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黑茶直销怎么快速发展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75 秒)

对话ChatGPT:关于中国茶的二十个问题

什么是ChatGPT?

ChatGPT是一个大型的语言模型,在超级的算力下能够通过文本数据训练和算法生成答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可以模拟人类对话方式的智能聊天机器人。

2月以来,ChatGPT在中文互联网爆火,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关于ChatGPT的一切细枝末节,就像曾经的“元宇宙”“数字藏品”“区块链”……风行的ChatGPT,让各行各业窥见了关于未来的可能性,茶行业也不例外。ChatGPT可以运用在茶业的哪些方面?可能会给茶业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冲击?对于茶行业的发展情况、未来趋势、下一个风口……ChatGPT又有哪些看法?

△图片来源:OpenAI官网截图

为了深入探讨这些疑问,“说茶”特此“对话”处于关注焦点之中的ChatGPT,为你解答AI如何看待茶业。

ChatGPT眼中的茶行业

AI眼中的茶行业究竟是怎么一种景况?先来听听ChatGPT的真实表达。

说茶:你了解茶行业,了解中国茶吗?

ChatGPT:

是的,我了解茶行业和中国茶。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和历史,其中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茶,如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茶生产国和茶出口国。如果您有具体问题需要询问,我将尽力回答。

说茶:你如何看待当下的茶行业?

ChatGPT:

作为一个AI模型,我不具有个人情感和观点,但我可以根据我所存储的数据告诉您关于当下茶行业的情况。

当下,茶行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茶作为日常饮品。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茶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例如,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线上销售渠道购买茶,这也为茶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然而,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传统的茶生产方式存在着环境和社会问题,这需要相关的政策和技术的支持来解决。此外,茶行业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总的来说,当下的茶行业是充满活力和机会的,但同时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

说茶:展开说说茶产业存在哪些发展优势与不足?

ChatGPT:

茶产业存在如下发展优势:

1、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2、广泛的消费群体:茶是全球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消费群体广泛。

3、高营养价值: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贡献。

4、多样化的品种:中国茶有着多样化的品种,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线上销售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线上销售渠道的发展也为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然而,茶产业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传统生产方式的限制:许多传统的茶生产方式存在着环境和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相关技术和政策的支持来解决。

2、竞争激烈:茶产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竞争力。

3、品质不稳定:由于茶生产的复杂性,加上部分生产者的生产管理不足,导致茶的品质不稳定,难以保证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4、传统营销手段陈旧:许多茶企业依然依靠传统的营销手段,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营销效果。

5、缺乏标准化:茶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导致茶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影响消费者对茶产品的信任。

以上就是茶产业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茶产业需要不断努力,通过改进生产方式、创新营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来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

说茶:全世界范围内,中国茶的知名度和流行性如何?

ChatGPT:

中国茶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流行性。中国茶文化悠久,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对中国茶文化的关注。此外,中国茶的多样性和独特的香味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茶也逐渐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并在世界上广泛销售。例如,中国的绿茶、龙井、普洱等品种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许多国家也在不断提高对中国茶的重视程度,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推广中国茶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中国茶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流行性,并且在不断提高和扩大。

说茶:ChatGPT可以运用在茶产业的哪些方面?

ChatGPT:

ChatGPT可以在茶产业的以下方面运用:

1、客服咨询:可以用来提供客户有关茶产品、配料、生产流程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客户解答疑问,提高客户满意度。

2、品牌宣传:可以用来进行茶产品的品牌宣传,通过聊天的方式向客户介绍产品的特点、优势和卖点,增加客户对品牌的了解。

3、订单处理:可以用来提供在线订单处理服务,帮助客户快速、方便地完成订单,提高客户体验。

4、数据分析:可以利用ChatGPT对茶产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客户偏好、竞争情况等,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5、茶知识教育:可以用来向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关茶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茶的历史、文化、品种、饮用方式等,增强对茶的了解。

这些只是ChatGPT在茶产业中的一些应用方向,在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茶业发展的未来风口与隐忧

2023年,是茶业升级蜕变的关键之年。人工智能视野下,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有哪些解法?

说茶:茶业的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ChatGPT:

预测茶业的下一个风口是很困难的,但是,目前茶业的一些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的风口如下:

1、健康饮茶: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饮茶可以带来的保健功效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健康饮茶或许是茶业的下一个风口。

2、智能化饮茶: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饮茶设备、智能化饮茶服务等将受到更多关注,这也是茶业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

3、品牌化饮茶:饮茶市场日益成熟,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品牌化饮茶将成为茶业的发展趋势。

4、原产地直销:随着网络的普及,茶业将不受地域的限制,原产地直销或许是茶业的下一个风口。

5、环保饮茶: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环保饮茶将成为茶业的新趋势。

以上只是茶业的一些发展趋势和未来的风口,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有所不同。

说茶:后疫情时代,茶产业可能存在哪些发展机遇与挑战?

ChatGPT:

机遇:

1、线上销售渠道的扩大:随着人们对线上购物的需求不断增加,线上销售渠道对茶产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2、健康饮茶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对饮茶健康益处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3、智能化饮茶设备推广: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饮茶设备的推广也将带来更多的商机。

挑战:

1、竞争激烈:由于茶产业的发展速度快,竞争激烈。

2、企业质量问题:有些企业质量控制不到位,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3、数字化营销投入不足:有些企业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精力进行数字化营销,导致在线销售不够强劲。

总的来说,茶产业在后疫情时代仍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发挥优势,保持竞争力。

说茶:2023年,哪一个茶品类最有可能爆火?

ChatGPT:

很抱歉,我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不具备预测未来市场趋势的能力。但是可以说,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对绿茶、白茶、普洱茶等传统茶品类的追求,这些茶品类仍将继续保持高人气。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饮茶设备等新兴茶品类也有可能成为市场的热点。

说茶:展开说说绿茶、白茶、普洱茶这些茶品类的增值空间有多大?

ChatGPT:

绿茶、白茶、普洱茶等传统茶品类在茶产业中仍具有广阔的增值空间。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传统茶品类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茶品类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高涨。同时,茶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比如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推出更丰富的产品口味、提升产品品质等等,这些举措均可提高这些茶品类的增值空间。

此外,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生产国,中国茶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对中国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将带来更多的增值机会。

说茶: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当下,哪种茶企业更能挺过这波衰退周期?

ChatGPT:

全球经济面临衰退期间,任何茶企业都可能面临挑战。不同的茶企业在经济衰退期间的表现可能不同,关键因素包括其产品线的多样性、市场需求、财务状况和应对策略等。

但一般来说,拥有多样性产品线和稳定的市场需求的茶企业可能更容易应对经济衰退期间的压力。此外,对环境友好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投入,也有助于增加茶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茶企业如果能够在经济衰退期间及时调整战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还是有很大机会挺过这波衰退周期的。

说茶:对于茶业的高质量发展,你还有哪些建议?

ChatGPT:

对于茶业的高质量发展,我认为以下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1、把握市场需求: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调研,开发适合当下市场需求的茶产品,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2、科技支持:茶业应利用现代科技,提高茶的生产效率,提升质量。

3、强化品牌:茶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保护茶文化:茶业应把握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护中华茶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影响力。

5、绿色生产:茶业应实施绿色生产,提高茶的品质,保护环境。

6、品牌国际化:茶业应加速品牌国际化,提高中国茶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

关于茶业的任何问题

ChatGPT真的“知无不答”吗?

如果将这些茶叶相关问题再度细化,ChatGPT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说茶:可以对茶叶消费人群做一个分析吗?

ChatGPT:

茶叶消费人群是多样的,不同的茶品种、价格、饮用场景和宣传渠道都可能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一般来说,茶叶消费人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茶饮文化爱好者:他们对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和饮茶习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常选择高品质的茶叶,欣赏茶的味道、香气、色泽以及泡茶的过程。

2、健康追求者:他们认为茶是一种健康饮品,饮用茶可以减少健康风险,帮助提高身体免疫力,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对健康有益的茶叶,如绿茶、白茶、黑茶等。

3、享受生活者:他们喜欢通过饮茶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可能更喜欢柔和的茶香、清新的味道,如花茶、柚子茶等。

4、消费升级者:他们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消费升级来增加生活品质。他们喜欢探索不同种类的茶叶,并且愿意为获得更好的饮茶体验付出更多的金钱。

说茶:中国各个省份的人都爱喝什么茶?

ChatGPT:

不同的地域和人群对于茶的喜好不同,也影响了各个省份的茶饮文化。但一般来说,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更喜欢喝绿茶,如上海、浙江等地;中南地区更喜欢喝红茶,如湖南、江西等地;西南地区更喜欢喝普洱茶,如云南、四川等地。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茶饮文化的了解也不断提高,因此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地域,更加喜欢多样化的茶饮体验。

说茶:全世界范围内有哪些较为出名的茶产区,都流行什么茶类?

ChatGPT:

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著名的茶产区,各自流行不同的茶类。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茶产区及其相关信息:

1、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是全球茶产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各个省份有着不同的茶文化,生产各种名茶,如绿茶、龙井茶、铁观音等。

2、东南亚:东南亚有着丰富的茶产业,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这里生产的茶以红茶为主,如印度红茶、马来西亚红茶。

3、欧洲:欧洲有着悠久的茶文化,茶产业在英国、法国等国有着很高的发展,生产的茶主要是红茶。

4、非洲:非洲是新兴的茶产区,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这里生产的茶主要是红茶。

说茶:对于茶叶深加工和智能泡茶机的发展你怎么看?

ChatGPT:

对于茶叶深加工和智能泡茶机,我认为它们对于茶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茶叶深加工技术可以帮助茶业企业将茶叶的价值最大化,从而提高茶叶的销售额。同时,这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以满足他们对不同类型茶叶的需求。智能泡茶机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领域。它可以使泡茶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和高效,并且可以通过使用茶叶质量更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因此,我认为茶叶深加工和智能泡茶机将对茶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在未来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说茶:机械化与传统制茶工艺是否存在冲突?

ChatGPT:

机械化和传统制茶工艺并不一定存在冲突。实际上,一些茶企业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机械化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并通过智能化技术来优化生产过程。然而,有的人对于这种机械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可能存有争议,认为不够符合传统茶文化。但是,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和高效生产方式的需求不断提高,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在茶产业中的应用也将继续普及。

说茶:那么传统茶叶企业如何高效实现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ChatGPT: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技术研发:推动技术研发,引进先进的机械化、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数字化转型:引入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的茶叶加工工人,提高生产能力和技能水平;

4、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5、市场开拓: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销售范围和销售额;

6、投资建设:加强投资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说茶:对茶品牌来说,产品力和品牌力哪个更重要?

ChatGPT:

对茶品牌而言,产品力和品牌力都很重要。产品力指的是产品的质量、口感、外观等,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如果产品质量不够高或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即使有最强的品牌力也无法留住消费者。品牌力指的是品牌的价值、形象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是形成长期忠诚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如果品牌没有足够的形象和影响力,那么即使产品质量高,也难以吸引消费者。因此,茶品牌应该在保证产品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品牌力的建设,以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说茶:假设你是一名茶品牌运营专家,你会如何让一个品牌快速揽获市场关注?

ChatGPT:

作为一名茶品牌运营专家,我认为要快速揽获市场关注,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聚焦目标客户:明确目标客户群体,对他们的需求和习惯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

2、优质产品:以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为核心,追求完美的品质,努力创造最佳的茶饮体验。

3、突出品牌特色: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和特色,与其他品牌区分开来,让消费者能够一眼识别出你的品牌。

4、活动营销:利用各种活动营销手段,吸引客户关注,增加品牌知名度。

5、强化品牌形象:通过各种渠道,强化品牌形象,增强客户对品牌的信任。

说茶:假设有家茶企即将推出一款情人节限定白茶新品“白月光”,请为这款新品写一份营销推广方案。

ChatGPT:

尊敬的客户:

感谢您对茶业的关注与支持,作为一名茶品牌运营专家,我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白月光”的营销推广方案:

识别目标客户:白茶爱好者,情侣,商务人群等。

清晰定位:“白月光”是一款专为情人节设计的白茶新品,它不仅拥有独特的味道,还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设计卖点:首次推出的情人节限定白茶,独特的味道,高品质的保健功效。

创建形象:制作一支高质量的宣传视频,展示白月光的制作过程,以及它对身体的益处。

发布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广告平台等渠道,发布宣传信息,提高白月光的知名度。

促销活动:在情人节当天,举办促销活动,鼓励顾客购买“白月光”。

增强品牌关系:通过长期的营销推广,增强顾客对白月光的认知,从而增强品牌关系。

最后,希望这份方案可以为您的“白月光”茶叶产品的营销推广提供帮助。

△图片来源:Pexels

从上述这些回答来看,能够发现ChatGPT确实拥有极为流畅的逻辑思维与文本生产能力,但比起真实的专家、学者,这位人工智能“专家”更像是一个将海量信息进行整合梳理后以通俗语言呈现的“工具”。

这些ChatGPT对茶业的分析,我们可以参考,却不能尽信。恰如ChatGPT的自述“我的回答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式识别。我尽力提供最准确的答案,但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错误或偏差。”的确,ChatGPT能带来一定的思路与启发,但在使用这一工具时,首先要懂得辨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考量与决策,专业问题还是要咨询专业人士或机构。

图片

全球最大广告集团WPP首席执行官说过,抢走你工作的从不是AI,而是其他掌握AI工具的人。一直以来,技术的更迭都是产业升级转型的巨大机遇。一如科技的进步,带动传统茶业生产向工业化、规模化、自动化的转型,期待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技术升级能为茶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破局契机。

来源:说茶ShowCha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行业市场空间就在眼前,如何把握茶业嬗变先机?

茶行业市场空间就在眼前,如何把握茶业嬗变先机?这篇文章发表于2015年,今天读起来还是很有价值

[导读]:中国茶举世闻名,茶文化博大精深。但提到中国茶经济,则黯然神伤。茶业困局成了很多人心中解不开的结,医不好的痛。在市场格局面临变化之际,笔者从我国产业现状尤其是中国国情出发,探讨茶行业存在的问题、机遇和对策,以求抛砖引玉,供大家茶余饭后闲聊。

 

【正文】茶行业投资价值有多大?

 

1、国内竞争不充分

 

说起茶行业,很多人立马想到遍布城市的街头小店,充斥网络的“茶农直销”,认为茶行业很小很散,根本谈不上行业价值。笔者认为刚好相反,茶行业没有快速发展,恰恰是因为行业价值太高。

 

近年来,茶行业一直在稳步前进。和茶叶专家于观亭私下交流时于老感慨中国做茶的都很富有,在武夷山或者安溪等产茶地,多数茶农都有上百万的财产,相当多的茶企业有几百万、上千万资产,只不过千万是一个坎,很难逾越。这种“稳”容易让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企业或者说管理者急功近利,小富即安,主观上不想做大做强;有资金亲睐,他们又不愿意让别人分一杯羹而敬而远之。

 

 

由于看不到行业价值,无法吸引外来资本或引起行业外资金的关注。有人直言,茶行业从业人员90%是农民,绝大多数老板从茶农或茶贩发迹,很少有人经历过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和学习,素质不言而喻,对他们而言,马上赚钱是唯一目的。就算想有所作为,也善经营,但这些厂商天生就带有资本缺陷,没有也不会进行资本运作,完全靠自己勤爬苦做进行原始积累,虽然也有几百万的积蓄,但与企业规模化发展所需要的大资金相比无足轻重。

 

茶农每年周而复始地种植生产,茶企多以夫妻店或者家族企业的形式延续,总体上都很安逸,从不会居安思危,考虑行业未来。相对于企业发展、品牌建设投入,未来产出很难评估,说不定还会带来风险,所以,保持现状成为行业内很多人的共识。在行业外资本或者说垄断资本看不上茶行业的情况下,茶行业竞争不够充分。茶行业出现7万个厂家不如一个立顿的现状就不难理解了。如果市场竞争充分,行业集中度高,茶企业就不会多如牛毛。

 

2、小作坊到大资本历程是未来“茶叶之路”

 

和“立顿”等国外大企业比,实在有些牵强附会,我们看看国内。与白酒业相比,同为大消费产业的茶,显得相形见绌,茶产业不足白酒业产值的三分之一,所有茶企盈利能力只相当于一个“茅台”。从某种意义上说,茶的消费基础比白酒更大,在世界影响更广更深,而生产种植地域比白酒更窄,自然更有利于茶行业商业运作,发展空间更大。有人断言茶行业利润低,只适合小农经济,与白酒没有可比性,但据我们分析,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茶叶不仅销量大,而且利润高,单品利润普遍在30%以上,很多都是翻番,还有高过茅台的天价茶。

 

当然,由于批发市场的恶性竞争,散茶已经没有什么利润(挂着品牌的散茶或者关系营销除外)。不同的是,白酒依靠品牌识别,必须经过市场真枪实弹的考验洗礼,地方政府需要更好扶持“商品品牌”以带动地域经济,而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农收益更容易彰显政绩,至于市场推广、品牌的长远战略则无暇顾及。即使有市场推广行为,也多是碎片式不成体系的“宣讲”活动或者以轰轰烈烈的“地域特产品牌”政府宣传发布模式昙花一现。

 

 

天福茗茶进入内地,迅速成为行业翘楚并成功登上香港证券市场,只用了十多年时间,与大多数内地茶企不同的是,天福没有太多政府资源优势,用的更多的是现代营销理念、经营策略和方法。在没有外来资本和营行团队进来时,只有企业看重市场业绩,需要树立长盛不衰的品牌,不再顾及那点财政补贴,地方政府不再看重暂时的政绩,政绩与经营业绩博弈突破平衡点的时候,茶行业会突飞猛进。白酒业从散酒形式到品牌模式,从极度分散到高度集中,从小作坊到大资本大工业化走过的历程正是未来的茶叶之路。

 

3、茶行业市场空间就在眼前

 

实际上,茶行业已有企业正在践行,并收到可观的行业红利,比如大益。当初大益大手笔投入茶品牌建设时,存在很多争议,很多人觉得投资茶行业远比矿业、房地产开发或者金融投资增值要慢,效率要低。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大益潜心做茶,高调宣传,进行品牌建设只有7、8年时间,虽然大益每年账面产生上的利润不及那些投资,但是,总体上看,大益这几年攻城略地,目前各种物业的实际资产价值也相当可观;其品牌价值11亿元高居中国茶行业榜首,更为重要的是不遗余力的品牌建设使其品牌影响力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有力地促进了产品销售,是茶行业鲜有的能强势有效地通过品牌管理驾驭分销商的企业,为未来发展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坚实基础

 

茶行业号称各行业的投资洼地,其行业属性决定了其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改革三十年来,与其他成熟的行业相比,茶行业相对落后,市场化进程缓慢,但行业处于转型和快速成长期,近年来呈现加速之势。数据显示,中国最近十年消费量及产值增加十倍以上,由2000年的90亿增长到1000多亿,但中国的年人均饮茶量却很低,与日本相比,其茶产品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500克,是中国的近4倍,中国茶叶消费仍有巨大空间。

 

众所周知,茶行业是时尚、健康、休闲、朝阳产业,茶饮正被各国人民推崇,茶行业正在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只要不出现大的战略失误,大益基业既已铸就,其优势地位的确立,将分享未来中国茶行业发展的红利。反观其他投资,我们姑且不考虑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随着经济步入调整期,这些周期性行业进入衰退期,有的已经进退维谷,有的资金链断裂,以现金收益为主的投资者面对着迅猛的通货膨胀正无计可施。

 

 

这里强调的是行业的比较优势,其实,茶行业的内在空间已经显现。茶种植、生产加工、流通,还有由茶衍生出来的包装设计、物流、茶具、茶农资、茶机械、茶家具、茶食品、茶医药、茶收藏、茶旅游、茶疗、茶楼服务、茶影视文化等涉茶的产业链,远不止3千亿的市场容量。

 

从事茶家具的中艺鼎盛、装修设计的圣唐古驿、包装创意的金汇通等由茶起步的小公司,先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遐尔闻名的大企业。放眼国际,中国茶行业的前景则更令人振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就是世界的,“茶”最有话语权。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欧阳坤认为,未来中国产生国际级奢侈品品牌的行业最有可能来自茶叶。国际茶叶市场上,虽然红茶落后于肯尼亚等国,但以中国特色著称的绿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目前占据主导,红茶也在奋起直追。

 

作为茶叶发源地,又有各类独到的品种及工艺优势,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文化的崛起,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彰显无疑。于观亭老师归纳中国茶行业在世界上拥有种植面积、产量、名茶数量等八个第一,如果有茶企有实力成为茶行业的翘楚,就有机会整合中国整个产业,届时,专业分工更强,技术含量更高,规模化效应显现,利润空间也会随之大增,未来在出口市场上像绿茶独占90%的国际市场,却因为国内茶企自相残杀竞相降价的恶性竞争局面将会一去不复返。茶行业是国际公认的既有悠久传统又最有前途的健康产业,由于中国茶在世界的根基深厚,影响广泛,种类资源优势明显,中国的茶业龙头成为世界茶行业的巨头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4、茶行业不缺小资金,但缺大资本

 

茶行业需要资本的推动,需要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似乎已成共识。资本确实能推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但对茶行业而言,更急需的是资本背后所带来的人才流入和管理水平提升。最近几年,确实有风险投资窥视已久,也有所动作,但只是蜻蜓点水。究其原因,茶行业深邃莫测的文化固然蒙蔽了他们,真正没能打动他们的还是收益,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

 

相比一纸批文的电信、地产、金融,或者坐地收费的交通,只要涨价就稳赚不赔的石油等资源型行业,茶行业确实很难吸引他们。即使他们放下身价,进了这个行业,由消费者说了算的市场法则也会使他们望而却步,难于屈就适应。正因为如此,在没有老虎盘踞的大山里,真正有志于茶的大资本只要解读了茶行业密码,用心做企业,英雄就会有用武之地,甚至会游刃有余,叱咤世界。

 

企业发展第一需要人才,第二需要资金。在这两者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茶农”都能经营的如此顺利,稍有魄力的老板不需太多投入也能脱颖而出,全国还产生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或品牌。如果行业进入成熟期,同样做一个企业,同样的投入,效果会完全不同,其投入产出的边际效益会大打折扣。实力资本或茶企应该抓住行业发展黄金时期,在行业格局尚未确立之际,尽早布局,规划发展。

 

产品定位需规划

 

闭门造车,导致产品滞销,品牌难以做大

 

产品开发是个很重要的环节,往往决定一个产品或品牌未来的生死。开发之前应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企业需要顺应市场,投其所好,在满足消费的过程中发展壮大。逆市场而行,会撞得头破血流。

 

消费心理学认为,消费者购买的动机和需求习惯于从众从俗。有些产品一夜之间走红,但绝大多数局限于像手机那样可直接体验的小众市场。茶叶品种繁多,各地饮茶习俗差异较大,如江浙一带流行绿茶,闽粤地区的消费者喜欢乌龙茶,茶企业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饮茶习惯定位,对茶品分类定位无可厚非,但要成为主流消费品或者说通用品牌,单品必须具备快消品特质,除非你定位的就是区域市场或者某类品牌。

 

红茶口味为世界大多数人接受,主推红茶的立顿也因此红遍全球。单类品牌或者地域品牌虽然市场开发容易,成本低,但会束缚未来成长空间,受该类品种市场周期波动大,风险高。通用品牌虽然市场起步难,成本高,但空间无限。有些品牌虽然没有标注某类茶(母子品牌或者长期做某一类茶),但在消费者心中已经约定俗成,其产品定位很难改变。

 

最近几年,茶界流行“创新”。新品牌、新产品(品类)忽如一夜春风来,次第产生。这些茶其实就是将早已存在的某种名茶稍加改变,打出新的名字。有人粗略统计,全国知名品牌(含品类)不下一千,绝大多数在当地或者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从品牌战略角度讲,有一定历史的老品牌沉淀较深,已形成一部分忠实顾客,拥有一定拥趸,不需投入就可以为我所用而且成长空间巨大,推新品牌的成本高企,为什么不少茶企仍然热衷于推新品牌?

 

看看近年来的茶界表现就可以明了,层出不穷昙花一现的新产品、新品牌往往伴着高价或者某种概念。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推新品可以大打概念牌,以超乎想象的价格攫取利润。捞一把的思想不会考虑品牌的维护和建设,也不用担心能走多久,其结果是一再伤害消费者的心智,损害茶业市场良性发展。

 

试想,成千上万的名茶已经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不断涌现的“新茶”同时衍生出各种品级,让消费者更加眼花,最后还有哪款名茶能占据消费者的心灵?品类繁多、特点突出适宜个性消费、特色消费,但产品很难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很难做大做强。茶类现象正是茶行业上万厂家茶企没有核心企业的体现,立顿也正是抓住了商品的本质特点,成就了全球第一。

 

 

产品开发是服务消费还是颠覆市场?

 

国内的茶叶消费很难推广到年轻人中,成为茶业经营者的困惑。俗话说,消费者永远没有错,那么问题肯定出在我们自己,我们有必要换个角度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厂商习惯于以自己的产品主导市场,而不考虑消费者的感受。比如,茶行业喜欢墨守成规,坚守茶叶的原滋原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传承文化。

 

产品形式不作创新,加工工艺(口味)也不愿调整。当然,这种理念很容易得到老茶客的认同和拥护,但却得不到主流消费群体的认同。立顿等茶品被我们很多茶人排斥为另类,甚至不被接受为茶,称之没有茶文化,然而它却成为白领首选。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味觉并不喜欢喝那种苦味或者涩味,自然,这一部分年轻消费群体(年轻人恰好是快消品消费主体)被拒之门外,一群嗜茶客喝着从客人蹭来的或者朋友馈赠的茶,品头论足,阳春白雪,回头却判定年轻人不爱喝茶。奶茶遍及大街小巷,成为年轻人最爱的现象足以说明,并不是年轻人拒绝茶。

 

从世界各国茶叶消费风俗不难看出,英国的茶加奶、美国的冰镇等饮茶方式均与发源地的中国喝茶方法相距甚远。而他们的饮茶习惯和行为方式在“羊群效应”的带动下,对“社会精英”又有很大的引导示范作用。“英式下午茶”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一道风景。

 

 

在当今健康成为时尚主题的时候,甚至在父母极力呵斥小孩喝甜饮的情况下,甜的硬饮料仍有一席之地,说明消费口味一旦形成,很难马上改变。随着岁月的成长,口味才会慢慢变化。所以,作为以市场为目标的厂商或者营销人员,需要在传统与现代、快与慢中寻求平衡。我们要的是市场,而不是恪守信念,挑战市场。茶行业目前还停留在原始阶段,不顾市场反应闭门造车,盲目开发现象普遍,造成产品积压。当然,茶叶本身积压的并不多,这里体现的特质往往是大量定制的包装库存。

 

产品形式上说起创新,很多茶商却走向另一极端,他们只想标新立异,进行产品颠覆。改喝法为吃法,改实物茶样为浓缩汁,吸引了一些时尚前卫的消费者,但想成为主流饮品都不甚理想。更有甚者,有些生产茶饮的厂家也不忘吸收茶行业的规矩,号称传承茶文化,做真正纯味的茶饮料,拒绝任何食品添加,其应者更寥。

 

产品的核心本质是满足消费需求而非逞一时之勇来改变消费者。与市场脱节,这种经营思想很容易落入“先知就是先烈”的怪圈。制造消费,引领消费固然很好,但那适合有实力的企业(即使可口可乐也兵败“原叶”茶饮),茶行业的核心企业优势并不明显,更何况中国有几千年的饮茶历史。消费习惯即使会改变,但绝不会一蹴而就,除非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培育市场。相反,普通茶企因势利导更容易激发消费。所以改变消费更适合做一般茶企业的一种战略,而不是一开始就大规模开发产品。

 

市场推广存瑕疵

 

产品与推广自相矛盾

 

茶企需要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具体情况以及产品需求特点,确立品牌战略和核心价值,系统构建品牌体系并进行推广。我国茶叶品牌多以茶叶产地命名推广,地域特点明显;国际上知名品牌主要以经销商的品牌进行推广,拼配原料则广纳天下好茶。因此,中国茶叶从一开始发展空间就被自我束缚,虽然能借用地利之便,快速打开市场,并且成效斐然,但一旦约定俗成,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你的产品和品牌定位,就很难轻易改变,更无法适应消费者种类和口味特点偏好的丰富性,即产品线的运用,自然产生不了伟大的公司。

 

广告推广需要有舍才有得

 

需要正确认识品牌推广,广告是快速提升品牌价值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会计学中,广告费是成本费用项目,但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有效广告的每一次投入,实际上都在增加品牌的价值。广告的成本逐步摊销在品牌的成长的过程中,它和品牌的增值此消彼长,最终形成品牌的无形资产。因此,广告宣传也是量化品牌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有人忌讳广告,认为企业本来经营不好,还要额外增加成本负担,但研究证实,产品销售、品牌推广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广告。相当多的国际上大牌企业在企业经营困难时还会加大广告投入,这也是近年来持续的国际经济危机中,传媒业相比其他行业反而发展得更好的注解。好的广告不仅会扩大销售,还会把你的形象或产品非常友好地带给消费者,让人印象深刻并引起情感共鸣,强化忠诚顾客。

 

如何推广性价比更高

 

有了好的产品定位,茶企需要因地制宜,适时地宣传。宣传要根据企业战略的需要,还要根据企业的实力量体裁衣,很多人贪大求洋,不顾自己的实际,只选够大够强的媒体,其实大媒体性价比并不是最高的,在同等条件下,虽然花了很高的代价,但相当多的受众是无效的,也就是说这笔投入很多没有价值,当然除非你的实力或发展空间已经具备,有必要在大媒体进行推介以强化地位。中小茶企或者新兴茶企可以首选行业发力,集中火力重点突破。行业媒体拥有大量忠诚读者,很多读者阅读习惯已由被动阅读转化成主动阅读。

 

其受众有效,粘度高,积聚效应明显,短时间能迅速传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相辅相成,彼此渗透,在茶行业里推广,很容易放大传播。茶行业最近几年流行代言,有的花了很高代价请代言人或者公关,往往能引起轰动,但它只是一种事件营销,属于品牌推广中的前奏,而不是结果。如果不系统规划,没有持续的后续跟进,单个事件就丧失了其应有的价值。

 

在新的形势下,网络推广也适应了企业新的要求。年轻消费群体获取信息很多依赖网络,而网络海洋浩瀚无边,良莠不齐。因此,选择信息,也会从行业媒体开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没有火眼金睛,在没有消费经验的情况下,他们往往根据品牌来选择行业门户。

 

所以茶企选择网站进行推广需要选择行业权威平台,不可选择一味追求流量但内容肤浅甚至低俗有损品牌形象的网站发布。现阶段茶企习惯选择搜索引擎,以搜索引擎为主的推广可以扩大网络曝光率,但以硬广存在的形式以及走马观花的浏览很难吸引消费者(网友)主动地去深度了解。随着搜索的竞争,信息流量会逐渐分流,以单个搜索为主的网络推广价值会越来越低。

 

同时,搜索引擎的广告容易分配发布到垃圾网站(注重流量),严重损害品牌价值。垂直门户一般以内容为主,更能彰显网络信息识别优势,可以让网友深度阅读以及情感交流,以彰显所推广的品牌内涵、背后的文化积淀和良好口碑,增强品牌的美誉度。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未来生活是个性化时代,单靠某个媒体推广已经很难深入人心,即使国内顶级电视媒体其受众也已分流。所以,尽可能让信息广泛发布,大范围推广。

 

在具体推广某一款茶品的时候,由于消费者接受信息是有限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突出你的特点,如果什么都优,那你就不优。王老吉在市场初期,定位模糊,没有特色,市场占有率一般,但他们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容易上火,于是他们在不改变配方的情况下改变宣传策略,只强调怕上火喝王老吉。一下打开上百亿的市场。

 

我们茶企业在宣传茶品特点时恨不得把茶的功能罗列尽致,往往使消费者知晓了茶的功效却忘了要买谁的茶。很多茶企不仅全产业链经营,产品也全线延伸,以图谋取最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最大的收益。结果往往力不从心,多数很难持续正常经营;能经营的,却因定位模糊,推广分散,消费者对品牌无法感知。

 

 

茶文化推广需要点“形而下”

 

茶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营销应该好好加以利用。很多人片面地将“茶艺表演”理解为茶文化。从茶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茶艺表演可以观赏,是一种很好的茶文化表现手法和传承方式,也是企业营销活动中推介和宣传的亮点,但相当多的茶艺表演重形式不重实际,观众看完热闹之后没有获得表演者欲表达的茶本身的主题(很多华丽花哨的走秀掩盖了茶的本质,有些观众连表演的是一款什么茶也难于留下印象),表演艺术的核心思想与引导消费促进销售的目标没有统一(比如演绎出饮茶的境界和氛围,使观众有体验的欲望甚至心智共鸣),因此,单纯的繁枝缛节的表演并不是很好的营销实战工具。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茶店招聘业务员只以茶艺师为条件,实在难于理解。茶店是营销的终端,主要目标就是销售。此时,一线市场最需要的是营销师而非茶艺师,虽然茶艺师在培训中也会学习一些营销知识,但并不系统也不专业。茶文化促销应该结合市场在应用中加以实践,引导消费。

 

“英式下午茶”能风行全球,其精妙在于营造了一个舒适惬意的优雅氛围。那些茶点的搭配,那些器具的精美,那种色调的温馨甚至叮叮当当的玻璃杯碰撞发出的声音都能激发每一个人思想的灵动,让人趋之若鹜,这是一种休闲体验,一种生活态度,其实归根到底是一种消费文化,商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立顿现象”与此同理,谁说“立顿”没文化呢?营销中,我们切不可将茶文化割裂开来,泾渭分明地作为高雅艺术仅供表演。

 

渠道终端遇挑战

 

营销渠道酝酿重大变革

 

如果不能靠原创性的创新跟上世界的步伐,中国企业就无法保持自己的发展势头并领先。茶行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总体与其他较成熟的行业比较相去甚远。突出的表现是行业目前小散乱的格局,没有核心企业,最大的企业市场份额不足1%,不能实现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没有顶级品牌,品牌影响力较小,不足于激发消费者购买冲动。但是,在信息逐渐对称的时代,未来整个经济营销模式都会产生巨变,茶行业也不会例外。终端发展模式将有可能直接步入前所未有的全新阶段,缘由就是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动。

 

传统的商超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体现了强大的商业价值,它能轻松吸引消费者,整合上游厂商。我们号称“渠道为王”。渠道固然重要,很多茶商却过分看重店面,认为千城百店可以解决一切,店面渗透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市场,他们热衷于不惜血本建设终端。

 

但困惑接踵而至:其一,店面实体费用昂贵,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一旦资金不济,就会瘫痪甚至危及整体运营;其二,店面发展正常,但茶业多样化的特点迫使多品种经营以满足消费需求,单店成了杂货店,店面开的多了,产品品牌逐渐成了渠道品牌,脱离了初衷;其三,随处可见的单店虽然能让消费者随时看见产品,但看到不等于购买,解决不了令人头疼的“最近一米”,很多店面可能亏损,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下。

 

扁平化、信息化、专业化、简单化是营销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管哪种营销模式,都会借助信息技术。电子信息的发展,使得所有的商品近乎“裸奔”,消费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只需触摸一下屏幕,产品性能、价格、品牌一览无遗。尤其是淘宝推出的一淘比价系统,可以迅速直观的对比各大商家所售产品性价比。

 

移动终端的普及,使消费者可以便捷地在商超里扫一下货架上商品二维码等识别系统,得出欲购商品性价比的高低。此时,传统商超的货物陈列更像是在充当展示样品。其它地方包括网络价格吸引力足以影响购买者心理钱包的情况下,顾客会很轻易地流失。产业空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本疯狂推高房产及物业成本,商超的房租与商品价格涨幅往往不成比例。

 

在通货膨胀高昂的时代,传统商超尤其是大型商超的风险转嫁能力遭遇空前挑战。这更使传统商业雪上加霜。电子商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商家营销理念、消费者成熟度以及物流瓶颈的解决,加上没有沉重的房租物业费用,优势显而易见。“李宁”连锁店连环倒闭,其分销商直白坦言,电商发展使终端受损。

 

京东商城敢与传统渠道的大佬国美、苏宁叫板,国际知名大卖场正计划退出中国零售市场,茶行业中,最近的厦门某知名卖场老板负债跑路,危言已经变成现实。茶叶网站、茶叶电子商务等小荷才露尖尖角绝非偶然。

 

面对市场的变化,传统茶叶店的销售功能会有所下降,驻地联络、品牌形象展示、消费体验、营销互动等功能将得到更多体现。对于厂商而言,渠道建设在正常需要的布局基础上,可以更多借助专业的或者虚拟的通道。随着云计算、云服务的推进,消费电子2.0时代来临,电子商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不必说世界已成地球村,单说国内,只要有一款信息终端,你就会轻易获取中国每一个角落的信息,随时掌控产品、品牌动态。

 

在浩瀚的商品信息海洋中,如何让消费者轻松获取你的产品和品牌信息,这时需要一个识别工具,最直观的就是品牌和价格,在同类产品中,价格越低关注度越高;但是一旦联系上品牌,价格弹性马上下降或者说价格杠杆失灵。每一个与电子商务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发生过联系的人,都会深有体会。虽然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我们与西方成熟的电子商务市场差距依然遥远。据调查,目前中国网购人群近3个亿,催生300亿的市场,市场份额仅为3%,与美国20%相差悬殊,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信用等体系的完善,茶行业的品牌化,未来市场值得期待。

 

茶行业面临洗牌,品牌是定海神针

 

由于营销的扁平化,产品间的界限被打破,传统的产业格局将会发生剧变,相当多的中间商会面临挑战,而以产品、品牌资源突出的生产厂家的优势将凸显。更多一线厂家将直接从幕后走向前台,直接面对消费者,参与市场竞争。借助现代信息,资本作用,品牌的影响力会产生“马太效应”,将超越其他营销要素。厂家要做的就是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建设品牌,使品牌传播最大化。

 

中国从传统农业大国一跃成为全球加工制造工业大国,与发展200年有余的西方工业国家相差无几,只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主要靠“适应性创新”发挥的作用,但也面临核心技术等自主性创新难于突破的瓶颈。中国茶产业从农耕时代逐渐步入市场经济,先前靠规模、靠资源、靠渠道的强势茶厂的硬实力优势会缩小,在探索新的原创性商业模式之际,所有企业几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对有抱负的后起之秀提供了迎头赶上的千载难逢的时机;同理,已经占有先机的传统强势茶企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亟需顺应时代,及早调整战略。但是无论模式如何变化,在同等条件下,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是不变的法宝。纵观“壳牌”、“奔驰”等世界上知名大牌,虽经百年沧桑,历经无数危机,如今依然熠熠生辉。

 

在我国古代,习惯称商家为行商和坐商,是由于地域和信息的限制,只能富甲一方。后来“商通天下”,也只是其足迹走的更远,落后的交通信息阻碍了有效的管理,资本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商业无法做大,依靠商人(家族)自身的影响和个人能力慢慢积累,财富无法快速垄断。在现代交通和现代信息的影响下,强者通吃成为可能,只要其染指,财富就会以惊人的速度积聚,资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资本、信息、交通、品牌等要素的合力下,茶行业面临洗牌,全新的模式将会诞生,茶行业出现巨头甚至整个产业赶超其他成熟的行业将为时不远。

 

营销模式待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茶叶企业应该怎么应对?对生产厂家而言,注重产品和品牌推广是不二选择。信息及现代消费的发展促使品牌建设尤为迫切;对渠道商而言,品牌打造和营销模式创新成为首要任务。

 

有了准确的产品定位,有了扎实的品牌基础以及良好的营销渠道,就算消费者知道了品牌,产品也随处可见,但消费者也不一定买,怎样才能促成消费?这时还需要有优化的营销模式去开发市场,将较高的到达率变为实实在在的转化率。

 

茶业消费市场难有起色,原因错综复杂,其中跟行业顶层设计不足,契约精神缺失,茶文化误导,消费行为不成熟,茶行业品牌弱小等有关。除了常规的市场开发、品牌推广的方法外,笔者关注的市场上正在出现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茶文化研究中心与北京手工艺术协会合作,正在开展制茶手工艺师的调研工作。“手工艺师”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所制作品不仅要求工艺精湛,还要求质量上乘,该协会已同国际手工艺术组织广泛合作,而手工艺品通行全球,其认可程度甚至超过其他组织认证,未来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对制茶手工艺师的资格认定和考核(公众参与监督,公开透明)以及对产品的鉴定鉴证,促使个体对原材料、加工工艺流程以及市场流通环节把关。

 

在目前我国社会信用和企业信誉不足的情况下,个体信用的管理比较可行。由于附着在手工艺师身后的信用和经济价值,其违规风险成本非常巨大。北京手工艺术协会认证实质是个体品牌价值的树立,由个体的信用对产品背书,并监控其上下游环节,将食品质量体系、国家及地方标准体系、全程可追溯体系融为一体,通过手工艺师体系完美体现。此模式借鉴法国红酒原产地的管理模式,更适合茶产品走向个性、定制、高端甚至奢侈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其二,典藏茶叶交易所模式。交易所以实物交易为核心,通过组建市场服务网、资金结算网、茶叶信息网和价格发布网,使茶商、茶企、茶叶收藏者和消费者能够实现自由的茶叶现货发售、现货购买、拍卖、在线转让等多项服务。这几种方式共同点都是颠覆传统模式,以消费者为核心,结合用户体验,突破市场消费瓶颈,又具备可行的操作性。如果这些模式得以顺利实施,可以预期必将给茶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全新的营销体验,推动产业消费转型升级,促进中国茶产业快速发展。

 

其三,金古月城市高端服务聚合平台。作为一个以茶之道、物联网共同打造的城市高端服务聚合平台,金古月把最好的绿色产品通过体验、品鉴、亮化生产流程、亮化产品利润、减少流通环节,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订单购销,保证多方利益,做到低碳环保,有效节约能源,并且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和应用,做一个健康绿色产品供应链以满足各界精英人士社会交往、修身养性、视野拓展、投资理财、协作共赢、打造纯健康生活之需求。

 

 

其四,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拍卖平台将打破一对一传统交易模式。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组建的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将搭建国内名优茶拍卖平台,探索和推动出口茶拍卖机制,有助于提升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定价权和话语权。与此同时,福建省海西商品交易所拟推出“茶叶现货电子交易平台”。

 

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内的茶叶大宗现货电子交易系统一期开发已完成,可支持现货挂牌、荷兰式竞价(降价拍卖)两种交易模式。拍卖市场能直接对接生产者和购买者,节约了对接的成本,改变了茶叶批发市场等中国传统的茶叶贸易模式,借助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上市交易有利于促进传统茶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推动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的农产品属性特点使品质很难稳定,加上价格指标很难统一,因而做到标准化买卖任重道远,但茶叶上市交易毕竟是一种茶叶交易方式的有益尝试。

 

其五,中国首家登记注册的四川雅安市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即将开业运行。该交易所主要依托电子交易平台,将通过价格发布、套期保值、企业融资等方式,把握茶叶资源的市场配置权和茶叶行业话语权,茶叶交易将逐步向集中、规范、统一的交易方式转型。力争在2至3年内茶交所年交易额达100个亿。目前,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已通过国家验收批准,预计今年5月试运营。

 

其六,贵州银行未来将提供100亿以上资金扶持贵州茶产业,共同打造以茶资源交易为主的现代化茶叶交易中心。未来3到5年,重点扶持贵州湄潭·中国茶城市场建设,使其成为中国茶叶交易中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区域性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并为平台交易90%以上的小微客户群体提供全产业链交易金融服务等。

 

作者:李志红/伴夏茶网

编辑:茶泡泡网小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请尊重原创,崇尚分享,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中国茶叶市场,路在何方?

按:2019年5月,笔者应邀参加了一个关于茶叶市场转型升级的论坛并就此主题做了简短演讲。讲演的PPT提纲之前已发布在本公众号。原本没计划再撰写这个主题的文字稿,后来被约稿,于是花了一点时间敲下了这些文字,原文标题为《中国茶产业发展大趋势下的茶叶市场转型与升级》。有兴趣的朋友,可结合此前发布的提纲阅读。


在过去十来年时间里,中国茶产业从生产到营销再到消费都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就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而言,茶叶专卖店和茶叶市场仍然在茶叶销售和茶企的品牌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只不过,茶叶的终端形态日益丰富,营销渠道及其组合日益多元。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茶叶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压力和挑战,使得不少茶叶市场面临转型与升级的问题。

 

笔者在过去十来年时间里一直在茶企工作,因为工作原因曾跑过全国许多地方大大小小的至少一百多个茶叶市场。笔者基于自己对于茶叶市场的切身感受,结合自己对于中国茶产业在市场端发展大趋势的大体理解,对茶叶市场的转型与升级略作粗浅思考。

 

一、中国茶产业在市场端的发展大趋势

 

从市场端来考察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九方面:

 

第一,持续增长的茶叶消费。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可以关联到器具空间,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承载和呈现相关的文化内涵。于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不仅看到了茶叶日常消费的持续增长,也看到了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优秀代表,不断出现在包括茶叙外交在内的各种重大场合。

 

第二,接二连三的政策利好。三农政策、美丽乡村、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国家层面的持续政策利好,对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不少省市茶产区政府一方面在积极和充分利用政策的同时,还配套出台相关政策,起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第三,各方资本的持续关注。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本的助力。茶产业的持续相对快速发展,吸引了各方资本的关注。无论是长期资本还是短期资本,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或者说是不断游动的资本,资本的关注,反过来也是产业活力的一种体现。

 

第四,快速增加的茶园面积与茶叶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茶叶产量2001年为70.2万吨,2017年为246.4万吨,16年时间里增长了2.5倍。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相关报告,2018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区、市)茶园面积4395.6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3400万亩;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61.6万吨。

 

第五,从绿茶一枝独秀到多茶类各领风骚,从喜新到不厌旧。中国作为绿茶大国,到目前仍然是绿茶占据最大比重。但是,过去近二十年时间里,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福建白茶等先后在全国范围火热,各领风骚若干年。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相对小众的一些品类,形成相对更小程度的热度。中国茶叶的消费,也从绿茶的追求新鲜,发展到了年份茶的品鉴陈化。

 

第六,从一片叶子走向多元而综合的生意模式。传统茶产业,主要卖的是茶叶叶子,而当今茶产业,则从卖叶子围绕配套、茶器、空间和源头等方面做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拓展与延伸,使得茶的生意模式变得多元而综合。


第七,日益明显的品牌化趋势。虽然目前中国茶行业仍然呈分散格局,但品牌化的仍是大势所趋;尽管品牌化的速度相对其它一些产业而言可能是慢了些,但品牌化的趋势还是明显的。从时间轴的角度来看,过去十来年间,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都有明显发展。

 

第八,不断演化的营销渠道。上世纪80年代,糖烟酒茶销售点、百货商店和食品杂货店是茶叶的主要销售渠道。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茶叶专卖店、茶叶批发市场、茶艺馆逐步发展,宾馆、酒店、饭店和铁路、航空等特殊通路也开始成为茶叶的重要销售渠道。大约从2000年左右开始,连锁专卖店、大中型卖场和连锁便利店快速发展。2011年开始,平台电商出现并快速发展;2013年至今,内容电商、精品商超、新式茶饮店迅速发展,跨界融合成为风尚。营销终端与渠道的不断演化,使得渠道组合模式日益多元。

 

第九,茶叶专卖店与茶叶市场仍然在当前茶叶销售和品牌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茶叶专卖店不仅是重要的销售终端,承担销售功能,而且承担着品牌形象展示与体验互动的功能,目前仍是众多茶企建立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曾选取目前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部分茶企做粗略统计,仅其中16家茶企的专营店数量就超过7000家。

 

对于商户而言,茶叶市场具有聚集效应,租金相对便宜;对于消费者而言,茶叶市场产品售价相对便宜,购买茶叶的相关配套产品也较为方便。这是茶叶市场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二、当前茶叶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茶叶市场分为不同类型。按市场所处的地域分,可分为产区茶叶市场和销区茶叶市场;按茶城的多少分,可分为单个茶城和茶城集群;按辐射范围分,可分为小区域零售型、大区域流通型和批零兼营型;按商户类型分,可分为产地直销型、品牌经营型和综合型;按功能模块分,可分为产品销售型、形象展示型和综合体验型,等等。

 

总体而言,当前茶叶市场,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第一,功能单一。绝大部分茶叶市场,基本只是通过商铺租赁,提供销售功能。

 

第二,同质化严重。在茶叶销区的许多城市,我们经常能看到由多个茶城组成的茶叶市场,摊大饼式发展,功能单一而同质化严重。当你逛过河北石家庄的茶叶市场,你再去逛黑龙江哈尔滨的茶叶市场,你可能感觉没有什么两样。

 

第三,供给不足。面向商户和茶叶消费者而言,目前的茶叶市场普遍存在供给不足的现象。比如,为商户提供的服务,为茶企提供的品牌推广,为消费者提供的茶知识与茶文化培训,普遍缺乏。

 

第四,空间受限。这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不少茶叶市场,是依托于以前的老仓库或老厂房等老建筑进行改造的,物理空间受限,有些功能不好安排;其二,不少茶叶市场的地理位置,在市场开办之处可能还是郊区或者偏远之地,但随着过去十来年间城市的快速发展,现在成为主城区的一部分,面临新规划的压力甚至是可能需要直接搬迁。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茶叶市场普遍面临转型与升级。

 

三、茶叶市场的转型与升级

 

(一)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茶叶市场转型与升级,首先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茶叶市场的根本功能定位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商铺租赁,只是茶叶市场的一种业务表现,而茶叶市场的根本定位,应围绕衔接产销、服务客户和促进茶消费这三点来展开思考。

 

茶叶市场,还必须思考这三个重要问题:第一,我的客户是谁?第二,我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第三,与别人相比,我的差异点在哪里?这三个问题思考清楚了,许多问题可能就不再成为问题,或者经营的思路可能就得以拓宽了。

 

以茶叶市场的客户这个问题为例。茶叶市场的客户,最直接的,自然是租赁商铺的经营商户,但这并不是茶叶市场客户的全部。消费者、品牌茶企、茶叶市场所在地政府、产区政府与企业,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都可以而且有必要纳入茶叶市场“客户”的考虑范畴。


茶叶市场的“客户”示意图

 

比如,茶叶市场的不少商户,经营的是品牌产品。此时,品牌茶企就应纳入茶叶市场经营方关注和服务的范畴,主动出击,思考如何帮助品牌茶企拓展本地市场,思考如何连接产销,促进本地消费者与品牌茶企及其产地资源进行良好的互动,等等。

 

又如,对于茶叶市场所在地政府而言,茶叶市场及其商户通常并不贡献多少税收。那么,作为茶叶市场而言,应该“贡献”些什么?创造就业机会?提供文化价值?否则,茶叶市场怎么能够赢得所在地政府的相关支持?

 

按照这个思路来思考茶叶市场的客户,我们就不会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市场的商户。思考清楚了茶叶市场的客户,我们就不难发现,原来我们可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很多。于是乎,我们也不难进一步发现,原来茶叶市场之间,也是可以形成差异化的经营。

 

(二)茶叶市场功能模块的升级

 

基于前面的思考,我们再来思考茶叶市场功能模块的升级。笔者认为,茶叶市场除了提供商铺租赁功能外,还可以在包括但不限于品质保障、区域品牌推广、茶文化展示、茶文化交流与培训、营销服务等方面做适当的工作。

茶叶市场功能模块升级示意图

 

茶叶市场通常产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但有时候也会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对于众多消费者而言,如何在茶叶市场里放心购买是一个重要问题。因而,市场管理方可以在品质保障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比如,对于地理标志产品,要求商户提供地理标志的使用授权;推动商户建立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对市场商户进行认证,并在认证基础上为诚信合规经营的商户提供背书;建立商户评价系统,并在商户店面挂牌或者通过网络展示。

 

有些茶叶市场,可以考虑和产区政府或协会合作,设立区域品牌馆;又如,有条件的茶叶市场,可以考虑增加茶文化陈列区域,或者是小型茶博馆,以利于茶文化传播和推广;再如,可以在茶叶市场里提供茶文化交流与培训的空间与安排,一是可以作为茶叶市场主导此类活动的场所,二是可以有偿提供市场商户使用。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强化营销服务功能。比如,联合茶城商户进社区、进学校进行茶知识和茶文化传播和推广;设立公众号和小程序,帮助市场商户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毕竟,不是每个商户都有能力设立公众号和/或小程序,由市场管理方来做这件事情,存在一定的经济性;在茶叶市场提供可以举办新品发布、渠道招商和品牌活动等的空间与区域,帮助商户和品牌企业进行品牌推广;组织茶叶市场所在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消费者调研,为商户和品牌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数据服务与支持;组织茶友到茶乡旅游,走进茶企进行互动与交流,等等。

 

茶叶市场还可以在人力资源服务方面做些思考。茶叶市场的商户,通常都有人员招聘和培训的需求,因而市场管理方可以提供人才中介与人才培训服务。此外,有些茶叶市场,还可以考虑组织一支茶艺师队伍,为商户和对外提供茶事服务。

 

茶叶市场转型与升级的基本方向是,本着“着眼需求、丰富产品、增值服务”的原则,丰富茶叶市场的“产品与服务”,致力于将茶叶市场打造为茶文化街区或品牌社区。

 

茶叶市场的根本作用,在于促进茶消费。但促进茶消费,并不是简单的将商铺租赁出去就完事了,也不是靠每个商户去单打独斗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更不是喊几句口号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在当前的形势下,更是要求市场经营方在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提供茶体验、宣传茶品牌和便利茶消费方面做得更多,最终有效促进茶消费,从而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分享价值,提升市场的经营业绩,达成多方共赢的结果。

(来源: 茶业管理评论)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