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元昌旗下的茶号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用1095个日夜,见证一个百年传奇茶叶品牌的再次闪耀

 

时光回到2015年3月4日,那天正是茶语“茶美”锴哥的生日,当晚在西双版纳勐海,月明星稀,没有乌鹊绕树,但他很感慨地表达了对于未来中年生活的忧心。

 

事实上,这一天对锴哥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过生日,而是和陈升号董事长陈升河先生,以及在这一天之后将走上普洱茶舞台的陈升福元昌号总经理——陈植滨先生,一起讨论关于如何执行陈升福元昌这一品牌的上市工作。

 

 

陈升河先生和陈植滨先生都是潮汕人,在西双版纳已经做了多年的普洱茶,早已声名鹊起。

 

江湖上最炙手可热的老班章,便是陈升号这个品牌当中最重要的一支产品。

 

▲ 陈升河先生

 

这一次,他们选择的是易武;这一天,也可以算是陈升福元昌的“元年元日”。

 

第二天,他们去了易武,此次行程的目的地是传说中的易武福元昌老宅。

 

两辆车,八个人,路上从勐海到易武的路,蜿蜒曲折、颠簸不平,坐在车后座的几个人全被甩得晕车。

 

▲ 曾经破败的福元昌老宅

 

对普洱茶稍有研究的茶友都知道,福元昌是易武这块福地的一个传奇,在国内各大拍卖行的大拍上都是明星级拍品。

 

2013年在嘉德拍卖会上,福元昌老茶拍出了一千零三十五万的天价,而这个财富故事的发端,都是出自西双版纳易武乡福元昌老宅这座看似貌不惊人的小院。

 

▲ 经陈升河收购并修复后的福元昌老宅

 

那天聊了很多,也说得很远,现在还能记起来的,是陈植滨在福元昌老宅的栏杆边,很焦虑地望向远方。

 

▲ 陈植滨先生

 

作为一个从未操盘过这么大项目的人,“如履薄冰”都已经无法完全形容此时他的心情,他很神经质且不停地问锴哥——

 

你觉得能做到多少,你觉得能做到多少?

 

记得当时在座的人还有原福元昌号的创始人余福生先生的嫡孙余智畅老先生,他很斩钉截铁地说:“一定可以做下来!”

 

有了决心,还得有执行;有了执行,还得抠细节。设计包装、规划产品线、收料、拼配、品尝,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亲力亲为。

 

陈植滨少不了亲人的鼎力支持。

 

年过半百的陈升河兴致万千,在余家传承的合作帮助下开始研究陈升福元昌的产品,为了呈现最完美的福元昌产品,他撬开了“留着本想退休后享受人生”的珍藏福元昌圆茶。邀请专家一起不停地品鉴,整整喝掉了两筒福元昌老茶——按照2013年拍卖价来算,金额高达两千万!

 

▲ 陈升河先生

 

陈植滨的大哥——勐海陈升号总经理陈柳滨,是茶痴陈升河一手带出来的制茶、拼配高手,也是企业经营的一把好手。

 

对于陈植滨的支持,大哥陈柳滨不仅传授不少企业经营的不二法门,甚至还亲自上阵为陈升福元昌的产品连做了几天拼配。

 

▲ 陈柳滨先生

 

好一派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而在这同时,陈植滨却还没有完整的经营团队。重庆、版纳、深圳,最后那几个月时间里,他的登机牌堆起来要比一本小说还要厚。

 

陈植滨知道,这对他来说既是一个最大的机会,也可能是一场人生最大的挑战。

 

还好,天从人愿。

 

还好,一切顺利。

 

2015年9月13日,北京,老舍茶馆。陈升福元昌品牌暨产品第一次亮相于茶友及整个普洱茶圈;

 

 

2015年9月20日,东莞,陈升福元昌招商会顺利举行。

 

站在台上的陈植滨,拿着演讲稿,侃侃而谈,但细心的人却能看到他耳边和额头渗出的汗水。

 

如果不出意外,这是他第一次站在台前,面对如许多人——陈植滨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有着潮汕人内心的精明,但更多的却是容忍和宽厚。

 

 

就在这次上台以前,面对镜子,他曾试图背诵这篇演讲稿,但只要一想到即将要面对这么多人,脑海就是一片空白,最后还是选择了拿着稿子上台。

 

 

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经销商的反应都很好,这可能也是源于他在表述当中,提出来的那个“概念”,后来这6个字也成为了陈升福元昌的企业理念。

 

茶地道,人厚道。

 

用后来陈升福元昌公司员工的话来表述就是,“我们就最看不得人欺负老板”——

 

也正是因为“人厚道”这三个字在陈植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无论是生意还是喝酒,他看起来都和这个充满了丛林法则的生意场有些格格不入。

 

还好,上天不会欺负厚道人,那次招商会非常成功,从第一年首家旗舰店进驻北京南锣鼓巷之后陆续在全国开设加盟门店超过12家,首年出货额1128万。

 

 

这对于一个初创期的茶叶品牌来说,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那天晚上,陈植滨喝了很多,喝醉了,所有的艰难和重压,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报答。

 

但这并不是结束,这只是一个开始。

 

上游的原料资源,中游的产品设计及工艺,下游的经销商渠道,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陈升福元昌在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经营团队并不完善,人力缺失;

 

电商布局,也未展开,在全国各个区域也并未如成熟企业一般,有完善的终端。

 

这个时候,人员就成了这个时期最大的问题——没有成熟的经营,就不可能构建出成熟的销售渠道。

 

而陈植滨多方搜罗后,终于力邀圈内有经验有梦想的团队加盟,使得陈升福元昌人力结构的完整有了可能。

 

在陈植滨的带领下,运营团队在陈升福元昌“疆土”的拓展上,钉下了一颗又一颗的“钢钉”。

 

2016年9月,到陈升福元昌的第二个年头,新开设广州芳村、云南景洪、重庆南滨路3家直营店、全国加盟门店也超过27家、出货额超过3200万。

 

 

2017年,对陈升福元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观山茶会”。

 

陈植滨带着他的产品,带着他对普洱茶的梦想,走向了其他六大茶类。

 

他和各个茶类的非遗大师交流、恳谈,彼此叙述对于各自茶类的认知,以及对于“一筐好茶应该有的标准”的认知判断上的探讨……

 

 

他们还聊了些什么,我们不便一一赘述,茶语网上有很多关于观山茶会的视频,有兴趣致力于研究这些的茶友,可以翻来细细品读。

 

2017年12月,陈升福元昌老宅。陈植滨将与他一起对话过的各茶类大师,都邀约到西双版纳易武乡陈升福元昌的老宅当中……

 

彻夜长谈、酩酊大醉。

 

2018年,一款名为“观山”的普洱茶产品,就此诞生。

 

 

这是陈植滨在吸取了各家之长以及领悟了真正的“何为一筐好茶的标准”以后做出来的产品。

 

我们无法用文字去描述这款茶的全部味道,但“香鲜气足、底厚韵深”这八个字,可能会对你有些启发。

 

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陈升福元昌已经走了足足3个年头,这是一个真正的从无到有的企业,我们甚至认为,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第一年在全国开设加盟门店超过12家,首年出货额1128万;

 

第二年新开设广州芳村、云南景洪、重庆南滨路3家直营店,全国加盟门店也超过27家,出货额超过3200万;

 

第三年的江苏海安,深圳梧桐山,截至如今陈升福元昌全国直营门店已发展到6家,门店总数60家,预计到今年全国门店总数超过100家,出货额预计将超过7000万……

 

这些数字都足以描绘这个企业的成长,而对陈植滨个人来说,收获最大的除了陈升福元昌品牌的成长以外,还有他上台讲话可以不再哆嗦。

 

 

这三年的岁月并未在他的脸上、身上留下什么印记,他还是很爱笑,以及很厚道。

 

陈升福元昌,三周年快乐!

 

 

热烈祝贺茶语网战略合作伙伴欧尚汽车旗下,不止7座的中大型SUV——欧尚COS1°潮W@N上市!

 

 

2017首届陕西好茶庄获奖榜单大揭晓,有没有你最钟爱的?(二)

 

2017首届陕西好茶庄获奖榜单介绍

 

昨日小编给各位茶友介绍了部分

在2017首届陕西好茶庄线上评选中获奖的品牌,

今日同样给大家展示接下来的获奖品牌,

不要走开,内容同样精彩。

 

 

清和堂台湾茶

 

 

陕西清和堂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经营茶台湾及茶文化传播为主,续而持续拓展经营其它产业的公司 ,目前公司旗下经营自营茶叶品牌清和堂.台湾茶及清和堂.卉茗苑茶、花、香、筝、琴培训机构。

 

 

清和堂.台湾茶主产于北纬23度,全球最适合生长茶叶的地方阿里山山脉;所有采摘的茶叶都经委托杜夫莱茵实验室试验,经过四百多项茶叶多重残留分析检测,其品质完全符合国际进出口标准;茶叶口感纯正,茶韵天然。

 

 

【清和堂—台湾茶】品牌的精神里,既引领潮流又继承传统。在吸取华夏五千年传承的同时,力求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汇国茶,发掘茶文化与时尚之间更深的契合点,将儒雅、睿智、飘逸、内敛的东方茶道精神,与时尚、高贵、淡定、绅士的时尚个性主张融为一体,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中,打造出中国最具时尚气质高端茶品牌。源自它精神深处的品格荣耀,令多数人向往,少数人珍藏。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242号西北国际茶城二楼2-06/08号

 

老同志普洱茶

 

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1日,由普洱茶业界泰斗邹炳良先生和卢国龄先生共同创建。位于安宁市禄脿镇,占地80亩,年生产规模3000吨。公司主要生产经营以云南优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的云南普洱茶、云南红茶、云南绿茶。

 

 

    海湾茶业成立之初,并已承继了二位资深茶人40余年的制茶技艺及管理水平之精粹。所生产茶品得到海湾内外一致赞赏,首家通过日本277项食品安全检测,成为云南首家自营出口的茶企业。     

 

 

   “茶人的责任是做出好茶,并且让所有人都能喝到它,无论贫穷还是富贵。”董事长邹炳良这句简短质朴的话代表着海湾茶人的胸怀和精神。为天下人做好茶,绝不是一句空话,是海湾茶业对国饮的一种承诺。为了这份承诺,海湾人正在孜孜不倦,踏踏实实,用上好的原料,顶级的工艺,一流的设备,做好每一件产品。

 

 

邹炳良,汉族,生于1939年,云南祥云县人。原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云南著名茶叶审评专家、全国优秀企业家,勐海县第七届、第八届、西双版纳州第七届、第八届和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海湾茶厂创始人、厂长,海湾茶业董事长。2007年人民代表大会堂授予“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

 

 

西安市长乐中路西北国际茶城一层A-13号

 

同泰茶仓

 

 

东莞市同泰茶业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秉承茶业世家的深厚渊源,以“诚信共赢”“分享价值”的经营理念,“客户满意”、“员工第一”“信誉第一”的经营宗旨,专营大益、福今、今大福普洱茶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产品品质—同泰茶业。

 

 

福今茶厂,成立于2005年,座落于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海镇双拥路,是“班章大白菜”普洱茶的创始者。

 

 

广东何氏家族,在上世纪90年代便行走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原始森林之中,探寻普洱茶的本源,通过长时间的考察、研究与制茶实践,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4年间,何氏家族先后借用勐海茶厂和兴海茶厂的生产车间,按传统加工手法精制而成,创制出了现在普洱茶市场为之标榜的“大白菜”、“孔雀” 班章生态普洱茶系列。

 

 

2005年,在各种制作工艺、生产条件逐步成熟的情况下,正式创立自己的品牌建厂投产,命名为“福今茶厂”。

 

 

店铺地址:西安市长乐中路西北国际茶城2-58号

 

 

陈升福元昌

福元昌号创始于光绪初年(1879年),前身为元昌号,是当时最大的普洱茶号之一。后由余福生继承老号,并正式更名为“福元昌号”。

 

 

福元昌茶品以刚柔相济之气,气势磅礴之势,展现顶级普洱茶气韵之美,享誉“普洱茶王”,远销海内,一时茶香满天下。在历年来的收藏市场,福元昌圆茶一直作为普洱茶领域的最高价值代表,近年更是创下一桶福元昌圆茶1035万的成交天价,即是市场对其品质最好的肯定和认可。

 

 

在易武这个普洱茶的圣地,百年来风云变幻。曾经多少兴盛一时的老字号茶庄,最终都化为瓦砾与灰烬,唯有福元昌号,百年一脉,传承不息。

 

 

陈升河深入易武各茶产区,深入了解茶性,传承传统工艺,秉承易武普洱茶的“香、水、气、韵”,打造百年传奇品牌。

百年一脉,号级经典,福元昌将继续书写顶级易武茶的百年传奇!

 

 

店铺地址:西安市长乐中路西北国际茶城2-59号

 

臻品茶房

 

 

甄品茶房是一家以武夷岩茶为主,绿茶为辅的茶文化交流铺子。   

掌柜黄佩佩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茶三代。

 

 

 

自幼受父母熏陶,本着对茶叶的热爱,专注于正宗原产地茶叶的追求。  

 

 

 

店铺茶叶都是掌柜自采,加工,销售,欢迎各大茶友前来品鉴。  

 

 

店铺地址:西北国际茶城南门口A1-20 

 

 

1993- 2007 ,走出百年沉寂 普洱茶市场化的第一次浪潮

1993 年,统购统销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普洱茶开始了走入市场经济的浪潮。改革开放的到来,使普洱茶蕴藏的活力开始凸显。2000 年以后,随着“越陈越香”逐渐成为行业公认的核心价值,普洱茶的热度开始飙升,直至 2007 年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普洱茶行业在市场化初期的不成熟中演进,在资本、营销事件等的助推下,最终蔓延成了一场过热的炒作,直至 2007 年,泡沫破裂,市场进入调整期。本文聚焦 1993 年— 2007 年普洱茶市场化幼年期的混沌与活力并存的时期,试图梳理这一时期那段激荡的历史。

被打破的沉寂 正凸显的活力

1992 年 1 月 18 日到 2 月 21 日,88 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南方谈话,将处于僵局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 年 2 月 15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 年 11 月 1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至此,作为一种完整的制度形态,统购统销最终结束。

这一改革,对普洱茶产业来说意义非凡。历史上我国盐茶的贸易历来受到管制。宋代至清末实行茶引制度,茶商缴纳茶税后,才能获得茶叶专卖凭证。民国年间,传统茶庄商号的出现为普洱茶带来了短暂的黄金时代,普洱茶迎来号级茶时期。1949 年后,随着计划经济的实行,国营茶厂只执行生产任务,生产计划完全由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下发,并以统一的“中茶牌”商标向外出品。1993 年,统购统销制度结束,打破了百年以来茶叶贸易

在制度上的禁锢。改革开放,不仅是制度上的改革,更是思想上的解放。

在普洱茶的产区云南,生产端的国营大厂开始了变革之路。在计划经济时代,普洱茶主要作为侨销和边销产品流通。它的主要销区集中在港澳地区,部分出口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

1950-1973 年间,普洱茶国内市场大概每年流通 9000 吨左右,其中西北 5000 吨,西藏 4000 吨。通过香港渠道出口的量每年大概有 5000~6000 吨。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和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主管茶叶贸易的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原有的经营模式和格局被打破。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叶要出口,都要通过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香港、国外的客商只能每年在广交会上与茶叶进出口公司签下订单,而后云南省茶叶公司把生产任务下到各个国营茶厂,茶厂根据计划按照云南省茶叶公司确定的配方将原料调出来进行拼配、压制。当时出口的主要产品有:七子饼茶 7572、7542、7532、8582、8592、8653、8663,沱茶 7663、7653、7643,散茶 5、6、7、8、9、10 级,以及级外茶。当时生产普洱茶的茶厂共 7 家: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普洱茶厂、澜沧茶厂、景谷茶厂、景东茶厂。

1996 年以后,这种体制被打破。首先是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改革,实行了部门承包制,各部门可以自行找各种中小茶厂下订单、做销售。其次,随着对香港茶叶进口商的管理放宽松,以及内销茶叶市场的逐步放开,各个国营茶厂开始接受各地茶商的订单,开启了国营茶厂的“定制茶”时期。也就是说,各个国营茶厂不再是只按计划做好生产、不用操心生计的纯生产车间,他们也打破了“铁饭碗”,进入了市场化的大潮当中。

这是整个茶行业的变革期,市场经济带来的宽松贸易方式,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模式,业内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思维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其中难免会有一些走弯路、反复的过程,因此也导致了整个市场在一段时间内的混沌。好在,混沌终将指向澄明,这个过程中,各个市场主体变革自身,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逐渐找到自己的行进方式。

从这一时期开始,还逐渐掀起了商标注册之风,普洱茶的品牌意识开始萌芽。从 1980 年正式恢复全国商标注册后,各国营茶厂开始注册自己的商标。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于1980 年 11 月 10 日注册了“吉幸”牌商标;1989 年 6 月 10 日,“大益”牌商标由勐海茶厂注册;1990~1992 年,下关茶厂停止使用“ 中茶牌 ”,重新使用“ 宝焰牌”,又注册使用了“松鹤牌”。随着民营茶企的出现,各类普洱茶品牌商标不断出现。这一时期,普洱茶界迎来一股“ 老字号 ”的风潮。“ 宋聘号 ”“ 车顺号 ”“ 同庆号 ”“ 可以兴 ”“ 福元昌”……历史上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老茶庄,纷纷被人们抢注。与此同时,一些新创的民营茶企也尝试着走私人商号的路子。1998 年,张毅创办“ 顺时兴 ”茶庄,随后生产出如今无可替代的首批易武私人商号茶品“1998 年易武顺时兴号(春尖)”。1999 年,易武昌泰茶行成立,随后推出“99 易昌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营茶厂纷纷开始改制,许多国营时期的技术骨干、员工,开始走向市场。2004 年,下关茶厂和勐海茶相继完成改制,而中茶公司旗下生产普洱茶的企业只保留了昆明茶厂,并于1996 年宣布停产。1998 年,澜沧县茶厂改制为澜沧县古茶公司;1999 年,邹炳良、卢国龄创办海湾茶业;2002 年,阮殿蓉创办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林兴云创办云南土林茶叶有限公司;2007 年,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创立;2007 年,柏联普洱茶庄园开始打造……

2

普洱茶的文化复兴

在市场化变革的阵痛中,普洱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悄然露出端倪。

1993 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思茅(今普洱市)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也同期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专家近 200人参加。

“两会一节”的举办,对普洱茶产业和普洱茶文化的兴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是茶树原产地的确立。1991 年 3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行政村新寨寨脚地里,发现了一棵树龄千年左右的古茶树。1992 年,澜沧县举行了“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 ”,茶界专家一行人考察澜沧邦崴古茶树,发表《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 》纪要,确认其为过渡型大茶树。在1993 年的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各国专家通过研究茶树染色体对称性得出结论:澜沧邦崴过渡型茶树比印度最古老的阿萨姆茶还要老。进而也就得以确定了茶树原产地是中国,中心地带则位于澜沧江中下游地带。

其次,更多人意识到保护古茶树的重要性。“保护古茶树,弘扬茶文化”等观念在大会上达成共识,同时也开始向茶农传播古茶树保护的重要性。

“ 两会一节 ”后,普洱茶文化开始发酵,台湾茶人更深入地走进普洱茶原产地。1994年,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会后,以陈怀远、吕礼臻为首的“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一行 20 余人,辗转来到易武开始了普洱茶的“朝圣之旅”,寻根普洱茶原产地。考察期间,在当时的易武乡长张毅的帮助下,进行了手工石磨压制工艺的恢复尝试。1996 年,吕礼臻定制的“真淳雅号”,是 1949 年以来易武地区第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乔木大树普洱茶。

现在回过头看,1995~2005 年这 10 年,被茶界看作是易武茶复兴的 10 年。而易武茶的复兴,与台湾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时期,台湾茶人在易武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易武也留下了一大批后来被无数人追捧的茶品。比如“96 真淳雅号”“98 顺时兴”“99 易昌号”“99 绿大树”等,易武茶区开始再现昔日的辉煌。

如果说这一时期有一个文化事件必须被铭记的话,那一定是 1995 年,邓时海《普洱茶》在台湾的出版。邓时海是马来西亚华侨,普洱茶是他的儿时记忆,定居台湾后,看到以本地产的乌龙茶、东方美人、红茶等为载体的台湾茶文化的兴起,邓时海也希望为普洱茶写一本书,把普洱茶提升到艺术的高度。为了写书,邓时海频繁地去到香港,甚至到了云南,去了易武,上了茶山。

在 1993 年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上,邓时海作为中国台湾代表团的成员之一提交了《越陈越香——普洱茶高品味的探讨》一文,第一次把“越陈越香”的概念带到了中国大陆。

1995 年,《普洱茶》一书终于完稿在台湾出版,但市场反响平平。直到 1997 年,才开始在台湾的茶圈广泛流传。这是由于 1997 年香港回归,掀起了移民潮,香港许多茶楼、茶庄纷纷结业,抛售普洱茶。接盘者有许多是台湾人,由于那时台湾人对普洱茶知之甚少,只是隐约觉得这个茶有收藏价值,于是很多人拿着邓时海的《普洱茶》按图索骥,《普洱茶》成为了台湾人收藏普洱茶的科普书和商品指南。

2004 年,《普洱茶》简体中文版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随着大陆普洱茶市场的酝酿,《普洱茶》和它提出的“ 越陈越香 ”的概念也在大陆的普洱茶圈子里不断扩散。可以说,《普洱茶》一书,为人们认知普洱茶打开了一扇窗户,它把普洱茶从一种日常饮品提升到了可玩可赏的艺术层面。“越陈越香”的概念逐渐被大家接受,直至今日演变成普洱茶行业的共识和公认的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在这些事件的带动下,这一时期,普洱茶在文化层面迎来了一段高潮。人们对于普洱茶从一种混沌的边销、侨销茶的认知慢慢到普洱茶文化、审美意识的建立,关于普洱茶知识理论的文献、学术专著,普洱茶种植、工艺、功效、冲泡、品鉴、收藏等一系列的茶书大量出版发行。

从 1994 年至 2007 年,迎来了普洱茶相关杂志及书籍出版的高潮:1994 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论文集》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普洱茶文化大观》(黄桂枢著)《云南普洱茶 》(周红杰编著)《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詹英佩著)《普洱茶古茶山览胜》(李师程编著)《 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 》(詹英佩著)等著作的出现,丰富了普洱茶文化,促进了普洱茶文化繁荣,形成了“盛世兴茶 ”景象;2006 年,《 普洱 》杂志创刊,以一本杂志,弘扬普洱茶文化,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服务普洱茶人。比如与陈杰梳理出普洱茶的四大价值、提出“普洱茶的科学元年”等,对产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立至今 18 年,依然活跃在普洱茶行业报道的第一线……

3

从香港到芳村 从上升到沸腾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的香港,普洱茶的进出口贸易是等级分明的。十来家头盘商,掌握了全港茶叶的进出口权,每家头盘商下又有几十家二盘商,再下面就是小茶行、茶庄。1993 年,内地统购统销政策的结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渐影响了香港普洱茶市场。香港普洱茶市场逐渐开启了自由贸易,茶商开始走进云南国营或民营茶厂定制普洱茶。

1997 年,香港回归。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不少旧时代香港的茶叶经纪人开始进入内地做茶。珠江三角洲是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同处珠三角的香港和广州又一衣带水,所以广州也就成为当时香港茶商、经纪人进入内地市场的首选地。本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茶叶市场,受益于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港台茶人进入内地进行普洱茶的传播,广州芳村茶叶市场最终从经营绿茶、青茶为主转变为全国最大的普洱茶集散地。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广州,大部分人还不知道普洱茶是什么茶。从 2003 年开始,由于越来越多港台商人在珠三角投资企业并生活,喜欢喝普洱茶的港台商人把喝普洱茶的文化带到广州。虽说小圈子的影响力有限,后期释放出的能量却不可估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珠三角地区开始出现了很多茶艺馆,耐泡、不容易使人醉茶的普洱茶渐渐成为茶艺馆的首选,普洱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伴随着喝普洱茶的风尚的,还有《 普洱茶 》一书的流通,随着港台茶人对普洱茶文化的推广,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逐渐吹起了普洱茶的流行风。港台商家大量收购老茶,带动新茶生产与收藏,推动了普洱茶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2002 年底,广州茶博会上 100 克普洱茶拍出了 16 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自有中国茶叶拍卖历史以来的记录。普洱茶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曝光率最高的事物之一。

视线转向北方。这一时期,渐成行业的普洱茶行当中最成功的营销事件,当属“ 马帮进京”事件。

2005 年,一支打着“云南普洱·瑞贡京城”的旗号的马队,从云南出发,历经 5 个多月的时间,行程 8000 多公里,穿过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于当年 10 月 10日进入北京地界。这支由 120 匹马、43 名赶马人、20 多名管理和后勤人员组成的普洱茶马队,从 5 月 1 日出发开始,便受到了全国各地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当来自云南的马帮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引起了北京市民的空前热情,在全国各路媒体的狂轰滥炸下,马帮新闻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普洱茶热潮,从而推动着普洱茶迅速升温。2005 年 10 月,首座普洱茶都落户京城马连道茶城。马帮进京带来的 7 饼普洱茶拍卖得 160 万元高价。马帮进京,成了当年最热门的新闻事件之一。

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延伸出各种普洱茶的推广活动,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无意为之,参与的人数随着事件被关注的程度越来越多。人们关注的是马帮,但落到实处的是普洱茶。如果说“ 普洱茶 ”这三个字在很多地方本是陌生词语的话,那么马帮进京之后,这三个字迅速成为人们口头上的热门词语之一。

除了向北走,普洱茶也向西行。2006 年6 月,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了“ 情满宝焰,沱茶进藏 ”大型企业文化交流活动。20 辆越野车载满沱茶,经拉萨布达拉宫抵达历代班禅的驻地——扎什伦布寺。600 多名僧侣参加了“ 宝焰牌 ”紧茶开光仪式,这次活动成为该寺有史以来最大的茶事活动……

就这样,在市场,文化、资本、事件营销的多重因素影响下,2003 年到 2007 年期间,普洱茶在国内迎来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直到 2007 年的春天达到沸腾,央视称其为“疯狂的普洱茶”。虽然事实已经证明普洱茶的“疯狂”确实是游资所为,并在 2007 年进入行业调整期,开始挤出泡沫,使自身更加健康。但是,如果仅从知名度考量,与十年前相比,这一时期的普洱茶已经是今非昔比。普洱茶从过去作为一种边销、侨销的,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特种茶类,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3年7月刊

文 | 金真 图 | 朱力 [ 除署名外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