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01年何仕华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世界茶源”——云南普洱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在印度?这在国际上争论了一个多世纪。原因是在1824年,英国人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邦发现了野生茶树,从此在国际学术界就引发了“茶树发源地在印度还是在中国”的争论。

直到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地区(现普洱市)举办,来自亚洲、美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亲临邦崴古茶树现场考察分析,达成共识:

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更高。证明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

这一权威论断,使得这场争论有了结果。

探索茶叶起源

茶树起源于何时?中国茶历史悠久,有5000多年历史,印度有200多年历史,印度不可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按国际标准植物分类:茶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

木兰目是最早的被子植物,木兰是所有被子植物的祖先。1995年云南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所何昌祥等专家,在云南的景谷、景东、澜沧、腾冲、梁河等地发现大量的第三纪地层木兰化石。植物学界公认,茶与木兰有亲缘关系,原始茶是由木兰直接演变化而来。

1980年8月,陈椽著的《再论茶树原产地》认为,茶树原生按生物进化学说,先是一棵或数棵在原点形成开始,而后逐渐扩大;四川、贵州、黔西、滇东高原因地形破碎,气候不宜,不是茶树原产地。茶树沿着澜沧江、金沙江等领域分布,而滇西南的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等地才是茶树原产地。

普洱市拥有世界唯一的一条从“木兰化石(宽叶、中华)—野生型—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活标本—过渡型—栽培型,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的生物链”,所以普洱市于2013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称号。

茶叶进化链

01

茶树第一始祖——木兰化石

1978年,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公布了在普洱市景谷县发现的以宽叶木兰化石“新种”为主体的植物群化石,在地质古生物学上被称为“第三纪景谷植物群分布区系”,是我国少见的渐新世植物群,也是唯一没有受到第三纪冰川波及的区系,仅见于景谷盆地,距今有3540万年;在景东县锦屏镇、景谷县煤厂、澜沧县勐滨等地发现的中华木兰化石,时代为第三纪中新世,距今有2500万年。

02

茶树第二始祖——世界野生茶树王

生长于普洱市镇沅县九甲乡的千家寨,树高25.6米,树幅宽22米×20米,基部径围2.82米,树龄约2700年,被誉为“世界野生茶树王”及普洱市有117万亩的野生茶树群落。

03

茶树第三始祖——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活标本

景东县太忠镇大柏村丫口社发现的“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活标本”,推断树龄1000年左右。

04

茶树第四始祖——世界过渡型茶树王

“过渡型茶树”是由以肖时英、何仕华等一批茶叶专家提出并得到国际公认,即茶树的花、果实等繁殖器官为野生型茶树特征,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为栽培型茶树特征。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普洱市古代濮人早期栽培驯化成过渡型茶树存活至今的珍贵“文物”,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的《茶》邮票一套四枚,澜沧邦崴古茶树上了邮票,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推断树龄约1700年,被誉为“世界过渡型茶树王”。

05

茶树第五始祖——栽培型古茶园

普洱市拥有景迈山古茶林,面积2.8万亩,被誉为“世界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同时,普洱市拥有18.2万亩栽培型古茶园,而云南省有64万亩栽培型古茶园。

未完待续

来源:新华国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霸王风骨 气吞山河:兴海老班章生态沱茶正式上市!

何以传世?唯有经典!众所周知,老班章茶是近年来热潮不退的茶品之一,“老班章沱茶”更是其中的翘楚,无论是品质、口感、气韵,还是转化空间和升值潜力都是普通茶品可望不可及的。

2021年,【老班章生态沱茶】,穿越时光为你而来!


01.
稀世名品 班章无双

原始生态,天赐好茶!老班章村,平均海拔1700—1900米,年平均气温18℃—21℃,年均日照2088小时,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地丰腴,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使得老班章成为了普洱茶友们孜孜不倦追求的普洱茶极致滋味的巅峰。

老班章的“霸韵气足”更是使其名列普洱茶名山名寨之首。因为其丰富的内质、“浓酽、霸气”的鲜明口感、市场需求和收藏升值等特点,在普洱茶中独树一帜,历来备受关注和追捧,拥有无可撼动的霸主地位。


02.
天地至臻 收藏典范

老班章,普洱茶高端市场中“天花板”一般的存在。在流通市场的明星产品中,老班章茶区产品流传甚广,消费流通与升值势头均十分强劲,令无数茶友和收藏家心驰神往。

【老班章生态沱茶】采用老班章核心区域乔木生态茶为原料压制,以传统技艺匠心制成,产量稀少珍贵,至尊的品质,极大的转化空间,难以限量的升值潜力,是不可多得的品饮收藏佳品。


03.
稀世珍品 经典重现


熟悉兴海茶的朋友都知道,2004年,一款【老班章生态沱茶】因用料精良、后期转化较好,香气独特、滋味浓烈霸气,品质极佳让茶友们爱不释手,圈粉无数,受到市场高度推崇。

如今,时隔17年,我们复刻经典,重现传世瑰宝,推出2021【老班章生态沱茶】。这款茶在承袭2004年经典配方基础上,精雕细琢,选料、工艺全面升级,上市前邀请业内人士参与评鉴,广受认可!

被誉为“普洱古茶第一人”的普洱茶著名专家——何仕华先生,在品饮【老班章生态沱茶】之后,不吝笔墨,欣然题词:“老班章生态沱茶,滋味浓醇,霸韵气足。”


04.
霸王风骨 巅峰内质

【老班章生态沱茶】集品质和品味于一体的珍稀产品!聚天地之灵气,得山岚之精华,精心调配,精制而成。霸、韵、气、足是它最大的特点,茶汤稠厚饱满,渗透力强劲,苦涩协调。

茶汤入口,质感饱满有张力,浓醇口感直击味蕾,与生俱来的霸气尽显。霸道张扬的苦中裹挟着几分柔甜,给人一种刚中带柔、气势浑厚之感,不动声色间征服口腔味蕾,每一口都是极致的享受!

霸王风骨,气吞山河——【老班章生态沱茶】今日上市,欢迎品鉴!

微生物发酵茶的健康价值

01茶的健康基因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它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名片。咱们世世代代都有饮茶的习惯与传承,总有爷爷慈祥的对孙子说:“来,喝点茶,茶好,健康!”

茶之源起,是为“药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它是“天赐灵叶”,是少数民族祭拜的神灵。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制作方式、饮用方法有演变,不变的一直是人们对它“健康饮品”的认可,以及饮茶的情结。

现代科学,也对茶的健康进行了更多角度、更多领域的研究。茶与健康一直是国际茶叶科学研究的热点。

刘仲华院士等,在《茶叶功能成分的健康作用研究新进展》中表示:“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手段的快速升级及茶学专家与医学、药学、营养学专家的协同创新,国内外研究者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究了茶叶主要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茶多糖、咖啡碱在延缓衰老、调节糖脂代谢、减肥、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抑郁、抗炎症、抗病毒、抑菌、壮骨骼等方面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同时,研究者们日益关注儿茶素衍生产物(甲基化儿茶素、聚酯型儿茶素、儿茶素多聚体、儿茶素与茶氨酸缩合物)及苦茶碱等新型茶叶功能成分的健康价值,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为茶的健康属性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02普洱熟茶的研究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微生物参与发酵,加工制成的散茶或紧压茶。普洱熟茶属于发酵食品,是历史传承中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经微生物的作用,茶叶的内含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普洱熟茶汤色红浓透亮,滋味醇厚顺滑。

1973年普洱熟茶人工后发酵工艺实验在勐海茶厂获得成功。在勐海茶厂茶人们的不懈努力下,在持续不断的发酵生产中总结经验,迭代技术,实现了普洱熟茶发酵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也不断的产出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熟茶产品:熟茶标杆产品7572,经典的荷香代表“金针白莲”......大益普洱熟茶的滋味也被茶友们亲切的称为“勐海味”。

人们对于普洱熟茶在降糖降脂方面的认知和体验非常普遍,以普洱熟茶为样本的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
[1] 何仕华.中国普洱茶的药效功能与人体健康[J]. 农业考古,2005(2):323-325.
[2] 李捷,吉俊翠,李修宇,等.普洱熟茶片调节血糖的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2):47-48,54.
[3] Studies on the bio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 of pu-erh tea and its fractions: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α-glycosidase inhibitory property, and their effect on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n diabetic mice,《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3.
[4] Safety evaluation and antihyperlipidemia effect of aqueousextractsfrom fermented puerh tea,《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2016.
[5] Purificati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Puerh Tea,《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Research》,2014.
[6]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uerh tea polysaccharides and theirantioxidant and α-glycosidase inhibition,《Functional Foods》,2014.
[7] Effects of Theabrownin from Pu-erh Tea on the Metabolism of SerumLipids in Rats Mechanism of Action,《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0.
[8] Effect of Pu-erh Tea on Body Fat and Lipid Profiles in Rats with Diet-induced Obesity,《Phytotherapy Research》,2011.

03第三代智能发酵技术

以普洱熟茶为样本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也存在不足,如:1、功效方面多以提取物的动物实验研究为主,对于起作用的关键物质成分及含量分析很少;2、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及其对有效物质转化的影响也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大益依托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0年开始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并于2013年成立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探索“大益50年酵池”奥秘。

在发酵微生物组成、基因及蛋白质组学方面,先后与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院、华大基因测序等研究单位开展合作。

在发酵茶特征成分组成及生物活性方面,长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武汉大学药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益创制“微生物制茶法”——第三代智能发酵技术。

04微生物发酵茶的健康价值

微生物发酵茶与其他茶类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微生物的参与及作用:微生物以茶叶为基底的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酶类物质,这些酶又促进了茶叶物质成分的转化,特别是多酚类物质。

大益依托于“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邓子新院士工作站”“茶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对有益微生物作用下产生的儿茶素衍生产物(甲基化儿茶素、儿茶素与茶氨酸缩合物、儿茶素B环转化物、酚酸衍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活性研究。

[1] 顾小盼,吴臻,靳凤玉,等.普洱茶素Ⅰ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1):2339-2344.
[2] 陈丹丹,许芮菁,刘敏,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洱熟茶中Puerins 401系列化合物的含量[J].中国茶叶工,2020(1):48-54.
[3] Xiaopan Gu,Yingxin Meng,Fengyu Jin,et al. Puerin III alleviates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in high-fat high-sucrose 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c and hyperglycemic ApoE-/-mice[J].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2022,93,https://doi.org/10.1016/j.jff.2022.105085.
[4] TOMOTAKA N, KANJI I, SHIGEKI H, et al. Teadenol A in microbial fermented tea acts as a novel ligand on GPR120 to increase GLP-1 secretion[J]. Food & Function, 2020(11): 10534-10541.
[5] 陈丹丹,朱旭,武月琴,等.微生物发酵茶中Teadenols的研究概况[J].中国茶叶加工,2021(3):34-37,45.
[6] Fei Tian, Jiahui Shi, Yanchang Li, etal. Proteogenomics Study of 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 TMCC 70007-A Dominant Yeast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Pu-erh Tea[J]. J. Proteome Res. 2021, 20, 3290?3304 .

随着微生物发酵茶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理论依据来支撑其健康价值,微生物发酵茶的饮用人群、使用范围也会更加广阔。 

来源:益原素,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