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石是什么

找到约765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好茶原是山魂魄

近日喝茶,忽得奇句:好茶原是山魂魄。

其实也不能说是偶得,喝茶喝的久了,渐渐没有什么关于茶的感悟了,到了只是喝茶的阶段。这句话的精髓早已深入我心了,只是在偶然的一刻我手写我口,我口映我心罢了。

以前,喝茶喝的少时,每喝上一道好茶都不能自拔,须有文字排遣一番,写了大量的关于茶的文章;等到自己有了固定的茶叶为伴,对每一种茶叶熟的不能再熟,也便无话了。就像恋爱一样,刚开始相谈甚欢,到后来两个人待得久了,自然无话,却已贴心。

我一个人独处的这几天,整日在冻顶乌龙、正山小种、普洱熟茶、普洱青饼、安溪正味铁观音之间切换,每次切换都无比丰富。冻顶乌龙产在阿里山,山顶云雾缭绕,我去时正是春末,一去方知阿里山青,却有三分之一是茶青;正山小种产自福建武夷山,磊磊之水往来山间;而云南茶更是产在云贵高原的山上,可谓山上之山,乔木大叶,最得山魂。

毫无疑问,真正好茶,皆产自高山,有的产自山峰,像冻顶乌龙,有的产自山谷,像正山小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谷越深,光照越短。无论产自山峰或者山谷的茶叶,都需要比平地上的植物更为漫长的生长期。这样长时间的酝酿生长,所产出的茶叶品质必定优良,从这个意义上,好茶原是山魂魄,此言不虚。

也由于这个原因,产自高山的茶会有自己独特的山场味。山场味是个什么东西?这大概是很抽象的一个概念,就如同铁观音的“观音韵”,普洱茶的“茶气”,“喉韵”一类的一种东西,是一种主观的描述,却又客观存在。以滇茶为例,喝云南茶,无论生的熟的,绿的红的,生普熟普,滇红滇绿,都渐渐对那个彩云之南的奇妙地方生出情感。喝云南茶时,立刻会有一种风味扑面而来,那高山密林,那乔木大叶,那玉龙雪山,那异族欢颜,云南茶带着一种张扬奔放的个性袭来,不禁令人心向往之,这种感觉,大约就是所谓山场香吧。

再以武夷茶为例,最得山魂的莫过于以大红袍和武夷水仙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石是山之魂,岩为山之魄,岩茶的刚猛,岩茶的回甘无一不透着浓厚的武夷山场味。这韵味浓烈的像酒,一下子就把人带进那碧水丹山。真好茶也,真山魂魄也。

好茶也必用山水来泡。明代的宁王朱权在《茶谱》写道:“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田艺蘅在《煮泉小品》里这样解释:石,山骨也;流,水行也。山宣气以产万物,气宣则脉长,故曰:“山水上”。《博物志》也谈到石与泉的关系:“石者,金之根甲。石流精以生水,山泉者,引地气也。”

山水大约最能激发山茶的魂魄吧。

(摘自2012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刘斌)

小罐茶,其实是茶行业的“救星”

茶红是非多

11月21日,“创新中国茶”论坛落幕,杜国楹以一句“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回应外界对小罐茶的所有质疑。

小罐茶2018年的“风头”延续到2019年,在很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灼灼其华,继续一枝独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市场向来对这类“独秀”,很不友好!小罐茶成为“众矢之的”,招来不少麻烦。对于茶界那些碌碌无为者而言,这无疑是眼中钉、肉中刺,喉中之鲠。

马丁·海德格尔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自小罐茶问世,短短时间内一举赢下市场和口碑,网上就冒出很多“喷子”,质疑“小罐茶”的营销“就是收‘智商税’”,无来由地谩骂小罐茶品质不佳、口感不好。

果真如此?

我常想,小罐茶装的不止是一罐好茶呀!更是一种喝茶的欲望和美的享受。

从“高冷”或“老土”的印象,到“随性”“自然”“便捷”的形象,小罐茶改写了喝茶的历史,简而有至的铺开一罐一泡、一人一茶的喝茶方式,推及我们的私人生活。

看来眼前的一切“负效应”怕只是应了海德格尔的思索,这些“无脑喷”以“嫉妒”为家,激烈、偏执的言辞道出了他们的痛处,执意“面向死亡而存在”。

“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马丁·海德格尔。

茶界的“智商税”是否存在的,这主要交给恶意炒作、天价茶叶等市场行为;交给“千羽孔雀”,八八青饼,“轩辕号”,“天价岩茶”,小青柑,碎银子,白水清和邹家驹。但对小罐茶的“智商税”,不可流于道听。

今年初,我曾写就一篇题为《“渣男”吴秀波,“渣茶”小罐茶?》反问市场。

小罐茶确实不便宜,但人家的定位就是高端茶。谩骂小罐茶收“智商税”,本质就是一种典型的“贼喊捉贼”。某些贪婪的炒作“砖家”,眼看小罐茶俘去了大部分传统消费者的青睐,自己所预谋的“智商税”化为泡影,分外眼红,急忙反咬一口。

这一族群,就是所谓的“智商税”的收割者,他们蔑视广大消费者的智商,企图永无止境的巧取豪夺。

然而,小罐茶本身的品质形象和市场份额,再次给了这些标榜“唯我独清”的阴谋家一记狠巴掌,令其火冒咬牙,却咬不到半点好。

正应了那一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消费者并非“无脑”,他们看重的是小罐茶诞生后带来的全新理念,看重的是品质和设计,是茶的饮用属性和实用性、方便性。可以说,小罐茶颠覆了一直以来饮茶、存茶的所谓“大手笔”概念,来自于价格、年份等方面的习惯标准发生了逆转式的变化。小罐之小,在雅致,在精到,在随意,在率真。它成为一种全新的消费语言,一种关注当下、关注瞬间感受的“在场”语言,一种彻底有别于收藏家、炒作者的“亲民”语言。

杜国楹的选择充满自信与理智,他有用科学方法打造卓越茶品牌的决心,一份让中国茶重新走向世界的坚持。以至于小罐茶能够先行茶行业基于用户需求,把茶做透明的范式性道路。

小罐茶周遭口诛笔伐,若非高逼格的“广告”,精良的品质,以及突破传统的生产理念和营销思路,作为一种新形象,很难在市场、现实、未来趋势等方面如此脱俗。

现在,我依然站在小罐茶这头。相信时间、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会证明一切!

小罐方盈,需求为本

对的时间和对的选择同等重要。若2019年还没有意识到“小罐茶”的商机,对于一个茶人来说,无异于1911年当了太监,1948年在农村买地,1976年投靠“四人帮”,2015年结扎。

中国茶史千年有余,看似从未凋零,但从未有过像小罐茶这样鲜艳亮丽的。小罐茶有“革命”性的意义。革命的本身,就是新事物的上位和旧势力的败退。

小罐茶的出现,好比“白话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的登场,茶的本质完好无损,但它更加适应现代性的日常生活,引领一个全新的茶业时代。而现在,这朵花才刚刚开始绽放。

杜国楹先生把茶品牌的品质,工艺,原料,价格,包装都透明化、标准化,旨在让消费者消费得心安,这是茶行业从未敢做的,可以说是茶行业的良心。

本来是要引导人民放心消费的标准化营销理念,却被茶行业的某些利益体攻击为“智商税”收割行为,这与其说是小罐茶的不幸,倒不如说是整个中国茶行业的悲哀。

这种悲哀的根源在于,中国茶茶市思想的固步自封,总以为传统就是好,老等于优质,不求新变。甚至,依然有人希望依靠编茶话故事,利用不对称的信息,来浑水摸鱼,维护自己的“屯粮积货”。

只可惜,现在的茶人和消费者,都不再是过去习惯于盲听盲从,任人忽悠宰割的那一代了,靠编故事蒙混过关的“商道”,早已不可往复。

但无论你是否跟得上节奏,小罐茶推开的标准化和品牌化浪潮,是历史的洪流,势不可挡,注定会为行业带来一次关键性的变革。

面对同行的成功,作为制造者和销售者,与其绞尽脑汁算计别人,不如多研究研究自己,虚心接受,学习别人优秀的制茶营销理念,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思考如何去自强不息,而非一味地损人利己。

当然,这种“智商税”观念的背后,或许是两种截然背道的商业思维和价值观的冲突,是农产品思维和工业化思维的分歧,是经验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较量,是品牌思维和农产品思维的碰撞。

我们回到原点看看,为什么国外的高端品牌,国人趋之若鹜,而国产的高端品牌,却总被冠之以“智商税”,之中是否是传统思维的结果,还是别有心机?

在混乱的茶市,我们所经历的骗局实在太多,以至于我们无法考辨真伪。尤其是对那些新事物,我们总要观望一阵,徘徊一会儿。

其实,任何高端品牌,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功能需求,更多的是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这是消费发展的趋势。

无论是功能需求,还是心理需求,本质上与不明真相的坑蒙拐骗,和纳“智商税”有天壤之别。

而这一系列“需求”所纳的税,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消费税,是品质税,是美学税,是创新税,是价值观税,是消费者自愿缴纳的税。

灾星”还是“救星”?

“需求”之税,这在小罐茶的产制营销中,表现、反映得淋漓尽致。中国的品牌,无论茶与其它,除了廉价制造、覆盖市场,需要更多地具备这种能力。

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水平相应升级——消费升级升什么?升的就是功能体验和心理满足。

消费者越加看中茶的品饮价值,看中生态健康,好喝能喝,喝起来舒服方便,看起来有品位等关键词,而小罐茶正是这些关键词的集合,它越来越多的体现出茶的本体性和现代性。

很多研究茶产区、山头、古树茶、茶艺、香气、口感,及茶史茶话故事的学者,都会关注一个共同的话题,即是茶的益生性。喝茶喝的就是这种益生性:生态、健康、舒适。

小罐茶的理念与宗旨,即是凝合传统与科学,本体与个性,市场与销售诸方面,利用科学研究和先进的营销理念,最大限度挖掘中国茶的商业潜力和市场潜力,推广茶饮文化。

这体现着茶的一种科学与现代性的构建,古人的经验主义对应神秘古朴的茶学认知,这种认知主宰中国茶至今已逾千年光景。

茅檐方小,坡上青青草。小罐茶的出现,正是对这种认知的继承、创新,甚至是对传统平庸化的反抗,引导一种全新的科学主义的新鲜血液主导新的认识。

在市场调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国茶推向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进而与时俱进的将茶做到高端化、生活化、年轻化、渠道化和垂直化,这无疑是中国茶产业发展和开拓市场的经典法则。

小罐茶的制茶和营销理念,实际上解决了中国茶原本一直存在的困惑,包括功能本质、消费市场、消费群体、时空发展等诸多问题。

当然,对于极少部分的发烧友来说,小罐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他们有能力或者有渠道,可以找到品质更优,性价比更高的茶。但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小罐茶以及以小罐茶为代表的品牌茶,或许是最对的选择,因为它简单、方便、透明,品质有保证,安全有保障,它也许到不了100分,但至少在85分以上。

任何茶饮的评价都离不开生态、安全、健康三大基本标准,而这也是小罐茶能够成为行业翘楚之根本原因,新事物的诞生和发展,终究需要时间和人民群众的检验,是非成败就让时间和消费者去评判。

而我们的人生,最惨的失误莫过于把“救星”当了“灾星”,小罐茶根本不是茶行业的“灾星”,而是茶行业的希望、良心和“救星”。

你若不信,你再观望一阵,徘徊一会儿。试着等等“机会”的末班车,让“破产”的狂浪,冲一冲你的“执着”。

原标题丨“灾星”小罐茶,其实是茶行业的“救星”

普洱茶的茶气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

要说茶气,必须先追溯中国文化中对气的传承和看重,精气神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整体状态。

气居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我们最常听的太极,便是将气学发挥到极致的一门武学。

虽然很大一部分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使得气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很多人对其也抱有极大的怀疑,但气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普洱品茗中,茶气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有茶气的普洱茶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茶品。

但很多品茗者,对茶气的认识和感受是非常模糊的。甚至有的人认为自身感受不到,就没有。

实际上,对于茶气,早在唐代、清代,就有茶仙卢仝,以及爱茶诗人许廷勋等人描述过。

卢仝关于普洱茶气的描述,最广为流传的便是那首《七碗茶歌》:

一碗喉温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许廷勋的《普洱吟》中:休休两腋自生风,何用团来三百月。

茶气是一种由茶叶中的有机锗(即生物有机锗)元素和多糖共同作用身体后,令人感到腹部一团暖气聚集,浑身筋络舒畅,出现后背掌心轻微细汗,打嗝的现象。

根据中医学研究,天然有机锗,在灵芝、人参等药用植物中存在较为丰富。

而茶叶中也含有少量天然有机锗,只是它不易溶于水,需要和多糖结合后,才能更好的被人体吸收利用。

而茶气是宛若气流一般,在不经意间流过经络,慢慢的增强,然后被人体感知到,如腹部气团聚的暖,后背手心细汗析出,有的出现频频打嗝;这些特征都消散后,浑身感觉轻松自在。

说完了茶气是什么样的,我们正式进入普洱茶要有茶气体现需要具备的条件。

敲黑板的重点:茶气产生的感受要和喝了热烫的茶汤后因热气产生的感受区分开来。

喝了热烫的茶汤,因为热气而产生的暖出现在胃部,同时后背是热汗且很密集;

01、茶品的原料生长地

云南气候类型丰富,境内山峦起伏,河流较多,水热资源丰富。在这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植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每一地区的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又存在较大区别,所以制成的普洱茶也呈现出一山一味,一寨一味的丰富特点。

普洱茶的原料是构成茶品优质与否的物质基础,原料中的内含物质越丰富,越能够为茶品的品饮,以及后期的存储提供很好的保障。

自然环境下生长的茶树,生长时间越长,所形成的茶叶内含物质越趋于丰富和稳定。这也是为什么古树茶的市场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

02、茶品的初制工艺

普洱茶的制成主要由初制和进一步加工共同组成。初制的工艺不仅决定茶品的滋味,而且还决定着茶品是否具有存储的价值。

为什么要提出手工制茶,因为手对茶叶的感知度是非常灵敏的,非其他器物能够代替。

传统手工制茶,将一片片鲜叶从深山古树枝头采摘下,带回家中,进行摊晾、柴火铁锅杀青、揉捻、阳光晾晒,耗时耗力十天半个月,晒青毛茶初成。

温度对茶叶内含物质的留存有较大影响,柴火铁锅杀青时,茶叶的温度保持在60-80℃,才能较好的保留茶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类、糖类、酶等重要物质。

很多古树茶因为数量非常少,而且不是成片生长,所以采摘和杀青的难度较高。

如弯弓古树茶,生长在国有林中,不仅要跨过半米宽的羊肠山道,而且还要趟过河水,采摘的鲜叶要及时运出山,回到家中摊晾,所以这里的摩托车便成了重要的运输工具,采茶季忙碌的身影在林中穿梭。

一锅鲜叶最佳的杀青量是5—10公斤,鲜叶在锅里的厚度较为均匀,杀青才能顺利进行。但并不是每一次的鲜叶都能达到较佳的杀青量,所以对制茶功力的巨大考验也就体现在变数上。

阳光晾晒是晒青毛茶形成的关键步骤,茶叶内含物质在阳光下发生悄然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味。

03、茶品的精致工艺

晒青毛茶制成后,为了较好的体现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独特魅力,需要将毛茶做进一步的加工。即后续的浅蒸、石模压制、自然晾干等工序。

利用水蒸气使毛茶迅速回软,此时的度也要恰当把握,否则会使茶叶吸收大量的水蒸气,对茶叶内含物质的浓淡造成影响。

毛茶回软后迅速定型,这里以常见的圆饼为例,用干净的白纱布使毛茶定型,再用石模压制使茶叶松紧适度,茶饼制成放在晾茶架上自然晾干,最后白棉纸包裹,茶品即成。

04、茶品的后期储存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魅力是其它茶品无法比拟的,历经岁月打磨过的普洱茶,其韵和茶气都有自己的独特。

普洱茶适宜在温湿度适宜、无阳光直射、无异味、干净的环境中存放,茶叶中丰富的内含物质发生自然转化。待某日取出来,冲泡后,老茶的魅力尽在一盏茶汤里。

以上是茶品满足有茶气的自身条件,要感知茶气需要品饮者的身体感官参与其中,这就会出现差异化。

有的品饮者的体感较敏感,容易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有的品饮者的体感可能要钝一些;

同一泡茶,也许你能够较快较容易的感受到它的茶气,但另一个人可能没有感受到或者要晚于你一段时间感受到,这些情况都会发生。

品茗是一件需要慢慢学习积累的事情,喝茶也是一件静心的事情,茶汤要喝温热,并且慢慢喝,才能够感受到茶的原本滋味。

综上所述:普洱茶要有强烈的茶气需要具备原料优质、初制工艺精湛、精制工艺得当、后续存储恰当这几个最本质的必备条件;

同时品饮者需要慢节奏,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茶想要传达给你的一系列的变化。

来源:南茗佳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07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