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东莞石美茶叶市场

找到约4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中国白茶标志性品牌“绿雪芽”扎根东莞石美

5月14日,正值世界各国欢庆母亲节之际,东莞“绿雪芽”旗舰店——茶语妙韵在东莞石美茶叶商圈隆重开业。

中国贸易促进会东莞市委员会副会长周雪华、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梁海潜、东莞市中小企业发展与上市促进会会长陈启明等领导嘉宾出席此开业盛会并为活动剪彩。钟爱“绿雪芽”品牌的众多茶友们也纷纷到场表示祝贺。

 

 

中国白茶标志性品牌“绿雪芽”的强势入驻,预示着东莞白茶交易市场的持续火热和成熟,有利于福鼎白茶的品牌宣传和市场布局。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 卢树勋

 

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 梁海潜

 

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梁海潜表示,在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一直保持低调的姿态。近年来,茶行业深度调整,白茶也借势稳步发展布局。据《2016年福鼎白茶产业基本情况》透露,2016年福鼎市白茶产量1.1364万吨,比增9.3%,涉茶总产值35亿元,增长21%。东莞是全国闻名的藏茶之都和爱茶之都,是后发酵茶仓储与陈化地。

 

 

白茶与普洱一样,储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浓,其药用价值也越高。这也是白茶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基础。与普洱茶有所不同,白茶陈化到适合品饮的时间周期相对较短,从目前老白茶的销售调研来看,3至5年的茶较为流行,7至8年的白茶已经具备相当的品饮价值。

 

梁会长介绍,白茶在加工过程中,黄酮含量可提高16.2倍,长期品饮白茶有抗氧化的效果,抗衰老、抑制皮肤癌作用明显,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消化功能障碍具有独特保健作用。

 

绿雪芽华南运营中心常务副总经理 李榕

 

“绿雪芽”品牌华南区域负责人李榕在开业典礼上,首先表示对绿雪芽扎根东莞石美市场的祝贺,随后他介绍到: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是2000年成立,历经20年,成就了代表福鼎白茶完美品质的“绿雪芽”,绿雪芽作为中国白茶领航者,首次发表“白茶越陈越香”的研究成果,在企业内刊正式提出“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绿雪芽东莞旗舰店,东莞市茶语妙韵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志娟

 

在冲泡方式上,绿雪芽第一个规范了老白茶的煮饮法和闷泡法。在压制技术上,大家熟悉的“中国白茶第一饼”宣告了白茶行业压饼时代的到来。为整个行业做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在这之后的白茶松压技术,直至今天各种各样的便携式紧压茶,绿雪芽一直走在创新突破的前列。

 

 

合影

 

 

东莞茶叶市场拥有大小茶馆超万家

  东莞是全国主要的茶叶集散中心之一,随着消费者对茶种类认知的提高,四川藏茶、湖南黑茶、福鼎白茶、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茶等茶叶类型也逐渐出现在东莞茶叶市场。丰富的茶叶类型使东莞人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茶,也让东莞人爱上不同的茶。

  据统计,东莞有万江石美茶叶市场、道滘华南茶叶市场、东城鼎好茶叶市场等大小茶叶市场十多个,门店过万家,茶叶交易市场规模在国内仅次于广州。其中,以民间自发形成的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和系统规范化的道滘华南茶叶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莞茶叶市场的发展与特色。

  万江石美茶叶市场

  从工业区蝶变为国内第二大茶叶市场

  提到东莞茶叶市场,不得不提2003年开业的万江石美茶叶市场。经过17年的发展,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已成为仅次于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的国内第二大茶叶市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商铺1000多家,成为民间自发形成的茶叶市场的典范。

  据石美茶叶市场资深茶人香姐介绍,石美茶叶市场所在地原来是工业区,随着经济转型和升级,当地政府关注到茶叶市场的价值与发展前景,为盘活半弃废半经营状态的原工业区及零星商铺,经多方考察,最终将这里打造成茶叶市场,为成就东莞“藏茶之都”的盛名奠定了基础。

  以民间自发形成的万江石美茶叶市场。

  “石美茶叶市场成立之初,首批茶商大部分来自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还有些则是家族世代做茶叶生意,因为东莞当时租金便宜,便来到东莞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可以说他们成就了石美茶叶市场。”香姐说,石美茶叶市场从一片农田到楼房林立,从迎来第一家茶商到如今拥有上千商户,逐渐发展成为东莞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

  随着石美茶叶市场的快速发展,石美茶城、永灿茶城、德宝茶城、莞万茶仓相继开业,茶叶市场的规模发生迅速扩大。同时,新茶城的开办,带动、培养了一大批茶文化爱好者和茶叶经营人士,依托万江优越的地理位置,攒得“人和”优势,自发形成一条完整的茶叶交易产业链。

  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商铺1000多家,成为民间自发形成的茶叶市场的模范。

  近年来,石美茶叶市场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引导下,不断改造、升级自身产业链条。如成立于2006年的老马帮品牌,经过多年发展,从个体商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到以经销商代销产品的模式。老马帮品牌创始人余海林介绍:“从一开始卖铁观音等茶叶的个体户,到在云南勐海进行普洱茶代加工,再到2005年开始做品牌店,后来又在2007年转换成品牌加盟模式。”目前老马帮全国加盟商有200多家,其中仅在东莞就有20多家加盟商。

  如今,石美茶叶市场正在创建一种新的茶叶交易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双线销售、运营局面,相关的茶叶专业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东傣茶业打造的东傣茶叶经纪交易平台,通过培养一群专门做茶叶流通的经纪人调研市场、获取信息,为交易双方提供价格参考和品质鉴定的标准,从而更好地促进茶叶交易流通。

  与此同时,老茶汇今年4月份线上创建老茶易购平台,前端链接商家、收藏以及厂家,经过严选放入平台,供全国经营者进行选购。

  未来,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将以中国茶道文化为引擎,努力做好石美茶文化小镇3A景区的工作,将茶文化小镇打造成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集茶叶收藏、批发购销、茶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茶文化集散地。

  道滘华南茶叶市场

  另辟蹊径打造茶厂总部基地

  与万江石美茶叶市场相比,道滘华南茶叶市场有所不同。

  道滘华南茶叶市场积极引入红茶、绿茶、白茶等茶种,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选择。

  “2008年,我们在茶叶市场的高峰期切入,并在市场成立之初便确定了市场的规划与定位。”道滘华南茶叶市场负责人孙锡洪介绍,凭借文一物流与临近高速公路的优势,道滘华南茶叶市场紧密链接珠三角2万多家茶烟酒店和6000多家专业茶叶店,利用集仓储、经营、物流于一体的优势,致力于打造广东地区最大的黑茶经营总部基地。”近几年,通过不断专业的物流配送和仓储,吸引陈升号、七彩云南等茶厂公司,将道滘华南茶叶市场当作总部在华南地区的配送点。

  2009年,华南茶叶市场开始引进湖南黑茶。道滘华南茶叶市场工作人员成秋元说:“因为客户群已固定化,通过引进新的产品会产生一些新的消费者。特别是2011年有20多个厂家进驻,并由此带来一批新的客户,增强了市场吸引力。”

  “如今,陈皮一条街的创建,成为茶叶市场的一大特色。”成秋元表示,陈皮刚好这几年比较火,随着近两年大家的认知度提高,陈皮一条街的创办将为茶叶市场开启新阶段。

  凭借临近高速公路的优势,道滘华南茶叶市场进行了长远的规划。

  事实上,道滘华南茶叶市场还致力于深度挖掘专业市场及服务茶叶上下游产业链。“一方面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让东莞的中老期茶、东莞仓、藏茶行业更加深化,通过专业市场,引进更多茶种;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深度服务,让茶文化、茶旅游、茶艺馆向下游产业延伸,使茶产业做得更强更大。”成秋元说,要真正做好茶产业需要考虑整个市场的均衡点,不能完全忽略了其他品类的茶种,比如红茶、绿茶等不适合收藏的茶种也要做得更好、更强。

  【撰文】张筱云


  观察

  发展真正能藏富于民的茶产业

  作为民间自发形成的茶叶市场,东莞市商务局、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东莞市贸促会等部门高度关注、支持东莞茶叶市场的发展,举办茶产业发展论坛、峰会,组织市场调研,出版茶产业相关著作,为东莞茶产业的发展把脉献策。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莞茶产业已经从“一片树叶”慢慢变成“一条链条”。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东莞注册登记的茶相关商户已超4500多家。近年来,东莞茶叶的年均交易金额高达50亿元,民间藏茶量超过40万吨,全市有万余家大小茶馆,覆盖了90%的主要街道。从东莞走出的茶品牌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关注“藏茶之都”,茶正在成为东莞藏富于民的产业,但目前东莞茶产业依旧面临着不少困境。没有市场、消费者以及茶行业能够共同接受的行业规范,就是困境之一。

  2014年,东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就东莞市茶叶行业状况进行调研,完成《关于我市茶叶行业状况的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总结了东莞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到东莞茶产业缺乏专业管理、宣传包装、配套服务,缺乏专门抵抗价格风险的应对机制,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观念面临食品安全的质疑等。经过多年发展,有些问题依旧存在。

  在走访东莞茶商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提到“老茶”面临的法律问题。陈先生是从事老茶生意多年的东莞茶商,2018年,他的老茶因为保质期问题,被职业维权者起诉。此案最终以陈先生撤诉、赔偿不了了之。

  中国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了普洱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类型与等级、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而东莞所藏的2008年之前生产的普洱茶,则面临着食品安全检验的问题。

  2009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中,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成为规范要求之一,要求茶园管理有可追溯体系,生产加工要符合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茶叶出厂需出示检验报告,明确茶叶中微量元素与矿物质标准。中国普洱茶国家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基础安全标准,规定、保证了茶在原产地的品质,但并不适用于以集散和储存为核心的东莞茶产业。

  道滘华南茶叶市场

  当东莞茶人重新审视全市“40万吨藏茶”时,发现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40万吨藏茶”的数据精确与否?其中红茶、白茶、黑茶、青茶、绿茶等各类型茶的占比是多少?5年、10年、15年、20年等各年份的普洱茶具体比例是多少?其中保存好的茶和受到损坏的茶具体情况如何?受损茶又有多少能“救”回来?东莞要“消化”掉“40万吨藏茶”,首先要对其进行精细的分析和评估,而这需要市场、茶行业以及消费者都认可的标准。

  昌兴存茶、双陈存茶、铭轩茶仓等东莞茶仓闻名中国茶界,但他们的“好”标准是自己制定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该相信谁的标准?走访东莞茶人的过程中,他们认为茶的贮存、运输、检验以及售后保障等方面需要全行业认同的标准,推出让市场、消费者以及茶行业共同接受的行业规范,已经成为东莞茶人的共同期盼。对此,《报告》中提出,应“科学分析,保证品质,加强监管。针对茶叶‘保质期’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茶叶成分。”目前,东莞一些茶企,正在与各类科研机构合作,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对任何行业来说,政府很难直接创造标准,需要行业内的企业与相关机构科研单位一起探索、制定,完成后由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媒体大力推广。”双陈普洱创始人陈永堂说,东莞很多茶企已开始重视行业标准,并积极与广州、深圳等地的研究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实验数据,寻找市场与消费者能接受的标准。

  “东莞需要一个公正、统一的行业规范,对茶产业进行引导,现在大部分茶企规模较小,很难成立专门的团队去进行藏茶的鉴定、检验、研究,这就需要茶企、行业协会与政府共同合作。”岁月知味创始人郑少烘认为,东莞民间藏茶量很大,但没有通过比较科学的方法评定这些存货。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茶产业的研究,建立专业机构对茶的产业进行专业分析,进一步规范、拓展市场,引进、培养专业人才。

  茶金融与茶品牌,是东莞茶人的两种理念

  笔者走访东莞茶产业的过程中,不少茶商都希望“茶金融”能被更多人接受。“茶金融”这个概念并不新鲜,在《报告》中提到,作为茶产业新的突破口,可以探讨发展茶叶金融模式。

  早在2012年,东莞茶文化促进会原会长蔡金华成立天得茶叶交易中心,专门设立可将茶叶抵押融资的茶仓。目前,东莞只有昌兴茶仓能够做相关金融操作。但对于很多做品牌的东莞茶人来说,他们对“茶金融”这一概念持观望态度。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符合金融产品的属性,但要让普洱茶成为金融产品的关键,是有多少人能接受这一观点。正如上文所说,目前东莞茶界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投资者没有判断普洱茶金融价值的标准。

  对于普洱茶的投资热潮,东莞茶企有着这样的共识:做好品牌,利用稳定的品质、专业的仓储以及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他们的产品。

  【撰文】李彤晖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来源:南方日报

东莞:一片茶叶串起一条产业链

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3日,由东莞市贸促会指导,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的2020中国(东莞)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下称“2020东莞茶博会”)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此次东莞将全新升级举办茶博会,创新提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办展模式,万吨茶仓、亿级茶市开张,莞藏好茶、莞仓老茶亮相,吸引了来自全国69个名茶产区的600家龙头品牌前来喝茶、交流。

茶博会升级的背后是东莞“爱茶之都”“藏茶之都”的城市名片的展现。如今,东莞把一片小小的茶树叶培育成“一条链条”,茶基因在“世界工厂”里生根发芽,让茶成为东莞的大产业,东莞的茶香弥漫到了世界各地,“爱茶之都”“藏茶之都”的美誉也因此声名鹊起。

随着茶产业在东莞迅速发展,东莞茶产业也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全市坐拥4500多家茶相关商户、40万吨民间藏茶量位居全国第一、逾万家大小茶馆、50亿元茶产业交易量、老茶交易量全国第一……不产茶的东莞,凭借其中多项涉茶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从爱茶到藏茶

东莞藏茶量全国第一

东莞是名声在外的“爱茶之都”“藏茶之都”,藏茶量全国排名第一、老茶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是东莞不生产一片茶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承接了香港、台湾的制造业转移,敢为人先的东莞逐步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制造业基地。港资、台资企业外溢的同时,品茶、藏茶的风气随之传入东莞,普洱茶等陈茶在东莞流行,拉开了东莞藏茶、爱茶的序幕。

乘着改革开放的政策浪潮,挣到第一桶金的东莞人,瞄准价格正在快速上涨的茶叶产业,涌入了茶叶市场。东莞本土的资深老茶人叶汉民是最早进入茶产业的一拨人。“随着港商、台商进入东莞,也带入普洱茶入莞,深受东莞人的喜爱,继而功夫茶等茶文化在东莞扎下了根。”叶汉民对普洱茶的历史娓娓道来。

正因为老茶人对茶的“痴迷”,感染了不少东莞人进入了茶行业,如今陈健成就是其中之一。陈健成在2007年从制造业转型至茶行业,至今已经13年,“我本身爱茶,在老茶人的熏陶下爱上了茶故事、茶文化,了解到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价值,经过调研,发现东莞培育出茶的浓厚的氛围,拥有一批爱茶的东莞人群,市场前景可期,所以就进入了茶行业。”

随着爱茶、藏茶的东莞人越来越多,昌兴茶叶仓储、双普仓储等全国知名茶仓应时而生、应势而生。比如,2012年东莞市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机,东莞市昌兴茶叶仓储有限公司利用旧厂房改造,转型而成为综合性专业茶仓。目前,昌兴存茶的茶叶仓储量已达4000余吨,以普洱茶、藏茶等黑茶和白茶为主要仓储对象。

“我们茶人的财富和荣耀来自于茶,所以一定要把茶安顿好,我对茶爱护的程度超过其他物质。”1990年就涉足茶产业、东莞万江茶叶协会会长、广东鸿鑫隆茶叶董事长陈竑晖道出了爱茶之人的痴醉,也解开了东莞是藏茶之都的密码,“东莞仓储成本低,茶商可以租下一栋栋的自建房或者厂房藏茶,茶仓的条件讲究楼层、温湿度、座向,品质好的茶仓可以保证流通价值、品饮价值、市场价值。”

约从2007年开始,东莞民间收藏茶叶的数量达到了2万吨,当时的市场均价约每吨20万元,十多年来,东莞茶叶收藏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当下,东莞民间收藏的各类茶叶约为40万吨,在茶叶收藏数量方面,则长期稳居全国第一。

从买茶到卖茶

茶叶交易金额年均50亿

“茶叶收藏之都”“爱茶之都”的背后,是民间资本和热爱茶叶收藏人士的推动。中国最大的新茶交易市场为广州芳村,而芳村三分之一的茶叶被东莞爱茶人士所购买。

随着藏茶量与日俱增,如何让东莞民间庞大藏茶量得以流通,成为这座城市能否巩固“藏茶之都”地位的关键。因此,爱买茶的东莞人自己也卖起了茶叶。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茶叶交易是中国重要的贸易集散地,茶叶交易金额年平均达到50亿元,老茶交易量全国第一。

经过陈竑晖的调研发现,以前广州芳村三分之一的茶叶由东莞人所购买,如今广州芳村五成以上的10年名牌老茶由东莞供应。东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为陈茶的储藏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也打开了陈茶销售市场。业内有种说法,以云南普洱茶为例子,生产在云南,收藏在东莞,销售在东莞。这足以瞥见东莞茶产业的地位。

推动庞大的交易量的是东莞大小10多个茶叶市场、超过万家门店、数百万爱茶人士。以万江石美茶叶市场为例子,其前身是一条物流街,由于茶产业、茶文化的兴起,藏茶量的增多,几个村里的老茶人就盘算着发展茶叶市场提升藏茶的流通能力。2013年,石美茶叶市场刚成立时,由于定位精准、租金便宜,吸引大批茶商到此创业,有一批眼光独到的茶商以“白菜价”购入厂房,开始在东莞石美落地生根,慢慢发展成为如今的行业翘楚。

石美茶叶市场在发展的前10年间,云南、福建、广西、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地产茶区的茶企、茶商聚集于此。近年来,石美茶叶市场再度升级品质,以茶叶市场为代表的问茶文化小镇雏形初现。如今,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坐拥商铺1000多家,年交易额达数十亿元以上,是国内仅次于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的第二大茶叶市场。

喝茶去相关负责人徐敏说,从藏茶的品类来说,东莞中长期的普洱茶最多。普洱茶越陈越香,抗通胀力强,茶人、茶商、茶企均喜欢买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的火热,带动了东莞老茶交易的活跃。

广莞深都是茶叶消费重要市场,从当前的地域特色来看,广深莞三地都已经发展形成了各有优势的茶产业、茶文化格局。三地各有鲜明特色。比如东莞,以中国重要的茶叶交易集散地、老茶交易量全国第一、收藏市场全国第一的优势地位,这座善于藏茶的工业城市与广州、深圳两位“老大哥”建立“铁三角”的竞合关系,形成“广州流通、东莞藏茶、深圳叹茶”的格局,共同做大茶产业市场,共促产业繁荣。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程按下了“加速键”,东莞充分发挥枢纽作用,用好城市竞合的入场券,整合城市间的资源,利用湾区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系越发紧密了,不仅巩固了与广州和深圳的“铁三角”关系,而且东莞的“茶经验”受到珠海、中山、惠州等城市追捧,每年多个城市茶产业的相关代表都会来东莞学习、取经。

陈竑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文化渊源、风俗习惯等领域都有着同气连枝、一脉相承的关系,自古以来的喝茶养生传统让整个区域形成大规模消费普洱茶的基础,为东莞藏茶的流通消费变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从上游到中下游

茶叶全产业链雏形初现

在万江茶叶市场里,今大福班章茶、中茶号级·红标普洱茶、大益冠军群峰茶产品接连在此发布新品,吸引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企来此看新品发布……随着茶产业在东莞生根发芽,定价中心、交易中心、发布中心在这里随之建立,至此,东莞茶产业的中下游环节分布越发清晰。

陈竑晖告诉记者,每年很多知名茶品牌企业均在万江茶叶市场发布新品,可以说这里是茶产业的风向标,是东莞这个茶都对外的窗口。因此,万江街道以万江石美茶叶市场为主体,打造包括鸿鑫隆茶仓、莞万茶仓、鸿鑫隆茶文化馆、茶叶博物馆、名牌荟萃、万商云集的3A级茶文化小镇,进一步完善茶产业中游链条。

不仅是万江茶文化小镇,道滘华南茶叶市场正致力于深度挖掘专业市场及服务茶叶上下游产业链。“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一方面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让东莞的中老期茶、东莞仓、藏茶行业更加深化,通过专业市场,引进更多茶种;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深度服务,让茶文化、茶旅游、茶艺馆向下游产业延伸,使茶产业做得更强更大。”道滘华南茶叶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城市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沿着东莞茶叶产业链条的上下游看,茶企、茶商、茶人、茶叶市场、茶仓双双“联手”,一条完整的超级产业链俨然呈现。

在产业链上游,有钱有物业、偏好收藏的东莞人纷纷进入陈茶藏茶领域,“东莞仓”名满天下,藏茶量排名全国第一;另一波东莞茶人不满足大厂生产的茶,走进茶山做茶,开起茶厂,“东莞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产业链中下游,专业市场、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小镇、茶产业园等渐成规模。

此外,对接上游,赋能下游的电商平台、交易平台也在东莞逐渐兴起。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涉足茶产业的罗艳芬,创立广东省东傣茶业有限公司多年后,在去年也上线了东傣茶叶经纪交易平台,通过培养一群专门做茶叶流通的经纪人调研市场、获取信息,为交易双方提供价格参考和品质鉴定的标准,从而更好地促进茶叶交易流通;又如老茶汇去年4月线上创建老茶易购平台,前端链接商家、收藏以及厂家,经过严选放入平台,供全国经营者进行选购。

可见,在不断壮大的东莞茶产业军团中,产业链中一大批优秀的茶商、茶企加快崛起,正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注:内容来源南方日报,记者叶永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