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好自在茶馆设计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大众茶馆很大众!喝茶的快乐 就是这么简单!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茶文化体验也成为了日常,越来越多人爱上了喝茶。各个城市的街头都遍布着大小茶叶店、茶艺馆,可谓“三步一店”。

曾经高大上的茶会所,总与“天价茶”眉来眼去。因为神秘,不见天日,价格自然也不阳光,成为了“天价茶”的温床。

但如今,有别于环境幽雅、茶器讲究的茶馆,一些设在社区内、绿地旁、公园里的大众茶馆和茶摊正回归人们视线,消费不高,乐趣不少,一杯清茶、两张椅子、几碟点心,足以品味百态人生……

熊良彦摄影作品《时光》

近日,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州市大众茶馆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福州率先打造15个以上大众茶馆试点。其中三坊七巷中瑞心选茶坊,梁厝蓝灰厝大众茶馆,台江区南公园大众茶馆已率先营业,到6月底,15家大众茶馆将全部上线。

价格亲民,茶叶可自带;

无限制开水供应;

还会适时开展闽剧、评话;

古琴等演出……

大众茶馆的一杯清茶丰富了许多居民的业余生活,

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梁厝大众茶馆 (图:小鱼网)

大众茶馆:

超接地气,必火!

中唐今后,茶道大行,中国人吃茶品茗“殆成风尚”,构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在人人都爱的宋朝,人们把茶文化玩出了新高度,但遍地开花的民间茶馆,也将茶文化渗透到宋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身处现代,或许你会发出疑问,喝茶在家里、办公室都能喝,为什么有人会去大众茶馆、茶摊喝茶呢?

福州梁厝历史文化街区

因为大众茶馆有氛围。在家有逃不开的家务事,在公司有不顺心的烦恼。约上老友去茶馆拉拉家常,摆摆道理,几杯茶下肚,就心平气和了。

大众茶馆多设于自然间,或公园,或老街等本土文化气息浓郁的场所。在四季轮换的景色里,邻里街坊,或是不认识的陌生人,都能凑在一起聊家长里短,国家大事。就着茶香,啥也不干,发发呆,吹吹风也行。

不但有美景,有香茶,大众茶馆的消费也很亲民,人均十几元。在福州梁厝蓝灰厝大众茶馆,最便宜的一泡茉莉花茶13元,品质更好些的不到20元,还能无限续开水;冬瓜糖、瓜子、花生等零食售价在9元左右,逛累了过来一边品尝福州花茶和小吃,一边歇歇脚,还可以欣赏评话、茉莉花茶工艺展示等,非常惬意!

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

大众茶馆可谓是老少通吃。年长的人在这里打发时光,年轻的人在这里体验生活,这种茶馆文化的复兴,将掀起全民喝茶的热潮。

只有走向民间,走向大众,茶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茶馆历史:

纪录时代变迁和最市井的地方

大众茶馆,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公共休闲空间。它不仅是大家的日常休闲场所,也是中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国传统地文化特色。

关于茶馆的其它名称,如茶楼、茶亭、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茶居、茶邸、茶房等等。它从萌芽,到兴盛,到普及,到衰微,再到如今的复兴,承载了历代中国人的深深记忆。

老舍话剧《茶馆》剧照

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始于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

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茶馆的兴盛时期在宋代,自京城至各州县,到处设有茶坊。北宋建都汴梁后,城内的几条繁华街巷都设有茶坊。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城就有茶坊饮茶的画面。

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元代茶馆业是由宋至明的过渡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品茶之风更盛。

到明清之时,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重庆交通茶馆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些非常时期,茶馆也就一度衰微。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全面进步,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对茶馆需求的呼声。1988年北京老舍茶馆正式开业,这可以看做是中国现代茶馆开始全面复兴的一个标志。

王家沙隔壁银行路边的茶摊 ( 张才/摄)

这是老舍茶馆创建人尹盛喜(左一)创业之初在北京前门箭楼脚下的茶摊卖大碗茶(资料照片)

经过我们的盘点之后,可见中国茶馆的悠久历史,到了现在,大家仍然喜欢在茶馆品茶,欣赏茶艺、交流茶经等等,我国各地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

又来到一个茶文化盛行的时代,大众茶馆的回归,让喝茶这件事简单而美好。这是一个可以纪录时代变迁和最市井的地方,是藏在城市里最鲜活的“小江湖”。它朴素而自在,豁达而明朗,平凡却不简单,饱含着对本真生活的态度和坚持。

传承:

大众茶馆在思变中迎来春天

设立大众茶馆的初衷,就是让老百姓喝得起安全的好茶,营造最放松、最舒适的喝茶环境。时代不同,“复活”的大众茶馆在服务上也有了变化和调整。

在茶馆里,除了神侃聊天之外,还有丰富的娱乐空间,适时开展闽剧、评话、古琴等演出,让各年龄段群众和外地游客走进茶馆,认识茶文化、喜爱茶文化、关注茶文化。

无论是凛凛寒冬,还是炎炎夏日,这里都成了社区大众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大众茶馆似乎突破了纯粹茶饮的概念,在思变中迎来春天。

梁厝大众茶馆(图:小鱼网)

大众茶馆虽然平民化,但为迎合现代人的需求,在服务和卫生安全上下足了工夫。福州夏季炎热,室外茶馆在防暑降温也将进行优化设计。除了喝茶的功能,还附带销售老百姓最喜欢的商品。

福州是福建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拥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众多知名茶叶品牌以及广大的茶叶消费群体。大众茶馆的出现,更是营造了推广本土文化、地方茶文化的大型消费场景,实现农、商、文、旅业态可以相互交融。

大众茶馆,不但满足了人们的娱乐休闲需求,改善城市生活服务品质,还完善了茶叶等农产品供给,释放了大众消费需求。从以茶惠民,到推动茶产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都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值得全国各城市借鉴。

大众茶馆等你来喝茶!

以目前3家大众茶馆的试营业情况看,市民呼声很高,品茶氛围拉满。接下来,还可以去哪里喝茶呢?

这些茶馆设置在公园、江(河、湖)边、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区等大众消费场所。

1

中瑞心选茶坊

位于三坊七巷南华影城,总经营面积约850平方米,经营茉莉花茶等各类茶饮品,配售点心零食,还会适时开展闽剧、评话、古琴等演出。

2

梁厝蓝灰厝大众茶馆

位于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经营面积300平方米,围绕“大众茶 百姓茶”主题,以茶体验为主,主推福州茉莉花茶,融入盖碗茶、大碗茶、福州本地小吃,福州评话、伬唱、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全民饮茶、大众文化、社会交流平台。

3

南公园大众茶馆

位于台江区南公园桑拓园,使用面积500平方米,将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社会交往为一体的福州版“鹤鸣茶馆”,为福州人提供“忆往昔岁月,看时代变迁”的大众活动场所。

4

黎明湖公园大众茶馆

位于黎明湖公园北面入口与乌山防空洞南出口相临处,茶馆内外场总面积约717平方米,主要经营大众平价茶、轻食等业态,预计本月对外营业。

(梁厝蓝灰厝大众茶馆 图:福建春伦集团)

5

温泉公园大众茶馆

位于温泉公园南门旧仓库,占地面积约503平方米,主要经营平价茶水,兼售佐茶糕点、特色小吃,预计6月20日前全面建成并营业。

6

烟台山公园大众茶馆

正在进行装修扫尾工作,进一步细化茶馆内茶饮、茶点消费标准,力争6月底前正式对外营业。

7

江心公园大众茶馆

江心公园的大众茶馆建设计划融入民乐、国学、茶道、民歌等传统文化传习活动,引进非遗传承人、民乐团队、知名文化人士等专家或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创建文化空间,在打造居民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进一步为公园文化传承赋能。

8

牛岗山公园赤米茶舍大众茶馆

位于牛岗山公园环湖区茶馆驿站,目前已完成大众茶馆标识牌设计,计划6月底完成改建,正式对外开放。

9

井店湖公园大众茶馆

共两层,室内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项目已进入施工图设计并开展施工建设招投标前期工作,计划本月动工改建,6月底完工并对外开放。

10

金鸡山公园大众茶馆

位于金鸡山公园观景台,目前共有三层,总面积400多平方米,计划6月底完成改建并对外开放。

11

左海公园大众茶馆

位于左海公园海豚游泳馆旁,打造一处省、市共建的大众茶馆试点,由公园原有旧办公楼一层与外围露天空地构成,总面积约800平方米,目前已进场施工,计划6月25日前全面完成开始营业。

12

福州茉莉花茶美学馆大众茶馆

位于台江区下杭路209号,使用面积865平方米。项目涵盖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示、福建茶文化及福州茉莉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福州茉莉花茶体验空间、茉莉花新茶饮体验等内容,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打造福州文化地标,预计6月25日前完工。

13

闽剧大观园大众茶馆

位于上杭路86号~90号院落,使用面积为826平方米,提供品茶、观摩服务,计划6月初试运营。

14

鼓岭嘉湖大众茶馆

位于鼓岭风景度假区嘉湖片区的民国主题特色茶馆,室内外总面积约507平方米。茶馆内以复原重现民国时期老福州的评书茶话情景为设计主旨,让游客可以品茶论艺、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计划6月中旬左右完工并对外开放。

15

榕城广场大众茶馆

主体外观及场所布置风格已基本确定,正开展配套桌椅选购工作,计划6月底前对外营业。

来源:茶道传媒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佛龙井:一杯好茶,万事新昌

中国地标产品 品牌化进行时

中国地标品牌,是中国品牌中最富中国特色的品牌种类。每一个地标品牌都蕴含着一个地域的特色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特征。据不完全统计,同时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GI)、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AGI)或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中国地标品牌,已经有数千个。近两年来,随着中欧贸易协定签订、地标工程实施,中国地标品牌出现了高歌猛进的品牌化趋势,各个地标品牌的管理者纷纷在加强产品品质管控、提升品牌竞争力、传播品牌文化等方面励精图治,探索前行。

基于对地标品牌的高度关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协同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和芒种品牌管理机构等,在《国际品牌观察》杂志开设了“中国地标品牌建设前线专家对话”栏目,期望通过该栏目让更多读者了解中国地标品牌建设的现状、核心竞争力、品牌化进程;让更多的中国地标品牌管理者、运营者了解地标品牌管理与运营的方法论,共同分享、共同探索中国地标品牌的强盛之路。目前,已有四篇对话文章分别在杂志第5、6期发表,本公众号将陆续转发分享。

今日分享第二篇《大佛龙井:一杯好茶,万事新昌》,看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院长胡晓云,与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俞镕翔共同解密大佛龙井的“出深山 饮九州”之路。

本文已在《国际品牌观察》

2022年第5期发表

大佛龙井:一杯好茶,万事新昌

胡晓云

大佛龙井茶,产自浙江新昌县。在新昌县境内有一座天姥山,记录着半部《全唐诗》。其中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从唐传诵至今,脍炙人口。

从品种上来讲,大佛龙井与西湖龙井系出同源。在龙井茶类中,在西湖龙井的盛名之下,大佛龙井竟能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做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其发展模式也被全国茶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称为“新昌模式”。这般传奇,惹人好奇。今天,就请您一起来为读者解密大佛龙井“出深山、饮九州”之路吧?

俞镕翔

相比众多历史名茶,大佛龙井的确算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地标品牌。但正如众多媒体评价的那样,大佛龙井是一匹“黑马”。在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上,新昌大佛龙井品牌价值再次进入前十强,位列第七位,品牌价值达到了47.74亿元,这是新昌大佛龙井连续第13年列入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前十强。大佛龙井品牌价值的积累,靠的是新昌人始终如一的不懈努力。

胡晓云

新昌县对茶产业的重视在茶产业内远近闻名。听说,历届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都被亲切地称为“茶叶县长”?

俞镕翔

是的,在新昌的农业版图中,茶叶的地位举足轻重。茶叶产值占到新昌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农民的一半收入来自茶叶,在全县43万人口中,有18万人涉茶。因此,每任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几乎都会被冠以“茶叶县长”的雅号。新昌以“茶叶强县”政策为依托,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大力发展名优茶产业。“茶叶县长”一任接着一任干,也算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胡晓云

这一具有区域产业发展传承色彩的地标品牌建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俞镕翔

这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从新昌县名茶协会的成立开始说起。1994年10月,新昌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名茶协会,县政府明确由新昌县名茶协会整合全县的茶产业,统一打响“大佛龙井”地标品牌,并负责品牌的日常管理工作。大佛龙井的品牌建设之路正式扬帆启航。标准化是品牌化的基础。1998年,全国首部龙井茶省级地方标准《“大佛龙井”浙江省地方标准》在新昌颁布。该标准首次规范了大佛龙井茶种植、生产、加工流程。1999年,为了推进标准执行,新昌成立了名茶质量监督站,对各类生产主体进行监控。2003年,新昌县名茶协会成功注册“大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相继制定并实施了《新昌县大佛龙井品牌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大佛龙井中国驰名商标管理和保护的意见》,对商标使用、包装设计、茶叶分级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新昌茶农,从此有了共同的、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

胡晓云

“大佛”商标的注册成功,让“大佛龙井”茶完成了从农产品到商品的蜕变。此后,大佛龙井的品牌化之路一路高歌,创造了不少地标品牌传播的“金点子”,在如今看来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您能否具体分享一下?

俞镕翔

的确,大佛龙井茶能够有今天的品牌影响力,与我们一路上拆改酿造许多的“热点营销”事件、获得各种媒体的高度关注密切相关。《农民日报》就曾对“大佛龙井”的传播活动做过系统回顾。1995年5月9日,“大佛龙井进京”推介被各大央媒誉为“第一次绿茶进京”,获得了大量报道;1999年5月,济南泉城广场举办“万人品茶”大会,大佛龙井在济南的泉州广场进行了现场炒制、茶艺观赏和现场品茶等一系列推广活动,一夜之间,大佛龙井在济南家喻户晓;200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移师新昌;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首访中国,抵达广州,大佛龙井成为广州哥德堡号百年享宴的指定用茶。此外,还有老舍茶馆的大佛龙井献劳模、邀请京城老字号茶庄老板聚新昌等事件营销,让大佛龙井从北京、济南、上海等地打开了“饮九州”的旅程。每年常规举办的一系列的活动,把大佛龙井的知名度推向了全国重点销地市场,引发了重要媒体的高度关注。新昌县政府的几任“茶叶县长”推动茶业发展的传奇,被理解为“政府推动”产业发展、提高茶农收入、提升品牌价值的“新昌模式”。

胡晓云

在传统媒体时期,新昌的“事件营销”频频成功。到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新昌的数字化营销也有声有色。我注意到,在2020年大佛龙井举办品牌新形象发布会时,大佛龙井联合采用互联网思维与品牌思维,对传统的线下节庆进行了改造,以云直播、云发布、云游览、云互动、云观点、云连线、云消费等称为“七朵云”的全新节会体验,为消费者带来更具参与感和新鲜感的品牌盛会。数据显示,仅仅发布会的网络直播曝光量就达到了1800万人次。

俞镕翔

其实,2020年以线上发布会的方式进行品牌形象发布,首先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但却意外开创了品牌传播的新局面。传统发布会往往更注重线下活动的举办,现场参与人数十分有限。即使活动会配合同步直播,但由于会场及流程的局限,直播能吸引的观看人次并不多,话题度也不够。2020年,我们选择在茶园现场布景,创造了大佛龙井茶“居深山,心自在”的场景感,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品牌的价值内涵。

胡晓云

“居深山,心自在”,表达了大佛龙井茶的特征。行业内的人都了解,大佛龙井茶的品种与西湖龙井茶别无二致,但其生长环境、文脉特征却大有不同。

俞镕翔

是的,与西湖龙井相比,大佛龙井的差异化特色就在这里。关于两者的区别,新昌曾经的“茶叶县长”徐良平、现在的衢州市委副书记,曾做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回答:“西湖龙井是生产在城市里的茶,大佛龙井是生产在深山里的茶”。简单一句话突出大佛龙井生于山水自然的生态产区优势。明确这一点,再结合我们新昌的大佛寺,最终,“居深山,心自在”成为了品牌口号。在大佛龙井的品牌符号系统设计中也延续了这一核心价值,从地域、文脉、心像等三个方面,创设“生长自在、欢喜自在、悠享自在”的意境。为了充分传播品牌形象,我们也保持了大佛龙井一贯“先人一步”的风格。2022年春节前后,在杭绍台高铁通车之际,大佛龙井对其进行品牌冠名,抢到了高铁首发。高铁飞驰,一路传播我们的大佛龙井,成为今年一道亮丽的风景。

对内,我们充分发挥抱团协作的优势,让全新的品牌形象系统在新昌茶企内广泛应用。政府出资请专业团队设计、拍摄品牌形象,走上品牌传播新台阶,我们新昌茶企的反响很热烈,对大佛龙井地标品牌建设也很支持。有西湖龙井的珠玉在前,多年来,我们大佛龙井仍然能够占据龙井茶的一席之地,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推动和名茶协会的积极运作,也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为保持“新昌模式”领先一步的优势,本届县委领导班子提出了“精品茶引领品牌价值,大众茶促进百姓增收”的发展思路,对精品茶实行“五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指导价、统一宣传、统一管理,从而提升高端茶的品牌价值,拉动大佛龙井的品牌溢价。

胡晓云

确实,我研究了大佛龙井这么多年,看到了大佛龙井作为一个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集聚了政府、协会、茶企、茶农等各方力量,探索出共同推动、共同创造、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新昌模式”。如今,互联网消费时代,中国农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在产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差异化的同时,大佛龙井在数字化方面,有没有什么新动作?

俞镕翔

我们有很多新动作。从去年开始,我们以推动新昌茶产业数字化发展为导向,按照“茶产业大脑+未来茶场”的发展模式,结合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按照“1+1+6”总体框架(即1个数据专题库、1个数字驾驶舱和6个茶产业特色系统)建设“茶业大脑”,旨在推动我县茶产业生态化、品牌化、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推进数字茶场/未来茶场建设,进一步促进茶文化经典传承、茶产业数字蝶变、茶科技持续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未来,我们希望将数字化持续渗透到大佛龙井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一整条发展链路。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提高大佛龙井的市场占有率、品牌溢价率,让新昌18万茶农的收入越来越高,有更好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拥有品牌新形象的大佛龙井地标品牌,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全国的龙井茶产区越来越多,竞争愈来愈激烈,下一步如何把握运营管理的节奏,以及在品牌传播上如何继续带来惊喜,能否请胡老师谈谈您的高见?

胡晓云

在全国遍种龙井茶的竞争环境中,作为一个区域公用品牌,坚持自己的独特性最重要。近三十年间,大佛龙井茶已通过丰富的活动、独特的运营等将“居深山,心自在”的品牌核心价值向消费者进行了长期表达与渗透,并引发了消费共鸣。未来,大佛龙井可以继续坚持作为江南深山大佛寺旁的龙井茶的生态保护和品种管理,主打品质特色和品牌个性,塑造独特的品牌价值,并进一步通过数字化时代新的品牌传播方式,稳固、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通过不懈坚持,持续满足消费期待。我相信,这是消费者最需要的、最期待的惊喜,也能够让新昌18万茶农,持续“一杯好茶,万事新昌”的共富好生活。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得好茶,“靖”在土楼

“南”得好茶,“靖”在土楼

——“2022寻访福建最美茶乡”走进漳州市南靖县

深秋的南靖,就像不小心打翻的调色盘。碧云秋水间,山林浓绿,稻田金黄,还有土楼方圆,散落其中。有绝色,更有奇香。在南靖,丹桂,是灿若朝霞的香花,也是一种香气优雅如兰的茶。土楼奇景,丹桂佳茗,活色生香。

除了丹桂这一“年轻”的茶种外,还有奇兰、单丛、金牡丹、金观音等良种,深耕厚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芳香的传奇,也书写致富的故事。

如同茶树扎根土壤,土楼也是土地上“长”出来的建筑奇迹。于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脚下的热土总是饱含深情。

他们辛勤耕耘,将12万亩茶园,镶嵌在青山绿水中,尽展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之美。他们又“点”茶成金,将一枚枚“小”叶变成产值16亿元的大“业”,唱响了一曲幸福的“云水谣”。

秋阑珊,秋香正好。2022寻访福建最美茶乡,走进“土楼茶乡”南靖,循香问茶,发现美好与感动。“南”得好茶,“靖”在土楼,“靖”善“靖”美。

“三问”南靖茶产业

南靖县是福建省首批国家级生态县,生态环境条件得天独厚,丘陵、山地面积广大,境内拥有一个面积3万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树海”“竹洋”之美誉。拥有“南靖土楼茶”“南靖丹桂”“南靖铁观音”三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南靖县是如何打造“南靖土楼茶”这一公共品牌的?茶业在南靖县乡村振兴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最具代表性的乡镇是哪个?南靖县如何统筹做好“三茶”融合这篇大文章?在文中将一一解答!

习茶

奇兰茶韵,天然醇香

产于福建平和县大芹山麓的白芽奇兰,是珍稀乌龙茶新品种。恰如其名,芽梢白毫显,香似兰花,有颜值,更有香气。20年前,已故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品后,曾题词赞道:“奇兰茶韵,天然醇香”。

目前,全县白芽奇兰茶种植面积约6万亩,产量1万多吨,全县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农户1万多家,涉茶产值超20亿元,品牌评估价值达29.6亿元。

“心”赏白芽奇兰

白芽奇兰,芽色白绿,且具奇特兰香,宜悦品,宜“心”赏。

幽赏

青山深处煨茶香

闲下来的时候,会约上三俩好朋友一起喝茶。场地的选择,并没有特定的标准。若想和平日的生活转换一下场景,就走到外面去,去山中觅一凉亭,又或是在山林通幽之处席地而坐。只要自己觉得舒适,那都是喝茶的好地方。

茶是抚平裂痕的一道光

哪怕你生活在一个城市半辈子,仍有些隐没城中的街巷你不曾走过。这些闹中取静的好地方,被诗意的人选中,造成了与尘嚣一墙之隔的桃花源,让你置身闹市,也能心远地自偏,仿佛在山林里,在隐居的朋友家,舒服自在地做自己,好好喝上一杯茶。

霜降时节:风动桂枝香满园

近些年,以桂花为主题的茶筵也特别多。茶席上可品饮到桂花窨制的乌龙茶、红茶,或者丹桂茶,吃桂花糕,品桂花酒。大家以桂花为媒,享时令乐趣。每年秋分之后至霜降,桂花香气最是浓得化不开。如身边庭院恰好有桂花,可剪一枚插入瓶中,置于书房或茶桌之上。还能在“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备自香”的氛围中,度过一段美好的秋日良辰。

物语

硝子器:如入梦幻般的光影世界

很幸运,我们每一天的日常,都与茶有关。“喝茶”成为了生活之中最熟悉不过的事。但常常,却又不止于茶。比如,文案雅物,茶席器物,包括一些精心设计细节考究的陈设。如明人所说,一杯好喝的茶,应是“茶有真香、贵甘润、不苦涩”。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这话都是实实在在的理。和茶有关的美好体验,我们可以先从泡一杯好喝的茶开始。此时,除了茶叶,器物,是一切的前提和开始。

问茶

古墨访茶

第一次听到古墨这个名字,无来由地就产生了好感,隐隐觉得会朝它写下点什么。而第一次去古墨竟与茶有关,古墨的茶于我不过就是一杯解渴的水,然后是无数次去的古墨,或因工作或因带人前去参观,仍然是一杯茶,印象却开始变得日渐清晰起来。那滋味像古墨山间的传说,总有神秘附体。

工夫潮汕,古茶流香

在潮州或汕头,随便走进一处街巷,都可以看到品饮工夫茶的人们,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好,茶是他们共同语言与妙趣。民国时,翁辉东就曾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谈到:“其最叹服者,即为工夫茶之表现。他们说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起,无论嘉会盛宴,闲处寂居,商店工场,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当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惜此泥炉砂铫,举杯提壶,长饮短酌,以度此快乐人生。”

将进茶

灵山圣水,茗韵金秋

圣水金秋雅集茶会聚集四方善人,通过一杯素茶让自己的心和佛祖对话,素淡茶人,以一种最柔软的方式,一盏茶、一炷香来感念佛祖召示,净心修心,感悟人生。

七碗流风

因茶生发说“茶禅”

——浅析“茶禅”与“禅茶”之别

“茶禅”与“禅茶”,或变为四字格习语“茶禅一味”与“禅茶一味”,虽一字之差,细细品味,二者有别。与三五友人去寺院饮茶,或有僧侣到茶庄、茶馆饮茶,或有僧侣参与之茶会,即可称为禅茶或茶禅吗?就是“禅茶一味”或“茶禅一味”吗?非也!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