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交所线上交易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陆羽茶交所严建红:茶是健康美好生活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每天享受中国茶的健康美好生活方式。如果你认可严建红和陆羽国际集团的理念,你也许会问:中国的茶文化到底有多博大精深?中国茶有标准体系吗?中国茶业产业发展得究竟如何?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会让很多中国人心生自豪,而对后两个问题的回答,却会让人陷入深思。传统茶业市场缺少专业标准体系,束缚了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的脚步。湖北是中国茶文化的滥觞地,万里茶道从这里启程。唐代“茶圣”陆羽便是湖北天门人,从他写下《茶经》后,茶叶便进入了中国乃至全球人民的生活。

一千多年后,湖北省在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倡议的助推下,正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而一家沿袭“茶圣”之名的新型茶业集团正在这片土地上高声疾呼,以过人的魄力为传统的中国茶行业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交易和文化体系,这就是天门人严建红创办的陆羽国际集团。

放牛娃的进城和回乡

1973年,严建红出生在湖北天门的一个农村家庭。虽然是农村出身,但严建红坦言,与上一辈人相比,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完整而幸运的。1990年,严建红考上了湖南财经学院,四年后进入建设银行工作。在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时代大潮下,严建红恰好遇上了1994年这个建行转折发展的关键年,打开了他的视野和格局。

当时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和基本框架。在时任建设银行行长王岐山的领导下,建设银行将代理财政职能和政策性贷款职能移交了出去,开始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全面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并着手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身处银行大刀阔斧改革的重要时期,作为初出茅庐的学徒,严建红有机会全方位了解了大型国有银行的改革思路,这成为他此后在金融行业顺流而行的重要启蒙。

在金融改革大势中,保险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在建行锻炼了两年的严建红,敏锐地意识到到保险是刚需行业,具有广阔的前景。1996年,他跳槽来到了当时成立不过十年的平安保险。平安保险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在平安的九年,让严建红接触到了国内一流管理思想和全球商业视野,摸透了市场化保险企业的深层肌理。职业生涯小有建树后,严建红选择了回归校园继续充电,考入西安交大就读博士。读博期间,他前往纽约大学斯顿商学院做访问学者,持续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

2006年从美国访学归来,严建红感到心态和思想都渐趋成熟,于是从平安保险辞职,加入了生命保险,用八年时间做到了资产管理公司的常务副总,管理着3000多亿元的资产。年富力强的黄金17年都植根于保险行业,严建红已然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虽然在保险投资界已有名望,但对严建红来说,比起身居要职、年薪数百万,自己创业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显然是更有吸引力的选择。

严建红意识到,茶和保险一样,都属于可选、但又其实是必须的生活需求。自己的家乡天门,处处流传着“茶圣”陆羽的故事。中国茶文化虽然拥有两千多年的深厚底蕴,但茶行业的发展程度却仍然较为初级。在中国5000多亿元规模的茶叶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茶企所占份额不到0.5%,不仅没有普及的茶标准,更遑论像立顿茶那样在国际市场中发挥重要影响的品牌。行业发展难以升级。严建红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考虑回乡把自己的下半辈子奉献给家乡、奉献给茶业。

老品牌 新创业

缺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中国茶市场,看似庞大,实则存在很大的缺陷。2012年,严建红思考进入茶行业,应该选择一条怎样的道路?靠规模生产茶产品去复制一个中国的“立顿”?这种传统模式早已失去了先发优势,而且面临很大的产业链整合困难。中国五千年的茶文化积淀,陆羽的基因和行业的需求,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去表达。

在这种背景下,严建红没有选择加入数万茶企大军去竞争厮杀产品品牌,而是做平台,做标准和交易制定者。“当一个行业两头极度分散时,最有价值的是B2B平台,因为它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个定位野心足够大,也就意味着需要政策和资金等多方支持,不可谓不难。幸运的是,严建红刚好处于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交汇点。

2013年,严建红正式开始筹备创业。他回到老家天门,与市政府、各位专家交流创业意向。天门市原本有一个30年历史的陆羽研究会,还有大量热心陆羽研究的专家和市民,茶的情怀韵味和文化价值深刻地浸入了这座小城。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严建红将天门陆羽研究会下属的小企业改制成了市场化现代企业,成立了陆羽国际集团。2014年10月,严建红正式辞去生命保险的高管职位,全身心投入到陆羽的传承发展事业上来。

这么多年,中国茶业的发展都没有本质升级,陆羽为什么有信心作出改变?严建红认为自己和集团处于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当口。在陆羽之前,茶行业的传统散装交易状态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行业没有进化,是因为不遇“天时”。茶叶销售的主力军是进城的茶农,而市场上大部分茶产品属于政商礼节茶,没有像立顿一样做到老百姓中间去,这导致茶行业变得不透明。“标准化、透明化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不透明就没法做到文化自信。”严建红说。近年来,通过关系卖茶的现象得到了遏制。茶生产出来是农业产品,卖出去是健康食品和文化产品,广义上是一个健康和文化产业的范畴。反腐让茶产业面向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消费者需要健康美好的茶生活方式,这便是前二十年茶业不曾遇到的“天时”。

“地利”因素则更加直接地吸引着严建红。陆羽是湖北的文化符号,也是受到全球茶业尊重的茶研究鼻祖。陆羽符号的巨大价值,让同为天门人的严建红很快找到了切入口,也顺利得到了省政府批复茶交易所的政策优惠。至于“人和”,严建红认为,“需求就是人和”。中国茶消费有着巨大需求,消费者、厂商、经销商都有建立一个有公信力平台的需要。电商平台消费效率的大大提升,国家的“互联网+”政策,都为茶业产销增加了助力。严建红说:“感激时代给了机会,给行业8000万从业者带来了巨大变化。”

陆羽国际集团成立五年多来,已经在天门兴建了中国茶文化和茶标准的坐标——陆羽茶经楼;在武汉成立了中国首个省级茶交易平台——陆羽茶交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首家第三方茶标准中心----陆羽茶业标准评级中心;在全国核心城市建成了“陆羽会”茶文化中心;在武汉和天门拟打造陆羽国际茶文化产业园……伴随着诸多“第一”,严建红的战略眼光、国际视野、企业家精神,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打磨成型。

天门陆羽像与茶经楼博物馆

以标准引领的双轮驱动

“陆羽会”和“茶交所”是陆羽国际集团不可分割的两个轮子,构成文化和交易的“双轮驱动”。茶交所是陆羽国际集团发展的前驱轮子。过去全国各地的茶城只是线下交易,没有第三方仓储机构,也没有资金安全的农贸与商铺市场。通过借鉴斯里兰卡等国的茶业管理经验,陆羽国际集团组建打造了中国首家省级茶业交易所,推动了中国茶交易模式的创新。

陆羽会属于茶产品推广和文化体验板块,陆羽会以天门的茶经楼为中心,在全国各地打造陆羽标准中华好茶推广和文化交流线上线下平台。陆羽会计划落户全国核心城市,借鉴茶版COSTCO模式,提供消费者“真、好、惠”的陆羽标准中华好茶一站式体验和消费平台。

通过两个轮子的配合,经过五年的发展,陆羽国际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唯一的省级茶叶交易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茶交所综合电商和陆羽严选消费电商平台。下一步,集团规划建设5000个区域会员直采中心,培养5000到10000名“陆小羽”进行创新创业。“陆小羽”们将有计划地被培养为专业的陆羽标准中华好茶的标准、文化推广大使,在陆羽标准、交易、文化平台支持下,线上线下传播中国茶文化。

为培养和招募陆小羽,陆羽国际集团建立了陆羽学院开放式平台,投资发起了湖南电视台茶频道、中国茶业商学院,由陆羽标准评级中心统一运营陆子茶道培训。以传播陆羽标准、传承非遗陆羽茶文化为特色,陆子茶道区别于市面上一般强调操作的茶艺培训,在陆羽圣地湖北天门和浙江湖州为总基地、全国设分授课点半公益性地传播陆羽茶文化。在未来的陆羽国际茶文化产业园里,陆羽标准评级中心、陆羽学院、中国茶青年众创中心,将是最重要的中国茶传承和创新的基础设施。

严建红把茶叶市场交易分为四个时代:农贸市场时代、商品市场时代、电商百货时代、交易所时代。严建红说,交易所是真正的市场经济,需要符合资质的投资人、企业和消费者进入。“陆羽茶交所的模式对茶行业具有重大基础设施和意义,中国茶行业三十年期待的复兴,我们希望陆小羽和陆羽的生态合作伙伴一起,以标准、交易、文化为凝聚,能够五至十年能迎来中国茶产业的伟大复兴,让中国人信任中国茶,让世界爱上中国茶。”茶产业要重新构建整体现代化商业基础设施,要有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加入,需要拥抱新的商业模式,更需要奉献和发心。

中国茶业 陆羽标准

严建红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不是空想,理想要照进现实。”对于这位在金融业打拼了近20年、转行投身茶行业5年的成熟创业者来说,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使命。陆羽国际集团的使命是“弘扬陆羽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让消费者不再困惑茶“真不真、好不好、贵不贵”,一杯好茶、一间茶室,无论生活多忙碌,每一个中国人每天都应该享受中国茶的健康美好生活方式。

严建红曾在许多场合强调,要完成陆羽国际集团茶文化传播使命,必须先完成“标准”和“交易”。“中国茶需要先写好正楷字,才能挥洒行书草书”。标准是陆羽国际集团的第一核心竞争力。早在2015年,陆羽成立了由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共同组建的、全国首个第三方消费者标准评级平台----“中国茶叶标准评级中心”(现正式明确为陆羽标准评级中心),计划对全国6亿茶消费者开放被称为“茶消费者豆瓣”的陆标评分,对专业茶生产贸易和收藏投资者推出陆羽综指、陆羽行业指数等。目前,陆羽已经对中国50个最重要茶产区、1200种茶做了5年基础研究和20000个标准样审评,对200个核心茶企做了供应链深度研究。经过评级后,陆交所签约的200个茶企占全国茶产量20%,产区服务占了中国茶供应的70%,初步形成了中国核心产区和龙头茶企的供应链体系。

陆羽茶交所的经营定位是:国际一流的茶产业综合服务商。陆羽茶交所也是一个电子化的茶叶交易和直采市场。标准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十分重要,有意向的茶企要先经过陆标中心内审、专家外审、大众陪审后,方可进入交易所。现在通过陆交所发出交易信息,是与经销商、投资者、消费者直接达成交易,打破了冗长的“茶企-经销商-茶城-经销商-消费者”五级分销体系,价格也实现了透明化,去中间化。

陆羽的核心价值在于标准和文化。“标准和文化是陆羽的基因,也是我作为创始人的基因”,严建红说。陆羽专注为消费者建立起专业、易理解、可信任的标准化体系和文化推广体系。中国茶是世界茶文化的祖宗,但一直没有建立起消费者信任的标准化体系。因此,形成茶业专有的文化语言体系,以便其像法国红酒、意大利香水一样能用标准术语描述产品,也是严建红正在全力研究的工作。

陆羽标准评级中心——标准构建信任

严建红十分看重茶文化的价值传播。他说自己只是陆羽国际集团的商业带头人,而茶经楼博物馆馆长、陆羽标准评级中心、陆羽学院这样的角色,分别由具有使命感的陆羽标准和文化传承带头人来承担,“把茶文化和茶的美好生活方式以布道的形式传播出去”。一个企业最难的,是把企业家个人的理想变成团队的理想。在严建红看来,他已经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了这任务,而在团队建设上更长远的布局,是让越来越多优秀的行业和跨界人才加入到陆羽的事业,成为陆羽事业的合伙人,将茶这一健康美好生活方式,带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陆羽国际集团第一个五年,以茶交易为驱动,成长非常快:“三年茶交易量突破100亿”。新的五年,陆羽国际集团制定了茶交所-陆羽会复合新零售战略,对标茶的COSTCO,拟线下发展5000个茶的会员中心,线上发展10万以上综合电商店长,打造国际一流的茶文化产业集团,推动中国茶创新平台早日上市,严建红早已在心中盘算好了时间表。

在严建红看来,在茶行业创业是个无比正确的选择:“茶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礼物,在完成现代化交易体系和传统茶文化体系构想这方面,它有先天结合的优势。”严建红用“标靶说”来比喻投资与创业的区别:投资时面对的是移动标靶,看见好项目、好公司就去投资;而创业是固定标靶,天天都往一个靶子上射飞镖,早晚都在琢磨这一个“茶”字,而且带动所有员工都瞄准这一个靶子射击。“日日行,哪怕千万里”,中国茶的传承创新之路,只要秉承了中国茶的使命和价值,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广。

陆羽国际集团的企业文化中,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中国茶业、陆羽标准。这八个字,既道出了陆羽国际集团作为国内茶产业综合服务商的自信,更代表严建红带领陆羽走向全球的雄心。(本文系严建红董事长接受北京湖北商会访谈稿节选)

来源:时时企闻网观

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人有望每月过节,陆羽会倡议设立“中国茶日”

  11月21日,陆羽会茶文化体验中心第88家门店在武汉绿地百彤生活美学综合体正式启动,陆羽会品牌店长田力通过直播诵读中国茶日倡议书,倡议将每月21日设立为“陆羽会中国茶日”,届时陆羽会所有线下门店将举行“陆羽会中国茶日”交流会,主要开展弘扬茶礼、茶俗,茶艺培训、邀请茶产茶企、相关涉茶机构进社区等活动,旨在打通产区社区,倡导茶健康美好生活方式。

  陆羽国际2015年成为中国首个省级人民政府批复成立的产业交易中心,弘扬陆羽茶文化是陆羽国际的重要使命。设立“陆羽会中国茶日”是弘扬陆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陆羽国际将通过建立陆羽学院和陆羽茶商学院,开展“茶CEO生涯规划”,吸收年轻一代茶叶爱好者从“陆小羽”学徒转至陆交所线上经销商,再转至社区店长、企业经理、茶产业CEO。

  在首个“陆羽会中国茶日”,陆羽国际集团、武汉陆羽国际茶业交易中心(简称陆羽茶交所)还联合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农产品电商工作委员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在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茶产业互联网创新高层研讨会。邀请二十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分别从云南、浙江、湖北等地来京齐聚,以“中国茶产业互联网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分别从陆羽茶产业创新、陆羽茶文化品牌建设、茶产业世界贸易与文化和数字化经济进行了研讨。

  第二届中国茶产业互联网创新高层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陆羽茶交中心董事长严建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有关茶产业的标准、交易、文化的有关情况,重点介绍了其自主打造的S2B2C的陆羽茶产业互联网模式,利用先进的产业互联网模式实现了对传统茶产业的升级,使其在疫情期间依然取得了可喜的业绩。过去的五年里,陆羽国际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积极落实和响应国家总体要求,深入学习“互联网+”、平台经济、产业数字化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茶产业的运用,夯实茶产业标准基石,建成行业内首屈一指的茶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严建红作《陆羽茶产业互联网创新与实践》开题报告。

  这一平台上,陆羽国际借鉴国际一流的交易所治理体系,建立起国内首个第三方的标准评级体系,内容包括产区评级、供应商评级、产品评级和仓储评级。通过完善的评级体系为茶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标准、交易、文化、金融四大服务,为茶产业的全产业链提供了制度保障,助力产业升级。严建红表示:“这一体系的建立,将茶产品入场交易从‘三无(产品)’升级为‘三标(地标、企标和陆标)’。”

  洪涛作《中国农产品产业互联网分析》开题报告。

  周卫中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品牌建设》开题报告。

  任兴洲作《茶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发言。

  戴建军作《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持》主题发言。

  沈冬梅作《茶的世界贸易与文化、政治经济》主题发言。

  中国茶产业互联网创新高层研讨会圆桌会

  陆羽国际交易平台包括ToB和ToC,其中TOC交易平台依托京东、天猫以及中央厂商。依托这一交易平台,陆羽国际已于与全国50大产区、200余家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和交易,自2015年到2018年,陆羽国际年交易量达100个亿,截至目前,陆羽国际年交易量已完成第二个100亿。

  首个“陆羽会中国茶日”当天,由陆羽国际主导的中国茶产业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也在京揭牌。陆羽国际籍此进一步实现了产业互联网全打通。未来三年,陆羽国际预计将ToB平台月度活跃客户扩大至60万,ToC平台月度活跃客户达到6000万。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陆羽茶业交易中心创新模式予以肯定,他表示,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产品的BToB交易,逐渐被产业互联网模式创新所取代,陆羽茶业交易中心正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互联网创新体系。

  责任编辑:袁生

比「炒茅台」还疯狂,60斤茶叶卖1500万,扒一扒魔幻“大益茶”

前几天,在我们的社群里,有小伙伴提到了一款叫“大益茶”的产品,引起了我的好奇:

于是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还有业界人士称它为「茶叶界小茅台」:

真正能变现和流通的主要就是“大益”,毕竟有头部效应在……大益被称为茶叶界“小茅台”

玩大益茶,也就是像炒茅台、炒鞋一样,炒一种名叫“大益茶”的茶叶。

于是,我赶快去研究了一下,仔仔细细地了解了炒“大益茶”的流程、升值空间和底层逻辑之后,我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炒鞋?什么炒鞋?

和炒大益茶比起来,炒鞋就是个弟弟……

01

“炒”大益茶,到底有多疯狂?

大益茶,其实就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洱茶。

一开始,我去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看了一下,感觉虽然偶尔有高价茶,但整体价格也不算贵:

不过,后来我发现,真正用来“炒”的茶,都不是你能轻易买到的。

1)“炒茶”到底怎么玩?

要炒茶,第一步当然是购茶。

一般来说,购茶有三个渠道: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官方 APP 「益友会」,以及线下茶商渠道。

和炒鞋一样,想拿到厂家直售的原价茶,是需要在天猫参加抽签摇号的。

像下面这款爆款茶「沧海」,发售量为 5000 提,但最终却有超过了 200w 用户参加抽签。

第二步,就是时刻关注茶叶的升值情况,在力求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出。

那么,怎么看现在你手里这款茶的行情呢?

和股市一样,炒茶有自己专门的网站,还有小程序、App 。你想看升跌指数,可以有:

炒股常见的大盘指数、K 线,也有,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款“沧海”茶, 就可以在这里看到:

发售当天,市场价格就从 23800 元一路被炒到了 81000 元,峰值比原价足足翻了 3 倍多!

2)“炒大益茶”有多疯狂?

所以,这玩意到底有多赚,值得大家这么费心费力的跟进呢?

① 炒茶升值 2w 倍

接下来,我们以一款叫做「 88 青饼」的茶叶为例。

说实话,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在打开页面的一瞬间还是把我吓得叫出了声(原谅没见过世面的我):

茶叶,居然可以买到 1500w 元!

这个价格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帮大家计算一下:

1 件= 12 提 = 7 x 12 片 = 7 x 12 片 x 357 克 = 1500w 元

平均下来,现在「 88 青饼」这款茶, 1 g 就价值 500.2 元。

再给大家看一下现在黄金的价格,1 g 差不多 488 元:

1 g 茶叶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贵,换了我,宁可供起来都不会喝的。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数据已经很惊人了,那你就错了。因为,如果从升值空间来算,这款茶叶比黄金划算 5000 倍:

如下图所示,如果你在 1988 年买入黄金,那么你的升值幅度是 1887 ÷ 436 ,大概是 4.32 倍:

但是, 88 青饼在 90 年代的时候,还只值 10 元一饼,也就是 0.025 元 1 g。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购入这款茶饼,那现在升值幅度是 20008 倍!

老天鹅,这收益,倒卖毒品也赚不过它啊……

当然,上面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常见的、收益比较好的茶,一般是这样的,翻个 15 倍:

再“次”一点的,翻个 5 倍还是没问题的。

一般来说,炒茶圈的玩家都是 5 件、 10 件的囤。因此,只要你运气够好、流动资金够多,那么一次赚几百上千万都不是问题。

这么高的收益,怪不得炒普洱茶在经历了 2007 年的普洱茶泡沫、70% 的玩家都被套牢的惨状之后,还能“重新出发”,再次被炒的火热。

② 期货茶

还是说刚刚那款“沧海”。因为是“爆款茶”,再加上供货量很少,所以一时之间,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在暴利的引诱下,很多人开始炒起了“期货茶”。

所谓期货茶,就是一些卖家自己还没货,就先放出风声,说自己能弄到茶,但是现在已经都定出去了;如果还有人想要的话,自己有渠道弄到。.但是,如果你想定,就得立即付全款,不能拖欠。

交钱后,我给你“开白条”,约定交付日期,到期交茶;交茶之前,你也可以自行进行二次买卖。

这样,卖家用一个装茶的纸箱就能唬住人,获得大量流动资金,于是连纸箱都成了抢手货。

巅峰时期,连一个装「沧海茶」的箱子,都能卖 5000 - 6000 元。

就这个蓝色纸盒,能买 5000 - 6000

可能你想问,这么不公平、一看就很容易被骗的局,怎么会有人去做呢?

还是马克思爷爷说得好:

为了 100% 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02

“炒茶”,为什么能这么火热?

说实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普洱茶不仅一点也不贵,甚至还不如绿茶、红茶等受欢迎。

但是,熟普洱的「树越老越香、茶越陈越香」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炒”。

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港台商人就将这股风气带进了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芳村。

甚至可以说,是芳村,或者说是芳村背后的资本成功“炒火”了普洱茶。

资本们的“炒茶”,大概是这样的流程:

第一步,人为制造「供需不平衡」。

选定一款有噱头、好炒作的茶,我们就暂时叫它「茶叶 A 」,然后投入大量资金,在市场上拍一批人收购这种茶,让它先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第二步,人为制造「噱头」。

通过舆论的力量,把「茶叶 A 品质极好、将来会火」的概念宣传出去。根据产品的不同,这一步的手段也非常花里胡哨……

比如,通过一些专家,告诉目标用户茶叶 A 品质多好、营养价值多高,以及有多稀缺,非常值得收藏:

比如,通过一些精准的“炒茶圈”自媒体,告诉玩家们,茶叶 A 多有收藏价值:

再比如,做一些“天价拍卖”,引起大众的关注,占领用户心智:

2004 年卖出 4000 元/g 的“清宫普洱茶”;2007 年,深圳茶博会上的新茶“锦秀茶祖”卖出了 40 w,合约 800+ 元/g……

再再比如,搞一些非常轰动的仪式,比如什么「百年贡茶、回归普洱」,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警车开道、直升机护送……

知名度上去以后,大家开始到处想买这种茶,但是因为上一步骤中资本的「囤货」,导致市面上的茶叶 A 很少。

由此,大家会直观认识到“这款茶真的很受市场欢迎”。

这一波操作,不仅能让喝茶的人认可茶叶的品质、自发买茶;

更重要的,是给了“炒茶玩家”们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让茶叶很受市场认可、有升值空间。

第三步,人为制造「暴涨假象」。

资本们先放出一小部分茶叶在市场上流通,再派自己人去“高价回收”;再放一小部分,再自己“高价回收”……

几轮下来,高额的利益让整个炒茶市场都陷入了狂热,玩家们被高昂的利益诱惑,纷纷开始投钱。

通过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资本们进一步拉高了茶叶 A 的价格,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接下来,就该收割了。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有节奏的放出囤积的货源,躺着数钱。

这个时候,市场上的价格已经被炒到很高了。在不打破整体供需关系的情况下,把囤积的货物慢慢出手,就可以获得最大化利润。

总结下来,就是这样:

可能有老股民发现了,这些动作完全是股市的操作:先龙头股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上扬,再对敲拉高、自买自卖、缩量拉升。

当资本收割完毕,心满意足的撤退之时,就是“不舍得出手”的普通玩家们被割韭菜的时候 ——

没了资本运作,再加上供需关系逐渐平衡,市场会逐步恢复理性。

到时候,高价买进的茶叶 A ,价格只会逐渐跌落,哪还能找到人接盘呢?

只能低价出售,甚至全部砸在手里,只有损失惨重的份。

03

大益茶的收割,远不止“套牢”

除了被“套牢”,大益茶还有更多的方式让你乖乖掏钱,什么中间商跑路、原料真假掺半,还有“知识付费”……

1)卷钱跑路,维权困难

由于茶叶本身是一种农副产品,高价茶发展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虽然它的价格很高,但交易却和一般的农副产品一样“约定俗成”:

一般不会签合同,都是以商家的“诚信”做担保。

这很好理解,你去买一百斤小米,会和店家签一个严密的商业合同吗?

因此,很多涉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交易,都只有一个转账记录,或者一张收据。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钱货两空。

去年,炒茶圈有一起轰动一时的「心叶茶轩案」,涉案资金 1 亿多元:

用投资普洱茶的时候,为了方便二次买卖赚差价,就一直把茶叶寄存在心叶茶轩的茶商手中,并约定了在 2020 年 1 月把货拿走。

但是,在到期收货时,却茶商被告知,因为自己的供货商卷了自己交的货款跑路了,因此无法“对单”(也就是对照单子交货),最后“货没到,钱退不了”。

图源水印

因为没有签订相关合同,所以只能算是「民事诉讼」,法院只能判决茶商必须还钱,无法将老板送进监狱。

这时候,只要茶商一口咬定自己没钱,法院也只能将他列入“老赖”名单,维权非常困难。

2)上游原料鱼龙混杂

炒茶的火热,也让普洱茶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变得极其火爆。

在很多茶叶市场上,买卖茶叶甚至都不用卸货,货在车上就可以进行数次转手。

因此,一些本身就在制茶行业的炒茶玩家,很容易被高涨的市场情绪煽动、贸然出手买茶原料,指望着大赚一笔,实则很容易被骗子们用低质量的茶骗个“血本无归”。

根据业内人士@老徐谈茶 爆料,他曾经和朋友在茶叶交易市场遭遇了「以次充好」的骗局:

花了 40w 买了 5 吨茶,本来想在市场里直接转手卖掉,就可以赚 3w。

但是,考虑到加工后,再卖给品牌做“贴牌产品”,利润可以直接翻 3、4 倍,他们就打算拿去茶厂加工。

谁知去了加工厂才发现,这些茶竟有一半是已经“报废”的茶!

最后只能认栽,勉强挑出一些合格品加工后出售的,才挽回了部分损失。

3)炒茶圈“知识付费”

乘着炒茶火热的东风,还有不少人开始搞起了“知识付费”。

以下面这个公众号为例,从去年微信开放付费阅读以来,这个账号就开始发布付费文章,基本篇篇都是很有噱头的内容:

目前,已经发了 200 篇左右的付费文章,售价在 8 - 98 元之间,购买人数从 30 到 100 人不等。

我们来把上面的数据取个保守值,按照平均收费 30 元,每篇有 50 人购买来看,光这一个账号就可以赚到 45w 左右。

而且,像这种账号有很多,还有更贵的。

像是下面这个账号,只有 8 篇付费文章,但是每一篇都是 100 人左右付费。按照 198 元/篇的售价,算下来至少已经赚了 16w 了……

虽然和炒茶收益相比不值一提,但是这些钱可是无风险、无投入的纯收益,已经足够我们这些普通人眼红了……

04

结语

其实,“炒大益茶”说白了,就是以茶为载体的「类金融炒作」。

它已经脱离了商品的「流通本质」,本质是一种赌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骗局”了。

当然,这种局也并不新鲜:

十八世纪的郁金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君子兰、九十年代的藏獒、2016 年左右的金钱龟……换汤不换药的套路,换汤不换药的“疯狂”。

金融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活动,本身是无罪的;真正有罪的,是利用金融损人利己的人。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未来都能对「热炒」的东西保持理性和警惕。记住佟掌柜这句话:

幻境再美终是梦, 珍惜眼前始为真。

参考资料: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查尔斯·麦基

《为何股市总是如此疯狂》-韩和元

《三万炒到上百万,谁是普洱“金融茶”最后的接盘侠?》-红星新闻任江波

《一个茶饼卖12万!芳村十五年“疯狂” 炒茶史|| 深度》-无冕财经

《万字行业揭秘:普洱茶的炒作逻辑》-六月雪山

《君子兰、普洱茶、邮币卡、藏獒等泡沫的启示:要暴富,先研究泡沫》-复利魔方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