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贺开比班章冰岛

找到约68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帕沙与贺开:昔日的班章之源和布朗茶王,今日的两个老班章“前辈”

以澜沧江流域为核心的彩云之南,环布着三大普洱茶产地:版纳、普洱、临沧。各产地内共分布有七大名山:易武、布朗、勐宋、南糯、勐库、景迈、邦东。

众名山上,又坐落着十大名寨:老班章、冰岛、刮风寨、曼松、昔归、弯弓、老曼峨、那卡、麻黑、困鹿山。这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山头产地,也是世人对名山名寨的主流看法。

然而,名山的光环之下,还有很多知名度不那么高的优质产区,她们是被误解颇深的“新班章”,是革登、莽枝等历史悠久的古茶山,是被囊括在“冰岛五环“内的勐库东西半山,是古茶树众多,但却卖不出价的景迈古茶园。

“茶山秘境”专题第一篇,我们就从昔日的班章之源和布朗茶王开始,讲述那些或赫赫有名,或不为人知的普洱茶山...

帕沙:班章五寨的源头

说到帕沙,不得不提的就是以下三点:第一,帕沙老寨是哈尼族在勐海县的历史定居点,重要程度堪比班章五寨;第二,帕沙的历史异常悠久,老班章就是若干年前从帕沙迁出的;第三,帕沙古茶园多达3000亩左右,树龄也在四五百年。

帕沙村委会位于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境内,一直是哈尼族在勐海县的重要历史定居点,村委会下共辖5个哈尼族寨子,都分布在帕沙山的半山腰,分别是老寨、中寨、新寨、南干和老端,其中最老的帕沙老寨有500多口人,最大的帕沙中寨有上千口人,最小的帕沙新寨也有近200口人。

帕沙五寨中最老的是帕沙老寨,其他四个寨子都是从这里分出来的,但由于没有史料流传,具体的建寨时间已不可考,但依然可以通过哈尼族的分寨习俗推算:过去为了保证族群繁衍生息,所有哈尼族村寨当住户达到100户左右时,便迁出一部分人口,重建新的寨子。

在漫长的岁月中,帕沙老寨迁出了众多人口,有的就在附近建寨,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帕沙五寨,也有远走他乡的,这其中就有如今大名鼎鼎的老班章人,相传当年慷慨善良的“濮满人”人让出了一部分茶树与住处,给了这些从帕沙迁出的哈尼族,这也是老班章明明位于布朗族世居的布朗山,居民却是哈尼族的原因。

而在人口增长缓慢,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古代,帕沙老寨就能分出并发展成七八个寨,一定经过了数代人的开拓与发展,再结合帕沙古茶园茶树大小年代分析,帕沙老寨的历史起码在500年以上。

作为从同族中迁出的村寨,班章也一直与帕沙保持着联系,两个地区之间的存在一条仅供行人通行“林中密道”,从帕沙老寨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走到班盆,走上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老班章,而如果选择开车从帕沙去老班章,必须先回到勐海县城,再沿勐混上布朗山,一来一往起码要三个半小时。这也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帕沙去老班章,走路比开车去更快更近。

帕沙茶的口感与隐忧

如今,班章茶区是公认的“古茶树王国”,而与之相比,帕沙五寨的古茶树资源也毫不逊色,而且相对均衡,每个寨子都有古茶园,经过数百年的栽培生长,这些古茶树已经将帕沙五寨连成了一片,形成了勐海面积最大的古茶园之一,规模可达3000亩,树龄也都在四五百年,其中最老的那棵帕沙茶王树,树围已达2.1米,树龄则在一千年以上。

帕沙的古茶树资源丰富,不仅是因为这里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的气候水土,更得益于哈尼族朴素的植茶理念,这里的茶树不修剪、不施肥、不打药,不翻土,也没有被矮化过,树姿向上,虽说这样会影响茶叶产量和采摘,但能保持古树茶的特质,葱绿繁茂,长势非常好。

古茶树的树根,也比一般树木的根扎得更深,能够吸收地下深层土壤中富集的各种矿物质,经过千百年来大自然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里的古茶树已经具备了抵抗各类病虫害的能力。

帕沙与老班章,在历史上一脉相承,茶叶的内含物质也比较接近,其中帕沙茶的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老班章稍低,咖啡碱的含量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则稍高些,而帕沙茶总体上花香明显,入口甜感好,苦涩较弱,水路较细,水甜香足,滋味醇厚,不过在口感协调度上还是比老班章茶弱些。

而在土壤表现上,帕沙土壤的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都比较高,但酸性偏强,速效钾、速效磷,尤其是交换性镁的含量较低,如果需要改善帕沙茶园土壤的肥力,建议通过配方施肥技术,调整氮、磷、钾肥、有机质和无机质、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比例。

(注:交换性镁,即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镁离子(Mg2+),指植物可以利用的镁,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植物有重要的生理代谢作用。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和叶绿素a、b,类胡萝卜含量下降,叶片褪绿,对CO2的同化能力下降,光合能力下降。镁还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化剂,关系到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如果说帕沙是在历史上与班章茶息息相关,那贺开在地位上就是班章茶的“前辈”,实际上在班章茶兴起之前,说起布朗茶,人们往往会想起的是“贺开”。

贺开:昔日的布朗茶王

贺开一词为傣语音译,意为“坝子的源头",这里北达南糯,南连广别,西抵勐混,东邻帕沙,从山脉走形来看,仍处布朗山一脉,从古树茶资源来看,则是在版纳都排的上号的古茶区。有趣的是,贺开古茶区在西双版纳一般被称为贺开山,在普洱则被称为曼弄山,如此一来,普洱人不知贺开,版纳人不知曼弄,外界人也不知道它们其实同在一个茶区。

贺开在行政上为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下辖9个自然村,其中6个拉祜族村寨,2个傣族村寨,1个爱伲族村寨,而古树茶资源则主要分布在贺开古茶山的核心区曼弄老寨、曼迈老寨、曼弄新寨(排名有先后)这三个拉祜族寨子,总面积可达8000亩,是云南连片面积最大的一处古茶园,其中曼弄老寨还有一棵“茶王”8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  

而这片古茶园的起源,可追溯到明代中后期,拉祜族从澜沧、思茅等地迁入版纳的勐宋和贺开等地,在接手管理布朗族抛荒茶园的同时,开始有计划、有规模地种植茶叶。

虽然贺开的茶叶资源分布不均,且呈现出多民族杂居的局面,但各村寨彼此十分和谐,习俗上也有一定融合,尤其是茶方面,这里随处可见冬瓜猪和走地鸡,古茶树种进了院子里,正可谓“寨中有茶,茶中有寨”。

贺开的古茶园不仅大,生物多样性也保持地非常好,这里有连绵十余里的古茶树群落,也有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等杂木树,以及飞机草等植物,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贺开的土地质量,这里的土壤属于布朗山“标配”的砖红色土壤,pH值在4一5.5之间,而且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也很丰富,保肥保水的能力都很强,也是茶树最喜欢的微酸性肥沃土壤。

得天独厚的水土条件,也让贺开成了布朗山最先出名的茶寨之一,当时人们认为贺开茶的滋味香气十足,苦涩不显,回甘极好,并通过人传人将贺开捧上了茶王的宝座,尤其是在普洱茶爆火的2006年,贺开茶还曾经历过火箭般上涨的时期。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老班章、老曼峨等霸道苦茶的强势崛起,贺开茶逐渐退居二线,而在具体口感上,贺开茶总体上虽香气高扬,汤质饱满,但由于游离氨基酸含量略低,口感不如老班章茶饱满,涩显于苦,而且酯型儿茶素也低于老曼峨茶,苦涩和回甘也不如老曼峨,虽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但也足够均衡,再加上这里肥沃的土塘,相信贺开茶还会重新崛起。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元昌复兴沙龙回顾

4月13日,正值傣族泼水节来临之际,

一群资深茶人相聚在告庄福元昌,

一起讲述这个春天的茶山故事。

告庄有700多家茶叶店,

此刻,正是忙春茶的时候,

本地茶商与外地茶商都将告庄作为中转节点,

向东可去古六山,向西可去江内六山。

茶山的见闻、茶商的思考,

在第127期复兴沙龙上有了新的表达。

聂素娥:今天来的都是很资深的茶人,恰巧今天又是傣历新年,非常高兴各位莅临福元昌告庄体验店参加由周老师亲自主持的复兴沙龙。今天报名参加沙龙的茶友很多,但是好多都被堵在了路上。我们边聊边等其他茶友。

黄总、陈总也是非常资深的做茶人,跟我们一样,很早就跑茶山。我们是版纳人,2005年就在南糯山建了第一个茶厂,算起来我们真正跑茶山是从2004年开始的。今天晚上我们喝的是2018年的两款小产区头春茶:一款是易武茶区的代表,一款是布朗山的代表,我先不说是哪个小产区,正好“一柔一刚”。

刚刚在跟陈总聊到了,其实在西双版纳,我们作为本地人,我们是最早跑茶山的那一批人。2004年开始跑茶山,但是就像陈总说的以前上茶山完全就是“玩”,不像现在会为了追求更极致的茶,不断地跑。以前都是百家茶,黄总应该也是最了解这个情况。大家分寨子分得不那么清楚,去到布朗山,以前我们就是贺开、新班章、班盆、老班章、老曼峨这一条线收回来,没有名山名寨的概念,混拢全部做成一款“布朗”茶,不像现在,每个寨子甚至每个茶园分得那么细致。

我们04年最早跑南糯山跑得最多,当时太喜欢南糯山的生态环境,就在南糯山建了第一个茶厂。这么多年,其实更细化的去跑茶山,是在“古树纯料”兴起后,茶友们的关注和市场需要一些更精细化的产品,我们细分茶园。我们长期深居原产地,这几年看着市场起起落落,也在茶友们对古树普洱的这条追寻之路上一同感受。福元昌一直专注“正山纯料”,以前做的是大产区的概念,“南糯”就做成“大南糯”“布朗”就做成“大布朗”,没有去划分寨子。

这几年,精分寨子,精选茶园,着力打造品牌。其实伴随着这几年的跑山,我们也看到了茶叶更精细化之后,茶农炒茶制茶的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茶农的成长,在工艺是上已经非常成熟了,把茶交给他们来做是非常放心的。现在,我们更多的心血是花在品牌的打造上。在山上建初制所,建立自己的茶园基地,找一些更精细的原料。我们生在原产区,长年累月深入产地,细分茶园,我们对茶山的茶园有更全面的了解。尤其是这两年,我们会更追求茶树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国有林里面的茶园我们会非常偏爱。在品牌的打造上,我们通过去细分精分茶园,立足茶山。

2008年,我们就在贺开建立毛茶初制所,去年,我们建立贺开博物馆,并做了民宿,这个博物馆是我们真正扎根茶山的见证。2013年,我们在南糯山开始建立自己的茶园基地。并陆续在易武、倚邦建立古茶园基地。今年还有个在茶山建茶仓的计划,这些都是我们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想要去掌握掌控一些山头的资源为我们自己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这么多年茶山跑下来,现在我们把所有的经验跟积累放在品牌的打造上。对于一个品牌,我们仍然要讲原料,讲工艺,但是这些对我们常年在产区的人来说,都不是重点了。未来,我们希望给大家呈现更多的东西,属于福元昌老字号的一些标签。比如,我们的“老字号味道”,今年在茶山建茶仓的计划,我们称为“茶山仓”。在原料跟工艺日渐成熟后,茶仓是一个未来发展更精细化的追求,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因为现在市场上更多的是“广东仓”“东莞仓”“昆明仓”,其实我觉得在西双版纳藏茶就非常好。对此我们是有做过研究了,比如景洪,我们所有从2000年左右开始做的产品都放在景洪仓储,我觉得景洪就非常适合于藏茶,在我们自己手中储存下来的这些纯料茶的品质,口感都非常理想。

2018年,我们福元昌在做好扎根茶山的各种准备后,会更深入的去研究“茶山仓”,我觉得这个是体现一个品牌价值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将来,无论哪里的茶友喝到的,不管是福元昌还是益木堂的,10年或20年的老茶,我们存放在版纳的老茶,品质就是那么好。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品牌的未来,是更精准,更个体化的品牌体验。

作为福元昌,一个是茶山资源,一个是古茶基地建设,再个就是扎根茶山的情怀。将来,我们有自己的仓,既有当季新茶,又有当地特色仓储的老茶,都是福元昌“老字号的味道”。普洱茶有那么好的生长生态环境,我们当地有那么优良的自然环境,我一直说的“生于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它的第二次生命也应该在版纳得到升华。”所以这个茶山仓,我们今年开始打造,也许会在南糯山,也许会在贺开,3年,5年,10年我们便会看到它的效果。

那天我跟黄总交流我们要一起干,以后我们在西双版纳的“茶山仓”,可能会比“广东仓”更个性,更受欢迎。我就希望我们福元昌的粉丝茶友,将来能够喝到我们在茶山满满负氧离子的自然环境中,转化出来的各种老茶,我觉得这也是普洱茶品牌以后的一个方向,今天来的都是资深茶人,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会更有价值。

作为我们品牌,我自己的定位是:深耕茶山,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最后要给茶友们呈现一款什么样的产品。今天挑选了易武和布朗的头春古树来跟大家分享,我们也可以聊聊工艺,品鉴一下小产区茶的特点,接下来请周老师来跟我们聊聊。

周重林:董事长的话很有意思“如何让资深的老字号喝出老味道”,仓储很重要。今天来的都是老茶人,我也是03年上茶山,那时候我写的不是茶书,是旅游的书,从一棵树写西双版纳的人文,一片叶子。但是现在就发现不同了,以前是神奇的西双版纳然后才到茶树,但是现在是先讲到一颗茶树,再到西双版纳。现在大家在告庄,这个这个地方有700多家的茶店,就这么小的一个地方,这多可怕啊。就是因为茶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产物,过去我们西双版纳哪有人提到茶。像聂董事长有这样的意识,陈总这样做了多年的本地人,黄总为代表的外地人都在做这样一件事非常难得可贵。

大家都有一种责任,就是从守护版纳的树开始到守护它出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过去这是一个漫长的产业链,要多地,多种合作。但现在不一样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投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做这件事,茶叶的确让我们挣到一点钱了,让当地产区,茶农赚到了钱,也改变了以前产区不产茶的局面。就今年过完年我第一次上古茶山就是去了贺开,去了福元昌贺开茶山博物馆,非常棒,走的时候真的是依依不舍。每次上茶山你都可以看到它惊喜的变化,这是让人留恋的一个重要的地方。

云南茶跟其他地方的茶不一样,那里的古茶树很值得去看去研究。像是福建茶,例如福鼎,每一年都会邀请明星,靠名人来推动茶。但是云南不是这样的。像是李亚鹏前几天到冰岛,别人都会想他是来蹭冰岛的流量呢。很多茶区要靠明星来拉动,只有云南,所有人都是茶树的陪衬。老班章茶王树年年都是明星,其他人都是过客,只有那棵树屹立千百年不倒。所以很不容易的,这也是云南茶树价值的体现。过去都加都去看南糯山那颗800多年的茶树后来死掉了,又跑去看巴达那颗1700多年。所以可以这么说如果老班章没有那颗茶王树人流量会减一大半。

现在所有人都要去拍照合影发朋友圈。我是不知道能不能活到150岁但是至少我可以有机会喝到自己藏的茶,这真的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在自己手上看着它变化,这就回到了聂董事长之前提到的从原产地的茶树保护到原产地的仓储。所以,一杯好茶,首先是要从原产地开始,从古茶树开始,从仓储开始。在我们国家,做茶一直是纯料,拼配市英国搞出来的。讲究一种纯料一种味道,更纯粹。

拼配不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传统是正山纯料,就像福元昌一直所追求的。“易武正山”就是易武正山,不是坝区不是江城茶。正山就是我们传统的一山一味,一个地方生产一个东西,我到茶山跑了那么多年,今年已经是第五次来了。同样的地方,每次去的感觉不一样。不同人的视觉,看到不一样的感觉。同一款茶不同时期喝有不同的味道,跟不同的人喝有不同的感觉。就是每一天看到的茶山都是不一样的感觉,云南这方山水有太多的未知。

一山一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守住那些古茶树,守住老字号,因为就是一种传承,就像一说到余福生福元昌整个印象就出来了。古六山茶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故事。在我看来最好的普洱茶时期不是过去的皇帝贡茶而是眼前,记录好这个时代,守护好我们的东西守护者其实也对,我们叫“守山人”“守茶人”“守号人”不管是守什么就是要能够守得住。无论过了多少年,后人都会称赞我们现在的坚守。

在这个时代做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使命,我的使命是记录这个时代,聂总的使命就是发展老字号。

聂素娥:关于茶每次都可以聊很多,周老师说得好:守茶人,守山人,守号人。那么好的茶山资源,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去坚守,然后要把自己的品牌以什么样的理念与方式呈现给茶友。这种呈现方式非常重要。每个人的理念不一样,表现形式也就不一样,比如福元昌和益木堂。我们都相互关注,相互学习,把更多的好茶,尽可能的呈现给大家。普洱茶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很多不好的观念会扭转的。

周重林:其实可以让茶客自己选择茶,什么人喜欢什么茶,可以大家自己用身体做选择。

聂素娥:茶友对品质要求越高,相应的对我们企业提出的要求也就越高。作为品牌更多的要去思考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给茶友呈现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去赢得市场,这几年我们就是主打正山纯料,做好做实每个山头小区域的茶。但现在对山头的竞争很大,价格、品质在竞争中都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所以我们已经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和毛茶初制所,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源头上保证品质。市场总会给我带来不同时期的引导和思考。

黄总:我先说一下,我与老字号福元昌的故事,其实我很早就认识你们了。那天还喝了福元昌的二款熟茶,非常好。你们的家具厂我去过,博物馆我也去过。很感慨,福元昌能够有这么多的点,我也在感叹,我什么时候也才能有啊。福元昌做产品很成功,给我很多启发。品种齐全,年份齐全,我们有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茶农有茶农应该做的事情。就像我做了一款产品,如何在它的产品名称,包装,品质等各个方面来传递出品牌的意思,这个才是我们区别去茶农等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益木堂有款产品叫“年华如锦”,就是把各个不同年份的,不同山头的黄片做在一起的,这个定位让这款产品很受市场的欢迎,一下子就卖断货了,这就是我理解的产品,跟茶农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益木堂的标识上就带着“茶仓”,当时的理念就是“仓”里有品种齐全,年份齐全的各种茶。跟聂总的想法一样。

聂素娥:黄总的品牌做得很好,自己做文案,名字自己取。从产品定位,到走向市场,都很不错。这都是我们要向你学习的地方。

陈天福:我原来是做橡胶的,现在转行来做茶了。走了不少弯路,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做茶方式,现在也开始自己卖茶了。

聂素娥:陈总是本地很有实力的人,所以以前有资本去大规模的收茶,玩茶。

陈天福:其实那时候,自己也不懂,人家说什么好就买什么,现在是把兴趣当成自己的事业。做茶就需要这样,如果我把这个当成一门生意,其实说实话,还不如做橡胶呢!

茶行业没有太多的标准,茶圈子也没有标准,对于信誉啊,契约精神啊都不讲究,所以,在前期坚持自己的想法,往往会很困惑。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坚持,我相信,古茶树的春天肯定是来了,因为所有体验过的茶友都会有良性的反馈,这一点很重要,茶是个体验性质的产品,客户体验好了,自然会购买,然后帮你做口碑传播。现在行业产品品质不稳定,茶友寻找好茶的意愿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坚守品质,最后终会被这些茶友找到你的。

聂素娥:陈总以前是橡胶行业的巨头,其实我内心是非常希望有更多其他行业跨界过来的成功人士进入茶行业的。他们有雄厚的资金,有成熟的实业经营思维与经验,他们进来,对于我们普洱茶将会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拉动性力量。我做茶以来,其实也走了不少弯路,十年前,也还是能收到好茶的,但以前资金不足,收点茶捉襟见肘的,这十年来,也是有很多辛酸的。

周重林:对了,关于茶商茶友收茶,其实最近我们茶业复兴发布了一片文章,就是洪漠如写的那篇《“资源诅咒”焦虑里的茶叶“难民”》,我后来是建议难民头上那个双引号能圈大一点,“茶叶难民”其实是个专有名词,很多茶友都在反应,这篇文章写到他们心底里去了。

茶友彭先生:其实我就是“茶叶难民”,我做茶交了很多学费,但我本人很喜欢普洱茶。跑茶山的事情,我原来其实也没有概念,外地茶和版纳茶究竟有什么不同。冒着生命危险,一路艰辛做出来普洱茶,值得我们珍惜每一片茶叶。

聂素娥:有人认为一万一公斤的茶很贵,但是一百一包的烟更贵,换算到每泡,确实如此。其实等你真正到了茶山,大家可能就会感觉到,古树茶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贵。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关注普洱茶了,也有资本大鳄开始在本地参与茶行业。我希望普洱茶能够健康发展,无论是新茶,还是在原产地建仓,保留下自己独有的味道。

周重林:对,普洱茶的仓储很重要,其实很多爱茶人和从业多年的茶商,都有属于自己的仓储吨位,只是大家没有统计。我们正在策划,将来我们其实可以来搞一个仓储论坛,对比一下大家仓库里的宝贝。

聂素娥:是的,我们每年新茶一出来,其实都会不自觉的入手很多货,看到好的,就想留。我们的现金都换成了茶,所以对于“茶叶难民”,我们是深有体会的。当然,像周老师这样的角色,其使命就是穿针引线,把当代做茶的人串起来。记录普洱茶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做一个见证者和记录者。对于一个老字号品牌来说,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每一步都尤为重要,守山,守茶,守初心,老字号的复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跟着茶邦走茶乡,走进龙园号游学老班章

第一站:龙园号参观学习,说到龙圆号很多人和我一样肯定不知道,但是说起近年来在市场销售火热的碎银子大家肯定知道,这比碎银子高一个等级的金不换估计知道的人又不是很多,但资深的普洱茶友肯定知道这句话,生茶老班章,熟茶金不换,这个熟茶金不换、碎银子是龙园号首创形成市场的。


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栽培、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是西双版纳州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也是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公司品牌“龙园号”是云南省著名商标,2006年荣获“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称号,2008年荣获“中国普洱茶十大畅销品牌”称号。公司坐落在风景怡人的云南西双版纳。公司的前身是国营大渡岗龙园茶厂,创建于1999年,2003年11月经西双版纳州政府批准扩建为茶业有限公司。



我们上午还参观了西双版纳古茶山茶叶博物馆,在这里有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茶柱,这里有长达11.5米的大板茶桌,这是我见过最大最长的单体大茶桌,这里的普洱堆积成山,也许是国营茶企的基因原因,成吨的柱、砖还有那一堆一堆的瓜,有钱任性,这有茶的人更任性……


喝茶学习是我们每到一处必须的功课,第一泡生普大家都默默的品味着,也许是参观了一上午,终于有茶喝,大家都只顾喝茶了,第二泡金不换,是我期待的,肯定也是大家期待的,当我们喝了头二泡后,大家一致认为喝到了糯米香,金不换有三香:糯香、醇香、陈香,龙圆号安康经理仔细的介绍了金不换的工艺和品质特征,这糯米香是用糯香叶和茶一起熏蒸而成,这金不换碎银子都是经过三次发酵而成。


大家从熟普后发酵工艺流程,到普洱存放环境对其后发酵的影响深度和安康经理进行交流互动,我发现这安经理应该是专注普洱很多年,专业知识丰富,从理论到实践每个环节都有全面了解,我很佩服这个年轻人,感谢他上午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讲解。


离开龙圆号,我们赶往勐海,中午在勐混的一个农家乐用餐,这中午的农家菜很地道,鸡肯定是茶园的跑步鸡,这鸡汤好喝,鱼也好吃,可惜没有肉吃,据说这里被非洲瘟给闹的,停止了猪肉的市场供应,实在是遗憾……吃饭期间,勐海银椿芽茶业的谭老板帮我们普及了云南茶的发展历史,以及布朗山贺开茶区的特点和特色,谭总还给我们每个学员发了品鉴样品,真的很用心,谢谢谭总的好茶。


吃饱喝足,前往贺开古茶山,我二年前到过这里,当时还在一茶农家众筹鲜叶自己炒茶,这贺开茶园建了游步道,还搞了个瞭望台,登高望远,贺开古茶山一览无遗……这贺开古茶园1.6万亩,存有古茶树200多万株,这个数据比冰岛多了几十倍啊……现整个布朗茶区的价格也逐年攀升,拥有这200多万株古树茶,肯定要变新土豪了……

驱车路过班盆,来到老班章,这里的道路已经全部硬化,原来要四驱才能爬上的茶山,现在开着大巴都能到达,我二年前留下遗憾没能到老班章朝圣,今天终于如愿,到达现场后,反而没有了当初的冲动,只是感觉这中国土豪第一村的村容村貌真的不怎么样,建议他们要去我们江浙一带去看看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把这中国普洱茶第一村建设的更美好……同行的严总建议他们要把村子建的有浓郁民族特色,要有远景的整体规划!



我们一行为老班章带来了阵阵的雷雨,我们冒着雨去拜访那传说中的老班章茶树王,据说去年此树的釆摘权被68万拍卖,正因为这样的急功近利的行为,让这棵古树已经无法忍受全年无休的采摘,表现的不堪重负,加上今年的干旱影响,我们看到的古树似乎在流泪……同行的一位姐姐说看了这棵茶王树,她的心情很沉重,她说她似乎看到自己将来老去的无奈和悲伤……



本来要在老班章49号进行品鉴学习活动,由于受雷击影响停电,只能到布易班公司进行品鉴,晚上大家在美琳姐姐的要求下,净手品茶,仪式感超强。从老班章茶王地2019新茶开始,泡的认真,喝的也认真,姐夫的要求更认真,要求每个人喝了以后要谈各自的品鉴感觉,除了香以外,这味道有汤感、味感,还有古树带来的体感,我这菜鸟级的也开始跟大虾们去品味那普洱给人带来的体感。难得的机会,大家一泡喝完,又是一泡,从2019,喝到2018,这可是老班章茶王地的古树普洱啊!大家完全忘记了时间,沉浸在哪老班章的故事里!

感谢龙园茶业、感谢银椿芽茶业,感谢那村布易班茶业。还是老规矩,找来两年前的日记!


2017年跟着茶邦走茶乡,走进布朗山茶区

导读

跟着茶邦走茶乡,这一路走来,感觉茶邦秘书处组织这样的活动,前期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当地的茶企茶农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我代表这次参与活动所有人员,表示感谢,感恩我们在云南访茶游学路上有你们的帮助和支持。

明天要去临沧茶区了,有好多茶友即将结束这次的茶旅之行返程,欢迎大家有机会去我们中国美丽乡村--安吉走走,去访我们的安吉白茶,吃竹笋哈。


一大早起来,换了越野车队,开始了我们的布朗山茶区之行,按照计划,今天我们要去茶人心中的普洱圣地--老班章,要去老曼娥,要去新班章,还要去贺开古茶山。

第一站:老曼娥,云南的山路都是一样,山路十八弯,车在山顶行,看着慢坡的茶树,感受了云南茶园的震撼,以前我总是向我们的客户介绍,我们安吉的茶园如何的美,看了云南的茶园才叫震撼,我们那最多也就是个小家碧玉而已。到达老曼娥,一路同车的浙江老乡埋怨这里的老百姓为什么都在建设水泥结构,不用原生态的木结构,可能是刚刚脱贫,脱离了那木结构,向往那高楼大厦,楼上楼下的生活呢。

喝茶是到达每个地方必不可少的功课,这老曼娥我听说过,昨天一个同行的茶友,她喝了老曼娥,说这老曼娥很苦,但会突然的化开了,也许这就是普洱的魅力吧,我一直在寻找她说的苦底迅速的化开,可越喝越苦,苦到了肚子里,也没有见到突然化开的感觉。估计再喝两年,再练两年,会感悟到苦突然化开的感觉吧。


中午在新班章吃了午饭,这次又是在哈尼族用餐,又见到了那鸡炖的粥,好在今天老板在加粥的时候是端出去加的,否则我又要想到第一天拿桶加粥的场景了。

午饭后喝茶,全是班章的茶品,有个班章老寨最贵,我也没有喝出什么感觉,我喝了还是感觉那最便宜的所谓班章黄金叶(其实就是捡出的大叶子)好喝,因为他的苦涩味最轻,满嘴的甜味。我发了个朋友圈,说我今天上老班章,如果我要是爱上这老班章的味道,估计要破产了,因为老班章最便宜要6000一公斤批发。有茶友回复我,让我放心,不会破产,估计我不会爱上老班章的味道,因为他也是有较强的苦涩味,后来我了解,这布朗山茶区的茶品,都有浓郁的苦涩味,但这个苦是化的开的,而且化开的时间很短,反正我说了,这化得开是个什么感觉,我还是不知道,我还是喜欢在斗记喝的那个古树单株的2号茶品。

离开新班章,本来要去老班章,可是由于昨天晚上的大雨,我们的7辆越野车,四辆是两驱的,只有3辆是四驱的,我恰好坐在两驱的车上,也只好给自己找个理由说,上天安排让我留下遗憾,好为下次再来版纳访茶找个理由吧。我们只能留下遗憾,去了下一个地点:贺开古茶园。


第三站:贺开古茶园,一路上山,两旁是贺开古茶园和六大茶山的大石头路牌,在古茶园的旁边,六大茶山公司建了一个拉祜族的茶旅游的体验中心,还在建设中,我是在上次深夜茶课堂上听过六大茶山创始人阮殿蓉老师的讲座,也就是这次讲座我知道了勐海茶厂的前世今生,知道了一些普洱传世茶品的来龙去脉,今天终于见到了六大茶山的贺开古茶山基地。

在贺开一家茶厂,看到了普洱古树的鲜叶原料,估计是老板特地让人采摘来给我们体验的,这正好填补了我们没有上去老班章的遗憾,我们可以体验手工炒茶的感受,说实在的,我一直想看看普洱手工制作的过程,没有去老班章的茶友,全部摆拍这普洱手工炒茶的靓照,而且众筹了这批茶品,自己炒的茶肯定好喝。

看看我摆拍的这个炒茶的姿势,还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我了解到了普洱杀青环节的核心,不是开始杀青的环节,而是杀青完成后的做香的过程,捂焖、和透气轻抛是关键所在。几焖几抛是核心。


后记:今天我还在寻找滇红,在和茶农讨论的过程中,了解了最近几年晒红在市场慢慢的热了起来,我发现这个晒红更加符合后期发酵的理论,从鲜叶原料萎凋、到揉捻、到发酵、再到晒干,这个过程中,这片叶子没有受到40度以上温度的洗礼,也就是说,他的细胞壁里的活性酶一点都没有受到损失,他可以通过环境条件,进行相应的转化!云南晒红应该比云南普洱更能体现时间对他的品质影响。这个是我今天感悟的!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