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海南省国营乌石农场茶叶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海南省茶场 -- 海南省内的茶场汇总合辑

海南省茶场

大丰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中胺子镇。建于1956年。前身为屯昌育种站,1957年改名为大丰育种站,1966年改为现名。有土地约4300公顷,其中茶园约60公顷,年产干茶30吨。以生产外销红茶为主。

大坡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山大坡镇。建于1952年。有土地730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270公顷,年产干茶100吨。下设作业区,以生产绿茶为主。

广青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屯昌大陆坡。建于1970年。有土地700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100公顷,年产干茶120吨。下设作业区,以生产绿茶为主。

中坤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屯昌南坤镇。建于1952年。有土地约15000公顷,其中茶园约290公顷,年产干茶290吨。下设分场、专业茶叶生产队,主产外销红茶,兼产内销绿茶。

中税农场

集体农场。位于海南琼山中税镇。建于1972年。有茶园约70公顷,年产干茶60吨。主要生产绿茶。

中瑞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定安母瑞镇。建于1952年。有土地约10000公顷,其中茶园约180公顷,年产干茶130吨。下设分场,以生产内销绿茶为主。

乌石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中乌石镇。建于1957年。有土地约14000公顷,其中茶园约150公顷,年产干茶120吨。下设作业区,主产外销红茶,兼产内销绿茶。

龙门农场

集体农场。位于海南定安龙门镇。建于1957年。有茶园60公顷,年产干茶40吨。主要生产绿茶。

东太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海俊口镇。建于1950年。有土地约10000公顷,其中茶园约200公顷,年产干茶250吨。下设分场,以生产外销红茶和内销绿茶为主。

东平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海葵丛边。建于1953年。有土地12000公顷,其中茶园约110公顷,年产干茶80吨。下设分场,以生产绿茶为主。

东兴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万宁下水。建于1952年。有土地约12000公顷,其中茶园200余公顷,年产干茶200吨。下设分场,以生产外销红茶和内销绿茶为主。

东红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海大路镇。建于1952年。有土地约8000公顷,其中茶园约170公顷,年产干茶90吨。下设分场,以生产外销红茶和内销绿茶为主。

东岭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万宁禄马。建于1956年。有耕地约800公顷,其中茶园约200公顷,年产干茶140吨。下设分场,以生产内销绿茶为主。

白沙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白沙城关镇。建于1957年。其前身是地方国营农场,1974年改为现名。有土地730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370公顷,年产干茶190吨。以生产内、外销绿茶为主。

阳江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中阳江镇。建于1956年。有土地约11000公顷,其中茶园约140公顷,年产干茶80吨。下设分场,主要生产外销红茶,兼产内销绿茶。

红明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山三门坡镇。建于1952年。有土地930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400公顷,年产干茶200吨。下设分场,主产外销红茶,兼产内销绿茶。

岭头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海南琼中红岛镇。建于1960年。有茶园约500公顷,年产干茶600吨。以生产外销红碎茶为主,兼产绿茶和乌龙茶。是海南省茶叶重点生产农场之一。

岭脚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山云龙镇。建于1958年。有茶园约70公顷,年产干茶80吨。主要生产外销红茶。

南方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中思河镇。建于1958年。1978年与国营白马岭茶场合并。有土地约12000公顷,其中茶园约250公顷,年产干茶300吨。以生产外销红碎茶为主,兼产内销绿茶、工夫红茶。

南海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定安黄竹镇。建于1958年。1975年开始种茶。有土地约12000公顷,其中茶园1300余公顷,年产干茶2000吨。下设分场、专业茶叶生产队,以生产外销红茶为主,兼产红条茶、绿茶、乌龙茶等。是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生产基地。

乘坡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中乘坡镇。建于1959年。有土地约11000公顷,其中茶园占地130余公顷,年产干茶160吨。下设专业茶业生产队,以生产外销红碎茶为主,兼产内销绿茶、红条茶。

烟塘农场

集体农场。位于海南琼海烟塘镇。建于1960年。有茶园约30公顷,年产干茶20吨。主要生产绿茶。

通什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海南保亭毛岸镇。建于1960年。有茶园约570公顷,年产干茶700吨。下设茶叶专业生产队、茶厂、茶庄,以生产外销红茶为主,兼产绿茶、乌龙茶、特种绿茶。是海南省重点茶场之一。

新伟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琼中红毛镇。建于1970年。原名红卫农场,1986年改为现名。有土地约12000公顷,其中茶园约180公顷,年产干茶230吨。下设茶厂,以生产内销绿茶为主,兼产外销红碎茶、工夫红茶。

新进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海南新进农场琼中榕木。建于1956年。有土地约8000公顷,其中茶园约90公顷,年产干茶70吨。下设分场,主要生产内销绿茶,兼产红碎茶和红条茶。

来源:茶修智慧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新伟茶厂“复生”记

3月1日清晨,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钗农场新伟茶厂的茶园一片新绿。几名茶农双手翻飞间,一片片清香稚嫩的芽尖落入篮中,在经过杀青、揉捻等工序后,这些贴着“新伟牌”标签的茶叶将出现在海口、三亚等地的茶叶市场。

  时隔近10年,“新伟牌”茶叶又一次出现在市场上。

  凭借口感香醇、色泽鲜绿、回味甘长的特点,“新伟牌”茶叶曾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蜚声岛内外。与风生水起的白沙绿茶、白马骏红等海南茶品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伟牌”茶叶此后却并未乘势而上,而是逐渐归于沉寂。

  如何让脚下广阔的茶园焕发新绿,解开转型“死扣”?依托农场企业化改革浪潮,自去年10月起,新伟茶厂重新调配资源,将茶产业与当地乡村旅游等有机融合,迈出品牌复苏与创新的步伐。

  风光不再

  穿梭于海榆中线红毛段的山间小径,一畦又一畦的茶树层层叠叠。上世纪70年代初,海南省国营新伟农场创建,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十九团的知青们肩挑手扛,在此挥锹种下一片片茶山。

  “这一带地区终年云雾缭绕,酣雨充沛,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新伟茶厂厂长覃建生还记得,自1980年正式投产后,“新伟牌”茶叶迅速在垦区及周边市县声名鹊起。“新伟牌”茶叶于1987年至1992年连续六年获得粤、桂、琼三省区农垦绿茶质量评比一等奖。

  然而受政策、市场、生产成本等诸多因素影响,茶厂生产效益持续下降,再加上加工设备的老化,“新伟牌”茶叶面临退市的窘境。

  茶叶加工厂关了,百余名茶农该何去何从?彼时,农场不得不将这片茶山拆分成千百个小块儿,由农场茶工及加工厂工人8亩、10亩的承包管理,再将茶青原料运送至乌石农场的岭头茶厂进行统一加工,以“白马岭”茶叶品牌行销市场。

  收购茶青原料的价格并不算太高,不少茶工干脆放弃茶叶种植,转而种植效益相对高的木薯等作物,这也让新伟茶厂的茶园种植面积一度从鼎盛时期的8000余亩萎缩至750亩。

  二次创业

  曾参与新伟农场茶园建设的知青陈燕钊,退休后留守在农场附近开了一家饭店。“喝了几十年的新伟茶,早就已经离不开了。”可让陈燕钊离不开的新伟茶,这些年却一直披着其他品牌的“外衣”,这使得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茶厂干了几十年的覃建生,同样憋着一股劲儿。历经农场改革、茶厂改名甚至停产后,早已退休的覃建生于去年接受农场返聘,成为新伟茶厂的新一任厂长。

  时隔近10年后再度恢复生产,对于茶厂而言并非心血来潮。事实上自1980年投产起,新伟茶厂便将营业执照、生产条码及注册商标存续至今。

  “去年年底正式投产后,我们的茶叶很快就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在琼中当地更是刮起了一股喝‘新伟牌’茶叶的‘怀旧风’。”覃建生向海南日报记者透露,上周他们又接到一笔金额5万元的订单,这也让他笑称“新伟牌”茶叶的复出之路并不如想像的那般艰辛。

  茶旅融合

  “新伟牌”茶叶的复出之路,是基于农场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继新伟农场被合并入加钗农场后,2014年3月,海南省农垦国营加钗农场正式移交琼中县政府属地化管理,在收到当地政府给予的新伟大道道路改造、公租房项目动工等民生“礼包”后,广大农场干部职工的困难得以解决。

  “现在农场免费将茶园承包给我们,采摘茶青后再卖给茶厂,多的时候一天能采200多斤。”在农场一系列促进茶叶生产的措施下,退休工人郭苏文夫妇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对多年荒芜失管的6亩多亩茶园进行复垦。

  和郭苏文夫妇一样,越来越多的退休职工开始动手清理已经荒废的茶园,新伟茶厂的茶树种植面积回升至如今的1500亩,预计年产茶量2.4万公斤。“除人工种植的茶,我们还有近100亩的野生茶,及生长在海拔700米以上的雨林茶,满足了不同客户群的需求。”覃建生说。

  可“复生”后的“新伟牌”茶叶在消费者中知晓率并不高,打响品牌谈何容易?去年年底,琼中县政府主办了一场热带雨林徒步挑战赛,以新伟农场为起点的线路途经葱郁茶山,吸引上百名户外爱好者参赛。“看的是景,卖的却是茶啊!”依托当地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红利,覃建生正琢磨着以茶叶种植加工为产业基础,将茶产业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希望能打造出新伟独特的茶旅品牌。

  蛰伏了整个寒冬后,茶树带着它酝酿已久的生机随万物一起复苏。新伟茶厂的春意,来得并不算太晚。

均价高出全国一倍,海南雨林大叶茶逆袭市场

2月开春以来,海南五指山、琼中、白沙等地的茶企开启了新一年的忙碌。茶园里茶农忙着采茶、施肥,加工厂内机器轰鸣,新鲜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这里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制成香茗走向市场。


新鲜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这里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制成香茗走向市场。记者郑光平摄

“春茶市场逐渐火热,每天的加工量约1500公斤茶青,这个量还在稳步上涨。”2月29日,在琼中湾岭物流园白马岭茶业有限公司里,海垦热作副总经理张威介绍,得益于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的打造提升,海垦热作茶业集团去年以来也紧跟市场,在产品包装、营销策略上逐一调整升级,今年春茶的销量、销售额较去年实现增长。

春江水暖鸭先知。近年来海南雨林大叶茶着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价值,茶企成功逆袭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份,海南全省茶叶销售单价平均为300元/斤,是全国平均价格一倍以上。雨林大叶茶卖上好价的背后,是产品进一步凸显“早、特、优”的市场优势,产业走精、走美。

琼中白马岭茶业有限公司基地5队的生产茶园。记者郑光平摄

采茶制茶忙

海南春茶“抢”市场

2月29日,琼中白马岭茶业有限公司基地5队的生产茶园里,山岭云雾缭绕间,茶树吐露翠绿的嫩芽,茶农们背着背篓飞快地将这些嫩芽摘入背篓。“早上摘下的茶青中午就要送到加工厂,下午开始加工制茶。茶农6、7点到园采摘,而工厂一般忙到晚上8点。”在茶园的一旁,该公司基地部部长莫永强介绍,春茶采摘上市以来,企业也开启了一年的忙碌,海南春茶上市早,要把这样的市场优势发挥出来,茶企需在早春就将产品推向市场,抢占先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雨林大叶茶来说更是如此。为了给春茶上市做准备,早在去年年底的冬交会上,海垦热作茶业集团就举办了新品发布会,一批包装精美、方便携带冲泡的新品吸引了客商的关注,“我们根据市场的消费习惯调整营销策略,例如在产品包装上设计了便携、15秒可出茶汤的茶包包装,以及礼盒装等,市场反响都很不错。”张威介绍。


新鲜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这里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制成香茗走向市场。记者郑光平摄

五指山毛纳村和茹手工茶坊里,王和茹也和丈夫在忙碌着。“春节期间游客不断,我们的春茶也卖得不错。”王和茹说,旅客到农家茶厂来品茶、参观制茶加工坊,临走时会带上两包手工雨林大叶茶。还有一些茶客满满地变成了雨林大叶茶的老饕,通过微信下订单购买茶叶。茶叶销量逐步提升,去年以来,和茹手工茶坊扩大了生产规模,王和茹夫妻俩添置了新的炒锅等制茶工具,加工能力比之前翻了一番。“除了采摘自家茶园的茶叶,我们还收购村民的茶叶来加工,和村民们一起把茶产业做大。”王和茹说。

今年1月,海南雨林大叶茶的品牌推介会在北京举办,推介会上来自海南的多家茶企与省外多家单位签订茶叶销售合作订单,金额达到9000多万元。把雨林大叶茶的品牌推出去,不少茶企为此感到振奋,这也是海南省茶叶学会(协会)秘书长陈世登一直期盼着的事,“海南茶叶品质好,曾是省内主要的外贸产品,在国外市场得到认可,雨林大叶茶的品牌要重新擦亮打响。”陈世登说。

职工正在采摘茶叶。记者郑光平摄

早、特、优

雨林香茗成市场新宠

海南岛全年阳光辐射量大,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区。海南茶叶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量1700吨,产业主要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琼中3个市县,主要生产红茶、绿茶、白茶。由于特有的热带气候及雨林生态禀赋,使得海南发展茶产业拥有“早、优、特”的优势。  

职工正在采摘茶叶。记者郑光平摄

“早”就是采摘最早。素有“华夏第一早春茶”的美誉,早春茶比内地茶产区早了近3个月,具备极好的季节差优势。

“优”就是生态环境优。全年阳光辐射量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22~26℃,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优良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数据显示,2022年海南的茶叶价格每吨24.07万元(2022年全国平均价格约每吨9.5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价格。

“特”就是品质独特。前不久,海南大叶茶独特的基因被揭开面纱。海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多个科研单位对大叶茶进行基础研究,从已完成的海南大叶种野生茶树资源普查和茶树样品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来看,海南大叶茶是独立于全球其他地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的类型,拟将海南大叶茶确定为新茶种。海南的物候条件,促使茶树生长旺盛,其特征表现是叶片大、薄、软、角质层厚度降低。“奶蜜香、琥珀汤”为海南大叶红茶典型特征,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新鲜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这里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制成香茗走向市场。记者郑光平摄

海南大叶茶产业约60年的发展历史,凭借着良好的品质,海南大叶茶也曾卖全球。历史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海南就建立了红茶出口外贸商品生产基地,海南的茶叶曾远销美国、新西兰、日本、法国、新加坡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一毕业就来到乌石农场工作的莫永强难忘那段垦区开荒种植茶叶的时光,“垦区开荒种植橡胶、茶叶、咖啡,当时茶叶种植、加工是职工的主业之一,国营农场的茶叶不仅满足岛内销售,还销售到两广地区,甚至走出国门。”


新鲜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这里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制成香茗走向市场。记者郑光平摄

打造“精、美”产业

全产业链发力提升产品价值

提升茶叶品质,“做精”、“做美”,是海南雨林大叶茶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茶企立足市场之本。

白沙茶产区的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汤适介绍,当前公司已在白沙陨石坑区域内种植了近2000亩茶树,在种植区域内对茶树坚持用绿色生态的方式来进行管养,目前企业已经建成年产140吨的现代化有机茶加工,所生产的“陨坑茶”产品获得了欧盟、中国、美国、日本有机食品和国际雨林联盟认证。下一步企业还将努力实现大叶茶种植全域有机化。


海垦热作茶业集团在琼中打造的100亩的智慧茶园示范区。记者郑光平摄

海垦热作茶业集团则在琼中打造了100亩的智慧茶园示范区,按照有机茶的管理方式对茶园进行智慧化、生态化管理,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在茶叶的加工环节,该公司还配置了先进生产线5条,其中2条红茶生产线、2条绿茶生产线、1条名优精制茶生产线,每年可产成品茶1000吨,让大叶茶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

春节期间,海南认定的5家省级茶主题共享农庄迎来一批批茶客,在农庄内采茶、制茶、品茗,别有一番风味。通过农庄充分融合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旅结合一体化发展,推进了茶产业链条深度融合。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以全产业链推动海南雨林大叶茶产业发展。在种植端争取实现2年全省有机茶认证面积1万亩,3年现有茶园全部获得有机认证;在加工端,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做精茶叶产品外观、口感,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打造“有实、有型”内外一致的高端产品;在农旅融合方面,计划结合热带雨林公园建设,以毛纳村和白沙天然茶园基地为重点,策划建设热带雨林公园的旅游路线,将毛纳村茶园和白沙天然茶叶基地作为热带雨林公园入口点和热带雨林生态农业展示园打造;同时,海南还将举办海南雨林大叶茶推介活动,组织省内茶企参加国内茶行业高质量会展,扩大海南雨林大叶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引导茶企扩宽高端茶叶在省外销售渠道。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招网联合出品(易帆)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