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树旱害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茶树旱害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茶树旱害是指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茶树体内水分亏缺、生理代谢失调而形成的危害,其症状为芽叶生长受阻,冠面叶片出现红焦斑,界线分明,发生部位不一。在夏秋交替时节,热量充足,植株蒸腾蒸发旺盛,持续的高温天气或少雨的情况下,需谨防茶树旱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江南茶区的成龄茶园中,茶树根深通常达60~80 cm以上,当0~70 cm的深土层内平均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时,茶树生长旺盛,有利于新梢的伸长。当土壤水分含量下降到70%时,茶树叶片生长缓慢,此时若再遇高温,水分供应不足,空气或土壤湿度很低,导致茶树植株体内水分失去平衡,茶树叶片停止生长。

当土壤中水分继续降低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即相当于土壤水分含量的16.3%)以下时,茶树新梢开始受害。若土壤水分继续降低,则茶树顶部嫩梢、幼芽、幼叶、老叶相继萎蔫,绿叶遂逐渐变为黄绿、褐红,进而干焦,以至自上而下叶落枝枯。严重的则全株逐渐枯死,形成茶树旱害。茶树旱害轻则影响茶叶产量,重则会使整个茶园遭到毁灭。

茶树的旱害,都是在一些高压中心长期控制的天气形势之下形成的。不论是较强的冷高压,还是较强的暖高压,它们若长期盘踞在茶区的上空,而茶园又缺乏灌溉条件,则很可能形成旱害。在冷高压控制下形成的茶树旱害,常伴随有茶树冻害发生,而在暖高压控制下,形成的茶树旱害则往往兼有热害及日灼病的危害。

冬旱

自11月至翌年1月期间,受强冷高压控制的茶园不仅受到冻害,而且常受到旱害,这就是冬旱。当强冷高压自北向南推进的时候,它的前沿冷锋过境时常常带来一阵强劲的偏北风,这种强风将吹得茶树枝叶剧烈地摆动,相互摩擦,同时加速茶叶中水分的蒸腾,加强茶树受旱的程度。在干旱的环境下,茶树抗寒能力减弱,从而加重受冻的程度。冬旱常使茶树秋梢的芽、叶受害,轻则使越冬芽发育不良,春芽瘦弱稀疏,重则芽、叶青枯干死。

春旱

春季西伯利亚冷高压仍较强,它经常控制着华北、黄淮一带。此时南岭两侧的华南、江南茶区雨水渐多,而江淮、江南丘陵上的茶园,有时仍长期少雨,亦会出现春旱,但出现的概率较小,危害较轻。茶园春旱只要稍稍补以灌溉,基本上不影响春茶产量。

伏旱

在长江中、下游两岸,江北、江南茶区中,夏季常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其分裂小高压中心在7月和8月份经常控制着湖南、江西、皖南以及鄂南茶区,形成高温、无雨、干燥的伏旱天气。此时,这些茶区的茶树正值生长旺盛时期,在伏旱天气茶园地表温度可以高达40 ℃以上,茶丛表面叶温也可达到35 ℃以上。茶园内蒸腾、蒸发作用很强,土壤水分和茶树植株内的水分散失得很快,收支难以平衡,以致出现旱害。

研究发现,当土壤中含水率低于23%时,茶树根系即不能正常生长,含水率下降到14%以下则茶树叶部开始萎凋。在缺水情况下,茶树体温难以调节,叶温迅速上开。当叶温升到42 ℃时,叶片失去净光合作用,由萎蔫而退色转为淡绿;当升到48 ℃高温时,叶绿体和酶的功能将被破坏,此时叶片颜色将转为枯绿,继而出现焦斑、泛红以致枯干脱落,并自上而下逐渐枯死。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科普,茶园秋季旱害如何应对?

茶园秋季旱害

#1

何谓旱害?

茶树旱害是指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茶树体内水分亏缺、生理代谢失调而形成的危害。水分摄入不足后,茶树冠层面叶片开始出现失水萎焉,进而出现叶片焦枯,持续发展影响上层枝条干枯,直至整株枯死。

#2

旱害发生的时期?

在我国,茶树旱害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中夏季旱和秋季旱(9-11月份)较为普遍。

夏季由于气温高,茶树生长旺盛,当夏季旱缓解后通过补救措施,一般茶树都能快速恢复,明显减轻对茶树造成的危害。

但是进入秋季后,气温、湿度比夏季明显下降,若此时发生干旱,茶树根系从土壤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自身代谢所需,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空气的干燥又明显加剧了叶片水分蒸发,导致叶片失水萎焉、焦枯。

从外观上看并不会产生如夏季旱造成茶树树干枯死的现象,但如果秋季旱发生时茶树正处于秋梢生长时期,会导致秋梢不长。如果秋季旱发生时茶树已进入休眠期,会对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养分的吸收产生明显抑制,以及由于水分亏缺而造成的一系列的代谢失调,对翌年春茶的产量、品质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只采春季名优茶的生产模式下尤其需要重视。

因此,做好秋季旱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3

防治措施?

常规措施:

1. 修建蓄水池:根据茶园地势,在茶园地低洼处因地制宜的修造不同规格的蓄水池。在茶园中开排水沟,雨量充足季节,雨水通过排水沟流入蓄水池,有利于洪涝时茶园排水、解决茶园积水问题。在雨量不足季节,可以利于蓄水池中的水浇灌茶园,缓解旱情,解决水不足的问题。

2. 浅耕除草:在干旱来临之前进行适当浅耕除草,破坏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土壤浅耕深度不宜过深,一般不超过10cm,切忌在秋季旱期间耕作,反而会加速土壤水分散发。

3. 种植遮荫树:在茶园中种植一定密度的遮荫树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遮荫树应选用高大、荫蔽度好、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遮荫树和茶树的根系不能在同一深度。能作为茶园遮荫树的种类较多,如樟树、乌柏树、杉木、合欢等等。

应急措施:

1. 铺设灌溉系统:秋季旱来临前,在茶园中铺设喷灌或者滴灌系统,在干旱早晚以喷灌或者滴灌的方式进行茶园补水。

#1

何谓旱害?

茶树旱害是指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茶树体内水分亏缺、生理代谢失调而形成的危害。水分摄入不足后,茶树冠层面叶片开始出现失水萎焉,进而出现叶片焦枯,持续发展影响上层枝条干枯,直至整株枯死。

#2

旱害发生的时期?

在我国,茶树旱害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中夏季旱和秋季旱(9-11月份)较为普遍。

夏季由于气温高,茶树生长旺盛,当夏季旱缓解后通过补救措施,一般茶树都能快速恢复,明显减轻对茶树造成的危害。

但是进入秋季后,气温、湿度比夏季明显下降,若此时发生干旱,茶树根系从土壤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自身代谢所需,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空气的干燥又明显加剧了叶片水分蒸发,导致叶片失水萎焉、焦枯。

从外观上看并不会产生如夏季旱造成茶树树干枯死的现象,但如果秋季旱发生时茶树正处于秋梢生长时期,会导致秋梢不长。如果秋季旱发生时茶树已进入休眠期,会对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养分的吸收产生明显抑制,以及由于水分亏缺而造成的一系列的代谢失调,对翌年春茶的产量、品质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只采春季名优茶的生产模式下尤其需要重视。

因此,做好秋季旱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3

防治措施?

常规措施:

1. 修建蓄水池:根据茶园地势,在茶园地低洼处因地制宜的修造不同规格的蓄水池。在茶园中开排水沟,雨量充足季节,雨水通过排水沟流入蓄水池,有利于洪涝时茶园排水、解决茶园积水问题。在雨量不足季节,可以利于蓄水池中的水浇灌茶园,缓解旱情,解决水不足的问题。

2. 浅耕除草:在干旱来临之前进行适当浅耕除草,破坏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土壤浅耕深度不宜过深,一般不超过10cm,切忌在秋季旱期间耕作,反而会加速土壤水分散发。

3. 种植遮荫树:在茶园中种植一定密度的遮荫树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遮荫树应选用高大、荫蔽度好、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遮荫树和茶树的根系不能在同一深度。能作为茶园遮荫树的种类较多,如樟树、乌柏树、杉木、合欢等等。

应急措施:

1. 铺设灌溉系统:秋季旱来临前,在茶园中铺设喷灌或者滴灌系统,在干旱早晚以喷灌或者滴灌的方式进行茶园补水。

茶园喷灌

2. 茶园遮荫、地表覆盖:茶园遮荫、地表覆盖可以有效地减弱水分的蒸腾作用。在旱情来临之前利用遮阳网覆盖茶树,或用植物茎秆、防晒地膜等进行地面覆盖,尽可能把裸露地表全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避免茶树由于过多的失水导致茶树生长受限。

3. 及时修剪:秋季旱缓解后,如果枝叶出现焦枯现象,应该及时修剪,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坏死组织的扩散,修剪宜轻不宜重,以免影响翌年春季茶叶产量,一般在坏死部位下方约1~2cm处进行。切忌在秋季旱期间进行修剪,反而会对茶树造成二次伤害。

4. 及时施肥:在旱情解除后,应尽早补施有机肥和茶树专用复合肥,适当配施速效肥。施肥时应适当深施,既能保证根系能快速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又能让茶树根系适当断根,重新构建根系。

如开沟深施(15-30cm)微生物有机肥200-300 kg/亩、茶树专用复合肥(N-P2O5-K2O为18-8-12)20-40 kg/亩、尿素5-6 kg/亩;在翌年早春施速效肥,如开沟施尿素8-10 kg/亩、叶面喷施营养型叶面肥,这对于茶树恢复生长,保证春茶产量和品质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简介

申瑞寒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生,主要从事茶树栽培生理与生态方向研究。参与了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计划(2021SNLF03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4-TRICAAS-0X),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3)项目部分工作,主要开展水分、遮荫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树旱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为预防茶园旱害,减少茶叶生产的损失,在茶园旱害即将出现之前,可采取一些补充水分和抑制蒸发的措施,如灌溉补水、松土除草、行间铺草覆盖等,以保持和调节土壤水分,改善茶株周围的小气候,从而提高茶树的抗旱能力。

灌溉补水

茶园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喷灌、滴灌等,其功效利弊各异。其中,沟灌适用于平地茶园,可在短时间内增加茶园中土壤水分,及时解救受旱萎蔫的茶树,但耗水量大,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小,且通过地表径流、深层渗漏,形成对水资源的浪费,并破坏部分上层土壤结构;滴灌能减少蒸发,节约用水,但投入的成本较高,而且不能有效地改善茶园的小气候。因此,近十几年来,在茶园中主要以喷灌的方式进行防旱抗旱。

喷灌既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同时也能降低茶丛附近的空气温度和叶面温度,提高空气中相对湿度,改善茶园小气候,达到较全面的抗旱效果。试验数据表明,在杭州高温干旱季节,茶园里喷灌24 h后,中午喷灌区的地表温度比对照区的降低2.0~4.8 ℃,地表最高温度降低9 ℃。在夏秋之交遇到干热害时,当10 cm深处土壤湿度降至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下,或日最高气温超过35 ℃或日平均气温大于30 ℃时,茶园即可每隔4~5 d灌透一次,以满足茶树所需的土壤水分,其他时间每天至少喷1次,以利增加地上部分小气候效应。

为了促使茶芽生长,最好上、下午各喷1次。因为盛夏高温期间,茶芽夜间伸长量为全日伸长量的80%,下午喷水,正适合供给茶芽夜间伸长时段所需。观测数据表明,茶园喷灌后瞬时降温幅度为4.0~5.0 ℃,空气相对湿度的增湿效果可达30%,而日平均降温效果幅度为1.0~2.0 ℃,日增湿幅度为5%~10%。据梯度推算,茶园喷灌后降温增湿效应在距地表200 cm以上即不明显,且降温效应在喷后将随时间延长而衰减。

蓄水保墒

在旱热害尚未发生前,在茶园中采取中耕松土,结合培肥在茶树行间的地面上覆盖草料等措施,既可以减少茶园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使更多的水缓慢渗入土壤深层,还可减轻日晒和降低地面温度和土表水分蒸发强度,从而可以蓄水保墒、减轻干旱对茶树的危害。

遮荫抗旱

对于一些幼龄茶园,可间种一些矮秆绿肥(如田菁、猪屎豆等),或在茶苗旁插上杉树、樟树等枝叶,从而为茶树幼苗遮阴抗旱。

本文内容参考《茶与气象》,李倬、贺龄萱编著,气象出版社出版)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