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肺不好喝什么茶

找到约5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岩茶喝完之后,舌头发干、发涩,是怎么一回事?


《1》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今儿天气真好。

往花瓶新插一支康乃馨,剪开一泡中足火的白鸡冠,心情愉悦的敲打着今天的文字。

日光和煦的午后,本是最易犯困的,但喝茶能驱睡气,心平而气和。

照例烧水泡茶,白鸡冠熹黄通透的汤水,喝着又淳又滑,药香清郁而宁人,真是惬意啊。

忽然之间,想起了小姐妹打趣的话,“喝喝茶,写写字,你这样的生活真令人羡慕哇。”

当下打了个哈哈过去,现在回想起来,心里却有丝酸楚,咱这一行其实也不容易啊。

单拿喝茶来说吧,咱也不是天天都喝好茶,更多的时候,是得反复试茶喝茶。

遇上好喝的茶,自然是喜不胜收。

但要遇上不好喝的茶,那真是能让人喝到嘴歪,舌头又干又涩,味觉完全麻痹。



曾经的麻花,饮食最不喜荤腥大肉,如今却能爱上红光油亮的大肘子,可见喝茶喝到嘴歪的经历,是有多么可怕。

看到这,茶友们可能会好奇,岩茶喝完之后口干舌燥,怎么回事,不是说茶能解渴吗?

不知,列位看官们有没有这样的喝茶经历,岩茶喝下后,嘴里干涩极了,只想着吨吨吨的喝水。

这一怪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今儿咱就来好好分析。



《2》

原因一:岩茶没有褪火!

喝武夷岩茶,无论是水仙、肉桂、大红袍,都是经过焙火得来的。

通常来说,刚焙好的岩茶,“火气”比较大,这时若是着急将其泡开喝,舌面上就会干涩的感觉。

就好比,一颗荔枝三把火,新鲜荔枝吃多后上火,口干舌燥,牙龈肿痛。

火气还没褪干净岩茶,堪比荔枝,一把又一把的火,将其喝下肚,自然会舌面、喉咙里都会带出干涩感。

岩茶褪火没有完成,导致茶喝下去后,口干舌燥,这其中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但这种现象,并不属于岩茶的品质原因,而是可以规避的。

等到岩茶火气褪干净后再来喝茶,就可万事大吉。

是以,在喝茶时,需要耐心等待岩茶火气褪完后,再来喝茶。



《3》

原因二:茶多酚作祟!

茶多酚,滋味苦涩,是茶叶中最为常见的物质之一。

茶多酚在不同的茶类中,均有分布,只是含量的多寡,有所不同。

不苦不涩不成茶,正是茶多酚老兄的功劳。

茶叶里的茶多酚,扮演的是个令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茶多酚具有消炎杀菌的保健功效,在含量适中时,能够为茶汤滋味添彩。

而一杯岩茶茶汤中,若是茶多酚含量过多,喝下之后,舌面就会留下化不开的苦涩感,十分恼人。

这是因为,茶汤在入口时,茶多酚物质会与口腔黏膜上皮层组织的蛋白质结合,凝固成一道的薄膜。

这层薄膜的存在,会暂时阻断味蕾的知觉,当茶汤中,茶多酚比例适中时,在一口又一口的茶汤饮下后,在茶汤的冲击下,薄膜破裂,岩茶的香甘清活滋味,源源不断的袭来,回甘因此形成。

而当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过多时,所形成的薄膜一层接一层,能将人体的味蕾完全麻痹,涩重感完全化不开,这样一来,岩茶喝下后,嘴巴里就会有又干又涩的感觉。



岩茶茶汤中,茶多酚含量高低,与三个因素有关。

一、茶树生长环境;

二、做青走水十分顺畅;

三、冲泡手法的问题。

茶树喜阴,在温润多云雾的气候滋养下,茶多酚不容易过多积累。

而若种植在开阔无遮蔽,长时间日照直射,温度较高的地方,茶多酚便会不可控制的大量积累。

这时候,若再遇上制茶工艺不精的情况,在做青时,走水不顺畅,茶多酚无法顺畅的转化,大量的淤积在叶片中,就会形成涩嘴不堪的口感。

最后,在冲泡的时候,出汤速度不够快,慢慢悠悠的出汤,或是将岩茶拿来坐杯,茶多酚在大量析出释放,茶汤滋味自然是又苦又涩,喝过之后,口也干,舌也燥。



《4》

原因三:茶汤温度过高!

盖碗冲泡岩茶,注入沸水后,快速的倒出茶汤,将将茶汤倒入杯中分饮。

这时候,茶汤温度尚处在较高的状态,这时若是将其饮下,过烫的茶汤,会伤害口腔黏膜,引起口腔干涩的现象。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同样喝不了好茶。

若是喝茶太急,喝到了太烫的茶,味蕾的知觉会受到伤害。

因此,刚冲出来的岩茶,倒入杯中中,需要稍微吹一吹,茶汤温度稍降后,再采用啜饮的方式,小口的尝试,慢慢的品尝。

若在拿捏不准温度时,就猛灌入一大口茶汤,是很容易被烫伤的。

更何况,品味岩茶,小口细品,慢慢啜饮,才最能解茶味。



《5》

原因四:本身体质原因!

岩茶喝过后,感觉口干舌燥,除了是茶汤的原因外,还和个人的体质有关。

喝茶感觉舌头发干发涩,原因细细分析下来,是很复杂的,若单从个人体质方面考虑,也能找出不少原因。

1.阴虚体质引起的经常性口干舌燥;

按照中医理论来说,津液是人体中重要的滋养物,口颊生津,是人体健康的象征。

而当人体处在阴虚状态时,肺不布津,肾阴不足,就常会有口干现象。

这类经常口干的人群,在喝茶的时候,无论喝岩茶,或是喝白茶,喝普洱,总会有怎么喝也喝不够的感觉,嘴边里一直感觉到干涩。

2.生理性口干,气候干燥,季节转化的影响;

相对来说,在秋冬季节,人体更易感到口干,喉咙里带着干涩感。

天气原因,导致人体烦郁、躁气,这时,喝茶就常会有口干的感觉。



3.心理原因,长时间焦虑、失眠、抑郁等,也有可能引起口干;

牵一发动全身,在人体的协调过程中,正是这样的状态。

在长时间心理抑郁状态下,人体口腔津液的形成,同样受到影响,会常有口干烦闷感。

4.病理原因,药物作用引起口干。

由于部分疾病困扰,会导致唾液分布变少。

又或者在部分药物作用下,人体也常会出现口腔干涩感。

……

个人体质的影响,导致喝茶口干舌燥,原因是有多方面的,难以一一列数。

若是体质原因,经常性口干舌燥的朋友,在喝茶的时候,可不要一下子急着下定论,认定茶的品质不好。

喝岩茶,要多给其表现的机会,慢慢考量,才能找准好茶!



《6》

喝岩茶,喝到让人口干舌燥的茶,概率不小。

新买来的岩茶,在火气还没褪干净时,着急泡开来喝,能像生柿子般涩嘴到不行。

又或者,外出喝茶,遇上位泡茶爱坐杯的人,能将岩茶泡得又苦又涩。

再者就是,喝岩茶时太心急,被茶汤烫到了舌头,自然又麻又涩。

最后,就是像麻花这样的,在淘茶试茶过程中,遇上千奇百怪的岩茶。

这类岩茶中,或因山场影响,或因工艺缺陷,茶多酚含量极高,怎么泡都涩嘴不堪。

在一次次试茶喝到嘴歪的经历下,喝岩茶要想避免口干舌燥,排除个人体质原因,有以下法子可解:

1.喝茶温度别太高;

2.等岩茶褪火后再喝;

3.选品质好的岩茶,快出水冲泡!

喝茶得其法,才能懂得,品到一杯好岩茶,是多么幸福的事儿!

源自千年茶乡昌宁,手捧一杯“昌宁红”

我对“昌宁红”的认识,缘于友人最近赠我的新茶,谓之“昌宁红”,心甚喜欢。品茗是我的爱好,那种平淡里有着穿透骨髓的香,独有的芳香贯穿到人的心扉,让我沉醉。我对茶有一种独特的感觉,也许与对此的爱好有关。

茶类之中,我尤喜红茶。早几年普洱茶盛行时,我有一段时间就喝普洱茶:说是普洱茶名贵,还很有益健康。好虽好,只是这味道总也喝不惯。喝来喝往,还是红茶好喝,热胃,解渴,香又浓。所以,这几年,我每年总要挑上好红茶买上一些存放着。

今天是周末,晚饭后闲来无事就想到了泡“昌宁红”尝尝。于是,我摆开架势,煮水,洗杯,泡茶,动作笨拙,当然也用不着同受过训练的茶艺师。一会儿工夫,茶泡开了,汤色金黄透亮。递到口边,用鼻子轻轻一吸,啊!一股茶香进肺、进心、进脑,直觉胸口愉快。喝一口,口感清甜。用一壶普通的开水冲泡,竟将昌宁红茶的黄亮汤色与浓郁香气演绎得如此透彻。一口呷下,茶水如丝般顺滑入喉,顷刻间,唇舌之间浓郁的香气与甜美弥漫开来,令人如入仙境。

抿一口热热的“昌宁红”,让如丝般细润的茶汤温暖地滋润脾胃。似一股暖流,顺着身心的期待汨汨地流入。我的身体的每一个窍孔打开了,龟缩在心里的冷被驱赶了出来。氤氲的热气,带着一股股田野里或者是大山深处的植物芳香,透过鼻孔,钻尽心里,游荡在五脏六腑之间。其实不管什么茶,都有温暖人心的作用,而红茶更因其色艳,让人产生更多相似的感觉和联想。在寒冷的初春时节,特别是寒冷的夜里,手捧一杯“昌宁红”,嗅一嗅它的芳香,尝一尝它的甘甜,不管窗外的阵阵寒风,顿觉有层层暖意袭上心头。轻抿着,轻含着,慢咽着,让唇齿间留下清香,留下温暖。我喜欢这样的境界。

很多时候喝茶不是因为口渴,只是想为自己的心情多点滋味。正如今晚,周末的夜,放下了一星期的工作纠缠,任凭外面的夜是喧哗还是阴暗,一切都与我无关。看着我的电视节目,听着我的音乐,再配杯小茶,一切淡淡然,一切悠悠然。那个茶香,那个茶气漫漫从身体滑过,肆意地在我的周围弥漫开来。追随着茶叶的清香,消受这份夜的静谧。喝的是茶,酌的是心情。喝茶有如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隐形衣,让我独自在真这份宁静中!

昌宁红,一种近年逐渐兴起的滇红茶。据说生长“昌宁红”的茶树,是在云遮雾缠的澜沧江畔。这样想着,如此怡人的“昌宁红”,又平分了几分神秘的气息。在喝茶的间隙,我上网搜索大致了解了“昌宁红”。昌宁红茶产于云南省著名红茶产区———千年茶乡昌宁。边陲小县昌宁,因为茶而弥漫独特芬芳,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昌宁红”选用经出口产品基地备案的高山无污染、有机生态茶园的老树茶青为原料,延用古茶人的采摘工序,精选老树茶旗茶青经传统功夫红茶工艺制作而成。

其实,昌宁产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之《茶经》中从“茶,南方之嘉木、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记载中,就能找到今天昌宁茶的记载。《昌宁县志》也记载,明洪武年间,右甸碧云寺的《碧云仙茶》曾做贡品上奉朝廷。明景泰年间《云南图经志书》记载:“孟通山(今勐统)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民国《云南行政纪实》记载,昌宁境内百年老茶树放眼皆是。昌宁县,这个人口不足35万的地方,却拥有超过15万株古茶树,几乎每两人就拥有一棵古茶树。这些千年以上的古茶树,证明昌宁茶叶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这样的树,产出的茶,她不藏拙不娇弱,像一个从苦难岁月走过的人,在时间里渐次生长,在风霜里积累了生命的内涵,在严寒与酷暑中炼就自己独特的陈韵。

有人说,茶道即人性,品茶如品人。有时我在想,这绿茶犹如青春美少女,当以青春朝气篷勃显现,泡出的绿茶,汤色青翠碧绿,与茶树的绿叶无异,透着清纯可爱。喝了这样的绿茶,就会梦到绿色世界。这红茶,犹如一个成熟女性,当以成熟稳健著称。泡出的红茶,汤色红润,香气诱人,进口生津,回味更香甜。好的红茶,的确像一个经历过风霜的成熟女性,其优雅娴静,内涵韵致,不是青春少女可比的。比如,这久经历史的“昌宁红”。她的风韵并不因岁月的风沙磨砺而苍老,也不因夕阳西下而退色。那份沉静娴熟,更具有无法阻挡的令人着迷的魅力。“昌宁红”聚集了我们有关茶香的全部想像,满足了我们有关茶味的全部渴望。

品着品着,一种感觉油然而生。领悟与其说是在茶水里,倒不如说是浸在了生命里。在我心里,喝茶已经不仅是提神保健的需要,更是体味人生的过程。“昌宁红”让我品出了茶的清香,茶的温情,更感受到茶叶与人生的有机融合。这样的品茗,成了一种享受人生之美。

【摘自2018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陶弘标(浙江绍兴)】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谁言茶苦涩?

夏夜,坐在阳台上,目视远方,手握一杯茶。这是一杯泡久了的浓茶,入口充斥着苦涩,脑子里突然跳出了一个问号:谁言茶苦涩?

是苏东坡吗?居士文章名闻天下,理应是那个时代无上的骄傲,但实际上不但没能成为当时的宠儿,却二度受迫害,流放岭南吃荔枝,靠阳光止饿。即使身处地远天偏,那群政敌小人也不让他安静消停,按说居士的人生是充满了苦涩了。但翻开苏东坡近百篇关于茶的诗文,却是爱之极深。“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居士不言茶苦涩。

是曹雪芹吗?曹公因为家道衰落,饱尝人世间的辛酸,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据一些红学家考证,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最终因贫病无医而“泪尽而逝”,一书只写出了半部。他的人生也应当是极苦难的,可在《红楼梦》中,六安茶、老君眉茶、女儿茶、龙井茶、枫露茶,款款名品亮相,好喝极了,还借刘姥姥之口说:“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曹雪芹也不言茶苦涩。

是白居易吗?此公天资聪颖,五、六岁的时候便能学着作诗,九岁已“谙识音韵”。十六岁时,他的诗才已被当时的大诗人顾况所欣赏。因家境贫困,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到长安应试。四十四岁被贬,到七十岁时,又任刑部尚书,可谓仕途迭宕,命运多舛。此公爱茶,一生不离左右,“穷通行止常相伴”,早上要喝一碗、中午要喝一碗,午睡完要喝一杯、晚上要喝一碗、吃完饭要喝上两碗,酒后更要喝一碗。被贬后更是自己种起茶来。如此看来,此公喝茶,定是苦涩相伴左右,“老来齿衰嫌桔酸,病来肺渴觉茶香”,到了晚年,他的感受却只是一杯茶香了……

横亘的是岁月的轮回,丰富的是我们的梦寐,伤痛的是我们的旅途。旅途,我们并不苦涩,因为我们还有清茶相伴。

不错,是清茶。清茶,天生就是苦涩缠身,却尽情释放。我们呱呱落地之后,美好总是前辈描绘的秀色,诱惑着我们前行的脚步。清茶,总是用丰厚的滋味浸润我们的脚步,苦涩的、清香的,都是人生的一个伴,一口清心剂。

爱茶之人,无论茶自何来?茶味多浓?味多丰富?渴求的就是那份清心。那份清明必是在滚滚红尘中蕴涵着的悠远,沉沉浮浮中自有一番精彩的述说。

南方的夏,夜风依然含着淡淡暑气,身体的汗微微渗出,杯中的茶味已经完全调适了味觉,似味又不是味,远方一串串车灯移动,电视上忽然飘出很美的女中音“……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那一瞬,鼻竟然酸了,眼也有点涩了。

难道是我在说茶之苦涩?回首往事,回忆过去的脚印,自怜是大抵的,因为外扬的冲劲,遭遇了风催雨残,因为专注于美好,失去过很多的理解,怨过天也恨过地,一度让青春无语。努力的积绽,每一节的顿挫,每一浪的起伏都在讲述精彩的故事,只要骨子里的坚韧依然,苦涩也是精彩的美化师。既然有所求,必须有所苦涩,要不何来那丝丝扣扣的纪念呢?

我也不言茶苦涩,因为我爱浓茶,唯有浓才让我感受到好,浓茶浓情,苦点算什么?涩点又如何?活着,就是一个历程,甜可以历,苦照样也得历,不然何来精彩?

孔子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摘自2016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谢忠荣(广东阳春)】

找到约5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