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正山堂正山小种

找到约279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正山小种,一些你所知道以及不知道的

最近茶季陆续开始了,茶友们颇为关注,交流的更多。我发现大伙儿对正山小种的认知上或许还有一些疑惑,故而今日一篇,专道此茶。

1.产区

严格意义上,只有以武夷山桐木关范围内的小菜茶群体种茶树为原料,经由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艺制成的小种红茶,才能称之为正山小种。

“正山”二字,专指武夷山桐木关。

对于属于武夷山产区、又非桐木关产区的小种红茶,我们习惯上也会冠以产地名,譬如“星村小种”、“洋庄小种”等等。

对于非武夷产区的小种红茶,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外山小种”。

为何要冠以产地名呢,原因很简单,产地对于茶叶的最终品质太重要了。土壤、植被、气候、生态等等小环境的因素,对于好茶来说,实在苛刻。

2.产地细分

桐木关产区范围很大,有很多个小队。但是人口其实不多,总共只有两百多户人家,是典型的地广人稀。

整个桐木关产区都属于“世界人与自然生物保护区”的范围,所以在生态上面基本都大同小异,故而只以海拔论高低短长。有十几个小队,譬如麻粟,挂墩,关坪,庙湾,古王坑,半山,江墩,三岗(村部),皮坑,等等。

其中,以麻粟、挂墩、关坪三个产区最高,麻粟产区尤甚。

茶叶原料的等级,以麻粟最高,这点从每年的青叶价格就可以体现出来。不管青价如何涨落,麻粟的青价总是要高出其他小产区一头。

3.等级

现在一般来说,我们把正山小种分为“大赤甘”、“小赤甘”两种。

这两种的区分,完全只是根据采摘标准来区分的:小赤甘采一芽两叶,大赤甘采一芽三叶。

这跟树种、工艺等等完全没有关系,只仅仅跟采摘的标准有关系。

一般来说,小赤甘的等级优于大赤甘。因为它采的更嫩,茶汤更为醇厚。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像那些纯野茶,或是老枞的话,我们一般会按照大赤甘的标准采摘来制作正山小种,原因是三叶一芽的标准,制成的正山小种,更能从茶汤里体现出它的枞味或者野味,从而更大的体现它的品饮价值。

4.产量

整个桐木关产区的正山小种产量,我估计一年大概在三十万斤左右。

听起来很多吧,可是这些茶,要供应全中国喝小种红茶的茶友,甚至还有外国的茶友,就显得很吃力了。

所以,喝到真正意义上的正山小种,算是新时代给我们的恩赐了。要不这搁以前,山高路远的,没点门路的茶友,可谓一泡难求。

以前也有一些茶友在问,这里顺便聊聊武夷红茶的两个大户,正山堂跟骏德茶业。

这两个大佬应该算是桐木村拥有茶山最多的了。这两家的产品,也是最稳定,且相对来说品质不差的。但是这些茶仍然不够他们卖,所以他们也需要收青叶、收成品茶。虽然价格经常不是很理想,但是桐木村许多村民都愿意卖给他们,因为大佬财大气粗,喝中的就全要,而且钱很现。

当然,他们也需要去搞点外山茶来卖卖,这其实不算什么秘密。外山茶并非就跟劣质打上等号。有些外山茶的品质,也是相当不错的。

大佬之所以是大佬,在茶叶方面,是因为他们精湛的制茶工艺以及拼配的技术,老一辈的制茶专家,没得说,不得不向大佬低头。

5.树种

桐木关产区的茶树树种,大部分都是小菜茶群体种,也有少量的水仙、肉桂、黄观音等。水仙、肉桂稍微多点,其他的品种大多都是以前做品种推广示范基地的时候种的,没多少,大家也不必挂怀,基本喝不到的。

小菜茶这个群体种,最大的优势,我觉得就是茶性稳定,茶味跟茶汤都更厚重。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它制成的小种红茶,比其他的品种都更耐喝。

小菜茶的香气一项,一直备受诟病,大家都说小菜茶不香。其实不是这样的,小菜茶也香,只是相对于其他高香品种,香的没那么高扬,没那么锐利。

它香的更加优雅,更加温和。再加上特有的山场气息加成,更有古老贵族的那种迷人的风范。

6.鉴别

鉴别一款小种是否是正山产区,几乎唯一的一个方法,就是要靠喝。看是看不出来的,虽然正山小种的外形还是可识别度比较高的,但是现在的外山茶,许多也仿照这样的外形来做了,所以光靠看,是看不准的。

正山产区的小种,茶汤里特有一个浓郁的气息,类似花蜜香,我们称之为“山场味”。

这是桐木关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自古生长在此的武夷小菜茶群体种相互结合、相互成就的结果。

这股气息可识别度非常高,而且独特,非桐木关产区的茶,是绝对没有这股气息的。所以基本这是判别正山与否的唯一标准了。

7.品饮

品正山小种,私以为,发现并且欣赏它独特的山场气息是最重要的。这是正山之所以为正山的凭籍,因为有了这个气息,正山小种便有了十足的灵气,深山,幽泉,晨鸟,暮霞,森林,薄雾,都在里面。

其次,正山小种茶汤的清甜、润滑,亦是征服了无数茶友。

这是真正原生态的茶叶原料,没有肥料、没有农药,前几日在麻粟做金骏眉,嫂子说了一句话,我深以为然:他们做岩茶的,就是正岩的,不打农药就没的采(会被虫吃掉),我们的茶不打农药照样有的采。

桐木关有着地球上同一纬度保存的最完善的生态环境。虫多了,自然会有鸟来吃。

不得不说,一物降一物。别人用农药除虫,而桐木关号称“鸟的天堂”,故而这里便没农药什么事了。

好的生态,造就了正山小种更优的清甜度以及更润滑的口感。

我自己在一天的时间里,几乎不饮红茶。因为岩茶喝习惯了,变得颇为重口。但是却有个例外,一日晨起,必定烧水泡一碗麻粟老枞赤甘喝。

不得不说,晨起口干舌燥,喝上这么一泡,通透、畅快!

——感谢知乎陈子舟

《陈年正山小种》系列团体标准审定会在福州召开

2021年11月9日,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在福州组织召开由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的《陈年正山小种》系列团体标准审定会。审定会成立了标准审查专家组,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为专家组组长,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绍文、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郭雅玲、福建省农科院茶叶所研究员尤志明、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彬彬等为审查专家。专家组听取标准编制说明及征求意见情况汇报,对标准送审稿进行认真审查,经质询、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标准通过审定。

正山小种红茶,最早大约出现于明朝后期(约1568年),正山堂江氏先祖对茶的热爱与不经意的偶然发现,让正山小种红茶于武夷山桐木诞生。16世纪末17世纪初(约1604年),正山小种传入欧洲,依靠其独特的松烟香气,逐渐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1876年,祁门红茶在正山小种红茶的基础上试制成功。随后,中国各地的工夫红茶也以沿袭正山小种工艺的方式,慢慢发展出了滇红、闽南红茶等各地工夫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自桐木诞生,随后走向世界,已历时450余年,悠久的历史,赋予它深厚的底蕴。而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转化,正山小种出现层次丰富的口感变化,这赋予它非凡的品质和体验,味道愈加醇厚甘甜,香气纯正高长。由此,陈年正山小种红茶也日益受到关注,对其标准、功效的确立与研究,市场的规范与定位也显得尤为重要。

《陈年正山小种》系列团体标准清晰界定了“陈年正山小种”的定义、存放品质、储存条件指标要求等内容,为陈年正山小种的市场流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以及理论依据。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陈年正山小种的优良品质及陈放价值,弘扬正山小种悠久深厚的红茶文化。通过制定、完善陈年正山小种的品质标准和收藏标准,共同推动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正山小种到金骏眉——为了那片“中国红”

▲细嫩的茶青芽尖

▲色泽黑黄相间的金骏眉干茶

▲武夷山的采茶姑娘在采摘茶叶

▲江元勋在品试茶香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近日申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无数茶业工作者利用各自茶区的生态环境和茶树资源,经过独特的加工制作,形成了文化底蕴深厚、品质独具特色的名茶。源自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便是蜚声海内外的名茶之一。

世界红茶始祖来自武夷山

武夷山,奇秀甲东南。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形成了“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自然景观。

当无数游客流连于武夷山的迷人山水时,在它的深处,面积达565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形成了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多样的生物物种,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

这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78%至84%,无霜期253至272天,是福建省温度最低、湿度最大、雨量最多、雾日最长的地方。山岩之间,到处有流泉,常年云雾弥漫,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中国乃至世界红茶的始祖——正山小种,便发源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桐木村。

桐木村是“武夷之魂”九曲溪的源头。在桐木村东北5000米处的江墩、庙湾自然村,是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和中心产区。江墩因江姓而名。江姓自宋末由河南固始入闽,后迁居江墩。

明朝中后期(约公元1568年),江氏先祖始创红茶,开创世界红茶之源,名曰正山小种。16世纪末17世纪初,正山小种传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自此,正山小种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亦成为世界名茶。

坚守400多年正山小种制作技艺

江氏家族世代经营茶叶,有“茶业世家”之称。400多年来,江氏家族始终坚守、传承正山小种制作技艺。

正山小种曾风靡欧洲社会几百年。然而,19世纪末之后, 由于各种因素逐步走向没落,至1941年生产量仅为500千克。新中国成立后,正山小种的命运也几经波折。

上世纪90年代初,正山小种销售步入最低谷,茶叶积压,市场低迷,茶青无人采摘,制茶季节几乎闻不到茶香,有的村民甚至改种毛竹。大片大片的茶园荒芜了。当时,桐木村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仍在坚持生产正山小种的茶厂,其中一家就是正山小种第24代传承人江元勋办的元勋茶厂。

世代制茶,家族传承,让江元勋对振兴正山小种有一份深入骨髓的使命与责任。无论多么艰难,江元勋始终牢记祖父的话,“正山小种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丢,一定要把它继承下去”。他立志一定要把正山小种发展下去,用一生时间去复兴那片“中国红”。

江元勋9岁开始上山采茶,13岁跟着祖父学习精制红茶,从采茶到制茶,每个步骤都很熟练。他把自己叫做茶农,精选最好的茶芽,用最好的工艺做最好的产品就是他的全部想法。

2005年,在一次次摸索、一次次尝试后,江元勋带领他创办的正山堂,在正山小种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精选茶青芽尖,进行萎凋、搓捻、发酵、炭焙,创制出了条形呈海马状、色泽黑黄相间、干茶香气独特、发酵过程即有蜜糖香的金骏眉红茶。

带动中国红茶开创更广阔的天地

2008年,金骏眉正式推向市场,一经上市就受到喜茶爱茶之人的追捧,并迅速走红,如今已然成为中式红茶的代表。

说起金骏眉名称的由来,江元勋表示,“金”是指原料金贵,价值堪比黄金,且它的茶汤颜色为金黄色;“骏”则是因其原料由全村人跑遍崇山峻岭采集而来,且参与制茶的江骏生、江骏发、梁骏德等茶师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骏”字,同时也希望此茶上市如同骏马奔腾、市场前景广阔;“眉”指的是做出来的茶叶形状像眉毛,而且历史上单芽制作的茶类里有寿眉、珍眉等。

“如果说正山小种的产生是偶然的,那么金骏眉的产生则完全是正山小种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不间断传承和改良创新的必然。它融入了茶界前辈为复兴小种红茶的精神理念,以及为之实践而倾注的心血,是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江元勋说。

由于对中国红茶发展的突出贡献,江元勋在2008年获得茶界最高荣誉“陆羽奖”。他借鉴金骏眉的成功经验,把技术与品牌输送到其他优质产区,以此帮助更多贫困山区的茶农,提高工艺水平,增加茶叶收入。2010年开始,正山堂先后和河南、浙江、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湖北、湖南、云南等省份优质产区合作,开发出信阳红、会稽红、广元红、普安红、皖情红、古丈红、巴东红、超然红、滇红等骏眉系列红茶,都取得巨大成功。

短短几年间,金骏眉工艺从武夷山走向全国,先后带动10万多户茶农增收,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目标,有力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提升贫困农户的“造血”功能。

在此基础上,江元勋又与当地政府筹备发起世界红茶节,将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红茶消费大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茶叶生产大国,以及中国15个省份的业界代表汇聚于武夷山,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与对接,以期带动中国红茶更好地走向世界。

如今,在日趋多元的消费环境之下,“如何让年轻人更喜爱喝茶”成为江元勋及正山堂面临的新课题。2011年,正山堂的年轻团队捕捉到电商的发展潜力,布局电商渠道,赋予传统茶行业新的发展生机。短视频平台的受众人群偏向年轻化,在这个平台上,正山堂通过红茶知识与茶文化分享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传承了几千年的茶文化,依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国盛茶兴,新时代赋予中国茶新的机遇。汲取武夷山双世遗独有的养分,立足正山小种红茶400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传承与创新,江元勋带领团队努力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为世界制作好红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找到约27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