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文化古典背景图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意大利茶文化协会主席查立伟:“我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开始喝中国茶”

查立伟教授在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培训班上授课。

 

 

 

查立伟正在品茶。

 

位于意大利威尼斯的茶文化协会,汇聚了意大利一批爱茶人士,他们品茶、讲茶、研茶,致力于茶文化在意大利乃至欧洲的推广普及。协会主席是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翻译系教授、中文老师立维奥·扎尼尼。扎尼尼有个中文名字叫查立伟。近30年来,他一直在做一件事:让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认识、了解进而热爱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充满魅力,有股神奇的吸引力”

 

出生于1969年的查立伟盘着古典气息的发髻,显得格外儒雅。1988年,查立伟进入威尼斯大学攻读东方语言文学。谈及初衷,他表示,这是源于年少时对遥远的东方文化以及武术的兴趣和向往,“就是特别想找个机会好好了解中国文化。学中文是一个好方式,也是必要的途径。”

 

随着对东方文化的了解渐渐深入,查立伟爱上了中国茶文化,“中国茶充满魅力,有股神奇的吸引力”。让查立伟钟情的,不仅是那一抹清新的茶香,更是茶香背后浓郁的文化。茶,越接触就越了解、越喜欢,直至爱不释手,成了他近30年来孜孜求索的学术探究领域。

 

“上个世纪90年代,意大利喝茶的人不多,更别提能有机会喝到中国茶了,市场上卖的以调味茶和袋泡茶为主。”为了喝茶懂茶,查立伟跑遍了意大利华人开的饭店和茶馆,到处找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积淀着悠久的茶文化,喝茶一定要去中国。”1990年,学了两年中文的查立伟获得了到当时北京语言学院进修的机会。在北京,他遍访北京的大小茶馆茶舍,“每次出去喝茶都是新鲜、有趣的经历,总能或多或少地学到新知识。90年代初,功夫茶尚未兴起,北京流行的主要是绿茶和茉莉花茶,茶叶店售卖的也以这两种茶为主。”用他的话讲,那些年,他见证了中国现代茶文化复兴的一个过程。

 

1992年,查立伟赴南京大学进修,接触并喝到了更多的中国茶。“我经常一个人跑茶园、访茶农、品各种茶。去过苏州的东山,到过杭州的龙井,参与过南京雨花茶的采摘和制作……”

 

对中国茶文化不能止于喜爱,更要好好研究

 

“来到中国,与茶近距离接触,对中国《茶经》《茶录》等著作反复研读,纷繁多彩、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让我着迷。”在中国与茶打的大大小小交道,让查立伟意识到,对中国茶文化不能止于喜爱,更要好好研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历来和中国文化及文人共生相伴,这当中大有故事。”查立伟自谦地说,他所做的研究仅是中国博大精深茶文化的一小部分,“除了物质文化,茶还有深厚的精神内涵。茶的精神渗透于中国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中国诸多文学作品中都冒着茶的香气。”

 

在日久岁深的中国茶文化历史研究中,明代茶文化最吸引查立伟。“晚明文人热衷于茶学,”谈起研究领域,查立伟滔滔不绝,“由于茶与简朴、隐逸等理想概念长期相关,明朝的文人都喜欢为自己塑造一个爱茶的形象。”

 

“明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极为重要的阶段。从茶叶生产和饮用方式,到文人对茶饮前所未有的鉴赏热情,再到层出不穷的茶学著作的出版,明朝见证了茶文化的诸多重大沿革。在古代中国出版的关于茶学的著作中,有一半左右在明朝最后的100年诞生……”今年4月,查立伟在苏州大学一堂“晚明茶学的形式与意义”的精彩讲座,赢得了在场观众持久的赞叹与掌声——“一位意大利学者,竟然将‘中国茶’品得如此透彻。”

 

品茗吟诗,仰天赏月,静听山泉。古人与茶的情愫令查立伟心驰神往,“一壶好茶能修身养性。一个人独坐,细细品茶,品到佳处,豁然开朗,云淡风轻。”在与查立伟的交流之中,仿佛也读出了他身上的这股“清香淡然”。

 

“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茶,天天都能喝茶品茶对我来说是再理想不过的一种生活了。”

 

将中国茶文化这一雅趣引入意大利大学课堂

 

文茗斋是查立伟的斋号。恰如其名,查立伟以与人分享品茗之乐为己任,常在家泡一壶好茶,除了自饮,也用来招待朋友。

 

“中国有句话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茶的好处值得与大家分享。事实上,我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开始喝中国茶,这当然是我希望看到的。”

 

1999年,查立伟开始在威尼斯大学教授中文,并受邀在意大利各地举办了一系列面对各类不同受众的茶会,将中国茶文化这一雅趣领进了意大利的大学讲堂,让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威尼斯、罗马、米兰等名城掀起热潮;作为意大利最早的中国茶文化推广者之一,查立伟还数次在意大利的电视节目上为观众讲茶、泡茶。

 

查立伟经常来中国参观名茶产区,拜访中国茶文化专家,并把这些所见所闻带回意大利。2000年,查立伟被任命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理事,同年主办了“第一届意大利无我茶会”,邀请世界各地爱茶之人齐聚意大利,交流和分享茶文化。

 

自2005年起担任意大利茶文化协会主席之后,查立伟致力于为意大利所有有志于探究茶文化的人士架起一座沟通探讨的平台。“2016年我们在威尼斯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茶文化国际论坛,邀请全世界的中国茶文化专家来意大利交流、探讨和分享。今年的第三届论坛我们正在酝酿中。”

 

近10年来,中国茶叶在意大利的推广和销售快速增长,在罗马、米兰、那不勒斯等地都出现了专门销售高端及顶级茶叶的商店。“中国茶叶现在在意大利可谓是风头正劲,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对茶的兴趣渐浓,甚至有一个意大利年轻人去中国云南专门找了个山头做茶园。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尝试中国茶叶。”

 

作为健康饮品,中国茶叶得到越来越多意大利人的青睐。不过,在查立伟看来,饮茶人更需要了解茶背后的文化,“茶叶和原产地的关系,原产地的背景,如何更好地冲泡茶叶,古人的饮茶习惯和方式,这些关乎茶的种种知识,都需要进一步地普及,才能让茶文化在人们内心扎根,这也是我们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来源:人民日报罗马;图/朱漪 摄)

中国品牌,世界共享,荣昌同行

       品牌的建设和培育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宣传知名国产品牌,有中国品牌的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中国品牌日标识整体为一由篆书“品”字为核心的三足圆鼎形中国印)
  品”字一方面体现中国品牌日的“品牌”核心理念,昭示开启品牌发展新时代;另一方面蕴含“品级、品质、品位”之意,象征品牌引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品牌,世界共享
  百年溯源·世纪荣昌
  荣昌号始创于1878年,为百年老字号品牌。坚持“茶品如人品”的经营理念,坚持做纯料古树茶。形成了“古法手制,坚守传统;源自名山,正本清源;古树乔木,原料本真;环保绿色,健康有机;品位高雅,礼尚浓郁;臻品至正,保值增值”六大产品特色。
  荣昌号做为百年老字号,每一个坚实的步伐,都紧跟国家品牌发展进程,完成一次次自我超越创新。每一个精品的打造,都是一次次源于奉献社会的责任。
  一直与国家一道匠心践行,努力向前,为传播中国茶文化做出更大贡献,为助力中国品牌崛起,打造品牌强国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荣昌号|品牌产品
  荣昌号1878纪念饼
  荣昌号【1878普洱生茶】为纪念‘百年溯源、世纪荣昌’荣昌号茶业历史沿革。以历史为背景图,寓意着公司前景美好,1878印章设计为红色,寓意着吉祥如意,生意红红火火,醒目又不失韵味。极具收藏纪念价值!【荣昌号1878纪念饼】精选云南布朗山班章茶区荣昌号茶园老树茶为原料,经荣昌号百年传统工艺制作而成,该产品无论是选料、包装还是工艺都精益求精造就了它茶韵十足,口感刺激性强、滋味浓厚的特点,茶味霸气,回甘强烈,香气独特,口感刺激性强,汤色明亮,香味持久、滋味浓厚,口郁留香,耐泡度极高。
  荣昌号六星孔雀班章生态熟茶
  六星孔雀的诞生见证着荣昌号在熟茶出品工艺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定位于高端品饮路线,给茶友一个六星级的生活享受。荣昌号六星孔雀臻选自西双版纳老班章茶区的生态原料,用老树大叶种晒青毛茶发酵,毛料经历了五年时间以上的陈放后,去掉了经年堆味而变得醇和,使得茶汤更加深红透亮,入口醇厚甜滑,润喉无杂味,具有较浓郁的茶香,粘稠醇滑,带有班章具备的微苦而回甘强劲特性,综合品饮评分非常高。独有的熟茶发酵工艺,和荣昌号十多年来积累的熟茶制作标准,使得孔雀熟茶后继存放的口感转化都具有很大惊喜!
  荣昌号六星孔雀班章生态老树青饼
  荣昌号六星孔雀班章生态老树青饼从高品质原料甄选到制作工艺都付诸了无数心力,所用的原料均为布朗山高海拔班章生态茶区的老树头春原料,所以不仅在口感上有班章的茶气劲霸,醇正浓郁,回甘迅猛,生津持久等特点,而且韵广深远,水路细腻,茶汤纯净,从茶汤可以看到彷佛有一种能量在里面荡漾,这是树龄低海拔低的茶不具备的,只有高山老树长年累月吸收阳光和养分,悠长的岁月累积,才可具备而体现。冲泡的茶汤汤色金黄明亮,清澈通透,无形而霸道茶气强劲有力,对口腔强大的扩张力彰显老班章的霸气的特性,滋味纯正而醇,韵广深远,花香馥郁,过后回甘迅猛而来,生津连绵不断,韵味悠长,齿颚留香。荣昌号六星孔雀班章生态老树青饼不仅在品饮上具备六星级高品质的口感,后期转换空间巨大,在收藏的价值上也拥有六星级的价值。
  荣昌号禅茶
  荣昌号禅茶是一款融合了以禅为文化的普洱茶,采用的原料为树龄百年以上的头春茶叶,承用传统普洱茶制茶工艺,是一款适合爱茶人士收藏与品鉴的高端产品,此茶品茶汤香气高扬,滋味极为醇厚浓烈,蕴含花蜜香,茶气足,回甘甜而持久,耐泡度足,陈放后期转换空间大。
  荣昌号纳卡古树有机茶
  百年品牌路,匠心在心田。荣昌号纳卡有机茶做为荣昌号2021重磅新品,采用了纳卡庄园醇放3年的古树头春原料,包装上延续了经典,古典风格的画面中展现了荣昌号纳卡庄园的风采面貌,而且在包装里面配备了有机茶的有机证书。荣昌号纳卡庄园的均为有机茶,产地原料已经得到了国家专业机构多重检验获得认定。茶汤橙黄明亮,茶汤入口有厚重之感,汤感饱满浓稠,水路纯净而平稳,茶气强劲有力,滋味醇酽,带有天然的甜蜜花香,层次感丰富,回甘迅速强烈而持久,喉韵甘甜犹存。

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茶席设计

 

茶席设计,是茶艺表演的静态物象语言,也是茶道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当代茶文化的一门新的学科。茶席设计:一实操性很强,符合茶文化的教学需要;二实用性很广,符合茶业市场的需要;三艺术表现空间很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掌握茶席设计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对于运用这一语言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容,有着极大的创造意义和作用。

 

茶席设计探源

 

 

遍查中国古代茶文化史料,无“茶席”一词。茶席应从“席”逐渐引申而来。

席,同古字“蓆”,指用芦苇、竹篾、蒲草等编成的坐卧铺垫用具。《中国汉字大辞典》《诗·邶风·柏舟》有“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韩非子·存韩》有“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杆蔽,入则为席焉。”等句,将席的质地、形状、作用说得十分清楚。后又引申为座位、席位。《论语·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正席,即首要或主要的席位。后又引申为酒席。《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梁书·韦桀传》:“右卫朱异尝于酒席谓日:‘卿何得已作领军面向人’!”可见,这里的“席”仅指桌上的“酒”和“菜”。

至此,查无引申之“茶席”一词。

“茶席”一词,在当代日本常有使用,表明的是“本席”、“茶室”,即茶屋。介绍日本京都旅游的《华属世代自游自在》说得很明白:“……左侧的古池前是第一间茶席三巴亭茶席”。

韩国也有“茶席”一词的出现,一则观光公社的广告语上说:“茶席:为喝茶或喝饮料而摆的席。除摆放各种茶、糖水、蜜糯汤、柿饼汁以外,还放蜜麻花和各式茶食、油果等。”并配有图,图上摆满各式点心,可见指的是茶果茶点。

近年,我国台湾“茶席”一词出现颇多,但多指茶会,或茶会环境的布置。如设立某种主题茶会,叫“露雪茶席”等。

从当代文献中第一次看到“茶席设计”一词,是2002年童启庆所著的《影像中国茶道》。童启庆教授在书中解释说:“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的操作场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气氛的环境布置。”2003年周文棠先生所著的《茶道》一书,对“茶席(案)设计”的解释和童启庆基本相似:“茶席是彻茶、饮茶的场所,包括沏茶者的操作场所,茶道活动的必要空间、奉茶场所、客人的坐席、修饰与雅化环境氛围的设计与布置等。

由此可见,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对茶席的设计和茶室的布置,在内容的划分上仍比较模糊,对“茶席”一词,实际上仍指的是“茶室”。

 

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任何事物都是由其基本的要素结构而成,每个要素又有其构成的要素成分。事物的构成,就是要素构成之构成的规律,茶席设计也同样如此。

 

一、茶品

茶,是茶席设计的灵魂,也是茶席设计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因茶而有茶席,因茶而有茶席设计。茶,在一切茶文化以及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既是源头,又是目标。

茶,是茶席设计的首要选择。因茶而产生的设计理念,往往会构成茶席设计的主要线索。

茶的色彩是异常丰富的,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茶的各种美味和清香,曾醉倒天下多少爱茶人。茶的形状,千姿百态,未饮先迷人。如一旗一枪,旌旗招展;金坛雀舌,小鸟歌醉;六安瓜片,片片可人……茶的名称,浸透诗情画意,如庐山云雾、龙岩斜背、凤凰单枞、九曲红梅……有许多很好的茶席设计作品,如《龙井问茶》、《普洱遗风》、《大佛钟声》等,都是直接因茶而发的。

 

二、茶具组合

茶具组合,是茶席构成的主体。其基本特征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相融合。实用性决定艺术性,艺术性又服务于实用性。因此,在它的质地、造型、体积、色彩、内涵等方面,应作为茶席设计的重要部分加以考虑,并使其在整个茶席布局中,处于最显著的位置,以便对茶席进行动态的演示。

茶具组合的类别,一般有金属类、瓷器类、紫砂类、玻璃类和竹木类等。

茶具组合的个件数量,一般可按两种类型确定。一是必须使用而又不可替代的个件,如壶、杯、茶叶罐、茶则、煮水器等;二是齐全组合,包括不可替代的和可替代的个件,如备水用具水方(清水罐)、水勺等,泡茶用具茶海、公道杯等,铺助用具茶荷、茶碟、茶针、茶夹、茶斗、茶滤、茶盘、茶巾、水盂、承托(盖置)、茶几等。

茶具组合既可按传统样式配置,也可进行创意配置。既可基本配置,也可齐全配置,其中,创意配置、基本配置、齐全配置在个件选择上随意性,变化较大,而传统样式配置在个件选择上一般比较固定。

 

三、铺垫

铺垫,指的是茶席整体或局部物件摆放下的铺垫物,也是铺垫茶席之下布艺类和其他物质的统称。

铺垫的直接作用表现为:一是使茶席中的器物不直接触及桌面或地面,以保持器物的清洁;二是以自身的特征和特性,辅助器物共同完成茶席设计的主题。

铺垫的质地、款式、大小、色彩、花纹的选择,应根据茶席设计的主题与立意要求,以对称、烘托、反差、渲染等手段加以表达,或铺桌上,或摊地下,或搭一角,或垂另隅,既可作流水蜿蜒之意象,又可如绿草茵茵之联想。

在茶席中,铺垫与器物的关系,如同人与家的关系,使器物有一种归属感。只要在铺垫中,茶器具就可任意摆放,谁也不愿被弃之铺垫之外。铺垫是器外之物,却对茶席器物的烘托和主题的体现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铺垫的类型有:棉布、麻布、化纤、蜡染、印花、毛织、织绵、绸缎、手工编织、竹编、草秆编、树叶类、纸类、石类、瓷砖类及不铺类等。不同质地的铺垫,往往本身就能体现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征。

铺垫的形状一般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几何形和无形。不同形状的铺垫,不仅能表现不同的图案以及图案所形成的层次感,更重要的是,这些多变的形状,还会给人以不同的想象空间,启发人们对茶席设计整体构思的进一步理解。

铺垫的色彩原则是:单色为上,碎花次之,繁花为下。色彩和花式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茶席的铺垫,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情绪和行为。

铺垫的方法有:平铺、对角铺、三角铺、叠铺、立体铺和下铺等。铺垫的方法,是获得理想铺垫效果的关键所在。不同方法的铺垫,使铺垫在质地、形状、色彩的不同效果之外,又增加了它的可变化内容,使铺垫的语言更具丰富性。

 

四、插花

插花,是指人们以自然界的鲜花、叶草与枝干为材料,通过艺术加工,在不同的线条和造型变化中,融入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而完成的花卉再造形象。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而是为体现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持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鲜花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

茶席插花的形式,一般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悬挂式和平卧式四种。面立式是指鲜花的主枝干基本呈直立状,其他插入的花卉,也都呈自然向上的势态;悬挂式是指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悬挂,而下为造型特征的插花;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卉在一个平面上的插花样式。茶席插花中,平卧式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茶席布局中,如移向式结构及部分地铺中,用平卧式插花可使整体茶席的点线结构得到较为解明的体现。

花材,是茶席插花的主体。它由花、叶、枝、蔓、草等构成。自然界中,花材的品种数量繁多,称谓也因地域的不同有所不同。茶席插花所选的花材限制较小,在山间野地和田头屋角随处可得,也可在一般花店采购。

茶席插花的意境创造,一般有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两种表现方法。具象表现一般不做十分夸张的设计,而是实实在在,不留矫揉造作的痕迹,使营造的意境清晰明了;抽象表现就是运用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插花的主题,可以拟人也可以拟物,把握抽象表现的尺度在似是而非之间。

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础和依托,描花造型的结构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型与色。就花器的造型来说,它既限制了花体,也衬托了花体。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体简约、精巧,同时也决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质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和陶瓷为主,以体现原始、自然、朴实之美。

 

五、焚香

焚香,是指人们将从植物和动物中获取的天然香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各种不同的香型,并在茶席环境中进行焚熏,以获得嗅觉上的美好享受。

焚香,在茶席中,其地位一直十分重要。它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融于整个茶席中,同时,它美好的气味弥漫于茶席四周的空间,使人在嗅觉上获得非常舒适的感受。气味,有时还能唤起人们意识中的某种记忆,从而使品茶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焚香,一开始就从人们的生理需求迅速与精神需求结合在一起。在我国唐代,就出现了争奇斗香的香文化形式。宋代,它又和挂画、插花、点茶一起,被称为“四艺”一同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中国的香文化还影响了日本。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就曾记载了古代日本民族学习“唐人”的样子所举行的“香会”,后逐渐形成今天的日本香道。

香料的种类繁多,茶席中所使用的香料,一般以自然香料为主。在自然的香料中,又注重从自然植物中进行香料的选择。因为自然界中具有香成分的植物十分广泛,采集比较容易。例如紫罗兰、丁香、茉莉等,可采其鲜花;柠檬、橘子等,可取其果皮;樟脑、沉香等,可采其枝干;龙脑等,可采其树脂;丁香、肉桂等,可采其果实。这些原料采集后,用蒸馏、压榨、干燥等方法即可取得。

茶席中的香品,总体上分为熟香与生香,又称为干香与湿香。熟香指的是成品香料,一般可在香店选购,生香是指在做茶席动态演示之前,临场进行香的制作(又称香道表演)所用的各类香料。熟香的样式有柱香、线香、盘香和条香等,另有香片、香末等作熏香之用。生香的临场制作表演,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具有可观赏性,对于香道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焚香的香炉种类十分繁多,大多为仿古的样式,有鼎、乳炉、鬲炉、敦炉、钵炉、洗炉、筒炉等。在类别上又有香炉、熏炉和手脚炉等,在质地上有铜、铁、陶、瓷等。茶席中的香炉,应根据茶席所表现的题材和内涵来选择。

香炉在茶席中的摆置,应把握不夺香、不抢风、不挡眼这三个原则,即在不影响茶的香味和茶席动态演示的方便和有利于茶席结构的形成来进行。

 

六、挂画

挂画,又称挂轴。茶席中的挂画,是指以挂轴的形式,悬挂在茶席背景中书与画的统称。书以汉字书法为主,画以中国画为主。茶圣陆羽在《茶经》“十之图”中,就曾提倡将有关茶事写成字挂在墙上,以“目击而存”,希望用“绢素或四幅成大幅,分布写之,陈诸座偶”。

茶席挂画中的挂画内容,可以字,也可以画。一般以字为多,也可字、画结合,我国历来就有字、画合一的传统。

字的内容,多以表达某种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和人生情趣,以乐生的观念来看待茶事,表现茶事。例如,将各代诗家文豪们对于品茗意境、品茗感受所写的诗文诗句为内容,用挂轴、单条、屏条、扇面等方式陈设于茶席之后作背景,常见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茶会友”、“廉美和敬”、“草本人”、“追香”等。也可写些与茶有关的佛语、道义、儒训等字句,如“茶禅一味”、“吃茶去”、“饮即道“等。

除写字,也可绘画。绘画以水墨画为主。我国茶中挂轴的绘画内容,相对较为多姿多彩,既有简约笔法,抽象予以暗示,也有工笔浓彩描以花草虫鱼,最常见的还是表现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及水墨山水为多。

茶席挂画,提倡自己写、自己画、自己裱。

 

七、相关工艺品

相关工艺品和其他物品一样,是人们某个阶段生活经历的物象标志。当人们想起某段生活,脑海里就会浮现那段生活的人和物。同样,当人们看见某种物品,也会想起以往的那段生活。因此,茶席中不同的相关工艺品与主器具的巧妙配合,往往会唤起人们的某种记忆,使茶席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关工艺品范围很广,凡经人类以某种手段对某种物质进行艺术再造的物品,都可称为是工艺品,如珍玉奇石、植物盆景、花草杆枝、穿戴、首饰、厨用、文具、玩具、体育用品、生活用品、乐器、民间艺术品、演艺用品、宗教法器、农业用具、木工用具、纺织用具、铁匠用具、鞋匠用具、泥工用具、古代兵器、文玩古董等,只要能表现茶席的主题,都可进行运用。

在茶席的布局中,相关工艺品不像主器物那样不便移动,而是可由设计者作任何位置的调整。因此,相关工艺品成为最便于设计者运用的物件,在对它作不停地换位调整后,最终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相关工艺品,不仅能有效地陪衬、烘托茶席的主题,还能在一定条件下,对茶席的主题起到更加深化的作用。在选择与摆置上,要避免衬托不准确、与主器具相冲突及多而淹器、小而不见等不当的摆置发生。

 

八、茶果茶点

茶果茶点,是指在饮茶过程中佐茶的茶点、茶果和茶食的统称。在茶席中它的主要特征为:份量少,体积小,制作精细,样式清雅。

茶点分为干点和湿点两种,茶果分为干果和鲜果两种,茶食主要指瓜果的果实。

茶点果实的选配方法,应根据茶席中不同的茶品和茶席表现不同题材、不同季节、不同对象来配制。如对不同茶品的配制,台湾范增平先生规则为“甜配红,酸配绿,瓜子配乌龙”。

在茶点茶果的盛器选择上,干点宜用碟,湿点宜用碗,干果宜用篓,鲜果宜用盘,茶食宜用盏。同时,盛器的质地、形状、色彩还要与茶席的主器物相吻合。茶点茶果一般摆置在茶席的前中位或前边位。总之,只要巧妙配制与摆放,茶点茶果也是茶席中的一道风景,盆盆碟碟显得诱人与可爱。

 

九、背景

茶席的背景,是指为获得某种视觉效果所设定在茶席之后的某种艺术物态方式。

茶席的价值是通过观众的审美而体现的。因此,视觉空间的相对集中和视觉距离的相对稳定就显得特别重要。单从视觉的空间来讲,假如没有一个视觉空间的设立,人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自由观赏,从而使茶席的角度比例和位置方向等设计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也使观赏着不能准确获得茶席主题所传递的思想内容。茶席背景的设定,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背景的设立,还反映了某种人性的内容,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视觉阻隔作用,使人在心理上获得某种程度的安全感觉。茶席的背景形式,总体有室外现成背景和室内现成背景两种。

室外现成背景形式有:以树木为背景,以竹子为背景,以假山为背景,以街头屋前为背景等。

室内现成背景形式有:以舞台作背景,以会议室主席台作背景,以窗作背景,以廊口作背景,以房柱作背景,以装饰墙面作背景,以玄关作背景,以博古架作背景等。

除现成背景条件外,还可在室内创造背景。如:室外背景室内化的利用、织品利用、席编利用、灯光利用、书画利用、纸伞利用、屏风利用和特别物品的利用。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