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观赏茶壶图片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数字藏品热潮正盛!会是茶业发展新风口吗?

要论近年来大热的风口,“数字藏品”定然榜上有名。

自2021年兴起以来,这一概念迅速火爆全球,并受到各行各业的重点关注,相关的应用领域拓展到画作、非遗、时装、游戏、文旅、艺术品、虚拟地产等等,当然也包括茶叶、茶技艺相关数字藏品。


△图片来源:亚朵ATOUR「亚朵村的茶」数字藏品

凡事必有因。一种热潮的风行背后,往往受到某种势能的强力推动,数字藏品热潮之下依托着哪些逻辑?对茶行业来说,火热的数字藏品赛道会是发展良机吗?

数字藏品热度高涨

茶业布局的可能性有多大?

“数字藏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概念,它的兴起与“元宇宙”密不可分。

2021年3月,英国佳士得拍卖行举办的数字艺术品拍卖会上,先锋数字艺术家Beeple创作的NFT画作《Everydays-TheFirst5000Days》以6934万美元拍卖价成交,一时激起了大众对NFT的热切关注。

△图片来源:佳士得国际

作为区块链技术产物的NFT,它的特殊之处在于通过加密生成无法复制的数字签名,使图像或视频具有不可替代的专属ID,而正是这唯一属性的“数字版权”,使得NFT作品价格高涨。

在国内,NFT更通俗的叫法是“数字藏品”,更常见的组合是“文化IP+数字藏品”。譬如人民创意联合《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杂志,发布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系列数字藏品,以“山·水·城”为题,演绎新时代下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灵境人民艺术馆发布的“天歌神韵神化轻举”敦煌飞天壁画数字藏品,展现着敦煌文化艺术;三星堆博物馆与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联合推出的三星堆8号坑出土文物纪念版数字藏品,加持文物瑰宝的传播度……

△图片来源:大遗产(上);灵境人民艺术馆(下左);腾讯数字文化(下右)

传承千年的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无论饮茶文化、制茶技艺,还是茶产品、茶器具……其背后承载的岁月积淀,都足以支撑起相关数字藏品的开发拓展。且当茶叶本身蕴含的独特的价值属性和增值空间,被数字化的形式解构,所呈现出的可能性也更为多样。

实际上,茶企茶人对数字藏品赛道早有布局。

通过数字化线上“永生”

拓展茶产品新可能

相比脱离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去打造完全根植于虚拟的藏品,茶行业数字藏品的玩法,多还是聚焦于与实物产品相关联的各色“周边”上。譬如,杭州市西湖区长埭村借助区块链技术推出“数字乡民”典藏卡,用户购买典藏卡后,除获得村委授予的“数字乡民”荣誉称号外,还能免费品茶并获赠西湖龙井;福茶网、人民美术出版社、春伦集团联合推出数字文化茶产品,购买实物茶产品便能免费获得一份《簪花侍女图》数字藏品等等。

跨行业联动,也是数字藏品的常见玩法之一。此前新华网旗下新华数藏联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唯一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推出的“茶百戏”非遗系列视频化动态数字藏品;小罐茶携手百工百匠,从100位传统技艺传承人手工制作的“福”字中甄选出三幅作品,每幅作品限量8000份发售,诠释着非遗传承的新可能。

△“茶百戏”系列数字藏品图片来源:新华网APP截图

△图片来源:小罐茶

不止于茶企茶人,其它行业对于茶器具、茶技艺相关的数字藏品开发同样有涉猎。广州博物馆发售的数字藏品——广彩方形茶壶,根据馆藏广彩锦地开光人物纹方形茶壶进行二次创作设计渲染,消费者购买后能在专属页面“近距离”观赏;饿了么在上海推出首个“数字奶茶”藏品,限量1万份,通过参与活动抢兑“数字奶茶”,可以获得“秋天奶茶周卡”权益等等。

△“广彩方形茶壶”数字藏品(左);饿了么“数字奶茶”(右)

模糊现实虚拟的边界,重构产品价值的定义,由数字藏品所掀起的热潮无疑是开创性的,成为新机遇开启的“引爆器”。

各行各业的热烈参与和关注都反映出数字藏品的火热,然而这个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虚拟”赛道,却也暗藏着许多充满不确定性的躁动因子。

“火坑”?还是新风口?

数字藏品赛道布局需注意这些

数字藏品本身就是一个充斥着矛盾与纷争的赛道。

藏品价值的界定难度和其与虚拟货币虚拟交易的关联,注定了数字藏品处于监管桎梏中生存的现状,无论平台、创作者还是消费者都受到重重限制。

8月16日,腾讯“幻核”发布公告,宣告停止数字藏品发行,作为国内最大的数字藏品平台之一,“幻核”的“退场”无疑给火热的数字藏品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实际上,停摆甚至是暴雷的数藏平台并非少数:光艺数藏传出暴雷消息,八百艺术、乾创艺术、无极数创空间等数藏平台陆续宣布停运。

前段时间,定位于专做高端茶数字藏品的“NFTea数字茶票”官方公众号被封,停用理由是“由用户投诉并经平台审核,存在虚拟货币交易或数字藏品二级交易相关经营活动”。虽然该平台目前APP仍在运营,且重开了新公众号“茶票数藏”并发布了多条公告,但对消费者来说,随时可能因故封闭的平台,仍是购买数字藏品的首要风险之一。

而也正是因为虚拟货币交易存在的风险性,目前大多数试水数字藏品的茶品牌,还处于把数字藏品作为产品附属品或免费赠品的阶段,未来如何将数字藏品转变为创收点还未可知。

一个新赛道的开启,总是伴随着风险与机遇。

如何保障虚拟交易的安全问题?如何规范市场、规范虚拟产品价值?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创收方式?都是数字藏品当下面临的难题。而要解决这些难题,或许得依仗更严格全面的政策监管,更坚守底线的平台企业,更积极热情的参与玩家。

7月22日,在“福建省数据要素与数字生态大会”重要配套论坛之一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峰论坛上,福建省政协民宗委主任、省科协副主席、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杨江帆提到,要以“消费者为核心、产品营销为龙头、数据驱动为基础、业务协同为手段、一体运营为目标”的思路推动全渠道数字化管理落地。

△福建省政协民宗委主任、省科协副主席、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杨江帆谈“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中国茶产业数字化升级发展”

数字藏品也能看做数字化发展的一种延伸,在这个数字化变革正不断重构茶业商业模式的当下,如何更好地让数字藏品的热潮落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你觉得茶行业该如何合理运用数藏热潮发展自身呢?来评论区分享一二吧。

△图片来源:unsplash/AndreyMetelev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四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茶具展示(下)

  紫 砂

  “一品清廉”  

  制作人:范勤芳

  设计人:徐元明

  作品介绍:“莲”谐音“廉”,表示廉洁之风骨,莲花有“清正廉洁”之寓意,民间多用一茎莲花象征“一品清廉”,此壶所承载的寓情和寓意顺应时代,别具一格。

  紫 砂

  “静 照”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雷罡

  作品介绍: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乐,信可乐也。”寻美之迹,传达自然景观,取之“静照”,此为由然而生系列之一。

  紫 砂

  “钟灵毓秀”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顾学中

  作品介绍:该作品以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为创作素材,汇聚了自然之元气,通达之胸怀,若能拥此壶入怀,生活便如“雨过竹风清,云开山顶雾”一般灵动与净明。大湖石为壶钮,钝拙劣其形,沉稳如山岳,能纳千峰之秀,壶底一秀竹穿透石缝,胥出自然,凝聚天地间的灵气,竹与石的画面形成了一幅山川秀美的画卷。底槽清,全手工制作。

  紫 砂

  “刘海戏金蟾”

  

  制作人:黄丽萍

  设计人:耿浩

  作品介绍:釆用红青铺砂泥、锻泥、青灰泥创作而成。刘海神情怡然,左手金蟾,右手反背,腰系铜钱,脚踩祥云,俯身嘻笑。雕塑立体感强,人物形象逼真。作品寓意美好:招财纳福,幸福美满。

  紫 砂

  “钻石套壶”

  

  制作人、设计人:娄艳芳

  作品介绍:泥料为陈腐老紫茄泥。整套壶以钻石切割工艺为创作理念,一套四壶皆为在传统器型美人肩,半月,一粒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使用锦囊器的制作手法在壶身上做出阴阳线性。在壶身上铺有两道段泥砂颗粒点缀,使得壶盖与壶身相得益彰。

  紫 砂

  “雄 风”

  

  制作人、设计人:唐朝军

  作品介绍:此壶是以古代青铜器为原形演变而成,壶身为光素圆形器,壶底和壶身街接处装饰一线条。壶底为钟形底,饰有回纹。壶嘴是浑四方直形嘴,整体装饰成龙嘴型。把为浑四方如意形。盖微拱。壶的以古代帝王调兵用的虎符为原型捏造。整体壶形稳重,霸气。

  紫 砂

  “明蕴凝香”

  

  制作人、设计人:周俊智 曹竞方

  作品介绍:“明蕴凝香”组壶,壶身运用了传统的泥片相接成型工艺技术,造型上充满张力,比例宽裕,构件壮硕饱满,整体线条走势浑厚且自然畅达。将明式家具翘头案运用到此外观设计中,富于此组壶流动的美妙韵律。

  银茶具套装

  “吉祥如意”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韩爱丽

  单位:河北遵化市蟠龙金属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作品介绍:此茶具套装,一银壶五瓷杯,由蟠龙工艺APEC国礼制作团队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剑平共同倾力打造。此作品首次将皇家金银细工与骨质瓷艺术联袂融合,献礼盛世,飨爱知音。

  作品以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为主题,壶,灵韵华美,杯,端庄典雅,匠心与气韵兼具,实用与艺术皆备,是蟠龙工艺一款扛鼎力作。

  银 壶

  “龙啸天”

  

  图片描述

  

  制作人、设计人:穆怀玉

  单位:河北遵化市蟠龙金属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作品简介:此壶菊苞摘钮,压盖设计,弯嘴微扬,身筒较高,沉稳如山,刚劲古雅,恢弘大气。壶身以高浮雕技法錾刻海中游龙,龙头高高昂起,眼望云霄,气势磅礴,纵身欲飞,似龙吟在耳,声达天际。观此壶,可谓“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

  高浮雕錾是皇家金银细工技艺中的高工艺手法,通过不同台、采、落处理,厘清结构,分出不同部位的层次,以体现出翻转折叠的艺术魅力,使器物呈现立体浮雕效果。此壶高浮雕錾刻将祥云的高低错落、金龙的虬曲翻转处理得极为精妙,立体感强,栩栩如生。摘钮、壶嘴处亦镀金点缀,使得整个画面金光银辉交映,相得益彰。

  仿古足银一体壶

  “世外人家”

  

  制作人、设计人:李金铭

  单位: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千锤佳艺民族首饰加工厂

  作品介绍:此作品由非遗传承人李金铭选用上好99足银纯手工打造而成,壶身采用了新华村特有的“一张打”技术打造而出,没有经过任何焊接。

  壶身布满手工锤印痕迹,简洁但不简单的锤印让茶壶看着更加古朴而富有灵魂。锤印下部分更加紧凑,上下对比也让茶壶更加富有美感。

  壶身背面用手工錾花技术雕刻有世外人家图案,预示着茶人之志,就像陆羽在《茶经》中所写“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图案虽为平面雕刻,但紧密相结、错落有致,较之浮雕效果更显李金铭的高超錾刻技艺。

  壶盖经过鎏铜工艺处理,和壶身的仿古色对比,让茶壶更具观赏价值。壶盖旁边雕刻祥云图案,中间镶嵌麒麟造型壶摘,预示“麒麟祥瑞”之意。

  铜 器

  “铜炉火焰”

  

  制作人、设计人:王玉革

  单位:铜器时代

  作品介绍:匠心源于生活,我们必须赋予铜器的灵魂,让其在生活中体现价值。

春茶,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时间匆匆如白驹过隙,一年又一年,一日复一日。阳春三月,万物生长。最幸福也最揪心的等待,一如等待那个心动的TA,知道TA早晚会来。怕TA来得早被风霜袭击,又怕TA来得太晚等得太焦急。那鲜嫩的芽,带着冬眠的气息,在乍暖还寒的春光里,迎着暖阳,萌芽茁壮。人间有味是清欢,春茶,便是这清欢的味道。



早春初绽的嫩芽,蓄势了整个冬天蛰伏的能量,在初春的阳气生发里,成长成最矫健的模样,只有头春初绽的嫩芽,才配得上那浓郁的幽香。丝丝如缕,缠缠绵绵,回味悠长,齿颊间游离的缕缕兰香,正是这早春的味道,积攒着浓厚的生命力,沉淀着生活的真谛,如同春天的生机盎然与灵动的气质,芳香与甘甜,直沁心底。



品一杯茶从哪些步骤着手?

关于喝茶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怎样冲泡更养生?

... ...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揭开关于春茶的秘密。



现代生活中的品茶包括观形、察色、赏姿、闻香和尝味。


· 观形 ·


观赏干茶的外观形态,尤其是中国千姿百态的名优绿茶,或扁平、或卷曲、或紧结如珠、或松散如兰,确实具有观赏价值。


· 察色 ·


一是观看干茶的不同色泽,中国六大茶类,色泽各不相同,有的翠绿、有的辉白、有的黑褐、有的棕红;二是观看茶汤的颜色,中国不同茶类汤色各异,红、绿、黄、橙各具特色。



· 赏姿 ·


观赏茶叶尤其是名优绿茶冲泡过程中茶芽叶的展开沉浮形态,有的如破土春笋,有的如初绽春兰,有的如浮莲,有的上下浮沉似有舞姿动感。


· 闻香 ·


各种茶香给人一种嗅觉上的美好感受,中国多种茶类具有多种类型的香气。有清香、花香、果香、糖香、蜜香等,韵味丰富。


· 尝味 ·


茶的各种滋味给人一种味觉上的感受,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茶叶,具有各种各样的滋味,有的鲜爽,有的醇厚,有的浓醇,有的富有刺激性,丰富多彩。



喝茶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越贵的茶越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价茶,除了满足人们对口感的需求,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茶的价格由品质和级别决定。品质主要指茶的产地和树种,“比如大家都知道西湖的龙井好”;级别主要和采摘时间、采摘部位有关,嫩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价格就相差不少,同样是龙井,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就是最贵的。


“老百姓其实不需要买高档茶,完全可依据个人经济能力和不同的口味进行选择。”建议大家在购买的时候,重品质、轻级别。有些级别高的茶采摘时间太早、太嫩,而茶的一部分营养恰是在茎里。”



误区二:茶越新鲜越好 


新茶喝起来确实味道更好。不过,从中医理论讲,刚加工的茶叶存有火气,这种火气需存贮一段时间才会消失。因此,饮用过多时新茶可使人上火。


新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容易对胃产生刺激作用,如果经常饮用新茶,有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胃不好的人,应少喝加工后存放半个月的绿茶。另外,并非所有种类的茶都是新的比陈的好,比如普洱茶等黑茶就需要适当陈化,品质更好。


误区三:饭后喝茶最好 


饭后马上喝茶容易使茶叶中的茶多酚与食物中的铁质、蛋白质等产生络合反应,从而影响人体对铁质和蛋白质的吸收。饭前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和影响胃液的分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正确的方法是至少餐后半小时,最好1小时后再喝茶。



误区四:睡前喝茶影响睡眠


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因此,一直就有睡前喝茶会影响睡眠的说法。但是,“很多发酵程度高的茶,比如红茶、熟普洱,其中的咖啡因已所剩无几,晚饭后一小时喝点助消化的茶,可以清理肠胃,有助睡眠。”


误区五:茶能醒酒 


酒后喝茶有利有弊。喝茶能加速体内酒精的分解,且其利尿作用可帮助分解后的物质排出,因此有助于解酒;但同时,这种加速分解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因此,肝肾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用茶解酒,特别是不能在酒后喝浓茶。


误区六:茶叶要洗,头泡茶不能喝 


头泡茶是否能喝取决于你喝的是什么茶。如果是黑茶或乌龙茶,应先用沸水快速洗一下,再把水倒掉,这既能起到洗茶作用,又能给茶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挥发。但绿茶、红茶等,并不需要这道工序。



误区七:一杯茶喝一整天 


一个大茶杯,一把茶叶泡一天最不可取,这样品尝不到茶的真味,且长期浸泡容易使茶中的重金属析出,不利健康。“喝茶一定要做到茶、水分离,哪怕没有专业茶具,也可准备一个带滤网的茶壶或茶杯。”


误区八:只喝茶不品茶 


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第一种茶可满足人们“养身”的需求,比如解渴、提神、祛火、消食等;第二种茶则可以满足人们“养心”的需求,比如抒情、礼仪、悟道等。


茶对人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养心为主、养身为辅。“尤其是中年人,工作忙、压力大,更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耐心地泡一壶茶、品一壶茶。人在烦躁时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这时也不妨先慢慢品一壶茶,再做决定也不迟。”



泡一杯好茶的5大要素


想要喝好茶,除了会选,还要会泡、会喝。沏茶的水质、温度、用具、时间及比例,都会影响茶的色泽、香气和味道,泡一杯好茶离不开以下5个要素。


  水质 


好水才能配好茶,水质有软硬之分,能够影响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感官品质。“硬水”一般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相反,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被称为“软水”。泡茶最好选用金属离子含量低的“软水”,如纯净水和高品质的矿泉水。如果使用的自来水,最好经过净化一下。


  茶水比


一般来说,茶叶和水的比例因茶叶的种类及喝茶者的浓淡喜好有所不同。绿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一般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红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与绿茶相当。黑茶的茶叶用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即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25。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



  茶具 


选对茶具是泡茶、赏茶、品茶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冲泡绿茶时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选杯子,品相好、细嫩名贵的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可以使用透明玻璃杯,以便欣赏“茶舞”。一般品质的茶叶可以用瓷杯。但要注意的是,泡绿茶不要盖杯盖,否则茶汤容易变黄。


红茶为了观色,也可用玻璃杯或是用白色瓷器衬托其红色茶汤,但不同的是,使用盖碗杯冲泡更能发挥红茶的浓郁香气。乌龙茶也适合用盖碗杯冲泡,方便闻香和赏叶底,还可以用紫砂壶来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普洱茶一般用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


  水温


一般来说,每种茶适宜的冲泡温度与其发酵程度有关,发酵程度较低的茶,水温不能太高,尤其是不发酵的绿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用80℃-85℃的水冲泡即可。这类茶比较细嫩,刚煮沸的水温度太高会破坏绿茶的清香。


乌龙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是半发酵茶,适合用沸水多次冲泡。红茶是全发酵茶,高水温浸泡能够促进其中有益成分溶出,最好用90℃水来泡。黑茶是后发酵茶,以普洱茶为代表,冲泡时也要用100℃的沸水。



  冲泡时间


时间短了,茶没出味,长了则芳香挥散,一般时间的掌握和茶叶种类、冲泡次数有关。


这就需要大家多尝试不同的茶水比例,掌握自己喜欢的风格与口感,多试自然能泡出自己喜欢的好味道。

图文:来源网络,如因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或作删除处理。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