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白色系

找到约19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白化茶资源分哪几类?

白化茶是一类较为珍稀的茶树种质资源,性状表达十分丰富,白化变异类型、色泽及白化表现的阶段性、稳定性、规则性等规律各不相同,已经形成一大特殊种质类群。以白化变异类型和白化色系为主要依据的分类如图所示。

白化茶资源分类

一、变异类型

按白化变异类型分为生态敏感型、生态不敏型和复合型等三大变型。

1. 生态敏感型

白化表现主要依赖于气候生态,而对土壤生态依赖居次,往往属于阶段性白化,它又可分为温度敏感型和光照敏感型2个亚型。温度敏感型白化主要决定于新梢生长阶段所处的温度高低,有高温型和低温型2种,目前开发利用的均为低温敏感型,尚未发现具有应用价值的高温型资源;光照敏感型的白化主要决定于光照的强弱,有多季型和单季型之分。

2. 生态不敏型

新梢自萌芽起即出现白化特征,白化表现基本与外界生态无关,白化部分从芽叶萌展起至生命终止,表现出同一状态,属于恒定性白化,即白者恒白、绿者恒绿。

3. 复合型

指茶树组织(主要是叶片)一部分属生态敏感型变异,有的依赖光照,有的依赖低温;另一部分则表现为生态不敏型,因此其芽叶色泽往往是复色组成。

二、白化色系

按芽、叶、茎白化色泽分为白色系、黄色系、复色系等三大色系。

1. 白色系

新梢芽叶表现出单一的纯白色、近白色或乳黄色等色泽,最大白化程度时呈雪白色。历史上的白化茶多呈白色,故称白茶,也称“白叶茶”。这类茶多属(低)温度敏感型变异,也有少量属其他变异。芽叶色泽按白色程度分为雪白、净白、玉白、乳黄、玉绿、浅绿、白透红等。

白色系白化茶芽叶特征

2. 黄色系

新梢芽叶表现出单一的金黄、淡黄或黄绿等色泽,典型色泽为金黄色,最大白化程度时为黄泛白色,也称为“黄叶茶”。这类茶多属光照敏感型变异,也有少量属其他变异。芽叶色泽按黄色程度分为黄泛白、橙黄、金黄、黄色、浅黄、黄绿、黄透红等。

黄色系白化茶芽叶特征

3. 复色系

新梢茎、芽叶或花果表皮由绿色与白色、绿色与黄色、白色与黄色、白色与红色、黄色与红色或绿、白、黄、红等镶嵌组成的复色叶,或称“花叶茶”。这类茶属生态不敏型或复合型变异,白化表现复杂。

复色系白化茶芽叶特征

本文节选自《低温敏感型白化茶》,王开荣、吴颖、梁月荣、李明、张龙杰、韩震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来源:中国茶叶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泥料篇 | 紫砂最大类,紫泥系的泥料解析!

关于泥料有很多壶友是不大了解的,原矿紫砂料的大类,通常被归为三类或四类:紫泥、红泥、段泥、绿泥。(注:有将绿泥归于段泥,则为三类)

 

而在紫泥系中,又细分不少各有特点的泥料,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紫泥系的泥料。

1.清水泥

紫砂中的泥料拼配古来有之,而到80年代后期,由于优质的紫砂矿料相对减少,人们出于对原始材料质感的美学追求,逐渐开始关注最普通的紫泥(无拼配),后来也就被称之为清水泥。

 

▲清水泥

 

现在业内将「不掺杂其他矿料或拼配,作品烧成后,色泽偏红的紫泥」,定义为「清水泥」。

 

▲清水泥 双线竹鼓壶

2.中槽青

中槽清(又名中槽青、中皂青),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属于紫泥类比较纯正的品种,含矿量较少。

因开矿时通常处于紫泥泥层中部位置,故称中槽清。

   

矿料主体颜色呈紫棕色,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原矿矿料只加水过筛磨粉沉淀,泥料呈紫棕红色调。烧成后呈红猪肝色,截面可见白色云母颗粒。

▲上新桥

 

养成后手感光滑,透气性好,易泡养,易包浆。

3.底槽青

底槽青底槽清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本名泥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

其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底槽青在矿料的时候会有若干白色的斑点或者斑块,这些白色的东西是石英等矿物质团聚物显现,俗称“鸡眼”。

 

底槽清实际上是紫泥和本山绿泥的共生矿,出窑后有明显的特征,会在紫砂壶表面隐现一些白色星点。

▲底槽青

4.红皮龙

红皮龙是用于炼制清水泥的最佳矿料之一,原矿呈紫棕褐色,块状结构,粉砂质泥岩结构,其石英含量相对较高,粗细颗粒比较为合理,可塑性良好。

 

▲红皮龙

 

烧成温度在1170度到1190度,烧成后外观色泽由棕红,向暗红色、紫红色变化,丰富而耐看。

 

▲红皮龙 仿古

5.乌泥

乌泥,从大类上来看,属于紫泥的范畴。一般的乌泥,大都用来制作花盆,用来制壶的精品乌泥产量稀少,乌泥壶的传世珍品更是寥若晨星,可遇而不可求。

 

▲掇球

 

黄龙山4号井的乌泥所制茗壶,经过高温烧制后,泥色为淡雅的紫色,醇和素朴。

 

▲德钟

6.老紫泥

老紫泥重点在于这个「老」字,有许多说法,包括砂性重、陈腐时间久两种。

 

所谓老,是指老块的紫泥矿石,砂性重的矿料,其石英颗粒多,成泥后用于制壶,成型难、烧结温度高。

 

▲老紫泥 子冶石瓢

 

指泥料的陈腐时间,陈腐期长就称之为老泥。

 

但其实在如今来讲,普遍把烧成颜色表现为黯深黑紫的称之为老紫泥。

 

▲老紫泥 乳鼎

7.拼紫

拼配紫泥简称“拼紫”,简单来说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泥料拼配而成的。

 

▲拼紫

 

拼料泥是把不同泥料混合调配,并控制烧成窑温。当时多为炼泥厂与大师或名家专属定制的泥料,泥料优质独有,调制各有心法,配方密而不授,盛极一时的原紫砂一厂特拼紫泥(顾老与高海庚先生共同研制)就是其中的极品泥料之一。

 

▲拼紫

 

当然了以上其实也是略知归类,还有老一厂的黑星土、调配的紫茄泥等等,你还知道紫泥系有哪些泥料吗?不妨留言讨论喔

白化茶栽培新秀——千年雪

千年雪是从宁波当地群体种中发现的白化自然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现已被引种推广到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等多个省份。

一、白化特性

千年雪属白色系、叶白型、阶段性白化,白化形态规则、稳定。千年雪的白化形态、白化规律与白叶1号相似,但返绿表现与白叶1号不一致,返绿迟缓,白化残留明显;对气温敏感性更强,白化劣质现象较轻。

根据白化程度不同,芽叶色泽可分为浅绿、玉白、净白等色阶,其中芽头有时会呈现白中带曙红的色泽;与白叶1号一样,脉绿叶白是其白化的典型特征;白化叶返绿时,先叶脉和背面、后正面依次返绿,往往正面会在以后几个月里保留白色残留。白化温度阈值与白叶1号基本一致,约为23 ℃。温度对白化启动的敏感性强于白叶1号,但白化后对温度敏感性要弱于白叶1号。

气温低于15 ℃时,春茶新芽萌展色泽呈玉白色,萌展后渐成白色,白化程度随着新叶萌展而加强,直至呈现漂亮的净白色,最白时间可持续到一芽四、五叶,而后逐渐返绿。

合适气温条件下白化表现

温度在15~25 ℃时,春茶萌展到一芽一叶期后芽叶出现绿至玉白色;在这过程中,若出现温度的大幅变动,芽体会出现白中带曙红的色泽。萌展后渐成绿茎白叶,一芽四五叶时可达到最大白化程度。当新芽萌展适逢在25 ℃以上气温时,白化表现困难,茶芽往往呈红色,而后即使气温下降也难以白化。

白化温度阈值以上时萌展的红色芽叶

千年雪白化后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低,持白时间较白叶1号长1个月以上,可持续到6月份,白化呈现明显的“后明性”特征。与白叶1号只限于春季白化的性状不同,千年雪在晚秋梢生长过程中遭遇突发性低温时会产生白化。

随着新梢生长和温度上升,返绿先在叶脉、叶背出现,后延伸到正面,到春末多数叶片背面全部返绿,而正面继续保持白色或白色残留,直到秋季少数到冬天仍保持白化残留特征。

不同时期的白化残留形态

二、生物学特性

千年雪为灌木型,半直立,树体高大,树势强,分枝密集,节间短,成园快,树势发育并不受白化变异影响,与常规品种无异。芽体中等短粗、节间短。椭圆形叶,叶色浅绿,革质、无光泽,叶面隆起,锯齿明显;从顶芽向梢基垂直透视,上下叶片呈三角排列,与一般茶树叶片呈相对排列的区别明显,成为鉴别该品种的特性之一。

叶片排列形态

千年雪开花量大,花朵大,花瓣三重,9~12瓣,瓣色白,花形端庄是该品种的另一明显特征。千年雪结实能力好于白叶1号,种子颗粒较小,种子后代白化遗传性较好。

花朵形态

千年雪萌芽能力超强,春季枝梢部分芽位采去芽叶后,往往能萌发第二批芽叶;分枝密集,横向生长能力强。良好的侧枝分生能力有利于幼龄期提早成园,但成龄茶园当修剪程度较轻时,往往因萌发密度高而制约新梢伸展长度。一般情况下,春后修剪、持续蓄梢到当年秋后,枝梢生长量大于50 cm;三四年生茶树春后离地40~60 cm处修剪,生长势与常规茶树无异。

三、经济学特性

幼龄期茶园产出能力较大,成龄茶园茶叶产量高;芽叶嫩度不同,质量大小悬殊,因此产量高低差异较大。

1. 加工性能

白化芽叶适制绿茶,品质优异。一芽一叶开展以上嫩度时,芽叶短粗,适制扁形茶,外形挺直壮实;一芽两叶初展以下嫩度时,芽叶形态较大,适制卷(蟠)曲茶,成形美观。

2. 品质特性

白化良好的千年雪鲜叶加工的茶叶,无论是鲜醇度还是香气程度都能超过白叶1号,氨基酸最高含量可达12.61%。

本文节选自《低温敏感型白化茶》,王开荣、吴颖、梁月荣、李明、张龙杰、韩震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来源:中国茶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8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