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傅传耀

找到约17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傅传耀带你走近茶与诗 领略中国茶诗之美

“艺出武夷正山宗,金汤回甘味爽浓。茶客欲问哪杯好?仙家首推普安红。”

6月5日,贵阳观山湖区黔贵国际商务中心华彩文化大讲堂中茶香阵阵,诗词缭绕,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带领大家走进了中国茶诗历史文化长河中。

现场,大家一边品着贵州茶,一边听着傅传耀讲述茶与中国茶诗之间的种种不解之缘,如痴如醉,沉浸其中。

贵阳市福建商会会长黄开枢为傅传耀颁发高级文化顾问聘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值得细品,从茶香童谣、诗经到明清小说里的诗,再到近代的茶诗,谈到中国的茶诗,他如数家珍。在他看来,中国的茶之所以能够延传至今,与中国的茶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傅传耀曾在毕节、遵义等地任职。任职期间,他所到之处都十分重视当地茶文化、茶产业发展。2005年他一篇《道茶》掀开了遵义建设百万亩茶海工程的序幕,更是开启了贵州举全省之力发展茶产业的时代序章。在过去近二十年里,他走到哪里都俨然贵州茶文化的号角,他归纳“仁者一品,茶之九高”,他阐述“品茶即是品质、品味、品人生”,他大声讲出了贵州茶的文化自信。

贵州“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独特地理特征,造就了贵州茶叶的品质。茶叶是多彩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

截至2020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数15.2%。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排名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总数的19.6%。2020年茶叶总产量43.6万吨、总产值5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11.7%。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贵州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的贵州茶,就是我们要去传承的。”傅传耀总结道,要继续不遗余力地将贵州茶这张靓丽名片推向全中国,推向全世界!

来源:贵州茶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怎一个“茶”字了得——喜读傅传耀先生《淡话黔茶》

《淡话黔茶》

由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先生所著的《淡话黔茶》公开出版后,反响强烈,深受好评。曾任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省人大外事侨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诗人、作家的李裴先生读后,欣然写下了读后感。

李裴

传耀先生亲赠《淡话黔茶》,一部二十七万字的著述,喜盛。题“裴戈先生指正”,自是谦语;落款“山河颂”,别有意趣;日期“辛丑冬”,正是当下。随翻即见“著名文化人李裴、诗人小语有专著茶诗《干净黔茶》”。整个是倍感亲切。爱了、爱了,不释手。

不愧大家之言,气定神闲的“淡话”中,揽“仁者一品,茶之九高”于笔端,纵横捭阖,恣肆汪洋于“茶道”之中,分“问茶”“品茶”“颂茶”“敬茶”“咏茶”娓娓道来,讲故事、探古幽、说道理,有理而有据,叙事亲切而丰厚,满满是“黔茶”拥有的自豪和“茶文化”的自信,冲击力、穿透力、覆盖力蕴藉于一派平和气象之中,实乃水静流深而鱼龙变幻。

“平地一声惊雷”。起首“黔茶之脉”,分列二十四小节叙述黔茶文化根脉,追溯茶叶之源。梁实秋先生名言:“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道出一个事实,茶的实质和声名,非中国莫属。本书明确断言,黔茶之脉始于“云头大山”——贵州万重山中的普安云头大山,这里是世界茶树发源地之一,已发现的距今一百六十四万年的四球茶籽化石即为明证,可谓铁证如山。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鼻祖”神农氏,已然排到了第三小节来阐述。如果没有“博古通今博采众长”的精深研究,是难以下此论断的,可见作者大手笔之根柢。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有言“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强调,终究事物成长,离不开实践。本书的立足和支撑,来自一帮从茶的长期实践中走来的亲身跋涉者的代表。开篇的“序”,从“序一”到“序八”,共有八篇序言,细看这些作序之人,竟然皆为茶人翘楚,茶界精英,至少“小有名气”。

这是很独到的,我们看看这些将自己整个人生浸润于茶中的茶人——茶农、茶商、茶客怎么说的。金循先生:“在贵州茶人心目中,傅传耀先生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汪健先生:“旁征博引,包罗万象,在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对贵州茶作了精彩的论述。”徐嘉民先生:“涵盖了多年来他对贵州茶产业茶文化发展的思考。”周开迅先生:“是一部植根于当代茶文化茶产业的著作。”余海游女士:“仿佛历经了一次贵州茶产业发展的足迹。”岳龙先生:“茶事茶语,也算是心有灵犀,心领神会。”李泉松先生:“既是贵州茶文化的一个截面,也是会长对贵州茶文化全景的勾勒和瞭望的思想合集。”陈世友先生:“这是一部有智慧、有力量、可称之为茶界智慧结晶的好书。”……我们是不是体味到了什么呢?“中国产茶业不乏有思想的人,但是有系统思想的人不多,有系统思想又懂文化的更是凤毛麟角,傅会长无疑是其中之一。”

“千秋功业一壶茶”。对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及一些“名流”与黔茶的故事,可谓“惊艳”之笔。这里独具特色的描述,洗练而客观,没有“浮”气,没有“扯远了”的俗世奇谈,而是直抵问题要害之所。说实话,也只有像傳传耀先生者流能有此笔力,与作者的经历、资历和修养相关。往往其意蕴之深厚,要动点脑筋“补补脑”才能体味其幽深。泥土之芳香和思想之光芒,自然而出,独属专属于此。我们来看这一段:“锦涛同志对茶是爱到骨子里,……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叶克冬讲,锦涛从小就喝茶,并且只喝绿茶,……在贵州工作期间也喝贵州绿茶,不太讲究也没有对哪一款茶作过评价,这才是实事求是,至今贵州茶知名度仍逊色皖茶的知名度,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空间。”“黎平县高台镇桂花台茶场上现在立一块碑,上面记录锦涛同志说的一句话:‘茶,这条路子走对了。’”

我在《酒文化片羽》里阐述了一个观点,说的是,中国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排在最后位却是一个转折,被认为是“扭转乾坤”之物,其“清谈”的功效寄寓一种精神娱悦的特性,终成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仅此一说,也当和传耀先生“淡话黔茶”击掌而歌了。

此时正值冬日,在寒冷的冬日里泡上一杯贵州茶,一边品着暖暖的贵州茶,翻开《淡话黔茶》,走进傅传耀先生茶与人生的境界中,实属惬意!

来源:贵州茶香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傅传耀到安化县考察黑茶产业发展情况

5月10日至11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到安化县考察黑茶产业发展情况。


傅传耀一行先后来到安化县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安化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果展示馆、中国黑茶博物馆、云上茶业基地等地进行现场考察,并召开考察座谈会,听取了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就如何推动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交流。

傅传耀高度肯定了安化黑茶的地理优势和现代化的茶园管理模式,从种植、生产、加工的角度对安化黑茶品质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安化的一片叶子造就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傅传耀指出,安化黑茶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生态环境等优势,牢牢把控黑茶品质,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带动当地群众有效增收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刘仲华院士工作站引领作用,加快控氟技术等重点课题攻关,鼓励企业开展茶叶专利技术研发、立项、转化、申请和保护。傅传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贵州与安化两地的沟通交流,积极寻求合作切入点,助推安化黑茶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参加考察,益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卜铁洪,安化县领导陈飞燕、廖小甫、卢映云、阳锋、肖伟群等陪同考察。

记者:吴思仪

来源:安化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