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滇有性繁殖的茶树林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云南省古树茶面积与产量真相调查

一、古茶树定义

2005年3月在中国召开的古茶山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建议稿指出: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型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中的茶树。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主流的看法是只要百年以上就可称为古树,少数玩家认为要树龄300年以上才算。但我的观点是,即便按百年来算,云南古茶树面积也非常稀少,应该将古树茶的种植年限放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也就是1950年之前种的茶树都可以算古树。

 

二、宣传数据

以下为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政府部门外宣的主旋律数据:

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现存的古茶树资源绝大部分是栽培型的,野生型古茶树仅有零星分布。

普洱市境内古树茶面积达83187公顷,约合124万亩。其中野生茶树居群78633公顷,是普洱茶产区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顷。

  临沧市因临澜沧江而得名。境内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

通过数据看,版纳州的水分较小;普洱市极大地夸大了野生茶面积,栽培型古茶面积也非常水;而临沧过于吹牛(所谓的“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其实是将大量的老茶园以及用古茶籽育种的小茶苗算进去,而其提到的“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水分较小)

 

二、实际数据

云南现存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千年以上古茶树30余棵,占全国的40%以上,100亩以上连片古茶园面积达20余万亩。

(一)西双版纳州(这是版纳州对外宣传的主流数据,还是有许多水分,只是相对于临沧与普洱要诚实许多)

1、行政区域分布

西双版纳州现有古茶园82 234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个村寨之中。其中:勐 海县古茶园面积最大,有46 216亩,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的37个村寨;勐腊县有古茶园面积27 793亩,主要分布于该县北部的象明、曼腊、易武三个乡的46个村寨;景洪市古茶园面积较少,有8 225亩,分布于基诺、勐龙、勐旺、景洪四个乡镇的17个村寨。

古茶园大都分布在经济较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半山区乡,分布区域内居住的民族主要有汉、基诺、布朗、傣、哈尼、彝族、拉祜等。古茶园分布面积较大的乡镇有:格朗和乡15 000亩,象明乡9 721亩,布朗山乡9 505亩,易武乡8 279亩,勐混镇8010亩,勐龙镇5 170亩,基诺山乡2 900亩。全州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2、地理环境分布

西双版纳州古茶园分布面广。古茶园分布区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为红壤、砖红壤.pH值在4~6.5之间,茶园中大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古茶园海拔分布从。760米到2 060米,海拔高差较大,有1 300米。最低海拔在勐腊县曼腊乡曼乃新寨.最高海拔是勐海县勐遮镇、巴达乡、打洛镇交界处曼摞黑山。

3、茶资源分布

西双版纳州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既有野生型古茶树,也有栽培型古茶树;既有大叶种古茶树,也有小叶种古茶树;树型有高大乔木的,也有小乔木的;有树高23米以上的,也有1米以下的;叶形有大叶的,也有小叶的;有圆叶的,也有长叶的;芽叶色泽有绿的,也有微紫的;叶腋色泽有绿的,也有红的等等。

总的来说。西双版纳州古茶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一、现存的古茶树资源绝大部分是栽培型的,野生型古茶树仅有零星分布。二、栽培型古茶树中,绝大部分为大叶种,仅在勐腊县象明乡、景洪市勐旺乡有部分小叶种茶园或单株。三、从树型来看,勐腊县古茶树多为乔木型,勐海县和景洪市古茶树多为小乔木型。如勐腊县曼腊乡曼洒村委会杨家寨森林中生长着一株高为23.5米的大茶树,可谌称为至今世界所发现的栽培型非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中最高的大茶树。所发现的古茶树资源,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为世人所属目,它是生物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依据中山大学山茶属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的分类,西双版纳州分布的茶组植物初步可分为普洱茶(C.assamica)、茶(C.sinensis)、勐腊茶(C.manglaensis)、多萼茶(C.multisepala)、大理茶(C.taliensis)、苦茶(C.var.Kucha)、滇缅茶(C.irrawadiensis)七个种或变种。普洱茶在全卅茶区均有分布,其他茶种仅零星分布。

(二)临沧市

1、栽培型古茶园:临沧市有百年以上树龄的栽培型古茶园约有23160亩,其中凤庆10600亩、云县5460亩、临翔区5000亩、双江县2000亩、沧源县100亩、耿马、永德、康镇等均有分布。(这个数据是临沧早年对外公布的数据,水分较少)

2、临沧市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除了凤庆数据水分较大外,其他茶山数据比较真实):

凤庆、云县一带岔河村古茶园群、漫湾白莺山古茶园群、石龙村古茶园群;临翔区邦东古茶园群、大石古茶园群;双江勐库芒洪至冰岛一带古茶园群;永德古茶园群。

   凤庆古茶园:凤庆小湾镇3200多年的香竹箐古茶树身边,56000亩古茶树再揭茶乡神秘,凤庆15 个乡镇均有野生古茶和栽培型古茶树分布,成林成片,随处可见。2005 年普查结果表明,这些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小湾镇香竹箐、大黑龙潭,腰街乡星源,大寺乡路山、清水,勐佑镇新林,诗礼古墨,永新乡团结、龙竹山、羊头山,三岔河镇柏木和雪山镇的黄竹林山等地。全县有大小野生古茶树群落17个,有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31000多亩。连片野生古茶树生长在诗礼乡古墨后山,永新乡团结村大尖山、羊头山、鲁史镇古平后山、三岔河柏木和雪山镇黄竹林箐等地。栽培型古茶树 6 个群落,面积 3000 多亩,分别生长在永新乡团结村、大寺乡平河村等地。全县有百年以上到五百年之间古茶园 8 大片,分别生长在小湾镇香竹箐、大寺乡平河村等地。

   勐库大叶茶因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叫勐库而得名,亦有称双江勐库种。勐库种系两百年前,由西双版纳大茶山移苗引种繁殖的。由于引种时,经过挑选,引种地区比较集中,因此品种纯度高,以致目前勐库种还保持着较高的品种纯度,品种纯度达到80%左右。茶树为有性品种,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品种纯度,在我国茶树品种资源中,实属罕见。勐库种,在云南又称勐库大叶茶,属于有性群体品种。植株乔木型,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树姿开展,生长势强。

冰岛村古茶园: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双江勐库土司派人引种200余株,成活150余株,1980年调查时尚存首批引种30余株。据2003年3日调查,冰岛村古茶园先后种植的茶树1000余株,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成为向凤庆、云县等地古树茶的传播源头。其后代在临沧繁衍60多万亩的规模,是名符其实的勐库大叶种的发祥地。

   白莺山古茶园:往于云县漫湾镇白莺山古茶树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分布于白莺山村、哨街村委会周围,海拔2217m,分布面积近3000多亩的近2千株古茶树,有的树龄超过400多年,显示了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白莺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古茶资源被专家定义为银生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种质资源库。白莺山原为布朗族世居之地,茶从古至今都是布朗族的主要生活来源。

   邦东古茶园:位于临翔区东部、澜沧江西岸、临翔大雪山东面,北面是大朝山水电站,由于气候的关系,这里茶树并不十分高大,但是颇具沧桑感。邦东多石头,而且巨大无比,茶树就在满布巨石的环境中生长,构成一种奇异无序的自然群体。

大石古茶园:位于云县大朝山西镇南部,与临翔区邦东乡沿澜沧江连成一线,因石头多而大,故名。茶树就散种于满布大石的山坡上。这里有临沧市独有种大苞茶,茶树高11米,胸径0.76米,树龄约210年。

   永德古茶园:德党、明朗、勐汞、勐板、乌木龙、大雪山、崇岗、班卡等乡镇海拔在1700米至2200米之间的地区都有古茶树生长,比较连片集中的古茶园在乌木龙乡新塘村境内,面积约1500亩,古茶树树龄最长的已有上千年历史。

(三)普洱市

2007年普洱市的对外公布数据显示:普洱市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乔木古茶园36万亩。这个数据还是有水分,但比现在宣传的124万亩要真实太多。

至于古茶山,以前宣传思茅八大茶山,现在宣传“普洱市26座古茶山”。

26山为:老仓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御笔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坝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马邓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景迈古茶山、邦崴古茶山、文东古茶山。其实许多古茶山没多少古茶,最多只能算古茶园。

 

三、古树茶种植面积与产量分析

(一)云南的五代茶园隐藏的种植区域、年份、密度与面积的秘密

以下关于五代茶园的介绍,引用自云南著名茶叶专家张顺高先生的文章。

这五种茶园就是:混林茶园、满天星式纯茶园、等高条植茶园、速成高产茶园和生态茶园。

1、混林茶园:

这类茶园建立于汉末至清代中叶,是最古老的茶园结构模式和最古老的茶树栽培农艺技术,茶树与其他一些林木混种,同时长成,茶树间距1.67m见方,挖穴单株种植,每亩100—200株。西双版纳、普洱市等地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属于这种类型。这类茶园以多种植物成分、动物成分、微生物成分组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持了良好的环境。它带有采集农业的印记,由于生产的需要,先民们把茶树从森林中迁移出来,在茶树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反映出在栽培技术上持有谨慎态度。

2、满天星式纯茶园: 

在云南的凤庆、临沧、云县、景谷、景东等地都是这种模式,这些茶园大都建于晚清和民国时期,它们的成分结构单一,除茶树之外,别无其他;棵对棵,顺山坡栽种,3~5市尺一株,每亩200~600株。这种茶园产生之初,或许是一种技术进步。它的产生根源是商品生产的巨大发展,经营者要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混林茶、混农茶作为副业性的商品生产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了,必须向主要副业和专业生产转变,茶树必须从林子里走出来,茶园中的其他效益低的植物必须清除出去,为在单位面积上少投入、多产出,势必要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管理水平,于是纯茶园就出现了。纯茶园在我国东南文化与商品发展较早的地区出现较早,在西南较晚。纯茶园与大茶区应是同时出现。大规模的茶区产生,由于制茶烧柴对林木的消耗,造成区域生态退化;纯茶园以其单一结构天生的生态脆弱和经济不稳成为致命的痼疾,是茶园结构演变史中偏离生态目标最远的模式和技术。

3、等高条植茶园:  

这种茶园和技术早期可能是在中国东南形成,在新中国诞生后,输入西南,它是现代茶园结构和农艺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把大量科技人才输送到云南,特别是在毛泽东的“农业八字宪法”的指导下,在60年代开始发展等高条栽、合理密植的新式茶园,这种茶园,从茶树本身改善了茶园种植结构,第二次提高了密度,每亩种800~1300株,与坡向垂直,等高排列。有的还开了梯台,提倡在茶园种遮阴树、防护林,设排水沟,修建道路等,加强了水土保持功能,提高了单位产量和效益。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中国包括云南所建立的茶园都是这种模式。这一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专业茶场。在云南,这种茶园有70万亩。

4、速成高产茶园:

随着全球人民生活水准的迅速提高,社会需求不断推动茶叶生产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萌芽、60年代酝酿、70年代研究形成成套理论与技术,80年代推广应用的速成高产茶园,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茶叶生产的落后面貌,缩小了我国与先进产茶国的差距。这种茶园是在等高条栽的基础上,以土肥为基础、以密植为中心,把握好修剪养蓬采摘的技术关键,进一步把种植密度提高2.5~4倍,每亩3000~5000株,以高标准、高质量作建园指导思想,以高投入、快速高产出作建园原则,在云南推广120万亩,在川、黔、江、浙、琼等省区亦大量推广,这些茶园,是现在提供产量的主体。速成高产茶园在设计中提出了多样性结构要求,但主要目标是快速高效。

5、生态茶园:

  1986年,作者根据农业发展趋势和茶叶生产现状,在自己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和胶茶人工群落的启发下,提出了生态茶园的思想。以《生态学学习笔记》为题,发表在《云南茶叶》1986年生态学专辑上,以后又在“亚洲森林农田系统研讨会”、中国茶叶学会成都年会、《西南农业学报》上交流,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赞许。这种茶园结构的出发点就是,在进一步发展茶叶商品生产的大趋势中,在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使茶园结构稳定,经得住自然的考验和市场的波动,如何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如何使环境质量不再下降,生态有所改良,资源能永续利用,茶区人民能长乐久安。这既牵涉到茶园的结构,也牵涉到茶区的生态经济结构,于是就提出了生态茶园与茶叶经济生态园这两个概念。从1986年开始,在云南省茶叶综示区,勐海、澜沧、双江、腾冲、潞西等出口茶基地县建立起七千多亩的示范园,带动周围约一万余亩,估计现在以这种模式建立的茶园至少在15万亩以上。这种茶园,在云南叫第五代茶园,这种农艺称为第五代茶园技术。综上所述,各种茶园结构形式均取决于不同时代的农业生产水平,是不同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在它的变化的背后,都有社会需求在控制。茶园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由以茶树为主体的生命系统和由光、热、水、气、土、生物等因子结合在一起的环境系统所构成,它的结构演变由从事茶叶生产的人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来导向,真正的制导因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对三大效益的认识。茶叶生产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受经济规律的严格支配。当人们的认识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科学知识的限制,尚不能深刻洞察生命系统对环境系统的依存关系时,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经济效益)表面上高于重于生态效益的现象,会诱导生产活动偏离生态稳定性的运动轨道,最后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这一原理可以为某些文明消亡作出解释,也是茶园历史结构演变的认识根源。

(二)通过五代茶园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

1、云南古树茶主产地有:勐海、勐腊、澜沧、双江、临翔、云县、凤庆、永德、昌宁、景东、景谷、镇沅。其中,勐腊、勐海与澜沧的景迈早在明清时期就大面积种茶,双江的勐库西半山种茶很早,但真正大规模种茶始于清朝道光以后,勐库东半山、凤庆、临沧、云县、景谷、景东都为满天星纯茶园,这些茶园大都建于晚清和民国时期。

2、云南种茶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广,但长期以来商品化程度低,都是作为副业,以自用为主,交易为辅,都为零星种植,成片的古茶园少。云南最早的商品茶基地诞生于明朝后期的古六大茶山,但其真正大规模种植始于清朝雍正年间以后。清朝光绪以后的清末民国,云南茶产业真正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商品化时期,其标志就是满天星纯茶园与藤条茶采养法的出现,澜沧江中游两岸的景东、景谷、镇沅、双江、凤庆、临翔、云县的古茶园大都是在清末民国发展起来的。

3、云南树龄几百年成片的古茶园极少,现存古茶园大部分是清末民国种的,也就是以树龄70年到150年的居多。

4、古茶的树龄如果一定要百年以上,其数量非常少,我的观点是放宽到新中国成立前,即1950年前种的茶树都算古树茶。

5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云南种了70万亩等高条植茶园,这就是现在所谓的老茶园。

6、目前,全省包括野生型、过渡型与栽培型在内的古茶园有27万亩。据我估计,栽培型古茶树最多15万亩,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最多3万亩,其余的为树龄66年到99年的古茶。

古树茶亩产方面,要看茶园的商品化种植程度,采用满天星纯茶园结合藤条茶采养法的茶园,一年亩产可达30—50千克,而自然放养的混林茶园产量极低,过度采摘与管理的混林茶园产量可达20公斤,取平均值为20公斤。

按15万亩栽培型古茶计算:年产量=150000亩*20千克/亩=300万千克(3000吨)

按亩产春茶8千克、夏茶7千克、秋茶5千克分别计算:

春茶=150000亩*8千克/亩=120万千克(1200吨)

夏茶=150000亩*7千克/亩=105万千克(1050吨)

秋茶=150000亩*5千克/亩=750万千克(750吨)

按3万亩百年古茶计算:年产量=30000亩*20千克/亩=60万千克(600吨)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史上最全普洱茶知识,一篇看懂普洱山!果断收藏!

普洱茶作为中国茶叶的一朵奇葩,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明代已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盛况。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普洱起步廷伸至东南亚、南亚的茶马古道,见证了普洱茶久盛不衰、延绵不断的辉煌历史。


近几年来,普洱茶成为越来越多茶友的心头好,对于很多刚入行的普洱茶爱好者来说,经常会看到“某某名山茶”这样的字眼,但完全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地方。今天跟着小编的节奏,带您了解普洱茶知名茶区的著名山头。

根据地域位置,我们常将普洱茶知名产区大致分为临沧产区、普洱市(原思茅)产区和西双版纳产区共三大名产区,其中最知名、产量最大的是西双版纳。(加上保山也可以说四大产区)


(普洱茶三大茶区的大概位置)


一、细说:临沧茶区 

关键词:产量最大;大叶良种


临沧是地处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中下游之间,年平均气温17.5°C,年降雨量1400mm,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全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低纬度、高海拔,水资源丰富,土壤红壤PH值偏酸,最适宜茶树生长。同时,海拔高的地区,茶叶的生长周期较长,茶叶的品质也就相对好,正是所谓的“高山云雾出好茶”。


临沧产茶区域主要集中在沧源、双江、凤庆、云县等地其中享誉世界的万亩古茶树群落位于双江勐库大雪山,大雪山是非常重要的产茶区域,大名鼎鼎的冰岛就位于大雪山东半山。 临沧是非常重要的普洱茶产茶区,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云南省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源自于临沧。

(临沧茶和版纳茶相比,整体表现:苦弱涩强,在口感表现上稍硬,汤质刚强,口感较窄,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刺激性稍高。)


临沧最出名的山头当属勐库十八寨,勐库十八寨由西半山和东半山组成,坊间有言: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勐库的地形为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指邦马山与马鞍山,一河指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南勐河流经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称为东半山,南勐河西边的为西半山,马鞍山在河东,勐库人称为东半山,邦马山在河西,勐库人称为西半山,这就是东西半山的来历。)


东半山:忙蚌、坝糯(坝糯因藤条茶而名)、那焦、邦读、那赛、东来、忙那、城子。东半山:由于茶树常常可以迎迓日出,其欣欣向荣之姿,其俊秀爽豁之貌,其茶条索紧结显毫,汤亮色金黄,香气强烈特久,生津回甘佳,经久耐泡。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香气浓郁、回甘明显、滋味饱满、口感丰富、气足韵长。)


西半山: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邦改、丙山、护东、大雪山、小户赛(西半山:相对东半山而言,西半山的茶有阴柔之美,涩较重而显苦,但是涩不凝滞,苦不淹留,回甘柔转醇润,回味绵长,余韵无尽,而且茶质厚重,后期潜力不可限量。)


勐库大叶茶:因产于勐库大叶种原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亦有称双江勐库种,198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良种,有性系群体种,乔木型,植株高大,树姿张开主干明显,分枝高。其叶片特大,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齿钝稀浅,叶质厚软。勐库大叶种所含茶多酚和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最适制的茶类是普洱茶和红茶。



冰岛五寨

冰岛村委会下辖五个村子:冰岛、地界、糯伍、南迫、坝歪,其中坝歪和糯伍位于东半山,其余三个寨子位于西半山。


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从明成化年引种至今五百多年,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在顺宁繁殖变异形成凤庆大叶种群体种。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勐库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风格各异。特色:冰岛古茶兼具东半山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及西半山茶质气强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冰岛古树茶,品饮时入口苦涩度非常低,前两泡可能会觉得平淡,但丰富的层次感也正是在这种递进中逐渐展现,茶汤咽下后,茶味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铺陈,堆砌成非常馥郁甘甜清冽的茶味,回甘生津绵润细腻持久,茶汤饱满度非常高,回甘尤其鲜爽怡人,至于大家最熟悉的冰糖香,在三四泡之后,喉咙部位会有清凉的回甜,甜味荡漾着冰糖的凉爽鲜甜,很舒适,而且出汤后的冷杯香非常高亢,也展现出极其高冷的冰糖甜香。


冰岛—— 糯伍老寨的茶,外形上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毫毛细密油润,非常黑亮,做成饼茶以后条索分明,色泽乌润,在阳光下尤其油亮,非常诱人。

糯伍老寨的古树春茶,在新茶时汤色就呈现明黄色,深邃透亮,茶汤有非常馥郁的花香味,浓而不艳是比较独特的地方,香气沉稳,冲泡时稳定性强耐泡度高,茶汤饱满丰润,韵味明快,苦化的快,回甘绵润。糯伍老寨的茶,价格和冰岛不相上下,非常非常难得,且喝且珍惜。


冰岛——地界这个寨子,就像深海里的宝石,知道的人不多,品质却很高。地界和糯伍差不多,都因为交通不便位置偏僻曾经被政府组织搬迁,地界老寨有五六十亩古茶树,品质不亚于冰岛,每年地界产的鲜叶,都是运到冰岛卖给收冰岛茶的茶商,实际上市场上所说的冰岛茶,大部分指的还是冰岛行政村下辖五个村寨产的茶,好在这几个寨子都没有砸了冰岛的招牌,可谓深藏功与名。


冰岛——南迫老寨 南迫老寨的古茶树资源比冰岛老寨要丰富很多,而且南迫老寨海拔高,地势急,生态环境非常原始,古树茶和森林古木混生,树龄大,保存的非常好,其中生长着一棵勐库茶王树,高三层楼,树围超过三米,非常壮观,这个地方因为是个搬迁寨,山高皇帝远,至今没通电修路,而且生长了几百年的古茶树也没经过人为矮化,这棵茶王树也就自由生长了,枝桠疏影横斜,藤蔓攀附在树干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南迫老寨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收茶确实非常不便,每年有很大一部分鲜叶都是由当地拉祜族运到冰岛老寨卖给收冰岛茶的茶商,南迫老寨的茶,喝起来非常清甜,微微清苦,回甘很好,绵润甘淳,花香沁人心脾


冰岛——坝歪 坝歪古树茶生长海拔1500米勐库东半山产茶区,属冰岛村委会,较冰岛村的其它茶区而言,由于坝歪山是目前勐库镇唯一不通公路茶山,所以当地的古树茶受其它茶种的影响最少。

坝歪山地理位置与冰岛寨茶山紧挨在一起,茶品与冰岛老寨相差不多,但由于冰岛老寨已名声在外,因此坝歪茶现在的价位比冰岛茶也就显得更有优势了!同时由于坝歪茶山交通不变,因此茶叶都是在当地初制好后才下山,这造就了坝歪茶品质的纯正!


现在冰岛五寨的茶都打冰岛的名儿,五个寨子的口感还是稍有差别:

南迫:回甘相似冰岛,回甘快,但没有冰岛的鲜爽,口齿间留香没有冰岛持久

地界:留香像冰岛,但是回甘没有冰岛快,冰糖甜没有那么明显

坝歪:茶气像冰岛,不过坝歪的茶叶也分两种口感,坝歪老寨下面的香气好涩味稍微重点,老寨左边的有点偏甜,茶气稍微要弱点,感觉茶叶的水分太足了那种,喝着水甜水甜的

糯伍:茶气更平和一些,香气和冰岛有点不同,但是口感很好

地界和南迫会比坝歪和糯伍茶价高,因为地界通车,南迫通车,茶商们更容易去到,坝歪和糯伍要走路上去,村民们上山去需要40-50分钟,要是城里的朋友去了可能要走上两小时左右…


昔归

昔归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绑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归西渡口(原嘎里古渡)。

昔归古茶,忙麓茶,一个简单的茶,现在被搞得很复杂。

第一,树龄最老的,250年就一棵,正常的,通常的,200年。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这个是仅仅见于史料最早关于昔归茶的描述。

第二,昔归茶特点的来源,没有修剪,只采春秋两季。许多许多古树,口感不如意的原因,往往是两条:第一,修剪,第二,过渡采摘;根本原因是为了提高产量,方便采摘。


忙麓山的茶还有一个特点,是自然生长的。有的树高三、四米,有的五、六米,有几棵茶树主干只剩下一截枯树桩,但又从底部重新长出了锄把粗的新树叉。大茶树基围在80~90厘米左右,茶园属传统采摘自然生长,树枝盘曲向上,经百年的人工无意造作,形成的造型嶙峋古怪,似卧龙、似飞禽展翅,既易攀援采摘又有观赏性,是典型的人工栽培古茶园。


昔归茶苦涩回甘。入口先觉苦涩﹙尤其是新生茶﹚,但化得很快,随之而来的是持久的回甘。茶气强劲。邦东古树茶大多茶气强劲而有霸气﹙其中以昔归忙麓茶为代表﹚,只有少数片区为香甜型。


勐库——大雪山

勐库——大雪山:在云南临沧市和双江县西部与耿马县交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支脉邦马山。主峰叫勐库大雪山(临沧地区还有永德大雪山、邦东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境内。著名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勐库大雪山位于东经99゜46—99゜49,北纬23゜40—23゜42。澜沧江和小黑江从山下流过。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这里生长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约一万二千亩,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大雪山正山古树茶:“若论普洱茶,必言大叶种,勐库大叶茶,品种称英豪”;,云南双江勐库镇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源地。勐库大叶种茶属乔木型、特大叶类、早芽种,在茶业界享有较高的美誉度。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评定了第一批30个茶树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榜上有名。


大雪山正山古茶、大雪山正山古树春茶饼均系选用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制成,外观油润呈深墨绿色、无毫。闻之有浓郁的山野夜来香的香气,茶性劲足霸道,存放时间短不宜多饮,特别适宜长期收藏贮存。因地处高山密林,原料采摘艰难,故产量极少。


勐库懂过


懂过这个名字,很多茶友可能没听说过,认识懂过最大的难度来自于交通,懂过的位置真的很偏僻。懂过位于邦马大雪山的一条小的延伸山脉上,面对着邦马大雪山,而且懂过周围有五六座山峰层层叠叠的阻隔着,还有两条河环绕其间,地理环境极其封闭,交通不发达的地方,总是缺少宣传,名气自然小。


懂过是勐库西半山最大的寨子,懂过村委会下辖四个寨子,连成一片,单是懂过大寨就有四百多户人家。


懂过茶园面积合起来约有5700亩,新茶地和古茶园各占一半,面积辽阔,郁郁葱葱延绵不绝,年产毛茶上百吨,在懂过,树龄数百年的、树围一百厘米以上的古树茶很多,良好的古树茶生长环境,深远的茶树栽培制作历史,以及原始的生态环境,都是造就懂过高品质好口感的关键因素。


懂过的古树茶,有着独特的魅力。首先是香气非常高亢,沉稳的果蜜香宛转悠扬如同草原牧歌,有种奔放张扬的活力;其次是茶味非常浓,苦涩均重,但属于很清爽的苦,而且化的很快,回甘生津几乎是迅猛刚劲的。懂过的茶,还有个特点,茶气足,体感强烈,在甘甜淳润方面,懂过不如冰岛昔归,但在刚劲的茶气方面,懂过有过之而无不及。


懂过的茶,有非常独特的魅力,整体滋味口感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名山头,但由于交通闭塞路途遥远,很多茶人不愿意去到懂过收茶,所以市场上要想买到懂过的古树茶也并不容易,而且懂过的茶,难得还保持着比较高的性价比。


勐库大户赛

大户赛是勐库西半山海拔高度仅次于三家村的古茶园,大户赛的名气比小户赛豆腐寨要大,主要是因为邦马大雪山上享誉世界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要去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好的路线就是从大户赛去,自从这片野生古茶树群落被发现以后,大户赛就顺带成了专家学者的聚集地。


和大户赛距离最近的寨子是豆腐寨,相距约5公里,大户赛现在有一百五十多户人家,主要是拉祜族和汉族,拉祜族集中在山坡下的平地,汉族集中在半山腰的梁子上,但最先在大户赛定居的是拉祜族和佤族,最少三百多年前,拉祜族就已经开始在大户赛种茶,现在大户赛树龄较大的超过两百年的古茶园大部分集中在拉祜族居住地周围。


1949年之后,大户赛曾大面积种植过茶树,到现在这批茶树也有五六十年,长势良好,这些新栽的茶园葱葱郁郁的连成片,横跨几个山头,非常壮观。


大户赛的古树茶做成毛茶后乌亮油润,色泽比较深,条索狭长,当地人称之为“大黑叶”,压制成饼非常漂亮。


大户赛的新茶,品饮时汤色明黄透亮,香气是清幽恬淡的花香和馥郁的果甜香,茶汤入口甜度明显,苦涩化的快,苦味较低,涩重于苦,回甘生津迅猛持久,饮过之后喉咙一段舒爽甘淳,韵味凛冽,沁人心脾,叶底黄绿色,柔软,韧性好。


勐库豆腐寨


豆腐寨和小户赛中间隔着一条河,两寨呈现对望之势,以前小户赛的人称豆腐寨为中户赛,根据地形蜿蜒向上,依次是小户赛、中户赛、大户赛,后中户赛改名豆腐寨,并沿用至今。


豆腐寨属于公弄村委会,是个纯粹的汉族寨,豆腐寨也是产茶大寨,现有七十多户人家,位于邦马大雪山上,虽然海拔不低,但地势较低,沿着大雪山往上,在豆腐寨上面还有两个寨子——五家村和三家村,三个寨子中间是连绵成片的古茶园。


豆腐寨的古树茶特点在大雪山派系中略显突出,首先是香气,大雪山的茶,比如大户赛小户赛三家村,都以果蜜香见长,豆腐寨的古树茶新茶时期展现出清新的花香,经过几年存储转化逐渐趋于果蜜香。


外形上来说,豆腐寨的茶条索黑亮肥壮,白毫尽显。香气非常高亢,洗茶时就能闻到很馥郁的花香,茶汤入口,苦味和甜味几乎同时显现,苦味化的非常快,一闪即逝,回甘生津明快鲜爽,两泡之后整个口腔都是甜润的,有舌底鸣泉之感。


豆腐寨的茶,还有一个特点,当年的新茶就展现出很好的茶汤厚度,这是非常少见的,茶汤在三四泡时有比较明显的粘稠感和饱满度。


近两三年,豆腐寨的古树茶在市场上并不少见,但往往是这种常见的山头,更不容易买到真的,真正的豆腐寨古树茶,入口即有惊艳感,香气劲扬,汤色清亮,一瞬间的苦味之后就是爆发出来的甘甜,饱满甘淳,触动人心。


勐库小户赛


小户赛和公弄隔着一条沟壑,小户赛拥有勐库面积最大的古茶园,并且保存的非常好,小户赛有两百多户人家,分为三个寨子一个汉族寨子,两个拉祜族寨,相隔不远,小户赛的人无论汉族还是拉祜族都会说两种语言,交流非常方便。


小户赛背靠邦马大雪山,从小户赛到享誉世界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要走两个小时,小户赛的古茶树生长在村寨周边,一进村寨就能看到长势旺盛的古茶树,房前屋后管理很方便。


小户赛古茶树的特点是树龄大,自然环境成长,生态原始,古茶树和森林混生,品饮时有独特的森林清香


在口感上,小户赛的古树茶表现出馥郁的果蜜香,这也是大雪山古树茶的共同特点,外形上,小户赛古树茶叶片肥壮,梗圆,当年新茶汤色清亮嫩黄,有宝石的璀璨感。香气属于比较高亢明锐一类,从冷杯香到茶汤咽下后扑出来的香气都展现的清新热烈,而且口齿留香之感非常浓烈。茶汤入口苦弱,涩味比苦味微重但相比其它茶区要淡一些,苦味化的速度一般,回甘生津非常明快,回甘产生的甜味能够迅速稀释苦味,总体来说是偏水甜香扬一类的茶。


水路适中,稍偏细腻柔软,又不是特别明显,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特色是喉韵非常舒爽,尤其是鲜爽馥郁的果蜜香沿着喉咙奔流在呼吸间时,感觉心旷神怡,齿颊留香,而且回甘和喉韵非常持久,耐泡度也很高。

小户赛的古树茶,从新茶开始就展现出良好的品饮口感,在后期存储中也有很不错的表现,是真正的宜品宜藏。


勐库——公弄


勐库——公弄:公弄是勐库最古老的寨子,是茶祖濮人生活过的地方,最先发现邦马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就是公弄人,公弄是个古老纯粹的布朗族寨子,他们千百年来对自然保持着敬畏之心,爱护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公弄也是茶树科研人员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是研究普洱茶茶种和驯化过程的最佳天然茶库。


在1950年以前,公弄就已经是勐库很有名的产茶大寨,至少有两千亩茶园,后来在低产茶园改造过程中古茶树砍了很多,新栽种了上千亩茶园,所以今天的公弄,古茶树多,但树龄达到三百年以上的就很少了。


公弄还是第一批制作红茶的寨子,公弄的红茶制作技术从凤庆引进,除了普洱茶,红茶也已经成为公弄的一张标签。


勐库东半山(东来、那赛、那焦、坝糯)


东来,实际上东来现在已经不是村委会,214国道修通以后,东来成了一个交通死角,愿意去收茶的人不多,我们都知道,交通闭塞往往意味着落后和原始,实际上东来的茶品质很高,而且古茶园面积不小。


从那赛开始往上,几乎都是藤条茶,东半山是藤条茶的天下,那赛三个寨子大部分是拉祜族,对茶树的管理非常细致认真,今天的那赛,古树茶数量不是很多,但上世纪八十年代栽种的两千多亩新茶树非常出名。


那焦的海拔很高,而且那焦一带村寨都沿着公路呈现密集型分布,公路两侧全是藤条茶,那焦七个寨子都产茶,古茶园零散分布,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但树龄不是很大,超过两三百年的古茶树就比较少。那蕉茶的口感特点:闻干茶,隐约有清香,茶入口浓郁,饱满,滋味鲜爽,入口含香,香浓于汤,入口清甜,汤浓化的很快,不拖泥带水,给人一种甘甜凌冽的泉水般的清冽感觉。


坝糯是东半山最大的寨子,现在有三百多户人家,汉族大约占85%,其余是拉祜族。坝糯是最著名的藤条茶产地,藤条茶面积也是双江第一,现在留下来的大约有1500亩,每年都供不应求。坝糯的藤条茶形表独特,新鲜时芽头滚圆肥壮,绒毛浅绿密厚,晒干后芽头白亮中略带金黄,做成饼茶条索清晰,饼面芽绒闪光,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

坝糯普洱茶特点:坝糯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尤其口感中段的丰富度、饱满度、协调度特别突出。



二、细说:普洱市(原思茅)产区

关键词:普洱茶故乡;茶树博物馆


很多刚入行的普洱茶爱好者都有过这样一个疑问:是因为普洱茶很出名所以才将思茅改为普洱市的吗?其实不然。清朝雍正年间,思茅(今普洱市)就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当时的中央政府在此地设立了“普洱府”以方便管辖。由此看来,改名之举倒是有着追溯历史的意味。

说到普洱产区,不得不提到名气大大的景迈茶山据考证,这里可是有着1300多年的种茶历史。景迈茶山有目前世界上所发现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有着“茶树自然博物馆”的美誉。

              

景迈

景迈山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

景迈茶生态环境好,茶树没经过人为矮化,而且同山上原生古树混生在一起。茶菁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薄。入口即甜,杯底留香,回甘快且持久。


无量山

“高山云雾出好茶”。普洱市无量山平均海拔18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且常处于云雾笼罩之中,茶叶品质极佳,自古至今是澜沧江上游流域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相传,无量山垦植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直到唐代南诏时期,无量茶山一直是彝族在栽培利用茶树。据当地彝族世代相传,他们迁来无量山定居已经有57代了。

无量山乔木普洱茶茶面条索肥壮、外观油润泛光、银毫密布、表里如一,汤色清黄,晶莹透亮,入口滑润,滋味醇厚浓郁回甘,香纯气正且持久。无量山古树茶口感特点: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无量山古树茶香气特点:无量山中小叶种香气纯正,为高蜜香,其中的野生古树被誉为云南三大高香之一(镇沅野生古树、那卡、景迈),苦涩皆有,但是较为协调,回甘、生津都不错。

困鹿山  宁洱县凤阳乡,地处无量山系南段。困鹿山古茶园在清代曾是清宫贡茶的指定生产地,故又称“困鹿山皇家古茶园”。困鹿山古茶树群落地跨凤阳、把边两乡,总面积1万亩,其中凤阳乡宽宏村的困鹿山境内有1939亩,属半栽培型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是目前宁洱县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茶树群落。

困鹿山古茶园有两大特点。一是与村寨共生,构成茶树在村中,村在茶园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二是栽培型古茶园野生古茶林相连。困鹿山乔木茶的特点是:大、中、小叶种相混而生,香型独特,茶香清雅、高锐、持久,韵长。新茶入口微苦化甘转甜,口感香、甘、甜相混而生,丰富沉厚,喉韵甘润持久,气蕴上扬而沉实。

2019可以兴生肖饼【岁岁猪】,即将上市,预定从速!优选困鹿山古茶园大树茶原料压制



三、细说:西双版纳产区

关键词:茶马古道起点;贡茶;江内/外六大茶山

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千亩(十二,傣语读为“西双”,“版纳”,意为“千亩”,即一个征收赋役的行政单位)。整个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多个村寨之中。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辖2县1市,即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著名的“勐海茶厂”就诞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时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腊县(只有其中的攸乐茶山位于景洪市)

西双版纳茶区被澜沧江分为两半,澜沧江以东的区域称为江内,澜沧江以西的区域称为江外。



江内六大茶山在历史上就较为出名,被称作古六大茶山,还有后来逐渐兴起的江外新八大茶山

江内古六大茶山:易武(漫撒)、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基诺)茶山

江外新八大茶山:曼糯、南糯、勐海勐宋、景洪勐宋、布朗、巴达、贺开、帕沙茶山


茶叶一般特性:

江内茶山以易武茶为代表,茶汤表现甜柔细腻,香气持久,越陈越佳;

江外茶山以布朗山乡老班章为代表,茶汤滋味浓强,香浓持久,内质丰厚。




西双版纳产区细分图之勐腊县

六大古茶山

1、易武古茶山(慢撒)释名:美女蛇居住之地,主要村寨:易武、慢潵、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等。古树现状: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清朝后期以来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目前易武茶区保留有少量没有矮化的分散古树和大量矮化的古树茶园。


易武古树茶特征: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其汤水柔和顺滑,口感清甜,苦涩感较弱,回甘较好,有“茶中皇后”的称号。


2、倚邦古茶山  主要村寨: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倚邦茶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树等地还保留有小规模的古茶园,其中不乏中小叶种古树。而名声较大的曼松茶区,因为历经破坏,古树存量很小。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茶,令倚邦茶声名远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


倚邦古树茶特征: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


3、攸乐古茶山  主要村寨:龙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在攸乐山世居的基诺族自称“基诺”,“基”指舅舅,“诺”是后人的意思,引申即为“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奉孔明为茶祖,传说三国时孔明南征,一部分落伍的士兵在此定居,自名为“丢落”,后来才演变为汉语的“攸乐”。在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志》的“出普洱所属六大茶山”里,攸乐居六大茶山之首。清代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


攸乐古树茶特征:茶香气高扬,口感苦涩度稍高,回甘快而持久,山韵明显,茶性较烈。


4、莽枝古茶山  主要村寨:秧林、红土坡、曼丫等。

莽枝古树茶特征:莽枝茶山的茶叶属乔木中小叶种,汤色呈深橙黄色,入口较苦涩,回甘猛烈、生津快,香气清新怡人。


5、革登古茶山释名:很高之地,主要村寨“值蚌、新发

茶区历史: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普洱府志》记载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但今已不存,也是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之一

古树现状:古茶园历经破坏,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来被清理出来,大小叶种混生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汤质顺滑


6、蛮砖古茶山  主要村寨: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这里的古茶树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茶叶香高持久、滋味浓重,内含物丰富,为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


蛮砖古树茶特征:蛮砖茶山茶叶色泽较深,汤色橙黄,口感质厚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强烈,香气沉郁。


西双版纳产区细分图之景洪市

西双版纳产区细分图之勐海县

南糯茶山 主要村寨: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南糯古茶山位于勐海县格朗和乡东面,景洪至勐海公路旁,隔流沙河与勐宋茶山对望,距勐海县城24公里。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且常处于云雾笼罩之中,茶叶品质极佳,自古至今是澜沧江下游流域西岸显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


南糯为傣语,意为“产美味笋酱的地方”。传说很久以前,南糯山没有名字,因山上茶林山下竹,爱伲妇女们在春天挖笋制菜肴、做“笋酱”。一次,召片领率文武官员游离至此,爱伲头人杀猪宰牛相款待,并献上酸味笋酱,召片领食之后胃口大开,令把笋酱作为贡品进贡车里。从此后,便把这山叫作“南糯山”。


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王即是历史的证明。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目前南糯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


南糯山古树茶特征: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布朗茶山 主要村寨: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龙、曼糯等

布朗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布朗山乡,与贺开茶山相邻相接,靠近中缅边境。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世居于此的布朗山民——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在苍莽大山中建立村寨,聚族而居。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海拔较约1200米,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


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为布朗族村寨。布朗山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糯、帕点、曼新龙、曼捌、曼囡老寨和吉良等村民小组。老曼峨现存古茶园约3000多亩,分布在该村四周的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左右。老班章、新班章均是哈尼族村,迁到布朗山建寨定居已有200多年,现存古茶园约5000亩,分布在老班章寨子周围及附近的森林中,海拔l700米~1800米,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曼新龙布朗族村寨,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其古茶园位于寨子背后及附近的山坡上、森林中。


布朗山古树茶特征:老班章古树茶外形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其干茶、茶汤、叶底都有很独特的香气而持久,滋味浓烈,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气明显。老曼娥茶有的苦度略重,但化开很快。


巴达山  主要村寨有章朗、贺松等村

巴达位于勐海县西部,隶属西定乡,有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聚居。著名村寨有章朗、贺松等村,1980年,在贺松村大黑山上就发现一株据称1700年野生型茶树王,植株高32.12米,主干直径近0.9米,但不幸因年岁过高、枯朽过度于2012年仙逝。

品质特点:巴达普洱新茶山属乔木大叶种,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等,汤色桔黄晶莹、透亮,章朗、贺松等村茶品水甜,回甘明显、生津比较快,但原西定乡区域相对苦涩味重。


贺开茶山  主要村寨: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等

贺开:贺开茶山位于勐海县勐混镇西南面。以拉祜族居住为主,贺开大树茶园连片,观赏价值极高。

品质特点:贺开茶一般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勐宋茶山  主要村寨:那卡、保塘、大安等

勐宋:勐宋,这里指大家常说的“大勐宋”,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城东部勐宋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居民以拉祜族为主,有大安、南本、三迈、保塘、蚌龙、大曼吕、那卡等村寨较为知名。

品质特点:勐宋茶香气特别,冲泡后,花香味显,纯正持久,茶汤口感饱满丰富,茶质较厚,勐宋茶品大多略有涩感,稍有苦底但化得快,生津于两颊,回甘绵长持久。


易武桐箐河古树茶,2018压轴呈现 | 新品上市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