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漠茶香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千古重镇再添新店,陈升号大树茶香飘大漠以南

茶为中国传统国饮,绵延数千年发展,文化底蕴极其丰富。如今,充足的物质基础和便捷的交通运输,让茶的身影在神州大地上无处不在。

陈升号立足于滇南茶之源头——勐海,以分享好茶、弘扬茶文化为使命,把大树茶这一优质资源带给天下茶友。5月29日,陕西省榆林市陈升号柳营东路专营店喜庆开业,这是陈升号在这座“沙漠之城”的第二家店。

开业现场锣鼓喧天,花团锦簇,热闹非凡。

新店店主杨向虎先生及其夫人

陈升茶业西北大区总监马美益女士、店主杨向虎先生,共同为舞狮点睛。


马美益总监(左)、杨向虎店主(右)


剪彩仪式


嘉宾合影

开业仪式结束后,店主邀请大家进店品茗。


品茗交流,其乐融融。


嘉宾们选购陈升号大树茶产品

陈升号柳营东路专营店,位于市区中心位置,店内装饰古朴典雅,特别是茶品陈列,在光影的衬托下富有美感,体现了店主别出心裁的设计。

榆林市始建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被人们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榆林市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另外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从滇南勐海到大漠以南,陈升号大树茶翻越了万水千山,这正是茶的魅力所在,无山水之阻隔,通华夏甚至四海之交流。制茶与饮茶的两端,茶俨然成为了文化交流的绿色纽带。

同心致远,铸梦百年!热烈祝贺陈升号柳营东路专营店开业大吉!财源广进!欢迎各界茶友莅临新店品茗!

大漠雄关 楚茶风行 ——30余家湖北企业赴新疆共续茶缘

数百年来,大漠孤烟,湖北的茶叶伴随着络绎舟楫、悠悠驼铃运送至西北高寒地区,经恰克图继而运往欧洲和中亚各国,成为草原百姓的“生命之饮”。

今年6月,产自湖北的“一黑一红一绿”,搭乘“湖北名优茶健康边疆行”的快车,奔赴大美新疆。

湖北名优茶赴新疆开展推介会。

山水之灵秀,蕴于一叶楚茶。从唐代的贡茶产地,到宋朝的榷茶中心,从明清时期的东方茶港,到新时代茶叶主产区,茶叶一直是湖北对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湖北着力建设千亿茶产业链,以茶会友、以茶兴业,借助“一带一路”,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茶路漫漫,湖北茶行过千山万水,演绎出千变万化的香醇芬芳,历久弥新。

从荆山楚水到“一带一路”

从大别山到天山,茶香缭绕,情谊绵长。6月17日,英山云雾茶、英山茯砖茶携手走进“塞外江南”伊犁,大展“英”姿。

高山云雾出好茶,英山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英山云雾茶作为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协定保护目录产品,畅销全国,英山茯砖茶远销非洲、中亚、南美。

据英山县县长王海霞介绍,英山与新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宋元时期,朝廷在英山设立榷场,成为茶叶、丝绸、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通过丝绸之路,销往西域。新中国成立之初,英山派遣2000多人进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屯垦戍边奉献了青春韶华。如今,两地共续茶缘、共论茶道、共谋发展。

湖北万和农业发展公司专注于边销茶生产。董事长蒋红奎介绍,此行企业带来茯砖茶、沙棘代泡调味茶、杏子奶茶等多款适宜边疆群众口味的边销茶,并与五隆芬茶叶商行、阿里塔商行、阿拉陶商行现场签订采购协议,共计金额1.2亿元。“伊犁有47个民族,各族人民喜爱用边销茶泡奶茶,边销茶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口粮茶’,也叫‘团结茶’。”

“茶”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我省大力支持茶叶“走出去”,连续5年开展“边疆行”“沿海行”活动,走过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广东等省份,跨越山海,产销对接,行程2万余公里。西子湖畔,湖北茶组团亮相中国茶博会,与全国名茶同堂竞技,越沏越香。今年茶博会,25家参展茶企签订意向订单122个,意向交易额4.8亿元。

“一带一路”,鄂茶飘香。

去年8月,湖北茶出口俄罗斯专列首发。昔日边销茶,成为俄罗斯的“国民饮品”。

孝感红贡茶成功将中国茶叶批发市场搬到俄罗斯、阿联酋迪拜采购商的家门口,一举改变了中国茶企在海外被动找客户的局面。

宜茶集团围绕“宜昌毛尖”“宜昌宜红”,打通全球160多个销售网络,向“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定向开发精制茶。

今年1-5月,湖北出口茶叶6亿元,同比增长57.5%。

从手工制茶到现代工厂

一叶恩施玉露,蒸青、头毛火、揉捻、二毛火、抖水气、揉搓、整形上光,从鲜叶到干叶,每一个环节匠心独具,才成就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

一块赤壁青砖茶,经过揉捻、晒制、蒸青等10多道工序70多道工艺,多次发酵,高温蒸煮,在100吨以上压力下压制而成,是目前紧压茶程度最强、陈化效果最好的黑茶。

一盏宜红工夫茶,经初制4道工艺、精制13道工序,“工夫”了得!

在乌鲁木齐、博州推介会上,湖北茶通过短片,展示了手工制茶技艺,让新疆茶友连声称赞:“湖北茶,亚克西!”

深厚的文化、优秀的品质是湖北茶“走出去”的自信与优势。去年11月,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和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经典的制茶技艺,在守正中创新,不断满足更时尚的喝茶场景。

走进长盛川青砖茶产业园,园内实行全洁净化生产、智能车间醇化,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质。

“传统的制茶工艺,靠的是制茶师傅的手感,而茶叶实现现代化生产的前提是标准化。”鑫鼎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何功威介绍,公司秉承着“用生物制药的标准做健康茶”的理念,建设5000亩标准化高山生态茶园,探索非遗数字化传承,将传统的醇化工艺和智慧物联网系统高度集成,用科技创新保证生产线的洁净化,公司先后获绿色食品认证、欧盟检测认证等标准化认证。

轻轻摇一摇,喝茶原来如此简单。仅0.7克的单支速溶茶粉,搭配不同的茶粉伴侣,“摇”成一杯风味茶饮。

去年2月,采花茶业与安琪“强强联合”,在五峰投产首条速溶茶生产线,这是国内首条应用“生物酶催化茶多酚”技术的速溶茶生产线。因方便冲泡,加之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极高,速溶茶迅速打开市场。

从闻香品茶到茶旅融合

毕淑敏曾在《洞茶》中这样描写赤壁青砖茶:“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润泽了我的脑,是我无声的知己。”

在赤壁,青砖茶不仅仅是茶。它随着茶饮消费者口味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进行“升级换代”,体型由重变轻、化大为小,向年轻人喜欢的方向疯狂试探,开发出巧克力、象棋等外观的百余款“轻砖茶”。同时,衍生出茶饮料、茶食品、茶医药、茶服装、茶日化等100多类300多种产品,古老砖茶在新时代“玩”出了新花样。

茶生活健康精致,茶旅游令人心驰神往。

咸宁赵李桥镇因茶而兴,至今保留着一条省内最长、最为完好的明清石板街。青青的石板,清晰可见条条深槽,这是当年运茶的独轮“鸡公车”留下的印迹。曲折逶迤的古街,伴有数条丁字小巷,成为远近游客的打卡点。现代化的茶贸商街迅速崛起,赵李桥砖茶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恩施玉露坚持茶叶种植全域绿色标准,将古法技艺融入现代工业,抹茶、调饮茶、茶日化产品等新兴产业健康成长,评茶、斗茶、茶艺等茶文化行业生机蓬勃。恩施州以伍家台等国家4A级景区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让茶园变景区,每亩茶园为茶农增收5000余元,一手卖茶,一手卖景。

鑫鼎生物推出“长盛川茶颜观色”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制作美轮美奂的沙画表演,重温“东方树叶”辗转远销边境、风靡欧亚的传奇,实现了茶园观光、休闲采摘与文化体验的有机结合。

“欢迎到咸宁品砖茶、赏桂花、泡温泉、游三国古战场。”“诚邀大家到英山感受,峰雄奇险峻,壑绿水长流,人勤劳淳朴,地物华天宝。”“期待在三峡大坝与您相遇!”在新疆,湖北茶与天山南北父老乡亲相约“诗和远方”。

短暂的新疆之行结束,湖北名优茶脚步不停。目前,32家头部茶企、247款茶叶从线下移师线上,入驻湖北茶叶全媒体平台“请你喝杯湖北茶”,打造永不落幕的推介会。

文/图 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陈迪林 林智全 孔剑

来源:湖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跟随云南和江西古道品茶,茶香中国•穿越茶道品茶“道”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骄傲。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围炉煮茶,煮出了生活意趣;以茶会友,会出了志趣相投;以茶为业,富了一方百姓;以茶为礼,传递中国声音……

在云南省委网信办指导下,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联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海南等省区网媒,同步开展“茶香中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茶的世界,读懂茶的故事。

今天,云南和江西带你漫步古茶道,为炎炎夏日带来丝丝凉意——

醉饮茶一杯

古道梦驼铃

这是一个中国与世界相遇的故事

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

串联起中国西南至西亚

也让亚欧大陆紧密相连

从经由西南大山、西北大漠进入雪域高原的茶马古道,到南北纵贯欧亚的万里茶道,生长在云南和江西大山里的片片茶叶,伴随着清远的驼铃声和踢踏的马蹄声,打破了丛林幽谷千百年的寂静,在宏大的历史篇章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也书写下了关于茶叶的传奇。

千年之旅,茶道漫漫

高山群峙,大江汇集,亚洲大陆中部著名的横断山脉让人望而生畏。而在这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高山峡谷、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

踏上古道,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马蹄印历历在目,欲说风尘;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几经沧桑;上了年岁的老人喝着酥油茶,用苍凉的声音向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茶叶入藏的故事……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源于古代西南地区茶马互市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主线,被称为滇藏道与川藏道,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地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大三角”区域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

▲俯瞰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里的古村落。

茶马古道的兴旺与茶叶有着密切的关系。康藏高寒地区海拔通常在三四千米以上,当地藏民有喝酥油茶的习惯,但在藏区,茶叶极度稀缺;而在内地,民间生活和战争需要大量的骡马,同样供不应求。因此,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这也是滇藏道形成的重要原因。

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在云南普洱思茅——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往来不绝的马帮源源不断地把各茶山的茶叶运送到普洱进行加工,再向外发送。2006年4月9日,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在普洱宁洱的茶源广场共同建立了“茶马古道零公里”碑。以此为中心,茶马古道如同血脉一样伸向远方。

宁洱那柯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在当时设有马店、酿酒房、碾子房、马料子房等。大店主“荣发马商”一天平均要接待上百匹马。现在走进村落,还能见到当年马帮用过的饮马石槽。

千千万万马帮、牦牛帮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的来来往往,踏出了一条山道,终于“流淌”成各地间相互沟通的“生命”大动脉,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成为中国与外面世界沟通的又一条通道。这股茶香,从宁洱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奔子栏、德钦到西藏的左贡、邦达、然乌、察隅或昌都、洛隆、边坝、嘉黎、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飘往缅甸、尼泊尔、印度。

▲大茶马古道示意图。/普洱发布

随着茶马古道沿线各个政权在政治上的统一,中原与西南、西北的交通更加顺畅,之前不同政权间的茶马互市制度,逐步转化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大循环。于是,中国的茶叶开始寻找新的通道,走向新的世界,于是有了纵贯欧亚大陆的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贯穿南北、连接起中国广大的茶区,是一条网络复杂的多彩之路,整个商路达一万三千多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万里茶道”。在这条茶道上,江西是重要枢纽,也一直是在场者。

万里茶道由福建崇安过分水关,入江西铅山县河口镇,顺信江下鄱阳湖,穿湖而出至九江口入长江……一路向北,书写了万里茶道江西段的传奇。河红茶见证了万里茶道第一镇——河口古镇的迎来送往,曾为三大茶市之一的九江港吞吐茶市风云,武夷山俯瞰茶道挑夫与马队向远而行,以包容的气度滋养着由此出发的江西茶叶文化。

▲铅山的河红茶是中国最早出口的红茶,被西方尊为“茶中皇后”,万里茶道在河口启航,因此铅山河口镇是万里茶道第一镇。/中国江西网赣茶频道

在万里茶道上,如果仅仅拥有千里黄金水道与两大茶叶贸易枢纽,江西的地位不过就是过境贸易之地而已。然而,优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还使江西成为天然产茶区。

江西茶业从唐代发展而来,到北宋时产地已遍及全境,产量高居全国诸路之首。及至清代,对俄贸易的万里茶道兴起之后,江西产茶区及时调整产品种类,转而生产红茶。先有“河红”(铅山河口),次有“宁红”(九江修水),再有“祁红”(黄山祁门),被誉为中国的三大红茶……

千百年间,世序更替,茶马古道也好,万里茶道也罢,虽已找不到当年的繁荣盛况,也不再承载往日贸易往来的运输重任,但历史的痕迹与碎片早已为这个美丽的故事铺垫好了续章。

悠悠岁月,茶“道”有道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山水相连,有着众多历史渊源和联系。各民族先民在过去漫长的迁徙和相互交往中,将世界茶之源的云南大叶茶和民族用茶习俗也传播到境外众多民族的生产生活中。

今东南亚地区的人们有不少喜食腌茶的风俗与今云南基诺族的凉拌茶、景颇族的腌竹筒茶一脉相承。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农,云南民族在长期的山地丛林生活中,不仅创造出一套茶叶加工、食用、贮藏、运输方法,并且发展成各具特色的民族茶艺、茶礼和茶俗,还将茶与宗教、祭祀相联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

根植于云南民族茶文化发展起来有悠久传统的普洱茶,不仅享誉国内,而且通过“茶马古道”在南洋广为传播,成为在国外有着很高知名度的名片。

在南亚东南亚,今天还能看到历史上茶叶交通贸易带来的华人饮茶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兴盛,很多中国人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种茶和从事茶叶经营,今天这些国家与中国毗邻的北部地区还遗留有大量过去中国人种下的古茶树,并且还留有当年中国茶师制作的产于泰国、老挝和越南的边境普洱老茶。如越南“河内圆茶”“廖福散茶”和曼谷的“鸿泰昌圆茶”等。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茶马古道,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积淀,为今天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环印度洋经济圈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普洱有机茶园

而万里茶道淬炼出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更是与茶叶和茶道本身蕴含的品质不谋而合。

作为跨区域、跨行业、跨民族、跨国度的茶叶运输和贸易路线,万里茶道在开拓、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中形成了维持运行的准则,凝结了不同群体共同遵守和认同的观念,万里茶道的核心价值理念即是“和合天下,恩泽四海”。

“和合天下”代表着修身养性、人生追求、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准则,而中国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汲取了儒释道的精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铸就了“以和为贵”的民族之魂。

▲江西| 制茶师对鲜叶进行萎凋工艺处理。

如今,茶外交仍然是国家交往中一种重要手段。而从茶叶与自然的关系看,一方面,茶叶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它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的山地,对土地、温度、湿度、环境有严格的选择性,依赖于大自然;另一方面,中国茶道追求“天人合一”,种茶、制茶、饮茶讲究自然天成。可见,和谐、和平、合作是中国茶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万里茶道追求的现实目标。

两条古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包含着丰富的茶“道”魅力,通过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也将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带往四海。

千年荣光,茶“道”不老

历史大浪淘沙,在让古道不老的路上,云南和江西从未缺席,全国的产茶大省们也一直在努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普洱茶发展的步伐却从未停歇,并成为普洱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农业产业,是全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是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大民生。打通一条“新时代的茶马古道”是普洱人共同的心愿。

2021年8月,云南普洱低氟普洱茶进藏的序幕缓缓拉开。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普洱市5000吨低氟普洱茶分四批次陆续进藏,这是普洱茶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普洱市以低氟普洱茶进藏为开端,标志着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图片来源:普洱发布

据《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普洱茶消费向全国市场拓展,消费形式走向多元,年轻消费群体呈现上升趋势,消费空间从传统茶馆向酒店、商业中心区、休闲娱乐场所、旅游目的地和办公环境转移。

依托厚重的茶马古道文化和普洱茶文化,云南充分利用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富集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茶旅融合项目,茶俗体验,茶厂变景区;庄园度假,茶园变公园;养生旅游,茶山变“宝山”。

▲普洱茶产业

茶旅融合,使茶相关旅游功能得以发掘,茶产业得到延伸,云南茶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还带动了茶叶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而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江西,也紧紧抓牢古道特色,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古道新路。

近年来,江西省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上饶、九江、景德镇等3市6县的12处遗产点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其中,河口镇明清古街、九江姑塘海关旧址、徽饶古驿道婺源浙岭段、婺源县思口镇龙腾村及茶园等列为重点推荐。

▲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子波 张翰林

河红茶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铅山河红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同时,铅山县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专门成立了河红茶产业发展中心,与中茶所合作建立了博士工作站,推动全县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去年铅山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1万亩,产量达4400吨,综合产值15亿元。

以茶为媒,万里茶道上更多的江西节点城市也抓住了机会。2015年,“百年世博·中国名茶”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演了九江修水宁红茶夺魁记……


▲庐山云雾茶开采。

事实上,早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除了福建省、云南省、湖南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多个产茶省、区都纷纷提出了冲击“千亿级茶产业”的目标,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扬帆破浪正当时。

小小的东方树叶,在“以茶为媒”跨越山海的“茶缘”中,推动文化传承、经济合作、共赢发展的古老茶道“越陈越香”。两条悠悠古道依托着茶“道”的深远内涵,现今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向世界各地散发着来自广袤中国的袅袅茶香。

这是一个因茶而起、以茶为媒的故事,这也是中华大地上两个产茶大省浓墨重彩绘制的不朽篇章。

一条茶马古道,从遥远的时代开始,贯穿起滇、川、藏,连接了中国西南与南亚和东南亚的千年时光,也让源自云南深山里的普洱茶香飘到了缅甸、尼泊尔、印度。

一条万里茶道,于17世纪末期兴起,由南向北,再由东向西跨越亚欧大陆,绵延14000余公里,连通中蒙俄。天然茶区江西铅山县河口镇作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成为了万里茶道第一镇。

以云南和江西的茶叶为使者,两条古道从漫长的历史中走来,为世界注入了共同的味觉记忆,为今天留下了如茶香般悠长的文化回忆。

所有的故事,依然与茶有关。

如今,以普洱茶、滇红茶为重点,茶产业已是带动彩云之南群众增收致富的主产业之一,“南方有嘉木,云岭出好茶”已成为云茶的代名词。

如今,以庐山云雾茶、狗牯脑茶、婺源绿茶、浮梁茶、宁红茶为代表的“四绿一红”品牌,成为江西茶走向世界的全新名片。

古道悠悠

世序更替

逐梦前行

茶“道”永兴

来源: 普洱孟连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