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东篱下茶叶

找到约6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小小茶叶变“致富叶”

暮春,笔者走进湖北十堰茅箭区东沟村茶园,仿佛置身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田园生活,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微风吹来,一片片新芽吐露芬芳。

东沟茶园游步道

“今年春茶估计采摘鲜叶有20000余斤,经济收入能达到12万余元。”东沟村书记张旭说。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成为了该区农村农业发展的一个优秀案例。

东沟茶园

东沟村离城区仅13公里,山多林密,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达86%,中性偏酸性土壤分布广泛,适合茶叶生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该村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农民精准脱贫协调共进的新路子。现在东沟村人气渐旺,吸引众多游客,当地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将茶园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通过茶旅融合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明前茶青翠欲滴

为进一步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东沟村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2021年底,全村实现社会经济总收入达到806万元,今年有望再创新高。在坚持不懈抓好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村上还加大农业产业管护力度,促进产业发挥更大经济效益。形成了春采茶、夏采蜜、秋养殖、冬销售四季产业发展模式。

(图/文陈宣霖、沙正秋、王静)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品茗,雨榭楼阁思茶道

茶文化随着这个古老国度的历史轨迹而绵延不绝,除去茶所带来的那一丝甘甜与回味,其叶脉丝路间氤氲的精粹也随之袭来。陆羽在《茶经》中就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特性,探讨了关于茶的艺术,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历史的上空鸣响了一曲关于茶的不朽乐章。从此茶的精神开始逐渐渗透,来到宫廷和民,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的历史浮沉,几千年的起起落落,几千年的积累沉淀。中国不但拥有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时至今日,难掩浮华躁世、靡靡之音的追求之势,茶道已变成文人张大复所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斤斤于茶水茶味之表象,反不得其真谛。然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墨想的人生世界。”即通过饮茶能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一种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人生心境,一种天、地、人融为一体的自然境界。这也正说明着人们对中国茶道今生的发展与超越吧。

古时以茶“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寓人以纯朴自然、玄微适度的完美之性,但就今日茶文化的发展看,我们在逐渐丢弃茶那高洁和清廉的精神实质,独留下没有内涵的茶业,在追求快步社会时,忘了茶不同于其他快餐文化,沉淀的才是精华,于是,我们难再体味到忙里偷闲时的小小欣喜感,难再细细地嘬一口清茶,品味着涩后余香的丝丝甘甜。

仔细想来,人如茶,当如沸水一般的困难来袭时,有的抗争不息而浮上水面,有的躲避现实而沉杯底。我们无法去评价这两种态度哪种更正确。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追求安然闲适的生活,不问世俗,保持自身高尚情操,这是陶渊明的选择,就像茶遇沸水时选择沉在水底一般。这并不是沉沦,只是选择坚守自我的一种方式。一如智者,在知识匮乏是要不懈地吸取知识养分;而成为真正的饱学之士时,也能不骄不躁,谦逊地低下智慧的头。另者,也有像浮在水面的茶叶,用自己的语言来抗争世界,最终笑看茶杯外的世界。

可爱的小青嫩叶子,在初晨被轻轻采下,一道道工序后,她似乎老了许多,不再有初时的绿油莹滑,不再有初时的水嫩动人,现在的她全然是个佝偻的老人,在蜷缩着那无光密封的盒子里,静静地听候她的命运。她在干枯中默默等待,在烦躁中苦苦寻觅,在付出中慢慢品味,在享受中静静沉思。一股滚烫的水从杯壁慢慢滑下,她的身体也逐渐被这股热流浸湿,渐渐地,她终于挣扎着舒展开那蜷缩已久的身躯。水分慢慢注入,身体也逐渐丰盈起来,她释放着体内的芬芳,迟来的韶华在这杯中绽放。我们的人生也许暂且平凡,经历生老病死。当我们在年轻时孤注一掷,奋力为梦想拼搏时,哪怕只有像茶叶般瞬时释放芬芳的那一刻,此时的人生也是辉煌难忘的。杯底不是地狱,而是生命吐尽芬芳后的最终归宿,一个生命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生命的开始。生命的波澜在沉浮得失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也在这最后的归宿处得到了诠释。茶,结束自己短暂的青春,演绎出生命最朴实的味道。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岂止清心明目。”清茶晨对朝霞,晚衬明月,早雾晚霜,凄清而薄凉,集精华于茶尖,复又经历高温烫炒,终成品。落入秀气的小口杯,等着最后一道关卡考验,加入沸水,看着上下翻腾的叶尖,杯口袅袅飘出的屡屡热气,以及周围弥漫的丝丝茶香。“水温过低,沏不出好茶”,不禁想到,这或许就是清茶的气节,高洁而坚韧,没有经历饱经沧桑的生活,没有经过沸水中浮浮沉沉的上下翻滚,茶也不会有浓烈的清香,就像一个在栉风沐雨中挣扎过的人,时光消磨了他的瑕疵,苦难成就了他的成功,终在人前绽放了自己,散发出生命的脉脉清香。

一杯清茗,盛着纯得翠绿但却清晰可见底的茶水,有茶陪伴的时光那么清闲,那么宁静。那已经在尘世中酣然入睡的茶精灵,等待着被唤醒……

(摘自2014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欧宜准)

恩施的茶园与家园

茶,顾名思义就是人居于草木之间。里尔克说:“诗不像一般人所说的是情感,诗是体验。”茶园,作为人类诗意的栖居地之一,在不同人眼里,却有着不同的体验。

今年元旦假期到恩施旅行,专门到枫香坡侗族风情寨闲逛。在一片朱砂溪河与芭蕉河环绕的坡地上,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茶园簇拥着灰墙白瓦、翘脊飞檐的民居,与低吟浅唱、清冽可鉴的林间小溪相映成趣,自成一处青山掩映、秀水环绕的世外桃源。“竹杖芒鞋恣幽讨。坐分苔石树荫凉,闲数落花听啼鸟。”好一幅山居图!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荒野之地,后来高拱桥村通过走“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经过短短数年的茶叶种植,使得偏僻山寨从封闭走向开放,村民生活从贫困变为小康,茶园成为山民脱贫致富的利器,村民脸上绽放出越来越多的笑容。

午后,山下溪水潺潺,山上轻烟薄雾,坐在半山腰的农庄里吃竹鼠火锅,品恩施玉露,看着间杂种在茶树中硕大的橘子,一种即将丰收的喜悦感袭来。“在此刻我是幸福的,我将因此幸福一生。”如今,茶农们每天在这片山地上惬意的推磨、舂米、榨油、采茶、制茶、织布、打铁、做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感受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带来的欢愉,这是他们的生存之家。

翻过寨子的山头,继续沿芭蕉河往深处走,便可来到有小武当之称的小红岩村,这里有一大片属于崔兄家族的百年野茶林。由于茶质好,崔兄主要做高档红茶和绿茶,收入可观。春暖花开之际,崔兄几乎每天都来捣鼓其茶园,其茶园的核心区是小武当瀑布,野茶林就生长在瀑布及河流两边。“山居亦何乐,所乐在泉石。”一开始是修路,将山下通往瀑布之间的山路打通铺平,对瀑布下的山石阻却与河流形态予以疏导,使得瀑布更具磅礴气势,河流更加饱满充沛。然后是引瀑布支流修建曲水流觞,砌柴火土锅炒茶,甚至在瀑布正前方安放一个悬崖秋千,硬是将一片野化之地变得诗情画意。

安排妥当后,刚好快到清明,于是,每天一群美丽的幺妹身着闪闪发亮的侗族服饰出没在林间采茶,便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崔兄在瀑布下组织雅集,非遗传人在炒茶,书法家在挥毫泼墨,诗人在吟诗作对,音乐家在演奏古琴,幺妹在引吭高歌,一场曲水流觞颇有当年兰亭之气象。“酒约黄昏/纳着晚凉/闲话好时光。”崔兄体味着琴棋书画诗酒茶带来的怡悦,这是他的生活之家。

在清明前忙碌茶事的,还有在黎平龙形冲的设计师晓蕊。龙形冲海拔780米,20年前发生过一场森林大火,垦荒的老一辈就依火烧面积为界种下茶树300亩。茶地面北,如龙形般蜿蜒起伏盘于山脊,沉醉于云海之上。星空之下,龙形与银河平行。天地灵气中,万物静默生长。春分以来,晓蕊继续修建茶主题民宿、大茶屋、制茶工坊、手工艺坊、艺术中心等,并用一条1.5公里的环茶山徒步线路串联起来。继续在茶园中研习传承千年的靛蓝,将最前沿的设计与最传统的蜡染结合起来。继续举办生态研习班,让小孩子在采茶制茶与嬉戏玩耍中融入大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为设计师,晓蕊早已功成名就,龙形冲茶园是其放飞梦想的理想地,她甚至将家从繁华的广州搬到这个偏远的山野之地。于晓蕊而言,这不是简单的居住,而是营建优美环境;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悦己的手段;不是无聊地玩耍,而是心灵的修炼。“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如此,茶园就是家园,家园就是茶园,晓蕊在龙形冲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之家。

“一粒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身居茶园,有人把房子当作住宿之地,有人把房子当作爱的家园,有人把房子当作灵魂的故乡。想要在一方山水中曼妙地栖居,就应将生存之家发展成为生活之家,继而营造成为生态之家。正如林语堂所说:“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19年6月刊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