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长沙到武夷山旅游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一周茶事丨茗闻天下·茶讯微周刊第一百零六期

 

茶产业转型:要产好茶还要“卖好茶”

 

 

 

2017年,我国茶叶产量260.9万吨,同比增长6.1%;消费量190万吨,同比增长4.4%。”在近日举行的“健康中国·2019茶文化活动周启动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服务部主任李佳禾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茶产业有两个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二是消费增长慢于生产增长。”李佳禾表示,要开拓市场,让习惯喝茶的人多喝茶是一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茶的好处来喝茶是另一种方式。

盯住“健康”需求

据了解,我国现在的茶叶消费人口是4.9亿,茶产业年产值1900亿元。“开拓茶产业,要盯住的是增量市场,增量市场一定要和社会的需求对应得上。”李佳禾说,当前社会的一个主要需求就是健康,可以去宣传茶的一些有效的功能性成分,让大家知道茶的好处,以此让原来不了解茶的人来喝茶。“另外一方面是推广茶文化,它包含传统文化的基因,比起一些简单的生物学名词或者是数据更能打动消费者。”

今年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效益年。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程广燕表示:“整个农产品包括茶叶质量安全抽检的合格率已经达到98%以上,所以茶叶从基本安全的要求来说,已经完全没有问题。”程广燕认为,下一步茶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品质提升,重点则在于营养健康功效的挖掘。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区间。“消费者对食物消费的追求,不再是简简单单满足于温饱,要吃好,要更健康、更营养。”程广燕说,茶恰恰具备这方面的功效。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则表示,要提高茶的消费量,应该提高茶的附加值,进一步做茶的深加工。“其实自古以来,茶就是一种中药,从药到食到饮品,还有各种用途,要推广吃茶和用茶并举。”

邵曙光还表示,化解茶产能过剩还要走出去。“要达到国家的标准,进而努力实现有机茶,再达到欧盟的标准,一步一步需要走得非常踏实才能做到。”

吸引年轻群体

如何扎扎实实提升茶叶品质?正在大力推广当地茶叶的泸州市纳溪区区长谭荣兵介绍,他们将统一制定茶叶生产加工产品的标准,对茶叶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茶叶的品质,形成纳溪贡茶的核心竞争力。

要让消费者认定其为“好”茶,挖掘茶叶背后的文化元素不可或缺。“喝茶实际上就是在品味茶文化。我区茶叶的种植、制作和品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丰富而厚重,但还缺少对茶文化的深挖、研究和整理。需要赋予其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响品牌。”谭荣兵坦言。

除了产好茶,还要卖好茶。泰元坊茶文化联合创始人于佳平表示,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都需要教育。“比如,透过教育可以让生产环节的人更清楚市场行情是什么样子,消费者更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样以产定销,为打开销路提供一个思路。”

我国虽然是产茶大国,但人均消费量为660克,在国际上排名第17位。如何让年轻人更了解茶、多喝茶,是业内人士普遍看重的问题。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蒋菡

 

 

 

0 2

【要闻】

肯尼亚希望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对华茶和咖啡出口

 

 

 

据中国日报非洲版报道,在全球各国代表即将聚集在上海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际,肯尼亚渴望将其优质的茶和咖啡引入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

东非茶叶贸易协会常务理事爱德华·穆迪博表示,肯尼亚这个位于非洲东部的国家对增加对中国的茶叶出口感到乐观。肯尼亚茶是该国的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其独特的口味和芬芳已经赢得了部分国际市场。他认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优质的肯尼亚茶提供了一个展示良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来源:中国日报网 译者:崔美琴

 

 

0 3

【关注】

《茶的概说》在筑首发

 

 

近日,资深茶文化专家芳若老师(系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茶与茶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西普陀寺禅心茶社社长、芳若茶道流派创始人)的《茶的概说——为爱茶人打开茶的世界之门》新书首发式在荣宝斋贵阳分店举行。现场百余名读者参与互动。

该书遵从由古至今习茶、修茶认知路径,从精茶、茶艺、茶道三方面由浅入深,由物质到精神正确构建国人对中国茶与茶文化的研学体系。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对该书评价道:“与多数茶书不同,本书不是文学作品,不是简单地述诸个人嗜茶的特殊爱好;本书是兼具可读性和专业性的茶学教材,吸收创新了许多茶学知识,化繁就简,向茶学的‘门外汉’们予以通俗解释的茶与茶文化读本。”

 

 

 

来源:贵阳日报 作者:郑文丰

 

 

0 4

【关注

岳阳黄茶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在茶博城举行

 

 

 

1027日下午,由岳阳市茶叶协会主办的“岳阳黄茶”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在市茶博城举行。为打造岳阳茶业百亿产业,进一步扩大“岳阳黄茶”公共品牌影响,市茶叶协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岳阳黄茶“五走进”号召,全力组织相关茶企开展岳阳黄茶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茶馆、走进敬老院活动。

据悉,黄茶进社区活动,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岳阳市茶叶协会将走进全市社区,扎实推进与广为宣传,让更多的市民懂黄茶、喝黄茶。

 

 

来源:岳阳市科协

 

 

0 5

【协会】

山东省茶文化协会第四届四次理事大会成功举办

 

 

 

112日,山东省茶文化协会第四届四次理事大会在日照碧波大酒店成功举办。会议上,会长侯国云做了工作报告,并举办了南茶北引优秀品牌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评比的颁奖。

2019年是山东省茶文化协会成立20周年,协会将办好20周年大庆的活动,推荐优秀企业品牌,弘扬齐鲁茶文化。另外,在会上,来自斯里兰卡、韩国和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带来了茶学的授课。

 

 

 

来源:大众网日照 作者:万嵩 张斌

 

 

0 6

【关注】

2018中华茶人巅峰论坛在京举行

 

 

 

113日下午,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中华茶人巅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讨论了“大国茶人——消费降级下的突围”“二代茶叶掌门人——产业机遇与挑战”两大主题。。

同时,论坛设置了“中国产茶区域十佳匠心茶人”颁奖仪式,发布了“国茶大数据(小程序)和《茶人传•卷二》,启动了“中国茶人‘百千计划’”。论坛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向茶人界发起《一万小时公益捐赠倡议书》,向《中国茶人品牌培育计划》捐献24小时的倡议。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蔡培均

 

 

0 7

【学会】

江苏省茶叶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扬州举行

 

 

113日,江苏省茶叶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将在扬州举行,中国茶叶学会、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协、市农委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省茶叶学会会员代表近200人参会,共同为振兴江苏茶业献计献策。

会上,通过了省茶叶学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选举了王润贤为江苏省茶叶学会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张定为江苏省茶叶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选举产生了江苏省茶叶学会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会议还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丁勇等著名专家,就江苏省有关茶叶生产企业选送的近20只红茶样进行品鉴和研讨,对茶样品质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就红茶加工生产技术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李文明

 

 

0 8

【关注】

福建武夷山进京推介 北京专家献计武夷山茶旅融合

 

 

 

113日,福建省武夷山市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武夷山茶旅发展高端交流茶会,邀请北京业界权威专家学者相聚,共同研究探讨武夷山市茶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大计。与会专家、嘉宾就武夷山的茶旅品牌建设、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休闲旅游、文化遗存保护、三大产业融合等话题出谋划策,提出建议。

活动当天,武夷山市借助2018北京秋季国际茶博会平台,还在北京举行了以“浪漫武夷 风雅茶韵”为主题的茶旅宣传推介活动。相关部门推介了武夷山旅游、茶业情况,以及研学旅游产品、红色旅游线路、慢道旅游产品等。活动期间还穿插进行了茶旅艺术展演。

 

 

 

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作者:田虎

 

0 9

【关注】

湖南品牌农产品推介会举行 向社会展示湘茶风采

 

 

 

113日上午,湖南品牌农产品推介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以“打造公用品牌 推动产业兴旺 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重推“湖南红茶”、“湖南茶油”、“安化黑茶”三大公用品牌,向全社会展示湘茶风采。

活动现场,推介会通过历史文化挖掘、加工技艺描述、文化艺术展演、现场品鉴等形式,全面演绎三大品牌魅力,为参展客商、消费者和广大市民提供一场文化盛宴。推介会上,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邹永霞、湖南省林业局局长胡长清分别在会上介绍了“湖南红茶”、“安化黑茶”、“湖南茶油”三大公用品牌产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目标,随后举行的签约仪式上,三大品牌签约金额达15亿元。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作者:匡滢 万丽君

 

 

1 0

【关注】

2018北京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开幕

 

 

 

113日上午,2018北京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茶博会以“名茶雅器 美学盛会”为主题,汇聚茶香和器艺,六大茶类和各式茶器齐齐亮相,展示国茶风采。本届展会由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本届茶博会展览面积20000㎡,设国际标准展位1000个,3个展馆划分为全国名茶展区、港澳台/国际展区、老茶一条街、工艺品展区、茶器美学区、紫砂展区六大展区,展品囊括六大茶系茶品、茶服、茶食品、茶深加工产品、茶旅游、茶+互联网、茶+金融、茶包装设计以及紫砂陶瓷、茶具工艺品等,吸引了国内外600余家品牌企业参展。同时融合了更多茶文化理念,围绕茶品、茶艺、空间美学、等主题打造一系列主题活动。

 

 

来源:123茶网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回望中国茶叶100年

中国茶叶历代有“兴于唐、盛于宋”之说,明清时继续发展,进入民国后迅速衰落,直到20世纪50年代又开始恢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中国茶叶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历史表明,近百年来是中国茶叶是从快速衰败走向新辉煌的转折期。掐指算来,在这百年间中国茶叶差不多经历了两个时期:前者是民国时期,后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而它的发展还在继续演续之中。为此,我们不妨遵循历史的轨迹,回眸百年来的中国茶叶走过的历程,以史为镜,以励前行。

一、自进入民国以来,由于内忧外患,虽经一些有识之士苦苦挣扎,但仍无回天之力,茶叶发展走向极度衰退。

民国时期,受西方影响,中国茶叶本应开始向近代转化,但由于当时中国社会还趋于封建社会的延续时期,又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上内忧外患,茶叶不但沒有发展,反而走向衰落。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有识之士,在苦难中苦难挣扎,企图挽回败局。

(一)近代开始,由于受西方影响,一些有识之士忧国忧民,为拯救中国茶业发展做了不少有益的新举措

进入民国后,由于受西方影响,尽管当时环境条件极度恶劣,但一些有之士在科学救国思想的推动下,做了不少有益于促进茶业发展的新举措。

1、效仿国外,建立茶叶试验(实验)场,设置茶叶科研机构

1911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1914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湖北羊楼洞茶业示范场改名茶业试验场,建有试验茶园和实验茶厂。1915年,民国政府农商部又在安徽省祁门县创建祁门模范种茶场,这是我国最早建立茶叶专业试验示范茶场。接着,又相继在湖南岳阳、云南昆明、湖南安化、江西修水、安徽祁门、福建的崇安和福安、广东的鹤山、湖北蒲圻浙江嵊县、云南思茅(今普洱)等地相继建立茶业改良(试验)场,开展茶叶试验研究,示范推广。

1940年1月,农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正式成立,拥有刘淦芝、李联标等一批著名茶叶专家参加试验研究工作。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旧址(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1941年4月,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在浙江衢县成立了东南茶叶改良总场,吴觉农出任场长。同年10月,东南茶叶改良场改名为茶叶研究所。1943年,茶叶研究所迁址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改名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

农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和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都是中国现代最早建立、又有大的影响的全国性茶叶科学专业研究机构。只是由于当时政局动荡,国力不支,又缺少相关专门人才,致使不少科研机构不时被兼并改组,直至停歇,但它给我国的茶业发展,带来了希望。

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刊物(来源:布衣书局)

2、派遣有志知识青年,出国留学深造,学习外国茶业先进技术

清末民初,茶业界一些有识之士在“国富民强”的主导思想的指引下,为复兴中国茶业,培养人才,各重点产茶省派人出国去日本学习。1914年,云南派朱文精去日本静冈学习种茶、制茶。1919年,浙江选派吴觉农和葛敬应赴日本学习茶技。1920—1927年间,安徽先后选派汪轶群、陈鉴鹏、胡浩川、陈序鹏、方翰周得去日本学习茶技。

吴觉农(1897-1989)

20世纪20—40年代,还派出留学生去欧美等国留学,学习与茶相关的一些学科,如1922年,蒋芸生去日本学习园艺。1933年,王泽农去比利时学习农业化学;1944年,李联标去美国学习生物等。这些派去留学生,他们学成回国后都从事茶业工作,成为茶业科研战线的精英,为后来中国茶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3、兴办茶叶教育,力主文化兴帮,从培训教育逐渐走向学制教育

国民时期,茶业教学也随之逐渐提高,从最初出现的培训教育提高到茶叶中等或职业技术教育。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的茶业教育再上一层楼,出现了高等教育用来培养高级茶业专门人才。最先设置茶叶学科的是广州中山大学。1930年,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成立茶蔗部设茶作、蔗作两专科,学制2年,后改设4年本科,为茶叶高等教育开了先河。1940年,从上海迁往重庆的复旦大学代理校长吴南轩、教务长孙寒冰和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处处长吴觉农倡议,在重庆复旦大学农艺系设立4年制茶叶组和2年制茶叶专科,这是我国茶业史上第一个高等院校设立的茶叶专业系、科。1940年,杭州英士大学农学院设茶丝棉专修科,学制1年。其间,我国已有多所大学设置有茶叶专业的本科和专科教育。

4、去国内外调研考察,引进先进技术与机器设备,加速改变茶业落后状况

民国时期,曾多次派员去国内外考察调研生产。如1916年,我国赴美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的监督陈兰薰通过在美实地考察,提出了《关于调查美国用茶之报告》。1935年,民国政府实业部派吴觉农等赴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英国、法国、苏联、日本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实地考察茶叶产销市场。回国后,吴觉农写有《印度、锡兰之茶业》、《荷印之茶业》、《日本和台湾之茶业》等多篇茶业考察报告,并对照中国茶业现状,陈述各地茶业生产现状,指出差距,提出改进举措。1932年在长沙高桥设立高桥分场,并从上海购买制茶机器,推行机器制茶。1940年,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派茶叶专家派出多名茶叶专家,分赴安徽、湖南、湖北等省调查茶叶产销及生产成本,为制订茶叶价格提供依据,进而调动茶农生产积极性。

(二)民国时期,面对内忧外患,国难当头,虽几经挣扎,但仍回天之力,终将茶业跌入低谷

民国时期,先是军阀混战,接着是抗日战争爆发,不断受到外国势力的侵略,以及国内连年内战,虽经挣扎,但茶业生产依然没有起色,反而快速跌入低谷。

1、茶叶生产走向衰退

民国时期的茶业,除对外贸易数字有据可查外,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仅仅是估计而已。1920年,农商部根据调查估计茶叶生产量为790万担,以每亩45斤计,有茶园1756万亩。而至1943年,估计茶叶产量、茶园面积依旧,也就是说,20多年过去,茶叶生产依然在原地踏步。尽管在这期间国民政府也采取过一些措施,如1932年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将稻、麦、棉、丝、茶列为中心改良事业,还组建成立茶业改良委员会负责茶业的复兴。1937年实业部为提高茶叶品质,又成立了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在上海北京路星业大楼。但由于内忧外患,战争不断,依然无济于事。至1949年,全国茶园面积约15.30万公顷,产茶4.10万吨 ,跌入历史冰点。

民国时期的上海茶楼(来源:龙井茶图考)

2、茶叶对外贸易跌入低谷

清代末期,随着印度、锡兰、日本茶业兴起,茶叶对外贸易竞争剧烈,1920年中国茶叶出量仅为1.85万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又给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带来极大困难。据统计,1931年-1940年中国茶叶对外出口一直徘徊在2.5-4.5万吨之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海上航线中断,除少数茶叶经陆上通道出口周边国家外,多数茶叶出口处于停顿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茶叶出口从1941年的不到1万吨,降到1942年的1449吨。至1944年中国茶叶出口仅为543吨,1945年只有480吨,几乎没有茶叶出口贸易可言。

抗日战胜利后,由于战争的破坏,茶园荒芜,生产凋零。之后,解放战争开始,茶叶生产一时无法恢复。当时虽有部分茶叶积压,但品质低次,数量有限,又属陈茶之列,不受外商欢迎,以致到1949年时中国茶叶出口还不到1万吨,使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趋于衰颓期。

民国时期的龙井茶园(来源:龙井茶图考)

20世纪20年代的采茶女(来源:龙井茶图考)

二、进入当代社会,茶叶生产开始复苏,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茶叶发展获得新的辉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当时全国茶叶生产处于千疮百孔的废墟状态。复兴茶产业、发展茶科技、振兴茶文化,重振产茶大国逐渐走向产茶强国之计,就成为每个茶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和担当。当代茶产业、茶文化发展正应顺了这一发展历程。

1、产茶区域不断扩展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在恢复生产,同时新发展部分茶园。60年代开始,根据茶叶生产发展需要,实施南茶北移进山东,东茶西扩至甘肃、西藏,使中国种茶区域进一步扩大,茶叶产量有大的提高。

如今,中国的茶区分布极为广阔,南自北纬18°附近的海南五指山,北至北纬38°附近的山东青岛,所占纬度达20°;西从东经94°附近的西藏林芝,东迄东经122°的台湾宜兰,横跨经度约28°。南北东西中,纵横万千里,种茶遍及浙江、湖南、四川、福建、安徽、云南、广东、广西、贵州、重庆、湖北、江苏、江西、河南、海南、西藏、山东、陕西、甘肃等1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台湾、香港2个特别行政区的近1100余个县、市。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产茶历史、茶树类型、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结合全国气温和雨量分布,以及土壤地带的差异等条件,经过综合分析和研究比较,将全国茶叶产地划分为华南、西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在上海、河北也有局部区域有茶树种植。种茶区域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其内有山清水秀的东南丘陵,有群山环抱的四川盆地,有云雾缭绕的云贵高原,有春色满园的台湾宝岛,有恒夏多雨的西双版纳等地。

2、茶叶生产步入快速发展新轨道

自1950年至今,历经70个年头,茶叶生产取得辉煌业绩。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中西部地区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从而促使全国茶叶生产发展更加喜人。茶叶产量连续增加,茶叶出口不断加大,各项茶叶生产指标年年提升,使中国在全球茶叶生产国中的地位日见显耀。

(1)茶叶生产:截至2020年止,中国茶业与1949年相比,无论是茶园面积,还是茶叶产量都有显著增长。详见如表。

在全球60多个茶叶生产的国家中,我国茶树种植面积、茶叶生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2)茶叶出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当时为了打破列强封锁,随即成立中国茶业公司,沟通产销情况,有计划地推动茶叶出口。从1949年的历史低点0.99万吨,经70年努力,至2020年我国茶叶出口量已达34.9万吨,增长了34.3倍。现今,中国茶叶已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

(3)茶叶消费:当代,中国茶叶消费量就总体而言是持续提升的。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饮茶有利健康,以及倡导“茶为国饮”的激励下,全国茶叶消费水平提高更快。详见如表。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茶叶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全国人均年消费量已达1500克以上。

3、茶叶科技日趋进步

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国主要产茶省(区)相继建立了省级茶叶研究机构。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浙江杭州成立,标志着中国茶叶研究进入到了有计划、有组织发展阶段。1978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又在成立杭州茶叶蚕茧加工研究所(今杭州茶叶研究院),隶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辖。至此,中国茶叶研究机构才渐趋完善,开始进入正常研究状态。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如今,中国的茶叶科研主要是由各级农业、商贸等部门所属的研究、试验单位和大专院校相关研究所室组建而成的。当代茶业科研机构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科研机构不断建立:从1949—1958年,当时茶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和发展茶业生产,这自然也是茶业科研机构的首要任务。为此,重点做了三件事:一是培训人才,推广适用技术,垦复荒芜茶园,提高栽茶和制茶技术水平,尽快改变茶业生产落后面貌;二是围绕茶叶增产提质,以及改造低产茶园、改进制茶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三是为适应当时茶业生产发展态势,尽快恢复和新建茶业科研机构。

(2)科研机构历程曲折:从1959—1976年,先是1959年开始的连续3年自然灾害。1963年开始,茶业生产步入正常发展,但从1966年开始进入10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科研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文革末期,才开始逐步恢复。

(3)科研机构逐渐完善:1977年8月,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茶业科研机构很快恢复正常秩序,科研工作积极开展。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使茶业科研机构不但在原有基础上升级,而且根据茶业发展需要,又新建了若干茶业科研机构,使科研机构布局更加合理、更趋完善。

(4)科研体系基本建立:进入21世纪以来,至2020年,已有全国性茶业科研机构有2个;省级的有14个所(场),主要分布在重点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特别行政区内的有代表性城市。

并形成了一支包括院士在内,高中低职称相配,老中青相结合的茶叶科研专门队伍。他(她)们之中,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就达400余人,並从事硕士、博士培养,还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茶叶科研体系已基本形成,促使了茶叶科技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在茶树全基密码破译、茶树起源演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陈宗懋院士

刘仲华院士

4、茶学教育不断完善

当代茶学教育体系主要由普通高等教育、职业中等教育和普及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特别是茶学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走过曲折的历程,但总体依然是积极、健康向前发展的。如今,较为完整的茶业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并且正在改革创新,步入了持续发展之路。

(1)恢复调整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为尽快恢复茶叶生产,急需更多的茶业专门人才。为此,需要尽快增加茶业高等教育布点。1950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创办了二年制茶叶专修科。1952年,重庆私立敦义农工学院创办茶业专修科。1952年,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并入安徽大学农学院。设在重庆的西南贸易专科学校茶叶专修科并入西南农学院园艺系。1952年,设在杭州的浙江农学院新设茶叶专修科。1956年,浙江农学院、安徽农学院、湖南农学院三个农学院的茶叶系(专业)又升格为培养本科生。

(2)沉寂动乱时期:1958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跃进”运动,正常秩序被打乱。1959年开始,又出现连续3年自然灾害,再加上中苏关系恶化,茶业生产和出口受阻。1966年开始,10年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在这种情况下,茶业高教育虽然有些发展,但总体趋于守护状态。

(3)全面建设时期: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把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茶业高等教育开始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秩序,高等茶业教育出现许多可喜景象,不但布点增加、学制升格,而且在基础加强、体系完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4)稳健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茶业专业教学在取得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在转型升级、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做文章,并在增设专业布点、扩展新型专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3年,浙江树人大学率先设立了应用茶文化专业,进行大专学历教育。与此同时,重庆的西南农业大学在高职教育中,也开设了茶文化专业。2006年2月,浙江农林大学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茶文化学院,同年开始招生,进行本科学历的茶文化教育。近年来,浙江、山东、江苏、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茶业高等院校中还新增设茶业、茶叶深加工与品质管理、茶文化与贸易、茶叶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从而,使得茶学专业学科的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扩展与深化。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树人大学

如此,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直到2020年止,全国至少已有50余所高等大专院校,设立了茶及茶文化学科(或专业)。

5、茶文化事业得到复兴

尽管中国茶文化现象在六朝时已有呈现,中唐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但“茶文化”这一名词的出现和被接受只有40年时间。

(1)茶文化学科基本建立:“茶文化”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在海峡两岸几乎同时出现,并逐渐走进人民大众的视野。“茶文化”概念的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只化了10 年左右时间,这反映了茶文化发展的迫切性与必然性。进入21世纪初,茶文化学科基本确立,至今仍在不断完善中。

(2)茶文化成为一种产业:随着茶文化活动的开展,围绕着茶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的转换,以致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了一批新兴的茶文化产业,并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如茶文化产品的湧现、茶文化庄园的建设、茶文化旅游线的开辟等就是例证。

(3)茶艺馆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勃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现代茶艺馆,不论是形式和内容,还是作用和地位与老式茶馆相比,都有新的发展和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和四川成都两地,分别有不同形式,规模不一,且各有特色的茶艺馆5000家左右;重庆、杭州、西安、长沙、南京、济南等城市的茶馆都有千家以上;广州羊城和台湾台北的茶艺馆更是遍及全城。粗略估计,目前,全国有茶馆有10万家左右,年经营额500亿左右。

(4)茶艺成为一种职业: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21世纪初已由国家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实施。《茶艺行业规范》和《茶艺馆在职人员培训法规》也已出台。与此同时,全国茶艺师职业技能教材也已编写和出版。经国家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以培养茶艺职业专门人才为内容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已在全国各省、市、区建立。

(5)茶文化场馆纷纷建成:茶文化场馆是展示茶文化、宣传茶文化、探茶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茶文化活动的开展,全国各地还建立了一批以茶为中心的主题博物馆,特别是1991年,随着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浙江杭州建成开放,标志着中国茶文化建已进入到一个新境地。如今,全国以茶为专题博物馆至少已有70多家。

中国茶叶博物馆

(6)茶文化学术氛围浓厚:从1990年开始,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己连续在国内外举办了十六届,每届都有来自数以十计的国家和地区,以及数以千百计的代表与会。现今全国的大部份省级,地市级、县级的茶文化研讨会,每年数以百计。全国各地有茶文化期刊数十种,每年发表茶文化论文上千篇,出版茶文化书籍上百部,为丰富茶文化、精细茶文化、提升茶文化奠定了基础,充实了内涵。

与此同时,许多省、市在还成立了以研究中华茶文化为已任的茶文化研究机构,对茶文化进行专门研究。另外,各地茶文化研究会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还分赴世界等几十个国家开展茶文化学术交流。

(7)茶文化组织不断建立:随着茶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茶文化社团组织(包括茶文化民间社团、学术团体等)不断涌现。它有利于茶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加快茶文化事业的建设。如1980年,台湾成立了“陆羽茶艺中心”;1982年,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杭州“茶人之家”成立;1990年,“中华茶人联谊会”成立;1993年,经民政部批准,同意成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这是弘扬宣传与研究交流中国茶文化的全国性民间团体。

如今,包括1964年成立的中国茶叶学会在内,全国性的茶及茶文化社团组织至少有6个,它们分别是中国茶叶学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食品土畜产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等。在它们的影响下,全国大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的别行政区,都相继成立了茶文化社团组织。

6、名优茶有创新和提升

据1999年统计,全国有历史传统名优茶、当代创新名优茶1017种。经过20余年发展,预计全国有名优茶2000种左右。目前全国名优茶产量已达到茶叶总产量的40%以上,名优茶总产值要占到茶叶总产值的70%左右。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全国名优茶将成为中国茶产业的“半壁江山”,日益受到生产者的关注,消费者的关心。

7、茶产业链获得延伸

茶叶不仅可以饮,而且可以吃、可以用,还可以玩,这为拉长茶的产业链提供了前提条件。所以,如何使一二三产连同,就成了拉动茶经济的助推器。自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在下列两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1)茶文化景观成为旅游新亮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茶文化事业进入繁荣时期,茶文化旅游也就成了人民追求的新靓点,成为人们生态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使茶文化旅游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产业。福建的武夷山、广东的雁南飞、重庆的茶山竹海、福建安溪的茶叶大观园、浙江长兴的大唐贡茶院和杭州的梅家坞茶文化生态休闲村、贵州湄潭的美丽茶乡、云南临沧的茶文化风情园等,它们都是在利用当地茶文化资源,再与旅游相结合成为发展当地经济的一种新举措,成为一种拉动当地经济新亮点。

(2)茶叶深加工备受关注:千百年来,对茶的利用一直滞留在传统意义上,没有突破茶作为一种饮料的范畴。近30年来,我国茶叶的用途已经从其冲泡饮用的单一方式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茶叶的功能成分已经被分离,并已转化成高科技产品。目前,单就已恢复和创新的茶菜肴品种就超过200种以上。茶罐装饮料已步入成熟期,其间差不多前后只化了20年时间。据2000-2018年的18年间,每年增速几乎都在两位数以上,品类几乎囊括所有茶类。此外,还有各种保健茶、多味茶、新型茶饮料亦有相继开发,进入市场。

此外,茶的利用还渗透到旅游、医药、化妆、轻工、服装、饲料等多种行业。茶的化妆品、茶的洗涤剂、茶的润肤剂、茶的除臭剂、茶的着色剂、茶的服装,等等,使茶的利用更加广泛。

8、“茶为国饮”已深入人心

饮茶有利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为增进世界和平与友谊做出贡献,这是茶文化的永恒主题。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就茶而言,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从此使茶为国饮的呼声叠潮不断。20世纪80年代,一些有识之士明确提出要提倡“茶为国饮”。2004年3月,时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向全国政协提交议案:要“把茶列为中国的‘国饮’”。如今,茶早已成为中国的举国之饮,并在全国范围内已逐渐渗入人心,倡导茶为国饮完全是在一个全新的背景下,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因为提倡茶为国饮,不但能更好地展示茶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能为造福人类提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愈来愈多的因为饮茶有利健康而爱上了茶。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全民饮茶日”业已确定。

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三、明天的茶产业、茶文化、茶经济将会更加阳光,并在更高、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人民品质生活的提升

回顾历史,尽管茶已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但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永葆青春。而茶及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了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当下,以茶叶博览、饮茶休闲、茶学研讨、茶艺教育、茶乡旅游、茶书出版为代表的茶事活动,持续高涨,茶事业持续高涨,成为造福人类的共同财富,在更高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品质生活。如今,茶正在向着“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全价利用”道路上获得更大创新发展。

1、茶文化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生活必需品;“琴棋书画诗曲茶”,茶又是一种精神“食粮”。在中国即使是平民百姓,其生活的底线依然是“粗茶淡饭”,生活离不开茶;而富庶之家在酒醉饭饱之余,仍然离不开茶。一片茶含在嘴里能解渴,埋在心田能使人心灵升华,这就是茶的魅力所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凡有亲朋进门,都把茶作为迎客的见面礼,道理就在于此。茶还有深刻的哲学内涵,《茶经》曰: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不仅是一种饮料,还能修炼德行。综观世界,尽管各国人民宗教信仰不一,但世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是推崇和倡导饮茶的。

在这里,倘若人们把茶看作是一片叶子,那么它是一种有形的物质,只是一种能解渴、提神、生津的饮料;如果把茶看作是一种文化,那么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是一种能修心养性,给人以心灵上的愉悦。如今,茶已成为人民品质生活的展示,茶及茶文化热的持续升温就是最好例证。可以预言:21世纪茶必将成为世界最大饮品,终将成为全球绿色食品之王。

2、茶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涌现

以茶文化来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大力宣传茶叶对人类健康的功效,实现了茶产业与茶文化的互动与一体化发展。近年来,许多国家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引擎,推动产业升级。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等同样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产业。如凉茶在过去并不为人喜爱,现在将凉茶加工成了新型茶饮料,并且以青春、活力、动感的崭新形象,吸引广大的年轻人饮茶;大多数茶叶是越新越好,而现在许多饮茶国家提出普洱茶、六堡茶、茯砖茶等黑茶陈的香气更纯正、滋味更醇厚,使之成为目前发展较快的茶类。特别是21世纪以来,在饮茶有利健康的推动下,与之相关的戏曲、电影、歌舞、书籍等文化产品不断推出,进一步促进了茶消费的提升和升级。

如今,在中国还出现了许多售卖与体验相结合的茶文化主体企业。又如以茶馆、茶博物馆、茶会展等为主要对象的设计装修企业,以茶学为代表的出版企业,以茶具制作、广告宣传等为代表的制作企业等,让人民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茶文化,这些都是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

此外,各地涌现茶歌、茶舞、茶艺等的演出活动,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

3、茶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茶文化产品是指以茶为题材,并由此衍生出来的茶产品,目前最常见的有茶的装饰品,诸如茶的书画、茶的雕塑、茶的工艺品等,它们常见于一些茶叶生产单位、茶叶博物馆、茶艺馆、旅游景点,以及公共文化场所等地。

其次是茶包装文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观的提高,对茶包装设计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但要求茶包装无污染,耐保鲜;而且要求设计新颖,并富含文化。昔日一张清洁纸、一个食品袋的包装方式,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茶叶包装已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总之,随着茶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而深入的发展,茶文化产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出现,逐渐成为一种朝阳产业。

4、茶的生活品质获得提升

如今,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了文明的一种象征,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享受。这不仅因为茶的内在价值切合了新世纪人类发展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而且更是代表着倡导新的生活,展示着未来的新价值观,把茶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茶文化,确立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所以,发掘茶文化的内在思想境界和文化价值,弘扬茶德,崇扬民族文化,以茶会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各国茶文化工作者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许多地方开展的茶文化生态休闲游,它们在为提升茶园经济价值的同时,重要的是为改善与提高人民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品质,为茶行业发展开创了新的文化旅游模式。

5、茶庄园建设成为新亮点

近年来,茶庄园建设在全国不少茶区兴起,它不但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新卖点、新活力;而且还为人民体闲旅游、助推社会良好风貌、提升人类美好生活提供了好去处。同时,这也是茶的转型升级,文旅结合,延伸产业链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对提升茶业经济以及以茶为载体,集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休闲、养生、观光、求知、文化等为一体,一二三产业相融,生态环境优美、生活舒适、交通便捷的景观式的茶产业园。在这方面山东日照市的浮来青茶业有限公司、浙江龙泉市的金福茶业有限公司、宁波鄞州区的福泉山茶场、安徽黄山市的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勐海县的陈升茶业有限公司等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但要走的路还很长。

宁波福泉山茶场

今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建设茶庄园对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家园将会起到很好作用,必将成为茶业发展的新亮点,日益受到人民的关注。

总之,如今的茶及茶文化发展,充分显示茶的未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必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茶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说明]:回眸中国茶叶100年,其间既有苦难与挣扎,又有欢歌与欣慰。只是要在10天时间内写出这篇综述,自知其实难副,不但疏漏难免,而且偏差有之。本人最终应允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只是受当今茶叶发展鼓舞,设想开个头,能让更多的后来人去纠偏,直至补充完善,这才是我撰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所在。

作者:姚国坤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现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世界茶文化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名优茶协会(ISTA)专家委员会委员。

曾赴马里共和国担任农村发展部茶叶技术顾问;赴巴基斯坦考察和组建国家茶叶实验中心;多次赴美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马里以及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茶及茶文化学术交流和考察。

2003年,参与组建全国第一个应用茶文化专业(浙江树人大学内)任负责人;2005年,筹建全国第一所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内)任副院长。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出版茶及茶文化著作90余部。获得国家级、省级、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取得科技成果6项,中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授予“银尚达人”称号,余姚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乡贤楷模”称号,杰出中华茶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来源:茗边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创新茶艺团体赛全记录:来自中华茶奥会的直播!/看看,想想,写写,我们为您发布!

12月2日下午,第五届中华茶奥会闭幕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

本届茶奥会的宗旨


这次盛会,被称为"中华茶奥会的升级版",也就是:3.0版。杭州龙坞茶镇,成为中华茶奥会的永久主办地。


选手入场


在闭幕式上,颁发了45枚金牌、71枚银牌和119枚铜牌,奖牌总数达235枚。之所以有这么多奖牌,是因为参赛选手遍及10来个国家、1500来人,在八个场馆进行了三天的角逐,成为当今茶文化的最大赛亊。


颁奖瞬间


茶说家演讲大赛

【社会组】

金奖(1名)

徐黄涛


银奖(2名)

敬賢

张小雷


铜奖(3名)

吴伟唯

朱姗姗

纪本飞


【学生组】

金奖(1名)

吴贻锴


银奖(2名)

李骞

王宇


铜奖(3名)

臧丹晴

宁雪

高元祖

茶服设计赛

金奖(1名)

红庐


银奖(2名)

子如自制

月印池


铜奖(3名)

章凡

唐颐洁

爱莲说


茶服比赛

“茶+”调饮赛

【产品组】

金奖(1名)

郑坚丰《仲夏夜之梦》


银奖(2名)

蒋远靓《饮露》

潘天贻《茶咖攻略》


铜奖(3名)

吴钤云、王齐方《白雪茶姬》

顾川燕《紫云英》

苏琦《青梦》


【个人赛】

金奖(1名)

董燕茹  《醉染胭脂》


银奖(2名)

杜欣怡  《虹落茶池》

郑炀凡 《昨日晴空》


铜奖(3名)

钟振啸《百香果荔枝乌龙》

黄枫秋 《秋茉》

宋怡 《一如少年》


【团体赛】

金奖

张泽芳  


银奖

 梁琛

张楠


 铜奖

陈丹恬

夏安艺

陆庭怡


茶+调饮赛

“茶席与茶空间设计赛”

金奖(1名)

应国宏


银奖(2名)

黄晓濛

王肃政


铜奖(3名)

王芳

宋敏敏、江秀金

金波

“茶品鉴及沏泡技艺竞赛”

【绿茶组】

金奖(1名)

常熟市虞景茶业有限公司——白碧螺


银奖(2名)

杭州古森茶业有限公司“梵熹”——西湖龙井

浙江天瑞贸易有限公司——天也翠珠


铜奖(3名)

安康龙寨富硒茶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寨茗芽

岳西县饴兰茶业有限公司——岳西翠兰

安吉至申茶业——安吉白茶


【红茶组】

金奖(2名)

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桃源红茶.君和云领1028

杭州亨达茶业技术开发公司——古树红茶


银奖(4名)

溧阳市一壶春茶业有限公司——得天牌岩红

绍兴柯桥寺山茶业有限公司——阿晓问茶蜜红

兰溪市千年甘露轩茶庄——古树红茶

浙江嘉茗科技有限公司——赛过初恋.天姥红茶


铜奖(6名)

贵州苗岭醉美人茶业有限公司——“醉美人”红茶  

紫金县龙窝镇松坑茶场——松坑红茶  

湖南省香木海茶业有限公司——芙蓉山红茶

安化县洢水四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叶种红茶二级

汉中尚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茶:绯流芳

绍兴柯桥寺山茶业有限公司——天一工夫寺山红


【普洱生茶组】

金奖(1名)

镇沅千家寨印象农产品庄园有限公司——普洱百年古树生茶


银奖(2名)

深圳市相期以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普洱生茶:易武

勐海顺兴茶业有限公司——普洱生茶:冰岛地界


铜奖(3名)

杭州市祥益茶业有限公司——普洱生茶:贺开古树

云南省景洪市妙音禅茶厂——普洱生茶:布朗  

杭州千瓯雪茶叶有限公司——普洱生茶:雪山仙子


【乌龙茶组】

金奖(2名)

武夷山唐家生碧玺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碧熹岩茶

潮州市狮头茶叶实业有限公司——乌岽东方红


银奖(4名)

粗石茶园——草兰香单丛  

武夷山茶话溪游茶业有限公司——大红袍

北京华兰香茶行——天禄岩老树水仙

建瓯市小青厂——矮脚乌龙


铜奖(6名)

草木制叶(厦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大红袍  

草木制叶(厦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山慧苑坑石乳

北京华兰香茶行——百年野化水仙(92.46分)  

永春县法云云端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百年单株水仙  

佛山市南海普云天茶庄——东方美人  

粗石茶园——蜜兰香单丛


【白茶组】

金奖(2名)

Topotea舍予茶院(澳大利亚——白毫银针

苏州艺皇茶业——牡丹王


银奖(4名)

福鼎市鼎垚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

福建福鼎东南白茶进出口有限公司——2018“多奇牌”白牡丹

福鼎一末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

福鼎市山之语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


铜奖(6名)

福鼎佳人香茗——牡丹王

福鼎谷莱丰茶业——白牡丹

杭州艺韵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

福建福鼎东南白茶进出口有限公司——2018“多奇牌”白毫银针

福鼎市集韵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

福鼎谷莱丰茶业——华茶一号牡丹


【黄茶组】

金奖(1名)

霍山县吉庆茶叶专业合作社——霍山黄芽


银奖(2名)

霍山茗歆茶叶有限公司——霍山黄小茶

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云鹤牌”莫干黄芽(鸠坑)


铜奖(3名)

霍山县大侠茶业有限公司——黄大侠牌2号黄芽茶

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云鹤牌”莫干黄芽(中黄一号)

霍山县吉庆茶叶专业合作社——霍山黄大茶  

       

【黑茶组】

金奖(2名)

湖南省香木海茶业有限公司——芙蓉茯

广西贺州市四季茶文化学堂——六堡茶


银奖(3名)

安化县洢水四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化黑茶:手筑茯砖

安化梅山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梅山五郎福茯砖茶

广东省汕头市泰裕茶行——2003年熟饼


铜奖(5名)

安化县洢水四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化黑茶:花卷茶

湖南省香木海茶业有限公司——芙蓉千两

兰溪市千年甘露轩茶庄——普洱熟茶(儒茶)

湖南省香木海茶业有限公司——芙蓉天尖

长沙上府茶叶有限公司——寻味•金旺茯    


【鉴茶组金奖】

金奖(2名)

王少婕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郑秋月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冲泡组金奖】

金奖(2名)

吴超园 南京福盛缘茗茶

黄晨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鉴茶与冲泡技艺】

金奖

梁晓玲 杭州柔润茶叶有限公司 


银奖

曹婷婷 杭州湖畔居茶楼

王少婕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赵悦伶 浙江大学


铜奖 
陈嗣英
 个人
杨艺影
 浙江蓝城恒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袁雪
 个人 
黎攀
 浙江大学 
田苗
 敬和然

“仿宋茗战”

【老年组】

金奖(1名)
叶水娟


银奖(2名)
徐军
王炽英

  

铜奖(3名)
金锦妹
王瑜
赵锦华

  

【外宾组】 
金奖(
1名)
安智恩


银奖(2名) 
戴乐
Gabriella


铜奖(3名)
BAHMAMADOU BIILO
NGAMBOULO NISIGERWAIS
OVCHARENKO IGOR


【青年组】
金奖(
1名) 
沈欣宇


银奖(2名)
任旭明
牟苗苗


铜奖(3名)
马可盈
李和颖
徐璐苑


【少儿组】
金奖(
1名)
钱璟林


银奖(2名) 
潘王昊
 
王洋婕


铜奖(3名)
宋一豪
 
沈金婷
樊梁均尚

仿宋茗战"比赛

“茶艺大赛——品饮茶艺比赛”

【学生组】

杨莹 金奖(绿茶)
瞿加妮 银奖(绿茶)
张又科 铜奖(绿茶)

  

何伊丽 金奖(红茶)
蒋缅龙 银奖(红茶)
何洋 铜奖(红茶)


彭宇轩 金奖(乌龙茶)
臧丹晴 银奖(乌龙茶)
林卡娜 铜奖(乌龙茶)


陈露 金奖(白茶)
林慧珍 银奖(白茶)
钟邝诗怡 铜奖(白茶)


江泽林 金奖(黑茶)
张蕊 银奖(黑茶)
陈青青 铜奖(黑茶)



李文茜 金奖(黄茶)
章蓉斐 银奖(黄茶)
马美霞 铜奖(黄茶)


少儿茶艺比赛


【社会组】
祝欣怡 金奖(绿茶)
高凌飞 银奖(绿茶)
纪本飞 铜奖(绿茶)

  

羽月梅 金奖(红茶)
陈小春 银奖(红茶)
李起风 铜奖(红茶)

  

金爱妹 金奖(乌龙茶)
付玲玲 银奖(乌龙茶)
黄漫 铜奖(乌龙茶)

  

梁晋菡 金奖(白茶)
方思萍 银奖(白茶)
张言 铜奖(白茶)

  

梁培琳 金奖(黑茶)
居怡芸 银奖(黑茶)
钟育 铜奖(黑茶)


夏海菲 金奖(黄茶)
俞东晓 银奖(黄茶)

李孟霞 铜奖(黄茶)


【学生组】 

杨莹 金奖(绿茶)
瞿加妮 银奖(绿茶)
张又科 铜奖(绿茶)


何伊丽 金奖(红茶)
蒋缅龙 银奖(红茶)
何洋 铜奖(红茶)

  

彭宇轩 金奖(乌龙茶)
臧丹晴 银奖(乌龙茶)
林卡娜 铜奖(乌龙茶)

  

陈露 金奖(白茶)
林慧珍 银奖(白茶)
钟邝诗怡 铜奖(白茶)


江泽林 金奖(黑茶)
张蕊 银奖(黑茶)
陈青青 铜奖(黑茶)


李文茜 金奖(黄茶)
章蓉斐 银奖(黄茶)
马美霞 铜奖(黄茶)

  

【社会组】
祝欣怡 金奖(绿茶)
高凌飞 银奖(绿茶)
纪本飞 铜奖(绿茶)

  

羽月梅 金奖(红茶)
陈小春 银奖(红茶)
李起风 铜奖(红茶)

  

金爱妹 金奖(乌龙茶)
付玲玲 银奖(乌龙茶)
黄漫 铜奖(乌龙茶)

  

梁晋菡 金奖(白茶)
方思萍 银奖(白茶)
张言 铜奖(白茶)

  

梁培琳 金奖(黑茶)
居怡芸 银奖(黑茶)
钟育 铜奖(黑茶)


夏海菲 金奖(黄茶)
俞东晓 银奖(黄茶)
李孟霞 铜奖(黄茶)

“茶艺大赛——创新茶艺个人组赛”


金奖

钟平


银奖

张蕊

杨芳芳


铜奖

朱仪敏钰

臧海燕

“茶艺大赛——创新茶艺团体组赛”

金奖

《芳华》

选手:董星媛、张盛凯、董燕茹、海睿、郑炀凡


银奖

《70.80.90》

选手:高琳珊、白柠茵、杨颖

《无时无刻》

选手:杨一帆、肖燕、周旋


铜奖

《茶路》

选手:德力格尔、任洁、毕伟波、王诗语、王馨辉、李静

《天辽地宁 辽江盛情》

选手:臧丹晴、张蕊、王宇、宁雪

《城市味道》

选手:黄小倩、沈雨凡、杨颖、沈韵炜、何伊丽


创新茶艺团体赛

“中茶博杯”茶具设计赛

金奖(6名)

《迹》作者:胡梦秋

《梅子初青》作者:金逸瑞

《孤舟伴山水》作者:叶思文

《茶器·青韵》作者:卓鑫伟

《茗砂四贴》作者:吴芝娟

《锥子》作者:高申


银奖(12名)

《自在》作者:吕易洁

《喝彩丰收》作者:张海平

《青茶》作者:王武

《蕉叶印象》作者:娄恺

《静谧》作者:徐思亮

《武夷茶器——公道自然》作者:杨义东

《山水之语》作者:吴锡飞

《流光》作者:高申

《男闺蜜》作者:高申

《流动的篇章》作者:明伊

《珐琅彩花瓶》作者:九山窑

《青花柴窑》作者:九山窑


铜奖(18名)

《茶韵》作者:黄友斌

《仲秋》作者:李钊

《祥云盖碗》作者:刘旭栋

《围》作者:唐铭阳

《小鸟快客杯》作者:吴跃栋

《乘风破浪》作者:张海平

《陶泥绿》作者:高申

《莲台参茶》作者:林萍

《佛·座莲壶》作者:吴昉

《白霜》作者:娄恺

《山云瓷雨》作者:王佳钰

《湖影吉祥马蹄式盖碗》作者:陈锋

《水月壶》作者:造青

《葵口盖碗三件套》作者:金鑫

《风盉》作者:李超

《天地大观》作者:孙天舒

《红釉白彩》作者:九山窑

《静水流深》作者:张海平


优胜奖(28名)

《宋式白茶泡碗》作者:郑少华

《山水之间》作者:田栋升

《无形·道融》作者:汪斌

《傲骨铮铮》作者:孙天舒

《自在壶》作者:造青

《长乐壶》作者:造青

《谐和茶语》作者:徐星

《莲·盏》作者:陈沈玲

《兄弟》作者:杨尚成

《理想生活》作者:徐星

《湖影吉祥共融茶盏式盖碗》作者:陈锋

《一缕芳香》作者:罗诗彬

《武夷茶器——返璞归真》作者:杨义东

《凝碧》作者:高申

《疏影》作者:明伊

《舞韵》作者:高申

《节节高升》作者:孙天舒

《石梅》作者:吴芝娟

《窑变》作者:高申

《奶白牵牛花》作者:明伊

《一抹兰》作者:明伊

《雷锤柴烧》作者:九山窑

《对弈》作者:高申

《绿野仙踪》作者:明伊

《秋冬季节》作者:高申

《蒙古茶酒杯》作者:九山窑

《树下风流》作者:九山窑

《高足拉纹窑变》作者:九山窑


茶具设计赛


创新茶艺团体赛,是最受关注的赛事之一。其评判方面,广泛涉及主题创意、场景设计、茶叶茶品、茶具茶器、表现技法、音乐背景、服装饰具、插花香道、解说文辞、整体表现等,充分体现出综合艺术的特色。


创新茶艺团体赛裁判

(从左到右:李劲芳、余悦、周智修、贾泓丽、

戎新宇)

裁判们认真工作


创新茶艺团体赛的决赛,"悦读茶书会"分三次进行了直播。现在,整体奉献给大家。希望大家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集中思考:

"创新茶艺"应该新在何处?

"创新茶艺"如何进行编创?

"创新茶艺"未来如何发展?

我们将把您的文章在公众号发布,让您的真知灼见广为传播!


天黑了,比赛依然一丝不苟


三次直播,按照顺序观看,才能了解中华茶奥会创新茶艺团体赛全貌!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按顺序扫码,依次观看直播回放

了解全貌,才得盛况!得实况,才能有真知;得真实,才能作比较;有比较,才能知差异;有差别,才能辨高低;有高下,才能促发展!


比赛场地,人气旺盛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