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比冰岛还好的茶是什么茶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茶叶店萧条的背后:茶叶不明码标价!买茶的都怕被坑!

买茶,都怕被坑。

线上买茶,交学费,好歹是明码标价。线下买茶,若是每个客户都坑一样,倒也认了。然而,很多茶店,没有标价,三两句话套出你懂不懂茶,不同的人卖不同的价。

久而久之,线下的人越来越少。同样是被坑,大家宁愿选择被线上明码标价的坑。而且,相对透明的线上,还真有机会淘到好茶。

-01-喝茶,要交学费

一个刚入门不久的茶友,留言说:关注你半年了,想试试你的茶。

于是,老杨就送给他一大包茶样,顺带包邮,标上每一饼的价格。

茶友试了茶之后,直接从玉溪跑到昆明来找老杨。

茶店不明码标价,怕被坑

茶友一见面就说:我喝茶才3年,不敢去实体店,去过几次,太坑了。

虽说老杨也这么想,但老杨还得硬着头皮说:大多数茶老板卖茶,还是货真价实的。

茶客摇摇头:重点是茶叶店不明码标价,我心里没谱,感觉买哪家的茶都会被坑。

茶客越说越气愤:你问一下你的客户,有谁没在线下交过学费(茶友们都交过学费吗?)。像我这种刚入门不久的,泡个茶给我喝,我也喝不出什么。不想买,茶老板还不高兴,

有的茶老板很厉害的,懂茶的去,报个能接受的价格。但我们小白去,喝茶聊聊天,知道你懂不懂茶,什么价格卖给你,看心情。回头客?人家只想坑你一把,从来就没想过回头客。

现在,干脆不去了,不想欠那人情债。

喝杯冰岛压压惊

老杨一听茶客这么愤怒,赶紧给他换个茶,说:给您泡个冰岛老寨的中小树压压惊噶。

茶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试过你的茶了,我只消费五六百一公斤的懂过,800多一公斤的忙肺、曼岗这类茶。

老杨赶紧说:茶叶,多试试不同的。平时有茶友买一般的茶,我也会送冰岛坝歪,下磨烈,昔归这些茶样。平时喝口粮,偶尔试试名山。

老杨刚把茶汤倒出来,茶客就端起公道杯闻了闻,说:脂粉香、花蜜香,真的有,舒服。

说着,端起茶杯细呷一口,说:茶汤厚滑,生津回甘也很好,名山就是名山,虽然是中小树,辨识度也高。

茶客一连喝了几杯冰岛老寨的中小树茶,心情也好多了,不那么激动了,缓缓地说道:我去茶城看了看,完全没有人。如果线下实体店明码标价,卖给我们跟卖给你们懂茶的是同一个价,还是会有人去的。

老杨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说:我年纪比你小很多,真不懂茶。去别人店里喝茶,我根本就喝不出一款茶什么级别,值多少钱。我交过的学费更多。

茶客一脸匪夷所思地看着老杨,像是很不相信卖茶的也要交学费。

老杨只能淡淡地说:茶圈,不交学费,还叫江湖吗。

-02-玩茶,谁没被坑过

2019年,老杨刚入行的时候,去了茶城某家店里。

茶老板是个四五十岁的人,一见到当年23岁的小杨,就拍着胸脯保证:

小伙子,你找我买茶是找对了。我是XX(外省)的,做茶26年了,做普洱茶也有15年了。我卖的都是回头客。

先吹捧,再卖茶

小杨听他这么厉害的吹嘘,好像有点怪怪的,正打算走,不料,这老家伙很热情的拉着小杨坐下来,继续说:小伙子你哪里人。

小杨说出故乡。茶老板又继续吹:你们那里老板多啊!你还年轻,前途无量。一阵彩虹屁,吹得小杨很舒服。于是,茶老板开始卖茶了。

中年大叔从蛇皮口袋里抓出一把茶叶(忽视掉下的灰尘),冲泡出来,小杨喝了一口,赶紧说:感觉有苦味。

茶老板当即就说:不苦不涩不是茶。然后,茶老板也喝了一口,面不改色地带节奏,问:苦味是不是没了。

小杨把茶汤咽下去,苦味的确没了。茶老板继续问:中国有6亿人喝茶呀,知道为什么吗?

小杨一脸期待地看着茶老板,老实地摇摇头:不知道。

茶老板说:就是你刚刚喝下去这种感觉,苦尽甘来。就跟人生一样,你(可)现(以)在(放)还(心)年(坑)轻,以后一边喝茶,一边奋斗,你就会懂茶的魅力。

小杨被他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竟完全信以为真了。

图片

茶老板又给小杨倒了一杯茶,继续喝一杯,像是更苦了,小杨赶紧问:这个茶为什么不甜,听说好茶有点香甜。

茶老板却面不改色地说:香甜?你要当心加香精的香精茶、糖炒茶。

这话一出,吓得小杨心头一紧,心里感激着:还好遇到这位大叔。

试试我的珍藏茶

喝着喝着,茶老板站起身来说:我给你喝一个我特别珍藏的茶叶。一听珍藏二字,小杨马上想到葡萄酒的分级,珍藏,肯定是好茶无疑了。

只见茶老板跑到楼下,拿出一个蛇皮口袋,一手伸进去捞出一把,丢在盖碗里,冲泡出来,小杨喝了一口:这个茶好像更苦了。

茶老板说:我这个是老班章,你听说过老班章的霸气吗?我珍藏的茶,一般人我是不会拿出来给他喝的。

老杨点点头,像是遇到好人一样非常激动:听说过,老班章跟拉菲一样有名,但是很贵,我喝不起。

茶老板赶紧说:贵,那是你遇到奸商了。市场上,人家卖6000块一饼,我做的是回头客。我给你8000一公斤,相当于1600一饼。

小杨居然信以为真了,以8000一公斤的价格,买了他很多(真的很多)“老班章”散茶。

你,被坑了

自以为左手握着大拉菲,右手玩着“老班章”的小杨有点飘了,把这些茶跟一瓶名庄葡萄酒放在一起,卡嚓卡嚓拍照发圈。还抽空带着自己的老班章找一个喝茶十几年的老司机试一把。

喝茶的哥们年纪比较大,喜欢有话直说。试了两泡,直接来一句:你这老班章8000一公斤?500都不值,兄弟,你被坑了。

小杨还有些不信邪,又找个喝茶的亲戚试了一下,结果也说这茶很一般。

茶老板:你把我的老班章换了

发现被坑的小杨,拖着麻袋里的茶叶,回到茶老板的店里,告诉他:你这茶叶有问题,我要退货。

茶老板顿时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居然来一句:小伙子,这不是我卖给你的老班章,你把我的老班章调包了吧。

听到这种话,小杨好想说一句:MD,公海拉菲的都没有你会玩。

然而,茶老板就是不承认,坚持说这不是他真正的老班章。

小杨问喝茶的老司机朋友怎么办,他说:没办法,一堆毛料,也不能证明什么?只能认栽了。

被大坑一笔之后,但凡有人跟小杨提起普洱茶,小杨就说:劳资玩拉菲的,看不上普洱茶这种坑货(当时真这么说的)。

但是,正是因为被坑后有点不甘心。一天喝,天天喝,不断喝不同的茶,渐渐地,也遇到有良心的茶老板,喝到好茶,逐渐迷恋上喝茶的感觉。

喝的越多,越了解普洱茶,就慢慢喜欢上普洱茶了。

所谓信任,至今不信

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加之在茶山上,又被人坑过,连鲜叶能调包那种坑。原以为茶城套路深,我可以回农村。却不想茶山路也滑,人心更复杂。

所以,到如今,有人跟老杨谈起茶行业的信任,老杨都会呵呵一笑。

春天做茶,从鲜叶到毛料,全程看着。至于线下喝茶,没那道行,不敢去。

因为被坑过的缘故,对实体茶店还有一些偏见:总感觉不明码标价,就是看人下菜的。

也理解不了:到了今天,其他行业都是明码标价,茶行业为什么不愿意用自己的品牌信誉明码标价。

明知道这种偏见不对,但仍然根深蒂固的这么想。

写在最后:

茶的世界,痛并快乐着。

说的有点犀利,但是,说的都是那些满口诚信,实际坑茶友,一堆茶叶全靠吹的人。

在线下好好做实体的老板,请不要放在心上,直接飘过。

线下服务要改进

市场在改变,如今,线下门店越发艰难,守着老旧的运营模式,坐等茶客上门,本就艰难。

好不容易来一个,茶叶还不明码标价。茶客买了,自己喝了不合适,退货的时候还来一句你把我老班章换了。茶客感觉会被坑,渐渐地也就不来了。

遇到一些坑人的老板,坑刚入门的人,但未来的某一天,对茶有了了解,谁还愿意去线下买茶,谁还想看试了不想买就拉下脸的茶老板的脸色。

终究,市场的混乱是改不了的。卖茶,有人把茶当作一生的事业,有人只想捞一把。

爱茶的茶商,唯一能做的是:做茶,应遵守长期主义,守好质量,薄利多销。

而茶客,无非是量入为出,找到信任的人,长期买茶。必须说的是:喝茶,卖茶的人说的话,只能喝好自己的茶,

看茶叶江湖风起云涌罢,看业内之间相互斗法,

何尝不是一件趣事。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茶,都怕被坑!喝茶,要交学费!

买茶,都怕被坑。

线上买茶,交学费,好歹是明码标价。线下买茶,若是每个客户都坑一样,倒也认了。然而,很多茶店,没有标价,三两句话套出你懂不懂茶,不同的人卖不同的价。

久而久之,线下的人越来越少。同样是被坑,大家宁愿选择被线上明码标价的坑。而且,相对透明的线上,还真有机会淘到好茶。

-01-

喝茶,要交学费

一个刚入门不久的茶友,留言说:关注你半年了,想试试你的茶。

于是,老杨就送给他一大包茶样,顺带包邮,标上每一饼的价格。

茶友试了茶之后,直接从玉溪跑到昆明来找老杨。

茶店不明码标价,怕被坑

茶友一见面就说:我喝茶才3年,不敢去实体店,去过几次,太坑了。

虽说老杨也这么想,但老杨还得硬着头皮说:大多数茶老板卖茶,还是货真价实的。

茶客摇摇头:重点是茶叶店不明码标价,我心里没谱,感觉买哪家的茶都会被坑。

茶客越说越气愤:你问一下你的客户,有谁没在线下交过学费(茶友们都交过学费吗?)。像我这种刚入门不久的,泡个茶给我喝,我也喝不出什么。不想买,茶老板还不高兴,

有的茶老板很厉害的,懂茶的去,报个能接受的价格。但我们小白去,喝茶聊聊天,知道你懂不懂茶,什么价格卖给你,看心情。回头客?人家只想坑你一把,从来就没想过回头客。

现在,干脆不去了,不想欠那人情债。

喝杯冰岛压压惊

老杨一听茶客这么愤怒,赶紧给他换个茶,说:给您泡个冰岛老寨的中小树压压惊噶。

茶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试过你的茶了,我只消费五六百一公斤的懂过,800多一公斤的忙肺、曼岗这类茶。

老杨赶紧说:茶叶,多试试不同的。平时有茶友买一般的茶,我也会送冰岛坝歪,下磨烈,昔归这些茶样。平时喝口粮,偶尔试试名山。

老杨刚把茶汤倒出来,茶客就端起公道杯闻了闻,说:脂粉香、花蜜香,真的有,舒服。

说着,端起茶杯细呷一口,说:茶汤厚滑,生津回甘也很好,名山就是名山,虽然是中小树,辨识度也高。

茶客一连喝了几杯冰岛老寨的中小树茶,心情也好多了,不那么激动了,缓缓地说道:我去茶城看了看,完全没有人。如果线下实体店明码标价,卖给我们跟卖给你们懂茶的是同一个价,还是会有人去的。

老杨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说:我年纪比你小很多,真不懂茶。去别人店里喝茶,我根本就喝不出一款茶什么级别,值多少钱。我交过的学费更多。

茶客一脸匪夷所思地看着老杨,像是很不相信卖茶的也要交学费。

老杨只能淡淡地说:茶圈,不交学费,还叫江湖吗。

-02-

玩茶,谁没被坑过

2019年,老杨刚入行的时候,去了茶城某家店里。

茶老板是个四五十岁的人,一见到当年23岁的小杨,就拍着胸脯保证:

小伙子,你找我买茶是找对了。我是XX(外省)的,做茶26年了,做普洱茶也有15年了。我卖的都是回头客。

先吹捧,再卖茶

小杨听他这么厉害的吹嘘,好像有点怪怪的,正打算走,不料,这老家伙很热情的拉着小杨坐下来,继续说:小伙子你哪里人。

小杨说出故乡。茶老板又继续吹:你们那里老板多啊!你还年轻,前途无量。一阵彩虹屁,吹得小杨很舒服。于是,茶老板开始卖茶了。

中年大叔从蛇皮口袋里抓出一把茶叶(忽视掉下的灰尘),冲泡出来,小杨喝了一口,赶紧说:感觉有苦味。

茶老板当即就说:不苦不涩不是茶。然后,茶老板也喝了一口,面不改色地带节奏,问:苦味是不是没了。

小杨把茶汤咽下去,苦味的确没了。茶老板继续问:中国有6亿人喝茶呀,知道为什么吗?

小杨一脸期待地看着茶老板,老实地摇摇头:不知道。

茶老板说:就是你刚刚喝下去这种感觉,苦尽甘来。就跟人生一样,你(可)现(以)在(放)还(心)年(坑)轻,以后一边喝茶,一边奋斗,你就会懂茶的魅力。

小杨被他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竟完全信以为真了。

茶老板又给小杨倒了一杯茶,继续喝一杯,像是更苦了,小杨赶紧问:这个茶为什么不甜,听说好茶有点香甜。

茶老板却面不改色地说:香甜?你要当心加香精的香精茶、糖炒茶。

这话一出,吓得小杨心头一紧,心里感激着:还好遇到这位大叔。

试试我的珍藏茶

喝着喝着,茶老板站起身来说:我给你喝一个我特别珍藏的茶叶。一听珍藏二字,小杨马上想到葡萄酒的分级,珍藏,肯定是好茶无疑了。

只见茶老板跑到楼下,拿出一个蛇皮口袋,一手伸进去捞出一把,丢在盖碗里,冲泡出来,小杨喝了一口:这个茶好像更苦了。

茶老板说:我这个是老班章,你听说过老班章的霸气吗?我珍藏的茶,一般人我是不会拿出来给他喝的。

老杨点点头,像是遇到好人一样非常激动:听说过,老班章跟拉菲一样有名,但是很贵,我喝不起。

茶老板赶紧说:贵,那是你遇到奸商了。市场上,人家卖6000块一饼,我做的是回头客。我给你8000一公斤,相当于1600一饼。

小杨居然信以为真了,以8000一公斤的价格,买了他很多(真的很多)“老班章”散茶。

你,被坑了

自以为左手握着大拉菲,右手玩着“老班章”的小杨有点飘了,把这些茶跟一瓶名庄葡萄酒放在一起,卡嚓卡嚓拍照发圈。还抽空带着自己的老班章找一个喝茶十几年的老司机试一把。

喝茶的哥们年纪比较大,喜欢有话直说。试了两泡,直接来一句:你这老班章8000一公斤?500都不值,兄弟,你被坑了。

小杨还有些不信邪,又找个喝茶的亲戚试了一下,结果也说这茶很一般。

  

茶老板:你把我的老班章换了

发现被坑的小杨,拖着麻袋里的茶叶,回到茶老板的店里,告诉他:你这茶叶有问题,我要退货。

茶老板顿时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居然来一句:小伙子,这不是我卖给你的老班章,你把我的老班章调包了吧。

听到这种话,小杨好想说一句:MD,公海拉菲的都没有你会玩。

然而,茶老板就是不承认,坚持说这不是他真正的老班章。

小杨问喝茶的老司机朋友怎么办,他说:没办法,一堆毛料,也不能证明什么?只能认栽了。

被大坑一笔之后,但凡有人跟小杨提起普洱茶,小杨就说:劳资玩拉菲的,看不上普洱茶这种坑货(当时真这么说的)。

但是,正是因为被坑后有点不甘心。一天喝,天天喝,不断喝不同的茶,渐渐地,也遇到有良心的茶老板,喝到好茶,逐渐迷恋上喝茶的感觉。

喝的越多,越了解普洱茶,就慢慢喜欢上普洱茶了。

所谓信任,至今不信

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加之在茶山上,又被人坑过,连鲜叶能调包那种坑。原以为茶城套路深,我可以回农村。却不想茶山路也滑,人心更复杂。

所以,到如今,有人跟老杨谈起茶行业的信任,老杨都会呵呵一笑。

春天做茶,从鲜叶到毛料,全程看着。至于线下喝茶,没那道行,不敢去。

因为被坑过的缘故,对实体茶店还有一些偏见:总感觉不明码标价,就是看人下菜的。

也理解不了:到了今天,其他行业都是明码标价,茶行业为什么不愿意用自己的品牌信誉明码标价。

明知道这种偏见不对,但仍然根深蒂固的这么想。

写在最后:

茶的世界,痛并快乐着。

说的有点犀利,但是,说的都是那些满口诚信,实际坑茶友,一堆茶叶全靠吹的人。

在线下好好做实体的老板,请不要放在心上,直接飘过。


线下服务要改进

市场在改变,如今,线下门店越发艰难,守着老旧的运营模式,坐等茶客上门,本就艰难。

好不容易来一个,茶叶还不明码标价。茶客买了,自己喝了不合适,退货的时候还来一句你把我老班章换了。茶客感觉会被坑,渐渐地也就不来了。

遇到一些坑人的老板,坑刚入门的人,但未来的某一天,对茶有了了解,谁还愿意去线下买茶,谁还想看试了不想买就拉下脸的茶老板的脸色。

终究,市场的混乱是改不了的。卖茶,有人把茶当作一生的事业,有人只想捞一把。

爱茶的茶商,唯一能做的是:做茶,应遵守长期主义,守好质量,薄利多销。

而茶客,无非是量入为出,找到信任的人,长期买茶。必须说的是:喝茶,卖茶的人说的话,只能喝好自己的茶,

看茶叶江湖风起云涌罢,看业内之间相互斗法,

何尝不是一件趣事。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假茶”泛滥的原产地!论茶叶真产地的重要性?

这是个好问题,触及到如今茶行业本质的东西。

如今茶花开两表,一枝商品茶,一枝没名字,我们姑且叫小众茶(其实私房茶也不准确,还是大众称呼)。

商品茶,是不讲产地,或者即便讲产地也多是噱头。

这得从建国前说起,建国前姑且分三类茶:百姓茶、文人茶(士大夫茶)、贡茶,后两种有交叉,贡茶未必就比文人茶好(这个跟本题关系不大不展开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要发展经济,作为茶独一无二大国的,当然首要发展,而且是可以打破封锁的发展。

但当时茶行业百废待兴,年产量低到历史低点。

多低呢?我举岩茶的例子。

武夷山在光绪年间,仅核心产区天心村一地,就能产150吨。而到1949年,武夷山全市也就58吨。

怎么办?这得感谢当年福建、广东、安徽、浙江的大佬们,没错,就是现在大多仙逝,你们耳熟能详的那一波。

他们先是极力恢复种植、采制、精加工等工艺,而后又想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工业化路子,开始大规模无性繁殖、工业化生产等,这大概是明朱元璋废团兴散的又一次大跨越。

这么发展到了改革开放初,武夷山可以达到350多吨。

这些都是为了质量换产量,否则经济如何发展,茶叶大国如何重起,茶农怎么生存呢?

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核心产地就那么一丢丢大,1989年核心产地也就1000来吨,做商品哪够?于是只能拼配。母树不够就无性,内山不够就洲茶。

与之而来的,就是很多产地的原生种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长得快、卖相好、滋味讨喜的品种,很多产区也开始了茶树种群交流。

产地概念,对于商品来讲就模糊多了。因为绝大部分人喝不出来拼配,年份拼、树龄拼,不同产地的同树种拼,哪怕是一批洲茶加丢丢坑涧,那也是坑涧气息。

就好比,现在很多人觉得锡兰红茶好喝,立顿红茶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味道,人家拼配牛,我们其实也不差。

简而言之,就是现在的岩茶商品茶,更多代表一种工艺,甚至为了赶时间…不往下说了…

如果看客们喜欢看舌尖中国、美食中国之类,就明白中国传统美食讲究一个慢工出细活。其实西方也一样。

好的美食,工序极为繁杂,食材要求苛刻,等待时间长。

茶也如此。普洱讲原料,岩茶讲工艺。现代公认的两个到极致的茶,都是时间堆出来的。

普洱是靠原料的生长时间,喝的是原生态,制茶工艺相对简单。而岩茶的工艺复杂,所以家家卖弄“隔年陈”,指得是工序做完得2-3年。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产地都是XXX,比如普洱都是班章冰岛,而且动不动千年古树。

可能嘛??现在公认的三大古树王,也就是勐海南糯的800多年栽培型茶树王,勐海巴达树龄1700多年,别说古树了,你能喝到勐海县而不是其他滇毛青的就不错了。

滋味不够,不是正常嘛?同样出价格,人家真爱茶的或者内部贸易的,几十万包一颗树,从采摘到炒制全过程,数班倒吃喝拉撒寸步不离,就怕抓一把出去或者掺其他毛茶进去,老百姓喝个几百上千或者几万就是原产区了?

所以这个没办法,不理解我们看清人张潮写的《中泠泉记》,喝真正天下第一名泉的路子。

中泠泉,当时在镇江金山寺附近,名气太大很多人趋之若鹜。张潮写道:摩肩连袵,不下数万人,茶坊满不纳客。凡三往,得伺便饮数瓯。细啜之,味与江水无异。

像不像我们“双十一”?

于是他奇怪,说天下第一名泉不过如此,后来碰到一道人,带他跋山涉水,到郭璞墓附近的真泉眼取水,喝完感受是:就道人瘿瓢微吸之,但觉清香一片,从齿颊间沁入心胃。二三盏后,則薰风满两腋,顿觉尘襟涤净。

喟然曰:“水哉水哉!古人诚不我欺也!嗟乎,天地之灵秀,有所聚必有所藏,乃至拔而为山,穴而为泉,山不徒山,而峙于江心;泉不徒泉,而巽乎江水层叠之下。而顾令屠狗卖浆、菜佣伧父,皆得领兹山、味兹泉,则人人皆有仙气矣!今古以来,真才埋没,赝鼎争传,独中泠泉也乎哉?

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众喝的就是大众喝的,要是人人都喝到精华的东西,那人人都有仙气了。

产地也是如此,所谓真才埋没,赝鼎争传,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只是日常喝茶,别太较真,一分价钱一分货,滋味喜欢就好。

你以为你喝到的,或者曾经喝到的,就一定是原产地的?你以为在原产地喝到的,甚至在山上喝到的,就一定是产自山上的茶青?

不好举茶,我举个别的例子。

新疆出和田玉,但是现在很多高级造假用俄料,真正的和田玉早就流往一线城市私人藏品了。

林芝松茸比香格里拉长白山品质还好,但当地市场卖的,大多数是从四川甘孜连夜大卡车送过去的。

怎么分辨?当地熟人带你采,林芝的松茸药香浓郁、有土腥味。

其实,往往原产地才是假货最泛滥的啊。

最后,产地太重要了,但商品茶别纠结产地,当然绿茶红茶会好很多,但也多数不是原生种了。

倒也不是橘生北为枳一言能尽的。

其实还有些别的感慨,总而言之一句话,探头往茶门里看,很多路早就有牛人走完了。

玩剩下的,没人带也够琢磨一辈子。大佬们只是把低端体系拿出来建个成龙配套,供世人耍玩而已。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