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巴达象山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NO55·大吉象山

大吉象山

来自象山的祝福

01、中国云南:大象出行,世界瞩目

众所周知,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中国的野生亚洲象,目前仅存在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然而,2020年3月,在美丽的彩云之南,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群任性得可爱的大象,从西双版纳北上,开始了前往昆明的烂漫之旅。

从普洱市墨江县,再到玉溪市元江县,再到昆明,数百公里的路途,它们自由地从森林游荡到乡村,从乡村又逛到城市。一路上走走玩玩,来来回回散个步。连睡姿都整齐划一,堪称训练有素。偶尔喝点家乡糯米酒,或者到新农村家庭参观一下。还顺便造访了几座茶山,踏入千年古寨的村民家中,让空气中漂浮着古茶的芬芳。

北移象群超萌睡姿图源:新华社

为了保护人象安全,云南省成立亚洲象群北迁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现场开展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宣传引导等工作。没有驱赶,任其破坏,工作人员还友好地向象群投放玉米、香蕉、菠萝等食物。难怪这些大象一路向北,“乐不思蜀”了!

图源:人民日报

这群大象不仅在国内火爆,在国外也圈了一波粉丝,是名副其实的“网红”。

在中国,美国,在欧洲和中东,在日本,韩国。世界的很多地方,人们热切地关注着这群大象的动态,像追剧一样追着大象的踪迹。它们到哪里了?它们在干什么?它们要去哪里?

这群大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云南的美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的善良与自信,也看到了中国的发展状况与科技水平。

中国人对待大象,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路呵护。根据中国法律,大象的破坏,都由保险公司和政府买单,经过二十年的保护,云南的野生大象数量,由原来的170头,增长为300头。


图源:人民日报

这十多头大象,最终平安回到了家乡。从这件事,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云南,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

新华网:北移象群在人工干预下平安渡过元江,回归适宜栖息地

这是保护和尊重自然的中国形象,是充满人情味的中国形象。

02、西双版纳:盛世吉象,寓意吉祥

巴达山,位于云南省勐海县南段,属于西定乡,为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因其山脉形似大象,故又称“象山”。巴达为新六大茶山之一,山间林木森森,云雾缭绕。鸟语花香,生态自然,平均海拔一千米以上,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象是一种瑞兽,是吉祥的化身,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在西双版纳州,大象更是力量、喜气的代表。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道德经》,“大象”是大道之象的意思,却让“大象”与“安平”之间建立了联系。

盛世有象,安定吉祥。古人云:“太平有象”,寓意“吉祥如意”与“出将入相”。佛教有普贤菩萨愿力广大、功德圆满的“六牙白象”之象征。民间亦有“吉象送财”、“喜象升平”之说,寓意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如今,我国仅有云南等地才有少量的野生象群分布。正因为其珍稀可贵,又憨态可爱,大益集团对“象”文化颇为重视,出品了系列“象山”主题茶饼,如:不同年份的象山青饼、象山普饼、象山普洱,以及2015年出品的“大吉象山”等。

大吉象山,特别甄选巴达初春的新茶,茶饼端正圆润,松紧适度,白毫显露;山韵傲气勃然,内质沉潜;其大气稳重的气质,正如沉稳厚重的巴达山一样。茶汤细腻饱满,水性柔滑甘甜,回甘顺爽,香气悠扬,叶底鲜嫩油亮,品质甚佳。

拥有万亩茶园的巴达基地,对于勐海茶厂具有特别的意义。该基地茶树青青,风景秀美,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普洱茶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业界首家国家级示范茶园。

图:大益勐海茶厂巴达基地

陆游在《春晚村居》诗中说,“太平有象天人识,南陌东阡捣麦香”。如今的中国,万象更新,生机勃勃,中国梦更是激发了各族人们团结奋发的决心。

大象出行,风采翩翩

大象出行,风采翩翩;

象山出品,大吉大利。

大吉象山这款茶,蕴含了中华象文化中的厚重、沉稳与坚韧,更是传达了大益茶人来自美丽象山的最真挚的祝福:国有象则天下太平,家有象则吉祥平安!

文字|茶道君

图片|大益官网

来源:大益茶道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柔厚滑润,回甘顺爽:2015年大益大吉象山1501批生茶357克

  2015年 大益 大吉象山

  品名:大吉象山

  品牌:大益

  年份:2015年

  工艺:生茶

  规格:357克/饼,7饼/提,28饼/件

  储存:在通风、干燥无异味、常温环境下存储

  “巴达”因其形似大象,故又称“象山”,山间林木森森,海拔1900米的山涧低洼处,有一自然形成的池塘,名曰“黑龙潭”,“象山”长长的鼻子伸入池塘,仿若“老象汲水”,故此巴达又称象山。大象自古寓意“祥瑞气象”,时值2015开年新春,祝颂茶人茶友,新年大吉大利,春风得意。

  “大吉象山”甄选巴达初春新茶,山韵傲气勃然,内质沉潜,茶叶表现出大气、稳重的茶性美,正如厚博蕴藉的巴达山一样。茶汤细腻饱满,水性柔厚滑润,苦重涩弱,回甘顺爽,后味强烈,回味绵长。在陈年选料的茶品中,“大吉象山”品质个性凸显,陈化空间非常令人期待~

巴达茶山普洱茶的特点,为什么会引得茶友的关注?

谈起普洱茶,大多数茶友都会说起老班章、易武、布朗山等普洱茶,却鲜少有人提起巴达山普洱茶。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说说巴达山普洱茶的特点,为什么有茶友这么喜欢它?

巴达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也就是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喃览河与缅甸相望),为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聚集地。

巴达茶山因其山脉形似大象,故又称“象山”,海拔1800米的山涧低洼处,有一自然形成的池塘,名曰“黑龙潭”(据说当地人看到有一条黑龙从潭水中腾空飞去,故得名),“象山”长长的鼻子伸入池塘,仿若“老象汲水”,故此巴达又称象山。

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1962年发现巴达贺松寨背后的原始森林中1700年的野生大茶树,是当时发现的世界上存活树龄最大的古茶树,被誉为“茶树活化石”。

古茶树的发现,在世界的茶叶界引起轰动,中国是世界大叶种茶起源地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从那以后,每年都会有国内外专家、学者等去光顾瞻仰。

然而在2012年,茶树不幸仙逝,幸在大黑山的森林中还有很多上千年的古茶树。

巴达茶山可以说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就光大黑山原始森林就有6000多亩,大黑山的土壤为黄壤,土层深厚,腐植质量丰富,结构良好。

植被以阔叶木为主,混生有其他各类植物。由于树林密集光照不够充足,多为直立大乔木,分枝部位较高,枝群也较少。所以其芽叶有着丰富的内含物质,干茶中带着山野清香。

巴达山普洱茶在整个普洱茶行业中,口感、茶气、回甘等特点都比较中庸。

巴达山普洱茶主要特点是: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

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

除了野生古茶树资源,巴达的人工栽培型的古茶树特点也非常鲜明,分布在各个布朗族村寨,最具代表性的还属章朗寨,章朗寨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古寨。

章朗的普洱茶收敛性强,头几泡非常祥和温厚,有如慈眉善目的如来佛一般,亲和力很强。

不似老班章一般浓强迅猛,它汤质细腻饱满,水性柔厚滑润,苦重涩弱,回甘顺爽,不是很快,但“后劲”足,回味无尽。

因为与阔叶林相生相伴的关系,喝的过程中总是感觉清新淡雅,微风袭人,一阵舒爽。

来源:生茶张古树普洱,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