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单丛和红茶的区别

找到约175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凤凰水仙和凤凰单丛有什么区别?

凤凰山区是畲族的发祥地,也是乌龙茶的发源地。1985年3月,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在广东潮州市召开国内外畲族史学术讨论会,会议中心议题是畲族族源、迁徙、语言以及畲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等问题,大量的史实论证了潮州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朱洪、姜永兴在《广东畲族研究》(1991年版)中肯定道:“潮州凤凰山区是全国畲族传说中的始祖居住地、民族发祥地。”

在隋、唐、宋时期,凡有畲族居住的地方,就有乌龙茶树的种植,畲族与乌龙茶树结下了不解之缘。隋朝年间,因地震引起山火,凤鸟髻山狗王寮(畲族始祖的居住地)一带的茶树被烧死,仅存乌崇山、待诏山等地仍有种植。由于凤凰山制茶的村名为乌崇,其音译似“乌龙”。在历史上,凤凰山上的畲族人于隋、唐、宋、元和明初多次向东迁徙,乌龙茶被带到福建等地种植。凤凰镇石古坪村目前的居民以畲族为主,石古坪村主产的石古坪乌龙是凤凰名茶之一。

古时,凤凰茶树只有两个品种:乌龙和红茵(即鸟嘴茶的前身)。宋代,凤凰山民发现了叶尖似鸟嘴的红茵茶树,烹制后饮用,觉得味道比乌龙茶好,便开始试种。时逢宋帝赵昺被元兵追赶,南逃人潮州,于是,民间产生并流传“赵昺路经乌崇山,口渴难忍,山民献红茵茶汤,赵昺饮后称赞是好茶”的故事,更枝赐茶的传说。据这一说法,凤凰茶应起源于南宋末年。

另一传说是凤凰山民闻知宋帝逃难到凤凰山,煮茶迎接圣驾……这个故事说明凤凰茶在南宋以前就有了。华南农业大学严学成教授通过对凤凰茶叶细胞的分析化验,得出茶叶的角质层是原始类型的,由此可以推断,凤凰茶的历史远远超过1000年。

从凤凰山的先民发现和利用红茵茶树开始,从野生型到栽培型,从挖掘移植现成的实生苗至选用种子进行人工培植种苗,凤凰人精心培育筛选并总结经验。在“单株采制、单株优选”的过程中,凤凰最早的“育种匠人”开创了“名丛”优选优育之先河,经历代凤凰人的传承不懈,发展培育出众多的凤凰单丛。据探査,凤凰镇目前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茶树10000多株,传承培育发展至今已有100多个品系。

红茵

红茵是野生型茶树,是栽培型“鸟嘴”(即凤凰水仙)茶树的前身,因嫩梢新叶的前端呈现斑斓的浅红色而得名。

宋代,凤凰山民便开始从山上挖掘红茵的实生苗,移回厝前屋后种植。从此,凤凰人就开始栽培茶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红茵随生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杂交,产生“红心”红茵和“白心”红茵°两个品种。

红茵生长在海拔450米以上的荒山野岭或薪炭林之中,喜欢阳光而怕潮湿,喜欢云雾而怕阴雨,是一种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寒、耐旱、生命力很强的茶种。在海拔1498米的鸟髻山的巍岩峭壁上,在万峰山的石壁下,在大薪輋、垢肚山山坡的砂砾土地上,红茵茶树年复一年地茁壮生长。

在形态上,红茵与后来的鸟嘴茶树一模一样,但彼此之间也有不同:一是茶芽的绿色深浅和有无茸毛的区别,红茵的嫩芽不但有茸毛,而且特别多;二是红茵的鲜叶背面也有茸毛,鸟嘴茶树的鲜叶背面无茸毛或者仅有少量的茸毛。

本书编委黄柏梓先生于1990年多次对乌崇桂竹湖村水口山(距该村西南300米处,海拔约1100米)的红心红茵茶树进行考察,记录有:红心红茵,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种,迟芽种。该树高3.6米,树姿直立。因昔年被山民砍伐后,在地面上的树茎重新发枝,分为4枝。骨干枝地面茎周长分别为19厘米、14厘米、13厘米、11厘米;最低分枝高达2米,分枝疏。发芽密度较疏,芽色绿,有茸毛且较多。

已陈放多年的红茵成茶外形美观,条索紧卷,沉重坚硬,乌褐色、油润;香气细锐,汤色枣红,滋味甘中带苦涩,回甘力强,山韵浓,耐冲泡。红茵茶树的鲜叶与成茶含大量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是很好的治疗伤风感冒、明目去肝火的药剂。

本书主编桂埔芳女士为考察红茵野生茶树目前的状况,在虎头村茶农黄继雄的支持下,于2018年4月28日采摘了海拔1000多米高山上的新梢原料,其制作工艺是鲜叶→杀青一揉捻→烘干。2018年春,红茵成茶品质特征为:条索紧结,绿褐微黄、油润;香气细腻,微带花香;汤色浅黄;滋味浓,微涩,回甘力强,耐冲泡;叶底软亮、微黄。

目前,海拔800米以下已无红茵茶树踪迹,只有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荒山野岭,方可寻觅到红茵的野韵风味。

水仙

凤凰水仙品种属半乔木型,中叶偏大类,早生种。古称鸟嘴茶,系从红茵品种培育而成。《中国名茶志》载:凤凰水仙是一个资源类型复杂、熟期迟早不一、叶片形态殊异的地方群体品种。原称“鸟嘴茶”,1956年正式定名“凤凰水仙”。1984年列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编号“华茶17号”。

“鸟嘴茶”的名称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鲜叶尖的形状侧看酷似鸟嘴,因而得名;一是传说南宋末代小皇帝赵昺被元兵追逐,南逃至凤凰山,口渴思茶,哭闹不休。时有一只凤凰驾着彩云,口衔树枝赐茶,赵昺止渴后传种。因是凤凰鸟嘴叼来的茶叶,遂称“鸟嘴茶”,亦称“宋茶”(今仍保持这个称呼。清代诗人丘逢甲称其为“鹪嘴茶”)。

《潮州茶叶志》载:“过去很久时,群众称它为鸟嘴茶。解放后,一九五六年,全国茶叶专家们才命名为‘凤凰水仙茶'。这是因为凤凰相传是一种祥瑞的鸟,为鸟中之王,古称瑞鸟。水仙是我国的一种名花,春寒吐蕊,芬香袭人,高洁如仙,有‘凌波仙子'之美称,把‘凤凰'和‘水仙'这两个美名融为一体,安在茶树品种上,可见这个品种是多么名贵,寓意也极为精当深刻。”

事实上,早在1915年就已有“凤凰水仙”这个名称并一直沿用。1943年《丰顺县志》记载:“凤凰茶亦名水仙。又称鸟喙茶。”1954年,饶平县农业技术站印发的《茶叶生产技术手册》中多处记有凤凰水仙茶的名称,载:“种的茶苗如是水仙茶(即鸟嘴茶),可按苗的长短剪去小部分主根顶枝......”“消灭虫害:凤凰水仙茶中发现严重的茶蛀虫(茶天牛)......”1955年,凤凰茶叶收购站的收购牌价表中就有单丛、浪菜、水仙等级之分。以上这些文献资料充分说明“凤凰水仙”这个名称在1956年国家正式命名以前就有了。

凤凰人一直对茶树的栽培、制作技术及品饮技艺进行着探索改进和推广应用,并不断总结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终于把野生的红茵茶树培育成了栽培型的鸟嘴茶树(凤凰水仙)。

196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曾对凤凰水仙进行了分类调查,分成13个类型,其中以乌叶、白叶类型为主。这两大类型各具特点:白叶类茶树采制成的白叶单丛外形紧条,花蜜香高、滋味醇和;乌叶类茶树采制成的单丛身骨重实,滋味浓醇,耐冲泡。

凤凰水仙茶树为有性系资源群体。一般2月下旬萌动,3月中、下旬开采,有特早芽种、早芽种、中芽种、迟芽种之分。休止期为11月下旬。芽叶生育能力强,新梢浅绿泛黄,梢有茸毛。产量高。抗逆力强,是适制性好的品种。凤凰水仙既可在高山生长,也可在平原、丘陵生长;既可制作乌龙茶,也适制红茶、绿茶。其成茶具有自然的花香、鲜爽甘醇的滋味,回甘力强,耐冲泡。经后人精细筛选、培育分离出凤凰单丛,使凤凰的茶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是凤凰水仙品种中众多优异单株的总称。各个单株形态或品种各有特点,由此也造就了口感、香型丰富的凤凰单丛茶。凤凰单丛与其他茶类显著不同之处是以香味特征区分品系或品种,是具有自然花香型的乌龙茶。凤凰单丛既是茶树的品种名,又是商品名和级别名,是国内乃至世界产茶区独特的茶品。

1984年以前,国家实行茶叶统购统销政策,商品茶冠以单丛、浪菜、水仙,不同的名称分别代表不同的质价标准,“单丛”是高品质的象征,其香气与滋味是评定的依据。凤凰人世代传承、呵护这一世界茶区罕见、独特的资源群体,并不断发掘应用古树资源,增添凤凰单丛优异后代,为持续发展凤凰茶产业夯实基础。

原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茶叶学科带头人陈国本教授是凤凰茶区科技进步的领路人。他身体力行,力促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展凤凰茶类创新、香气遗传物质DNA定位检测研究,陈国本教授综观凤凰茶史,实地调研,科学提出凤凰单丛茶演化形成途径:凤凰水仙群体衍生“单丛”(有性植株),单丛又衍生“株系”“品系”和产品种”(无性系)。

“九五”期间,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将凤凰单丛茶香气作为攻关课题,委托华南农业大学进行研究。由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献主,该课通过鉴定、验收,成果“广东省2000年科学技术奖,其论文《风单茶的品质风的》以感高质和理化分析数据,论述了凤凰单丛的品质风的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

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主要化学成分相比,各单丛茶的醚浸出物皆较高,醚浸出物的含量与茶叶香气呈正相关。氨基酸是茶汤中呈鲜甜滋味的物质,各单丛茶的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儿茶素是茶汤中呈苦涩味的物质,各单丛茶的儿茶素总量均低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由此,也论证了“凤凰单丛虽源于凤凰水仙,但它优异于凤凰水仙”,凤凰单丛是国家级良种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的优异株系。

本文节选自《凤凰单丛》,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八项茶叶行业标准的审定会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召开,又一批新规即将发布实施。

刚刚过去的周末,八项茶叶行业标准的审定会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召开,又一批新规即将发布实施。

《漳平水仙茶》《紧压白茶加工技术规法》

《英德红茶》《固态速溶普洱茶》

《生态茶园建设规程》《茯茶加工技术规范》

《调味茶》《信阳红茶》

而在12月初,《加香调味茶》《蒙顶甘露茶》《雅安藏茶企业良好生产规范》《武阳春雨茶》《莫干黄芽茶》《诏安八仙茶》等6项行业标准已明确发布,并将于2019年3月1日开始实施。

短短半个月来,就有十余项茶叶新标酝酿面世。

在2018这个茶叶新标修订“大年”,我们究竟迎来了哪些茶叶新标?看仔细了,它们,和你的茶生活密切相关!




即将发布的行业标准清单


一起回顾2018年的茶叶新标




(部分)



单丛

单丛是乌龙茶的当家品种。新出台的《GB/T 30357.6-2017乌龙茶第6部分:单丛》首次制定并明确,将单丛分为条形单从和颗粒形单丛,并从外质和内质八个方面将两类单从各分为四个等级。同时,细化了理化指标、基本要求等细节。使得历来受到广大爱茶人喜欢的单从茶有了更详细的标准依据。

▲发布日期:2017-09-07  

▲实施日期:2018-01-01



抹茶

近年来,抹茶成为当之无愧的茶界“新网红”,尤其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喜欢。《GB/T34778-2017 抹茶》国标文件是国家首次发布的抹茶统一标准。标准规定了抹茶的术语、定义、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与贮存等各项标准,为中国抹茶走向世界,向全世界推广抹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发布日期:2017-11-01 

▲实施日期:2018-05-01



佛手

因为佛手的加入,乌龙茶的国标阵营形成了铁观音、黄金桂、水仙、肉桂、单丛、佛手、大红袍七大品类的全新标准体系。《GB/T 30357.7-2017乌龙茶第7部分:佛手》首次制定,将乌龙茶当中的重要类别——佛手纳入乌龙茶谱系。以往乌龙茶中单丛和佛手的爱好者就不在少数,现在可有新标参考咯。

 ▲发布日期:2018-11-01 

▲实施日期:2018-05-01



白茶

近年市面上老白茶的价格逐年追涨,新修订的《GB/T 22291-2017 白茶》国家标准给了老白茶以“身份认可”。新国标有三点改变:一是首次明确规定白茶可长期保存,二是理化指标中白茶最高含水量从7%提高为8.5%,三是增加寿眉等级感官品质标准。从此,白茶可长期保存有了国家标准做依据,或将带来新一轮老白茶收藏投资新高潮。

▲发布日期:2018-11-01 

▲实施日期:2018-05-01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14487-201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增加了黑茶类中六堡茶(干茶色泽红褐、褐黑等)、紧压乌龙茶(扁平四方形——漳平水仙)、紧压白茶(饼面银白、饼面黄褐带细尖毫、饼面黑褐带黄片等)等茶类的感官审评术语。

收藏好这套审评术语,不仅对评茶员来说是一次认知升级,爱茶人有了它武装自己,再也不用担心在日常茶会之中词穷了~

▲发布日期:2017-11-01

▲实施日期:2018-05-01



茯茶

《GB/T 32719.5-2018 黑茶 第5部分:茯茶》 茯茶国标相比茯砖茶国标新增了【不压制】产品,即散状发花的茯茶。此举对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散状发花茶有了约束标准。将散状茯茶分为特级和一级、压制茯茶分为机制茯茶和手筑茯茶。本次茯茶国标的出台对茯茶重新定义,做到对不同形态的茯茶均有规范标准。

▲发布日期:2018-02-06 

▲实施日期:2018-06-01



黄茶

作为六大茶类里的最小众茶类,今年黄茶标准的接连出台,似乎喻示着黄茶复兴的到来。新修订的标准《GB/T 21726-2018 黄茶》将产品分类从芽型、芽叶型、大叶型变为芽型、芽叶型、多叶型和紧压型,同时修改了部分理化指标等。

值得一提的是,皖西黄茶、莫干黄芽等行业标准也于今年制定。其中莫干黄芽茶行业标准,作为湖州市茶产业首个供销体系产品类行业标准,规定了莫干黄芽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等级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运输和贮存等,将于2019年3月1日开始实施。

▲发布日期:2018-02-06 

▲实施日期:2018-06-01


茶加工技术规范

2018年,首次制定了《GB/T 35863-2018 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GB/T 35810-2018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GB/T 34779-2017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这些都是茶叶加工基础标准,将很好地对行业加工技术规范提供指导和支持作用。

举例子,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标准内容对于茉莉花茶各等级的窨次(一到六窨)和配花量做了具体的规定,堪称迄今为止最为细致的茶叶加工工艺标准。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7-11-01  实施日期:2018-05-01

▲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7-02-06  实施日期:2018-09-01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7-02-06 实施日期:2018-06-01


骏眉红茶

区别于金骏眉只选取武夷山桐木关地区正山小种的芽头为原料的做法,《骏眉红茶》团体标准丰富了鲜叶采摘标准,除了单芽型,还新增了芽叶型、多叶型产品分类。

众所周知,金骏眉的出世,原本只是在正山小种红茶制作工艺上的一次创新尝试。但它,却一跃成为红茶新贵,继而拉动了整个红茶在内销市场的复兴,随着《骏眉红茶》团体标准的实施,骏眉红茶乃至中国红茶的活力将在“标准”的加持下持续更久,茗香更远。


2018新实施的茶叶标准清单(国标、地标)

记者统计整理,如有缺漏,以实际为准

回顾2018年的茶叶标准清单,好茶君发现,不仅从各个茶类的专业生产角度进行了制定或修改,还从食品安全质量的角度出发,确保茶叶产品品质评价和检测数据的科学性、茶叶生产各个环节信息的可追溯性、茶叶审评人员的专业健康等。从各个方面完善国家茶叶标准,防止以次充好、添加色素、滥用农药等污染现象的发生,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筑牢“安心喝茶”的健康防护墙。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新增团体标准,作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补充、企业标准外的有效补充,做到了对人民舌尖安全的全方位、不同层级的安全防护!

凤凰单丛的茶叶制作过程有哪些

茶叶的制作

凤凰茶外形千姿百态,十分美观,比其他茶类奇特,而独树一帜,是茶农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

凤凰茶的一般制作是以手工或手工与机械生产相结合。通过采摘鲜叶—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等六个程序进行。

采摘鲜叶

制茶是从采摘鲜茶叶开始。鲜叶是制茶的原料。鲜叶的采摘是否及时和符合标准,直接关系到成茶的品质。若要获得最优异的茶叶,必须在采摘前二天摘去顶叶,促进新梢各叶的平衡生长,使茶叶在制作过程中得到同步的萎凋、发酵等等。

至于如何采摘已在第二节“嫩叶的采摘”中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萎凋

包括曝青和晾青两个环节,对成茶的好坏有着关键作用。

(1)曝青

将采来的茶叶均匀地摊开在适宜温度的阳光下萎凋,使鲜叶散失部分水分而萎软,叫做曝茶。1965年随着凤凰公社茶业中学、福南大队茶业中学的开课、茶叶知识的传播,民间交谈时始有称“曝茶”。


曝青的时间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但应根据季节、气候、阳光、品种和鲜叶的含水量来决定。春茶含水量多,曝青时间长;夏、暑、秋茶曝青时间短。

通常曝青的程度,以叶片失去光泽,即叶色转为暗绿,叶脉柔软,叶片贴筛为适度;若曝青不足,鲜叶稍微柔软,浪青就难以”走水”,俗称“浪不起菜”。因此,曝青时必须把叶片均匀薄摊,使其接受充足的阳光和热,不然,就会影响成茶的质量。

(2)晾青

将曝青后的茶叶搬进室内,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让茶叶散发热气,降低叶温和散发一些水分,称为晾青。

若曝青不足,要把茶叶高放在干燥通风处,让其继续散发水分;如果曝青过度,要把茶筛放在地上,或者在地面洒水,然后将茶筛倾斜靠在地面,使茶叶增加湿度,调节水分,“还魂返活”。

晾青的时间,一般按制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长可短。

晾青适度后进行并筛,将2-3筛合并为1筛,并轻轻翻动一次,为下一环节碰青做好准备。

发酵

包括碰青(浪青)、摇青和静置三个环节,是决定成茶的色、香、味是否优良的一个重要工序。

(1)碰青

用双手抖动茶叶,使茶叶之间互相碰撞,促使发酵,使茶叶的边缘变为朱红色而发出浓烈的花香,这个过程叫做碰青或称“做青”,俗称浪茶或浪青。碰青的操作必须“看青浪青”,看鲜叶的品种、曝青程度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应掌握用力先轻后重,次数先少后多,摊叶先薄后厚的原则。


一般碰青5次。每2小时一次:第一、二次轻浪,使茶叶返青(俗称还魂、活菜)促使茶叶里酶的活动,芳香物质的分解、移动、释放。第三、四、五次要逐渐加大力度和往回次数,继续促进茶叶提高温度、发酵、释放香气。1961-1974年各大队推广快速发酵方法,采用每30分钟浪1次,6次完成发酵程序。

(2)摇青

第4和5次碰青后,两手紧执筛沿,用力作回旋与上下转动,使叶梢在筛面作圆周旋转与上下跳动,使叶与叶之间相互碰撞,同时,也使叶片与筛蔑互相磨擦,这就叫摇青,俗称摇筛。

(3)静置

每次碰青或摇青后,将茶叶静置于筛或葫里,让其消散水分,提高叶温,促使叶内细胞活动。

1986年以来,大多数茶农采用2次手浪后,转用摇青机摇青3次,或者一开始就用摇青机,摇青5次来完成这个发酵过程。

碰青、摇青的适度,一般以叶片边缘达到一线红,叶脉透明,叶色返青绿,俗称返活,变硬,叶形呈汤匙状,香气清香为好。碰青、摇青适度后,要静置2-4小时、甚至6-8小时才能进行杀青。

杀青

将发酵适度的茶叶,投入高温的锅或滚筒(炒茶机)进行滚炒,使茶叶停止发酵,除去青味,挥发水分和增加茶香,另一方面,使茶叶变熟、变柔软、便于揉捻。这个过程称为杀青,俗称炒茶。

锅炒的手工操作通常采用“先闷、中扬、后闷”的方法,但始终要控制好火候,要炒得匀、透、适度。正如清康熙25年(1686年)《饶平县志》载:“炒,宜缓急火,宜善揉生气,宜净锅,宜密封收贮,兼此者不须借奢邻妇矣!”

一般杀青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1958年以前采用双炒双揉时,每次需要的时间较短;1994年以后用滚筒炒茶,每次需要的时间较长。

杀青适度的标志:叶面略皱,失去光泽,叶色转黄绿;有粘手感,握之成团;青气消失,散发清香;茶枝折而不断。

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用手、或脚揉捻(见彩图125)或揉茶机,使茶叶逐渐紧卷成条,叶汁匀粘于茶叶表面,这种做法称为揉捻,俗称“做茶”。

揉捻的方法:明朝时期用双手揉捻;清代至1985年用双足揉捻,1985年以后普通使用手推或电动小型木质揉茶机,1994年以后,采用电动的40型铁质揉茶机揉。但不管哪种方式都以“先轻揉、后重揉”的原则,使茶条逐渐紧结、浑圆并挤出叶汁粘于茶叶表面。

揉捻的时间应看茶叶的老嫩和茶叶投入量的多少而定。不过,以条索紧结、浑圆、匀称为适度。

为提高揉捻质量,可采用双炒双揉的办法。


解块

解块,分为揉捻中途的解块和揉捻结束时的解块。

揉捻中间的解块,是为了防止茶叶揉捻时间过长而发酵,防止茶叶起变化,影响茶质,也是为了使茶叶条索揉捻均匀。这是双炒双揉中必做的环节。

揉捻结束时的解块,是使茶条分散,不要成团、成块,让茶条散热和散发水分,停止发酵。


干燥(烘焙)

将揉好的茶摊放在焙筛上,用木炭焖火烘焙,或用培橱灶的热气烘焙,使茶条逐渐干燥,叫做烘焙,俗称焙茶。

目的是继续蒸发茶条内剩余的水分,使其干燥,防止霉变,也使条索更加紧结、美观,而且高度发挥茶叶的香气和固定品质。

烘焙分为初焙、摊晾、复焙三个阶段,一般为3小时左右。

烘焙程度以干毛茶茶枝易折断、茶条手捏成碎末状为适度。

烘焙适度的干毛茶含水量应在百分之九以内。这样,才能固定品质,便于贮藏。


以上六个程序环环相扣,节节重要。若能按部就班,精细制作,成品茶必定是单丛茶;若有一个程序掉以轻心,就会成为浪菜级茶。所谓浪菜茶就是经曝青、晾青、浪青、摇青等工序制作出来的茶。次之,则为水仙级茶。

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也要因时、因地、因品种灵活进行操作,不要死搬硬套,甚至要进行改革、要创新。1986年凤光管区丁堂村茶农采用轻做青,轻发酵的方法,制出适合年轻人的口味的“青香茶”,产品投放市场之后,受到初学饮茶者的青睐,并风行一时。

2000年6月,潮州市茶叶公司茶艺师叶汉钟先生在黄文革家内试制蒸青茶获得成功。(该技术操作改高温的锅炒为蒸汽杀青,保持茶叶的新鲜、青绿、除去茶叶的涩水,保持清香、醇爽的滋味。)为凤凰茶增添了花色品种,也受到茶界人士高度的赞扬。

从整个制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凤凰单丛茶、浪菜茶是经曝青、晾青、碰青、摇青、促使轻发酵,然后,进行杀青、揉捻、烘焙、干燥、来阻止茶叶发酵,使成茶为半发酵茶。这就是凤凰茶与绿茶、红茶的区别。但它具有绿茶和红茶的某些风味,又有它独特的风格

文章选自:中国凤凰茶

来源:茶修智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