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找安化茶园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53 秒)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与发展

茶以悦己,茶以贵人。

(节选)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与发展

前面我跟大家简单介绍了世界茶产业、中国茶产业和黑茶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那么下面我就讲一讲安化黑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01

● 安化黑茶崛起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过去十多年黑茶为什么火爆起来?黑茶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宋代茶马贸易开始就有黑茶了,为什么最近十几年突然就火爆起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独到的健康功效及时应对了市场的需求

简单来讲现在我们消费者心目中认同的黑茶最明显的功能就是调理肠胃、减肥降脂,中国人在过去的三百年甚至五百年来从来没有吃饱过,只有改革开放以后最近的三四十年,我们才真正吃饱了,不仅仅是吃饱而且还吃多了,肥胖人群快速增长,产生了强烈的市场需求。独到的健康功效是安化黑茶火爆起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黑茶品质转化规律的发现使黑茶价值多元呈现

一般而言,我们茶叶特别是绿茶、红茶都是新茶好,都说“茶要新酒要陈”。那么最近十几年,我们的消费者、收藏家、发烧友发现并逐渐接受了黑茶“越陈越香”的概念,正因为“越陈越香”就使黑茶有了收藏价值、投资价值、玩赏价值,使黑茶价值多元呈现。

消费者需求差异化

消费者对黑茶品质的需求,对黑茶文化的欣赏,对黑茶深厚历史底蕴的挖掘,使黑茶变成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产品。

茶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产业和市场发展需要有产品更新和新的增长点,像云南普洱茶和安化黑茶,都是政府基于打造和振兴茶产业的要求,强力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02

● 安化黑茶辉煌十年的成就与经验

过去十年,安化黑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高速成长

给大家看一些数据,从2007年到2016年,安化黑茶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增长了2.7倍和15倍,产值增长了500倍。2007年的时候安化黑茶只有3000万的产值,到2017年达到了152亿,增长了500倍。2006年的茶产业税收才38万,到2016年达到2亿,税收十年增长了500倍。这些数据是非常真切的,我也是见证者之一。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我们的边销、内销和外销市场,特别是内销市场,以千倍的速度在成长。以前安化黑茶主要是边销,内地的消费者很少消费,现在则主要是内销,同时还要进一步开拓外销市场,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 品牌价值大幅提高

安化黑茶原来是一个粗枝大叶的边销茶,名不见经传,现在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如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世博十大名茶、湖南省十大公共茶叶品牌等等。最重要的是2017年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名列第三。现在安化黑茶公共品牌估值达35.81亿元。

—— 企业实力增强与龙头企业群形成

安化黑茶企业的实力增强,形成了一个黑茶产业的集群。安化黑茶不仅仅是一两个企业,而是有上百个企业,且至少有几十个都是响当当的企业。

——生产现代化程度提高

黑茶的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加工水平大大提高。2008年外面的领导嘉宾到安化来考察,我们都不好意思带去生产车间,现在去参观安化黑茶企业都是非常现代化的工厂了,比如华莱公司、白沙溪公司、中茶安化第一茶厂、梅山公司、久扬公司等等企业的加工厂,现在看来都是非常震撼的。

—— 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们获得了一批科技成果,上百项技术专利,2016年由刘仲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单一茶类在新中国建国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建立了黑茶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主持和参与制订了6项黑茶国家标准,制订了13项安化黑茶湖南省地方标准,形成了完备的标准体系;研发了几百个科技创新产品,安化黑茶的产品种类已经不是原来三尖、三砖、一千两的概念了,现在安化黑茶的新产品非常多,研制了方便型、高雅型、功能型、时尚型的现代黑茶产品,如直泡黑茶、袋泡黑茶、速溶黑茶等;安化黑茶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现在安化黑茶研究与创新平台体系已经建成,包括我们十几个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为以后安化黑茶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支撑。

总结安化黑茶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政府有力领导和持续支持。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起步是2007年前后益阳市和安化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安化黑茶作为重点产业来打造。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经验,所以外地的很多地方政府也经常到安化来参观学习,学习政府怎么支持产业的发展。

第二,坚持企业主导,市场导向。我们没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最初就提出了市场导向,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我们的很多科研机构,包括企业自身,一直把新产品的开发和安化黑茶功能的挖掘作为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四,文化引领,价值挖掘。安化黑茶出了很多书和文章来挖掘产业的文化底蕴,包括《安化黑茶》杂志,这些都是从文化营销的角度在推动产业的发展。

第五,企业团结,互利共赢。这是我们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强调的,我们安化那么多企业,背景不一样,起点不一样,市场营销的思路不一样,但是他们没有相互贬损对方,而是抱团,这也是我们特别需要总结和坚持的优良传统,在宣传自己企业的同时,一定不能贬损其他企业,所以我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经验。

03

● 安化黑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安化黑茶发展到现在,也面临了很多的挑战。前面提到的中国茶业面临的挑战实际上也是安化黑茶产业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茶业发展进入新时代。过去的整整十年是安化黑茶快速发展的时期,那么后十年可能我们的道路会不同了。首先规模不会是几百倍的速度扩张,近两年我们的增长速度放缓,也进入了新常态;政府的支持力度还是会不断加大,特别是黑茶产业与扶贫结合;市场变化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整个中国茶叶市场的变化都非常大。

第二,行业竞争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也不断加大。福鼎白茶快速崛起,还有安徽黄茶增长也非常快。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不同品类之间的竞争,黑茶行业内部包括安化黑茶行业内部的竞争越来越加剧了。

第三,质量安全挑战。安化黑茶一定要死守的一个底线就是质量安全。如果质量安全不出问题,我们还能够保持基本平稳的发展,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整个行业都可能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第四,市场开拓的压力。现在茶叶消费越来越多样化,消费热点切换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所谓的新零售对传统渠道的冲击,年轻人市场如何开拓,在产品开发和传播时如何平衡黑茶的收藏价值和即时消费,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创新是安化黑茶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道路!

要实现持续的健康发展,我们如何去创新?我列了五个方面的创新:

科技创新

首先,解析黑茶健康功能,开发功能性延伸产品。

安化黑茶之所以能够在过去十年快速发展,最强有力的推动力就是讲健康的故事。黑茶保健功能的研究将为黑茶消费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消费。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对茶叶消费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功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茶叶信息,近四成的目标消费者查询茶叶信息时会查询茶叶的功效。所以我们下一步要深入研究黑茶保健功能,因为茶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普通饮料,消费者更多的是被其健康功能所吸引。有一个案例,2017年安徽的黄大茶因在国外发表了一篇关于黄大茶的健康研究文章,使其价格上升50%,销量提高几倍。

第二,科技创新就是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刘仲华教授曾经总结了安化黑茶产品创新的四个方向——方便化、功能化、高雅化、时尚化。细化一点的就是,更方便,开发方便型产品;更时尚,吸引年轻消费者;更有效,功能更突出明显;更好喝,风味更具吸引力;更温情,形式和概念更人性化;更国际化,开发如袋泡茶、花草茶、果味茶等其他产品;更高科技含量,研发功能性延伸品。

第三,加工技术和装备创新。我们不要过分的宣传我们的传统工艺,传统工艺一定要进行现代化的包装和改造,未来的方向一定是用现代化食品加工的理论和装备来发展安化黑茶产业,要朝着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方向去发展,这一点我们安化黑茶很多大的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了。另外需要提出的是,智能化茯砖茶烘房将来一定会对安化黑茶有巨大影响,要进一步完善,才会真正使茯砖茶的生产走向一个智能化的阶段,而不是依靠个别师傅的经验来支撑这个产业。

第四,突破质量安全屏障。农药残留、元素超标、有害微生物污染、其他有害物污染,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如砖茶中国家标准规定氟含量不能超过300mg/kg,但要全部产品达标仍然需要努力。虽然茶叶界近十年都在呼吁取消或提高氟的限量指标,但这个指标还会存在一定的时间。

水溶性农药残留是农残超标的主要原因,主要的水溶性农药残量是吡虫啉、灭多威等。国家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的指标,也就是GB-2763进一步修改了茶叶里面农残的限量,增加了种类,有的提高了要求。农残指标限制得更严。

还有就是茶叶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这是一个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空气中的含量,在塑料和垃圾焚烧时会大量释放,弥漫在空气中,然后漂移沉降;二是茶叶加工车间中,木材燃烧的烟雾中含有多环芳烃,茶叶可以吸附。茶叶里面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是323~8800μg/kg,其中3~4环的多环芳烃占77.7~98.7%,泡茶时的浸出率在3.03~7.69%。

正山小种就是用松烟熏,黑茶的七星灶工艺也是这样。根据林道辉2005年做的研究,在鲜叶里面多环芳烃含量只有132μg/kg,熏烟以后可能增加100倍。泡茶时PAH(多环芳烃)浸出率为3.03-7.69%,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规定PAH中的a-苯并芘的标准为0.01μg/L。我们用松柴明火七星灶的这种方法,存在着多环芳烃类这种有害物质超标的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几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茶叶发生过多起蒽醌超标事件。欧盟认为蒽醌具有致癌性,将茶叶中蒽醌的标准定为0.02mg/kg。虽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其在人类致癌上“证据不足”,仅将蒽醌划分为“对人类可能致癌”(“2B组”)一类中,但是欧盟已经把它作为一个标准,超标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蒽醌主要是用作制纸浆的蒸解助剂,我们在茶叶包装上要特别注意。

还有高氯酸盐,欧盟规定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0.75mg/kg,高氯酸盐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扰乱新陈代谢,茶树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肥料、灌溉用水、工业废水或者自来水,食品加工过程中含氯消毒剂的使用以及包装材料的迁移,都可能成为茶叶高氯酸盐的污染来源。

所以,绿色有机栽培是茶叶生产发展方向,我们要建设生态、有机、良种、标准茶园。2014年我国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103万亩,占总面积2.5%,产量3.1万吨,占总产量1.5%,这个比例还是非常低,实际上我们真正的有机茶出口是没有什么障碍的,只是找不到货源。我记得去年有一个云南的朋友叫我到湖南来找达到欧盟标准的黑毛茶,想出口,结果我问了好几个人,没有人敢拍胸脯打包票说他的茶达到欧盟标准,这意味着这一块我们还要加强。

营销创新

第一,要创新茶饮服务,方便快捷消费,通过煮茶、泡茶服务,把好喝的黑茶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如顺天然、泉笙道等企业,直接把泡茶机放到餐馆、饭店、宾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方式;还要创新茶饮器具,开发更多新型的、智能的泡茶器具,来助推黑茶消费。

第二,渠道创新,扩大市场。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特别是现在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等,来开发新的营销渠道,让消费者更方便的接触和购买到安化黑茶,安化黑茶在市场的覆盖面还不够,销售终端的密度还不够。

第三,传播创新与新媒体的运用。要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新媒体的方式来传播安化黑茶,去年湖南卫视的《黑茶大业》传播就是做得非常好,在网上有无数人转发、点赞,无数人连续的看,甚至录下来看,具有很强的传播和后续效应。我们要思考怎样创新传播方式,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安化黑茶,只有了解了才可能消费。有一个案例,陕西的泾渭茯茶,通过电视剧植入、明星效应来传播,效果非常好。

业态创新

安化黑茶要与一、二、三产业联动,现在最重要也最有可能的就是与旅游业结合,茶旅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安化在茶旅融合方面最具潜力,很多人来安化追寻茶马古道,追寻黑茶的源头,特别是中国安化黑茶文化节已经越来越有声势,我们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带动黑茶的销售和传播。

管理创新

安化黑茶有大量家族式企业,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的贯彻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我和安化大大小小企业都有一点接触,我感觉我们的营销思路不够创新,有创意的东西不多,还处在比较简单的模仿、学习的阶段,要在管理上创新,要建立系统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企业。

文化创新

第一,安化黑茶时尚茶饮文化。我认为要创新一个基于市场和应用的新文化体系,我们在安化黑茶的文化挖掘方面是引以自豪的,安化文化底蕴深厚,至少在最近十年,我们对安化黑茶古老的传说、故事、人物等方面的挖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讲那几个老故事的基础上,我的女儿是做营销策划的,她和我讨论过安化黑茶的传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现在我们推介黑茶的这些故事对他们年轻人来讲是没有太多吸引力的,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喜茶、奈雪、茶颜悦色这些时尚茶饮文化?我们都认为新闻联播之前那5分钟是广告的黄金时段,但是大多数年轻人很少关心这个时段,他们更多的是关心网络,比如今日头条等等。所以除了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要创新时尚茶饮文化,要研究最合适、有效的传播方式。

第二,安化黑茶文化与区域文化精神关联。安化黑茶传统文化要跟区域文化精神关联起来,我在长沙和一个文化研究人讨论,他认为安化黑茶和我们的湖湘精神很关联,他最近就想写一本书来创新安化黑茶的茶道精神和茶道的表现形式。

第三,安化黑茶新形象的构建。安化黑茶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形象,需要我们换一个视角去推动安化黑茶文化传播。

我抛砖引玉为大家引出了安化黑茶产业创新这个话题,创新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体系。我认为未来的十年,安化黑茶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在创新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真正的再创辉煌。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作者简介:萧力争,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省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化黑茶研究院院长,

益阳安化:青山无限好 茶乡蕴新机

资江蜿蜒流向远方,茶园就在对岸隐隐青山上。

这里是益阳最西边的县,也是湖南省面积第三的县城。大片山区培育出了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黑色茶叶,成就了安化“中国黑茶之乡”的地理名片。

安化云台山风景区的云上茶园是全国最美三十座茶园之一。

如今,资江两岸灯光璀璨,马路上车来人往,茶铺鳞次栉比,繁华的街道让人找不到一丝昔日“贫困县”的痕迹。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安化县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抓机遇、强帮扶,乡村振兴动力足

茶,勾连着安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安化曾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通过精准识别,该县共有省定贫困村13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9303人。

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城如何摆脱贫困?安化县委、县政府给出的答案是:依托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深厚的黑茶文化底蕴,将黑茶作为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法宝”,加快安化黑茶从茶园到茶杯的标准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安化黑茶质量安全的公信力。

2007年以来,安化县举全域之力将安化黑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打造,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湘茶方阵和全国茶界中异军突起。2007年至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36万亩,茶叶加工量由1万吨增加到8.5万吨,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230亿元,茶叶加工企业由15家增加到210家,累计纳税近16亿元。2019年4月,省政府批准安化脱贫摘帽。

俯瞰安化黑茶小镇一隅。

一业兴百业旺。安化黑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茶艺、物流、包装、旅游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中国茶界的“安化奇迹”。据统计,目前全县超过35万人从事与茶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仅劳务收入就超过30亿元。安化黑茶产业逐步成长为县域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从业人员最多、成长性最好的富民主导产业。

如今,一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考又在等待着安化的探索和答案。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安化县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市“两点一片”重点县。省委宣传部、省文资系统等省直单位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态度、严实的举措,立足安化实际,千方百计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7支省派工作队用心用情,在项目、资金、资源等方面倾力帮扶,为各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实惠,与地方百姓结下了深情厚谊。数据显示,2021年,安化县14.86万名脱贫群众人均年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优平台、引人才,乡友回乡成热潮

近年来,安化县通过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人才返乡、乡友回乡、资本下乡、产业兴乡,千方百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路径。

时间回到2019年10月29日,在益阳市召开的全球湘商大会上,姚社初在“滔溪百花寨茶旅文康一体化开发项目”签约协议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风景明秀的百花寨迎来了历史性改变的开始。

该项目按照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理念,分三期规划建设,并在核心区集中设计了8个景点,其中万支千两茶文化展示园、艺术高地、千年茶园、生态农业体验园4个景点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

“要将百花寨项目建成湖南乃至全国旅游发展的新高地,带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了项目的稳步推进,姚社初经常靠前指挥,参与项目设计施工,现场督察工程进度与质量。

富而思源,回报桑梓,与姚社初一样心系家乡发展的企业家不是个例。

初夏时节,走进安化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景随步移动、满目芳华,人们无不感受到身心舒张。这里风景宜人,有花可赏,有茶可品。

高空之上,白云半遮半掩,茶乡花海层次分明,色彩斑斓。

茶乡花海景区原本是一片石头荒坡。2015年,安化县赴北京邀老乡回家建家乡。当时55岁的安化人黄郎云心系家乡,放弃了北京的优越条件,带着几乎所有家当回到安化县。

安化因黑茶闻名,49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3200多个大小茶园。黄郎云决定,以茶为魂,锦上添“花”,打造一个既可生产又能观赏的茶园。

石头荒坡蝶变“大花园”。去年,茶乡花海景区吸引20余万游客前来游玩,销售茶叶鲜叶5000余公斤,实现收入1400余万元,为当地村民发放务工工资超500万元。

据统计,安化县累计引进乡友投资项目166个,总投资648.97亿元,涵盖茶旅文康、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领域,94个项目已投产,49个项目在建,23个项目正在对接落地。其中,茶乡花海、百花寨艺术高地、梅山生态文化园、云台山风景区、博瑞中药健康园、金厚生物科技等一批乡友回乡投资的大项目、好项目在梅山大地开花结果。

下阶段,安化县将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不断完善健县乡村三级老乡“人才库”,让一群有能力、有干劲、有理想的创业创新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创样板、树典型,示范引领效果好

70多栋小高层洋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脚下,门前屋后一垄垄菜地布局整齐。离房子不远处,就是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景区、梅山汽车运动主题公园,超市、社区服务中心、交警岗亭也一应俱全,生活便利。

这不是城郊的别墅区,而是茶乡花海社区,2020年全国“十三五”最美安置区。“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社区的振兴广场上,45岁的周秀荣跟邻居学山歌、聊家常,说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从没想过生活能如此幸福。

从不通路、不通水的长塘镇合欣村搬到茶乡花海社区后,周秀荣很快适应了新生活。不仅在茶乡花海景区找了份保洁员的工作,还成了社区的文艺骨干。

据茶乡花海社区党支部书记黄成旺介绍,茶乡花海社区是全省第二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共安置贫困户517户2137人。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进、稳定住、能发展,社区不断引进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比如,利用毗邻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的资源优势,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多名搬迁户在景区当起了驾驶员、导游、保洁员。社区还引进了安化柏溪竹业、宏远鞋业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茶乡花海社区引进扶贫车间,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

安化县以茶乡花海社区为核心,辐射周边14个行政村、社区,以产城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等为抓手,叠加产业布局,积极推进“茶乡花海”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

随着各个茶旅文体康重点项目的先后落地和多个重大节会的举办,“茶乡花海”乡村振兴示范区累计接待游客3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9亿元,带动农产品消费2000万元,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为全力促推安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安化定下了一个新目标:从2022年开始,力争每年创建50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用8至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所有行政村示范创建全覆盖,进一步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提升。

来源:红网时刻 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吉凤英 邓浩波 益阳报道,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湘茶如何持续飘香

“茶陵”以茶冠县名,有神农尝茶开启千年国饮的传说;安化等地所产的“渠江薄片”远销江陵、襄阳一带,亦有隋文帝靠煮饮“长沙府辖梅山渠江一带山中”茗草治愈头痛的故事……茶产业在湖南发展了上千年,有无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对于研究湘茶数十年的我来说,对其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

湘茶进军千亿产业

9年前,我参加了一场由省政协组织的春茶调研,考察了长沙的几个茶厂。

湘茶的出路在何方?此次考察为我提供了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当时全省茶产业值在500亿元左右,我提出了千亿茶产业开发的想法,得到考察组相关同志的赞成。

后来,经多方努力,我省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发〔2013〕26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300万亩优质茶园,无性系良种面积达80%以上,产量45万吨,年出口8万吨以上;力争实现10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

自此,湖南拉开了向千亿茶产业进军的号角。

茶产业的多功能性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先后十多次去武陵山区、罗霄山脉等产茶重点区考察调研,这些地方也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湘西州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其中,茶产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茶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也将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千两茶制作技艺之“採制”。

“五彩湘茶”成品牌

“湖南有什么茶?”

“湖南茶品牌是什么?”

这是市场的疑问、产业的疑问。

湖南地理环境形态多样,是茶叶生产多样化、地理标志化、特质化的天然优势,但又是标准化、规模化的区域差异性障碍。

如何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关键在于认清茶的“真面目”、摸透自然的“脾气”、找准消费需求,把茶叶的功能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市场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作出判断,并由此剖析湘茶的问题与潜力。

产业发展的思路打开后,一批茶叶品牌也打开了市场。

千年传承的湖南黑茶横空出世。具有“去油去脂”功能的安化黑茶销量增长迅速,市场稳定性和持续性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黑茶以“金花”(冠突散囊菌)为重要标志,很受消费者欢迎。

武陵山区黄金茶为代表的潇湘绿茶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中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绿茶高出一倍,且口感良好。

随后,湖南红茶成为新的增长点。湖南红茶曾与茅台同获巴拿马金奖,有“花蜜香,甘鲜味”的特点,销量呈现快速增长之势。

绿、黑、红三种茶,形成湘茶三足鼎立之势。

后来,岳阳黄茶在厚重的底蕴中稳步前行,桑植白茶异军突起,“五彩湘茶”成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支持“五彩湘茶”成为公共品牌,省供销合作总社买下已被注册的“五彩茶”品牌,使“五彩湘茶”顺利成为省域公共品牌。

湖南以差异化优势打造湘茶特色,突破产业、市场、品牌、科技等瓶颈,彰显湘茶特质。2021年底,湘茶综合产值达1012亿元。

茯茶砖。曾丽霞 摄

茶产业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跳出湘茶看我国茶产业发展,要谨防风险。

多年前我曾撰文提出:“茶产业是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是偏远山区精准脫贫和重点产茶区致富的重要抓手。各大茶区种产茶热情空前高涨,风险也随之而来。”

防什么风险?产能过剩风险、高成本风险、氟含量高风险、农残风险、重金属超标风险、自设“藩篱”风险六大风险。

近年来,茶产业开发了许多新赛道,如奶茶、果茶、各种功能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效益呢?

去年4月的一篇报道反映了一些情况:“开奶茶店真的很难赚钱,当前全国48万家奶茶店,80%日入不到150元,仅10万家能赚钱。”其实,能赚钱的店铺往往是头部企业,在进货、租店等成本支出上谈价能力强,品牌外溢效应强,控本增益者方可盈利。

去年7月,我请专家们“喝”奶茶,既闻奶茶香,更品奶茶“苦”,建议对湘奶茶发展的定位要清晰、有特色、竞优。

茶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我几乎每年都要与周重旺、黎明星、吴浩人等一批知名专家多次调研讨论茶产业的热点问题。

我认为,茶产业的新出路在于消费市场创新和科技创新带来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在市场方面,不仅要关注小众化、个性化、区域化的开发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品质以应对持续稳定成长中的大市场的消费需求。

第二,就是科技创新。茶的品质、功能的提升,消费的多样化选择、个性化需求,以及其大健康功能的彰显,都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茶产业战略研究专家、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云才)

(本文图片均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