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黄素缩写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读懂古树茶你需要知道的关键词

名词和术语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根据植物的形态,主要是花和果实的形态来进行科、属、种划分的学科,它反映出该物种在植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植物形态差异必须是比较稳定的、可靠的,才能与其他种区分。但确定形态差异还难以有统一标准,因此,某一植物在某个学者看来为种级水平,另一学者则可能认为是变种水平。



学名(Botanical name)国际通用的物种学名采用林奈的植物“双名法”,即每个植物的学名由两个斜体拉丁词组成,第一个是属名(Genus),第二个是种名(Species),种名后面附定名人的英文名。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如Camellia表示山茶属,亦可缩写成“C.”。种名全程字母小写。如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Melchior,taliensis 表示种名,Melchior表示定名人。


亦可简写成C.taliensis。注有“C.sp.”的表示种名待定。种名后有“?”,表示种名待定。



种(Species)是植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一个生物类群或群体。同种植物有共同的祖先,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结构和细胞遗传学、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特征,分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区域内。种内个体间能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正常能育的后代。而不同种间一般会存在着生殖隔离。如茶(C.sinensis)、厚轴茶(C.crassicolumna)等。



变种(Variety,varietas是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一个种在形态特征上有变异的另类,且变异遗传性稳定,它分布的范围(或地区)比种要小。茶的变种有普洱茶变种(又称阿萨姆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白毛茶变种(C.sinensis var.pubillimba)等。var.是英文Variety缩写,表示变种。



品种(Variety)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遗传性状比较一致的群体。一个品种不管繁殖方式如何,应具有和其他品种可以互相区别的特性,并保持生产上可以利用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它是一种农业生产资料,如祁门种、凤凰水仙等。



有性系品种(Sexual variety)简称有性系,世代用有性繁殖方法(种子)繁殖的品种,亦称群体种,多数农家品种概属于此。同品种植株间形状虽有差异,但一般都有主体特征,如小乔木型的勐库大叶茶、灌木型的龙井种等。



无性系品种(Clonal variety)简称无性系,世代用无性方式(扦插、压条等)繁殖的品种,植株间性状相对一致。如福鼎大白茶、铁观音等。无性系品种必须用无性繁殖法才能保持遗传稳定性。



树型(Plant type)茶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树型有:

乔木型:从基部到冠部有主干。

小(半)乔木型:中下部有主干,中上部无明显主干。

灌木型:植株根劲处分枝,无明显主干。



叶片大小(Leaf size)测量枝条中部生长正常叶片,按叶长×叶宽×0.7=叶面积划分:

特大叶:叶面积≥60cm²

大叶:40cm²≤叶面积<60cm²

中叶:20cm²≤叶面积<40cm²

小叶:叶面积<20cm²



茶叶生物化学(Tea biochemistry)

(1)茶多酚(Tea polyphenols)亦称茶鞣酸、茶单宁,约占茶叶干物质的10%~25%(大于24%为高多酚含量,按GB/8313-2008标准),主要组分为儿茶素、黄铜、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等。



(2)儿茶素(Catechins)亦称儿茶酸,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分酯类和非酯型两类。茶树新梢是形成儿茶素的主要部分,它存在于叶细胞的液胞中,约占茶叶干物质的16%~23%(大于18%为高儿茶素含量)。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味和收敛性,是赋予茶叶色、香、味的重要物质基础。儿茶素是茶叶中最具有药效作用的活性组分。



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先后生成氧化聚合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物质。


茶素(Theaflavin,TF)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聚合物之一。红茶中含量在0.1%~0.4%,用大叶种或幼嫩叶加工的红茶比中小叶种或较老叶加工的红茶含量高。


茶红素(Thearubigin,TF)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聚合物之一。红茶中含量一般在6%~15%,呈棕红色。


茶褐素(Theabrownine,TB)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聚合物之一。红茶中含量一般在4%~9%,由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而成。



(3)氨基酸(Amino acid)茶叶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游离氨基酸”有甘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等26种,约占干物质的2%~4%,是茶汤鲜味的主要呈味物质,其中,精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等都可以转变为香气物质或作为香气的前体。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以转化为芳环香气组分,增加香气。


精氨酸(Arginine)占茶叶氨基酸总量的7%左右。


天冬氨基酸(Aspartic acid)占茶叶氨基酸总量的4%。有鲜酸味。


赖氨酸(Lysine)约占茶叶干重的0.03%左右。


谷氨酸(Glutamic acid)占茶叶氨基酸总量的9%左右。能提高茶汤的鲜醇度。



(4)蛋白质(Protein)茶叶中主要蛋白质种类有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等。

 

(5)咖啡碱(Caffeine)亦称咖啡因,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茶叶中一般含2%~5%,细嫩芽叶高于老叶,夏秋茶略高于春茶,也是重要的滋味物质。



(6)香气物质(Aroma substances)挥发性物质的总称,主要是醇类化合物。


芳樟醇(Linalool):又称沉香醇,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在茶树体内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后才成为游离态的芳樟醇。


香叶醇(Geraniol)亦称牻牛儿醇。在茶树体内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而得,具有玫瑰香气。



橙花叔醇(Nerolidol):倍半萜烯醇类。在茶树体内亦以葡糖苷形式存在。具有木香、花香和水果百合韵,是乌龙茶及茶香型名优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亦是绿茶中最具有抗菌力的成分。


2-苯乙醇(2-Phenylethanol):亦称β-苯乙醇。芳环醇类。亦具有玫瑰香气,以糖苷形式存在于鲜叶和成品茶中,不同叶位的含量由芽、一叶、二叶、三叶依次递减。


顺-3-乙烯醛(Z-3-Hexenal):亦称青叶醛。是茶叶的挥发性成分,具有青草气,当浓度低于0.1%时呈新鲜水果香,故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鲜叶必须先经过摊放,以降低青叶醛含量,减少青草气。

读懂古树茶你需要知道的关键词

名词和术语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根据植物的形态,主要是花和果实的形态来进行科、属、种划分的学科,它反映出该物种在植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植物形态差异必须是比较稳定的、可靠的,才能与其他种区分。但确定形态差异还难以有统一标准,因此,某一植物在某个学者看来为种级水平,另一学者则可能认为是变种水平。



学名(Botanical name)国际通用的物种学名采用林奈的植物“双名法”,即每个植物的学名由两个斜体拉丁词组成,第一个是属名(Genus),第二个是种名(Species),种名后面附定名人的英文名。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如Camellia表示山茶属,亦可缩写成“C.”。种名全程字母小写。如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Melchior,taliensis 表示种名,Melchior表示定名人。


亦可简写成C.taliensis。注有“C.sp.”的表示种名待定。种名后有“?”,表示种名待定。



种(Species)是植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一个生物类群或群体。同种植物有共同的祖先,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结构和细胞遗传学、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特征,分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区域内。种内个体间能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正常能育的后代。而不同种间一般会存在着生殖隔离。如茶(C.sinensis)、厚轴茶(C.crassicolumna)等。



变种(Variety,varietas是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一个种在形态特征上有变异的另类,且变异遗传性稳定,它分布的范围(或地区)比种要小。茶的变种有普洱茶变种(又称阿萨姆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白毛茶变种(C.sinensisvar.pubillimba)等。var.是英文Variety缩写,表示变种。



品种(Variety)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遗传性状比较一致的群体。一个品种不管繁殖方式如何,应具有和其他品种可以互相区别的特性,并保持生产上可以利用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它是一种农业生产资料,如祁门种、凤凰水仙等。



有性系品种(Sexual variety)简称有性系,世代用有性繁殖方法(种子)繁殖的品种,亦称群体种,多数农家品种概属于此。同品种植株间形状虽有差异,但一般都有主体特征,如小乔木型的勐库大叶茶、灌木型的龙井种等。



无性系品种(Clonal variety)简称无性系,世代用无性方式(扦插、压条等)繁殖的品种,植株间性状相对一致。如福鼎大白茶、铁观音等。无性系品种必须用无性繁殖法才能保持遗传稳定性。



树型(Plant type)茶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树型有:

乔木型:从基部到冠部有主干。

小(半)乔木型:中下部有主干,中上部无明显主干。

灌木型:植株根劲处分枝,无明显主干。



叶片大小(Leaf size)测量枝条中部生长正常叶片,按叶长×叶宽×0.7=叶面积划分:

特大叶:叶面积≥60cm²

大叶:40cm²≤叶面积<60cm²

中叶:20cm²≤叶面积<40cm²

小叶:叶面积<20cm²



茶叶生物化学(Tea biochemistry)

(1)茶多酚(Tea polyphenols)亦称茶鞣酸、茶单宁,约占茶叶干物质的10%~25%(大于24%为高多酚含量,按GB/8313-2008标准),主要组分为儿茶素、黄铜、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等。



(2)儿茶素(Catechins)亦称儿茶酸,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分酯类和非酯型两类。茶树新梢是形成儿茶素的主要部分,它存在于叶细胞的液胞中,约占茶叶干物质的16%~23%(大于18%为高儿茶素含量)。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味和收敛性,是赋予茶叶色、香、味的重要物质基础。儿茶素是茶叶中最具有药效作用的活性组分。



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先后生成氧化聚合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物质。


茶素(Theaflavin,TF)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聚合物之一。红茶中含量在0.1%~0.4%,用大叶种或幼嫩叶加工的红茶比中小叶种或较老叶加工的红茶含量高。


茶红素(Thearubigin,TF)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聚合物之一。红茶中含量一般在6%~15%,呈棕红色。


茶褐素(Theabrownine,TB)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聚合物之一。红茶中含量一般在4%~9%,由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而成。



(3)氨基酸(Amino acid)茶叶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游离氨基酸”有甘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等26种,约占干物质的2%~4%,是茶汤鲜味的主要呈味物质,其中,精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等都可以转变为香气物质或作为香气的前体。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以转化为芳环香气组分,增加香气。


精氨酸(Arginine)占茶叶氨基酸总量的7%左右。


天冬氨基酸(Aspartic acid)占茶叶氨基酸总量的4%。有鲜酸味。


赖氨酸(Lysine)约占茶叶干重的0.03%左右。


谷氨酸(Glutamic acid)占茶叶氨基酸总量的9%左右。能提高茶汤的鲜醇度。



(4)蛋白质(Protein)茶叶中主要蛋白质种类有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等。

 

(5)咖啡碱(Caffeine)亦称咖啡因,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茶叶中一般含2%~5%,细嫩芽叶高于老叶,夏秋茶略高于春茶,也是重要的滋味物质。



(6)香气物质(Aroma substances)挥发性物质的总称,主要是醇类化合物。


芳樟醇(Linalool):又称沉香醇,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在茶树体内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后才成为游离态的芳樟醇。


香叶醇(Geraniol)亦称牻牛儿醇。在茶树体内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而得,具有玫瑰香气。



橙花叔醇(Nerolidol):倍半萜烯醇类。在茶树体内亦以葡糖苷形式存在。具有木香、花香和水果百合韵,是乌龙茶及茶香型名优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亦是绿茶中最具有抗菌力的成分。


2-苯乙醇(2-Phenylethanol):亦称β-苯乙醇。芳环醇类。亦具有玫瑰香气,以糖苷形式存在于鲜叶和成品茶中,不同叶位的含量由芽、一叶、二叶、三叶依次递减。


顺-3-乙烯醛(Z-3-Hexenal):亦称青叶醛。是茶叶的挥发性成分,具有青草气,当浓度低于0.1%时呈新鲜水果香,故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鲜叶必须先经过摊放,以降低青叶醛含量,减少青草气。

来自:弘益茶道美学

图文:来源网络,如因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或作删除处理。

水质对茶有哪些影响?

水的品质对于茶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项指标中,水对茶汤影响最大的有三方面净度、硬度、PH值。

【净度】指的是水中的悬浮性杂质的比例,对于茶来说,净度越高的水,泡出来的茶就越清澈,滋味香气也就越不受影响。

【硬度】指的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矿物质的含量比例。通常把含有一定数量钙、镁、铁、铝、锰的碳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及硝酸盐等杂质的水叫硬水。

水的软硬程度是以“硬度”来衡量的。

【水的硬度】是指除碱金属以外的全部金属离子浓度的总和,但硬度主要由钙、镁构成,所以水的硬度常指钙、镁离子浓度的总和。

水中的矿物质对茶叶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譬如氧化铁和镁会令茶汤发暗,滋味变淡,而钙,铝,锰等则令茶汤变涩发苦。

盐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水源中,在通常含量下,对于茶的影响并不严重,譬如在1L水中加入16mg的氯化钠来冲泡绿茶,只会令茶汤略显淡薄,而若加入16mg的亚硫酸盐,反而会令滋味变得醇厚。通常情况下在人们日常饮用的泉水中,硅酸岩裂隙水一般比碳酸岩裂隙水要软一些。

【PH】是拉丁文"Pondus hydrogenii"一词的缩写(Pondus=压强、压力hydrogenium=氢),用来量度物质中氢离子的活性,这一活性直接关系到酸性、中性和碱性特性。

所以,习惯上将PH值用于表示水的酸碱度,通常,未处理过的水的硬度和其酸碱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硬水的PH值通常会高一些,所以硬水常常需要经过软化处理后再用于泡茶,茶汤的颜色和滋味香气对PH值的高低是比较敏感的。

用相同硬度的水来泡茶的话,PH值越低的,茶汤的汤色就越浅,鲜爽度和口腔中的收敛感就越强,当PH值大于7的时候,就会有助于茶红素和茶黄素的氧化,令茶汤颜色变深,陈味显现,口腔中的收敛感变弱,汤感变软。

茶的品饮侧重点不同,其用水也不同,择水要根据饮茶的目的来做判断,而目的则跟茶的风格和特征息息相关。

譬如绿茶,以鲜爽甜润为优,用PH较低的软水来泡不但可以很好的保证汤色的明亮度和绿色,激发其新鲜的香气,还能加强口腔中的收敛感,令滋味更加强烈。

而对于普洱茶来说,其陈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从茶多酚到茶黄素和茶红素的氧化过程,和PH值大的水在泡饮过程中的氧化反应方向基本一致,所以,用偏碱性的软水泡饮不但会令陈味彰显,还会令汤感变得柔软,而用中性软水来泡饮普洱茶的新茶,则令其更加客观的呈现出其各项指标更真实的程度,比例和协调性,对其后续品质的判断亦更加准确。

注:内容综合来源于网络,仅供茶友参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