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炒一个月春茶

找到约897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一年一年春茶季,一锅一锅龙井香:卢正浩百人炒茶团手工炒茶圆满结束

阿“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3月31日在浙江杭州考察观摩西湖龙井茶的全手工炒制时就曾说过。

好茶应当手工炒,这似乎是所有人的共识。

在如今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下,众多茶企纷纷配备了现代化茶叶加工设备,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卢正浩也正处在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在拥有卢正浩茶叶富阳高标准数字化超级工厂的同时,依然执著于全手工西湖龙井的炒制,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一年又一年,年年龙井香。

2024年4月18日,正是2024年卢正浩西湖龙井手工炒制结束之日。随着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采摘接近尾声,炒茶工匠们也将结束今年整整一个月的手工炒制,由专车送回与家人团聚。

正如他们轰轰烈烈的来一样,今天,他们又踏歌而去、携香归家。

从安徽金寨到浙江杭州,500多公里的路途是他们最能够怀念的里程。在卢正浩的春茶季里,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劳作的喜悦、丰收的幸福,一路回望:年年龙井,一月足矣,自豪且欢愉。

正浩茶叶董事长卢江梅在采访中提到卢正浩将炒茶师傅的需求放在首位,让炒茶师傅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卢总还提到团队还会到炒茶师傅的家中进行拜访,加强了卢正浩与炒茶师傅们的联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卢总将炒茶团队比作一支的足球队,管理这支足球队并不是按部就班的训练,而是奖罚分明的同时自己不断地向各地区炒茶高手们学习,吸取经验,提高自身能力,以便日后能在各方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使卢正浩西湖龙井炒制技艺达到一个新高度,让卢派龙井立足梅家坞,走出梅家坞。卢总最后谈到卢正浩与炒茶师傅是相互成就的,也是共同进步,希望以后能将卢正浩茶叶品牌做的越来越好。

市场上,卢正浩高端手工西湖龙井茶一直是供不应求的,尽管价格高昂却从不缺买家。品质上乘且稳定的背后,是离不开炒茶工匠对制茶品质的执着追求的,他们技艺娴熟又对茶充满热爱。

炒茶团队里的一名老师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他年少时便跟着家里人学炒茶,在卢正浩炒茶十四载,年年参与。他还说,“全手工炒茶的全靠一个人对茶叶的理解和悟性,你第一锅炒的不好不要紧,一锅炒得不好很正常,但是你后面,你看别人或者有师傅教你的时候就要用心去学去总结,这锅我炒的好是什么原因?我当时的火是怎么用的,或者我的手法是怎么样的都是要去钻研的。我在卢正浩每年都是我年纪最小,但是炒茶时间是最长的。有的年纪大的师傅可能就已经慢慢退出这个行当了,因为上了年龄以后手就变硬了,注意力也不集中。炒茶技术也是互相之间进行探讨学习的。”

一个看起来面生的年轻人也告诉记者,他已经在卢正浩炒茶四年了,“炒茶的过程需要精益求精,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好,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虽然自己的炒茶与这里的炒茶技术有些许差异,但也是在不断磨合与该进,使自己的技术达到要求。”

巾帼不让须眉,卢正浩炒茶团队里有近20位女性炒茶工匠,有着14年的炒茶经验的女师傅也告诉记者,“在卢正浩炒茶仿佛就是在家炒茶,有着家人般的关怀,如果明年还需要我我肯定会再次来到这里继续炒茶。”

在卢正浩,这样优秀的炒茶工匠还有近百位,每年春茶季从家乡高薪聘请来。他们的一双双手,已练就炉火纯青的制茶手艺,使得西湖龙井的“色、香、味、形”几近完美。卢正浩为每一位到岗的炒茶师傅,生活所需一应安置到位,并设专人提供生活指引及时为炒茶师傅们提供帮助,确保茶叶质量的同时,为每一位师傅尽可能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优秀的人总是惺惺相惜,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对于炒茶工匠,卢江梅是非常珍惜的,他们的身上满是淳朴的本质,多年的相处也使得大家如亲人一般。在这一年的离别之时,卢江梅也深情寄语炒茶工匠:感谢工匠们的辛苦付出,让“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得以代代传承,也希望来年还能相聚在卢正浩,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一杯正宗的手工炒制的西湖龙井。

来源 :茗边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2022年卢正浩西湖龙井百人手工炒茶圆满结束

随着春茶季渐渐落下帷幕,2022年卢正浩西湖龙井手工炒茶也圆满结束了。炒茶师傅们来到卢正浩也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而今即将踏上归家的旅程,期待下一年春天的美好重逢。

为了感谢炒茶师傅们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卢正浩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场欢送仪式。

卢正浩西湖龙井,用双手留住一座城市的底蕴,伴三两春鲜而作,沐半尺茶香而活。2022年卢正浩西湖龙井百人手工炒茶圆满结束。

2022年的春茶比往年更忙碌,时间线也拉长了不少,加上目前大环境形势较为严峻,挑战重重。今年手工炒茶能够圆满结束,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卢正浩全体人员向炒茶师傅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合影留念后,炒茶师傅们边聊边排队,等待着领取这一个月的劳动所得,有说有笑,满脸洋溢着幸福笑容。

随后炒茶师傅们入席,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好丰盛菜肴,师傅们共同举杯,庆祝春茶顺利结束。

临走前,炒茶师傅们领取了纪念礼品,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璧如一路将炒茶师傅们送上车,叮嘱师傅们回家路上注意安全,希望大家平平安安,期待明年再见。

这段时间所有炒茶师傅们都很辛苦,鲜叶采摘下来后必须在24小时内炒制出来,炒茶师傅们需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200℃的锅温,就连茶叶也有80℃,在机器炒茶盛行的时代,手工炒制技艺更是难得可贵。

机器炒茶一天可以炒50斤,而人工炒茶4个师傅一天只能炒10斤。多年来,卢正浩始终坚持西湖龙井手工炒制,遵循卢派标准,出品极其“苛刻”。手工炒茶是一个用匠心做茶的过程,非常考验师傅们的耐力和细致,高标准的建立既是对品质的承诺,也是对卢正浩每年新茶口感统一设立的标准。

2022年的春茶暂且告一段落,今后卢正浩会继续坚持全手工炒制西湖龙井,推动手工炒茶传统技艺培训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沉下心做一杯正宗西湖龙井。

来源:卢正浩西湖龙井茶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猪食锅中炒茶叶?春芽满园无人采, 百年古树遭遗弃,原生态茶区就这样被放弃吗?

如今普洱茶价格年年看涨,

有茶树的地方就等于是有了金山银山。

炫富都变成了“我家有茶树!

 

时下正值春茶采收旺季,“寻找地道普洱No.1”寻茶小分队在地处永德大雪山深处的乌木龙乡和班卡乡看到,这里屋前村后的茶园里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比比皆是,却没有热火朝天采摘春茶的景象。

茶园里空无一人,一片冷清。不仅春芽满园无人采摘,甚至连茶园里的杂草都没有人清理。

面对寻茶小姐姐的万般不理解,村上的宣传委员杨成武充满了无奈,这里的鲜叶一般就是两三块钱一公斤,农户根本没有采茶的积极性。

相似的情况在永德县班卡乡放马场村也存在,山头上有几十亩百年古树茶园,其中几棵百年古茶树如果放到其它茶区可谓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而在这里却因为缺乏管理和无人采摘,已经滋生病虫害。

寻茶小姐姐发现一些树干上有大片的白斑,同行的茶叶专家尹老师扯过一片茶树叶,上面有密密麻麻的黑点,这是非常严重的锈病,再看这些树枝,用手轻轻一掰就断,明显已经生病枯死,这些都是因为茶园无人管理后任由病虫害发展导致的。

尹老师指着一棵树说:“你看,根部有那么粗,也是上百年的古树了。但是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差呢?因为生病了,到现在芽头还没有长出来。鲜叶价格低,所以茶叶也不值钱,不值钱茶农就更没心思管理了。

在放马场村的茶山上,寻茶小分队找到了一个茶叶收购点,上前一问收购价,立刻颠覆了寻茶小姐姐对古树茶价格的认知,当地茶树鲜叶收购价格每公斤只有6到10元。

满满一口袋鲜叶,有时只能卖到四五十块钱,在春茶季茶叶最好卖的时候,每人每天最多采30公斤茶叶,每天最高收入150元,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而外出打工一个月能有5000多元收入,比种茶采茶更能挣钱。


班卡乡 茶农:“工艺差,茶价也差。茶价没有,我们的茶也提不起来。如果以后种茶挣钱了,肯定愿意回来在家种茶,在家可以照顾老人,照顾小孩。还可以一边赚钱,当然是愿意在家,谁愿意出去帮工。”

茶叶卖不上价、茶农种茶积极性就不高,茶叶品质无法提升,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别的茶区从外地招工采茶,这里的茶农却是外出打工,茶园没人照顾也就逐渐荒废。

最让寻茶小姐姐目瞪口呆的是,在乌木龙村几乎所有茶农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炒茶,杀青炒茶、做饭炒菜用的都是同一口锅,甚至还见识到了传说中的煮完猪食又炒茶的场景。

乌木龙乡茶农:“”这个可以煮饭、煮肉、煮猪食,我们农村什么东西都可以使用。炒茶也用这个锅,火一烧起来,一下下就烧掉了。

这样真的可以吗?寻茶小姐姐满脸问号。茶业专家说,这样的农家锅,壁太薄,锅温难控,再加上混用,炒茶时还会被油污染,不仅卫生条件堪忧,更谈不上提高制茶工艺。

杨思义是临沧市茶业协会高级工程师,他在临沧茶区茶样品鉴会上和寻茶小姐姐谈起农家土锅混用的情况,就无比惋惜地指着面前的一份茶样说:“它这个原料很好,但可能在加工过程中沾上了油,有油的味道,影响了最终的品质。

那么这里的茶品质究竟好不好呢?同样是放马场村的茶叶,一对从昆明回乡的姐妹却能卖到古树单株2000元/公斤的高价

她们按照规范的采摘标准,使用专业炒茶锅,制茶工艺提高后,制成的干毛茶最低的卖到380一公斤,这个价格比周围茶农高了不止10倍,这说明这里的茶,品质是得到认可的。小姐姐说自己去年做了一吨半茶叶,十月份就卖光了,销量非常好。

永德县明明有好茶,可是就打不响知名度,不仅没有打造出自己更具竞争力的茶叶品牌,还逐渐沦为其它茶区的原料供应地。

莫韦嶙,永德县委副书记,每天都在为这个事着急上火。他告诉寻茶小分队,现在政府已经加强了对茶农的培训,提升茶农自身积极性,并通过“合作社+企业+茶农”的方式,控制茶叶基地,规范茶园管理,目前已经建立了政府主导茶企参与的标准化扶贫体系,并按照这个体系在班卡乡放马场村建立了第一个全工业化制茶的初制生产线,希望以工业化标准提升品质,取得国际标准认证,打开市场扭转现状。

 

同时,打造永德熟茶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带动经济发展。出台永德熟茶制作标准,提升永德熟茶的工艺。他迫切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寻找地道普洱No.1”的活动关注和了解永德茶叶,帮助茶农走出困境。

我们该反思什么?

永德县乌木龙乡和班卡乡的事例带来的反思是,一个县,一个州市甚至云南省普洱茶的整体实力要靠整体品种、品质的地道,工艺的标准和品牌价值的整体提升。否则,一味的天价和一味的名山头,对于茶商一时的炒作有利,但对于茶农和当地的茶产业来说,根基不稳,一定会出现现在的失衡。


寻茶小分队在云南茶区采访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云南普洱茶20块一公斤的都比外省2000元一斤的好喝。这句自傲的话恰恰说明,云南普洱茶作为一个产业来说,市场意识和产业格局都还过于“原生态”。普洱茶虽好喝,在市场这个大课堂里也该好好补补课。

找到约87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