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川茶新格局

找到约343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在上海建立首个省外营销推广中心 川茶落“沪”,如何分羹长三角?

采茶季,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村民对“纳早1号”特早茶新芽进行筛选

巴中市南江县东垭村的茶园

破局

  川茶来了!6月12日上午,四川“天府龙芽·品质川茶”上海营销推广中心揭牌暨宣传品鉴活动周在上海启幕。这也是川茶在省外建立的首个营销推广中心,位于长三角最大茶叶交易中心之一的帝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占地300余平方米。

  在启动仪式上,四川“天府龙芽·品质川茶”上海营销推广中心、四川酒茶集团等与省外企业签订采购协议、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金额1500万元,从而拿下进军上海后的首笔订单。

  川茶大举出川,为何选在上海建基地?要实现更大规模的出川,川茶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出川的选择

  以上海为支点打入长三角撬动更大茶市场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和全国的经济中心,川茶期待着从上海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说出愿景——打入长三角市场,并以此撬动更大的茶市场。

  这个市场有多大?上海市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不仅是茶叶终端消费市场,还是全国茶叶交易中心。仅以上海为例,全市茶馆总数在8000家以上。2018年全市消费茶叶总量近两万吨,绿茶占一半以上。另外,全国每年在上海完成的茶叶成交量,更是以百万吨计。再放眼整个长三角,去年茶叶直接消费额已突破千亿元。

  抢滩上海、打开长三角市场,川茶的底气何来?

  “首先,我们的产量够,而且还在增长;其次,我们的产品结构和这里的消费结构互补。”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此前印发的《川茶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到2022年,全省茶园面积将达到600万亩,年产量3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而从产品结构来看,依据《精制川茶产业培育方案》,今后四川精致川茶产业,将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工夫红茶、茉莉花茶、藏茶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格局。而绿茶,正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消费量最大的茶叶品类。

  除开产量足、产品结构互补,在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覃中显等业内人士看来,川茶此番前来,还做了充分准备:本次前来上海推广营销的,包含了使用天府龙芽省级公共品牌的36家川茶企业和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三山一早”市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等于是抱团出战。”

  出川的考验

  长三角已成“二分天下”格局,川茶定位不清晰品牌不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川茶想要在上海乃至长三角站住脚跟,并不容易。

  上海乃至长三角,其市场已经形成了浙茶、皖茶“二分天下”的格局。具体来说,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浙茶占据了高端市场,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为代表的皖茶则把控了中低端市场。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浙茶和皖茶的地位更加巩固。

  川茶怎么分一杯羹?“说实话,竞争会比较激烈。”上海四川商会相关负责人提到,10年前,曾有川茶企业在上海设立机构,但最终不了了之。前述负责人认为,如要真正在上海乃至长三角立住脚,川茶应该在明确“战略战术”的基础上“内外兼修”。

  曾多次来川考察茶产业的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川茶无论是加工工艺和品质,都不在其他省茶叶之下,但品牌不强、市场定位不够清晰。

  这个说法,也得到业内人士的印证——作为全国产量第三的川茶,有七成作为其他省品牌的原料茶“借壳上市”,本土精制化率仅有10%左右,“而在茶叶市场上,品牌是最好的代言人和带货人。”

  在定位层面,川茶究竟是走“高大上”还是“亲民”路线,则关乎消费群体的精准锁定。

  “换句话说,你想卖给哪些人?把这些定了,才好采取推广营销措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从既有经验来看,精准的定位能够帮助川茶打开市场。

  出川的路径

  巧打“早茶行情”,利用时间差和精制川茶提“身价”

  “川茶出川才刚刚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坦言,川茶想要走得更远,还是要从定位和品牌入手。

  川茶究竟该如何找准定位、打造品牌?“发挥自身优势。”省农业农村厅园艺总站相关负责人认为,从定位角度看,川茶应该充分发挥上市早的优势,打造一波“早茶行情”。我省新茶上市普遍比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产茶省早20天-30天,“一边看春晚,一边品新茶”,为川茶所独有优势。若能利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差,川茶足以在长三角乃至其他地区找到立足点。

  除了时间差,川茶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改变“原料茶”的现状。前述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省将执行川茶精制化行动,以提高川茶的“身价”。具体而言,以名优绿茶为主,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和藏茶为辅,布局和打造6个精制川茶加工区,认定300家“精制川茶清洁化加工示范企业”。同时,到2022年,培育出销售收入10亿-50亿元的大型茶叶加工龙头企业5个。

  品牌层面,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将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确保“天府龙芽”品牌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以上,特别是要以“天府龙芽”和“三山一早”为重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当然,线下销售推广中心,我们还会接着做。”四川酒业茶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锐则透露,将会总结上海销售推广中心经验,以广州和北京为中心打开珠三角、京津冀市场,最终的目标是,到2022年力争实现川茶年出口5万吨。

  (来源:四川日报)

川茶落沪,如何分羹长三角?

采茶季,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村民对“纳早1号”特早茶新芽进行筛选

巴中市南江县东垭村的茶园

破局

  川茶来了!6月12日上午,四川“天府龙芽·品质川茶”上海营销推广中心揭牌暨宣传品鉴活动周在上海启幕。这也是川茶在省外建立的首个营销推广中心,位于长三角最大茶叶交易中心之一的帝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占地300余平方米。

  在启动仪式上,四川“天府龙芽·品质川茶”上海营销推广中心、四川酒茶集团等与省外企业签订采购协议、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金额1500万元,从而拿下进军上海后的首笔订单。

  川茶大举出川,为何选在上海建基地?要实现更大规模的出川,川茶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出川的选择

以上海为支点打入长三角撬动更大茶市场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和全国的经济中心,川茶期待着从上海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说出愿景——打入长三角市场,并以此撬动更大的茶市场。

  这个市场有多大?上海市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不仅是茶叶终端消费市场,还是全国茶叶交易中心。仅以上海为例,全市茶馆总数在8000家以上。2018年全市消费茶叶总量近两万吨,绿茶占一半以上。另外,全国每年在上海完成的茶叶成交量,更是以百万吨计。再放眼整个长三角,去年茶叶直接消费额已突破千亿元。

  抢滩上海、打开长三角市场,川茶的底气何来?

  “首先,我们的产量够,而且还在增长;其次,我们的产品结构和这里的消费结构互补。”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此前印发的《川茶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到2022年,全省茶园面积将达到600万亩,年产量3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而从产品结构来看,依据《精制川茶产业培育方案》,今后四川精致川茶产业,将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工夫红茶、茉莉花茶、藏茶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格局。而绿茶,正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消费量最大的茶叶品类。

  除开产量足、产品结构互补,在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覃中显等业内人士看来,川茶此番前来,还做了充分准备:本次前来上海推广营销的,包含了使用天府龙芽省级公共品牌的36家川茶企业和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三山一早”市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等于是抱团出战。”

出川的考验

长三角已成“二分天下”格局,川茶定位不清晰品牌不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川茶想要在上海乃至长三角站住脚跟,并不容易。

  上海乃至长三角,其市场已经形成了浙茶、皖茶“二分天下”的格局。具体来说,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浙茶占据了高端市场,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为代表的皖茶则把控了中低端市场。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浙茶和皖茶的地位更加巩固。

  川茶怎么分一杯羹?“说实话,竞争会比较激烈。”上海四川商会相关负责人提到,10年前,曾有川茶企业在上海设立机构,但最终不了了之。前述负责人认为,如要真正在上海乃至长三角立住脚,川茶应该在明确“战略战术”的基础上“内外兼修”。

  曾多次来川考察茶产业的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川茶无论是加工工艺和品质,都不在其他省茶叶之下,但品牌不强、市场定位不够清晰。

  这个说法,也得到业内人士的印证——作为全国产量第三的川茶,有七成作为其他省品牌的原料茶“借壳上市”,本土精制化率仅有10%左右,“而在茶叶市场上,品牌是最好的代言人和带货人。”

  在定位层面,川茶究竟是走“高大上”还是“亲民”路线,则关乎消费群体的精准锁定。

  “换句话说,你想卖给哪些人?把这些定了,才好采取推广营销措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从既有经验来看,精准的定位能够帮助川茶打开市场。

出川的路径

巧打“早茶行情”,利用时间差和精制川茶提“身价”

  “川茶出川才刚刚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坦言,川茶想要走得更远,还是要从定位和品牌入手。

  川茶究竟该如何找准定位、打造品牌?“发挥自身优势。”省农业农村厅园艺总站相关负责人认为,从定位角度看,川茶应该充分发挥上市早的优势,打造一波“早茶行情”。我省新茶上市普遍比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产茶省早20天-30天,“一边看春晚,一边品新茶”,为川茶所独有优势。若能利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差,川茶足以在长三角乃至其他地区找到立足点。

  除了时间差,川茶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改变“原料茶”的现状。前述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省将执行川茶精制化行动,以提高川茶的“身价”。具体而言,以名优绿茶为主,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和藏茶为辅,布局和打造6个精制川茶加工区,认定300家“精制川茶清洁化加工示范企业”。同时,到2022年,培育出销售收入10亿-50亿元的大型茶叶加工龙头企业5个。

  品牌层面,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将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确保“天府龙芽”品牌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以上,特别是要以“天府龙芽”和“三山一早”为重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当然,线下销售推广中心,我们还会接着做。”四川酒业茶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锐则透露,将会总结上海销售推广中心经验,以广州和北京为中心打开珠三角、京津冀市场,最终的目标是,到2022年力争实现川茶年出口5万吨。

  (来源:四川日报)

多家川茶企业参加2020“川酒全国行”

12月6日至8日,2020“川酒全国行”将在羊城广州拉开帷幕。

以“川酒金花·醉美珠江”为活动主题,本次广州站活动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主办,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舍得、水井坊协办。

相比往年,2020“川酒全国行”再次升级,积极融入“川货全国行”“川菜全球行”后,川酒将带领川菜、川茶、川水等四川元素,开启全国行的新征途。参加川酒全国行广州站川茶企业主要有:

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

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

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金枝玉叶茶业有限公司

四川绿昌茗茶业有限公司

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

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

四川三山茶业有限公司

川水企业有:四川海螺沟冰川水业有限责任公司

为什么是广州?

广州,一直都是白酒企业南下的首选市场。

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15亿,自1989年起,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居全国第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成为中国人口和经济第一大省,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

而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是酒企进入广东市场的第一道“关口”。这里拥有良好的消费基础,超商、大商、优商云集,消费者对酒种的包容程度高,给予酒企大量的市场机遇。

川酒“六朵金花”中,郎酒很早便进入广东,2011-2012年郎酒登顶百亿之际,就在广东引发“郎酒热”。2019年,郎酒携手广州龙程酒业,经销规模在一年内便已接近1亿元。

有行业专家表示,广州属于酒类消费的主力城市,当地缺乏地产名酒,但广州消费者见多识广、追求品牌效应,经销商关心酒企是否品牌实力雄厚、有无大单品,以及是否有长期运作市场的规划。

可见,“川酒全国行”选择广州,也是看中了广州市场的发展潜力。通过“川酒金花·醉美珠江”,实现川酒与广州这一重点消费市场的对接,可在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高川酒品牌在广州市场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

解锁川酒全国化新路径

今年5月,202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其中明确提出,2020年将聚焦工业“5+1”壮大实体经济,进一步提升川酒品牌形象,让川酒香飘天下、享誉海外,并推进川酒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秘书长李富荣此前曾表示,面对2020年的突发疫情,川酒除发挥原有优势,打造“川酒”金字招牌外,还将在2020年“川酒全国行”活动中积极融入“川货全国行”“川菜全球行”等新内涵。

在广州站活动的设计上,“川酒全国行”解锁了新的打开方式。

在推介川酒文化、品牌、品质、技艺的同时,活动将川酒与川景、川菜、川茶、川剧、川水等四川符号相融合,进一步丰富“川酒全国行”的四川特色与文化底蕴。

在前期,还会通过开展“吃粤菜喝川酒”活动,在广州主要餐厅、大排档等进行推介宣传,在大力推广川酒与粤菜搭配的同时,为“川酒全国行”广州站活动预热。

同时,活动还将通过新媒体实现交互传播,引导广州消费者参与白酒品鉴、鸡尾酒调制等活动,进一步传播川酒品牌和文化,强化“喝好酒,选川酒”的消费理念。

据组委会透露,“川酒全国行”广州站还将通过点亮广州地标广州塔,使形象传播覆盖珠江两岸上百万游客及广州市民,充分释放川酒品牌影响力。

踏上新征程,川酒还要如何“普及”?

2020年,“川酒全国行”已经走过四个年头。

回顾川酒在全国的足迹不难发现,“抱团”而行的川酒队伍越来越壮大,成为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酒业IP之一。

2017年起,川酒抱团走过长春、南京、郑州、济南、西安、贵阳、上海、北京等地,以展览、宣讲、品鉴、论坛、表演等形式,透过生态、技艺、品质、历史、文化等内容,给当地的消费者上了一堂“川酒普及课”,让消费者快速川酒的优势与特色。

另一方面,随着“川酒全国行”不断深入,川酒“朋友圈”也逐渐壮大,从四大产区到六朵金花,再到新成员十朵小金花,川酒正在举其力、聚其精华,提升川酒的品牌辨识度与产区的整体价值形象,同时也在实现“美美与共”。

2019年,四川省白酒产量366.7万千升,增长3.6%,占比中国白酒产量的46.67%,规上企业收入2650亿元,增长12.7%,实现营收、产能的双增长。可见,川酒的集群优势在“川酒全国行”的抱团推介下,被逐步转化为品牌、市场及文化优势。

立足当前消费升级大背景,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驱动下,川酒要如何振兴品牌、讲好故事?

从“川酒全国行”广州站的活动来看,文化体验仍是核心关键。

事实上,近年来川酒对文化体验的重视和挖掘不断深入。以郎酒为例,通过郎酒庄园的沉浸式体验,加强郎酒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对话,提高消费群体对产品的认知,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文化体验式”销售的发展。

“川酒全国行”广州站期间,主办方结合川菜、川茶、川酒等文化要素,以粤菜、川酒新餐搭为体验抓手,在推介的同时,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扩大川酒品牌的影响力。

来源:云酒头条,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4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