄深。夜来春睡雾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苏轼笔下的撒子,也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茶果点心,配以清茶,清脆,鲜香,十分流行。

当时位于浙江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宴”,因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于世。

但是在市面上茶食的出现还应该再晚一点儿,大概是在明朝中晚期的时候。在当时的一些风俗画中,已经有了干净体面的茶食铺子,门口挑起一袭幌子,上面写着“官礼茶食,嘉湖细点”八个大字。

元明清是茶食发展的成熟阶段,在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一书中,载有各种茶食茶品约20种。

明代茶馆供应各种茶点、茶果,且其茶点因季因时不同,品种繁多。《竹屿山房杂部》中提到面食制、粉食制、蓼花制、白糖制、糖缠制等茶点,也以佐茶食品为主。

宝玉、黛玉等人联诗片段,桌上放着各式茶食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则收录了更多精美的点心,如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萧美人点心:“仪真南门外,萧美人善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发展到后来,如今字典里关于茶食的描述其实不太标准,而在人们心中,茶食的概念很宽泛,它既指掺茶作食作饮,又指用于佐茶的一切供馔食品,还可以指不用于佐茶,而是用茶制作的其他糕点和糖果类。

图/周昂

天南地北的茶食,哪一种最好味?

了解了古人的茶食,现在的我们又有哪些精致的茶点可食呢?

茶食有哪些?

茶食既为果腹,更为呈味载体。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花样不同的茶点类型与风格各异的茶点品种。

说到茶食,其实我们容易想到日本的和果子,这个好看的点心,只有搭配茶的时候味道才不太腻歪。日本的煎茶道一般泡两次,第一杯的味道鲜香甘爽,第二杯的味道甜中带涩,所以在第一杯喝第二杯之间吃一些茶点心。

茶叶微苦,因此日本搭配的茶点非常的甜。喝完茶后,人的味觉会很敏锐,和果子很好看,给人很好的感官体验,而入口和茶的味道形成很大的反差。

当中国唐代的使者将饮茶习惯带到日本后,也将茶道文化、和果子带来。当时日本贵族爱不释手,于是给和果子起了许多风雅的名字。像“朝露”、“月玲子”、“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的皇戚贵族从和歌中取材命名的。

现在,日本茶食的花样越来越多,连馒头都是茶点的一种。里面都是有馅的,一般是豆沙。

图/王迎新

茶食的特点是小而香,耐吃,同时吃起来不嫌费事耗时,只要味道好就行。

而当茶食到了英国之后,其实就变成了下午茶文化。普鲁斯特在他整整七本的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里,就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泡了茶的蛋糕如何在他的主人公心田留下悠远的甜美记忆。

在中国,其实茶食的种类繁多,并且因茶叶的种类,个人的喜好而有所差别。以甜的茶食配绿茶;酸甘类的茶食配红茶;咸碱类的茶食配乌龙茶,这是一个大原则。所谓“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

图/南方花艺空间

茶食大约可分为四大类:瓜果类,瓜子、花生、枣子、栗子、梅子、山楂、橄榄、菱角等等。糕饼类,雪片糕、马蹄糕、赤豆糕、核桃酥、凤梨酥等等。糖果类,贡糖、花生糖、芝麻糖、软糖等等。点心类,包子、粽子、饺子、豆腐干、肉干、卤品等等。

其实喝茶吃茶食的场景,最常出现在日常待客,回忆一下,家里有客人来,我们会泡一杯清茶,抓一把瓜子、花生、香榧之类的炒货。

以前的老茶馆,花生瓜子最受欢迎,无处不在。一边喝茶,一边还能看戏听故事。现在很多人在家也习惯没事嗑瓜子喝点茶。

图/黄怡

如今的茶馆里,茶食也更新,品种多了,核桃、栗子、松子、香蕉片、菠萝干,应有尽有,还有美国杏仁、开心果与腰果,一叠叠整体地放在桌上。

而像岭南人在茶楼所谓的'一盅两件',那一盅不必说是茶。

而两件,则可能是两样糕点,也可能是肉食,如蒸凤爪,还会是小吃如肠粉、牛河、烧麦、叉烧包。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喝茶只是搭配简单的糕点。如今看到发现各地这样有烟火气的茶食茶点,大多接地气儿,与我们平日追求的简约禅意似乎相反。

而正是这些充满人间风味的茶食,才使喝茶变得更加有人情味,看似不重要,却是点睛之笔,显得茶桌更加有趣。

那么,你们家乡有什么好吃的茶食?

原标题:在春天的阳光里,被茶食撩了心

来源:茶道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英德红茶,迷人的“中国红”

广东人爱喝茶,广东茶文化缘起唐代,依托着广东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成为了中国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广东人喝茶,从讲究“功夫茶”,到搭配着点心成为一种独特美食文化的“饮早茶”,都是广东人茶文化的积累。茶叶是广东人生活中的一大主角,而广东名茶亦是。

英德拥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山峰为骨,江水为衣,喀斯特地貌是它的点缀。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被英德人应用起来,他们把大大小小的茶场建在了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产出了名扬海外的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问世以来,就以其外形匀称优美、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纯正等特点,与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并称中国三大红茶。

近日,2020国际茶日广东云活动的主会场就设在了英德红茶主产区。作为广东省区域公用品牌,其品牌价值更是达到了272.9亿元。

高贵的出身,曾是英国皇室用茶

1965年10月,本是来广东考察的朱德委员长,却在英德为陈毅元帅做了一回信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时任外交部部长陈毅在朱德考察广东前,嘱托朱德委员长向英德县委领导转告他的话:“连女皇(英国)都喜欢你们英德红茶,一些外国朋友向我要英德茶,你们一定要搞出大名堂来。”

在众多名优茶品中,英德红茶无疑是走得最远的其中一个。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英德红茶便已蜚声国内外。

1963年,英德红茶首次在英国成功拍卖。同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盛大宴会上,用来招待宾客的英德红茶FOP(叶茶一号),受到高度称赞和推崇,并用作皇室礼品用茶,将英德红茶的声誉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那之后,英德红茶便饮誉世界。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鼎盛时期,英德红茶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提供5万担左右红茶出口,年创汇400万?500万美元。

“当时普通红茶出口价格约为1500美元/吨,英德红茶的出口价格更高,均价达到2000美元/吨。”袁学培自豪地表示。在国际上“一炮而红”的英德红茶(红碎茶),被苏联专家评价为“世界上的高级红茶”。国内茶叶专家则表示,英德红茶堪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

据香港《东方日报》报道,截至1996年,英德红茶便已销往德国、英国、美国、波兰、苏丹、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英德红茶的鼎盛时期,英德红茶年产4000多吨,远销至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中国红茶后起之秀、中国红茶之花”的美誉。

“俄罗斯总统普京喝了英德的英红九号红茶说,英德的英红九号红茶非常好,下次到了中国广东再喝这个茶!”在一次采访中,时任清远市市长、现清远市委书记郭锋透露道。

“我们是通过刘少奇的后代,将英德的英红九号红茶送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办公室的。”郭锋说,“我们通过广东商会认识了刘少奇的孙女,她居住在广东的番禺。通过她在俄罗斯举办了一个英德红茶的推介会,她认识了普京的秘书。然后通过普京的秘书把英德的英红九号红茶送到了普京办公室。”

世界高香红茶,官方认证

英德红茶芽头肥壮,外形色泽金黄油润,香气甜花香高锐、毫香显,汤色红亮,滋味甜醇鲜爽,叶底芽头匀整、红亮。英德红茶营养成分也非常丰富,以英红九号为例,茶多酚含量11.015%、氨基酸含量0.782%、茶黄素含量1.514%、茶红素含量11.159%,达到国际高级红茶质量水平。

2019年10月22日,在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英德红茶“世界高香红茶”牌匾。

那么,英德红茶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红茶市场中突出重围,深受消费者喜爱,并获得国际官方认证呢?

首先是英红九号自身优异的品性。英红九号品质优良、产量高、萌芽早、生育期长,发芽密度中等,适制甜香、花香型红条茶和高档出口红碎茶等多种名优红茶产品,是目前公认的加工红茶的优异品种之一。

英德红茶以云南大叶种为主体的选育工作,造成了英德红茶浓强鲜爽的天然口感,正好符合外国人喝茶的口感习惯。而英德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它非凡的香气。这种表现,在加糖加奶后越发明显,更加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其次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在不同季节中存在的较大差异,会引起不同季节的茶叶香气成分的较大差异。在红茶生产上,中国祁门7?8月份由于“类秋旱”的现象,有利于茶叶中钾的积累,对芳香油的形成有利,最终呈现出高香的特点;英德地区9?10月出产的茶叶香气也明显更清扬细锐,这种“秋香”,具有自然、悠长持久的兰花香、毫香和鲜爽的甜香。

国内领先的制茶水平,也至为重要。与国内外其他知名红茶相比,英德红茶具有高于祁红而接近滇红和阿萨姆、肯尼亚红茶的“浓度”,有高于祁红、滇红、大吉岭而达到乌瓦和海南红茶的“强度”,具备祁红、滇红、海红、越南、马来西亚及其他红茶所没有的鲜爽度、花香、艳亮带金圈的茶汤。

英德红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每一项工艺都不能有半点马虎。比如在萎凋时,用新鲜的茶叶制茶才会有鲜爽而愉快的新茶香,如果制作不及时鲜叶红变,红变轻的叶子做茶有熟闷气,红变重的叶子做茶有酸馊味;揉捻时,要求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茶叶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揉捻完要立即解块,否则茶叶温度降不下来会产生熟闷气,影响成茶的香气;

茶叶发酵的程度则最考验制茶师,只有发酵充分,减少青涩味,并产生浓郁的香气,发酵过头汤色暗沉、口感不佳,发酵不足则会青味不褪、缺乏香气;烘干时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称为毛火,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毛火结束后,摊凉后再进行第二次烘干,第二次烘干称为足火,掌握低温慢烤的原则,继续蒸发水分,发展香气,最后茶叶要求含水分4%?5%,气味清爽,不能有高火、烟、焦味等。

2018年,英德红茶制作技艺、擂茶粥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