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玻璃渣是什么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茯砖茶是什么茶怎么喝

  茯砖茶是黑茶的一个种类,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茶品中会生长繁殖一种有益曲霉菌——“金花菌”,是对人体有益的一种物质菌体。那么,我们来了解下茯砖茶怎么喝。茯砖茶可以分为清饮和调饮两种喝法,因为茯砖茶外形为砖状,茶身紧实,冲泡之前需要用小刀或者镊子取下适量的茶碎,辗碎备用。

  茯砖茶简介

  茯砖茶,是黑茶中独一无二的的特色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属于是边销茶之一,因在伏天加工,又紧压成砖,所以得名为茯砖茶;因茯砖茶是用官引制作的,交由官府销售,因此历史上茯砖茶又叫做是官茶、府茶。

  茯砖茶的形成,是因为过去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运输茶叶需要靠肩膀挑,马驮,为了便于运输和贮藏,人们便想到了用高温蒸汽将茶叶蒸软并紧压成型的方法,减小其体积。砖茶,是紧压茶的一种形状,另外还有饼茶、沱茶、圆柱形茶等。

  要说起茯砖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会产生一种非常独特的“金花”,这是一种金黄色的颗粒,学名叫做“冠突散囊菌”,它可不是一种有害细菌,而是一种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益生菌;在茯砖茶挑选的时候,有句这样的话,称“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也就是说,越好的茶叶,金花自然就开;开得越多金花的茯砖茶,那么品质方面也就越好;大家以后购买茯砖茶,可以把金花视为是一个购买的标准。

  茯砖茶怎么喝

  一、清饮:

  1、烹煮法:把备好的茯砖茶放到玻璃杯里,倒入适量清水,沸水润茶之后再加入冷泉水,沸腾以后,将茶汤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2、泡饮法:把茯砖茶放入杯里,用100度的开水直接冲泡,盖上盖子闷5分钟,即可饮用。

  二、调饮:

  1、茯砖茶+牛奶:把备好的茯砖茶放入沸水中,熬煮10分钟,再倒入适量的牛奶,煮开,然后用过滤器滤掉茶渣,即可饮用。

  2、茯砖茶+菊花:把茯砖茶放入壶里,加入适量的清水,熬煮10分钟,然后用滤器过滤掉茶渣,加入适量的菊花,煮开,即可饮用。也可以放置冷却后再冰镇饮用。

  茯砖茶是一种以茯砖为原料制成的茶叶,烹煮法有两种:一种是沸水冲泡,一种是直接冲泡。泡饮法有多种,如紫砂壶、玻璃壶等。冲泡时需煮水、温杯烫壶、投茶、润茶、冲泡12分钟,最后注入品茗杯中即可品饮。茯砖茶的菌花香弥漫室内,观其橙黄明亮的汤色,细品醇和甘爽的滋味了。


润元昌茶垃圾分类索引,以后不仅要懂茶,还要懂茶垃圾

  原文标题:茶垃圾分类索引|以后不仅要懂茶,还要懂茶垃圾


  一句“今天你是什么垃圾?”让垃圾分类快速地刷屏网络,让垃圾分类迅速的为大家所熟知。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进入“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新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说垃圾分类目前在上海实施,但到2020年全国就将对45个城市进行垃圾分类试点了,到时候我们也将每天面临“今天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所以对于垃圾分类还是尽早开始了解比较好。



  作为茶人的我们必不可少的会接触“茶”,也将必不可少的产生茶垃圾。

  那“茶”会产生哪些垃圾?

  今天我就来带大家仔细盘点一下“茶垃圾”的分类,记好重点,都是要考的!?

  茶叶包装

  从买茶开始,就会产生茶垃圾了。用来包装茶叶的金属茶罐、玻璃茶罐、纸盒,属于垃圾分类中的可回收垃圾。

  陶瓷茶罐属于干垃圾

  需要注意的是,纸盒纸箱是可回收垃圾,但上面的胶带却是干垃圾!!!分类的时候需要将胶带撕下。
  1  茶垃圾分类提问

  独立包装的小茶叶塑料袋、包装茶饼的棉纸、防止茶饼吸附异味的笋壳,分别属于什么垃圾呢?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茶叶垃圾

  泡完茶后剩下的茶渣,属于湿垃圾

  但是!泡完后的袋泡茶属于干垃圾!并且丢弃前要求尽量沥干水分。
  (泡完的头采小青柑属于湿垃圾)

  湿的茶是湿垃圾,那干的茶是干垃圾吗?

  茶叶渣无论多干,它都是湿垃圾!

  2  茶垃圾分类提问

  发霉、过期的茶叶属于什么垃圾?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茶具垃圾

  泡茶必然少不了茶具,如果不小心打破打碎了茶具,或者用旧了更换时,丢弃时要怎么分类垃圾呢?

  紫砂壶、陶瓷、竹子干垃圾

  玻璃、木头则是可回收垃圾。

  如果是破碎的玻璃,得先用干净的纸张进行包裹后再投放(干净的纸张是可回收垃圾)。
  3  茶垃圾分类提问

  废旧的电热水壶属于什么垃圾?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漏了头采小青柑的袋子?
  这么好看的袋子怎么舍得扔掉呢?当然是作为手提袋继续利用啦。

  干净的纸袋属于可回收垃圾,但头采小青柑的纸袋是防水纸袋,属于干垃圾

  4  加分题

  列了这么多的茶垃圾分类,有没有你觉得遗漏的?或者有没有什么分类疑问想提出的?

  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活动规则

  留言阐述你对4个茶垃圾分类问题的答案或看法,我们将选择回答最正确、最详细、最全面的5名茶友,获得901头采小青柑品鉴装一份+柑普茶百科不全书一本。

  文/茶安,答案卡片/Feng子,图/润元昌设计组

来故宫,赴一场茶文化盛宴

你知道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是什么年代的吗?唐代诗人白居易家的茶具长啥样?清宫里的贡茶有哪些品种?俄罗斯人是如何喝茶的?

近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的“茶·世界——茶文化特展”,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立体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展览中不仅能看到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收藏的诸多珍品,还能欣赏到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际著名博物馆的精美文物。


宋代《春宴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杜建坡摄


茶史悠久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于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展览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展现中华文明以茶为媒、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展览分为茶出中国、茶道尚和、茶路万里、茶韵绵长4个单元,生动呈现了茶史之厚重、茶道之精深、古今茶事之丰富,阐释中华茶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哲学思想。

走进第一单元,首先看到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古茶树根,诉说着中国茶的悠久历史。这些树根在建筑遗迹附近的浅坑里被发现,经国内外研究机构解剖分析,基本可确定为山茶属绿茶茶树的根须。这一发现把中国人工栽培茶树的时间上推至距今6000年左右。

与古茶树根一同展示的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收藏的西汉茶叶遗存。1998年—2000年,考古工作者对陕西西安汉阳陵帝陵封土东侧15号外藏坑进行发掘,发现大量有机物遗存,其中不仅有粮食,还有一些未能辨认的“细长松散有机物质”。2015年,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检测,确定其为茶叶遗存。这批茶叶几乎都是由最鲜嫩的茶芽制成,显示出“御茶”的非凡品质。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古茶树根,浙江省考古所藏。杜建坡摄

相邻的展柜里陈列着北宋铜渣斗,其内壁上附着的茶叶清晰可见。“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园中出土了多种茶器,体现了当时人们多样的饮茶方式。”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达微佳介绍,铜渣斗出自吕大圭墓中,由斗和扣于斗口之上的钵组成,钵内壁留有40余枚未经泡开的芽茶,说明宋代的茶叶形态不仅有团饼茶,还有未经压制的草茶。

自汉代以来,关于茶的认知和制备方法日趋多样,逐步形成煎茶、点茶、煮茶、泡茶等备茶方法,饮茶逐渐成为超越生活的艺术体验。

2022年山西长治屈家庄唐墓出土的成套茶具组合,包括白瓷执壶、白瓷碗、白瓷茶瓯、铁勺、铁制茶碾、绿瓷渣斗等,瓷器质地上乘,组合完整。这套茶具是反映唐代茶事的最新考古发现之一,为首次对外展出。

宋代流行点茶,“茶色白,宜黑盏”,黑釉盏因能凸显白色的浮沫而风靡一时。“这组宋代黑釉盏是故宫博物院的珍品,包括黑釉兔毫盏、黑釉油滴盏、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双凤纹盏、吉州窑黑釉玳瑁斑盏等,展现了黑釉茶盏的多种纹饰。”达微佳说。

从短流鼓腹的唐代邢窑白釉执壶,到壶身修长、流口曲长的北宋广元窑绿釉折枝花卉竖条纹执壶,再到壶身较矮、便于提携的明代龙泉窑青釉提梁壶,乃至古雅质朴的清代紫砂树瘿式执壶,茶壶造型的演变反映了备茶方式和审美风尚的变化。

除了不同时代各具风采的茶具,展览中还呈现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十种清代贡茶,有装在锡罐里的雨前龙井、贮于银瓶中的蒙顶仙茶、裹着黄纸的邛州砖茶、用竹笋叶包装的大型普洱茶团等。

宋代黑釉兔毫盏(右)、黑釉油滴盏(左),故宫博物院藏。杜建坡摄

珠兰茶产自安徽霍山,与其他茶叶多以茶罐包装不同,珠兰茶的包装以桶为单位,这种桶的规格比常见的茶叶匣大得多。红漆木桶上饰有龙凤纹、云纹、缠枝莲纹、花卉等华丽图案,桶内为圆形锡罐,装满了细嫩的珠兰茶。“当工作人员打开包装时,还能闻到淡淡的茶香。”达微佳说。

茶膏是茶叶的再加工产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普洱茶膏色泽如漆,膏体平滑细腻,正面印有团寿字和蝙蝠纹。84块茶膏分3层装在明黄色龙纹木盒中,并附有说明茶膏药用功效的黄单。

展厅里还复原了清宫茶库场景,木架上摆放着各式贡茶,桌上有紫檀“长春宫寿茶房”印、银“御茶房”款提梁壶、青花题诗盖碗等,反映了清代宫廷茶事制度。

茶韵风雅

步入第二展厅,一幅色彩鲜艳的唐代《托盏侍女图》映入眼帘。此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屏风画《弈棋仕女图》的一部分,生动记录了唐代贵族家居生活。图中侍女手捧高足托盘和高足杯,为对弈的主人进茶,反映出唐代饮茶已风行西域地区。

“这是山东邹城邾国故城战国墓出土的茶碗,里面的植物残渣经科技检测确定为煮(泡)后留下的茶叶残渣。”达微佳指着一只小小的原始青瓷碗说,这是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饮茶实物证据,由此推知,同时期窑址出土的原始青瓷碗、杯可能亦为饮茶器。

唐代陆羽著《茶经》,系统总结了茶叶生产、加工、品饮等方面的经验,并深入发掘饮茶的文化内涵,规范了饮茶的仪式和器具,从而将饮茶从日常生活习俗提升到艺术和审美的层次。陆羽由此被尊为“茶仙”“茶圣”,并被爱茶者塑像供奉。《新唐书·陆羽传》载:“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展厅里展示了河南巩义司马家族唐代墓地出土的一组三彩煎茶用具和坐俑模型。“陶俑端坐于煎茶风炉旁,应是文献记载的陆羽造像。”达微佳说,同类模型在巩义黄冶窑遗址也有出土。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唐代诗人白居易酷爱饮茶,号称“别茶人”,共写过50多首茶诗。眼前这套茶具出土于河南洛阳白居易宅院遗址,有陶碾轮、三彩盂、黑釉褐斑执壶、白釉盏托等,表现了诗人朴实的饮茶生活。


德国麦森瓷厂1723年制造的珐琅彩描金人物图壶,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杜建坡摄

与之相映照的是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由银、琉璃等材质制成,备显华贵。这套器物是唐僖宗供奉给法门寺的宫廷茶具,包括茶槽子、碢轴、茶罗子、火箸、茶则、盐台、托盏、碟等,种类齐全,材质珍贵,工艺精湛,从中可知唐代宫廷饮茶的复杂程序。

宋代《春宴图》呈现了文人饮茶宴乐的风雅生活。此图以唐代秦府十八学士雅聚为题材,中段绘长方宴桌,文人围坐四周,桌上摆放托盏和盘,旁边有一张备茶小桌,燎炉、汤瓶、茶末罐、茶匙、盏托、茶盏一应俱全。

流水潺湲,松石清幽,天然木圆桌上摆放着竹茶炉,茶架中陈列着组合茶具。这是仿照清代乾隆皇帝千尺雪茶舍布置的茶舍场景,展现了清雅脱俗的茶趣。“紫檀木雕云纹长桌上有一尊泥塑彩绘茶仙人像,原陈设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千尺雪茶舍。根据乾隆所作《竹炉山房》诗可知,这尊塑像为茶圣陆羽。唐代和清代的两尊茶仙人像跨越千年齐聚一堂,堪称茶文化史上的佳话。”达微佳说。

茶香四海

茶在中国的普及,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因茶而相互交流。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使不同国家的文化因茶而彼此交融。

茶马古道指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对象、以马帮为运输方式的商品贸易通道。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也催生出新的茶饮形式。茶与牛乳、酥油融合在一起,成为游牧民族十分喜爱的饮品。

多穆壶是蒙、藏、满等民族盛装奶茶或熬制酥油茶的器皿,“多穆”为藏语发音,即奶茶壶之意。清代宫廷日常生活和筵宴庆典中多饮用奶茶,自康熙时期开始,清宫制有木质、珐琅、漆器、瓷器等多种材质的多穆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粉彩八吉祥缠枝莲纹多穆壶、铜胎掐丝珐琅勾莲纹多穆壶、紫漆描金缠枝莲纹皮胎多穆壶等,见证了奶茶在清宫的流行。


观众在“茶道尚和”展厅参观。杜建坡摄

中国茶文化对东亚地区影响深远。唐代初年,茶已被新罗国王列入祭品之列。9世纪上半叶,入唐使节将茶籽带回朝鲜半岛种植。10世纪中叶,随着中国青瓷技术东传,朝鲜半岛窑工模仿唐代茶碗烧制出青瓷茶碗。12世纪创烧出独具特色的镶嵌青瓷,其装饰工艺复杂,烧造难度高,成为高丽青瓷的代表。展柜里有一件朝鲜15—16世纪的镶嵌青瓷云雀纹筒式碗,造型端庄,纹饰雅致,表现出与中国瓷器不同的朝鲜文化特色。

唐代,包括饮茶在内的中国文化经由遣唐使、遣唐僧传入日本,饮茶之风始在日本上层社会流行,时称“弘仁茶风”。南宋时,留华的禅僧荣西将禅与茶同时带回日本,饮茶成为禅修的辅助方式。16世纪,日本“茶圣”千利休完成了茶文化的本土化改造,日本茶道文化正式成形。

茶箱是日本茶道中用于储存和携带茶器的盒子,盒内置成套的茶道用具。展厅里陈列着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一套螺钿竹雀纹笼地茶箱和茶具,茶箱为明末清初时中国制造,茶具包括日本唐津窑茶碗、黑漆茶枣、漆茶筅筒、漆茶巾筒、漆点心盒和清代青花四方茶罐。

茶叶在亚欧大陆上的传播由来已久。17世纪,中俄之间由政府主导的商贸通道正式形成,因主要承担茶叶贸易与运输而被称为“茶叶之路”,又称“万里茶道”。随着中国茶叶的输入,饮茶在俄国社会迅速普及。俄国民众喜饮甜茶、浓茶,在茶中加入糖块、柠檬或牛奶,并搭配茶点。来自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漆绘饮茶图托盘、珐琅彩仕女图壶、成套铜雕花卉纹茶和咖啡用器等文物,体现了19世纪俄国民众的饮茶风尚。

茶炊是俄式茶饮中特有的器具,其造型类似煮壶,由居中的烟囱和四周的炉膛构成,下设足,上覆盖,是一种可烧开水并具有保温功能的器皿,衍生出繁杂的式样,被誉为“桌上将军”。展厅里可以看到两件19世纪的铜茶炊,体形硕大,其中一件为花瓶造型,金光灿灿,表面装饰着复杂的压花纹饰。

17世纪中期,荷兰人开始大规模地把茶叶运往欧洲销售,并把中国的红茶带入英国。从此,中西海上茶叶贸易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欧洲人还仿照中国瓷茶具、宜兴紫砂器烧制陶瓷茶具,其造型和纹饰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此次展览中展示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风”茶具,如英国沃克斯豪尔瓷厂烧造的软瓷印花青花庭院图茶叶罐,德国麦森瓷厂烧造的红陶模印花卉纹壶、珐琅彩描金人物图杯及杯托等。

茶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萌发新芽,异域茶风又吹到中国,为中国茶文化增添新彩。清代宫廷中既有来自欧美和东亚诸国的各式茶器,也有中国工匠仿东洋或西式装饰风格制作的茶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日本银鸢尾花纹茶具套装、法国蓝釉描金寿字纹茶具、俄罗斯银刻花双耳六足盘等,展现了开放包容的气象。清乾隆铜胎画珐琅开光山水花鸟图八棱提梁壶精致华美,集金属、珐琅和金星玻璃等多种材质于一体,其造型、装饰工艺仿自西洋茶壶,装饰图案则保留中国传统绘画趣味,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铜胎画珐琅精品。

千百年来,茶从中国走向世界,在各国人民的共同创造下,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茶文化世界地图。如今,茶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活跃于当代人的生活中。

欣赏完展览,观众还可以到故宫午门东北崇楼的茶文创体验空间进一步领略茶文化的魅力。此空间是以千尺雪为主题的故宫茶文化文创体验与展销空间,融合汉白玉雕、榫卯技艺和红墙色彩元素,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意蕴。(本报记者 邹雅婷)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9月12日第07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