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360特供茶叶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茶中“紫霞仙子”下关佩紫即将亮相昆明茶博会!

紫茎、紫叶、紫芽、紫汤,你见过全身发紫的茶吗?

它就是紫鹃茶。紫娟茶,是云南大叶群体种中的一种稀有的茶树,被誉为茶中“紫霞仙子”。紫鹃茶一直是茶中珍品,其香气、滋味浓强,别有一番韵味。紫鹃茶具有降压、降脂、养胃护胃等功效,现代研究也表明:紫娟茶包含黄酮类、咖啡碱、氨基酸、锌、花青素等物质,其中花青素、氨基酸等物质含量约是其它普洱茶的10倍。

12月25日-28日,2020昆明茶博会将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关上)隆重举办。下关沱茶(展位号:T701)凭借其优异的品质,被认定为本届茶博会的指定特供茶。

下关佩紫饼茶(泡饼)

尚紫风气,古已有之。紫色曾一度成为“天之色”,后成为与朱色并肩的色彩。皇帝将赏赐群臣金印的系章丝带定为紫色,权贵之人纷纷将紫色奉为彰显身份的流行色。

“带金佩紫”代表着身份地位显赫,尊贵荣耀,“佩紫”由此而生。

下关佩紫饼茶精选勐海生态产区大叶种紫娟晒青茶精制而成。茶树生长环境平均海拔2600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终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10℃上下。日照充足,树龄较大。天地俊秀,灵谷而生。茶叶品质上乘,茶性稳定。

下关佩紫饼茶外形圆整,弧度优雅,条索娟秀纤长,显毫完整,色泽暗紫光润,幽香暗藏。

茶汤紫光盈盈,透亮灵动,香味独特,有鲜叶混合淡淡花香的清新。入口微苦,后转为柔和的甜香。滋味醇美,水路细腻,纯净甘活。喉韵明显,茶气温和。

品过紫娟茶再喝白开水,会有不散的甜味在口中萦绕,因此紫鹃茶享有“品紫,百水甜”的美誉。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佩紫饼茶(泡饼)

【产品属性】普洱茶(生茶)

【产品配料】云南大叶种紫娟晒青茶

【净含量】360克/饼/盒

【产品规格】360克/饼/盒×24盒/件=8.64千克/件

【生产日期】2017年11月

冲泡技巧

紫鹃茶遇水万变。紫娟茶富含大量花青素,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水中pH值变化而变化。当pH值<7时会呈红色,pH值=7~8时呈紫色,pH值>11时则呈蓝色。因此,紫娟茶茶汤会根据水质变换色彩。

冲泡TIPS

◎建议使用PH值为7-8的中性纯净水冲泡紫娟茶。

◎冲泡水温不易太高,容易产生苦味,以85℃-90℃左右为宜。

◎紫娟茶花青素含量很高,而花青是苦味的显味物质,所以冲泡时不可闷泡太久。

12月25日-28日

2020昆明茶博会

下关沱茶(展位号:T701)

与您相约昆明国际会展中心

邀您共品一杯紫鹃茶

【原标题】来昆明茶博会,看茶中“紫霞仙子”,如何俘获茶客们的味蕾!

来源:茶悦世界,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tea’stone:成都街头当代“茶铺”,喝出中国茶“背后功夫”

成都是一座“泡在茶碗里的城市”,无论是在作家巴金、李劼人的文学作品中,历史学者王笛、袁庭栋的学术研究中,还是老成都的街头巷尾中,饮茶之风一直与巴蜀文化相伴相随,难怪有民谚不无夸张地说:“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

而即便底蕴如此深厚,成都的茶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过去,人们聚在小茶铺里喝茶谈天,如今,不少成都人也偏爱去大商圈里的新式茶饮店打卡拍照,形式虽然改变,不变的是成都人对茶的喜爱。

来自深圳的tea’stone便是纯茶新零售品牌的代表,品牌创立4年以来在深圳、上海、武汉等城市引发了一场“纯茶的消费革新”,如今,西南首店终于落户成都万象城,为传统的饮茶之都带来了一股新风。

从空间到器物,再到喝茶方式,tea’stone全面又系统地营造出了一个“茶的道场”,不仅开创了“沉浸式体验新零售模式”,也为茶文化的当代精神找到了落脚点。

打造沉浸式、情景化空间体验,

“让中国茶年轻3000岁”

在过去的成都街头,茶馆随处可见,甚至街边搭一个棚子就能坐下谈天说地。到了现代,街头的景观和氛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茶文化依然藏在成都人的精神世界中。

王笛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强调了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将之与西方的广场、教堂、咖啡馆相比较,可以说,茶馆这个空间承载了传统成都人的精神生活。

如今的成都街头依然有这种传统茶铺,摄影:忧忧

时至今日,随着成都生活方式的变迁,成都人对茶馆也有了新的期许,除了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和社交场域之外,他们还希望在这里收获更多的生活美学体验。

tea'stone成都店的外观设计便以茶铺的“斜撑凉棚”为创作灵感,轻盈灵动的浅色方木撑,结合tea'stone空间DNA中经典的纯白无饰大招展棚面设计,形成兼具中国记忆与当代美学的标志性空间符号。

tea'stone成都店门头及室外花园,图片由tea'stone提供

走入tea'stone的内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达16米的大型情景化冲泡吧台,从汉唐炭火煮茶,到宋代盏泡,到明清紫砂壶冲泡和盖碗泡,再到现代智能化萃茶科技依次排列,是汇集古今经典茶法的专业泡茶台,也是一座展现中国千年泡茶史的情境舞台。

tea'stone情景化冲泡吧台,图片由tea'stone提供

专业冲泡,现冲现泡,是tea'stone的一大特色。以吧台冲泡区使用的6种不同的紫砂壶为例,按照轻发酵茶、中发酵茶、重发酵茶的梯度分类,每种壶只对应冲泡一类茶,在利用紫砂材质优良的呼吸性充分萃取茶汤的同时不串味,保证每款茶口味的纯正与稳定。

在谈及设置情景化冲泡吧台的初衷时,tea'stone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石头解释道:“泡茶讲究的是‘温度’,这不仅指茶汤的温度,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无论是传自唐代的炭火煮茶,还是具有现代感的冰茶萃取,现场冲泡的感受都是不可取代的。而用不同的壶和冲泡方式做不同的茶,也是tea'stone专业度的体现。”

tea'stone情景化冲泡吧台,图片由tea'stone提供

在tea'stone,人与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不会遥远,在观看完情景化冲泡后,立马就能在另一侧的零售区找到这108种来自全国18个核心产区的纯茶。

茶客们不仅可以在茶柜上阅读到每一款茶有关历史、风土、风味的专业资料,在茶山装置墙上找到茶叶对应的产区,看到茶园伴生植物的实体样本,了解到茶叶产地的气候地貌,还能在茶叶展示台细细品鉴茶的外观、色泽与气味,沉浸式地体验到中国茶丰富而多元的魅力。

精益求精,

近乎执拗的产品观

成都人爱茶,峨眉山的竹叶青、碧潭飘雪,蒙顶的黄芽,宜宾的雀舌,都是成都人在凉棚下竹椅上的心头好,泡在盖碗里一遍一遍喝透,茶香佐着花生瓜子,采耳麻将,爱茶,爱的是茶气升腾的气氛,茶味儿笼着的巴适。

或许正因为这种坐得住,容得进,放得开的气质,近年来各种新式茶饮和精品咖啡纷纷落户成都,或从成都生长出来,同时,也可能成为专业多品类茶品牌落地生长的优良土壤。

茶是tea'stone的基本。tea'stone汇集了涵盖全部六大茶类的108种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多元的风味选择。

为了在浩如烟海的数千种中国茶中臻选出108种好茶,tea'stone团队经历了2300余次考量风土和制茶工艺,累计74000公里寻茶,亲口尝过11200余种茶味。

同时,tea'stone成立了茶的智能化供应链,在深圳大鹏落地一个集茶研发、生产、观光、体验、消费为一体的「茶产业现代综合体」——数字化智能观光工厂,并与中国唯一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深圳茶产业研究院以及深圳分中心。

联合国际领先的茶科学家级别的产品研发团队,开创茶叶数据化与深度标准化先河。同时已完成了全品类茶叶生产SC资质认证,每款茶都会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通过国标安全检测后才能上市,保证每一杯茶的安全和品质。

“身体的感受胜过千言万语。”在tea'stone团队内部的表单上有约20多项严苛的评审条件,包括香气持久度、茶汤洁净度、入口回甘度等细致的要求,以确保选出来的每一款茶都是精品。

图片由tea'stone提供

有了茶叶,下一步自然是茶器,在这方面,tea'stone同样处于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地位。从最基础的一壶一杯,到“月亮瓶”、“窈窕杯”、“欢喜杯”等创意茶器,再到成都特供的“欢心杯·滚滚熊猫”,tea'stone的茶器呈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奇妙协调感。

tea'stone的茶器归根结底是为茶服务的,在靓丽的外观下,团队最看重的还是功能性,“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原创茶器-欢喜杯·抱抱虎,图片由tea'stone提供

tea'stone颇具代表性的“陶渊茗的壶”,团队花一年多时间精心打造,以河北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砂器”为器型灵感,为达到流畅利落的断水效果,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壶嘴倾角定为47°;为了让这把专业的明火煮茶壶在烹茶时不串味,克服大量工艺难度进行内外双面施釉;在研发阶段摔破上千支样品之后,才达成一把兼具美学器质、东方意蕴与强大功能的专业茶器。

在喝茶方式上,tea'stone通过体验和创新来改变年轻人对纯茶的固有印象,让喝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年轻人的第一杯纯茶就是从tea'stone开始的。”原来纯茶也可以年轻化,也可以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tea'stone招牌首创冰茶t'xo系列,使用独家拼配技术,精选香醇清冽的茶叶调制而成,推出以来备受都市年轻人喜爱,成为茶饮市场现象级产品。低温下的茶香激发与萃取一直是行业难题,tea'stone通过拼配、萃取等一系列独家技术,让茶汤在保证冰爽口感的前提下拥有丰富而精彩的香气。

“这个冰茶的香气真好,低温下茉莉、兰花、桂花香的细微层次都出来了,而且融合得很不错。”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权威专家品鉴后,对t'xo小香槟赞不绝口。

即便是传统的纯茶,tea'stone也在遵循既有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器物、饮用方式等变化打破常规。

使用“陶渊茗的壶”呈现的乌龙茶“千里香”,是事茶人使用经典小壶冲泡的方式将茶叶最好的几泡茶汤保留下来,茶水分离保证不过分萃取,再用持续燃烧的蜡烛保持壶身温度,做到了“人走茶不凉”,入口都是最好的风味。

用源自宋代的高足盏呈现霸气馥郁的“花王牡丹”,用原创玻璃器“水经注&竹节杯”呈现鲜爽翠嫩的绿茶,用独具现代与异域情调的“月亮瓶&山河杯”呈现洋酒范儿的冰茶......

而对于温度,tea'stone也很有讲究。泡茶时,绿茶使用85°C水温冲泡,保证鲜爽;红茶使用95°C水温冲泡,保证甜润不涩;白茶、黑茶、乌龙则用100°C沸水冲泡,以激发高香醇厚。喝茶时,热茶用加温烛炉保持茶汤在60°C最佳适口温度,冰茶则保持在8-10°C的最佳入口温度。

不同的茶叶搭配不同的器具和品饮方式,不同的茶品对应不同的温度,使得tea'stone真正实现了“百茶百味”,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味道。

与优质好喝的茶相配的是tea'stone自主研发的“东方新茶食”,东方食材加上西方糕点做法,入口清爽、姿态优雅。从川菜中汲取灵感的甜品“落花生”更大胆地将巧克力、花椒、海椒相融合,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走进一座爱茶的城市,

探索一种新鲜的茶生活

1935年的成都有街巷667条,茶铺总计599家,每条街巷都有茶铺。彼时的成都人口不到60万,茶铺每日接待茶客达16万,一市居民半茶客。

当代茶品牌tea'stone走出深圳之后,陆续在上海、武汉等城市开出新店,如今走入成都。在带来美好的茶空间和时尚专业的茶体验同时,也在融入并探索在地城市的茶生活可能性,但无论何时,无论在哪,不变的是一杯纯正、专业、好喝的中国茶。

tea'stone落户成都后,不少成都本地的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都率先前去“尝鲜”,并带回了第一手的探店感想。

RUYI·OFFICIAL主理人如一用“ 深入浅出”来形容tea'stone,说其在“符合当下年轻人风格的‘年轻躯壳’ 里,竟然藏着一副扎根严究的学者灵魂。”

“对传统文化的深挖,和周到设计的表达,好让饮茶的人都体验到,了解到好茶的美妙,这在当下是很难得的事情。”

VOIMENT吾們品牌联合创始人雨蔓则为看到国内有这么用心做实体店,做茶文化的品牌感到开心,称tea'stone之旅“温暖了我的胃觉”。

事实上,近几年在传统领域推陈出新的品牌并不少,但做到如tea’stone这么全面且具有创新价值和引领作用的却不多。“在传承和专业的基础上创新”,传承、专业、创新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这样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品牌价值,使得tea’stone无论是空间的感官体验,还是细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在塑造一个新的消费与文化场景,并试图探索出茶文化的当代精神。

tea'stone对谈

成都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

Q:可以聊聊您第一次接触到茶文化的契机吗?

如一:自幼家中就有喝茶的习惯,虽多数饮用西南地区的本地绿茶,但茶香清冽干净,滋味悠然也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后来去到宇治,看了茶山种植采摘等步骤,也是成人后第一次认真思考要面对这一份打小就存在的日常媒介。《长物志》中关于茶寮的记载也成了我后来研习中华茶道和钟情于置茶席的缘由,这样的方寸之地、日用之美,和滋养人身心的饮用文化,深得我心。

雨蔓:接触到茶是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深深地被英国红茶“种草”,加奶巨好喝。学会喝咖啡之前,其实先学会的是喝英国红茶。加上百年品牌包装做的好好,各种分装和礼赠的限量版,每次回国之前也会给亲朋好友买来作为伴手礼。

Q:您认为与过去相比,成都的茶文化氛围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一:我们以前把喝茶称之为“ 吃茶” ,和长辈在一起吃吃茶,晒晒太阳,是我们的慵懒惬意时间,也是小孩子与长辈之间无代沟的一种交流方式。现在喝茶,我感觉年轻这一辈更能结合其中之美,将吃茶的香,赏茶席氛围的美融合在一起了,这份美意对我来说更加顺手。

雨蔓:我心目中的茶文化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且不说家中的日常不变。小时候印象中,长辈有去公园或者文殊院喝茶的习惯,现在,我们的朋友来成都玩也会想要找地方喝茶、采耳,依旧是男女老少,一盘花生、一地瓜子壳、一杯盖碗茶。外出喝茶就像是晒被子,也晒晒自己。

Q:您认为如tea’stone这样的品牌对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什么积极作用吗?

如一:当然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我留意到tea’stone有很多精细又正统传承的用心,比如炭火煮茶,比如有专业事茶人将不同的茶用该茶适配的方法,期间事茶人还会为自己准备一个杯子,来评估自己的这碗茶是否泡得成功,都是令我惊叹的细节。而当人在饮用的时候,却不再需要繁琐步骤,轻松而美地饮用即可。我认为在tea'stone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尝试和体验茶的滋味,喝到正确口感的茶汤,也会纠正人们对茶因泡不好而觉得苦涩燥气的刻板错误印象。让人发现茶的甘甜可口,唇齿留香。

雨蔓:我妈妈是老茶客了,常买茶饼,但我觉得每次撬着很麻烦。tea'stone的薄片mini茶饼让我印象深刻,泡起来很方便。还有tea'stone的茶书,有科普、有温度,也有礼赠仪式感,很适合买来和朋友们分享。

这次在tea'stone的线下体验完全戳到了我这个90后,相信更多年轻人可以在tea'stone品味到不一样的茶味。

来源:一筑一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发展历程

福安产茶历史悠久,隋唐就有饮茶之风;宋代风行“斗茶”习俗;明清种植、饮用已相当普遍。

明洪武四年(1371年)发现利用坦洋菜茶。

雍正乾隆年间成功试制红茶,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创制至今民间流传两种美丽传说:

传说一广东说:说清雍正、乾隆年间,坦洋有个胡姓年轻人,从水路前往广东办事,途中,在广州附近水域遇风翻船落水,幸遇一过往船只搭救,船上的主人是一对母女,是某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买办大人见胡姓后生机灵俊朗,十分赏识,有意相携,得知其来自茶乡,就将红茶的制作方法告诉给了胡氏。胡氏回到坦洋,依法试制红茶,经过一番努力,坦洋工夫红茶从此面世。并渐渐传开。

传说二建宁说:相传清朝道光年间,坦洋有位胡姓茶商外出做生意,途中在一客栈遇见一位建宁茶客身患痢疾,上吐下泻,病情危急。胡姓茶商见状,便以坦洋出产之茶,加生姜、红糖冲泡为药,那人服下之后,病情大为好转,并很快康复。为报答救命之恩,建宁茶客与胡氏结拜为兄弟,并传他一门独特的红茶制法。后来胡氏回家以坦洋之茶为原料,制出红茶,品质不凡。因茶以坦洋茶为原料,且制作工艺复杂,胡氏称之为“坦洋工夫”。

道光咸丰年间“坦洋工夫”步入技术成熟期,咸丰元年(1851)以地取名曰:坦洋工夫,以其“圆紧匀直、乌黑油润、清鲜甜和、桂圆香气”的品质特征,成就中国经典工夫红茶代表,远销英伦三岛,成为英国皇室特供茶、欧洲上流社会一种身份的象征。

五口通商后(1842年),福安坦洋工夫红茶迅速发展,畅销海外,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年均出口500吨以上,最多年份(1881年)达2100吨。

清同治五年(1866年),置茶税局于福安社口坦洋村。通过三都澳、福州港、厦门港,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祁门县志》记载:清同治年间,正值“坦洋工夫”鼎盛之期,安徽黔县人余干臣在福建为官,目睹工夫红茶畅销多利,于光绪元年(1875年)罢官回籍经商,仿照“闽红”制法,以当地茶叶为原料,试制成功,从此开创“祁红”之来源。

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934年,福安创办“福安县立初级茶业职业学校”,这是我国最早的茶叶学校之一(全国第三)。翌年秋,改名为省立福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委任张天福为校长。现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共向社会输送茶叶技术人才超万人,培养出台茶之父吴振铎、全国茶树育种专家郭吉春等茶界名人。

1935年,福建省建设厅委派张天福在福安社口镇创办“福安茶业改良场”,致力于茶叶生产技术和科学试验工作。这是我国最早的茶叶科研机构之一,也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前身。当代茶科学先驱李联标、茶树栽培奠基人庄晚芳、近代高等茶学教育创始人陈椽、援外专家林桂镗、育种专家郭元超等中国茶界名家都曾在这里工作过。

新中国成立后,坦洋工夫成为我国换取外汇的主要商品,坦洋菜茶远播马里、阿富汗、肯尼亚等国,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周恩来总理在马里接见援外专家林桂镗时赞誉“坦洋工夫,香飘万里”。

改革开发后,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的突破性发展,1988-1990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先后四次来到福安坦洋村。曾亲自为坦洋工夫红茶的发展把脉开方。

1988年7月,刚刚履新宁德地委书记一个月,习近平就来到坦洋村调研,提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带头打破‘祖宗山’,把荒山开垦利用起来种植茶树。”他强调,要珍视、保护、发展、应用好“坦洋工夫”品牌,让坦洋工夫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989年4月,习近平同志第二次来到坦洋,提出“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把党支部建成脱贫一线的核心力量,并决定把坦洋村作为自己的农村党建联系点。

1989年10月,习近平同志第三次深入坦洋,和坦洋村支部一起研究搞好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措施,提出“闽东学三洋,坦洋要当领头羊”。

1990年5月4日,即将调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第四次进坦洋,与继任的地委书记在坦洋村进行工作交接。习近平同志赠别坦洋村干部群众:“原想安排一段时间到村里住一阵,走走家,串串户。没料到这次走的这么匆忙,心里很遗憾。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永远贴在一起的。”

福安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成立了福安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推进了福安坦洋工夫红茶高质量发展,从2004年的福安“一点红”,到全国“一片红”,被授予中国红茶之都,坦洋工夫红茶引领中国红茶消费,获得红茶界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一个红茶国家标准、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入选第一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花果香红茶发源地,以及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等。近年来,发挥品种资源和技术优势,传承创新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生产加工花果香福安坦洋工夫红茶——福安红,以其“外形肥壮乌褐,汤色橙红明亮,滋味花香蜜韵”的品质特征,颇受消费者的青睐。在2023年首届中国红茶大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亲自授牌福安“花果香红茶发祥地”称号。

今年,我们借助首届中国红茶大会3月在福建福安召开之契机,趁势而上:

春夏茶生产形势喜人,产销两旺。今年春夏茶茶青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20%以上,坦洋工夫红茶毛茶价格上升30%以上,花果香红茶更是供不应求。中国红茶之都——富春茶城每天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茶商在这里进行交易,日均交易量超过20万公斤;

坦洋工夫品牌打造,捷报频传。2023年春节,坦洋工夫品牌入驻上海中心、闪耀上海之巅;全国农垦产业(茶业)发展示范交流活动在福安召开;福安坦洋工夫红茶上榜“2023大众喜爱的中国茶品牌”“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二十强、入选《2023茶企品牌建设优秀案例集》;“五一”期间,全市接待茶旅游客10多万人次;5月21日“国际茶日”当天,摩洛哥王国卡萨布兰卡坦洋工夫推广中心挂牌运营。

茶业正成为福安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2022年,全市茶园面积30万亩,茶叶总产量2.81万吨,毛茶产值21.2亿元,茶业全产业链产值110亿元,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品牌价值达46.4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60%来自茶业。近年来,福安市不断加大投入,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预算资金3000多万元,打造坦洋工夫品牌,大力发展茶产业。2015年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和“指定用茶”、2019年“鸟巢·坦洋工夫”大茶饼入驻北京奥林匹克塔。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以及《那山那海》《连家船民的美好生活》等热播电视剧宣传坦洋工夫红茶。

下一步,我们将倾力打造“三茶”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中国红茶交易中心、全国区域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三个新高地,书写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下大气力落实好习总书记关于“让坦洋工夫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嘱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坦洋工夫北方联合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