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人王琼茶艺视频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中华茶艺盛典,第六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个人赛)开始报名

  【第六届中华茶奥会个人茶艺大赛

  暨中华茶艺盛典】

  (湖南卫视茶频道“最美茶艺师”杭州分赛项)

  活动详情

  【茶奥会主旨】

  茶之兴盛,是社会昌达的折射,一头牵着千万做茶人,一头连着亿万饮茶人。以赛、品、  论、展等多种形式,展呈纷繁茶事,是构筑和谐生态社会结构的有效渠道;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茶奥会立足关注茶之智造,关注品质生活,更关注全球一体,营造一个最扁平、最有效的六茶共舞氛围,让中国茶的魅力影响世界,是举办“中华茶奥会”之初心。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的茶都已经有诸多表达。自2014 年首届中华茶奥会举办以来,吸引了来自 18 个国家的 4000 多名参赛者的参与,为 100 余茶企完成品牌培育与增值,网络同步传播关注量近 2000 万,贵州、福建、湖南等 15 个产茶区政府积极有偿竞办。中华茶奥会实现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有效传播与产业推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茶界特色精品茶事活动。

  打造“中华茶奧会”品牌,设立“5+X”(五大项,X项增加赛项)标准赛事。中华茶奥会定位于茶(业)叶竞技类赛事,以体育竞技的方式,让茶文化不再“高冷”,使饮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有效推动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国际茶博会预热,进一步提升“中国茶都”形象。

  本次大赛将采取全新的赛制,以职业比赛与“综艺秀场”相结合的形式。在遵循茶艺师技能大赛专业赛制的前提下,加入艺术审美、情境演艺、舞台表现、个人才艺等考评元素,进一步丰富比赛形式。同时“综艺秀场”的舞台形式能充分展示参赛选手们各方面、多维度的综合竞争力。全新的比赛形式增加了选手竞逐过程中的趣味性、可看性,让茶艺表现形式贴近艺术、融入生活。结合全民综艺的趋势,通过增强比赛的娱乐性从而吸引更多新媒体聚焦,引流各平台流量,赢得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达到以茶艺赛事推动茶文化传播,以茶文化的深入民间、广泛普及来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主办】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浙江大学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中华茶人联谊会

  杭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

  浙江大学茶学系

  浙江素业茶叶研究院

  浙大“童一家”茶学培训中心

  戎荣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

  【赛项主题】

  《第六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暨 2019 中华茶艺盛典》

  【竞赛项目】

  包含茶行业从业者、茶艺爱好者、在校大学生等。囊括了传统茶艺、创新茶艺、少数民族茶艺等多种表现形式。参赛选手以个人形式报名参赛,初赛、复赛、决赛的比赛、竞技、培训皆按个人形式进行。(初赛、复赛个人选手由个人独立完成作品,决赛选手可以要求助演共同参完成作品)

  竞赛实行统一时间、统一比赛地点(在杭州市龙坞茶镇)。竞赛初赛按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茶艺两套规定茶艺(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壶泡法)抽签完成,分成个人才艺展示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分别个人才艺30%,操作技能70%计入复赛成绩.按照得分取前60晋级全国60强。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初赛比赛时瞬间

  进入复赛60强的选手,此60名选手将进行抽签分组,由6位国内知名老师指导,组成6大战队,进行为期3天的”导师强化集训营“。以“创新茶艺”、“个人才艺”、“主题演讲”三项融合考核决定晋级,复赛按照得分选拔出每个战队排名第2到第5名的获得优胜奖共计24名,每个战队得分最高的选手(第1名小组金奖)进入总决赛,共计6名晋级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总决赛及2020年中华茶奥会形象代言人选拔赛暨中华茶艺盛典演出,决赛前3名进入“最美茶艺师”全国赛前30强。

  每个战队晋级总决赛的选手抽签捉对PK,由专家裁判团、媒体观察团、大众评委投票得出获胜队,获胜的三组进入前三强,落选的三组获得铜奖;前三强再分别表演最后一个参赛节目,节目性质创新茶艺,由专家裁判团打分,得分高的前两位交由媒体观察团、大众评委投票,得出最后的总冠军金奖,其他两队则为获得银奖。总冠军即成为2020年中华茶奥会形象代言人。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冠军比赛时瞬间

  报名人数

  预计: 约300人

  【报名方法】

  1、组委会报名参赛。

  2、报名时间:9月 25日—10月 25日(根据实际时间)。

  3、报名材料:报名表、身份证、原职业资格证书、劳动合同复印件、学校证明(在校生)、三张2 寸证件彩色近照。

  【参赛要求】

  茶艺爱好者

  【参赛程序】

  各组按抽签号进行比赛,统计。

  初赛按分数进行排序,择高分晋级复赛。

  选手编号(通过抽签完成)--> 初赛(按照对应赛制流程)--> 复赛(抽签分为6大战队)-->总决赛(6个战队的第1名抽签捉对PK)--> 总冠军

  【评分方法】

  初赛按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茶艺两套规定茶艺(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壶泡法)抽签完成,分成个人才艺展示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分别个人才艺30%,操作技能70%计入复赛。复赛操作成绩分:以“创新茶艺“、”个人才艺“、”主题演讲“三项融合考核决定晋级,按照分数高低排名获奖名次。决赛由5位专家裁判,10位媒体评审团,30位大众评审组合而成,由专家裁判与大众评审团共同评选,专家裁判占60%,媒体评审团10%,大众评审占30%按照分数高低排名获奖名次。

  【赛前训练】

  赛前训练由承办方组织进行,集中赛前指导培训,规定茶艺实操规范,导师团创新茶艺指导。

  【奖项设置】

  金奖(总冠军)1名,即成为2020年年度茶奥会茶艺大赛形象代言人

  银奖2名

  铜奖3名

  小组金奖6名

  决赛前3名进入“最美茶艺师”全国赛前30强

  最佳才艺奖1名/战队,共6名

  最佳人气奖1名/战队,共6名

  最具创新奖1名/战队,共6名

  优秀奖4名/战队,共24名

  【名家导师团】

叶汉钟

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茶叶协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

潮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被评为“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

首届兴文强茶贡献奖—杰出茶人

首届 “中华茶人榜样”——中华匠心茶人称号

王琼

和静园品牌创始人

和静茶修学堂创始人

“申时茶”的倡导及践行者

参与“中国茶艺师职业标准”制定

齐玲玲

南昌大学副教授

南昌大学茶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李乐骏

弘益大学堂校长

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戎新宇

《茶的国度》作者

制茶工程师

中国孔子基金会茶文化推广大使

浙江大学茶学系讲座教授

陈燚芳

素业茶院创始人

杭州工匠

《一方茶席》作者

国家茶艺大师

国家技术能手

浙江大学茶艺教练

  【参赛规则】

  参赛选手严格遵守赛场规章、操作规程,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文明竞赛。

  选手参加竞赛的场地和序号将通过抽签决定。比赛期间参赛选手不得离开比赛场地,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但离开期间的时间一律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每批次参赛选手必须在正式比赛前 30 分钟到赛场报到,报到时应持本人身份证,并佩戴大赛组委会签发的参赛证。只有等比赛正式开始后,方可进行操作。

  参赛选手进入赛场,不允许携带任何书籍和其他纸质资料(相关技术资料由组委会提供),不允许携带通讯工具和存储设备。

  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除携带竞赛所需自备用具外,其它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不得在赛场内大声喧哗,不得作弊或弄虚作假;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因选手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进行比赛,裁判长有权终止该队比赛;若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比赛终止后,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工作要求】

  做好赛前发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层层发动,推荐选拔平时工作好,思想要求进步,技术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从业人员参赛,确保比赛质量。

  做好赛前培训工作。通过赛前培训,使选手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都能有所提高,在竞赛中进步成长。为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做贡献。

  在组织报名时,要加强报名人员的身份和相关证件的验证工作,确保符合参赛条件;按时报名,按要求随附相关报名材料;开展选拔和赛前训练,确保参赛选手的质量。

  【宣传方式】

  湖南卫视茶频道、茗边、浙江在线茶媒中心、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公众号、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同时设立比赛公众号,从报名期间开始滚动直播比赛热点新闻,选手露出,比赛花絮等。

  联合参赛选手,亲友团在各大新媒体造势,增加比赛的知名度及关注度,为后续的比赛增加更多媒体传播力度。

  与各平台的KOL,大V,热点话题相互联动,导入大平台流量,增加比赛的社会影响力及传播力度。

  收集各参赛选手比赛及生活中的亮点,选手幕后的艰辛,导师与参赛选手中的互动,及比赛中的冲突与高潮等,进行热点推送,增加比赛的可看性。

  联合主流茶媒体:茗边、浙江在线茶媒中心、茶语网、中国网茶频道、说茶网、茶频道等集中报道赛事进程。

  茶频道将对茶奥会茶艺大赛进行全程微直播并录制,后期经过剪辑后将分段在茶频道电视播出。

  【比赛日程安排】

  报名联系联系如下方式:

  联系电话:0571-86025633/15306508991

  微信号:15381141019邮箱号:2841887202qq.com材料邮寄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龙坞九街9号楼素业茶院

艺动全国,为中国茶代言!茗星茶艺师第九届全国评选大赛震撼启动!

茗星茶艺师·为中国茶代言

以茶艺竞技的方式

传承中华茶道精神,选拔优秀茶艺人才

以茗星茶艺师为载体

展示中国古典美学,传播中华千年茶文化

以茶·旅·学融合的形式

联动全国省市参与,缔造行业标杆赛事

茗星茶艺师第八届全国评选大赛冠军(金沙中国)任君

30+分赛区

200多场专业赛事

100+顶级茶界大咖指导

2000+政府协会、茶城茶企携手联动

近10000名选手报名参赛

武夷山、普洱、勐海、杭州、潮州五大产区游学

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媒体全方位跟踪报道

各大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百万粉丝强势助阵

李高丽

茗星茶艺师

第八届全国评选大赛亚军

朱冉冉

茗星茶艺师

第八届全国评选大赛季军

王渊

年度最佳茶汤质量奖  

白圣达

年度最佳主题创作奖

砥砺八年

茗星茶艺师全国评选大赛

已然成为弘扬中国茶道精神

助推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标杆赛事

引领茶·旅·学融合一体化的行业典范

国内茶人切磋技艺、展示才华的首选平台  

茗星茶艺师第九届全国评选大赛正式启动

赛事介绍

本届大赛在继承以往8届的成功经验上,进一步优化升级,设置初赛个人赛+决赛团体赛的参赛形式,不断扩大赛事的规模,提升赛事影响力;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完善赛事的评选规则;打通“茗星+产区”、“茗星+名品”的双向赋能渠道,实现产销区联动,为产区甄选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大使。


茗星茶艺师第八届全国评选大赛分赛区冠军回顾(部分)

2022年,茗星茶艺师第九届全国评选大赛将跟随华巨臣全国大联展的步伐,走进武汉、郑州、重庆、济南、深圳、澳门、太原、沈阳、石家庄、昆明、兰州、呼和浩特、上海、青岛、西安、南宁、长春、大连等18大中心城市,举办18场专业赛事,掀起一场璀璨的中华茶艺盛宴。

1分赛区初赛:线上网络投票(晋级1位)+线下规定茶艺(晋级9位)

线上网络投票:选手提交报名资料,上传视频、照片进行网络投票,票数最高的参赛选手将直接晋级分赛区决赛,并获得网络人气奖。

线下规定茶艺:根据参赛人数分组,选手们按照抽签顺序同台竞艺。

2分赛区决赛(团体赛):自创茶艺

分赛区10位晋级选手组织决赛队伍(可邀好友、同事进行组队)以团体形式参赛,团队人数不少于2人。

3茶山游学导师赛前集训

茶行业顶尖专家带领18城18名冠军代表深入知名茶产区,走访龙头企业,推动产学研优势互补。

4全国年度总决赛(团体赛)

选手需自主创作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艺作品,重点展示各省份的茶文化特色。

茗星茶艺师全国评选大赛举办至今,不断深挖国内高校、商(协)会、培训结构、茶馆、茶空间等资源,邀请了众多行业内专家大咖担任大赛裁判,规范赛制赛规,为大赛的公正与权威保驾护航。

历届赛事评审团

1、刘勤晋(重庆)

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农大茶叶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届茶学学科带头人

2、徐南眉(杭州)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发表个人学术论文50多篇,参加编写了《中国茶叶大辞典》等五部专业图书,获专业成果奖两项,并获得全国总工会的先进个人奖

3、周智修(杭州)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周智修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4、余悦(江西)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全国培训鉴定教材《茶艺师》主编、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茶艺国际传播中心主任

5、邵宛芳(云南)

二级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及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原院长、现任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名誉院长、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6、王琼(北京)

茶修首创者、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指定茶道教师、中国茶艺师评定标准制定者之一、和静茶修学堂创始人

7、屠幼英(杭州)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吴觉农思想研究会理事

8、丁以寿(安徽)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

9、王旭烽(杭州)

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10、舒曼(河北)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华鼎国学研究会国茶委专家成员、中国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专家成员、《吃茶去》杂志总编

11、林治(陕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膳食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顾问兼西北联络处主任、西安曲江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

12、刘秋萍(上海)

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茶馆专业委员会主任、虹口区茶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国家级裁判(茶艺)、中国茶宴第一人

13、王迎新(云南)

中国人文茶道首倡者、人文茶席创始人、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家人社部茶艺实训师教材编委、云南科技出版社《云南普洱茶》副主编

14、曹藩荣(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主任、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茶业品牌与竞争力评选委员会高级专家团专家

15、叶汉钟(潮州)

国家级茶艺裁判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技师、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

16、叶荣枝(香港)

知名茶人、香港乐茶轩主人、香港茶艺协会会长、世界茶联合会副理事长

17、陈佩兰(澳门)

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

18、吕礼臻(台湾)

著名茶学大师、台湾茶创意工作者、臻味茶苑主人

19、范增平(台湾)

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教授、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

20、李自强(新加坡)

知名茶人、留香茶艺主人、新加坡茶艺联谊会会长

21、萧慧娟(马来西亚)

知名茶人、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理事长、马来西亚紫藤经贸集团茶艺总监

22、朱澄(云南)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23、冷雪(济南)

山雨花开创始人、国家一级茶技师、评茶师

24、鲍丽丽(上海)

上海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上海、米兰两届世博会茶仙子、茗约文化品牌创始人、迪拜世博会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

参赛报名

报名要求:

参赛人数不限,性别不限,年龄不限;参赛选手/团队务必按参赛报名要求如实填写(真实姓名,年龄),若信息漏填或则填写不清晰,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资格。

参赛须知:

①选手通过官方链接进行报名,提交个人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单位、指导老师等)及视频照片、参赛介绍30左右字);

②参赛视频时长15秒,横屏拍摄(16:9)、镜头要稳、录制背景整洁美观,视频拍摄工具不限,可剪辑,确保视频作品的原创性;

③视频获奖的使用权归属主办方,以配合活动宣传,所有参赛者视认同以上参赛规则,优秀选手个人视频作品有机会在华巨臣官方平台进行传播推广。

参赛方式:

方式一:茗星茶艺师赛事组委会指定报名单位报名;

方式二:联系各个赛区负责人登记报名。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新政下茶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圆满落幕!

与时者?茶教育正当潮!教育是民族发展的根基,茶教育则是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12月17日,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在第25届深圳秋季茶博会现场隆重举行。数百位全国教育机构负责人、茶文化爱好者汇聚一堂,聆听最前沿的茶教育发展潮流,为中国茶教育擘画新蓝图。

论坛特邀原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教育部高校教指委植物生产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普洱茶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云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盛军、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政协主席倪林、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政协副主席林训、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组书记、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云、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专家组组长、总主笔,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茶艺师》主编余悦、茶修首创者,和静茶修学堂创始人王琼、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茶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曹藩荣、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会长陈佩兰、山雨花开创始人、国家一级茶艺师、评茶师,ICT国际认证职业培训师,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冷雪等多位茶教育领军人物,一同探索茶教育的未来之路,革新教育理念,促进产教良性互动,为推动茶教育创新发展带来全新的观点和洞见。

主题演讲

ㄧ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ㄧ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我们该如何抓住时代发展机遇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引领茶教育创新发展的潮流?在教育新政和“双减”政策的助力下,我们又该如何推进中国茶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嘉宾们围绕当前茶教育的现状,分享茶教育新思想,解读教育新政和“双减”政策大背景下,茶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茶教育未来的革新之路!(注:以下为内容摘要,非完整演讲稿)

教育新政下茶业职业技能教育思考

余悦

2020年,全国所有水平评价类进入第三方评价,国家茶艺师、评茶员职业等级制度的改革势在必然。有几个基本的观点:第一个茶艺师评茶员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更改为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二个要经过人社部门批准的第三方机构。第三个是国家把握方向,制定政策,强化监督。

新的等级证书有几点要求:第一是评价机构是经国家人社部批准,证书的编号来自于人社部门,证书可从人社部门的网站检索查找。第二个国家在给予的政策支持方面同样不变。第三个茶艺师是由人社部门管理,而评茶员是由供销合作社联合管。

疫情的冲击,推动在线教育发展,而线下教育具有区域性。今后茶文化教育是多向性,主要是内容的系统性与专题性、人员的广泛性与专业性、方式的单一性与多样性,地域的本土性与国际性相结合。

我国茶产业茶科技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展望

宛晓春

茶产业的现状: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叶面积、产量、消费量都是世界第一,茶园的面积占全球占60%,产量占全球45%-50%,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0年茶产业现状:绿茶占61.70%,增幅接近4%,红茶产量40万吨,占13%,黑茶占12.5%,乌龙茶占9%,白茶产量增幅较大,占比2.46%,黄茶近几年产量是成倍增长,去年占比是0.5%,以前只有0.3%,增幅50%左右,可以看出白茶和黄茶这几年快速发展。

近年来,新式茶饮快速发展;传统茶饮在2014年到达顶峰以后,呈下降趋势;茶叶深加工,包括茶叶的资源、茶的提取物、茶功能的开发,例如天然的药物、健康的食品、功能饮料,及日用化工、环保、动物营养到饲料的应用,茶叶深加工市场潜力巨大;茶的健康功效以及相关功能、机理的研究以及健康产品的开发,将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茶学研究起步早,1939年复旦西迁到重庆,设立了茶学专修课,这也是现代茶叶高等教育的发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茶学学科在复旦大学,由财政部设立,中国茶叶公司资助。1952年院系调整,复旦大学茶学科调到安徽,也是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科的前身。

新时代茶学学科发展展望:一是提高生源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高生师比,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四是促进多学科交叉,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五是深化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科技水平,支撑茶产业创新发展;六是加大茶文化宣传普及力度。

产学研跨界融合,打造云茶产业创新联合体

盛军

如何把教育和科技、人才引进到茶产业当中,我提出做好茶产业要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基础研究,第二篇文章是工艺改进和产品开发,第三篇文章是打市场打品牌。

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代谢免疫,现在人类很多问题是由高血脂、高油脂、高糖引起。高油脂的人为什么适合喝全发酵茶?发酵食品中重大的机理就是抵抗肠道的炎症,尤其是调解肠道微生物之后可以调节炎症。为什么茶叶可以治百病?因为茶叶抗氧化、抗炎症特征明显。

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2014年我们启动全世界的茶叶大数据,证明了超过五百年、一千年真正的古树茶含有较少咖啡因和茶多酚,从感官和体会来说,不会影响睡眠、伤胃。我们也找到了“大叶种茶黄金带”,它分布北纬23.5度附近,海拔1300—2000米。

在研究当中总结,我个人非常建议:上午喝一杯绿茶,会让你精神好;午后喝一杯红茶,它调解内分泌,心情好;饭后一杯普洱茶不影响睡眠,消化好。

茶教育如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云

茶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贡献度关键在于茶学教育与产业结合的紧密度,以及为茶产业发展提供的支撑和科技服务贡献力。茶叶发展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优质高产,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茶叶整体素质和综合效应,这才是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市场的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是科技核心力的竞争,科技核心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才是第一要素。

茶学教育如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个是强化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使中国茶叶科技在世界上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二个是完善茶学教育体系,加大生产一线实用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三个是除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之外,要加大市场经营型人才和高素质企业家等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其数量要与产业规模相匹配。

第四个是茶学教育要“三结合”,专业正规教育与职业教书教育、知识更新继续教育、社会技能培训相结合,教学单位与科研单位、推广部门、经营主体包括工匠人才联合培训,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和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相结合。

第五个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要特别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第一个是人品和职业操守。第二个合作精神培养。第三个是吃苦精神培养。第四个是科学的工作方法培养。第五个是综合能力培养。

茶教育承载幸福生活

王琼

茶修教育之于时代,所有茶修文化的脉络和根基来源儒释道医的文化精神,在先祖的文化基因引导下,我们借茶修为,以茶养德,倡导每一位爱茶之人能够首先修养自己的内在德行和行为,通过茶修实现茶文化的传承。

茶修之于社会,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紧张焦虑的时代,希望真正藉由这一杯茶满足自我成长的需要,通过泡茶、喝茶、分享茶的过程中放慢速度,放慢我们思考的速度,放慢我们做事情的速度,更理性清晰建立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秩序,安顿心神,减缓压力,重组时间。

茶修教育是泡好喝懂一杯茶的系列修习,从一杯茶上升到生命成长,它是开启自觉的成长之路,是培养生活的优雅情绪,是提升生命的能量温度。茶培训的未来充满光明,人人喝茶的时代到来,科学泡茶,健康喝茶更需要我们的茶培训、茶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提高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能够把这样一份责任担当起来。后疫情时代的观念改变,我们更多的社会、个人乃至于家庭都需要自我安顿,需要心灵成长,也需要灵魂回归,所以这杯茶在这个时代无疑就承担着一份时代的使命。国家倡导健康优雅生活,茶教育、茶文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趁势而上。

圆桌对话

ㄧ教育新政下茶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ㄧ

2021年即将结束,在岁末年初,既是总结又是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面对当下的茶教育发展现状,嘉宾们在余悦先生的主持下展开圆桌对话,共同探讨茶教育新政策下,“茶高校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拓展茶教育发展新方向”、“各地区茶教育启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茶培训的新发展方向”多个茶教育热点问题,为大家传达行业的前沿观察。(注:以下为内容摘要,非圆桌对话全部内容)

  

1

茶教育新政策下,

茶高校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拓展茶教育发展新方向

曹藩荣:现阶段茶产业发展要求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一定要适应产业发展,这三大块要统筹综合。教育部提出现在的本科人才培养要四新,其中提到新农科要把农文、农理各方面结合起来,培养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专业人才,这是总的方针政策。

随着茶产业链的延伸,要加强产业链延伸所需要的知识,加强茶的文化服务和经营管理,培养综合性人才。我们还要多学科地融合,与食品科学、营养学、医学、茶叶的智能化、机械化等多学科结合。茶产业发展会遇到劳动力瓶颈,寻求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农业、智慧茶园,智慧茶业是必由之路。

2

教育新政与“双减”政策

对澳门茶教育的启发

陈佩兰:澳门是一个不产茶的地方,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澳门曾经是丝绸、茶叶、陶瓷的出口港。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我们喝奶茶、咖啡很普遍。对于中国茶,在这几十年才知道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我们从事教育已经十几年,每一年我们都有两个比较大型的活动,一个是茶艺,一个是国际茶文化嘉年华,搭建学员展示自我的平台。未来我们希望大家来到澳门,跟我们分享更多的中国文化和教育,也希望澳门可以通过比赛,推动年轻人宣传城市,传播城市文化。

3

依托教育新政

工夫茶的传承创新

叶汉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也要跟着时代进步,制定科学理论标准,把潮州工夫茶艺进行城市化。潮州工夫茶不是只是潮州的,它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一个系统,潮州工夫茶艺只是整个系统里面的一部分。潮州工夫茶怎么冲泡?这杯茶是冲茶人的作品,所以有茶摊艺术,除了欣赏整个过程,还要欣赏最后的结果,这杯茶得喝起来非常舒服。

我们现在在完善整个工夫茶体系的标准,更好推广、传承潮州工夫茶文化。从技能来说,什么是工夫?功夫和工夫怎么区别?功夫只是技能,就是习武的技和能,如果各种技能叠加就产生新的维度三维,三维就是艺术就是工夫,如果各种工艺的叠加就是四维就是茶道,我们现在做的只是茶艺而已,还没有到茶道,当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我们才能达到茶道的境界。我们的目标是做好茶艺,仰望茶道。

4

教育新政和“双减”政策

对茶培训的新发展方向

冷雪:第一种是场景化培训,我们把茶的培训分为社交培训、职场培训、办公室培训包括餐席的培训,它的场景化带入非常强。第二个需求化培训,面对不同的人群需求培训不一样,针对每一个人群都制定一个培训体系。第三个是创新培训,创新是传承再创新,包括我们做的高级茶艺礼仪培训师课程,包括全国发起的茶会形式。第四个是裂变式培训,我们通过培训课程加盟伙伴,建体系、建路径而且可验证、可持续,把正确有体系、可复制的能力培训出去。第五个是沉浸式培训,如果一个家庭一周能抽出30分钟时间陪你的父母、先生、孩子喝茶,你的家庭会变得不一样。

我希望未来大家都是以不断持续创新的能力带动茶行业的培训,从我们自身的体系升级做起,不断地拿到更大的客户量。你是茶馆馆主的话,最后还是要培训自己的能力,茶行业的培训未来对于我们非学院派的老师而言,我们的时候到了,未来可期。

现场互动

ㄧ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ㄧ

提问:茶道有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的茶教育应该以茶道教育为主。我觉得茶文化是一个饮茶方式,中国对于世界影响最深的是奶茶法和点茶法。点茶法一共有10个级别,其中第10级列入一个比赛项目,澳门的陈会长在中国奶茶的传播方面有什么样的想法?

陈佩兰:点茶是中国传统几千年文化对喝茶或者朝代演变的缩影。我们澳门人从喝奶茶开始,是喝奶昔中的奶茶,和点茶不一样。我们今年在国际茶文化嘉年华也表演了点茶,把宋代的戏剧表现出来,让更多澳门朋友了解点茶文化,推动茶礼、茶德、茶艺到茶道的传播。

提问:我想问一下叶老师,我也在教授工夫茶,工夫茶道是对现在影响非常深远的一种饮茶方法。我和学员进行教授,也会让他滚一下杯,这是很重要的茶道方法,未来在点茶推广方面可以做什么?

叶汉钟:标准我认为只是一个起点,还可以再完善更广泛一点。点茶我们讨论也很多,每个地方的理解不一样,宋代的点茶谁也看不到,只能从书上理解,每个人理解也不同,茶百戏其实就是小把戏,在娱乐中得到快乐,让人短时间得到快乐。点茶是很好玩的,门槛很低,谁都可以做,要求不高,从这些基础推广,让人家慢慢喜欢,让别人去完善你,工夫茶也是这样。

提问:我是来自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茶叶是中国影响世界最重要的植物饮料,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输出在历史中也是比较薄弱,我们作为茶文化一线的工作者,应该怎么样推动中国的茶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更多的人可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余悦:第一个是中国茶文化走向东方茶文化圈或者汉语文化圈很早,起码是唐代。第二个要针对现代社会和人存在的身心问题,像我们中国这种品茶方式最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三个是你怎么样影响国外对于中国茶文化、对于中国很多事物有兴趣的人,首先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粉丝,他会很乐意帮助你传播中国茶文化。第四个是年轻人的创造力、活力、激情,你们善于让年轻人理解沟通,把我们老一辈人不具备的能力发挥得更好,茶文化的未来一定在于年轻人。

提问:我是从天津过来的,天津一年没有进行茶艺师方面的认证,因为第三方机构一直没有出来,这是第一个问题,我想知道全国哪些省市在做,做得比较好的?第二个问题,现在是否允许其他省市的人跨省市进行学习和报考?原来的茶艺师都是五级制度,现在有的省市有可能是六级制度,原来到一级是最高级别,这些问题我问了很多同行和朋友都没有给我一个具体的答复,我想问问几位老师。

余悦:第三方评价所依据的是国家茶艺师职业标准,到目前为止政策如此。各个省可能不太平衡,审查也有一个过程,有的省可能走得前一点已经开始了,还有的是试点单位,至于级别、等级到目前为止还是五级,国家所有职业技能都是五级,这个证书国际上也承认,因为它有外语证书。刚才提到会不会出现比一级更高的,目前为止没有看到文件,我们一切以中央的文件为准,以国家的文件为准。

主持人:最后两个问题留给线上的朋友,这位网友提问曹教授,学院派和民间派怎么进行互补和结合?问到冷雪老师的问题是,作为茶馆的馆主如何经营人脉?

曹藩荣:学院派和技能教育是互补的,人才培养是学院派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是非学历教育,这两个层次学习的内容不一致,没有矛盾,可以相辅相成。学历教育主要是培养茶行业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这是学院派的培养目标。同时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也参与了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多项技师级证书。学院派创新人才、应用人才也要有技能,出来社会之后更适应社会,这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很好的融合。

冷雪:这个时代不是坐等客户上门的时代,现在是请进来再走的时代,请进来是从静态店到动态店,从动态店到生态店,你运营的不是产品,你运营的是客户,培训能力和做活动的能力是必须要打造的,这才是人脉的能力。一个是线上,运用视频号、抖音、快手等渠道推广把中国茶,打造知名度。一个是异业联盟,你不要只想你自己,和保险公司、银行、4S店都可以做活动,一个月做两场活动,一个活动30个人,一个月60个人,一年700个人,动起来,做起来,才是增加人脉必须要有的能力。

签约仪式

ㄧ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ㄧ

茶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茶人、茶教育从业者的努力。借此次论坛的机会,特举行“华巨臣集团&上海交通大学茶产业研究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未来将就茶产业、培训、科研、产品创新、营销管理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更好地服务茶产业上下游的消费者以及B端客户。

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向飞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培训部主任陈雄中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揭牌仪式

ㄧ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ㄧ

此外,现场还举办了“华巨臣集团&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将以市场为导向,共建校企合作学生实践基地,以特色产业和优势学科为基础,校企合作深度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共同进行学科研究、产学合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国茶产区。

图片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向飞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茶艺科学院研究所曹藩荣进行揭牌仪式

至此,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圆满结束。未来,华巨臣也将继续携手全球茶人,通过形式多样的茶教育文化活动,为茶文化传播,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未来2天,更多精彩,尽在第25届深圳秋季茶博会!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