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古树雪芽

找到约27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绿雪芽白茶怎么样?绿雪芽茶叶品牌故事

  福建绿雪芽茶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创立,确立了"涵养大地,关爱生命”的企业理念,坚持不懈只为生产健康放心茶。公司拥有绿雪芽茶园基地、现代化白茶生产线、传统工艺体验馆、太姥书院,其中茶园基地位于福鼎白茶核心产区一太姥山。是中国白茶标准参与制定单位,国家白茶标准实物样制作单位,福建省白茶生产标杆企业。

  绿雪芽茶业专注于福鼎白茶生产及白茶文化推广,于2001年试制紧压白茶,建立福鼎白茶标准化生产体系,老白茶科学酝化仓。研究白茶陈化机理并确立"老白茶”概念及标准,推出老白茶年份标杆产品,规范了老白茶市场。

  公司持续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方向、定规则、带队伍、文化,以技术为本,文化为根,管理为纽带,营销为方法,大力实施利于发展的制度,倾力构筑适于发展的平台,积极引进管理、营销、产、技研等方面人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团队,有力带动企业、品牌、产品品质快速、稳定、协调发展。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进茶叶新品种,开发高品质白茶系列产品,自主研发多项专利技术。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与发展,产业涵盖茶叶种植、加工、科研、出口、营销及茶文化推广,通过了德国CERES有机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AP优农认证及国家质检总局的原产地注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等认证。国家相关部门授予“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农产品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等荣誉称号。

  福建绿雪芽茶业有限公司依托九牧林--西河堂百年的制茶工艺历史以及福鼎千年的茶文化底蕴,融福鼎文化、白茶文化、太姥山文化、绿雪芽母树文化于一体,秉承“传世白茶源制纯粹”的品牌理念,全面塑造中国传统白茶品牌一绿雪芽。

  绿雪芽,中国古老的历史名茶之--,国家一号良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的始祖,早在明代就已盛名。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就有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运售国外,价同金锊。

  目前绿雪芽茶业以直营专卖和连锁加盟形式,建立起覆盖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的销售网络,并被农业部评定为“农产品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和“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以北京、广州、上海、安、济南五个营销中心为重点覆盖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的专卖连锁销售网络,销售网点400多个,且连锁经营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公司的目标是使“绿雪芽”成为"福鼎白茶”的领军品牌,世界知名品牌。并积极开拓茶叶相关服务领域,把企业从生产型的龙头企业转变为生产服务并重的集团化企业,为福建茶业、中国的民族企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让“绿雪芽"白茶永远飘香。

  品牌故事

  传说尧帝时,太姥山下有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于山中,栖身鸿雪洞,以种蓝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人称蓝姑。有一年山下麻疹流行,无数患儿无药救治而天折。-夜蓝姑梦见南极仙翁指点,在鸿雪洞顶寻得一株仙茶树,将它的叶子晒干后煮水让患儿饮用,治愈了麻疹,神奇的茶叶终于战胜了麻疹。从此,蓝姑精心培育这株仙茶,并教四周乡亲-起种茶,后来整个太姥山区就变成了茶乡。晚年蓝姑在南极仙翁的指点下羽化升天,人们感其恩德,尊称她为太姥娘娘。这株仙茶树也就是“绿雪芽”。

  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耄,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锊”。1957年在太姥山发现绿雪芽古茶树,树高6.2米,树幅5米,主于直径18厘米,最低分支离地3米,目前仍然每年发芽抽枝,该古茶树已被福建省林业厅列为“古树名木重点保护对象”。如今,从绿雪芽母树剪枝扦插繁衍而来的“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毫茶”茶树在天湖茶人的手中繁衍生息,在太姥山核心产地拥有1500多亩茶园。同时,绿雪芽作为天湖茶业的主打品牌,以涵养大地,给生命能量为理念为所有善茶者提供优质好茶。绿雪芽品牌在2013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及“中国白茶标志性品牌”,成为人们心中好茶的代表。

  品牌历程

  2001年绿雪芽获"首届中国太姥杯茶叶品质大奖赛金奖”、“国际名茶金奖”。

  2002年绿雪芽获"福建省名牌产品”、"历史名茶精品”。

  2003年绿雪芽获“福建省著名商标"

  2004年绿雪芽牌绿雪芽茶和绿雪芽牌福鼎白茶同时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

  2005年绿雪芽获“中国三绿I程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

  2007年绿雪芽牌白毫银针获”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茶王赛茶王”、”第二届宁德茶叶品质大赛及包装品比茶王”、‘省名茶”。

  2008年绿雪芽牌珍品绿雪芽和白毫银针同时荣获”2008年中国名茶评选金奖”。

  2009年绿雪芽牌白毫银针荣获"中国鼎尖名茶”称号。

  2012年绿雪芽获“中国白茶推荐品牌”

  2013年绿雪芽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白茶标志性品牌”。

  2015年绿雪芽获“中华好茶茶指数样本企业”

  2016年绿雪芽获“宁德市第七届茶王赛

  2017年绿雪芽获“第十二届中茶杯白毫银针特等奖、白牡丹一等奖”。

  2018年绿雪芽荣获“中国白茶十强企业”。

  2019年绿雪芽获2019“金芽奖”.上榜年度创新与竞争力品牌。

冰雹突袭西双版纳勐海县,预计今年古树茶受损情况严重。

昨天下午勐海突然下起了冰雹,从视频上看大到鸡蛋形态的冰雹下个不停,马路、空地、街上漫天飞舞的都是白色蒙蒙的冰雹。

  正值古树吐芽时,无奈天公不做美。

 

  万千银丸从天降,勐海古树惨遭殃。

 

  产量不比从前半,价格定要攀高峰。

 

  今要上山收古树,不是土豪望茶叹!

  三月,正值茶山寻茶高潮期,古树正在发芽,明前茶一直让茶友时刻关注着,本来预计会涨价的明前茶,现在估计又得再涨了!

 

  受灾情况未知,茶农蓝瘦!!

 

  预计勐海今年的茶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茶叶价格也会因为减产上涨。

 

  下面请看现场拍摄。

 

  白色的冰雹有的像玻璃弹子一样,有的如鸡蛋一般大,密密麻麻堆积在一起。

  以下科普一下"冰雹"对茶树带来的危害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当大量水蒸气上升集成浮云,再遇到冷空气液化,就会形成降水。温度缓降则成雨,温度快降则成雪,温度骤降则成雹。

 

  我国雹灾严重,防雹的根本方法在于: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最终减少雹灾。(因为森林植被可以减缓地面增温的速度,不利于雹云的形成。)

 

  冰雹出现的时间以3~5月最多,9~11月次之,6~8月最少。从天气条件来看,冰雹多出现在久晴转雨的午后雷阵雨天气,坝区平均每年有1~2次,山区比坝区为多。

  冰雹对茶树的危害

 

  (1)降雹的直接击落、击伤芽叶,降低鲜叶的匀整度,使成茶外形不整、茶汤腥臭苦涩,品质下降。

 

  (2)降雹后,由于雹粒融化吸收了土壤和大气中的热量,使茶树新梢滞育不伸、推迟开采期,减少全年实采天数、降低产量。

 

  (3)雹粒解冻、冰水入土,土温急剧下降,有时可降至4℃,而产生寒害。

 

  (4)大量的越冬叶被击落、击伤,从而减少对新生芽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供应,造成树势早衰。

 

  (5)叶梢伤口增多,利于病原微生物入侵、感染,使茶树罹病。

春来茶香撷绿芽(下)

宋人李复有诗云:“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春暖花开之际,茶人们一年一度的盛宴便如约而至——春茶季。对他们而言,春日的阳光和雨露,都藏在这一杯春茶里。有的甘甜、有的浓郁、有的花香袭人、有的野性十足……百般滋味,似乎是要静下心来将每种都品上一品,才不辜负这大好春光。

香茗一瓯知时节

茶叶采摘季节,由于茶叶生产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各种成品茶对原料的要求不同,采摘季节的先后差别因此也就更大。明代以后,春茶采摘时节逐渐延长,不但有所谓的头春、二春、三春等茶,而且人们还认识到采摘期的早与迟,对茶叶品质的优次是密切相关的。

如今,人们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春茶划分成头采、头春、早春、明前、雨前、春尾等几类。

头采茶指茶园在开春以后,对极少量的、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的第一次采摘。因数量极少,用来筛选的范围也就很小,所以头采茶通常被用来试制成头一波春茶。但由于含水量大,品质并不一定是春茶里最好的。

头春茶是指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叶。对于中国的名优茶来说,头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质。但即使是头春茶,不同种类的茶叶采摘时间也不一样。绿茶头春茶时间一般可以从2月延至4月。比如,四川宜宾在2月中旬开始采摘,浙江温州永嘉乌牛早品种在2月中下旬开始采摘,福建福鼎白茶一般3月初采摘,陕南茶区往往在3月下旬开园采茶。而在同一茶区的高海拔茶园,头春茶的采摘时间更晚。

对于茶叶采制来说,有4个重要的节气:立春、春分、清明、谷雨。而春分至清明之间采制的茶是为明前茶。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本身物质含量就较丰富,再加上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不仅有限且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坊间也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雨前茶是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春尾茶,又被称之为“雨后茶”,指谷雨之后采制的春茶。谷雨时节,气温逐渐回暖,雨水充沛,茶树从寒冬中彻底苏醒,唤起潜藏的能量。也是步入夏季前最后的一款“春茶”。

“明前”“雨前”的概念,主要是对江南茶区而言。云南、广西、山东等地,都不会有明前、雨前的概念。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我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待到清明时,采摘茶叶已近两个月。比如云南普洱茶(生茶),虽然也讲究春茶,但因为海拔问题,普遍为小茶树和台地茶发芽较早,古树茶发芽较晚,即使也有少数茶区可以明前采摘,但很多茶区的云南大叶种茶要等到三月底四月初才开始采摘,有些甚至要进入四月中旬采摘。江北茶区如河南、山东等地由于气候原因,往往在清明节后才开始采制,因此并无“明前”之说。

不同的茶类,对采摘时节的要求是不同的。如西湖龙井以明前茶为贵,普洱茶(生茶)以清明后谷雨前采摘为佳。茶叶采摘注重时节的原因,说到底是能采摘到内含物质丰富的鲜叶,能有合适的天气可以制作茶叶。好鲜叶加上好天气,再加上好的制茶师傅,一款好茶的诞生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烟雨、茶叶,如果中间再添入“文人”二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完美的丹青——仿佛茶叶这种清雅之物,天然就是为了江南而生的。

从古至今,天下文人都爱江南,天下茶人都偏爱江南茶。

哪怕茶圣陆羽也有私心,独宠浙江湖州的顾渚紫笋,还特地“踩一捧一”地强调:“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古今最受推崇的“茶诗”——唐代茶仙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七碗茶歌》,也把宜兴的阳羡茶推向神坛,说“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江南茶如同诗画,茶意先于香味,光是身在茶园就情难自禁。大凡出名的江南茶,无一不是生于山水锦绣之间,无一不是扬名在文人墨客之手。

苏州的洞庭碧螺春,生长的环境极其苛刻——太湖中有两座小岛,西边的唤作西山(西洞庭山),东边的名作东山(东洞庭山),日久天长,东洞庭山与陆地相接,成为三面环水的半岛,而西洞庭山依然绝世独立,深居湖心。

碧螺春,就生长在这太湖烟水迷蒙的东、西二山之上,如同白银盘里一青螺。

碧螺春常有,但洞庭碧螺春少见,唯有湖中二山所产、寥寥无几的才能冠以“洞庭”之名,才饱吸了太湖烟水,出落得楚楚动人,散发着“吓煞人香”。从宋代范成大钟情的“水月茶”,到清人赞叹的“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山水诗文塑造了碧螺春独有的魅力。

太湖如此,西湖更负盛名。明清以来,西湖龙井就是文人士大夫们竭力追求的名茶。晚明的张岱、清代的袁枚,两大才子亦是两大老饕都对其赞不绝口。

而世间自称“贡茶”的名茶如过江之鲫,唯有西湖龙井引得帝王亲自下场“背书”——乾隆下江南,专程赴狮峰山下胡公庙品饮,传说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今天的西湖龙井尚有“狮”“龙”“云”“虎”“梅”五大核心产区。

而在狮峰山一带,还有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白鹤峰等产地,如群星拱卫西子湖,湖光山色茶汤香,一杯饮尽江南春。

皖南的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休宁,以及浙西开化一带山岩灵秀,水溪潺潺。崇山峻岭的地貌,让这里自古偏居一隅。殊不知,早在南宋时期,此地因为独特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已是名优茶叶的产地。《文献通考》记载,宋代当时全国名茶共37个品目,其中“仙芝”“嫩蕊”就产于皖南一带,尤以石台茶仙寓山为之最。

由于“嫩蕊”产于海拔千米的云雾之中,茶园常年被云雾笼罩,所以当地人称此茶为“雾里青”。雾里青茶,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被列为贡品。此后每年3月,雾里青茶由挑夫从仙寓山“徽饶通衢”挑到山下,装上小船顺秋浦河而下,在池州上大船,顺长江而下,经芜湖、南京至扬州转入京杭大运河,千里迢迢运往京城。这正是陆放翁笔下的“秋浦万里茶人到,笑说仙芝嫩蕊来”。

自休宁顺马金溪而下,便入浙江开化境内。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的开化,峰峦叠嶂,溪流众多。好山好水造就了开化龙顶特有的颜色,根根分明的芽头在伴着激荡的清泉绘制出一幅氤氲的山水江南,沉浮之间构建出一片奇妙的碧潭森林。

浓郁的茶香伴着水汽缓缓升起缠绕,丝丝花香在鼻尖绽放,大山之间的山野之气冲破冬日的阴霾,是春日江南的味道,春风拂面,沁人心脾。轻呷一口,茶香在舌尖迸发,丝丝甘甜漫上心尖,不禁让人沉醉在这山水江南的层层绿意之中。

且将诗词奉新茶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春茶的褒扬多姿多彩。

雀舌、仙毫、毛尖、瓜片、雪芽、紫笋、银针……茶名往往如诗题,浓缩着春天的生机和诗意。面对春茶,古人总是以诗词相酬。

唐代诗圣杜甫在《重过何氏五首·之一》中写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一首诗道尽了在夕阳余晖的春天里,因茶而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诗人刘禹锡则以特有的才情加上茶人对春茶的深情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说:“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芒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令人读后也想融入庙檐之下,观竹和闻啜那“满室香”的“鹰嘴”春茶。

晚唐诗僧齐己,他的春茶诗意境深远,他在《谢中上人寄茶》中是这样写的:“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到了宋代,诗人对春茶的眷恋更进一层,范仲淹在《鸠坑茶》一诗中说道:“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茶。”

诗人梅尧臣更是把春茶与黄金媲美,他在《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的诗中说道:“春茶研白膏,夜火焙紫饼。价与黄金齐,包开青蒻整。碾为玉色尘,远及芦底井。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地吟诗、赏春、品茶,心中了无牵挂,颇有一番“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而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则以一代茶人的深情,把春茶描摹成花容月貌、冰雪心肠、兰心蕙质、神韵迷人的绝代佳人,其诗《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说:“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读了这首诗,尤以“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人们对苏东坡笔下的春茶,怎能不倾慕与心醉呢?至今人们把这一佳句,以“欲把西湖比西子”相对。

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在《烹北苑茶有怀》诗中把春茶誉之为“世间绝品”,其诗云:“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世间绝品”的春茶,韵高难识,明写茶,暗喻人。茶的野、幽、清、高均成了诗人品格风范的标识,也成了诗人对生活意境的追求。

明代以后,儒生品春茶,风流依旧。如唐伯虎习以春茶作画,以茶思赋画之灵感,对春茶的嗜爱往往比别人更胜一筹,品之不尽,欲自买青山,自摘春茶。他在一幅《品茶图》题诗款中说:“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自嘉。”

清代诗人陈章,对采茶人的辛劳深有体会。他在《采茶女》中写道:“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虽说辛苦,但一年之中,采茶人最盼望和最感恩的还是春天。因为春天造就了好茶,好茶造就了采茶人生活的安康。对他们来说,侍春茶,侍的也是自己的生活。

(王宁综合整理)

来源:中国食品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找到约26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