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柴烧不上釉上釉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教你如何从眼观到手摸来区分柴烧壶真假?

现在越来越多的壶友拿着自己曾经购买的柴烧壶来问我真假,之前也有写过假柴烧的几种表现形式,今天在浅谈一下如何区分真假紫陶柴烧?从哪几个方面分辨?

说到柴烧,有几个常听到的专业用词:火痕、玑理 灰釉、阴阳面、开片等,除此之外还有火刺、焗皮纹、树皮纹、龟裂纹芝麻点肌理、侵蚀肌理、流釉及垂釉等等,这也是能区分柴烧和电窑汽窑的关键点,从感官上来说主要分为:眼观和手摸两种。

眼观:

能用眼睛来区分的:火痕、阴阳面、灰釉、龟裂、开片

火痕:烧窑前需要排窑,陶坯面朝火膛位置的为阳面,另一面为阴面,当然除了朝向还有摆在火道上,窑尾设有烟囱,烧制过程中,火会随着烟冲的抽力经过火道而经过壶坯,这时陶坯上会形成迎火面,排在前面的陶坯被火势包围的会更多,建水紫陶紫泥会颜色加深变亮,偏向金属感,(建水白泥会由白边黄,火大会变褐色,颜色越深看起来越亮)但一定不是每个位置都有,一定有一块面没有,只是或大或小,火痕也不是单一的,火焰随着抽力流动,火痕出现在陶坯上,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道的,形成颜色深浅不一的,多道火痕交替。

阴阳面:和迎火面是可以作假的,在陶坯烧制好之后再额外局部烧制或者挡着喷烧,或者调制特别材料类似釉一样附在陶坯上,伪造阴阳面和迎火面,但经不起推敲,区域死板,细细就能看出区别,火是柔软的,包围起来也是自然的,不是一块呆板的画面,一看就不是自然形成。

灰釉:柴窑在烧制过程中火焰一般是有窑头到达烟囱,具有方向性(又称单面火),因此作品会有迎火面被火面之分,迎火面(阳面)落灰丰富,较多形成灰釉,也易形成丰富的肌理:被火面(阴面)落灰较少却容易产生跳动的火痕(区别:电窑没有火焰;煤气窑的火焰很低,而且火焰是相对静止的;但是柴窑的火焰是流动的,火的痕迹会留在陶上,形成火痕肌理。)落灰效果从迎火面往被火面递减,覆盖的效果非常自然。

若整个陶坯在没有任何火痕或整体颜色变化下只有几颗淡淡的落灰的话,很大可能是喷釉,灰釉颗粒大小相差不大,不是很自然,有点均匀的洒落状。

开片和冰裂:也是可以用眼观的,你会发现壶不但火候足,而且表皮落灰釉还出现了丰富美丽的开片,又称龟裂(冰裂),这种龟裂是类似汝窑的开片,不会影响装水泡茶的功能,只是表釉开片,内坯胎是完好的;龟裂也是在陶坯表面形成类似龟壳的裂纹,开片是在釉面形成,龟裂是在陶坯形成,开片可以上釉形成或者是高龄土瓷土含量比较多的也会形成,龟裂只在真柴烧上有。

手摸

柴烧常见的几种窑变效果有火刺肌理、焦土肌理、虫蚀肌理、芝麻点肌理、树皮肌理、流釉及垂釉等效果,在胚体表面形成不同的纹理及触感。

肌理判断(真假柴烧本质的区别)

树皮肌理,瓜皮肌理,针眼肌理,侵蚀肌理,火线肌理等肌理都需要1200度以上的高温。如果你看到了这些肌理,那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真的柴烧了,这些肌理形成条件复杂,需要长时间的高温煅烧。肌理是无法模仿的,所以这也是判断真假的重要方法。(可以喷釉,可以仿造落灰和阴阳面火痕,但是肌理无法作假,特别是柴烧一个壶上不可能只有柴烧的某一个特征,而且结合的)

火刺效果:坯体上被灰烬沾染的地方,有很重的落灰,未化成釉,有明显的刺手感觉,一般会比较密集,在窑口位置比较容易形成,这种痕迹叫做火刺。

垂釉:这是一种特殊的流釉效果。当窑内温度达到900°以上就会形成重灰,当温度高达1100摄氏度以上时,灰就会形成灰釉,灰釉垂悬的釉珠通常呈光亮的绿色、黑色、黄色。垂釉形成于时间较长,气氛多变的烧成过程中,最易形成的位置火道走向的地方(在窑仓的中上部)

除了以上的这些肌理外,还有很多芝麻粒、树皮纹、开裂、蜻蜓眼肌理、蟹眼肌理等等很多肌理。(对了,落灰和釉都需要坯体有承载点,就是落在那个位置是能承载才能形成积灰再化釉,比如说灰不可能是在壶下面部分才开始有,而是壶盖壶肩往下)

整体来说柴烧火面较粗旷,易形成肌理,现在有很多柴烧仿品大家可以通过向火面和背火面进行简单的识别,仿品会比较刻意,不自然。背火面较光滑,易形成跳动的火痕烧成的作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它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烧陶艺家为它着迷尽心追求的原因。

如何分辨真假柴烧,不是看有没有柴烧的某一个特征,而是结合柴烧的方法和烧成的几大要素综合分析,多看、多学、多问这样就能够增长知识,练就慧眼分辨真假。在是真正柴烧的基础上去寻找美。

建水紫陶柴烧价值及与常规紫陶泡普洱茶对比

普洱茶的核心是厚重的汤感、沉稳的香气和内敛的回甘。厚重是一种通感,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喝在嘴里,都能给人厚重的感觉。好茶配好器,器让茶的滋味愈加美妙,茶让器的形态愈加高洁。

喝茶越久越讲究,入手茶器一定不是随便,瓷器轻薄,与普洱茶的厚重背道而驰,特别是有年份的普洱;紫陶壶好,泥料好,泡普洱茶适合,但常规紫陶泥料细腻,目数高,经打磨之后气孔被堵塞,失去吸附性,对有异味或者茶质偏嫩的茶,容易激发出茶叶缺点,让茶变得不耐泡,用紫陶柴烧来搭配普洱茶就更加完美。

让茶好喝,器物好用又好看,且有价值,是做柴烧茶器的目的。紫陶柴烧的泥料是建水五彩泥,泥料健康保真,经柴烧之后的紫陶的透气性好,与常规紫陶相比,柴烧的表现力丰富,具有禅意、侘寂之美。

建水紫陶紫泥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含铁量在18%左右,软化水质,口感更润、更易入口。柴烧裸烧的紫陶与普洱茶搭配可以放大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不是一定要用,用什么茶器都是为了喝茶,但是如果能有更好的茶器,何必退而求其次。

单从柴烧与常规泡茶口感上来说,我们与说茶网所有人员及南茗佳人首席评茶师及部分人员近30名成员,共同品鉴2006年中茶布朗极品生茶为例,柴烧和常规建水紫陶冲泡对比。

本次评鉴对比以2006年中茶布朗极品生茶为例,柴烧和常规建水紫陶冲泡对比(1、2、3泡)如下:

【说茶网及南茗佳人品鉴对比结果】

常规建水紫陶和柴烧建水紫陶的区别,主要是由于烧制方式的不同,以及对窑内温度控制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以烧制后的成品来说,常规建水紫陶比柴烧建水紫陶的密封性更好,因此在冲泡茶叶时更有利于散发茶香(常规密度高,聚香),而柴烧建水紫陶则更有利于茶叶的整体汤感(柴烧气孔完全释放,保温性好适合老茶)。

两者各有所长,有兴趣的茶友可以亲自对比冲泡和评鉴。喜爱柴烧壶的大部分也为老茶客,喝老茶的居多,故而用柴烧壶泡老茶再适合不过。

木柴燃烧后成碳,碳经1000°开始化灰,随着烟囱的抽力飘向陶坯,碳素通过高温灼烧固化在器形上,碳素有净化水和软化水的功效。而落灰形成的釉其实是许多1200°高温,紫陶紫泥的烧结温度在1175°左右,还没有达到可以灰化釉的温度,很难形成重釉,要烧出好的品相就十分考验窑技,达到烧结温度,再上浮几度都会导致坯体起泡、炸裂、坍塌等,但这也成为紫陶特有的,紫泥含铁量高,含硅量少,不容易形成重釉,紫陶本身泥料就很容易形成各类肌理,非常丰富古拙,其他陶类反而因为太容易形成釉而变得普通,柴烧的美并不是只看釉,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再者,建水紫陶柴烧目前是唯一可做刻填的柴烧,有别于其他陶类,且富有文化,诗情画意,有书画刻填柴烧成本更高不说,控制不好窑内氛围,灰釉附在陶坯书画画面上反而会让意境全失,书画刻填柴烧在烧制时,让柴烧的灰釉火痕成为点缀,与书画画面相互辉映,极具建水紫陶柴烧特色,这也是本土建水紫陶泥料柴烧才可做的工艺。

柴烧变成了一种需要传承和保护的技艺,就像越来越少的人写书法,但是这又是需要传承的,因为它有文化的基因。而书画文化与柴烧技艺两者都需要被传承,碰撞在一起,擦出另一种火花,让柴烧除了实用性与别样性,更多了文化价值。建水紫陶柴烧既保留了柴烧技艺,又传承书画文化。

柴烧之美,呈形于人、火焰与泥土的对话。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描写的就是柴窑的绚丽。火痕轻抚,落灰成画。浑然天成、质朴古拙。时而简单直接,时而热烈幽远。有满身落釉成彩的绚烂多彩,也有斑驳疏离的独特独行,色泽温润,层次丰富。


如何辨别是否是纯正的建水紫陶柴烧

 建水紫陶柴烧  |  无墨子

  ▼

如何辨别是否是纯正的建水紫陶柴烧?建水紫陶因泥料特殊性,柴窑烧制壶时需要把壶口做大一点,垫上泥条,烧制结束之后需要要校正壶口,而紫陶紫泥无论窑内氛围如何改变,导致外观呈黑、褐、红、古铜色等,但经打磨后壶口内部一定是有红色的(红的多少及深浅跟打磨的深度也有关系),这是纯正的、地道的建水紫陶(白泥除外)的本色。

【还原烧与氧化烧壶盖对比】

还原烧壶呈黑色,打磨浅显红色,氧化烧本身是红色,白色为金刚砂,打磨时留下,这也是壶友经常问,为什么壶盖内部与壶口是红色的原因。

【紫泥成品呈色】

虽说柴烧追求的是另一种美,需要朦胧感等等,但是若是茶配件、花器等摆设用具,用什么样的泥料或者添加什么只要达到所追求的美感,都可以理解,但是茶壶,入口的用具等,泥料的安全、健康、益处才是最基本的,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创造美感,个人观点。

【还原烧壶内本质也是红色】

好的陶土是制作陶器的先决条件。全国各地都有泥巴,为何只有宜兴紫砂、建水紫陶、重庆荣昌陶、钦州坭兴陶被称为四大名陶,抛去文化、历史、工艺,泥料就是最大的原因,这几个地方的泥料是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所含微量元素对身体无害。就如宜兴紫砂后来的“化工壶”就是前车之鉴。任何以降低成本、达到美感而添加其他成份的制陶都不会长久。

【建水紫陶多道彩填柴烧】

说到这里,想说一下,早期刚开始做柴烧时,一些人就说,“假的,建水紫陶烧不出那种效果和颜色”“假的,他一定是上了釉或者加了xxx”,虽说可以不在意,但人还是需要证明自己,前期的做法是排好窑拍照整窑未烧的陶坯,开窑时拍照,壶友参观体验。但这些都不够直接,也一直在想,怎么体现自己烧的是纯正建水本土紫泥柴烧?那就紫泥刻填柴烧吧,紫陶是目前唯一可以做刻填工艺的陶,这样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而且辨识度极高,也可以作为建水紫陶柴烧的名片。

【建水紫陶多道彩填柴烧】

紫泥相对其他陶类比,泥料细腻,成型难,成品低,烧制温度低(1170左右),粗陶1300左右,白泥1250左右,柴烧时难度就大了很多,灰在1200度左右才能达到化釉的状态,且加上本身成品率低,若做刻填柴烧,多了刻填过程,费时、费工、易坏,烧制时成品又比紫泥素壶低了很多,难度最大的是刻填本身表现的就是画面意境美,刻填柴烧若把控不好,灰釉挡住画面,美感尽失。

【建水紫陶多道彩填柴烧】

如若要说工艺难度多道彩填柴烧>刻填柴烧>紫泥素壶,这也是影响柴烧价格因素之一。

【建水紫陶多道彩填柴烧】

当然柴烧的美及价值,不是单独工艺决定的,最重要的还是窑变天赐之美,紫泥柴烧古拙自然,素壶柴烧朴实、耐看,肌理变化丰富,耐人寻味。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