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多功能泡茶器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拓展研发新茶饮 6款凉都水城春冷泡茶即将面世

金秋十月,六盘水高新区仓储物流加工园D1栋一楼,年产3亿瓶的凉都水城春冷泡茶自动化生产线调试完毕进入试生产。这是贵州凉都水城春饮品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产业优势,做好“茶文章”,积极促进冷泡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又一壮举。

冷泡茶生产线11月投产

“你好,请佩戴口罩、扫一下场所码进入。”近日,在六盘水高新区仓储物流加工园的贵州凉都水城春饮品科技有限公司冷泡茶生产项目现场,记者按要求出示两码、测体温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入生产车间进行采访。

冷泡茶生产车间与公司其他区域全部用落地玻璃进行隔离,透过玻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观摩通道。

冷泡茶生产车间内,弥漫着醉人茶香,自动化智能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成,工人们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忙碌着。

“我们的生产分为茶叶精制拼配车间和冷泡茶生产车间,有原材料筛选和灌装两条主要生产线。”贵州凉都水城春饮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炜介绍,近年来,六盘水各地都依托茶产业优势,做好“茶文章”,培育了闻名遐迩的“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的“水城春”“生在高山上,长在云雾中”的“九层山”、滋味鲜爽甘醇的“碧云剑”等茶叶品牌,茶产业也从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小弱散”状态,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之路。随着茶叶产量的不断提高,贵州凉都水城春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贵州凉都水城春饮品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研发生产冷泡茶,延伸茶产业链,进军茶饮市场。

冷泡茶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概念,它与传统热茶相比,具有携带方便,饮用方式简单等特点,还含有天然茶多酚等茶叶有效成分,是清凉解渴的多功能饮料。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水城春饮品公司年产3亿瓶的冷泡茶全自动化生产线全部安装调试完毕,达到生产条件。目前,该公司正在申报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预计11月投产后,产品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为主销市场。

6款水城春冷泡茶即将面世

贵州凉都水城春饮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是一家集饮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开发健康饮品、健康生活及推广。本着“诚信经营、稳健发展、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以诚实守信为先导,取信于客户、立足于社会。公司现有员工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人。

“我们还与贵州省茶科所及中国农科院专家签订合作协议,积极促进贵州茶产业发展壮大。”胡炜介绍,目前,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各种茶叶饮料生产研发,已研发具备生产能力的现有“凉都水城春冷泡绿茶”“凉都水城春冷泡红茶”“凉都水城春冷泡茉莉花茶”3大类6个产品,6款水城春冷泡茶即将面世。

在胡炜的引导下,记者来到茶叶精制拼配车间,初加工的毛茶在经过斗筛、圆筛、烘干等程序筛选后,送入精制茶检验及入盖包装工艺,随后被送至冷泡茶全自动灌装生产线进行瓶装生产。

“水城春冷泡茶为原茶加工的一种新型茶饮,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是一款非常健康的茶饮。”胡炜说,为控制生产成本,降低消费价格,公司打算自行购买塑料瓶开模器,形成从瓶子到成品生产的自动化生产一条线,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种类及品种数量。

目前已获得7项专利技术

“我从2013年开始研究冷泡茶技术,2018年获得瓶装冷泡茶制作相应专利7个。”贵州凉都水城春饮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奇介绍,瓶装冷泡茶技术主要集中于瓶盖,是通过多个装置,将精制好的茶叶放置在瓶盖中,使用时只需要将瓶盖装置扭开,盖中的茶叶落入冷水中,浸泡5至10分钟即可饮用。

每瓶水城春冷泡茶还可直接加入纯净水、矿泉水等,重复泡3至4次。

为了设计瓶盖的特殊装置,李树奇带领贵州凉都水城春饮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自行研发了冷泡茶灌装机及其他设备。截至目前,贵州凉都水城春饮品科技有限公司先后研发并申请专利共7项,并取得贵州省地方标准“冷泡绿茶加工技术工程”和“冷泡绿茶冲泡饮品指南”。

为突出品质优势、生态安全优势,促进茶叶饮品产业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营销网络化、利益股份化,提高茶饮品系列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贵州凉都水城春饮品科技有限公司拿出50万元冷泡茶,作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赞助产品。

水城春冷泡茶投入生产后,贵州凉都水城春供应公司预订1000万瓶,六盘水功效贸易集团达成意向合作、成为六盘水市50家门店的代理商。贵州凉都水城春饮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做好“茶文章”的过程中,将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开发适合市场化消费需求的冷泡茶产品,扩大群众对冷泡茶文化的认同、传播及冷泡茶产业的发展。

来源:贵州茶香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饮从来不只是“解渴”的生意,2024厦门新茶饮展共同探索未来!

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市场步入复苏进程,展现出韧性与活力。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扩大,消费回暖趋势显著,消费信心不断提升。

2018-2025年中国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

图源|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

相关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新茶饮(现制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达1498亿元,恢复3年复合增长率近20%的水平;至2025年,预计扩张至2015亿元①。2022年中国袋泡茶线上市场规模达180.3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23亿元②。2022年中国即饮茶市场规模854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882亿元③。

①CCFA×美团|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

②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袋泡茶行业产业运行与消费洞察大数据研究报告

③中商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茶饮料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在消费品类不断丰富的时期,居民消费趋向科学冷静,从被动接受“种草”营销,转为理性主动地判断决策。

各类茶饮消费频次

图源|英敏特·2023中国茶饮料报告

相关报告显示,在不同的茶饮细分市场中,茶叶和袋泡茶/茶包的每日饮用者最多,现制茶饮的渗透率最高,同时茶粉/茶浓缩液的渗透率明显增长,便利茶饮形态越来越受欢迎。

茶饮从来不只是“解渴”的生意。

以人为本

茶饮业者需要“以人为本”,围绕当代消费群体的多样感官需求,不断进行品类与包装创新、场景与渠道搭建,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同时洞察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发展趋势,即时捕捉热点、满足消费心理,才能在百家争鸣的行业中成功突围,收获更高忠诚度的消费者。

如:品质升级需求,衍生许多名优茶底与花果拼配或调味赋香的SKU;健康养生需求,涌现出无糖无卡的原叶纯茶、药食同源的中药茶饮;生活方式需求,演变出即饮茶、冲泡茶、现制茶饮等形态以契合户外、差旅、居家、办公等不同节奏的饮茶场景;身份认同需求,激发出国潮新中式、童年动漫经典、chill等文化符号的主题融合,以情感共鸣和归属感吸纳特定消费群体;美学态度及复合需求,组合出涵盖茶器茶礼文创、茶道茶旅体验、沙龙文艺展演等的多功能茶饮空间和社交场所,茶+咖+酒+餐的复合轻餐饮业态等。

图源|开吉茶馆

产业协同

茶饮业者还可扩张业务板块、延长产业链条,深耕茶饮及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内容,探索跨界合作,增强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协同,逐步挖深挖宽自身的护城河,布局更广阔消费市场。

一方面,茶饮品牌纷纷将目光放到产业上游等环节,在自建或提升供应链管控能力的同时,带动茶园茶山、花茶果园、代工深加工、包装设备、冷链物流及数字化等的产业增值,也间接促使产区和产业集中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主动走到台前,谋求更多合作与转型升级;将角逐放到境外市场,以新生活方式面貌将中国茶带向国际新市场、寻求新增量。另一方面,传统强势茶企及集团依托自身产业优势,拥抱新消费、提前布局更多板块,开发茶饮及相关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串联园、产、供、销,提高综合效益。

图源|晓三月

放眼国际

Statista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茶叶市场规模将达2667亿美元,呈持续上升发展趋势。具有天然有机成分、真实保健功效、多样调配风味的创新茶产品越来越受关注,绿茶、花草茶和果茶等高质量茶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2022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市场,依托国内超大市场规模与持续稳定内需,完成了茶类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持续拓展新茶饮、花草茶及茶衍生品等新消费,涌现大量茶文化现象话题。未来有望随国力上升、相关政策扶持、茶文化传播、产业各环节共同发展,在国际贸易中逐步突破绿色壁垒;通过供应高品质的有机茶、名优茶,发展符合境外市场需求的调配及功效等精深加工创新茶产品,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夯实未来全球市场基础。

聚焦2024

锁定创新、多元、健康、国际关键词——2024中国厦门国际新茶饮产业展览会将严选展商展品、对接全球买家、串联供应渠道、促进产业联动、打破信息壁垒,打造一站式全球茶饮产业链平台!


展览范围

原料茶:六大茶类、代用茶(花草茶/花果茶)、调味茶等

其他原料:小料辅料、糖类、乳制品、咖啡、果蔬及其制品、含茶食品等

快速茶饮:袋泡茶、茶粉、萃取液、即饮茶等

器具:玻璃、陶瓷器具,专用器具等

设备:萃茶机、咖啡机、泡茶机等

包装:耗材、代工、机械、设计等

品牌:配方定制、现制饮品、茶饮培训、饮品供应链、连锁服务商等

空间:茶饮门店、新式茶馆、餐饮水吧等空间设计及顾问服务

健康与风味

解锁全球市场

2024厦门国际新茶饮展将集中展现境内外茶饮优质原料及产品、调味调香及拼配技术、天然有机茶饮品等,致力于聚焦健康与风味的茶饮趋势,对接多样化、差异化的全球采购需求,结识更多合作伙伴,解锁全球茶饮市场!

整合优质资源

厦门是重要的国际茶产业贸易集散地之一、国际港口之一,六大茶类及进出口优质茶叶贸易齐聚;同时,福建省茶饮原料源头厂家、实力供应链及研发代工企业应有尽有。

依托地理及资源优势,厦门国际新茶饮展整合境内优质茶饮原料及产品资源,汇聚全国绿茶主要产区的绿茶基底原料,并引进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的红茶基底原料,新西兰有机乌龙茶,欧洲调香拼配技术等,以原叶茶、调味茶、代用茶、茶粉、萃取液、即饮茶等形式为匹配食饮贸易、餐饮酒店、便利商超、现制饮品门店、办公用茶、企业定制伴手礼等渠道提供稳定的健康品质选择。


全球合作伙伴

厦门国际新茶饮展组委会多年来与中国港澳台地区、斯里兰卡、印度、越南、尼泊尔、泰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肯尼亚、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等全球重要产区及消费市场的相关政府组织机构、行业协会、专业媒体、龙头企业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邀约国际买家团组、品牌采购商前来贸易对接,助力展客商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

新品与供应

助力产业发展

2024厦门国际新茶饮展深入产地源头、挖掘实力厂家及新类别新产品,以高效稳定的供应链渠道,助力产业发展。并打造新品发布的第一平台,以官方线上下多媒体全渠道为企业加强宣传,引导上下游互联互通,精准匹配合作伙伴,打破信息渠道壁垒。

20年实力办展10+年产业资源

厦门国际新茶饮展主办方厦门会展金泓信展览有限公司(建发集团控股)是有近20年办展经验的国有控股国际商业展会主承办机构。

旗下拳头展之一,厦门国际茶博会,已深耕茶产业十余载,积累了大量产业资源。同一实力团队倾情打造茶饮产业B端展,为茶饮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力。

线上下宣传渠道

厦门国际新茶饮展全方位构建境内外宣传推广网络体系,线上下官方及行业媒体矩阵同步投放,提高企业、品牌及其产品的曝光度与知名度。

跨行业精准招商

厦门国际新茶饮展在境内外展开行业及跨行业精准招商邀约、助力企业对接更多优质客户群体,促进业界交流及跨界合作,助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全年不间断挖掘更多有效产业资源。

美学与场景

多元茶饮生活

2024厦门国际新茶饮展将紧扣时下多元饮茶方式及美学场景,提供包装采购定制及器具设计代工的一站式平台,涵盖茶饮包装耗材、创意设计新品、专业机械设备等优质包装产业资源,玻璃、瓷、金属等材质、具有出口海外资质的茶饮器具资源,为茶饮场景应用及社交属性提供更多美学支持与互动思路!

包装产业集群

茶饮产业的包装消耗量巨大,袋泡茶、速溶茶、即饮茶、现制茶饮等多样产品形态,居家、办公、出行等细分场景应用,对便捷化、个性化包装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强。

厦门作为重要的茶包装设计产业基地,辐射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区,包装产业集群,汇聚众多实力雄厚的包装设计企业及人才,为茶饮包装产业提供有力支持。展会同期举办厦门国际茶包装设计春季展,是集设计交流、新品发布、订货采购为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化、潮流化的包装设计交易平台,共享传统与新式包装前沿信息。


器具空间美学

作为集新品首发、经销批发、贸易定制的全球茶器空间美学桥梁,针对不同的饮茶场景和方式,展会集中展现一系列创意好物以匹配不同客户群体的采购需求,如居家场景的玻璃和瓷器凉水套组、饮水机、泡茶机,下午茶场景的精美骨质瓷杯、玻璃杯,以及出行场景的各材质随行杯等......此外,更有适宜新中式茶馆及茶饮门店的各类型器具及空间配套,以展现品牌的茶生活理念、营造新中式美学空间。

趋势与资源

洞察未来消费

2024厦门国际新茶饮展将紧握茶饮产业发展脉络和趋势,展会同期举办多场围绕产业发展、包装设计、品牌营销、调味拼配等主题的高端专业论坛,以及品牌推介会、专业赛事等精彩配套活动,为展客商提供获取产业一手资讯、对话行业领军人物、洞察未来消费风向的专业交流平台,开拓思路,助推茶饮文化与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4精彩大会活动

◆新茶饮包装设计论坛

◆新茶饮产业发展论坛

◆新茶饮营销论坛

◆新茶饮品牌推介会

◆创意调饮大赛

◆专业调味赛事

◆「朴散为器·自然美好」

设计师展区


2024

厦门国际新茶饮展

5月厦门见!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延禧攻略》火爆台湾?这场茶会给你答案!

 

 

10月20日,由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台北会主办,以“台北新茶艺故事——让茶艺更贴近生活”为主题的茶艺展演,在台北市松山文创园区二楼多功能展演厅举行。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由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台北会理事长游锦松主持,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总会长王武正、高雄会会长黄俊宪、台中会会长蔡玉钗等应邀出席。

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台北会与三位活动召集人致词。                                             

据了解,此次展演每张票价高达300元,但是200张票在开卖后几天,就被抢购一空,让人感受台北茶文化的蓬勃发展。召集人之一的资深茶道教师唐文菁说:“端:上是山,中间是土地,下是根,象征新根发展,新芽萌发,事物初始”。

以枫红图像虚实呈现秋季意象的茶席。

茶艺展由14席各具创意、不同风格的茶空间构成,席主分别来自茶行、茶厂、茶艺馆、策展平台,以及陶艺、竹雕、金工等茶器艺术家。难能可贵的是,14位席主在既非竞赛、也非营利的情况下,每位席主花费约一万元来打造茶席氛围,创意巧思,颠覆了过去茶席与人的刻板印象。其中有台湾传统文化元素(如戏曲、琴音、花道、香道等),也有各自独特的茶道理念,注入全新思维的空间配置与瀹(yuè)茶方式(瀹茶:煮茶)。

大自在空间以白色为主题呈现冬季户外瀹茶的情境。

茶小楼以老自行车、板凳、苍劲的书法大字等构成怀旧的茶空间。

例如金工艺术家蔡长宏以绿竹构成三度空间的金字塔意象,搭配他自行锻敲创作的银壶与银饰茶则,天然绿竹,带来新鲜山气;简单的力学原理,带来想象的力道,呈现空间可以有的三维变化。而曾获中华茶艺奖泡茶大赛“最佳茶侣奖”的林千皓,则融合墨彩、陶艺、实木、金属与花艺,以西方手法诠释东方茶艺,展现她“让传承成为潮流”的理念。

金工艺术家蔡长宏以绿竹营造三度空间的金字塔意象,搭配他自行锻敲创作的银茶器。

林千皓,融合墨彩、陶艺、实木、金属与花艺,以西方手法诠释东方茶艺。

在厦门文博会第一届“东方茶席大赛”中获得金奖的唐文菁,以“绛帐”之名,呈现现代茶空间理念,红色绛纱、红伞、古董窗花融为一体,如“绛纱为帐拢茶香,风雨到此脚步轻;俗事莫上绛帐台,扶冠整心品清韵”。

曾勇夺厦门文博会“东方茶席大赛”第一届金奖的唐文菁,以红色绛帐呈现茶空间。

而第二届金奖得主许月娘,更在行茶之间加入女画家现场作画的情境,茶香与绘画共舞,幽雅的律动令人沉醉。

厦门“东方茶席大赛”第二届金奖得主许月娘在行茶之间加入女画家现场作画的情境,茶香与绘画共舞幽雅的律动,令人沉醉。

此外还有竹雕艺术家翁伟翔以天、地、人为设计理念,背景以竹窗为天(星空)、莹火茶桌为地,壶承则“人辅莲花”,于琉璃珠砂呈现的绿波水月中事茶,可谓是禅意玄机十足。

竹雕艺术家翁伟翔以天、地、人为设计理念,星空、莹火与于琉璃珠砂呈现的绿波水月交织,禅意十足。

受电视剧《延禧攻略》影响而出现的清宫巧贵妃茶席。

两场茶艺展演,不时可见诗书茶画的注入,呈现出古典与现代交织、四季变幻的不同意象。明代文士茶强调茶席环境、幽雅氛围的营造,将品茶、赏器、吟诗赏画与闻香,同时融入生活艺术,结合饮茶空间的布置等理念,“虽不中,亦不远矣”。

吕宜家以白云苍狗呈现茶席的仛寂之美。

扬津茶业以废弃的门板作为茶桌搭配布幔与竹器等营造空寂的意境。

游锦松理事长说,举办茶会主要为推广台湾乌龙茶文化,让茶艺更贴近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茶。此外,空间打破品茗不局限于茶艺馆或茶道专用的印象,可以随心所欲,任何人都可以打造属于个人风格的品茗氛围。

“松端茶艺展”全体受邀贵宾于开幕式合影。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游锦松希望透过打造有吸引力、有特色的北台湾风格的茶文化之美,让社会更加关注台湾特有的丰富茶文化产业。因此14席冲泡茶品均为2018年“东方美人头等奖”与“木栅铁观音头等奖”两款,弥足珍贵。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