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镇沅五一茶厂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普洱镇沅:古树焕新芽 茶香飘万家

“我打理着八九十亩老树茶,一年有12多万元的收入;茶园前后放养黑山羊,一年也能卖6万元。”熊安进一脸幸福地说,这日子好得很!

熊安进是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复兴村大平掌组苦聪新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他和部分村民由九甲镇勐真村搬迁到新村,生活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洱市镇沅县复兴村大平掌组苦聪新村。人民网宋翠摄

镇沅,一个被连绵群山环抱的边陲县城,一手牵着哀牢山,一手牵着无量山,拥有世界瞩目的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被誉为“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具有悠久茶树栽培历史、丰富的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茶文化。

镇沅县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茶产业,作为县里传统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古树焕“新芽”,为全县人民开辟了一条生态绿色的致富之路。

据了解,历届镇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茶产业作为最有优势、最具特色、最惠及民生的“一县一业”全力培植打造,将其列入“十四五”规划。力争到2025年,将镇沅县打造成为普洱茶产业“引领区”、茶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

熊安进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足。他说,从原来的“茅草房”“闪片房”到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的砖瓦房,拉祜族苦聪人过上了做梦也想不到的生活。如今,他有自己的公司,带领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村民们的日常,有的打理茶园,有的养殖畜禽,有的进茶厂打工,生活在大山臂弯里的苦聪新村人,工作之余,与山林对话,与黑山羊聊天,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茶厂里,谢祥恒在工作。人民网宋翠摄

作为镇沅县的支柱产业,全县现有茶树居群面积38.68万亩,其中野生茶树居群面积23.77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居群面积3.08万亩,生态茶园面积11.83万亩。今年1--6月全县实现茶叶总产量4071.8吨,综合产值12.486亿元,茶树成为了群众的幸福树,茶业带动了村子的产业发展。

苦聪新村村头的茶厂里,谢祥恒每天在车间里忙碌着包茶饼。他神情专注,动作娴熟,好似在做一件艺术品,不到半分钟,一个包装完好的茶饼进了包装箱。

“每个月休息4天,工资4000元。”谢祥恒一边忙着手中的工作,一边和记者攀谈。他说,过去村里人主要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工作,工资不错,还有过节费,日子过得更舒服了。

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现代化生产车间。人民网宋翠摄

茶产业已经成为镇沅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骨干产业。为了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该县围绕“千家寨世界野生茶树王”的独特优势,整合全县茶品牌,打造了“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按片区划分为“八大茶区”,分别为马邓、老海塘、砍盆箐、打笋山、老乌山、五一、千家寨、茶山箐等茶区,形成了“一山一传奇、一爷一故事”的独有品牌文化内涵。

“我们制定了‘八大茶区’产品质量标准。”镇沅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罗孝忠介绍说,该县委托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定发布了《镇沅千家寨普洱茶》协会企业标准,成为云南省首个以协会为主体在卫健系统备案的企业标准,有力指导和规范了企业的原料种植、产品加工。

走进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映入眼睑的是现代化的生产线,从发酵、精选到烘烤压制、内外包装,全部是机械化作业,茶叶不落地、不沾手,全自动恒温恒湿烘干,智慧化仓库储存,茶叶过上了现代化“高品质生活”。

“千家寨爷号”八大茶区分布图。人民网宋翠摄

“我们每一块茶饼都有一个电子身份证。”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负责人李志刚拿着一块茶饼介绍说,我们设立了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整合茶产品种植、生产、检测、流通、消费、监管等相关信息,全面实现“爷号”茶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的可追溯功能,并指导全县茶企业申请入驻平台。

“我们入驻了追溯平台。”镇沅县五一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跃升自豪地表示,通过溯源二维码,还可以观看茶园的日常管理情况。

镇沅美丽的现代茶园。人民网宋翠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镇沅县坚持全面建设生态茶园,指导茶企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有机茶园标准提升管理,规范生产技术规程转换,精心组织实施有机转换流程。现有38家企业6.34万亩茶园获得有机认证证书及有机转换认证证,10家企业21个产品获得有机茶产品认证证书。

“力争到2025年,全县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占比达70%以上。”罗孝忠表示,我们学习先进地区的茶园管理方式,探索精细化、规范化、高品质管理古茶园、现代茶园,严格标准管理生态茶园,切实带动2.18万户7.69万人茶农增产增收。

世界茶王,芳香镇沅,香飘万家。站在镇沅的茶山之巅放眼,苍翠的青山紧相连,碧绿的茶园绕梯田,蔚蓝的天空白云染,我就陶醉在这层峦叠嶂间。大自然赋予了人类无尽的资源,镇沅将这大自然的馈赠变现为村民致富、产业强县、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谱写了生态文明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之歌。

来源:金台资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镇沅县茶企业座谈会强调:统一思想认识 全面推动全县茶产业发展

为深入探讨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动全县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近日,2021年全县茶企业暨银政企金融支持座谈会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尹雪兰参加会议并作工作要求。

12月2日上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迎斌带领县茶特中心、县供销社及48家茶企业负责人到五一茶厂参加生态茶园机械化采摘培训。茶特中心负责人详细讲解机械化采摘及冬季茶园管护的重要性,五一公司操作员演示采茶机使用方法,各参训学员认真观摩学习,并现场进行操作,积极学习冬季茶园的“边采边修”理念,降低茶叶采摘成本,提高效率。

下午,尹雪兰参加座谈会并指出,全县茶产业发展存在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机制不活,产业化水平低、龙头带动能力不强,知名品牌培育不足,市场拓展滞后,行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强调,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提出“两示范一胜地”三个定位和市委、市政府把普洱建成中国普洱茶中心的发展目标,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思想认识,踏踏实实补齐各项短板,进一步加快全县茶产业发展步伐,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尹雪兰要求

各茶企业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通力协作,坚定茶产业发展信心;茶产业专班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在基地建设、品牌建设、生产加工、做强科技、龙头培育、品牌宣传推介上下功夫,稳步推进新植茶园建设、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着力推进茶园有机认证,让茶产业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兆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迎斌参加会议并就抓实全县茶产业发展提出要求,茶企业专班要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寻找市场;茶企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带动百姓参与茶产业发展。

会上,县茶特中心围绕品牌建设及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及方案进行了发言,县供销社围绕茶产业发展思路及供销、生产加工方面进行了发言,5家茶企业分别作了交流发言,4家金融单位介绍了助推茶产业发展银政企合作有关政策。

会后,各银行与茶企业负责人签订了放款协议。(融媒体中心罗晋)

来源:镇沅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岭山巅一抹绿,你真的认识云南绿茶吗?

云南绿茶 你真的了解吗?

随着全国各地春茶的开采,早春绿茶将一抹清新的春意带上了我们的茶桌。说到绿茶,大家总是会想起长江中下游的许多著名产区,往往忽略了,其实云南的许多茶叶原料都很适宜制作成绿茶。

那么在你心目中,“滇绿”什么样呢?不妨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心目中的云南绿茶。

很多喝过云南茶的文人雅士,似乎云南茶评价不高。明代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曾说:“滇苦无茗,非其地步产业,突然不得采取制造之方,即成而不知烹瀹之节,犹无茗也。昆明之泰华,其雷声初动者,色香不下松萝,但揉不匀细耳。点苍感通寺之产过之,值亦不亷。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

谢肇淛作为杭州人,常年喝中小叶种绿茶,对于饮茶的审美早已经先入为主,忽然喝到大叶种晒青绿茶多半还不太习惯,同是明代人的徐霞客就认为很好喝,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下:“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甚佳,焙而复爆,不免黝黑。”从徐霞客描述的茶树高度、制作工艺、条形外观,不正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模样吗?

云南茶树按照物种分类有31个种和2个变种,这些茶树品种特性不同,云南茶树品种齐全,大叶种和中小叶种都有,也不知道谢肇淛喝到的究竟是大叶种还是中小叶种制成的云南晒青绿茶。但是通过他的只言片语,也看到云南绿茶不逊于绿茶主产区的优势——“色香不下松萝”的昆明太华茶,色香居然堪比安徽历史名茶,而比昆明太华茶更好的“点苍感通寺茶”,就惊艳了使用绿茶思维的谢肇淛的味蕾了。当然,他也毫不客气地批评指出昆明太华茶“揉不匀细”,这让人看到了曾经云南加工茶叶粗放有余,精细不足的事实。“蒸而成团,瀹作草气”能够看出,当时云南绿茶采用的是蒸青方式,只是太过草率粗糙,喝起来有“草气”而无茶气,不免被讥讽为“差胜饮水耳”。

当然,滇绿也有争气的选手。昆明十里香绿茶,就是产自云南本土的高香型绿茶,古时称为"十里贡茶”。有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就有关于种植"十里贡茶”的描述。从清代光绪年间,昆明的老街“广聚街”上就有一家叫做“十里香”的茶庄,专门经营“十里香”绿茶,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时至今日,很多老昆明人都有“吴井水泡十里香”的记忆。十里飘香的“十里香”是不折不扣的云南中小叶种茶树的代表。原产于昆明东郊金马山麓的十里堡、归化寺一带,后人根据两者相似的高香茶气,同源寺庙的巧合,发出了“是否十里香是太华茶的延续?”的猜想。

从古人在品饮云南绿茶的少量评价中,不难看出,古代人和现代人对于绿茶口感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要求工艺精细,制出后外形好看,冲泡后茶香浓郁,口感清甜。满足这些,方可算是一杯上好的绿茶。

而在云南,虽然茶树品种齐全,茶叶品质很好,普洱绿茶却一直都做不出很好的口感。19世纪到20世纪云南绿茶的工艺一直处于摸索和学习的时期,几乎把所有国内知名绿茶品种的加工工艺都学习了一遍,并且模仿制作绿茶。期间,国家还派出了留学生到国外学习近现代种植加工的最新理念;引进掌握近现代种植和加工工艺的各类人才,制茶设备的更新换代,建设现代茶园和加工基地等。以肖时英为代表的茶学专家,培育了不少优良大叶种新品种和一些杂交良种,有一些历史名茶的工艺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比如昆明十里香,就采用最原始的晒青工艺制作,使得贡茶重现。

之后,云南绿茶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工艺以晒青为主,包括炒青、烘青和蒸青。晒青又称滇青,根据加工季节分为:春尖、二水和谷花。高档的晒青茶色泽鲜绿,白毫显露,条索紧实笔直,内质清香,口感鲜纯;烘青绿茶分为三级六等,成品茶称为滇绿、滇绿碎和滇绿芹茶;炒青工艺出来的又称作磨锅茶,蒸青是通过蒸汽杀青,揉捻再烘干出来的绿茶。炒青和蒸青产量都很少,烘青曾经给云南绿茶贡献出巨大的产量,早年西北地区喝到的茉莉花茶,茶底就是云南烘青绿茶。

这些独具特色的加工工艺使得滇绿也变得个性起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优绿茶:宜良宝洪茶、思茅雪兰、墨江云针、镇沅五一绿茶、耿马蒸酶、凤庆尖山云雾、永德乌木龙银竹绿茶、南糯白毫、大理苍山雪绿、感通茶等等,不胜枚举,遍布云南各个茶区。云南绿茶的工艺普遍以晒青为主,以大叶种为主的云南绿茶以强烈的茶叶性格,渐渐赢得了更多的认可,尤其是以大叶种为原料按照欧盟有机茶标准种植加工的云南绿茶,也走出国门且价格不菲。

可见,云南绿茶一旦拥有了工整规范的制法,又以云南大叶种原料作为底气,谁还会再说它“差胜饮水耳”?

本文节选自

《只此青绿 云南绿茶、乌龙茶》

作者丨水苍玉

供图丨张瑜、十里香茶厂、越山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2年4月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