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溪1路车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安溪铁观音基底茶开启茶饮新时代

秋茶时节,在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络绎不绝的茶商车将八米宽的道路堵得举步维艰,只能沿着山道缓缓向上。窗外,成群采茶的茶农顶着日头忙得热火朝天,而路两旁刚将车停好的茶商则顾不得等待,直接跑向田头和忙碌的茶农们交谈预定茶叶,场面好不热闹。

“我们的茶叶不愁卖!”西坪镇党委组织委员黄荣杰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全村每日所产千担茶叶基本都能日产日销,除了常规的高端茶叶销量好,高性价比的基底茶也卖得火爆,吸引众多知名头部新式茶企前来收购。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消费水平和健康认知的进一步提高,新式茶饮开始呈现精工细作的趋势,新鲜、健康、好喝是市场对于现制茶饮业的新要求。八月份,美团发布《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中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现制茶饮规模将达到3400亿。高规模产值带来的是新茶饮企业对优质基底茶的急切需求,而安溪,以盛产乌龙茶享誉世界的茶乡,深受各大茶饮巨头公司的喜爱。

“我们常认为年轻人不喝茶,事实上,年轻人不仅喝茶,而且对于茶的需求量比其他年龄段只多不少。”安溪县茶管委办主任陈志明向记者介绍,传统饮茶一小包茶往往可以同时供给几人,而新茶饮一人一杯一包茶。而且新式茶饮不受茶具、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强的便捷性。”

红茶浓郁,绿茶清新,而安溪铁观音作为乌龙茶,香爽正好介于两者之间,与传统中庸思想不谋而合,作为基底茶具有巨大优势。陈志明告诉记者,安溪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种采制售的茶叶供应链完整,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稳定性较高,在新式茶饮对于基底茶需求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安溪完全有能力提供数量庞大且质量稳定的基底茶。

走进禅心缘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底茶自动化无菌生产车间,以往人来人往的场面不见了,只有几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控制着机器,高效率地实现大量茶叶从杀青到烘焙等制茶过程,禅心缘通过新的技术手段萃取的茶液能够极大程度地保留乌龙茶原茶的风味。

“好的基底茶是一杯现制茶饮成功的关键。”禅心缘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育鑫介绍,安溪铁观音拥有丰富的品种,独特的香气,生津回甘迅猛。随着消费者口味升级,安溪铁观音深受头部新式茶饮企业的喜爱。“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都和我公司有大量合作,仅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向社会供给了超700吨的浓缩液基底茶,今年预计实现千吨的产量供给。”

据了解,近年来,安溪基底茶销量增长迅速,几家头部基底茶生产厂家更是加班加点地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资本市场对安溪铁观音日益青睐。陈志明表示,下一阶段,安溪将抓住新式茶饮迅猛发展的窗口期,推动区域内茶园往高标准生态茶园方向转化,努力将安溪打造成世界知名新式茶饮基底茶产业链供应基地。

来源:东南网、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交通”引领安溪茶乡“大扶贫”

△福建安溪“大交通”引领“大扶贫”。图为安溪东高速枢纽。刘伯怡 摄

冬日的“中国乌龙茶之乡”福建安溪,一条条乡村公路在茶园、田野间迂回,与道路两旁的美丽乡村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有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美誉的安溪,交通不便曾是长期制约这里发展的瓶颈。纵然景色秀美、资源丰富,“行路难”让众多游客、客商望景兴叹,也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拦路虎”。

△作为“中国乌龙茶之乡”,道路畅通亦助推安溪茶产业发展。(安溪县委宣传部 供图)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近年来,安溪对700公里主要公路实施“单(车道)改双(车道)”提级改造,全力打造“畅、安、洁、优”的美丽乡村路,实现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截至目前,安溪县90%以上的通村公路实现双车道,惠及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0万人口;全县全部通客车,70%的人口出行实现公交化……民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照进现实。

如何既养好路又帮助贫困户增收?安溪在全县实施“公路养护+精准脱贫”模式,就地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护路员。

“做梦都想不到,这把年纪了还能领上工资。”得益于公路养护小组的设立,实现脱贫的西坪镇珠洋村护路员王万发也成了家门口的“工薪族”。

“道路通畅了,资源、资金、人流、物流才会通畅,正所谓‘一通百通’。”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

的确,随着道路的拓宽,产业如春雨洒过竹林蓬勃发展。茶业、家居(藤铁)工艺文化产业,“四金(山茶油、豆干、柿饼、金线莲)”“四银(淮山、米粉、茭白、麻笋)”等特色农业,给民众增收带来真金白银。

与此同时,安溪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破解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瓶颈,村民们通过一根根网线做起了生意。

安溪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黄建锋表示,收获,源于道路的畅通。只有道路通畅了,产业发展了,农产品卖出去了,安溪的青山绿水才能成为优势。

秉承“大交通”引领“大扶贫”的理念,目前安溪已建成4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2.56公里;投资2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完成700公里农村公路提级改造……一条条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公路,使安溪逐步从交通的“蹩脚区”变成“枢纽区”。

如今,安溪还在福建省县级城市中率先启动规划建设城区“大三环”。按照方案,“大三环”规划建设基本里程64.302公里、总投资概算54.987亿元。目前,两个先行工程联四线、东三环已开工建设。

除了“大三环”项目,安溪还拟规划新增大安高速、安翔高速、安溪至龙岩高速等3条高速公路;新增国道1条、省道3条。届时,全县24个乡镇将实现高速、国省干线全覆盖,所有乡镇半小时内可上高速。

公路一通百通,成为通往幸福生活的桥梁。漫步安溪大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为茶乡南北、乡镇村庄带来了人气、财气,演奏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的悠扬旋律。

来源:中国新闻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乡中美两院士 观音茶香五大洲

安溪与厦门两地老百姓自古以来一家亲。厦门是安溪的最近出海口,曾是安溪人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安溪这方热土,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如今,有30多万籍贯是安溪的新厦门人,在厦门工作和生活,为厦门的美好明天作贡献,为厦门烫金名片添彩。安溪最近喜讯不少,铁观音走进故宫,安溪长坑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志坚近日在美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火旺也是长坑人。本报记者近日走访安溪,带您感受这片土地的人杰地灵和独特魅力。



长坑乡走出两名大科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志坚:

从不起眼农村走向世界


获美国“生命科学突破奖”


安溪有一个乡,叫长坑乡,最近在美国出名。因为,早在2014年就已经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陈志坚就是从这里读书走出去的。今年11月5日,他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奖金高达300万美元。颁奖典礼上,组委会播放了陈志坚博士曾经生活过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福建安溪县长坑乡南斗街和南斗小学的旧照。这让美国人,尤其是那些顶尖科学家知道,陈志坚博士是从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农村走出来的。


陈志坚1966年出生,1981年从安溪一中高中毕业,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1991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到美国圣地亚哥的索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今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工作,获得终身教授、杰出讲席教授的资格,2005年至今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志坚主要从事天然免疫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前沿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为红斑狼疮和艾滋病诊断、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临床药物开发用于预防及治疗传染病、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等提供了新途径。


“教育使我得以探索世界”


“生命科学突破奖”颁奖典礼上,陈志坚博士发表感人肺腑的获奖感言:“我想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证明教育是最伟大的均衡器。教育不仅使我摆脱了贫困,还使我得以探索这个世界,这个奇妙的科学世界,让我和我的同事们探索我们自身的细胞,发现一些从未有人见过的分子。为此,我要感谢一路上帮助和支持我的许多人。我还想对全球的所有年轻人说:嘿,如果我能,你们也可以。”陈志坚博士的父母应邀出席颁奖典礼。这位在家乡旧宅和在福建师范大学5平方米楼梯间小广播室勤奋读书的孩子,为自己的父母、为家乡、为祖国争了光。


长坑乡,距离厦门约88公里,人口10万人,是处在群山包围中小高地,是大叶乌龙茶发源地。陈志坚博士的老家在该乡南斗村。


宽敞的水泥路,车水马龙,一片繁华。小街已经变成马路了,陈志坚出生、生活的房子如今只有一边还在,另一侧则是新修的马路。村民说,上世纪90年代,这里街道狭窄,两边基本是低矮旧平房。


陈志坚读过书的南斗小学,现在已经异地重建新学校。记者现场听不到孩子们琅琅书声,但依然可以看见,如今已是老人活动中心的楼房上,金光闪闪的“南斗小学”四个字,正是陈志坚所题。


废弃的南斗小学的周边,至今仍有好几栋闽南古大厝,其中有陈氏家庙、祠堂,古香古色。一直以来,长坑乡崇尚耕读、厚道、吃苦,出过许多优秀人才和乡贤。这些,都是陈志坚博士生长的原生态文化土壤。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火旺:

铁匠家走出计算机软件专家



父亲给他取名寓意“炉火旺”


在安溪长坑玉南村,记者探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陈火旺的故居。


如果不是有人领路,你几乎不会察觉那就是陈火旺的故居。它是一座完整的土墙房子,一条小溪从房前流过,路是弯曲的田间小路。据说,当年为逃避土匪抢劫,陈火旺院士父亲扁担一挑,一头是打铁炉具,一头是年幼的陈火旺,带着妻子从玉南村走到25公里外的湖头镇横山村谋生。后来因打铁生意又迁到湖头中山街15号居住。陈火旺先后在横山小学、慈山小学念书,初中在俊民中学毕业,高中考入泉州培元中学,1953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之后,陈火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2月2日,陈火旺去世。


现玉南村跟南斗村相连,人口2000多人。村委陈热情说,打铁是村里的传统技艺,至今还有100多人在厦打铁谋生。而院士陈火旺的父亲也是打铁匠,给儿子取名火旺寓意炉火旺,希望家业兴旺、事业火旺。但勤于读书的陈火旺在父母的培养下,从事一项跟打铁没有任何关联的职业——计算机软件专业。他对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这可能是他父亲永远没有想到的。


陈火旺院士忠于党、跟党走、不忘初心,对我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的《陈火旺传》(孔诤、何玉诚著)一书中,用“闽南山村贫苦农家后;中学苦读打下扎实基础;志存高远复旦大学攻读数学;德才兼备提前留校任教;致力开创中国计算机软件事业”等九个章节讲述陈火旺院士不平凡的一生。陈火旺院士一生独自撰写、与同事合作的论著达196篇,获得过国防科技一等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等等。


心系家乡经常回家  鼓励晚辈勤奋读书 


村里人说,陈火旺院士心系故乡,每次来厦门大学、华侨大学讲课,都回家看父母亲。到县城,县政府安排车都不坐,自己买车票,不带警卫,便装回家看父母亲并常与乡亲叙旧,仍旧是一口不变的乡音。他经常激励家乡晚辈要勤读书,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陈火旺院士最后一次回家看老母亲,还特意来玉南村故居看一下。一名村民向记者回忆说:“当时我牵着他走在田间路上,他关心村民的收入和家乡的发展。可惜,陈院士回去后,不久就在长沙因病去世。要是能活到现在,该多好。”



特 写


安溪长坑 读书氛围浓


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崇德书院曾是附近学子考科举必来之处,为长坑乡培养了大量人才,至今书香犹存。


11月下旬的长坑乡,入夜后微凉。晚上7点,长坑人呼朋引伴,陆陆续续聚集到乡政府旁新修建的文体广场,开始他们的“夜生活”。


低温不影响长坑人的热情,广场上流淌着股股暖流。唱歌、广场舞、免费电影、南音表演......精彩的活动让长坑人过足了瘾。该乡党委宣传委员说,夏天时人更多,长坑的夜永远不乏人气。


过去长坑山高路险、贫穷落后;现在长坑成为安溪中心乡镇,去年以来移风易俗取得成效,将钱节约下来用于公益事业,已经筹集400万元用于扶贫、1400万元用于教育基金,其经验不久前在泉州市交流推广。长坑人生活越来越好,开始追求文化生活,于是过起健康的“夜生活”。


一壶清茶,三两好友,闲坐、闲聊,夜晚的长坑街道充满人情味。“来我家喝茶吧!”——这在长坑绝不是一句空话。每到一户人家,主人都会备好热茶迎接。


夜晚的长坑街道一隅,传出琅琅书声。7岁的陈子瑜求知若渴,独自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读拼音、写作业。“我已经会认不少字了。”子瑜自豪地对记者说。子瑜家中开了一家“新华书店”,兼卖书籍和文具,其父陈老板介绍,平时有不少人来看书、买书。


“受陈火旺、陈志坚这两位长坑乡贤影响,长坑有不俗的读书风气。”崇德中学校长陈福裕如是说。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作为长坑唯一一所高中校,崇德中学在乡贤、校友的帮衬下,源源不断为长坑培养人才。




访 谈


安溪铁观音大师刘协宗:

让家乡茶“香飘天下”


偏安一隅的长坑乡,飘出阵阵铁观音茶香。华丽蜕变背后,是代代长坑人的坚守。茶香飘天下——这个让长坑人无比自豪的“长坑特色”,正在稳步前进中。


11月22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刚从北京故宫贡茶祭茶回乡的铁观音茶叶大师刘协宗。


安溪铁观音走进故宫   


故宫的冬日别有韵味。红墙碧瓦蓝天下,古老深邃的宫墙里,飘出浓浓的安溪铁观音茶香——11月16日,一场以“香茗共享·匠心传承”为主题的中国茶文化传承传播活动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故宫院藏茶文物与世人见面。主办方还特地将一坛50年的铁观音封藏品从安溪县带进故宫呈展,一时间安溪铁观音大放异彩。


甫获“安溪铁观音大师”荣誉的刘协宗亲自参加礼敬贡茶仪式。作为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协宗是土生土长的长坑人。生长于斯,刘协宗深爱这方土地,今年他代表家乡参加“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摘得大师桂冠。在他眼中,唯有这份厚礼才足以表达他对长坑的爱。


世代制茶  追求匠人精神  


长坑这片茶乡大地上,素来不乏辛勤的茶人。如今,“匠人精神”更成为新一代茶人的共同追求,刘协宗亦如此。


“我这辈子只想做好制茶这一件事。”从祖辈到父辈,刘协宗家族世代制茶。12岁跟着父亲学制茶,30多年来,刘协宗每天跟茶“腻”在一起。从学茶到制茶,再到创办茶企,刘协宗坚持做自己最熟悉的铁观音,日复一日。“我的血液里流淌着铁观音。”在挚爱的铁观音茶面前,刘协宗像个单纯的大男孩。  


“铁观音带我走出大山,是铁观音造就了我。”说到动情之处,刘协宗眼眶泛红,家乡的期待是压在他肩上的“甜蜜负担”。


加入农民讲师团带领茶农致富


长坑要走出去,长坑铁观音要走向更大的舞台,刘协宗始终努力着,如今身为铁观音大师的他深感责任重大。“让铁观音香飘天下、长坑名扬四海,才配做一名真正的长坑匠人。”他志愿加入农民讲师团,从茶园管理到制茶工艺,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未来,他将建立传习所帮助更多茶农,吸引更多人走上爱茶之路。


在长坑乡,民厝里,阵阵茶香散出,香飘天下,而长坑人对茶的探索和尝试亦永远传承下去。 


刘协宗在泡茶。



安溪县副县长肖印章:

安溪铁观音要二次腾飞


记者:安溪铁观音目前的情况如何?


肖印章:安溪产茶始于唐朝,发展于明清,兴盛于当代。历经千年积淀、百年发展、十年飞跃,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年产量6.8万吨,涉茶总产值160亿元,连续10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连续三年位居中国茶叶类第一位,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安溪铁观音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目录,在3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频频惊艳国际政要舞台,成为厦门金砖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法建交50周年和中英、中印、中朝领导人会晤等重大外交活动用茶,被寄予“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厚望。


记者:安溪铁观音的二次腾飞如何来实现?


肖印章:下一步,我县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园艺作物数字农业等国家级项目创建工作为契机,在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质量提升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子,向着建设现代茶业、锻造世界名牌前进。



寻 族 源


南斗村陈氏先祖

系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


据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东山神陈氏大族谱》记载,南斗村陈姓人士的祖先是陈文龙,福建兴化(今莆田)人,幼年丧父,之后随母生活于福州长乐阜山村,以“能文章,负气节”闻名乡里。度宗咸淳四年(1268)状元及第,官至参知政事,与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齐名,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殉节前留下“一门白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诗句,气耀古今。陈文龙殉节之后,他的家眷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先在兴化(今莆田)、仙游一带居住,之后移居到安溪县湖头镇后溪村。元朝仍旧穷追不舍,下令逮捕他们,因而他们往深山之中逃去,到了长坑南斗村才定居下来。陈火旺和陈志坚两位院士正是陈文龙的后裔。


南斗村至今还有座监宫,又名监王宫,坐落于长坑乡南斗村东边的石船格前公路旁,始建于元朝,于1981年进行重修。因为陈氏后人有感于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的气节,因而将他们塑为“圣王”神像,世代供奉,香火不绝。偏门上还刻有周恩来总理题文天祥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2018年6月3日,《厦门日报》“文化周刊”曾对陈文龙进行专题报道。




铁观音精神


最近,茶师苏兴茂心情很好。他的家乡长坑乡,出了两个“红人”,一个是刚在美国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的科学家陈志坚,一个是获得今年“安溪铁观音大师”称号的刘协宗。这不但让他脸上有光,也让所有的安溪人引以为豪。


还有一件事,苏茶师心中一直暗暗高兴。那就是他的孙子刚获得空军飞行等级证章,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提起子孙,苏茶师眼睛总是笑成一条线,脸上荡漾着幸福。


苏茶师一家是勤劳本分、诚信守法的茶人世家。他一生跟茶叶打交道,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茶叶界行家、专家。他的大儿子苏荣辉、二儿子苏荣瑜传承衣钵,也是制茶高手,所制作出来的铁观音茶多次获大奖。


苏茶师说过,只要好好做茶、卖茶,解决温饱、走向小康是没问题的。正是这样,苏茶师家风好,一家人勤学习,讲诚信,走正道,守本分,因地制宜,利用家乡的茶叶资源,带领乡亲们奔向小康。


像苏兴茂茶师一样有着好家风的家庭,在安溪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勤勤恳恳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乐观而真诚地生活,有这样一片热土作为生命的依托,会有更多的人才从这里走出去,走向世界。安溪的茶香也将飘得更远。


来源:厦门日报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