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白竹山茶叶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产业示范:双柏县白竹山茶叶发展简史

俗话说:清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我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白竹山上采茶忙)

双柏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双柏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在双柏县鄂嘉镇有以茶树命名的村庄两个,一个是茶叶村委会的茶叶山村,一个是老厂村委会的小茶树村。明清时期,鄂嘉有零星种植茶树。民国《摩刍县志》记载:“摩邑宜茶之地甚多,如城外之参山,妥甸之老黑山麓,雨龙之土封山麓、白竹山麓,乌上法脿街附近各处,极适种茶。唯创办不易,今尚阙如。”。

据《双柏县志》记载,早在1942年法脿镇者窝村人姚兴存从景东县境内引进茶苗到白竹山茶厂进行试验种植成功,目前还存活50余株,80多年来茶树生长挺拔健壮、生机勃勃、郁郁葱葱,一直发挥出较大的经济效益,最大一株蓬面达5平方米以上依然傲然挺立、生长优良,年年供人们采摘享用。到1959年,双柏县农林科又从景东县境内引进茶籽到白竹山育苗种植茶园25亩,建成全县第一个集体茶厂,受到共青团中央嘉奖。到现在我县白竹山茶园面积达7919亩,茶园给当地农民和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茶园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白竹山品牌成为云南省知名品牌。

(1942年法脿镇者窝村人姚兴存从景东县境内引进茶苗种植,到现在已有80多年的树龄)

我县的白竹山茶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缓慢发展初期阶段(1942年-1993年,大约50多年)。四十年代初(1942年),法脿镇者窝村姚兴存从景东县境内引进茶苗在法脿白竹山试验种植成功,即现在的白竹山茶厂前身,从此白竹山有了茶园。1959年建立全县第一个集体茶厂--白竹山茶厂。通过50多年的努力,到1993年白竹山茶园发展面积达410亩,其中投产面积达240亩,占58.5%,乡办茶厂1个,村办茶厂2个,厂房面积800平方米,全年茶叶总产量4.6吨,总产值13.8万元,均价达30.00元/公斤。

第二阶段:大力发展时期阶段(1994年-2004年,大约10多年)。九十年代初期,即1994年楚雄州农业局列项扶持发展双柏县“三个一千亩项目”--即茶叶、蚕桑、板栗各1000亩,法脿镇党委书记苏家禄在法脿镇动员各村委会大力发展白竹山茶叶生产,当年白竹山茶园有了较大的发展,乡办茶厂1个、村办茶厂11个,茶园面积有了较大的增加,达1810亩,产量6吨,产值21万元,均价35.00元/公斤。通过10多年的努力,到2004年白竹山茶园发展面积达7189.9亩,乡办茶厂2个、村办茶厂8个,厂房面积达6318平方米,各种茶叶机械23台(套),有茶农320户,投产面积达3800亩,占52.8%,总产量达47.54吨,总产值达293.11万元,均价达61.66元/公斤。

第三阶段:良种引进栽培阶段(2005年-2021年)。二十世纪中后期,即2005年7月原双柏县供销社主任高培文主持从大理永平引进无限系良种茶苗(云抗10号)达70余万多株在白竹山试种成功,从此楚雄州有了无性系良种茶园达210亩,为楚雄州的良种茶园发展开创了历史的新例。2017年7月我县首次从云南省茶科所引进“云茶红1号”、“云茶红2号”、“云茶红3号”等新品种达12.3万株在白竹山标准化示范种植,面积40亩。据统计到2005年,法脿镇有茶园面积达6560亩,投产面积4020亩,占总面积61.3%,总产量达39.4吨,总产值达289.4万元,均价达73.45元/公斤。2007年5月21日双柏县供销社成立了云南省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了双柏县的白竹山茶叶产业发展。目前,公司拥有茶园面积1760亩,总资产达2960多万元以上。公司拥有楚雄州最秀美的茶园,最先进的初制、精制茶叶加工设备和厂房。公司基地核心区位于2300米的高海拔地带的白竹山,区内有茂密的森林,完好的植被,土壤肥沃,常年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生产高品质的绿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深山瑰宝、虎乡珍茗”之美誉的“白竹山”牌云雾茶选用云南大叶种优质原料,利用独特的加工工艺与先进技术精工制作,具有外形美观、条索紧结、造型雅致、汤色清绿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回甘之味久溢不散的特点。产品“白竹银毫”、“云雾龙爪”、“碧螺春”分别获云南省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优茶评比金奖、云茶杯金奖;中国昆明科技成果银奖,第六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1994年11月1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了“白竹山”牌商标。公司2004年至2013年连续十年荣获楚雄州“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公司2006年被楚雄州人民政府评为州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2006年至2007年荣获云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公司生产的“白竹山”牌绿茶于2008年2月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4月,企业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2009年6月被评为“楚雄州先进扶贫龙头企业”;2009年11月“白竹山”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12年11月企业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命名为“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企业”,2012年12月茶叶商品上的“白竹山”经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包装标贴已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证书,白竹山包装独立享有知识产权保护。2013年6月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4年12月被认定为“云南名牌产品”。2015年11月20日起所生产的茶叶产品获得有机产品产品认证证书。2017年10月27日“双柏县白竹山牌云雾茶”产品获批准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019年12月该企业获得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优质生态茶叶重点主产区。2020年10月7日双柏县白竹山茶叶协会申报的“双柏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云南省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进入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企业和产品品牌名单。

(“双柏县白竹山牌云雾茶”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证书)


(“双柏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双柏县法脿镇“白竹山茶”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产业稳步健康发展,产品质量越来越高,茶农增产增收显著,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好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白竹山茶”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可信度越来越高。2013年4月15日“白竹山茶”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证书。“双柏县白竹山茶”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的年2016区域品牌价值评估工作中,品牌价值评估为4.87亿元人民币。法脿镇白竹山有7家茶厂获县级家庭农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其中:有1家合作社获州级示范社,有1家合作社获县级示范社。2017年8月双柏县法脿镇法甸村(白竹山茶)荣获农业部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荣誉称号。双柏县首次申报全国产茶重点县在2019年10月22日中国茶叶行业协会评比中获“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在2019年5月昆明茶叶行业协会春茶周活动会上楚雄双柏县白竹山为云南十大历史名山“云南醉美茶乡”荣誉称号。双柏县2020年第三届农民丰收节评比活动中云南省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白竹山”牌云雾茶)获“双柏县2020年五优农产品”称号;云南白竹印象茶业投资有限公司(茶叶种植与加工)和双柏县三尖山绿茶庄园有限公司(茶叶种植与加工)2家获“双柏县2020年五强企业”称号。2021年8月6日双柏县乡村产业发展中心持有的“白竹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经过专家评审进入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名单(26个之一);云南省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竹山”品牌、云南省白竹印象茶业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虎笙”品牌茶叶进入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企业和产品品牌名单(517个之一)。云南白竹印象茶业投资有限公司“虎笙”牌白竹印象有机红茶、双柏县三尖山绿茶庄园有限公司“雨龙三尖白竹春”牌三尖白竹春云雾绿茶(一级)、双柏县竹山春茶叶制造有限公司“查姆竹山春”牌竹山春云雾茶(特级)等3个公司获2021年双柏县第四届农民丰收节“5优农产品品牌”称号;云南省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获2021年双柏县第四届农民丰收节“优秀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双柏县白竹虎芽茶家庭农场获2021年双柏县第四届农民丰收节“优秀家庭农场”称号;双柏县法脿镇白竹山竹山春茶叶种植收购专业合作社获2021年双柏县第四届农民丰收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

(“一村一品”证书)


(“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证书)


(“白竹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



(“2016区域品牌价值评估”证书)


(楚雄州双柏县白竹山素有云南十大历史名山“云南醉美茶乡”证书)

到2021年底,双柏县法脿镇白竹山共有法脿、雨龙、法甸、双坝、烂泥、铺司、麦地、石头等8个村居委会发展茶叶生产,建设初制所18个、初制加工能力达900吨以上,现有厂房面积达11340平方米,各种加工机械262台(套),

茶园面积达7919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达7580亩,占总面积95.7%,全年共生产毛茶达207吨,生产精制白竹山干茶达192.5吨,精制率达93%,产值3397.3万元,均价达176.30元/公斤。累计取得SC认证(即生产许可证)茶厂15家,认证茶园面积达5690亩,占法脿镇茶园总面积71.8%。累计取得绿色食品茶园认证基地7个,认证产品36个,认证面积达3540亩,占法脿镇茶园总面积44.7%。精制绿色食品茶产量达16.7吨,占法脿镇总产量8.7%,产值达609.6万元,占法脿镇总产值17.9%。累计取得有机产品茶园认证基地4个,认证产品7个,认证面积达2600亩,占法脿镇茶园总面积32.8%;精制有机产品茶产量83.5吨,占法脿镇总产量43.3%,产值1878.8万元,占法脿镇总产值55.3%。累计推广使用“白竹山茶”地理标志农产品标识的企业14家,年使用标识大约150-180万枚,推广使用面积达5490亩,占法脿镇茶园总面积69.3%。“白竹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精制茶产量达148.1吨,占法脿镇精制茶总产量77.0%,“白竹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精制茶销售产值达2547.3万元,占法脿镇精制茶产品总产值75.0%。


(精制“白竹山茶”)


(有机产品“白竹山茶”)



(“白竹山茶”系列产品展示)

图文:李华荣

来源:双柏县农业农村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双柏白竹山生态茶 “茶香满山” 领路人曹荣金


云南有座山叫哀牢山。雄浑巍峨的哀牢大山自西北而来,迤逦数千里,经南华、楚雄进入双柏。在双柏县境内的哀牢山中,有一座白竹山。白竹山过去名不见经传,现在却特别有名,它的名来自远近闻名的白竹山生态茶。而说起白竹山名茶,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曹荣金。

曹荣金出生于1947年,白竹山下土生土长。1966年1月,18岁的曹荣金怀揣着崇高理想参军入伍,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月,曹荣金退伍,分配到双柏县供销社,从事采购工作。

家乡白竹山神奇美丽,却又一贫如洗。“有女莫嫁白竹山,头顶雾露脚踩霜,苦荞粑粑洋芋汤……”这是曹荣金从小就熟悉的一首民谣,唱出了一代代白竹山人心中的痛。多年来,曹荣金一直为家乡的贫困而痛心,为自己不能助力家乡改变面貌而焦急。改革开放的好形势让曹荣金坐不住了,他想念家乡,想念白竹山里的乡亲,他要回去开发家乡的白竹山茶。

曹荣金在双柏县采购站和外贸站工作时与茶叶打过交道,每当看到外地调进的一批批茶叶,就会想起白竹山那片梦中的茶园。

1978年6月,31岁的曹荣金如愿以偿调回家工作,从别人看来十分眼热的工作岗位调到双柏县法脿镇供销社,担任党支部书记、主任。

曹荣金一上任就提出发展茶叶产业的构想,这如同在一塘平静的水里扔进大石块,立即引起一片不小的波纹!早在明末清初,当地人就在白竹山种植野生茶、大黑茶等茶种,并手工加工制作茶叶。新中国成立后,白竹山上又几度办起茶场,但由于技术不过关,加上管理不当等原因,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现在供销社又要发展茶叶,许多职工想不通,认为老曹是“头脑发热”、自讨苦吃,劝他算了;家人也为他担心,让他端好自己的“铁饭碗”,不必去冒险。

也难怪群众想不通、职工意见大——当时那是个什么样的茶场啊?整个茶园只有62亩病弱的茶树,更欠下一大笔债务,承包者整天望着茶园叹气。有的职工当面质问曹荣金:“你是回来当供销社主任的,不是农场场长,莫把我们带进火坑!”

曹荣金说:“我是供销社主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就要带领大家谋发展,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而不是等待观望。现在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如果我们不奋力追赶,就只能等着被挤垮、被淘汰,到时候日子难过的还是我们大家。”

为了取得支持,曹荣金不厌其烦地找职工谈心,找领导“磨嘴皮”。他耐心地解释自己的想法:“白竹山是一块茶叶生长的天然宝地,我们有这样好的茶叶生产条件,自己喝的茶叶还要全部外调,这说得过去吗?这对得起白竹山的父老乡亲吗?当然,办茶场要担风险,要肯吃苦,但我有心理准备。咬咬牙挺住了,就一定会成功!”

曹荣金的执着感动了大家。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到白竹山实地考察,批准了报告,拨给法脿镇供销社1万元经费作启动资金。

用这笔钱,曹荣金买下了濒临倒闭的白竹山茶场,信心满满地打响了创建白竹山优质茶叶生产基地的攻坚战。

要让几近废弃的茶园重现生机,谈何容易!曹荣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天起早贪黑,一身汗、一身泥地苦战。人们总能看到他高挽着裤腿,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最难干、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手脚被树枝、茅草划破了,伤口渗进了泥浆,疼得钻心,他还是一声不吭地忍着……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曹荣金带头苦干实干,感动了法脿镇供销社所有干部职工。曹荣金带领大伙,用下班后的时间,用周末和节假日,背着食物、扛着工具上山,直干到天黑以后才摸黑下山,对老茶园进行彻底改造,建成了面积超过1700亩的优质茶园。昔日杂草丛生、荆棘满地的茶园脱胎换骨,变成了一片青翠喜人的新茶园。

仅这最初的工作,曹荣金带着大伙整整干了6年。

茶园建好了,办工厂离不开高压电。在供电所的协助下,曹荣金带领职工架线杆。起早贪黑地苦干,他们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4公里高压输电线的架设,不但解决了茶厂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还让祖祖辈辈照明用火把、吃米用石臼、磨面用石磨的群众点上了传说中的“夜明珠”,用上了碾米磨面的电磨。

多年做茶叶采购,曹荣金到过各地不少茶叶产地,也研究过茶叶生产相关知识。白竹山海拔高,云雾多,日照足,雨量充沛,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加之远离公路、村庄和农田地,四面半山中又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水库调节水量,为优质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了生产出真正的生态茶叶,曹荣金要求白竹山茶任何时候都不能使用化肥农药。曹荣金带着职工在茶园间隔沟种上各样树种和花草,同时又投资8万元在茶园外建粉丝加工厂和养猪场,解决了茶园农家肥之需。他说:“要想让茶叶比别人的好,关键在‘生态’两个字。”

1990年,白竹山茶厂加工生产的第一批春茶问世了!

造型雅致、条索紧结、汤色明亮、芳香浓郁、甘爽醇润……新茶一上市,好评如潮,白竹山茶成了紧俏货。

也就在这一年,白竹山茶厂被楚雄州供销社评为先进集体。

茶叶上市了,而且获得了小小的成功,曹荣金又提出了新目标:创名牌,寻市场,增效益,求发展。曹荣金亲自设计了“白竹山云雾龙爪茶”商标及袋装图案,开始一步步向精品和名牌迈进。

白竹山人祖祖辈辈都有种植茶叶和烤茶喝茶的习俗,民间还流传着一些特殊的制茶技术和配方。曹荣金不断钻研民间制茶技术,还几次带人到凤庆、普洱、勐海、大渡岗等地的茶厂考察,选送人员到茶叶学校学习。在遍访民间茶艺、吸收众人之长的基础上,他带着技术人员攻关研制茶叶,努力提升茶叶品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白竹山茶厂生产加工的“白竹山云雾龙爪茶”参加楚雄州茶叶质量鉴评,品质优良,被评定为楚雄州名优茶。

1995年5月1日,对曹荣金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白竹山茶叶总厂和集团总公司挂牌成立,曹荣金被推选为厂长和公司总经理。白竹山茶叶声誉越来越好,供不应求。这一年,白竹山茶厂共生产加工优质茶叶9吨,产值比上一年增加了10万元。

1996年金秋十月,白竹山上最后一批香气袭人的谷花茶刚采摘完不久,楚雄州第四届茶叶鉴评会如期举行。白竹山茶厂的两款新创产品在一片赞誉声中双双被评为楚雄州名茶。

鉴评会结束当晚,曹荣金就赶回到100多公里外的白竹山。他还要去追寻那个绿色的梦,让明天的白竹山更美丽,更富有……

曹荣金成功了,他最大的成功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戴!他带领供销社职工苦干实干,走出了一条新路。他因此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州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并被评为州、县优秀共产党员。

在曹荣金的影响下,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利用白竹山优质条件,带领群众大力开发茶园,全镇的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到7000多亩。

几年后,曹荣金到了退休年龄。退休以后,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还一直牵挂着白竹山茶园和当地群众,继续帮助群众发展茶叶产业。

2018年6月24日,71岁的曹荣金永远告别了他执着半生的事业,长眠在白竹山下。

曹荣金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白竹山茶园,但他带领群众精心打造的白竹山茶早已名声在外。

“老曹是这样干的!”“像老曹那样!”这是供销社干部职工和广大茶农的口头禅。多年来,曹荣金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当地干部群众,甚至影响着全县茶叶的发展。2020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5139亩,实现产值4150.1万元,茶农人均单项收入6800多元。茶叶种植面积增加了,白竹山云雾茶更是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茶叶产业发展起来了,受益的是广大群众。

下者窝村的董学银原来是县刨花板厂职工,企业发展不景气,他赋闲在家。在曹荣金的带动下,董学银开始种植茶叶,不但自己致富了,更带动更多父老乡亲致富。今年39岁的周继俊跟随父亲学习种茶、制茶技艺,他创办的茶厂已经开了15年。他父亲是过去与老曹并肩作战的老伙计,他把自己30年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儿子的同时,也把老曹的精神品格传授给他。目前,周继俊的茶园种植面积240多亩,每年为当地农民增加不少收入。

茶叶成了当地群众的重要生计来源。当地群众平时管护茶地,春季和稻谷飘香的季节采春茶和谷花茶,一年四季不出远门就有活干。在家门口打工,村村寨寨致了富,加上近两年茶园主题生态旅游项目发展正俏,白竹山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原创:苏轼冰

来源:人民日报文艺,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双柏县白竹山茶“绿叶子”变“金叶子”

双柏县立足白竹山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坚持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茶产业,持续擦亮“白竹山茶”茶叶品牌,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新路,“绿叶子”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2022年,双柏县白竹山茶实现干茶产量172.2吨,产值4000万元。

规模化培育。聚焦法脿镇“人均1亩茶叶示范镇”建设,以白竹山茶叶种植区为中心,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土地等方式,向周边地区延伸种植,调整种植布局,合理规划可利用地块,动员农户种植茶叶。截至目前,白竹山有茶园面积9400亩,有茶叶初制所17个,注册茶叶商标15个,从事茶叶产业企业18家,茶叶合作社2家,龙头企业6家,带动周边茶叶种植户1900多户。

绿色化发展。动员辖区规模茶企将生产加工型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成精深加工茶厂,促进茶叶精细化加工和茶叶品质提升。保护茶园良好生态环境,采取生态种植和绿色防控,施用有机肥,高山清泉灌溉,维护茶园生物多样性,建设天敌友好型杀虫灯、施用性诱剂、黏虫板等自然方法防治病虫害,建设高山有机茶园。严把生产者、经营者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关,与企业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重点茶叶生产基地开展安全检验检测,把好市场准入关、产品质量关、绿色生态发展关,打造无公害、有机、绿色生态茶园。

标准化加工。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茶园整理项目,将种植园变成稳产、高产、节水、高效、高产茶园。推行“公司+合作社+茶农”发展模式,构建“种植品种、茶园管理、技术指导、加工方法”四个统一的发展格局。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对茶农开展手把手标准化管理培训。2022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茶叶实用技能培训”25场(次)。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从采茶制茶、初加工、用工管理等源头上进行规范管控,在采摘鲜叶、摊凉、杀青、揉捻、解块、百叶烘干、炒干、筛选、分级、包装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形成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和产品无公害化,实现一体化生产加工,保障茶品质量。

品牌化引领。持续在品种调整、品质创优、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提高精深加工质效,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中高端“白竹山”绿茶,取得“三品一标”认证16个,其中,有机基地认证4家、绿色基地认证11家、绿色茶叶品牌3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双柏县·白竹山牌云雾茶”产品获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白竹山获得云南十大历史名山“云南醉美茶乡”荣誉称号,“白竹山茶”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多元化增收。按照“产业兴、村民富”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白竹虎芽茶厂等规模茶叶企业联农带农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茶叶产业,通过种茶增收1200余万元。积极引导无法外出务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通过茶园管理、茶园租赁、就近务工、自主经营等形式,让特色茶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2022年,带动1000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创造务工收入700多万元。依托白竹山万亩优质茶园和彝族古老的“笙文化”,不断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开展“非遗文化+古法制茶品茶”研学活动、白竹山茶制作体验等旅游活动,着力构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康养、文旅为一体的特色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实现从“单一产业”到“茶旅融合”的转变,推动实现“园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目标,擦亮白竹山生态文化旅游“绿色名片”,走好“茶旅融合”新路。2022年,白竹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体验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0余万元。

(楚雄州委改革办)

来源:云南网-楚雄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