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趣与佛

找到约64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静养茶宠

每每品茗,总会被茶台上的小小物件所吸引,小象、小猪、小狗、金蟾、貔貅、长寿龟……不一而足,或蹲着、或趴着、或憨态、或俏皮,其状万千,其情万趣,这就是业内人士称之为的“茶宠”。

所谓“茶宠”,就是茶人在品茗、闲聊过程中,用茶水精心滋养、把玩的紫砂陶质小工艺品,故又被昵称为“小养活”。时下,我国南方一些城市的茶庄茶馆里,或是嗜茶者基本上都养着一些“茶宠”。这些茶宠,或有吉祥寓意,或有文化气息,或是搞笑逗乐,或是趣味童真,全看主人的喜好。

茶宠,主要用紫砂泥、清水泥、澄泥、段泥、天青泥或黑泥烧制而成,以紫砂泥烧制的茶宠最为常见和好养,因紫砂铁质成份较高,成明显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好。也有一种用树脂制成的变色茶宠,淋上热茶水后会立即变得五颜六色,冷却后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宜兴丁蜀镇中袁村有一家专门制作紫砂“茶宠”的企业,名叫“吟龙艺陶”。“茶宠” 品种有200多个,小巧精致,神态可掬,真是掌中雅玩、品茗宠物。

一只精美茶宠,是茶人花费大量时间和心思慢慢“静养”成的。知己好友相聚,常会泡上一壶普洱或铁观音。此时,将头开的茶水冲浇在“茶宠”上,或用茶帚蘸着茶汤涂抹、用茶布擦拭,年长日久,岁月中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便层层积淀于茶宠表面,使茶宠越发温润可人,茶香四溢。

紫砂茶宠同紫砂壶一样,起源于宋代。宋时饮茶风极盛,对泡茶器皿有很多讲究,并开发出大量与茶相关的紫砂用具,紫砂茶宠就是其中一种。古往今来,多少茶人用尽一生的时光,揉进茶水的温顺,精心“饲养茶宠”,也就成为岁月流转下的精神寄托。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吴騫著《阳羡名陶录》中曾经记载了一位制作紫砂雕塑诸玩的高手,那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陈仲美。这些雕塑诸玩也许就包含着“茶宠”。陈仲美是江西婺源人,原来在景德镇制瓷,后来到了宜兴,从事紫砂陶制作。他“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镂叠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 戏海涛,伸爪出目。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紫砂前辈们从明代开始就制作陶塑工艺品,作为几案清供,有的成了“茶宠”先驱。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不少供帝王赏玩的紫砂文玩,有清乾隆时的“三连核桃”、“梅花鹿”和“小异兽”等。色泽、形态、质感和造型无不惟妙惟肖。

茶宠形状不一、大小各异,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审美习惯都在茶宠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从茶宠的分类来看,常见的有寓意茶宠、禅意茶宠、趣味茶宠、生肖茶宠、谐音吉祥茶宠等。

寓意茶宠。譬如貔貅、金蟾、祥狮、螈蜥、寿星、麒麟、朱雀、奔马、天禄、长寿龟等,因其在传说中都有各自的神通,或辟邪、或镇宅、或旺财、或赐福,或化解五黄三煞,人们在把玩茶宠的时候,无形中也会有一些美好的心理暗示。尤其貔貅,传说是龙的第九子,俗称“只进不出”,有招财镇宅的作用,视为家中的守护神,于是,成为茶人的最爱;此外,壁虎寓意“辟邪”;蜘蛛爬在一只脚上的造型,寓意知足常乐。

禅意茶宠。茶禅,将禅修融于茶道之中,形成“茶禅一味”的理念,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习俗。在禅意茶宠的造型中,以大肚佛、达摩、济公、散财童子、小僧侣形象居多,有卧姿的、坐姿的,也有立姿的,在茶禅交融中,品味物我合一的意境。

趣味茶宠。此类茶宠多造型逼真,表现出自然的趣味,品茗时,欣赏把玩这些玲珑剔透的茶宠,平添了几分情趣。如荷叶青蛙、水牛、小猪、小狗、童男童女、莲蓬、公鸡、大象、花生、核桃、茨菇、菱角等。其中大象茶宠颇受茶人喜爱,水为财,大象善吸水,大财小财全吸纳,此外大象秉性温顺,象征吉祥如意,将一头精致的象放在茶台上,让它沐浴茶水,吸收茶香,其趣无穷;小小的水牛茶宠也有不一样的效果,它卧于茶盘一角,只露出背部,仿佛牛身下半截嵌入台面,随着茶水的流动,像是在田间游动劳作,霎时把你我带入了南方水田的耕作忙碌之中。

生肖茶宠。十二生肖茶宠也颇受茶人欢迎,人们买上几件自己生肖的茶宠,或是精选一件生肖茶宠作为生日礼物送人,都是别有乐趣,也很雅致。

谐音吉祥茶宠。此类茶宠凸显了汉字的文化与魅力。比如 “金蟾”茶宠,“金蟾”是“金钱”的谐音,这蟾蜍并非普通蟾蜍,它只有三只脚。传说它本是妖精,后被刘海仙人收服,改邪归正,吐钱帮穷人,所以后来被人们当作旺财瑞兽敬奉。做工精美的金蟾,嘴巴里衔的铜钱是可以转动的,用手去转钱,谐音就是“赚钱”。 金蟾,可谓茶宠中的上品,大凡在商场上打拼的饮茶人,都爱“请”一只金蟾与自己的饮茶岁月相依相伴。通常情况下,家里只能放一个金蟾,而且放置金蟾时需注意,空口不含钱的金蟾为吸财,嘴巴应向室外,含着钱币的嘴巴不能对着家门,否则就是把家中的钱财往外送了。

总之,无论哪种造型的茶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只有嘴,没有五谷轮回之所。这决定了它吃东西只能进不能出,人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中华传统“财源广进,滴水不漏”的生财发家理念。

林林总总的茶宠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茶宠的出现,主要还是人们为了在喝茶时陶冶性情,增添乐趣。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个人品位和生活情趣,茶宠也迅速发展起来。茶宠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直接,其内涵直白,价格也大众化,不用计较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更不用为鉴别真伪而苦恼,即便远行也便于携带和滋养,所以很容易被众多茶庄、茶人、收藏人士青睐和收藏。

养茶宠是颇有讲究的,俗称“三分选七分养”, 心急不得,需静养。刚买来的茶宠会是很新的紫砂色,或红或紫或偏白,表面微微起砂,感觉到的是一种未开化的稚嫩气息。将茶宠养在茶台上,每天喝茶时也给它“喝”一口,用茶帚醮着茶水轻轻抚刷,或用茶水浇濯,在把玩中摩挲涂抹,长久的滋润呵护,它的色泽就会慢慢释放出来,表面便呈现出一种含蓄柔和的亚光色,像紫砂壶一样葆光可鉴、珠玉润泽,这就是“包浆”,被视作紫砂茶宠养成的标志。砂点不平渐渐被磨去,手感也越发温润顺滑,越发心宜。茶宠最好用大红袍或普洱茶来养,因为大红袍、普洱茶的茶质容易出效果。

挑选茶宠,一是要看他的神态;二是要看是否真正符合茶宠本身的原型特点;三是选择形状适中的茶宠,不要太大,因为要考虑让它身体的大部分起到蓄水存水的功能。

滋养茶宠,其趣无穷。有些茶宠利用中空结构,淋上茶水后会产生“吐泡”、“喷水”景象,给品茗休闲增添了情趣。其实,养茶宠的乐趣在于自身的参与,就像养花一样,浇水、施肥、修枝事无巨细,等到开花的那一刻,将会得到所有的满足。在每天对茶宠的滋养中,充满着内心的期盼和心愿,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小养活”宛如有了生命一般的灵气时,心中是何等的兴奋和欣喜!

一方茶海,一杯清茶,在人与茶的世界里,有“小养活”们静静的陪伴,不离不弃,分享你的喜,你的忧,你的孤单,你的寥落。压下心中的那份焦灼、那份躁动,慢品茶香,静养茶宠。

【摘自2016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潘春华(江苏镇江)】

茶文化,最美莫过于茶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这是清代名士傅山所题茶联。傅山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

傅山所提茶联诗里有画,字里行间,一副山川煮茗场景映入眼帘:

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如此曼妙景色里读书赏月,确是无边风光之雅事。

茶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它不仅有古朴典雅之美,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古往今来,在茶亭、茶室、茶楼、茶馆里常可见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

一副茶联庭院陈,人文气场陡然生。许多茶联蕴含着丰富的诗韵情趣,因茶赋联,联中寓茶,品茶赏联,是中国人独特的人生意境。

茶联的出现,据目前有记载且数量又较多的是在清代,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所作的许多茶联在粗茶淡饭的字里行间,却展现了其朴素恬淡的人生境界与清新脱俗的精神追求。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不同于郑板桥的风格,惠洪和尚的茶联,体现的则是精致的茶具煎茶,慢煎细品里的一番茶趣。

金鼎浪翻螃蟹眼,

玉瓯暖制鹧鸪斑。

“螃蟹眼”形容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初沸为蟹眼,渐大为鱼眼。

东坡《试院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鹧鸪斑”大概指陶瓷器皿上所刻画的似鹧鸪羽毛的斑点。

茶联中最妙趣横生的,要数妙手天成的回文茶联了。回文联中,有一茶联颇有意思。

其茶联云:“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过来读则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茶联之意:茶能提神提脑、可使人心清如镜,不染纤尘。此联还蕴含着洁身自处,清廉待人之意,表现出浓郁的清、廉、静、和的茶文化味道。

“茶品可清心”可简略读成“可清心也”,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深含至理;

常被紫砂壶艺人刻在壶盖之上,无论掌中的杯盖如何旋转,这四个字都可以成句:

心也可清、清心也可

可清心也、也可清心

每一句话看似相似,却有着不同的意境。与其说这是中国文字的奇妙,何尝不是在说一杯茶水的奇妙。

还有一些语雅意静的茶联,颇具禅味。如: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野鸟啼凤,絮语劝君姑且息;

山花媚日,点头笑容不须忙。

这些茶联,有的写出了出家人的与世无争、淡泊闲和、清心养性,有的犹如佛家偈语、道家玄机、儒家真言。

茶叶的淡雅,与佛、道的“清静无为”、儒家的“清心寡欲”精神相契合,即禅茶一味。在品茶中修行,在修行中喝茶。

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红尘中人,抑或是空门中人,都能从品茶赏联中获得人生乐趣。

一副好的茶联,除了会让品茗增加乐趣和诗意,也会使人心底有所收获和升华精神,使身心宁静和睿智;

在茶性的先苦后甘中,终可参破人生“苦谛”。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图文来源:新茶道美学、文人书房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在一副茶联中,寻觅生活的至味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这是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所题茶联。傅山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

傅山所提茶联诗里有画,字里行间,一副山川煮茗场景映入眼帘: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如此曼妙景色里读书赏月,确是无边风光之雅事。

茶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它不仅有古朴典雅之美,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古往今来,在茶亭、茶室、茶楼、茶馆里常可见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


一副茶联庭院陈,人文气场陡然生。

许多茶联蕴含着丰富的诗韵情趣,因茶赋联,联中寓茶,品茶赏联,是中国人独特的人生意境。

茶联的出现,据目前有记载且数量又较多的是在清代,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所作的许多茶联在粗茶淡饭的字里行间,却展现了其朴素恬淡的人生境界与清新脱俗的精神追求。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不同于郑板桥的风格,惠洪和尚的茶联,体现的则是精致的茶具煎茶,慢煎细品里的一番茶趣。

“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暖制鹧鸪斑。”

“螃蟹眼”形容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初沸为蟹眼,渐大为鱼眼。

东坡《试院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鹧鸪斑”大概指陶瓷器皿上所刻画的似鹧鸪羽毛的斑点。

茶联中最妙趣横生的,要数妙手天成的回文茶联了。回文联中,有一茶联颇有意思。其茶联云:“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过来读则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茶联之意:茶能提神提脑、可使人心清如镜,不染纤尘。

此联还蕴含着洁身自处,清廉待人之意,表现出浓郁的清、廉、静、和的茶文化味道。

“茶品可清心”可简略读成“可清心也”,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深含至理,常被紫砂壶艺人刻在壶盖之上,无论掌中的杯盖如何旋转,这四个字都可以成句:心也可清、清心也可;可清心也、也可清心。

每一句话看似相似,却有着不同的意境。

与其说这是中国文字的奇妙,何尝不是在说一杯茶水的奇妙。


还有一些语雅意静的茶联,颇具禅味。如: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野鸟啼凤,絮语劝君姑且息;山花媚日,点头笑容不须忙。

这些茶联,有的写出了出家人的与世无争、淡泊闲和、清心养性,有的犹如佛家偈语、道家玄机、儒家真言。

茶叶的淡雅,与佛、道的“清静无为”、儒家的“清心寡欲”精神相契合,即禅茶一味。

在品茶中修行,在修行中喝茶。

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红尘中人,抑或是空门中人,都能从品茶赏联中获得人生乐趣。

一副好的茶联,除了会让品茗增加乐趣和诗意,也会使人心底有所收获和升华精神,使身心宁静和睿智,在茶性的先苦后甘中,终可参破人生“苦谛”。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来源:莫道茶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