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徽徽脉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第十五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隆重开幕!

中国徽茶,迎客天下

8月18日,第十五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于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本届茶博会由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商务厅以及合肥市、六安市、宣城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助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促进徽茶销售,弘扬徽茶文化,进一步推动安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博会现场茗品荟萃,除传统安徽四大名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外,白云春毫、泾县兰香、广德黄金芽、岳西翠兰、桐城小花、石台硒茶、天华谷尖、黄花云尖等区域公用品牌均集中展示,亳州花草茶再次亮相茶博会。

此外,省外福建福鼎白茶、广东陈皮茶、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等10多个省的30多家企业参展,展示产品涵盖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六大茶类,以及茶机械、茶具等茶产业链相关产品。

香茗齐聚促振兴

安徽省茶业集团 “传奇安茶,世界共享” 品牌推介会在第十五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现场成功举办,旨在开拓安茶市场,打通安茶产销渠道,促进安茶产业发展。

安茶论坛

右一: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安徽省茶业集团董事长王传友介绍安茶历史与品牌发展。

右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介绍黑茶成分和功能。

右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介绍国内黑茶市场情况。

右四:中国茶业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江用文就茶科技如何在生产、加工方面赋能安茶产业发表看法。

四位专家都对安茶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经销商代表授牌仪式

中国安茶宣传推介启动仪式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观看宣传片《传奇安茶,世界共享》,了解安茶砥砺前行之路;欣赏国家非遗项目祁门傩舞,陶醉于安徽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

茶博会自8月18日至21日,为期四天。接下来三天也相继开办推介会,敬请期待!

图片

8月19日 祁门红茶品牌推介会

8月20日 “千年贡茶,泾县兰香”品牌推介会

8月21日 庐江县茶产业专场推介会

三茶论坛道茶业

“三茶”统筹发展高峰论坛作为本届茶博会的重要论坛活动之一,以“共话‘三茶统筹’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等省内外行业专家学者,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共话茶事。通过开展“新形势下推进徽茶高质量全链条品牌化发展”、“后疫情时期中国茶叶消费市场展望”、“黑茶的健康密码”等主旨演讲以及中国茶叶篇“‘三茶统筹’茶界大咖说”、徽茶篇“‘三茶统筹’安徽在行动”等主题嘉宾访谈,通过分析目前徽茶市场为徽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三茶统筹”茶界大咖说

“三茶统筹”安徽在行动

《徽茶》在活动现场宣传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茶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产业,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叶一脉彰显徽茶过往,一汤一色浸透徽茶味道。此次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是徽茶产业以实际行动做好“茶文章”的体现;为徽茶产业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促进徽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来源:徽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和天下·共享非遗,何以安徽茶?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项目申报全国有15个省市和44个项目参与,其中包括我省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项目。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

而安徽茶,就是中国茶的杰出代表。

一、茶香悠远 留韵千年

安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汉末就有种茶记载,距今约1800多年。明朝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开始引领全国茶叶市场。凭借优良的品质,祁门红茶和太平猴魁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祁门红茶在布鲁塞尔第26届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全省现有茶园面积列全国前三,茶叶产量稳居前五;“十大名茶”中占有四席,分别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和六安瓜片。

黄山市茶叶种类繁多,非遗项目数量也众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其中3项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制茶技艺的就有3人;六安市与茶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即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制茶技艺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

二、生态优越 绿色防控

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安徽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地貌呈现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类型,土壤多为红壤、黄壤和棕壤等,适宜茶树生长。全年无霜期20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茶区具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条件,所产名优绿茶品质卓越。

截至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良种茶园、生态茶园110万亩,实施绿色防控茶园160万亩。全省共有“三品一标”茶叶有机产品285个、绿色食品259个、无公害农产品55个,“三品”认证茶园面积达255.36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达到23个,新“三品一标”正在稳步推进。

三、严格标准 精细工艺

茶香安徽,迎客天下。你知道安徽“四大名茶”制作工艺有多讲究吗?

黄山毛峰属绿茶烘青类,原产地为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等地。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鲜嫩芽叶,经采摘、杀青、轻揉、烘焙等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色如象牙,峰显毫露,因“白毫披身、芽尖似峰”,故取名“毛峰”。入杯冲泡汤色清澈微黄,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被誉为茶中珍品。2008年,黄山毛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太平猴魁产自黄山市黄山区,创制于清代光绪年间,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包括采摘、拣尖、摊放、杀青、整形、烘焙等六道工序。太平猴魁外形扁展挺拔,色泽苍绿匀润,遍身白毫,主脉呈暗红色,入杯冲泡后,芽叶缓慢舒展,并竖立成朵,宛如兰花,汤色嫩绿明澈,香气鲜灵高爽,滋味醇厚持久。2008年,太平猴魁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祁门红茶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清代光绪年间,祁门红茶创制成功。祁门红茶制茶过程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部分,其中初制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有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传统祁红质量,全取决于手上功夫,所以祁红又叫“祁门功夫红茶”。成品祁红,外表色泽乌润,条索紧细,汤色红艳透明。清香持久,独树一帜,被誉为“祁门香”。2008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安瓜片分布于大别山北麓,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黄巢尖周围。六安瓜片的制作由鲜叶采摘、扳片、炒片、烘焙采制工艺流程构成。扳片是将采回来的鲜叶及时除掉芽和梗;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道工序,嫩片火温要高,投叶要少,动作要轻,出锅要“润”,老叶火温低,投叶稍多,手势稍重,出锅要“翘”;烘焙分毛火、小火和老火三次,温度逐渐升高,其中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成茶单片叶制成,不含芽尖、茶梗,其外型大小匀整,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附有白霜,形似瓜子而得名。汤色清绿明澈,味鲜醇回甘,叶底黄绿明亮,气味清香沁人。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徽商崛起 引领徽茶

徽商兴盛于明中后期,曾在全国活动范围广泛,讲究“诚信为本、先以后利、执着进取、勤俭奉献”的商业道德。

徽州茶商在市场竞争中吸取教训,清代以前,徽商茶叶经营以国内为主,五口通商后,结合市场需要改变经营模式,发展的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都是海内外的畅销名茶。经营有方的徽州茶商还有很多,大江南北的茶叶老字号很多都是徽商所设,至今仍屹立不倒。汪裕泰茶庄,始创于清咸丰年间,创始人为徽商汪立政;北京著名的吴裕泰茶庄,其创始人是歙县人吴锡卿;还有张一元,其创办者是徽商张文卿。

地理环境的独特优越,造就了原料品质的优异,采摘严格,制作精细,加上徽商的经营有方,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叶兴,百姓旺。让我们一起期待安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徽茶》2022年12月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祁门安茶纷繁多说的茶名,你知道几个?

“茶叶做到老,茶名记不了。”

这是茶圈流行的俗语,可见中国茶之多之广。茶人深感压力,乃至发出如无奈的感慨;又深为骄傲,则以如此低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幽默。

有一款茶知名度不是很高却是一款有灵性的历史名茶它就是祁门安茶

其名有多种如徽青、老六安、笠仔茶、安徽篮茶等那么这些名字的由来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一探究竟!

因药效名奇茶

有一种茶,早在明末清初时,已在两广和东南亚那边流传甚广。因其药效明显,民间便称其为奇茶。它就是祁门安茶。

将有药效的安茶称为奇茶,其实是有缘由的:说是清初,祁门做安茶的孙义顺号老板,运茶下广东。一日在鄱阳湖码头遇一广东戴姓郎中,想搭船回家,但身无分文。茶老板爽快答应了,且一路好茶好酒相待。佛家有因果报应一说,这在茶老板身上,颇见验证。行程数月,他们终于到达广东,遇上这里瘟疫流行,百姓叫苦不迭。戴郎中当即挂牌行医,问诊号脉。郎中为了感谢茶老板,开药方时,在每剂药方中开三钱安茶为药引,不想效果奇好,瘟疫患者居然死里逃生。百姓感谢郎中,郎中轻描淡写答到:都是安茶的功劳。从此安茶可治瘟疫的消息不胫而走,故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安茶名声大震,以致被人们奉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称为奇茶。

胡钜春茶票

因借名叫老六安

祁门安茶,其实是官名、学名。论历史,此茶最早叫六安茶。何为六安?稍懂地理的人都知道,皖西大别山腹地是也;而祁门地处皖南,属黄山西脉延伸。虽同属安徽,然区位一西一南,山不靠,水不连,区划明显不搭,明明风马牛不相及,何以茶名张冠李戴,错配鸳鸯?

货架标明六安茶

专家学者纷纷开脑洞、查史籍、考依据、挖来历、理来由,经多方求索,硬是将安茶呼为六安茶事,下面几种说法流传较为广泛:

一为仿六安茶说。此说来自民国时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胡浩川,其在《祁红制造》《祁红运输》均说:祁门所产茶叶,除红茶为主要制品外,间有少数绿茶,以仿照六安茶之制法,遂袭称安茶。 胡浩川先生是六安人,对六安茶事了解透彻,后在祁工作,祁门茶事,谙熟心中,两两相较,作出判断,貌似可信度高,于是众人齐帮腔,情有可原。

当代安茶部分包装

二为安溪茶说。此说来自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其在1960年《安徽茶经》说:祁红原产绿茶,多属安溪绿茶,故叫安茶。但陈教授又说:是否定论,有待研究六安和安溪绿茶历史时,再仔细论证。遗憾的是,后来并无下文。

三为安徽茶简称安茶。持此说者为祁门茶商程世瑞。此人于民国间运送最后一批安茶到广东,他问佛山区老板:为什么将我们这种茶叶,称作安茶?区老板答:安茶就是安徽茶。你们省所产茶叶,东南亚最欢迎的,仅此一种,大家叫为安徽茶。可是这个徽字不好认,我们口语习惯,不喜欢用三个字称呼某某茶,于是便去掉徽字,简称为安茶。

广东通草画 四为借六安茶之名。持此说有两人,一是已故茶学家詹罗九先生,他在《七碗清风自六安·六安茶记录》中说:六安茶名满天下,借名之事在所难免。祁门是古老茶区,茶产丰而质亦胜,乃商贾营销安茶,遂借六安茶之名耳。

百年安茶汤

除此之外,祁门产地还有一说。即所谓六安茶,是因其对人体有平六气、安六腑之功而名。此说貌似更具科学性,然因属民间说法,流传不广,影响不大。

因包装名笠仔茶

祁门安茶在两广和东南亚,又叫篮茶,抑或笠仔茶。说篮茶,是因其最小包装的篾篓,形似竹篮而名;说笠仔茶,是因篾篓中衬箬叶,防水防潮,与斗笠同功而名。

台湾地区对“六安篮茶”的报道 竹篾也罢,箬叶也好,均属生态环保有机纯天然之物,淳朴简陋,外形粗放,质地粗疏,表面看土得掉渣,然而满满田园风味,泥土芳香,令人着迷。这种奇特古朴的包装,雅俗共赏,具有很强的地域化、个性化,渗透了中国文化大俗大雅的精神,无疑为巧用心计、匠心独具之作。

因级别称六安骨

有一种茶外观看上去杂碎乱梗,刚硬颗粒,铁锈红色,长短不一,粗细不匀,毫无茶样,看相极糟糕。但将其投茶冲水,须臾茶汤橙红明亮,晶莹剔透,艳如琥珀,香气幽幽,如丝如缕,它叫六安骨。

茶梗汤色也很浓郁 从前两广南洋平头百姓最喜欢,尤其水手船工将它作随身必备神药,下海打鱼买不起好茶,就买这种茶,故又叫渔夫茶。又因竹篓似筋,箬叶似皮,也叫筋皮茶。

广州老码头 品质较好的安茶为挑选上上芽蕊细尖,不惜工本,精工制作,再陈化三年而来,本钱不小,身显价贵,天天饮用,非富庶之家,一般享受不起。而六安骨,原料粗,价位低,朴实无华,货真物廉,平淡显真。物有上中下,茶也不例外,好茶细喝,粗茶粗喝,除接待贵客外,取此六安骨、渔夫茶、筋皮茶,茶的品相虽一般,然内涵丰富,领略过后,被山野原味包围,幸福满身心。

还名徽青和香六安

安茶称谓多多,上述以外,还有广东茶、徽青、香六安等。 现在安茶之前有地区叫广东茶,是专门做给广东人喝的。广东茶是民国称谓,且仅是产地祁门的称呼,普及程度低,多数人不知道。然而,一叫便是300余年。

通草画中见六安 徽青。兴许有人说,不就青茶嘛?但事实并非如此。所谓青茶,其实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称谓,专指乌龙茶。而安茶并非乌龙茶。缘此知,此徽青与青茶,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两码事。追根溯源问缘由,原在于早年茶名较乱,称呼不规范。譬如1960年许正在《安徽史学·安徽茶叶史略》载:清光绪以前,祁门原制青茶,运销两广,制法类似六安,俗称安茶。从中可见,这种模糊称谓,源于清末民国,后来大流传,乃至到20世纪50年代初仍在使用。 香六安。确切地说,这种称谓纯属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特产。据2016年12月《台湾·茶艺》卢亭均撰《自家拼配茶品香六安》载:香六安是香港老式茶庄自家调配的茶品,茶味不俗,流行数十年,受一般中下阶层消费者欢迎。

祁门安茶是一款颇具色彩的文化名茶。经历跌宕传奇,掌故异彩纷呈,历为文人雅士所爱,古书《红楼梦》《儒林外史》有载,近又被港人以此为题材,拍成电影《茶盗》,热播一时,颇有影响。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