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安茶校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追忆张天福:茶界泰斗十大贡献

(《吃茶去》杂志讯)六月四日,茶界震动。上午九时二十二分,一代茶坛泰斗张天福在福建福州逝世,世寿一百零八岁,恰在“茶寿”之年。

我们无比敬仰和尊敬的张天福先生,为弘茶利茶,为中国茶文化事业呕心沥血,奉献毕生挚爱,走完了举茶爱茶、扬茶阐茶的人生旅途,怀着对中国茶文化产业的美好前景与无限期盼,悄然离开了我们。

有“中国茶界泰斗”之称的张天福先生,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十大茶叶专家之一。继吴觉农、王泽农、陈椽、庄晚芳、胡浩川、方翰周、马绍裘、李联标、蒋芸生等九名茶叶专家相继过世后,张天福先生亦于今日离开了我们。可谓一人见证风雨沧桑近百年的国是茶事。

张天福先生年届一百零八岁,一生从茶嗜茶,惟茶是求,以身许茶。茶对张天福先生来说有着不解之缘。张天福在对中国茶事探索途程之中,生命不止,而他对中国茶事之贡献,可谓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张天福先生从茶至今,功勋卓著,奉献无限,成果硕硕,不可磨灭。

(图注:联合国秘书长助理阿瓦尼•贝南向茶寿星张天福(左一)、秦怡(右二)颁发“中国世博茶寿星”证书)

张天福先生是中国著名茶学专家,对中国茶事的卓越贡献,可归纳为“十大贡献”——即“一揉、二校、三杀青,四场、五条、六做青,七礼、八扦、九论证,茶赛审评十大全”。

第一,创制揉茶机:张天福先生于1940年成功创制“九·一八” 揉茶机(即后来的“五三式”、“五四式” 揉茶机)。张天福先生萌生研制揉茶机的时间是在1931年,此年“九·一八”恰为国耻日,为激励国人勿忘国耻,故命名。“九·一八”揉茶机于1941年由福建师范茶厂开始定型生产。1953年由张天福先生重新改进。揉茶机的研制成功为中国茶叶加工生产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大大减轻了制茶工艺中揉茶的劳动强度。

第二,建立茶校:1953年8月,张天福先生在福建福安县创办了福建省立福安农业学校和福安茶叶改良场。在中国茶学领域开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基地连带的科教相结合的一条新路,为我国茶界培养出一批茶业专业人才。

第三、三锅连续杀青机: 1953年,张天福先生设计并推广了在绿茶加工工艺中“三锅连续杀青机”,大大减轻了绿茶制作工艺中杀青劳动强度。

第四、创办机耕茶场: 1954年张天福先生亲自赴崇安蹲点,指导和创办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机耕茶场——崇安茶场。首开中国茶叶生产、科研、推广、销售相结合之先河,为中国茶叶生产、科研做了有益的探索。张天福先生由此而被后人称之为“福建茶叶生产奠基人”。

第五、梯层茶园表土回沟条垦法:1961年张天福先生在福建闽西考察时,他根据当地山地种植茶叶的实际情况,亲自推广“梯层茶园表土回沟条垦法”。对于山地茶园指出了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低产变丰产的有效途径。促成闽西地区茶业生产出现质的飞跃。

第六、乌龙茶做青工艺和设备研究:从1983年始,张天福先生主持开展一项前无古人的研究:人工控制乌龙茶制作的关键工艺——做青的最佳条件,改写了几百年来“看天做茶”的历史。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影响乌龙茶做青工艺各因子的作用及其相关性。首先应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于做青工艺,改变乌龙茶品质的变数向品牌质量的稳定性和标准化的转化。

第七、中国茶礼的诞生:1996年,张天福先生综合了日本茶道的 “和、敬、清、寂”,韩国茶礼的“和、敬、怡、真”,以及陆羽《茶经》中的“精、行、俭、德”和宋徽宗《大观茶论》中的“致清导和”“韵高致静”的思想后,提出了“俭、清、和、静”四字真言为中国茶礼,并赋予了“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宁静致远”的文化内涵。

茶礼“四规”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深度内涵的哲理升华到为人处世之道,倡导高尚的人品和人文情怀,传导了人类社会对平和、恭敬、俭朴、安静的社会风气与人的精神修养的向往与追求,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八、茶树短穗扦插法:1950年,张天福先生在福建推广茶树无性繁殖——茶树短穗扦插法的经验。推广茶树良种,改造低产茶园,建立丰产茶园,为福建乃至全国茶叶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第九、茶事总结、研究和论证:张天福先生在从茶过程中,始终笔耕不缀。主要论证文章及著作有:《台湾之茶业》《改良福建茶业与职业教育的实施》《“九·一八”揉茶机的结构与用法》《我国战后茶业建设》《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影响茶树种植距离的因素》《梯层茶园表土回沟条垦法》《摊凉在毛茶烘干过程中对提度品质降低成品的作用》《福建茶史考》《关于提高乌龙茶品质的建议》《立足改革,开创我省茉莉花花色》《关于福建制茶机械改革的意见》《乌龙茶与健康》《花茶陈坏问题的商榷》《乌龙茶的评审》《发展名优茶,重在创优质》《乌龙茶做青工艺的研究》《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中间试验报告》《茶叶品种与制茶工艺对乌龙茶品质风格的影响》《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龙岩斜背茶调查》《闽西山茶调查》《福建茶史考》,以及亲自主编了《福建乌龙茶》等专著。

张天福先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全身心地投入中国茶业科研、调查,在为中国茶事探索过程中,找到一条可行性出路,写出了一批对中国茶产业发展有重要指导和应用价值的著述。

第十、“茶王”鉴评:张天福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以其自身的阅历、学问和经验精于茶叶审评。进入90年代,张天福先生老骥伏枥,走在茶里,以耄耋之龄投入省内外各优茶鉴评和茶王赛的审评工作。张天福先生以洞察秋毫、一丝不苟、一锤定音的审评能力,赢得业界饱含尊敬的喝彩,提高了乌龙茶在海内外的声誉。张天福先生崇尚“俭、清、和、静”。他以茶之礼,立己立人。茶人们常说:人品即茶品,品茶即品人。市场经济,红尘滚滚,利益驱使,如果没有好的人品,没有好的茶品,是当不了一名真正的茶叶审评家。所以张天福先生的人品和茶品应是茶界的楷模。

张天福在世期间,为倡导“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精神广开普茶之门,倾心尽力,不辞劳苦,身体力行,贡献良多,为中国茶文化产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尘世茶缘已尽,惟愿仙界茶香。张天福先生虽离我们而去,但泰斗风范永存!张天福先生人格魅力及其“茶礼精神”永远活在我们茶人心中。

(舒曼茶话2017年6月4月于石家庄清茗斋。本文参考舒曼在2007年6月30日撰写《乌龙做青新突破,传统茶王遭颠覆——浅谈张天福的乌龙茶品牌意识》一文)

舒曼与王家扬(中)、张天福(左)在一起交流。

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张天福手书“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亲手交给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贝南,贝南将此书法交联合国保存。

当时99岁高龄的张天福先生为《吃茶去》杂志题签。

传成老树白茶:纪念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诞辰110周年

       茶界泰斗

  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诞辰110周年

  2019年9月16日(农历8月18日)

  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诞辰110周年

  张老为中国茶业发展贡献一生

  他因胸怀天下,得以从容走过人生百年,更培育出“俭清和静”的国茶精神,当之无愧的茶界传奇!

  茶寿

  108岁,张老用一生的寿数写完一个圆满的“茶”字,中华人雅称的“茶寿”。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80、90岁称为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张老曾说:“经常喝茶可以长寿,我就是活标本,从青年到老年,我没有一天不喝茶、谈茶、研究茶。一只脚进了茶界就再也拔不出来,能够兴茶富民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他用毕生精力总结中国茶道四字真言:“俭清和静”!这四个字是他晚年对中国茶礼的理解和概括,如今已经被茶界广泛推崇。

  “俭清和静”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行和处世哲学: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宁静致远!

  弃医从茶:“一个茶叶界的小学生”

  1910年,张天福出生于上海一户福州籍的名医家庭。翌年,父母带着他迁回故乡福州,并开办了遂生堂西医局。张天福经历过“九一八”事变,参加过抗日宣传活动。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看到祖国农业落后,人民缺衣少吃,家乡福建三大特产之一的茶叶衰败不堪,决心报考农校,振兴祖国的农业茶业。张天福从小天资聪颖。1929年,他先在福建协和大学修完一年的基础课程后,20岁便以第一名成绩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深造。从此,他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天福1932年从金陵大学毕业后的80多年里致力于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他见证了100年来中国茶叶的兴衰,并且直接参与了复兴中国茶叶的伟大历史进程,被尊称为中国“茶学界泰斗”。

  张天福让中国茶叶重新走向辉煌,可他却谦虚地称自己是“一个茶叶界的小学生”。“我的一生,永远是学生,愿在有生之年,同大家一起,立足于解决福建茶叶生产中的现实问题。要深入实践,从源头创新、打基础做起,望能群策群力做出成绩,报效祖国和人民。”张老如是说道。

  一生事茶:奔腾不息的“中国心”

  1935年,他在福建福安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茶叶科研所,并创办了福安茶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茶业技术骨干。

  上世纪30年代初,福建在全国属于落后地区,但有着丰富的茶资源,张天福满怀理想来到当时的福州协和大学任教并开始筹办茶叶改良农场。中国一直是沿用古老的用脚揉捻茶叶的制茶方法,张天福曾看到日本报纸上刊载中国茶农头上拖着长辫,裸着上身,赤脚揉茶的照片,加以嘲弄。愤怒之极,张天福立志改变这种被嘲笑的落后生产方式。1941年,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适合茶农和小型茶叶加工企业使用的手推式揉茶机,改变了乌龙茶“看天做青、靠天吃饭”的落后工艺。

  风雨沧桑近百年,在张天福超然旷达的外表里,跳动着一颗奔腾不息的“中国心”。张天福身陷逆境中,依然坚守在茶叶生产的岗位上,几乎走遍福建全省所有的茶区,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总结、研究和考证等资料。亲自示范推广高标准新茶园的建立——梯层茶园表土回沟条垦法。他退职不退休,四处奔波在省内外主持茶王赛评审活动,利用各种场合宣扬茶文化,独尊“以茶为国饮”,提倡“中国茶礼”,为的是国人养生健身,牵挂的是中华民族素质的增强。

  中国茶礼:“俭、清、和、静”

  张天福综合中国茶圣唐朝陆羽《茶经》所提的“茶最益精行俭德之人”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所提的“致清导和”、“韵高致静”,提出以“俭、清、和、静”为内涵的中国茶礼。他认为这四个字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行和处世哲学。“俭清和静”这四个字是他晚年对中国茶礼的理解和概括,如今已经被茶界广泛推崇。

  虽已百岁高龄,却仍然忙得不亦乐乎:他无数次被聘请担任全国、全省各种名优茶鉴评会主评。评茶时,他绝对不会第一个发言,因为他的意见会影响别人的评价。他曾说:“那样对参加比赛的人不公平。”热衷于推广茶文化、呼吁茶叶产业化。张老每日在家中接待访客,处理天南海北茶友的电话、信件,虽不常去茶山、茶市,可关于茶叶的最新动向他却能娓娓道来。直到晚上,他才有一点时间坐下来写写东西,把与茶有关的经验和感悟用文字留下来。

  健康之道:晨起饮清茶一杯

  为了中国的茶叶,张天福一生都在积极奔走。正如他在百岁华诞庆典上的发言中,谦虚地说:时至今天,张老仍然坚持养成的良好习惯,黎明即起,清茶一杯,晨练“国粹”,再听一段新闻广播或浏览报纸,接着进早膳,然后又迈着矫健的步伐投入新一天的各项茶事活动。

  对于茶与长寿的关系,张老笑说:“一天到晚喝茶的人就像我这样。”作为“万病之药”,张老每天起床之后都要喝一大杯茶,加上平日从全国各地来的茶友,不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山间茶农,张老都用清茶迎客。常年下来,张老一天差不多要喝茶百盅,而且品种多样。

  此外,他依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固定的作息时间,一日三餐粗茶淡饭,配以些许水果。同时,他也强调自己总结的养生学“一足五忘”,即知足常乐,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

  张天福简历

  1910年8月18日 生于上海

  1911年 一家三口迁回故土福州

  1916-1922年 就读于福州宫巷私立塾本小学

  1923-1927年 就读于福州格致中学

  1928年 转学于上海持志中学

  1929—1930年 在福建协和大学学习,并毕业

  1930—1932年 福建协和大学助教

  1934—1935年 赴日本与中国台湾省考察茶业

  1935—1939年 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兼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叶改良场场长

  1940—1942年 福建示范茶厂厂长兼苏皖技艺专科学校副教授

  1942—1946年 福建协和大学副教授、教授兼附属高级职业学院校长

  1949—1950年 福建省人民政府农业厅崇安茶厂厂长

  1950—1952年 中国茶叶公司福建省公司技术科长

  1952—1956年 福建省农业厅茶叶改进处、特产处茶叶科科长、副处长、享受教授级待遇

  1956—1957年 福建省茶叶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1980—1981年 退休、因病修养

  1982—1989年 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顾问,主持乌龙茶作青工艺与设备研究

  1989—2017年 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

  2017年6月4日 仙逝,享年108岁

  张天福先生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

  他创办福建省第一所茶校和第一个茶业改良场。

  他设计、创造中国第一台手推揉茶机,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

  他率先引进日本萎调机、揉捻机、解块机、干燥机等全套制造红茶的机械设备,让制茶业从人工制茶过渡到机械制茶。

  他在培养出来的茶叶专业人才为中国茶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文章来源:

  茶界泰斗《纪念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诞辰110周年》

张天福:茶互助联盟荣誉会长

他的名字已载入了《中国当代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他是茶界泰斗,他是引领中国茶叶从纯手工制作到机械化生产的第一人,他就是为我国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张天福老人。

    2014年12月,茶互助联盟拜访了著名茶人张天福老人,并邀请张老担任联盟荣誉会长,张老在表示同意的同时,赠送了联盟“茶互助联盟”的亲笔大字。

 

 

 

张天福教授毕生从事茶叶事业,1932年,他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5年在福建福安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茶叶科研所,并创办了福安茶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茶业技术骨干。之后在福建省崇安创建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集茶叶生产、科研、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福建示范茶厂,建立4000多亩新式茶园,实行生产与科研相结合,开展茶树品种、施肥、植保、生化分析等试验项目,为福建的茶叶生产及科研做了有益的探索。1941年,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揉茶机——“918”揉茶机,解决了过去一向用脚揉茶既不卫生又损品质的问题,中国机械化制茶也由此拉开“帷幕”。

 

50年代起,张天福主要从事茶叶生产、收购和技术指导工作。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老茶园改造、新茶园种植、良种苗繁殖等方面不遗余力。他提出的“揉层茶园表土回沟条垦法”,解决了山地茶园水土流失与利用表土回沟提高茶园肥力的问题,为茶叶丰产打下物质基础。1957年,张天福被错划为“右派”,直至1980年平反。然而,在这23年的逆境中,他仍然坚守在茶叶岗位上,福建全省的茶区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80年,70岁的张老从省农业厅退休,他没有在家安享天年,却接受了省科委下达的重点攻关课题——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回到了半个世纪前工作过的茶叶改良场(现为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众所周知,福建安溪是全国闻名的乌龙茶故乡,“铁观音”等品种更是享誉海内外。被称为“绿叶红镶边”的乌龙茶,要经过晒青、做青、炒青、揉捻、散包、烘焙等十几道工序加工才能制成,其中做青工艺至关重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年的研究,张老带领科研人员做了几千次实验,掌握了两千多个数据,终于在1989年攻克了几百年来乌龙茶加工在温湿度上“靠天吃饭”的历史难题,基本实现了乌龙茶做青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对稳定和提高乌龙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张老的这一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为普及推广茶叶科研成果,从1934年发表《台湾之茶业》起,张老先后发表论文、著作六十余篇。文章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践经验,针对时弊提出鲜明的观点和具体措施。他在80年代主编出版的《福建乌龙茶》一书,荣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为我国的茶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至今,张老仍精力旺盛,热心参与茶事活动,积极弘扬我国的茶文化。

 

 

人生简介

 

1910年8月18日 出生于上海

1929-1930年 在福建协和大学学习,并毕业

1930-1932年 在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学习

1932-1934年 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助教

1934-1935年 赴日本与中国台湾省考察茶业

1935-1939年 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兼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业改良场场长

1940-1942年 福建示范茶厂厂长兼苏皖技艺专科学校副教授

1942-1946年 福建协和大学副教授、教授兼附属高级职业学校校长

1946-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崇安茶叶试验场场长

1949-1950年 福建省人民政府农业厅崇安茶厂厂长

1950-1952年 中国茶叶公司福建省公司技术科长

1952-1980年 福建省农业厅茶叶改进处、特产处茶叶科科长、副处长、享受教授级待遇

1956-1957年 福建省茶叶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80-1981年 退休,因病休养

1982-1989年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顾问,主持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

1989一至今 福建省茶叶学会顾问、名誉会长

 

 

茶互助为弘扬中国茶文化、发展中国茶产业,各大茶相关企业积极加入茶互助联盟。各大企业都在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梦想而不断努力。

 

目前茶互助联盟已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一起建筑起茶互助联盟事业,并在众多企业互相帮助下,不断的成长壮大。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