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喝龙井茶上瘾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喝普洱茶真的会上瘾吗?

  喝普洱茶会上瘾吗,真正的茶友,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旦接触了普洱茶就可能欲罢不能。一天不喝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身心如一的爱上喝普洱茶呢?

  在台湾的普洱茶界更是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普洱茶是所有茶类的最后一站。有一位前辈说:普洱茶在茶类里是独特的存在,有它的个性,不管你之前习惯喝的是哪种茶类,一旦接触了普洱茶后,就很难再喝回去了。从他的回答里,普洱茶似乎是所有喝茶人的最后一站……对于台湾茶界流传的这句话,我确实琢磨了很久,而且越是琢磨越觉得有道理,总结了一些原因。

  1.普洱茶厚重无比

  在当年的时空中,因为只有两大国营厂生产普洱饼茶,所以普洱茶就是勐海茶厂和下关茶厂的代名词,而这两大国营厂所生产的茶饼同时也是“苦涩难耐”的代名词,不过当你仔细品味这些苦涩霸气的厂茶时,却也能惊艳于他们厚重的茶质所带来的口感爆炸所呈现的威力——这种爆炸口感对于刚入门喝茶的新茶友也许无法承受,但是对患有重度茶瘾的老茶人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所以一旦你喝上了普洱茶,再回去喝其他茶类便觉得不甚够力,犹如白开水。

  2.普洱茶派系众多

  一般茶类大多是一种做法一种风味,例如龙井茶讲究飘逸清爽,武夷岩茶注重焙火功夫,正山小种要的是熏香红浓,福鼎白茶取的是清雅秀丽,这些茶类虽然各有特色,但各自的茶汤风格都偏向单一,唯有普洱茶包罗万象,有生茶,有熟茶,有台地拼配,有大树纯料,有干仓,有入仓,有砖沱饼的不同紧压,也有散茶模式,以上不同制程的结合可以创造出各种类型的风味,总有一种适合你的。

  3.普洱茶变化多端

  一般茶类都是品其鲜爽口感,所以大多一出厂便是最佳赏味期,例如绿茶或者乌龙茶(这些茶为了延长最佳赏味期,必须加以真空包装或者放置于冰箱),而武夷岩茶和单丛茶因为有退火问题,其最佳赏味期大概也在2~5年之间,唯有普洱茶讲究的是越陈越香,可以长期陈放,是国家认定没有设定保质期的茶类。

  东莞茶仓

  在普洱茶界,普洱茶也有越陈越香的说法,在某些好茶在某些仓储环境下确实是可以越陈越香的,从新出厂的制程香,经几年的陈放后可以转化为原生香,再经几年后转为木质香,最后转出药香……这个阶段也许漫长,却是变化多端的,也是许多发烧茶友收茶藏茶的最大动力及乐趣。

  普洱茶能够变化多端除了本身茶质优异外,还有赖于良好的仓储环境。而仓储问题也是目前的乱象之一,什么是好的仓储?目前还在众说纷纭的阶段,目前的仓储共识似乎是干燥,通风,少光的环境,但是地域之争确有越演越烈的倾向,北方的人说北方仓储好,南方的人说南方的仓储好,茶山产地的人说云南昆明仓储好,而香港深圳的茶友说还是传统入湿仓的最好(我个人认为台湾仓真的也很好)……到底哪种仓储好?这一点恐怕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了。这也是收藏普洱茶好玩的地方。

  4.普洱茶的投资收益

  普洱茶喝了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随着时间的沉淀越陈越香,其自身的特性赋予了普洱茶以后很大的升值空间。只要茶叶选料讲究,加上拼配得当,升值就可能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且普洱茶圈子里,大量的普洱老茶交易很活跃,投资收藏变现都已经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虽然一直都有人主张普洱茶是用来喝的,不要炒作普洱茶,不要投资收藏普洱茶。但是普洱茶的可以长期存放和存放可以升值的现实,使普洱茶成为一项可以投资收藏的商品。

  现在市面上的一些精品干仓普洱老茶,价值比起当年翻了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案例经常见,这种投资增值属性,也让不少普洱茶爱好者收藏者淘到了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财富增值,这些爱好者们自然就更加对其爱不释手了。

  小茶胡认为,对于有条件的茶友普洱茶投资收藏肯定是没问题的,对于绝大多数茶友来说,普洱茶只是生活消耗品,适当收藏一些,一直都有好茶喝。普洱茶是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事物,每天一杯健康茶,给生活锦上添花,让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

  来源于:老茶资讯,作者:小茶胡

茶,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活力 ——记新昌茶人周焕忠的创业史

自90年代末开始,随着新昌大佛龙井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新昌有很多茶农跳出新昌,到北京、上海、山东、河北、江苏、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开设大佛龙井专卖店。新昌茶界也众所周知,在西安有一位新昌人卖茶20多年了,茶生意做得很大,他叫周焕忠,是新昌镜岭镇建国村人。

今年2月底,我乘参加在咸阳召开的全国茶业经济年会之际,联系了这位新昌茶人。在西安机场他专程赶来接机,见面给我的印象,留着一个很时尚的发型,笑嘻嘻的一口新昌普通话音。他说2023年的新茶陆续开始上市,他已经开始忙碌到产茶区订购新茶,听说我们家乡有人要到咸阳开会,他昨天从茶区特意赶回来迎接我们。

在咸阳和西安的三天中,我们和周焕忠聊得比较多,他为人很憨厚耿直,也不太善于言谈,但聊起如何做茶叶生意他却是滔滔不绝。

因为太穷,他要闯天下

他说,他的家乡建国村,是原来的安山乡,是新昌最穷的一个山区乡。因为山的坡度大,土壤不适合种粮,有地也不能种粮。在计划经济年代,村里人全年靠吃国家返销粮生存,经济收入的来源靠山上的茶树采炒成几元一斤的珠茶谋生,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家家都是贫困户。那个年代村里的强劳力,基本上都跑到江西修路挣点辛苦钱,养家糊口,维持生活。他们家兄弟多,也是过着能吃饱饭就感到很幸福的日子。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脱贫,县里动员茶农开始茶叶品种“圆改扁”的结构调整,村里人炒龙井茶的人多起来了。周焕忠那年21岁,也在村里学习炒龙井,手艺学到了,但炒出来的卖出去也是个问题。开始他也和其他新昌卖茶的人一样,到杭州、上海、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去开店卖大佛龙井,这样二年的经历让他感觉到,都挤在这些省的大城市,面对同样的客户,你争我夺,生意很难做,必须另辟途径。他有了大胆的想法,到西北地区去看看,就这样他把西北的几个大城市走了个遍,考察的结果是西北人都喜欢喝茯茶、普洱茶和红茶,开茶店的也都是经销这些茶类。

周焕忠以他商人灵敏度嗅觉到,“喜欢喝茶的人肯定会喜欢上绿茶,也会喜欢上新昌的大佛龙井,因为我们家乡的龙井茶生长在高山,海拔较高,香气浓郁,滋味甘醇,只要喝过都会上瘾的”,周焕忠一脸自信的表情诉说着他初来西安市打开大佛龙井销路的经历。就这样,他和他老婆一起在西安租下了商铺,开设了“小周大佛龙井专卖店”,开始了他在西安的茶天下。

因为有苦,才能磨砺自我

我们常听人说:好茶总是先涩后香,人生总是苦中藏乐。先甜者,往往后苦,先苦者往往后甜。这些话,也真是周焕忠的人生写照。

周焕忠夫妻,虽然在西安租下了店铺,开张营业,但生意并非如周焕忠所想的那么顺利。在西安这块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首先要招揽顾客。老婆守店,周焕忠不分昼夜、马不停蹄的奔波在西北地区各大城市的茶市茶店,推销大佛龙井。周焕忠聊起这个过程时,他深有触动地说,头二年推销大佛龙井,人家都不知道大佛龙井,也不认可大佛龙井。加上他是一口带有浓浓新昌乡音的普通话,西北人都听不太懂,但看他一脸诚恳憨厚的样子,也都会留下他送的大佛龙井茶样,帮助他推销大佛龙井。创业的开始是艰难的,在外奔波,饿了,面包就着矿泉水充饥,累了,就在来回的客车上打个盹。在周焕忠推销大佛龙井的过程中,也让他更进一步了解了西北人对茶的各种喜好和消费水准。他就根据西北人的特点和偏好,购销适销对路的大佛龙井和其他茶类。就这样,周焕忠不惧艰难不怕困苦,在西安慢慢打开了销路。他说,头二年,虽然艰辛,但并没有亏损,这让他信心倍增。

聊到这里,周焕忠告诉我们,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一定会苦一阵子。所以,苦不是坏事,是考验是磨砺,更是完善和丰满自己的一个必须的过程。

也是这艰辛的磨砺,让他摸索出了经销茶叶的经验:要赢得客户,除了诚信是本以外,关键还是要有受市场欢迎的好品质的茶类品种。当我们问起,我们到你的店铺,看你不但只是做大佛龙井,也在经销其他茶类。周焕忠笑着告诉我们,这也是我在西安创业过程中的一个挑战和磨砺。刚到西安经销茶叶,我只经销大佛龙井茶。龙井茶是绿茶也慢慢被西北人接受,但绿茶的季节性太强,上半年忙碌后下半年就呈现了淡季,我是在西安的大城市开设茶叶批发销售,在销区,经销单一的龙井绿茶,生存不成问题,但要吸引更多的客户,让客户到他的店铺购进龙井茶的同时也能购销到他们需要的茶类,给他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能减少他们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我的客户群体,才能使我的生意越做越大。

“我来自大佛龙井茶的主产区”,周焕忠接着告诉我们,在他出外做生意前也掌握了龙井茶的一些基本知识,但对普洱茶、白茶、红茶和陕西茯茶却是缺乏了解,几乎一窍不通。周焕忠笑着说:但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不懂没关系,“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话是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教导我们的,我跑普洱茶产区拜师学习普洱茶的工艺、到白茶产区了解白茶的特点、到四川、到湖南、到福建、到贵州等产茶区学习不同茶类的知识和技能。一年之中没给自己一点空闲,一年四季都奔波在不同的产茶区。

2017年-2022年,周焕忠在西安市又开设了2家连锁直营店,也连续在陕西、福建、云南开设了3家经销茶叶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周焕忠的年茶叶经销额已近四千万元。他不但是在西北市场经销大佛龙井量最大的经销商,也是在西安茶叶市场经销量最多的茶商之一。

2023年5月,“小周茶叶品牌集合部”与“新昌县群星茶业有限公司”牵手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小周茶叶经销公司”的连锁店,开设“百鸟峥茗”牌大佛龙井销售专柜,开始迈出了大佛龙井企业品牌的营销模式,对提升大佛龙井品牌的标准化以及品牌价值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因为要赢 必须抱团创新

生活就是这样,由于热爱工作,就能忍受寂寞。生命就是这样,由于自我锤炼,就能跨越枯燥。人生就是这样,由于打动自己,就能全情付出。

周焕忠闯天下的经历,让他懂得了,要做成一件事,不但要用心去做,更要用情去付出,才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他的生意做大了,但面对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如何才能稳定发展,尤其2020年至2022年三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消费市场,茶叶市场经销量受到冲击。周焕忠开始思考他的营销方式,夫妻开店,能过上一般较宽松的日子,但不能走得更稳更远。招聘员工一起做,但现代人都有个通病,焦虑感。尤其进入社会后的年青一代。为了个人的得与失,更多的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难以实现而焦虑。周焕忠说,现代的年青人追求的利益更直接更讲实惠。为此,周焕忠决定改变原来的雇佣关系,创新经销模式,让来他公司工作的员工都拥有经销股份,除了固定的工资和销售提成工资以外,让他们投资一定的资金,把公司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让他们不但有稳定的收入,也让他们享受经销的红利。

这个新的经销模式实施后,周焕忠的公司明显提升了业绩,员工由原来的被动打工到主动出力创业绩,从求稳收入到创绩增收的努力工作。在疫情冲击下的茶叶市场,周焕忠的公司不但没有下降茶叶的销售业绩,反而逆势而上创出佳绩。用周焕忠的话来说,要想多赢,必须抱团,要想稳赢,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创新营销手段,共赢是现代营销的趋势和方向。

周焕忠在西安经销茶叶已经整整的20多年了,他也由青年迈入了中年,儿子在西安生也在西安成长,现在在加拿大求学。聊到这里,周焕忠深有感触的说,他吃过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苦中有乐,苦中有情,苦中有甜!这个乐,是他创业虽苦,但苦结成了果,是茶让他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个情,是他人在异乡,虽在陌生的城市,但是“茶”为他和陌生人之间搭起了一座友情的桥梁。无论是否相识,在饮茶的“推杯换盏”间都能结下情谊。高朋满座茶香四溢,情谊跃然于茶杯中,喝茶交友远比酒肉朋友来的真诚;这个甜,是他有一位贤惠美丽善良的老婆,老婆是他家乡临县临村的一位姑娘,当年嫁给他没有嫌弃他家的贫穷,他要到西北创业,她不但鼎力支持,还毅然相伴在异乡与他一起吃苦一起创业,从没有半句怨言和丝毫牢骚,周焕忠很知足也很幸福!

是茶,练就了他过人的机智和敏感;是茶,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是茶,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活力!

(作 者:陈 霞)

来源:中国大佛龙井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小时候不懂茶,长大了就怀念小时候

刚刚离开树枝时,茶叶是活的。

轻盈、鲜嫩、多汁,散逸出绵绵不绝的清香。

与“茶”初遇小时候,我还不怎么会喝茶,平常只以白水、碳酸饮料等解渴,真正喝上茶大概与友人赠送的茶叶有关。它与我熟悉的龙井茶实在很不同,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香气,我相信自己就是被这股清香打动了。

每日清晨,习惯性地往杯子里扔几片叶子,再注上沸腾的热水,一阵热气腾起,干茶叶吸饱了水,那清香四溢,完完全全地释放出来,有增无减。我甚至认为爱茶之人大概就是被此种香气诱惑,以至一杯杯地豪饮下去,在远离自然的年月,如同把整座深山林地装进体内。

茶让人清醒、节制、自知

茶给予疲乏的、衰竭的生命以源源不断的能量,取之不竭。那时候,我还无法理解,茶水喝上去那么苦涩,还会在牙齿上留下黑黑的茶垢,喝多了甚至会睡不着觉,有什么好喝的。可自从接受友人赠送的茶叶后,我也购置了茶具,有模有样地喝起茶来。先是各种绿茶,然后是祁红、滇红、生普和熟普。同是茶叶,每一款茶的口味都不同,有些甚至有天壤之别。我在各种茶汤之间流连,越来越觉得其味隽永,不可预知。

发酵是秘密,亦是魔术

“发酵”是红茶制作技艺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其茶味的最大来源。尽管如此,“发酵”仍是秘密,是茶人的魔术,没有统一的制作流程,更没有一连串循规蹈矩的数据指示。即便是完全经过发酵的红茶,也会因产地、温度、湿度等不同,发酵时间也不尽相同。当新鲜采摘的茶叶拿到手,悉心观察后,便知道它们需要发酵多久,等待时间多久,这是经验,也是茶人的本能。

因茶而心无杂念

有些红茶闻着居然有股兰花香或桂花香,并不是在茶叶里加入兰花或桂花成分,而是茶自身就能散发出那种香味。做茶时要心无杂念,就像创作,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骛。一茶一世界,不是因茶而静心,而是投入其本身,茶不过是其中媒介。做茶和品茶都会上瘾,这其中到底蕴藏着什么魔力?人们无从得知,所以才想去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茶是生机本身

小时候,对茶叶有关的事一无所知,只知道茶是苦的,在喜欢吃甜食的阶段,自然而然对茶感到疏远和迟钝。茶园不像果园或树林,它安静、平缓、一览无余。在某些时刻可充当孩童们的游乐园。从一片鲜叶到一杯茶水,都源于自然,是自然的生机所化。

茶离我的生活很近,触手可及,但多年来却与它呈疏离状态。静下心来细细品一杯茶,从茶水里品出人生百味,还是源于与茶的无意间的邂逅。多年过去了,赠茶之人的心意早已无从辨识,彼此也在茫茫人海中渐行渐远。但闻着从杯里溢出的清香,就似闻到深林洁净、湿润的气息,竟会如此奇妙,多年以前在大自然山林里的记忆居然通过一杯茶回来了。

来源:茶情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