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六不政策

找到约84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普洱茶选购的“6不政策”

普洱茶的选购、辨别,一直是普洱茶爱好者所关注的问题,就担心自己花了高价,却买了假茶。

▲普洱茶

第一、不以错误年代为标竿

因为年代往往取决于价钱高低,所以谎报年代等情形十之八九,为了就是想多卖些钱,也顺便让客人可以表面放心,自我安慰自己品茗功力及采购实力。

再次表明, 50年前的坏茶在存放50年后会好喝吗? 50年前的好茶万一于存放过程中受潮或遭到污染,还有价值吗?所以在此还是苦口婆心道上一句话:“年代只能参考,不能尽信”。

▲普洱茶存放

对普洱茶来说,年代越久越好(因为普洱越陈越香),但越久指的是要放在仓储地点合适才好,避免喝到是在潮湿空间存放的“老” 普洱。

因为切记一句话,老的普洱茶要老了还有性(茶性),老了还有气(茶气),老了还有韵(茶韵),老了还有质(茶质)。

如果普洱茶有了性、气、韵、质,那年轻一点又何妨,就怕老了什么也没有,只有苦、涩、难以下咽的臭霉味,所以说年代只能做为参考的条件之一。

▲普洱茶茶汤

第二、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据说坊间伪·钞至少有上亿元在市面上流通,那么茶的包装是不是就不能完全 当作依据呢?肯定是的!

因为科学进步,印刷技术加上人为有意造假等情形,茶的生产工序及生产包装依据要如何追根究底呢?

先听价钱、年代与包装三因素套套看是否合理, 50年代的老茶有很多;红印要多少有多少;批发更便宜;红印一饼几百元或几千元而已,量多另议?

▲鲁文锋老师珍藏·52年红印

年代、价钱、包装没有逻辑观念与报价不合乎市场行情,试问聪明的您还会买吗?

况且卖的人素质参差不齐,又是打代跑或“走街”,想发普洱财又不懂普洱学的不肖业者,包装包装,包了就“装”,中国字义不错,也是一种有趣的意象!

第三、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基本上,只要生茶品在干净、通风佳的陈放空间所发酵的茶品,就算放上50年或100年,茶汤色依然不可能变黑或变深枣红色,绝对是油光气十足、色金黄转枣红才对。

▲52年红印茶汤

有些茶商此时就会在冲泡上用些小技巧来弥补一下,例如置茶量少一点,出水时间快一点,如此一来即能多少“盖”过去一些。

切记真理只有一点,就是越陈越香,越泡越好喝,茶的汤色是极富生命力之感,而不是闻之杂味久久不退,喝之喉头不悦之怪现象。

有道是,好茶一杯入口心旷神怡,二杯入口人生何求,您能体会到如此绝妙的境界吗?

▲普洱老茶茶汤

第四、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谈到这里,当然就要特别强调味道,所谓味道,顾名思义就是用闻香的方式体会判断,而感觉出来的香气频率即是所谓的味道。

所以在毫无准则之下,公说有樟香气味,婆说有参香陈味,而业者“杂味十足”。

其实生茶品一般的味道都有樟香味,陈年老味老韵。

▲普洱生茶茶汤

熟茶品就可能因人为发酵的轻重而有所谓的几分熟几分生的争议存在,分辨最好的方法就是渥堆发酵越少的茶品及在拼配蒸压时间越短越佳(因为渥堆、太久,茶性全软化死性了,失去越陈越香的意义。)

拼配蒸压时间太久就好像食物蒸过头担心不熟,又多蒸了一下,试问,如此一来茶品放再久还有意义吗?

所以生茶品在未经渥堆方式之下,陈放发酵的陈年味道直接散发出樟香味,就看其散发出的味道强弱与否,聪明的消费者如何去体会并选择自己的最爱了。

▲普洱熟茶茶汤

第五、不以霉昧仓别为号召

仓别是决定普洱茶好坏最重要的一环,所谓仓别就是指普洱茶经采收、制作成形后陈放的空间,谓之仓别,那么有哪些区分呢?如下图:

▲仓别之分

货比三家不吃亏,用同质比价、同价比质的理论定标准,相信普洱茶的世界及未来一定美好无比,个中好坏冷暖是没有侥幸的,这是老爱听爱编故事的业者及消费者所无法体会的。

第六、不以树龄叶种为考虑

当下众多的消费者大多以为大叶 就是野生,不然 就是乔木种,而众多业者依然迷信大叶才有市场。

仔细观察叶子如果是大大、平平、薄薄的,一定不可能是乔木种,更不可能是野生种(因为正统普洱茶地处中国云南,位于云贵高原,生长条件极为适合,历经数千年之久)。

▲茶山

市面上一些新鲜无比、经商业色彩包装,又经商人要求及消费者的错误需求下,茶农自然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消费者需求才是生意,才有利头的前提下,自然就发挥“生意茶”来满足市场。

特别强调,传统的普洱茶品是不用化学肥料,更不需要农药的,那些新鲜大叶种,叶子大大、平平、薄薄的茶品就是在商业利益需求下种出来的,一年四季皆可采收。

只要有土壤、水、空气、养分、阳光,自然生产的快,在农人细心照顾下,不像小时候印象中的农产品那么的纯,那么的真。

▲老班章茶树王

人为栽种的灌木种普洱茶之所以会大大、平平、薄薄的是因为在有阳光、养份、水份照射下,经充足的光合作用,生长速成自然很快,就像“闷”豆芽菜一样的意思。

真正云南野生普洱茶是没有施放化学肥料及农药。

在傣族人采收之后,经日光萎凋,制作后再陈放,等待其发酵,将新制成的生普洱茶品中的苦、涩与茶碱经由不能密封原理。

由空气中的水份流动来催化(陈化发酵),时间越久,茶的刺激性越低,发酵也就越完整。

▲普洱茶陈放

正因如此,陈放成本、储存仓别空间、管理技术等问题是既得利益之经销商所不愿承受的,相形之下,造假、熟化、虚报年代等情形就层出不穷了。

所以由叶子的大或小,是无法判别乔木或灌木的。在草本植物里,乔木有大、小叶,灌木也有大、小叶之分,所以不以叶种为考虑才是真谛。

▲普洱茶饼

此普洱六不政策在国人认知下已形成一股正确观念,期待大家能了解,有好茶喝和懂得喝好茶,是一种福报,让此福报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我们能有幸喝到好茶不也是祖先的先知与流传吗?所以我们当知福、惜福、享福、再造福。

​特别声明:文章由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普洱茶选购必知的要点

普洱茶选购在于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口感与需求的一种交集。要如何挑选出货真价实的普洱茶品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普洱茶选购的要点。

  第一要点: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味

  不论是普洱茶品的生熟/新旧/形状/价格,第一先是要闻茶.陈化一定时间的茶品,一定有其陈年老味,但不该有霉味的产生,霉味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在后期的存放空间受潮或不通风所造成的,所谓陈而不霉。霉菌陈年的老味会在醒茶时通风散去,而霉味是因为茶质变坏,由内而外受潮湿而散发出来的味道。

  第二要点: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可能很多的业者或消费者大多会有错觉,就是普洱茶放久了,普洱茶冲泡之后的茶汤颜色一定会变黑.其实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普洱茶越陈越香,普洱茶陈放后发酵是缓慢的由淡黄(茶黄素)转化为枣红(茶红素).略带油光性,在正常情况下陈化的普洱茶是一定不会变黑色或不透亮的。

  第三要点: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所谓正,乃不偏不倚谓之正,普洱茶虽说越陈越香,可越陈越香是一个存放的过程,在存放过程中它的存放环境也决定最后茶品的好坏,潮湿的存放环境,会使茶霉变,若是在潮湿或不通风的地下室所存放的茶,那无论生/熟/陈/旧都无济于事。

  第四要点: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茶气的气与生气的气字形一样,但意思却完全不同。生气的气有形而难看,茶气的气无形而感觉舒服,因为这样的形容能让我们更好的领悟,茶的吸附性是很强的,现在也有很多人发现它可用做除臭剂,证明它是很容易吸收到周围的其它味道,因此茶气也就代表了茶本身经长年累月陈放环境空间与时间所表现的好坏真伪。

  喝普洱茶有益身体健康,那就必须喝优质的、好的茶叶。所以在普洱茶选购上一定要注意以上四点。

普洱茶属于越放陈旧越好的茶类,因此现今有人以标榜普洱的年限为荣,追求年限长久的普洱茶,普洱茶这就涉及到如何辨别普洱茶陈期。普洱茶的选购在于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口感与需求的一种交集。而要如何挑选出货真价实的普洱茶品呢,首先可多问,问出个所以然,多看,看出个认同感,多学,学出个方向感,多喝,喝出个情感。整合一下后再以六不政策相权衡。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普洱茶的选购的六不政策一:不以年代为标准

  普洱茶的选购的六不政策二: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普洱茶的选购的六不政策三: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普洱茶的选购的六不政策四: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普洱茶的选购的六不政策五:不以霉味仓别为号召

  普洱茶的选购的六不政策六: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大家以为那些每天和普洱茶打交道的人或者那些一开口就显得很专业的人肯定很懂茶,可真正追问起来,他们大多都会说自己所知有限。这不是谦虚,普洱茶博大精深,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有哪个敢说:我能看懂每一个人?

  普洱茶只要觉得好喝就行,不用刻意去懂。不懂普洱茶并不影响一个人体验茶带给他的乐趣。

  人人都知道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我国的饮茶人数也在逐年增多。但是也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那么重要。如果喝了某个茶感觉还不错,能接着喝下去就足够了。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好。茶是享受,本着享受和放松的心态喝茶,暂时不必想着去弄懂它,反而会越喝越懂,要是一开始就说自己不懂,对茶有隔阂感,岂不是越来越不懂?

  懂茶与不懂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在喝茶。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光,不啻为人生之一大乐事。

  无论怎样说,茶作为一种饮料,其终极的目的就是被喝掉。无论是高官权贵,还是普通百姓,茶喝的是口感,喝茶应该是一件轻松、享受而又健康的事情。忘掉普洱茶魔术的幻彩吧,当整个市场为了利益而蠢蠢欲动的时候,我希望所有的茶友能抱着一个健康、简单的心态去喝茶,去喝普洱茶,真正地在普洱茶中喝出健康,喝出快乐。

  常说茶能修心,当我们喝茶的时候,请你把身份放在一边;请你把虚荣放在一边;请你把贪欲放在一边。茶承受不起那些分量,平静的人才能从茶中寻到惬意时光。

 

《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申报指南》,2024年申报即将启动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州(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镇雄县、宣威市、腾冲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云农办通〔2023〕4号)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共同编制了《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申报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积极组织申报奖补资金。

联系人及电话: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罗玲,0871-65411683,电子邮箱:lssppbgs@163.com;云南省财政厅朱微娜,0871-63630112。

附件: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申报指南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财政厅

2024年1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申报指南

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

申报指南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云农办通〔2023〕4号)精神,为规范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申报,特制定本指南。

一、支持对象

在省内依法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支持范围

(一)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

1.绿色茶园。云南省(境)内茶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且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连片在500亩(含)以上的茶园。

2.有机茶园(不含转换期)。云南省(境)内通过国内具有认证资质的机构认证且获得有效证书,连片面积500亩(含)以上的茶园。

(二)茶叶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

1.绿色食品。对云南省(境)内连片基地面积500亩(含)以上,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有效证书且贴标销售的茶产品。

2.有机产品(不含转换期产品)。对云南省(境)内连片基地面积500亩(含)以上或每年采购10吨及以上符合有机产品要求的原料(毛茶)进行生产的,通过国内具有有机产品认证资质机构认证,获得有效证书且贴标销售的茶产品。

三、支付方式和标准

按照“先建后补、取证后补、按量奖补”的原则,采取“梯度奖补、定额奖补”的方式,对符合支持范围的下列项目给予一次性补贴。

(一)绿色、有机茶园。采取“取证后补”的方式,对生产、销售贴有“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专用标志认证产品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其获认证的茶园面积按绿色茶园100元/亩、有机茶园200元/亩的标准予以补贴。

(二)绿色食品(茶叶)。对获得绿色食品(茶叶)认证的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基地面积在500—1000亩的,认证奖补资金2万元;超过1000亩的,面积每增加500亩,增加认证奖补资金0.5万元,依次递增,最高奖励4万元。

(三)有机产品(茶叶)

1.对获得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的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基地面积在500—1000亩的,认证奖补资金4万元;超过1000亩的,面积每增加500亩,增加认证奖补资金1万元,依次递增,最高奖励8万元。

2.按茶叶分类,对每年采购10吨及以上符合有机产品要求的原料(毛茶),进行生产、销售贴标茶产品的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的认证证书每张奖补资金8万元。

四、申报条件

(一)符合支持范围的企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申报主体要在奖补时间段内取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或在原有认证基础上新增认证面积、品种等。

(三)有机产品获证主体在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可查询到相关信息;绿色食品获证主体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可查询到相关信息。

(四)申报绿色茶园、有机茶园奖补的主体,同时要生产、销售贴有“绿色食品”或“有机产品”专用标志的茶产品。

(五)申报主体所提供的认证证书持有人名称需与申报主体保持一致。

(六)申报主体依法经营,在信用、环保、产品质量安全、缴纳税等方面3年内无不良记录。

(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1.同一茶园生产基地不同主体重复申报的;

2.认证机构资质及证书无效、被撤销、注销的;

3.已获奖补的同一茶园生产基地证书被注销后又再次取得认证的;

4.申报的奖补项目年度内已获得其他财政奖补资金的。

五、奖补和申报受理时间

奖补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申报时间为次年3月1日至3月31日

2024年申报2023年奖补的项目,须为2023年12月31日前通过认证(含2022年内通过认证)且仍处于有效期的,以此类推。

六、奖补和申报受理时间

(一)申报表。申报表内容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茶园规模、茶园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情况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等。申报文件需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公章(附件1)。

(二)承诺书。经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对其所提供资料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的承诺书(附件2)。

(三)证明材料

(四)申报材料总体要求

(本节内容有删减)

七、申报程序

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逐级审核申报并行的方式进行。

(一)网上申报。

(二)县级审核。

(三)州(市)级审核。

(四)省级审核。

(五)资金拨付

(本节内容有删减)

八、跟踪管理

(一)县级农业农村或茶叶主管部门应加大本辖区获奖补主体资金使用指导力度,指导企业加大绿色有机茶园、茶叶初制所建设及绿色有机种植生产技术培训,制作并明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标识标牌;指导广泛推广使用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专用标志,加大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宣传及市场营销等工作。

(二)县级农业农村或茶叶主管部门应加大本辖区获得奖补的主体日常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规范生产检查,确保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按要求生产。结合工作实际,将获奖补主体的获证产品纳入各级农产品(食品)年度抽检范围,确保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质量达标。对检查、抽检不合格的视情况给予通报并限期整改,对违规违法生产的给予曝光并通报相关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也将适时组织随机检查、抽查活动。

九、附则

本指南由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附件:

1.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申报表

2.承诺书

来源:三好农人,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3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